将进酒 第92节
这一撞,彻底撞断了韩丞的退路,海良宜以死成就天下文士的怒火,韩家小儿永远当不了皇帝。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寻骂名,谁就是来日天下文人眼里的眼中钉。但是就算是韩丞,也惊愣在地上,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海良宜会做得这样决绝。
海良宜满面血水,仰身望着高不可触的苍顶。
他一生都在求稳,然而最后这一刻,他激进了一回,成为了大周爆开的烈阳,在那漆黑的夜里燃烧起无数道光。他胸口的仙鹤被染红了,随着残存的起伏,他紧紧攥着孔湫的手。
“泊然……”海良宜轻声说,“……我……尽力了。”
第122章 皇女
余小再说到这里, 伏身哽咽, 难以继续。他们这一代文士出仕,不是想做碧血丹心、肝脑涂地的齐惠连, 就是想做维系危局、稳定乾坤的海良宜, 然而这危楼在风雨飘摇间发出了轰然倾塌的声音。一夜之间, 砸碎了数万万人的凌云壮志,让大周上下号啕一片。
沈泽川默然地偏头, 听着院墙以外的更声。
不知过了多久, 余小再才停下呜咽,他用热帕子捂着面, 半晌说:“元辅死谏, 韩丞被逼到了绝处, 但是他不肯就此作罢。当时太学群情激奋,韩丞下朝的轿子被堵在了神武大街,让学生们砸得稀烂。八大营封锁太学,捉了几个带头的学生去诏狱, 还断了学生们的粮食, 学生们就绝食明志。”
余小再情不自禁, 又落下泪来。
“我本以为天下文人就此死绝,岂料那夜,我看到太学景逸山间薪火点点,方知元辅用意深远。燎原之火已然成势,太后为平天下学子的怒火,再度向韩丞索要托孤私信, 并将那伪做皇嗣的韩氏小儿驱逐出宫。韩丞不得不退,他承诺三日以后公验私信。”
“伪作的私信没有光诚帝私章,内阁以此驳回了韩丞所呈的储君建议。太后见状,允诺将会面见槐州燕王一脉,确立储君人选。然而槐州与阒都相隔遥远,正如韩丞先前所言,那燕王的庶孙次子已经年逾古稀,途中舟车劳顿,又经历了大悲大喜,竟在到达阒都以前就一命呜呼了。”
“择立储君一事,彻底陷入僵局。韩丞居心叵测,凭靠八大营威逼内阁。他再次上奏,请求八城佐政,要太后另立‘议事阁’,所列人选无一不是世家官员。太后把折子留中不发,泊然大人秉承元辅遗志,上奏首肯‘议事阁’的原策,但要求革除韩丞兵权,以文不参武为由,想要借此拿掉韩丞的八大营。但是韩丞不肯,内阁便不批字,双方再度协商失败。”
无嗣可立,这是阒都死局的命门。以孔湫为首的内阁成员在八城佐政的提议面前退步,是相承了海良宜的求和之策。他们没有兵马,启东由太后把持,离北在萧驰野以后已经不再听阒都调遣,孔湫只能择轻而让,最后的底线就是拿掉韩丞的兵权,即便不能落在他们手中,也不能再如从前一样,把阒都巡防全部交由世家掌管。
“就在此刻,薛修卓上奏了。”余小再在昏暗里露出个模糊的苦笑,“他一石激起千层浪……来得太妙了。”
萧驰野听到薛修卓的名字,稍转目光,看向沈泽川。沈泽川沉默少顷,微微仰头,看着窗外,眉间紧锁,片刻后才说:“你当初说得对,这个人才是真了得。皇嗣的风声轻易就走漏到了我们这里,煽动得你我迫不及待。我到了中博以后,原本疑心杀掉那些男孩儿的人是韩丞,如今看来,韩丞也不过是奚鸿轩之流,都是薛修卓操纵的弃子罢了。一子之差,满盘皆输,是我草率轻敌了。”
朝堂僵局维持了不到半个月,太学批击韩丞的热潮已经转移到了八城佐证上,无数激情昂扬的学生对孔湫的保守之策越渐不满,他们写文悼念海良宜的同时还在悼念齐惠连,他们期望中的元辅不是孔湫现如今的模样。
太后在韩氏小儿的事情上让了步,这让天下学子看到了聚势成党的威力。他们就像是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水滴,终将形成汪洋大海,并且认为其力可以推倒那座高墙,革除世家弊病的机会就在眼前。
因为孔湫肯定了韩丞八城佐证的提议,太学的风向就像是四月的天,刹那转变了。先是孔府门前被人张贴了言辞激烈的文章,接着曾经批击韩丞的措辞都到了孔湫身上。学生们愈发肯定,是以孔湫为首的寒门士子过于软弱,才会使得海良宜在内阁里孤立无援,最终选择了那样决然的方式去进谏。他们明列永宜年间的朝官,并且挨个排查这些官员是否曾与世家官员有过关系,岑愈设宴请过韩丞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点燃了学子们的情绪,他们给岑愈、孔湫甚至兵部尚书陈珍都贴上了“伪君子”的称呼。
岑愈上朝的轿子被人砸了,他满头是血的站在宫门口,指着天说自己不曾与世家苟且,结果被泼了一身脏粪。岑愈不敢相信这是不久以前的学生,他在都察院二十年,参过的大小朝员数不胜数,就连光诚帝他都敢参,却从来没有想过,有一日自己会被骂成蝇营狗苟的小人。
原先姚家一直是清流表率,一门三师何等光耀,即便咸徳年以后朝中无人,其影响也远超他姓,在世家、寒门之间广受尊敬。海良宜、齐惠连、孔湫等人新老朝臣,都曾受过姚家的提点,永宜中兴时的太学兴盛,亦与姚家太爷泛取人才分不开关系。但是如今姚家设在阒都东头的祠堂被人打破了门窗,若非孔湫调人去守,只怕当夜就要燃起来了。
这把火甚至烧到了姚温玉身上,他身为海良宜的学生,却不肯入仕为官,上一次太学兴动,怒骂潘如贵的时候他也没有出现,新仇旧恨重重相叠,他们把曾经传颂过的文章撕得彻底,将姚温玉比作窃贼,是窃取海良宜经世之学的世家窃贼。
阒都彻底乱作一团,八大营一旦想要出兵镇压,学生们就会绝食相抵,饿死了四五个人,韩丞也不敢再轻举妄动。此时远在的启东忙于边郡事务的戚竹音也没能幸免,花、戚联姻就在下个月,那些陈词激昂的文章雪花似的往启东传,大帅原本有难眠之症,现在要伏案休息时,就让戚尾给她念,骂得越难听,她睡得越香。
大周的火势确实烧起来了,但却不是海良宜预想的模样。黑夜里到处都是带着火光的流矢,他们把敌我界限划得清晰,要求苛刻,黑白分明,没有中间可以站,只有你死我亡。
孔湫坚持不告病,但是上朝逐渐变成了危险的事情。有一日他疲惫地出门,还在深院,就见庭院里走出个陌生的人,举剑呵斥着四下,要孔湫以死谢罪。他堂堂内阁朝官,以前时常接见些外来的学生,所以家中从不设防,可谁知如今竟被人拿着剑相抵,简直是天下笑谈,何等滑稽!
