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节
只是,这数点碧血,也是仅仅留存的一些。
刚刚镇压、剥夺水烟神光的青莲,倒是继续下挫,贴在了杨祖颈上,涌出的碧血尽被其所汲取,以至于毫光流转,更加不类凡物。
余慈也没有想到会是这种模样,似乎是杨祖投入道境的根基神光与他的残躯遗蜕产生了某种反应。
不多时,伏在断龙石上的残躯,竟是微微一动,继而缓缓坐直、起身、凝立不动。
姿态依旧端正,只是颈种莲花,微微摇动,形态诡异至极。
不只是余慈,就是承启天内影鬼、赵相山、血府老祖等人,也都目瞪口呆。
青莲之上,忽有神光绽开,倒刷而下,瞬间洗炼全身,而青莲本身,则在神光之中虚化,为光幕所遮,顷刻又散,而此时,却是化出了头颅面目,分明是杨祖模样。
承启天中,影鬼失声道:
“这算什么鬼?”
余慈先是一喜,但很快就发现,这一位“杨祖”的神态,固然栩栩如生,但这种生机,却是如现在两位神将、之前青衣童子那般,依循道礼法度,虽是仙气盈然,却再非血肉之情。
斩龙台上,“杨祖”微微一笑,和声开口,温文尔雅:“圣人驾临封神台,当是上清起复之始……请随我来。”
余慈无言,是的,这就是接引。
“杨祖”一步跨出,与之同时,地上溅落的碧血都摄回他手中,随即轻弹,滴滴碧血,就此蒸腾,化为一道虚淡的虹光,投向茫茫云雾之中。
此时“杨祖”又侧身引臂,笑道:“圣人,请。”
碧血化虹,余慈万万不能再以辇车代步,他上前几步,向杨祖,也是向他足下的虹桥郑重施礼,这才步上虹桥,踏虹而行。
两位神将都随侍在侧,“杨祖”则大袖飘飘走在前面。
余慈想了想,尝试着问道:“敢问如何称呼?”
试探的结果让他失望,回应他的只是“杨祖”朗朗的笑声。
虹桥所经之处,云雾深层隐约可见层层铺开的建筑群落,然而此处再怎么壮观,也比不过“梦中”所化道境,况且细看去,大都也是破败。
当年的魔劫也严重破坏了太霄神庭中枢,唯一可值得庆幸的,大概是这里再没有魔头留存——那些魔头都已被杨祖在封神台上斩杀殆尽,留下的末法主级别的强者,刚刚也在斩龙台上与杨祖的生机一道破灭,只留下一个参罗利那。
对那位,余慈绝不会忘。
虹光定有缩地成寸的神通,几个念头转过之后,就已经到了尽头。
这里光线陡暗,却有星辰列布,余慈一时以为自己是来到了外域星空。
但很快他就发现,星辰依稀可见三垣四象法度,却又糅合四季变化,其形如球,有些像天垣本命金符,但其形状,更像是一个孕育生命的胚胎。在其外围,还缀着长长的散星河流,以“胚胎”为中心缓缓旋转,在虚空中罗列出虚实不等的线条。
脚下虹桥无声消散,“杨祖”和余慈都悬在半空。
余慈继续观察,发现无数星辰流转的痕迹,大半周行不悖,偶尔交错,其实构成了一处似祭坛又似宫殿的整体结构,其范围之广大,已经超出了视野的极限,只有用感应才能勉强测出边际。
太霄神庭核心区绝没有这么广阔,想也知道,这必然有虚空神通作用。
“杨祖”介绍道:“此处是中天紫微之位。”
然后看似随意地伸手指点:“那是玉皇之位、勾陈之位、后土之位。”
不管是哪个位置,余慈其实都看不到,但随着“杨祖”的指点,自然就在感应中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于是明白,四御之方位并无定数,依天时而动,以道法为规,聚合无常。
恐怕上清宗的前辈也早有被人攻到核心之地的准备,布下这等局面,只要来人不通上清法度,连位置都摸不到,只会在这星空大殿之中迷失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死于四御合击之下。
当年实是紫微帝御遭受魔染,干扰了法度运转,被从内部攻破,方有此劫。
余慈正嗟呀之时,又听“杨祖”道:
“圣人奉道尊符诏而来,有一事不可不知。”
“请讲!”
“杨祖”引着余慈绕过星空大殿中央的“胚胎”,到了另一侧:“当年魔劫起时,上清宗在域外共有四位地仙陆续赶回,然而众魔头在此间围住神庭虚空标识,设下杀局,其中有两位都在魔头围攻下殒落。第三位清净散人,则是破坏了虚空标识,使其他同门幸免于难。
“此时域外上清地仙大约还有两三人,然而标识已毁,等他们寻到路径赶来,不知还有几千、几万年,有等于无。”
余慈本来也没有指望再得到什么后援,对这个消息自然没什么感觉,倒是对那位清净散人的决断,颇是佩服,不过又有些疑惑:“那……您?我是说杨祖?”