薛修卓的三道奏折就在此时送了上去,他的内容犹如道滔天巨浪,瞬间扑灭了这“噼啪”的火场,紧跟着变作了汹涌的起伏,一举成为天下学子心向所指。
他在奏折里陈言,自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光诚帝流落在外的皇女,不仅有秦王私章佐证,还有相关的人证,可以确保此女的血统无疑,并且请求当堂公验。
女子为主,好比阴阳失衡,日月颠倒,这是数百年里没有过的事情。薛修卓的奏折说得满朝哗然,连孔湫也力驳不受。
薛修卓紧跟着上了第二道奏折。
他在奏折里袒露,此女流落到了阒都农户,却因为自小聪明过人,很受家中喜欢。虽然家中贫寒,却也肯让兄长教她读书认字。她是光诚帝的遗脉,自然异于常人,家中人时常见天露流虹,又见紫云蔽屋,便对她更是上心,不敢怠慢。此女不仅聪慧,还很善良。邻里受难,老人挨饿,她便省下自己的吃食,亲自侍奉,远近乡里都对她交口称赞,此事也有人证。至于气度如何,待到此女上殿,由诸公佐证。
这道折子已经流传在外,由人贴在了太学,还传到了阒都的大街小巷。皇女金贵,大周如今称得上此等身份的只有太后身边的花三小姐,两相对比,更让平民对这位皇女心怀怜悯。茶馆酒楼里都有了说书人,专门讲这流落民间的皇女传奇,把那天赋异禀的事情说得犹如神仙下凡。她是从民间进去的,家中世代农耕,与太学如今的学生们多有相似,又很讲仁义,友爱邻里,最知道民间疾苦,一时间连学生们都对她十分向往。
薛修卓就在此时,上了至关重要的第三道奏折。
他说皇女的兄长也是寒门学子,曾在咸徳元年入都,但因为门第之见未曾中榜,回去后郁郁而终。皇女与兄长感情深笃,为此成为了心中之痛,在来阒都的路上,多次向他询问海阁老的病情。他提到海阁老操劳国事何等辛苦,皇女竟闻之落泪,说“我若为男子,如何能让阁老受此等辛苦”。他乃世家庶子,也曾受过嫡庶苛待,却没有皇女这样的胸怀,为此很是惭愧。
最后,薛修卓说,既然天下没有哪条律法是择录朝官时以嫡为先、以门第为先,那么天下也没有哪个先祖说过选立储君时要以男人为先——更何况大周到此,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学生们振奋了,他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嫡庶与门第之见使得他们难以得志,他们自认为与皇女身世相怜。李建恒是锦衣玉食养出来的皇帝,他根本不懂疾苦,他的玩物丧志屡次被都察院弹劾,但是这个天赐的皇女何等的不同,她似乎是世间最美好的女子,她有一颗垂怜天下寒士的心,她就是下凡来即将普度众生的观世音。
在一夜鼎沸的议论声里,一直不显露山水的薛修卓胜了。
第123章 延清
余小再说到此处, 小几上的茶水已经凉透了。他继续说:“我不明白, 学生们原先对寒门朝员那般苛刻,却又为何会一夜之间簇拥向薛修卓, 难道比起勤恳政事、出身苍郡的孔尚书, 薛氏庶系的薛修卓更能为寒门尽心尽力吗?元辅为我等费心铺路, 谁知最后还是让世家占据了上风。”
“薛修卓未必就会让世家占据上风,”萧驰野倒着凉茶, 说, “这一局,他是攻其不备, 打得两方人马都措手不及。太后先前与韩丞那样周旋, 就是因为手中无人, 薛修卓显然没有给以太后为首的世家老派透露任何风声,并且在先帝驾崩时,他套住了韩丞这枚马前卒。换而言之,就是他已经得罪了世家, 这一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余小再愁眉不展, 说:“我路上百思不得其解, 不懂他到底有何用意。如果他仅仅是为了一时鼎盛,那么新帝根基不稳,又是女子,薛家即便起势了,在太后等人的压力下也长远不了。”
沈泽川脑中飞闪过许多事情,他沉思半晌, 才说:“如果想要探查一个人的目的,就不能放过蛛丝马迹。咸德年南林猎场花思谦被逼反,主策的人正是海阁老与薛修卓,当时是薛修卓任职户科都给事中,稽查了他们的账本。你说海阁老死谏以前,也曾提到了这件事,那么我猜测,中博兵败一案的内幕薛修卓也知道。他后来能与厥西布政使江/青山协力审查,齐力拿掉了花思谦,恐怕也有此事的缘故。就此来看,这个人不是魏怀古一流,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在打击世家。”
“我曾经听奚鸿轩谈及他,说他整日忙于政务。我后来任职锦衣卫北镇抚,整理锦衣卫与大理寺协力查办的案宗,发现他在调离户科进入大理寺以后,确实处理了许多案子。海阁老是个刚正不阿的人,屡次提拔薛修卓不是没有道理的,就连岑大人也曾经多次与我谈到薛修卓,由此可见,他从入仕到现今,在后起之秀里也算是政绩不凡。”
余小再醍醐灌顶,他说:“不瞒同知,我想不通的地方就在这里。薛修卓一直以来口碑甚佳,即便是都察院的言官,也对他少有异议。他在都察里评审优异,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所以我对他如今的举动又不能理解。因为就从前所见,他不是潘如贵那样借势敛财的人。”
萧驰野微微后仰,搭着手臂,对沈泽川说:“不错,我们在阒都时也曾谈过薛修卓。姚温玉说过,他虽然没有被海阁老收为学生,却很得海阁老的青眼,当初姚温玉的及冠礼,让他捧冠正是这个原因。他在最初入仕的那几年,写的策论皆是免除世家之见,期望由花思谦主理的太学能够恢复姚太师时的鼎盛。你知道,当时内阁除了海良宜,皆由世家出身的朝官组成,往下六部更是如此,阒都择官甚至一度以姓氏为先,连花家大字不识的十三子都能担任兵部要职,插手禁军事务。孔湫那会儿还在刑部熬资历呢,你从户部提起的梁漼山也是那会儿一直被贬,升迁无望。”
沈泽川缓缓颔首,说:“他当时能任职户部都给事中,也是花思谦要打发他出去的意思。都给事中是连通皇上的要职,可是当时咸德帝不能主政,这个职位能不能有业绩,全凭主理内阁的花思谦说得算。薛修卓的行事作风,也是在那个时期开始转变,由先前的激进,一度转为低沉,最终成为了后来我们熟知的模样。”
余小再越听越心惊,说:“可他既然是与寒门为列,又为何不与我们通气?那韩丞……”
“他也曾在李建恒登基一事中尽心尽力,但是他很快察觉李建恒没有大刀阔斧的气魄。当时李建恒不断在几方拉锯里摇摆,以海阁老为首的寒门官员甚至没能除掉太后。”沈泽川偏头,右耳上的小玉珠被阴影遮挡,他说,“太学学生在此次对寒门官员的攻击里屡次提到了软弱,这恐怕也是薛修卓不再信任寒士的原因。海阁老的保守之策让大周残存了下来,但他也给世家留下了喘息的机会,世家彼此给予,就像这一次,魏怀古倒下了,韩丞就站起来了,这不是薛修卓想要的结果——”
沈泽川忽然停止,眯起了眼。
“难怪他会带走先生。”
齐惠连是激进派的首要人物,他在东宫时就是做事,太子存活的时间不久,却能完成黄册入籍这样的事情,靠的就是东宫僚属不恤人言、衣宵食旰。薛修卓如果想要改变海良宜主政期间的稳健求和,就势必要寻求齐惠连的相助。
可是齐惠连拒绝了,于是薛修卓把齐惠连交给了韩丞。
沈泽川抿紧了唇线,侧颜在烛光里十分冷漠,他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个人不相信任何人,他仍然想要凭靠新帝维持大周,为此不惜得罪老派世家。他想要让阒都换血,我们在阒都斗垮了魏怀古等人,如今都成了他能够安插的空缺。余大人,你说错了,他上奏的折子能打动天下学子的不是皇女如何美好,而是他最后一句话。”
这个世间没有哪条律法是择录朝官时以嫡为先、以门第为先!世家霸占着上层官职,让大周一度成为八姓之朝。李氏皇帝的强硬与否昭示着寒门是否能够能从八姓之中杀出重围,他们在永宜年后期进入了寒冰期,这个时间太久了,他们迫切需要的是一位心向寒士的君主,不论男女,只要他能够振奋寒士之心,在齐惠连、海良宜相继过世以后承担起寒门期望,那么他就能得到簇拥。
太后主政以后带给寒门的不仅是变本加厉的排挤,还有李氏皇帝深入人心的孱弱。学生们之所以对孔湫、岑愈如此苛刻,是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忍受当朝的次次退让,忍了一辈子的海良宜都决然死谏了,孔湫为什么还要忍?天下改革就在眼前,就是现在!不作为就是尸位素餐!
但是现在就真的是个好时机吗?
沈泽川觉得不然。
海良宜为什么要忍?因为世家已经成为大周沉疴,刮骨疗伤早在永宜年就该进行,结果在海良宜动手以前,中博兵败,大周宛如暮年老人,又被人当腰一踹,踹得口吐鲜血,不仅外伤难愈,内伤更加难愈。他在死谏以前质问朝堂,说这是诸位推波助澜的错,可是这个“诸位”里是否也包括他自己?
如果他当初没有对花思谦步步紧逼。
如果他当初能够以更加缓和的态度去应对。
中博是不是就不会有后来的屠城惨剧?