“杨祖乃是强行打破虚空而来,毕竟是开派祖师之一,道统存续自有感应。”
“杨祖”说起“自己”的事完全没有任何情绪波动,根本就是说一位不相干的存在。
余慈为之黯然。
“杨祖”神色不动,只引导余慈目光去看:“这位便是清净散人。当年,他舍掉自己的清净法身,困锁参罗利那分身二百年有奇,终于等到杨祖回返。”
余慈定睛去看,星光掩映下,有一具残缺骸骨,只余半边,尽是灰黑颜色,无论如何都看不出“清净”二字。
但余慈愈发敬重,端端正正行礼。
耳畔听得“杨祖”道:“太霄神庭能存续至今,清净散人当居首功。他本是最早提出神庭构想的上清修士之一,熟悉结构,虽不敌参罗利那,却是抵住魔染,将此前身殒的两位道友所遗道体,分别投入勾陈、后土之位,以上清体系法度磋磨,维持住了神庭元气运转,也维持住了神庭自我净化的功效。
“千载以来,虽然封召神明死伤殆尽,魔劫也终未得竟全功。”
余慈明白,此时“杨祖”所述,恐怕已经不是他“本人”的记忆,而是包括他在内,清净散人等上清英灵在此间留下的印痕,非如此,不能这般脉络清晰,有如目见。
只听“杨祖”又道:“圣人当知,此时勾阵、后土帝御之位已有地仙遗蜕镇压,千年以下,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有益之处在于,其自发运转,常规状态下无须费力……尤其是后土帝御在位,才有如今这般浓郁灵气。
“不利之处在于,若圣人日后想要聚合全力,层次境界的要求将再度拔高,不可承其重,焉可用其能?”
余慈不由叹了口气。
其实只要余慈是一位地仙大能,以万古云霄统驭,这些都不是问题。
可是他毕竟只是一位长生真人,想要带动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而且是加了份量的,无论如何都不够看。
此事不解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就注定不可能发挥全力。
且不说与罗刹鬼王等大能相斗这种“遥远”的事,就是近前,也有一个难关在等着他。
目前余慈在“三方虚空”的控制上固然是以“整体”为主,但最终目标肯定还是要将太霄神庭重新打入整体之中,不说立刻替代真界法则体系,至少也要找到一处位置。
可如今,太霄神庭核心区域只能自行运转,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封闭。
现在三方虚空结构的“妥协”工作,其实都是由余慈的心内虚空代替,也是有万古云霄加持,“高层”法则上还说得过去。
但体系的碰撞、融合,终究不可能永远都是高来高去,早晚都有轮到更实际层面的时候。
“顽固”地依循旧例的太霄神庭中枢之地,显然是达不成这个目标的。
况且,此时中枢之地对外围四方八天都控制不起来,同样也是个麻烦。
四方八天的外围结构,是当年上清宗与洗玉盟乃至于天下各宗各派共议,形成的各方都勉可接受的方案,较之八景三十六天仿于佛门的垂直结构,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其“开放”。
无论是人、灵、鬼、妖之修士;玄、儒、巫、杂之诸门,都有一份利益在里面,严谨性虽是逊色,包容性却是极强。
但也因此,在缺少了核心之地的统驭后,被幽灿轻易剥离、摊开。
四方八天不是核心,却是一个缓冲的区域。没有四方八天,太霄神庭核心区域将直接暴露在体系冲击的正锋之前,由于余慈无法全盘控制调度,最后结果必将是硬碰硬,什么体系融合、整体把握更无从谈起。
所以,四方八天也是必须要重新控制起来的,它会大幅减少余慈面临的体系融合、整体控制的压力,不至于让他去和两位地仙大能去掰手腕。
控制中枢,控制四方八天——两个“控制”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彼此影响、增益的关联环节。
任何一面的进步,都会给另一面带来好处;反之,任何一面的滞碍,都会给另一面的进度带来沉重的压力。
整体来讲,这是好事,余慈不至于用“死力”去强行推动,可以来回借力,形成一整个有章可循的过程。
可这种往来牵系的环节却需要用极长的时间去适应、梳理。
关键的问题是:时间在哪儿?
“杨祖”似乎也能体会到他的为难,这正是余慈心中意念的真实反映,不过,此时的他,是绝不会有什么建议的,仅仅是拱手行礼:“请圣人决断。”
“圣人,请立下决断!”
缈不可测的云外清虚之天深处,允星站在一处八角亭前,沉声说话。
由于罗刹鬼王在太霄神庭超出常理的布局,他之前利用上清三十六天的总体设计,霎那间崩塌重要一角,但允星不是轻易就受打击的人,他不顽固,但也有自己的坚持。
“圣人,弟子明白,是某些人用东华真君,给我们做了警告。真界经不起八位以上的地仙大能全力开战……是的,那边的意思或许是说,这样的真界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但这种变革的方式,此界生灵如何承受?”
亭中,萧森的视线从书卷上移开,目注爱徒,微微笑道:“所以,我们就要阻止那边,以强破强,把局面弄得更糟?”