海良宜不知道,但这件事直接影响了他在咸德年后期的主政方式。他是更加缓和的态度去渗入朝堂,他不敢再轻举妄动,他有着身处时局的思量和觉悟,但这些都是初出茅庐的学生们所不明白的东西。
薛修卓或许没有引导天下学子风向的力量,但他绝对是个捕鱼人,站在风浪里揣摩着最佳撒网时机,这个人在多年的官场滚爬里不是空手而归,他甚至比沈泽川更加明白寒士与朝员间的纠葛。既然老一派的战火已经点燃,那么如今迸溅出来的火星同样燃烧了一脉相承的他们。
薛修卓曾经多次请求拜于海良宜门下,不得。他最终求助齐惠连,仍然不得。他好像是双方角逐中的顽石,注定要用自己的方式撞出一片血光,这是个连自己都不放过的狠角色。
沈泽川眼里露出狠绝,他有种被人挫败的滋味。他被逐出阒都,就像是条夹着尾巴的丧家犬,被打得几乎没有招架之力。
薛修卓能够在恰当的时机立刻抛弃奚鸿轩,并且在沈泽川动手前就套走了奚家的银库,说明他早就在为这一天做准备。然而那个时候沈泽川在干什么?他还天真地以为凭靠口舌之利就能分化世家,明明早在禁军丝案里薛修卓就露出过锋芒。
沈泽川已经败了一次,他既然还活着,就要把这场仗打到底,他不能接受承袭了齐惠连全部心血的自己一败再败。他们已经从没有硝烟的阒都到了四分五裂的崩土之疆,他得马上站起来,否则这乱世就没有他的容身之处,虎视眈眈的后起之秀里没有弱者,能够心情气和坐下来探讨信念的前提是他有能够和对方叫板的资格。
萧驰野看着沈泽川沉默的侧脸,忽然问余小再:“你见过女帝吗?”
余小再正从怀里掏着岑愈给沈泽川书信,闻言一怔,说:“还不曾,在我离开阒都以前,礼部已经开始筹备登基大典。太后想要召见皇女,但是被薛修卓拒绝了。”
萧驰野垂着的手指轻轻晃了晃,说:“看来他也不是十拿九稳,那就拭目以待,看看他在短短四年里养出来的女帝,到底是不是一戳就倒的纸老虎,能够唬住阒都到几时。”
沈泽川回过神,缓了片刻,说:“只希望不是第二个李建恒。”
萧驰野靠得累,直起半身,问余小再:“还不知她的名字是什么,如果要归皇谱,难道叫李建婷?”
余小再露出个古怪的神情,他伸出手指,在席子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是叫这个名字,却不是先帝的字,而是剑霆,李剑霆。”
沈泽川颇为意外,跟萧驰野对视一眼。
第124章 定局
天色蒙蒙亮, 余小再到底是个文人, 精神难支,沈泽川便让晨阳先带余小再前去休息, 剩余的事情可以改日再谈。余小再也不勉强, 留下了岑愈给沈泽川的书信, 便退出去了。
萧驰野去沐浴,沈泽川就着烛光, 把岑愈的信看了。庭院里的晨光透了进来, 沈泽川看到了边郡的部分,又等了片刻, 不见萧驰野回来。他搁了信, 掀开竹帘, 沿着窄廊到了里头,绕过屏风一看,萧驰野泡在池子里睡着了。
萧驰野稍感疲惫,原先只是在想事儿, 岂料这一想给想睡着了, 面颊上忽然一凉, 他便醒了。
沈泽川掬了把水,又摸了摸萧驰野,说:“泡凉了,回去睡。”
萧驰野起身,“哗啦”一声水珠迸溅。他俯首埋进沈泽川怀里,蹭得沈泽川半身都是水, 闷声说:“你抱我。”
沈泽川抬手捏了把萧驰野的后颈,说:“这不是为难我么?”
萧驰野说:“那就我抱你。”
沈泽川便踢掉了趿着的鞋,伸臂挂在萧驰野还带着水珠的脖颈上,有点懒地说:“来啊。”
萧驰野抬头用额抵着沈泽川,抱了人,说:“北原猎场看了,还成,收拾一下能做营地,就是塔楼都要新建,全是银子。”
这边没点灯,光线暧昧。
沈泽川跟萧驰野咫尺相抵,说:“北原猎场往西去就是丹城,以后如果要跟八大营见面,这地方就不能省。”
“不急。”萧驰野用了点力,把沈泽川抱起来,往屋里带。
沈泽川知道萧驰野这是不打算用自己那笔银子,禁军的开销不能总是挂在茨州身上,萧驰野又马上要回离北,缺钱就缺底气,这事儿他自己恐怕也在考虑。
“岑愈特地让余小再带信给你,想必是有事相求。”萧驰野上了床,袍子也没脱,就靠着枕,半揽着沈泽川,把下巴搁在沈泽川的发顶上,说,“什么事儿?”
沈泽川已经把信看完了,他枕着萧驰野,把信折了起来,说:“岑愈希望你能作为阒都和离北的桥,再给大家一个机会。”
萧驰野半敛着眼眸,说:“他们这是现下有求于人,所以才肯压低身份。如果日后内阁与太后关系和睦,离北就得再进去一个人,不是我,就是洵儿。”
世孙萧洵如今已经六岁了,萧驰野还没有见过他,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侄儿的疼爱,这事根本谈不了。
沈泽川放轻声音:“岑愈也知道此事难成,所以希望我能够南下,去一趟启东,说服戚竹音,停下花戚联姻。”
“岑愈常年待在阒都,不知道启东的详情,联姻这件事,大帅说的不算。”萧驰野说,“这是戚时雨要娶花香漪,又不是她戚竹音要娶。戚时雨是个老滑头,眼看风向不对,不想让启东步了离北的后尘,就想跟阒都亲上加亲。岑愈他们能给戚时雨什么?海良宜一死,女帝登基,以前的承诺就都成了废纸一张,他们没有任何筹码能够打动戚时雨……”
萧驰野的声音越说越低。
海良宜满面血水,仰身望着高不可触的苍顶。
他一生都在求稳,然而最后这一刻,他激进了一回,成为了大周爆开的烈阳,在那漆黑的夜里燃烧起无数道光。他胸口的仙鹤被染红了,随着残存的起伏,他紧紧攥着孔湫的手。
“泊然……”海良宜轻声说,“……我……尽力了。”
第122章 皇女
余小再说到这里, 伏身哽咽, 难以继续。他们这一代文士出仕,不是想做碧血丹心、肝脑涂地的齐惠连, 就是想做维系危局、稳定乾坤的海良宜, 然而这危楼在风雨飘摇间发出了轰然倾塌的声音。一夜之间, 砸碎了数万万人的凌云壮志,让大周上下号啕一片。
沈泽川默然地偏头, 听着院墙以外的更声。
不知过了多久, 余小再才停下呜咽,他用热帕子捂着面, 半晌说:“元辅死谏, 韩丞被逼到了绝处, 但是他不肯就此作罢。当时太学群情激奋,韩丞下朝的轿子被堵在了神武大街,让学生们砸得稀烂。八大营封锁太学,捉了几个带头的学生去诏狱, 还断了学生们的粮食, 学生们就绝食明志。”
余小再情不自禁, 又落下泪来。
“我本以为天下文人就此死绝,岂料那夜,我看到太学景逸山间薪火点点,方知元辅用意深远。燎原之火已然成势,太后为平天下学子的怒火,再度向韩丞索要托孤私信, 并将那伪做皇嗣的韩氏小儿驱逐出宫。韩丞不得不退,他承诺三日以后公验私信。”
“伪作的私信没有光诚帝私章,内阁以此驳回了韩丞所呈的储君建议。太后见状,允诺将会面见槐州燕王一脉,确立储君人选。然而槐州与阒都相隔遥远,正如韩丞先前所言,那燕王的庶孙次子已经年逾古稀,途中舟车劳顿,又经历了大悲大喜,竟在到达阒都以前就一命呜呼了。”
“择立储君一事,彻底陷入僵局。韩丞居心叵测,凭靠八大营威逼内阁。他再次上奏,请求八城佐政,要太后另立‘议事阁’,所列人选无一不是世家官员。太后把折子留中不发,泊然大人秉承元辅遗志,上奏首肯‘议事阁’的原策,但要求革除韩丞兵权,以文不参武为由,想要借此拿掉韩丞的八大营。但是韩丞不肯,内阁便不批字,双方再度协商失败。”
无嗣可立,这是阒都死局的命门。以孔湫为首的内阁成员在八城佐政的提议面前退步,是相承了海良宜的求和之策。他们没有兵马,启东由太后把持,离北在萧驰野以后已经不再听阒都调遣,孔湫只能择轻而让,最后的底线就是拿掉韩丞的兵权,即便不能落在他们手中,也不能再如从前一样,把阒都巡防全部交由世家掌管。
“就在此刻,薛修卓上奏了。”余小再在昏暗里露出个模糊的苦笑,“他一石激起千层浪……来得太妙了。”
萧驰野听到薛修卓的名字,稍转目光,看向沈泽川。沈泽川沉默少顷,微微仰头,看着窗外,眉间紧锁,片刻后才说:“你当初说得对,这个人才是真了得。皇嗣的风声轻易就走漏到了我们这里,煽动得你我迫不及待。我到了中博以后,原本疑心杀掉那些男孩儿的人是韩丞,如今看来,韩丞也不过是奚鸿轩之流,都是薛修卓操纵的弃子罢了。一子之差,满盘皆输,是我草率轻敌了。”
朝堂僵局维持了不到半个月,太学批击韩丞的热潮已经转移到了八城佐证上,无数激情昂扬的学生对孔湫的保守之策越渐不满,他们写文悼念海良宜的同时还在悼念齐惠连,他们期望中的元辅不是孔湫现如今的模样。
太后在韩氏小儿的事情上让了步,这让天下学子看到了聚势成党的威力。他们就像是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水滴,终将形成汪洋大海,并且认为其力可以推倒那座高墙,革除世家弊病的机会就在眼前。
因为孔湫肯定了韩丞八城佐证的提议,太学的风向就像是四月的天,刹那转变了。先是孔府门前被人张贴了言辞激烈的文章,接着曾经批击韩丞的措辞都到了孔湫身上。学生们愈发肯定,是以孔湫为首的寒门士子过于软弱,才会使得海良宜在内阁里孤立无援,最终选择了那样决然的方式去进谏。他们明列永宜年间的朝官,并且挨个排查这些官员是否曾与世家官员有过关系,岑愈设宴请过韩丞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点燃了学子们的情绪,他们给岑愈、孔湫甚至兵部尚书陈珍都贴上了“伪君子”的称呼。
岑愈上朝的轿子被人砸了,他满头是血的站在宫门口,指着天说自己不曾与世家苟且,结果被泼了一身脏粪。岑愈不敢相信这是不久以前的学生,他在都察院二十年,参过的大小朝员数不胜数,就连光诚帝他都敢参,却从来没有想过,有一日自己会被骂成蝇营狗苟的小人。
原先姚家一直是清流表率,一门三师何等光耀,即便咸徳年以后朝中无人,其影响也远超他姓,在世家、寒门之间广受尊敬。海良宜、齐惠连、孔湫等人新老朝臣,都曾受过姚家的提点,永宜中兴时的太学兴盛,亦与姚家太爷泛取人才分不开关系。但是如今姚家设在阒都东头的祠堂被人打破了门窗,若非孔湫调人去守,只怕当夜就要燃起来了。
这把火甚至烧到了姚温玉身上,他身为海良宜的学生,却不肯入仕为官,上一次太学兴动,怒骂潘如贵的时候他也没有出现,新仇旧恨重重相叠,他们把曾经传颂过的文章撕得彻底,将姚温玉比作窃贼,是窃取海良宜经世之学的世家窃贼。
阒都彻底乱作一团,八大营一旦想要出兵镇压,学生们就会绝食相抵,饿死了四五个人,韩丞也不敢再轻举妄动。此时远在的启东忙于边郡事务的戚竹音也没能幸免,花、戚联姻就在下个月,那些陈词激昂的文章雪花似的往启东传,大帅原本有难眠之症,现在要伏案休息时,就让戚尾给她念,骂得越难听,她睡得越香。
大周的火势确实烧起来了,但却不是海良宜预想的模样。黑夜里到处都是带着火光的流矢,他们把敌我界限划得清晰,要求苛刻,黑白分明,没有中间可以站,只有你死我亡。
孔湫坚持不告病,但是上朝逐渐变成了危险的事情。有一日他疲惫地出门,还在深院,就见庭院里走出个陌生的人,举剑呵斥着四下,要孔湫以死谢罪。他堂堂内阁朝官,以前时常接见些外来的学生,所以家中从不设防,可谁知如今竟被人拿着剑相抵,简直是天下笑谈,何等滑稽!
薛修卓的三道奏折就在此时送了上去,他的内容犹如道滔天巨浪,瞬间扑灭了这“噼啪”的火场,紧跟着变作了汹涌的起伏,一举成为天下学子心向所指。
他在奏折里陈言,自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光诚帝流落在外的皇女,不仅有秦王私章佐证,还有相关的人证,可以确保此女的血统无疑,并且请求当堂公验。
女子为主,好比阴阳失衡,日月颠倒,这是数百年里没有过的事情。薛修卓的奏折说得满朝哗然,连孔湫也力驳不受。
薛修卓紧跟着上了第二道奏折。
他在奏折里袒露,此女流落到了阒都农户,却因为自小聪明过人,很受家中喜欢。虽然家中贫寒,却也肯让兄长教她读书认字。她是光诚帝的遗脉,自然异于常人,家中人时常见天露流虹,又见紫云蔽屋,便对她更是上心,不敢怠慢。此女不仅聪慧,还很善良。邻里受难,老人挨饿,她便省下自己的吃食,亲自侍奉,远近乡里都对她交口称赞,此事也有人证。至于气度如何,待到此女上殿,由诸公佐证。
这道折子已经流传在外,由人贴在了太学,还传到了阒都的大街小巷。皇女金贵,大周如今称得上此等身份的只有太后身边的花三小姐,两相对比,更让平民对这位皇女心怀怜悯。茶馆酒楼里都有了说书人,专门讲这流落民间的皇女传奇,把那天赋异禀的事情说得犹如神仙下凡。她是从民间进去的,家中世代农耕,与太学如今的学生们多有相似,又很讲仁义,友爱邻里,最知道民间疾苦,一时间连学生们都对她十分向往。
薛修卓就在此时,上了至关重要的第三道奏折。
他说皇女的兄长也是寒门学子,曾在咸徳元年入都,但因为门第之见未曾中榜,回去后郁郁而终。皇女与兄长感情深笃,为此成为了心中之痛,在来阒都的路上,多次向他询问海阁老的病情。他提到海阁老操劳国事何等辛苦,皇女竟闻之落泪,说“我若为男子,如何能让阁老受此等辛苦”。他乃世家庶子,也曾受过嫡庶苛待,却没有皇女这样的胸怀,为此很是惭愧。
最后,薛修卓说,既然天下没有哪条律法是择录朝官时以嫡为先、以门第为先,那么天下也没有哪个先祖说过选立储君时要以男人为先——更何况大周到此,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学生们振奋了,他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嫡庶与门第之见使得他们难以得志,他们自认为与皇女身世相怜。李建恒是锦衣玉食养出来的皇帝,他根本不懂疾苦,他的玩物丧志屡次被都察院弹劾,但是这个天赐的皇女何等的不同,她似乎是世间最美好的女子,她有一颗垂怜天下寒士的心,她就是下凡来即将普度众生的观世音。
在一夜鼎沸的议论声里,一直不显露山水的薛修卓胜了。
第123章 延清
余小再说到此处, 小几上的茶水已经凉透了。他继续说:“我不明白, 学生们原先对寒门朝员那般苛刻,却又为何会一夜之间簇拥向薛修卓, 难道比起勤恳政事、出身苍郡的孔尚书, 薛氏庶系的薛修卓更能为寒门尽心尽力吗?元辅为我等费心铺路, 谁知最后还是让世家占据了上风。”
“薛修卓未必就会让世家占据上风,”萧驰野倒着凉茶, 说, “这一局,他是攻其不备, 打得两方人马都措手不及。太后先前与韩丞那样周旋, 就是因为手中无人, 薛修卓显然没有给以太后为首的世家老派透露任何风声,并且在先帝驾崩时,他套住了韩丞这枚马前卒。换而言之,就是他已经得罪了世家, 这一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余小再愁眉不展, 说:“我路上百思不得其解, 不懂他到底有何用意。如果他仅仅是为了一时鼎盛,那么新帝根基不稳,又是女子,薛家即便起势了,在太后等人的压力下也长远不了。”
沈泽川脑中飞闪过许多事情,他沉思半晌, 才说:“如果想要探查一个人的目的,就不能放过蛛丝马迹。咸德年南林猎场花思谦被逼反,主策的人正是海阁老与薛修卓,当时是薛修卓任职户科都给事中,稽查了他们的账本。你说海阁老死谏以前,也曾提到了这件事,那么我猜测,中博兵败一案的内幕薛修卓也知道。他后来能与厥西布政使江/青山协力审查,齐力拿掉了花思谦,恐怕也有此事的缘故。就此来看,这个人不是魏怀古一流,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在打击世家。”
“我曾经听奚鸿轩谈及他,说他整日忙于政务。我后来任职锦衣卫北镇抚,整理锦衣卫与大理寺协力查办的案宗,发现他在调离户科进入大理寺以后,确实处理了许多案子。海阁老是个刚正不阿的人,屡次提拔薛修卓不是没有道理的,就连岑大人也曾经多次与我谈到薛修卓,由此可见,他从入仕到现今,在后起之秀里也算是政绩不凡。”
余小再醍醐灌顶,他说:“不瞒同知,我想不通的地方就在这里。薛修卓一直以来口碑甚佳,即便是都察院的言官,也对他少有异议。他在都察里评审优异,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所以我对他如今的举动又不能理解。因为就从前所见,他不是潘如贵那样借势敛财的人。”
萧驰野微微后仰,搭着手臂,对沈泽川说:“不错,我们在阒都时也曾谈过薛修卓。姚温玉说过,他虽然没有被海阁老收为学生,却很得海阁老的青眼,当初姚温玉的及冠礼,让他捧冠正是这个原因。他在最初入仕的那几年,写的策论皆是免除世家之见,期望由花思谦主理的太学能够恢复姚太师时的鼎盛。你知道,当时内阁除了海良宜,皆由世家出身的朝官组成,往下六部更是如此,阒都择官甚至一度以姓氏为先,连花家大字不识的十三子都能担任兵部要职,插手禁军事务。孔湫那会儿还在刑部熬资历呢,你从户部提起的梁漼山也是那会儿一直被贬,升迁无望。”
沈泽川缓缓颔首,说:“他当时能任职户部都给事中,也是花思谦要打发他出去的意思。都给事中是连通皇上的要职,可是当时咸德帝不能主政,这个职位能不能有业绩,全凭主理内阁的花思谦说得算。薛修卓的行事作风,也是在那个时期开始转变,由先前的激进,一度转为低沉,最终成为了后来我们熟知的模样。”
余小再越听越心惊,说:“可他既然是与寒门为列,又为何不与我们通气?那韩丞……”
“他也曾在李建恒登基一事中尽心尽力,但是他很快察觉李建恒没有大刀阔斧的气魄。当时李建恒不断在几方拉锯里摇摆,以海阁老为首的寒门官员甚至没能除掉太后。”沈泽川偏头,右耳上的小玉珠被阴影遮挡,他说,“太学学生在此次对寒门官员的攻击里屡次提到了软弱,这恐怕也是薛修卓不再信任寒士的原因。海阁老的保守之策让大周残存了下来,但他也给世家留下了喘息的机会,世家彼此给予,就像这一次,魏怀古倒下了,韩丞就站起来了,这不是薛修卓想要的结果——”
沈泽川忽然停止,眯起了眼。
“难怪他会带走先生。”
齐惠连是激进派的首要人物,他在东宫时就是做事,太子存活的时间不久,却能完成黄册入籍这样的事情,靠的就是东宫僚属不恤人言、衣宵食旰。薛修卓如果想要改变海良宜主政期间的稳健求和,就势必要寻求齐惠连的相助。
可是齐惠连拒绝了,于是薛修卓把齐惠连交给了韩丞。
沈泽川抿紧了唇线,侧颜在烛光里十分冷漠,他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个人不相信任何人,他仍然想要凭靠新帝维持大周,为此不惜得罪老派世家。他想要让阒都换血,我们在阒都斗垮了魏怀古等人,如今都成了他能够安插的空缺。余大人,你说错了,他上奏的折子能打动天下学子的不是皇女如何美好,而是他最后一句话。”
这个世间没有哪条律法是择录朝官时以嫡为先、以门第为先!世家霸占着上层官职,让大周一度成为八姓之朝。李氏皇帝的强硬与否昭示着寒门是否能够能从八姓之中杀出重围,他们在永宜年后期进入了寒冰期,这个时间太久了,他们迫切需要的是一位心向寒士的君主,不论男女,只要他能够振奋寒士之心,在齐惠连、海良宜相继过世以后承担起寒门期望,那么他就能得到簇拥。
太后主政以后带给寒门的不仅是变本加厉的排挤,还有李氏皇帝深入人心的孱弱。学生们之所以对孔湫、岑愈如此苛刻,是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忍受当朝的次次退让,忍了一辈子的海良宜都决然死谏了,孔湫为什么还要忍?天下改革就在眼前,就是现在!不作为就是尸位素餐!
但是现在就真的是个好时机吗?
沈泽川觉得不然。
海良宜为什么要忍?因为世家已经成为大周沉疴,刮骨疗伤早在永宜年就该进行,结果在海良宜动手以前,中博兵败,大周宛如暮年老人,又被人当腰一踹,踹得口吐鲜血,不仅外伤难愈,内伤更加难愈。他在死谏以前质问朝堂,说这是诸位推波助澜的错,可是这个“诸位”里是否也包括他自己?
如果他当初没有对花思谦步步紧逼。
如果他当初能够以更加缓和的态度去应对。
中博是不是就不会有后来的屠城惨剧?
海良宜不知道,但这件事直接影响了他在咸德年后期的主政方式。他是更加缓和的态度去渗入朝堂,他不敢再轻举妄动,他有着身处时局的思量和觉悟,但这些都是初出茅庐的学生们所不明白的东西。
薛修卓或许没有引导天下学子风向的力量,但他绝对是个捕鱼人,站在风浪里揣摩着最佳撒网时机,这个人在多年的官场滚爬里不是空手而归,他甚至比沈泽川更加明白寒士与朝员间的纠葛。既然老一派的战火已经点燃,那么如今迸溅出来的火星同样燃烧了一脉相承的他们。
薛修卓曾经多次请求拜于海良宜门下,不得。他最终求助齐惠连,仍然不得。他好像是双方角逐中的顽石,注定要用自己的方式撞出一片血光,这是个连自己都不放过的狠角色。
沈泽川眼里露出狠绝,他有种被人挫败的滋味。他被逐出阒都,就像是条夹着尾巴的丧家犬,被打得几乎没有招架之力。
薛修卓能够在恰当的时机立刻抛弃奚鸿轩,并且在沈泽川动手前就套走了奚家的银库,说明他早就在为这一天做准备。然而那个时候沈泽川在干什么?他还天真地以为凭靠口舌之利就能分化世家,明明早在禁军丝案里薛修卓就露出过锋芒。
沈泽川已经败了一次,他既然还活着,就要把这场仗打到底,他不能接受承袭了齐惠连全部心血的自己一败再败。他们已经从没有硝烟的阒都到了四分五裂的崩土之疆,他得马上站起来,否则这乱世就没有他的容身之处,虎视眈眈的后起之秀里没有弱者,能够心情气和坐下来探讨信念的前提是他有能够和对方叫板的资格。
萧驰野看着沈泽川沉默的侧脸,忽然问余小再:“你见过女帝吗?”
余小再正从怀里掏着岑愈给沈泽川书信,闻言一怔,说:“还不曾,在我离开阒都以前,礼部已经开始筹备登基大典。太后想要召见皇女,但是被薛修卓拒绝了。”
萧驰野垂着的手指轻轻晃了晃,说:“看来他也不是十拿九稳,那就拭目以待,看看他在短短四年里养出来的女帝,到底是不是一戳就倒的纸老虎,能够唬住阒都到几时。”
沈泽川回过神,缓了片刻,说:“只希望不是第二个李建恒。”
萧驰野靠得累,直起半身,问余小再:“还不知她的名字是什么,如果要归皇谱,难道叫李建婷?”
余小再露出个古怪的神情,他伸出手指,在席子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是叫这个名字,却不是先帝的字,而是剑霆,李剑霆。”
沈泽川颇为意外,跟萧驰野对视一眼。
第124章 定局
天色蒙蒙亮, 余小再到底是个文人, 精神难支,沈泽川便让晨阳先带余小再前去休息, 剩余的事情可以改日再谈。余小再也不勉强, 留下了岑愈给沈泽川的书信, 便退出去了。
萧驰野去沐浴,沈泽川就着烛光, 把岑愈的信看了。庭院里的晨光透了进来, 沈泽川看到了边郡的部分,又等了片刻, 不见萧驰野回来。他搁了信, 掀开竹帘, 沿着窄廊到了里头,绕过屏风一看,萧驰野泡在池子里睡着了。
萧驰野稍感疲惫,原先只是在想事儿, 岂料这一想给想睡着了, 面颊上忽然一凉, 他便醒了。
沈泽川掬了把水,又摸了摸萧驰野,说:“泡凉了,回去睡。”
萧驰野起身,“哗啦”一声水珠迸溅。他俯首埋进沈泽川怀里,蹭得沈泽川半身都是水, 闷声说:“你抱我。”
沈泽川抬手捏了把萧驰野的后颈,说:“这不是为难我么?”
萧驰野说:“那就我抱你。”
沈泽川便踢掉了趿着的鞋,伸臂挂在萧驰野还带着水珠的脖颈上,有点懒地说:“来啊。”
萧驰野抬头用额抵着沈泽川,抱了人,说:“北原猎场看了,还成,收拾一下能做营地,就是塔楼都要新建,全是银子。”
这边没点灯,光线暧昧。
沈泽川跟萧驰野咫尺相抵,说:“北原猎场往西去就是丹城,以后如果要跟八大营见面,这地方就不能省。”
“不急。”萧驰野用了点力,把沈泽川抱起来,往屋里带。
沈泽川知道萧驰野这是不打算用自己那笔银子,禁军的开销不能总是挂在茨州身上,萧驰野又马上要回离北,缺钱就缺底气,这事儿他自己恐怕也在考虑。
“岑愈特地让余小再带信给你,想必是有事相求。”萧驰野上了床,袍子也没脱,就靠着枕,半揽着沈泽川,把下巴搁在沈泽川的发顶上,说,“什么事儿?”
沈泽川已经把信看完了,他枕着萧驰野,把信折了起来,说:“岑愈希望你能作为阒都和离北的桥,再给大家一个机会。”
萧驰野半敛着眼眸,说:“他们这是现下有求于人,所以才肯压低身份。如果日后内阁与太后关系和睦,离北就得再进去一个人,不是我,就是洵儿。”
世孙萧洵如今已经六岁了,萧驰野还没有见过他,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侄儿的疼爱,这事根本谈不了。
沈泽川放轻声音:“岑愈也知道此事难成,所以希望我能够南下,去一趟启东,说服戚竹音,停下花戚联姻。”
“岑愈常年待在阒都,不知道启东的详情,联姻这件事,大帅说的不算。”萧驰野说,“这是戚时雨要娶花香漪,又不是她戚竹音要娶。戚时雨是个老滑头,眼看风向不对,不想让启东步了离北的后尘,就想跟阒都亲上加亲。岑愈他们能给戚时雨什么?海良宜一死,女帝登基,以前的承诺就都成了废纸一张,他们没有任何筹码能够打动戚时雨……”
萧驰野的声音越说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