允星垂首道:“弟子在时机的把握上,与圣人有些差异。”
第171章 口发天宪 紫极争鸣
不论计划成败,允星对当前局势,都有他自己的理解,同时也能大致猜到自家掌教圣人的想法。
两人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一致的,都是“法不可恃、守不可久”,都认同真界的法则体系必然会发生极大变化,原有的以八景宫为主导的玄门法理,必然要相应做出改变。
可是在“时机”上的理解,使得他们希望得到的效果,出现了不小的分歧。
允星是将八景宫既有范围视为基础,以之为中心,扩及四方,也就是先掌握核心地盘,保住本钱,再求改变。
所以,他选择了“上清三十六天”这么一个基本体系。
只要能将这个体系建构起来,八景宫的“云外清虚之天”可以代替三清、大罗的核心区域,四方八天,有如天柱,分列四方,收扩自如,延展性、机动性都是可圈可点。
就算是一时失守了哪个方位,以八景宫的强横实力,都可以一击翻盘。
如此这般,就算罗刹鬼王引来血狱鬼府、九天外域等各处虚空世界,只要基础还在,真界就是“新世界”的核心,不断吸收来自其他虚空世界的“养份”,当八景宫获得了最后的胜利,顺势就能将玄门法理外扩,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允星认为,他的想法已经非常有突破性,只不过,和自家掌教圣人的比对,似乎还有不如。
萧森对待自己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也没有绕圈子:“维持真界的基本结构,我们确实有实力做到这一点……如果罗刹鬼王的目标,是在巫神那一级,着眼同样在真界。可是,她不在乎。”
允星并不惧和掌教圣人争辩:“她确实不在乎,可我们也不能按照她的思路走。罗刹鬼王是天下第一流的乱战高手,人心乱局正是她所希望的!”
“她最希望的是什么呢?”
萧森不紧不慢地说话:“我也与她打过几劫的交道,因而知道,她也算是难得的表里如一之辈——喜怒无常,喜新厌旧,并不是没有长性,而是她追求的就是差异和变化,在这一点的坚持上,没有人能比过她。
“基业于她如浮云,因为她早就不再是被信众束缚的所谓神主;权势对她更无意义,只要她愿意随时都能再拿回来;至于七情六欲、人生百态,这些年来她也经得多了,不是哪位神主都有心思排出几百上千具分身,到红尘俗世沉浮的。”
允星沉默。
他也听说过,罗刹鬼王在离幻天中,专门建了一座殿堂,排列曾经用过的分身,说是成百上千,绝无问题。
这种形势下,说是早玩得腻了,也没什么错误。
“罗刹鬼王绝不在乎真界,相反,巫神所建的这一处真界,才是唯一能束缚她的。当年她为了摆脱血狱鬼府的先天局限,进入真界,其实也只是将真界作为一个跳板,若能跳出,自然越早越好,如今时机成熟,岂会再有留恋?”
刚刚镇压、剥夺水烟神光的青莲,倒是继续下挫,贴在了杨祖颈上,涌出的碧血尽被其所汲取,以至于毫光流转,更加不类凡物。
余慈也没有想到会是这种模样,似乎是杨祖投入道境的根基神光与他的残躯遗蜕产生了某种反应。
不多时,伏在断龙石上的残躯,竟是微微一动,继而缓缓坐直、起身、凝立不动。
姿态依旧端正,只是颈种莲花,微微摇动,形态诡异至极。
不只是余慈,就是承启天内影鬼、赵相山、血府老祖等人,也都目瞪口呆。
青莲之上,忽有神光绽开,倒刷而下,瞬间洗炼全身,而青莲本身,则在神光之中虚化,为光幕所遮,顷刻又散,而此时,却是化出了头颅面目,分明是杨祖模样。
承启天中,影鬼失声道:
“这算什么鬼?”
余慈先是一喜,但很快就发现,这一位“杨祖”的神态,固然栩栩如生,但这种生机,却是如现在两位神将、之前青衣童子那般,依循道礼法度,虽是仙气盈然,却再非血肉之情。
斩龙台上,“杨祖”微微一笑,和声开口,温文尔雅:“圣人驾临封神台,当是上清起复之始……请随我来。”
余慈无言,是的,这就是接引。
“杨祖”一步跨出,与之同时,地上溅落的碧血都摄回他手中,随即轻弹,滴滴碧血,就此蒸腾,化为一道虚淡的虹光,投向茫茫云雾之中。
此时“杨祖”又侧身引臂,笑道:“圣人,请。”
碧血化虹,余慈万万不能再以辇车代步,他上前几步,向杨祖,也是向他足下的虹桥郑重施礼,这才步上虹桥,踏虹而行。
两位神将都随侍在侧,“杨祖”则大袖飘飘走在前面。
余慈想了想,尝试着问道:“敢问如何称呼?”
试探的结果让他失望,回应他的只是“杨祖”朗朗的笑声。
虹桥所经之处,云雾深层隐约可见层层铺开的建筑群落,然而此处再怎么壮观,也比不过“梦中”所化道境,况且细看去,大都也是破败。
当年的魔劫也严重破坏了太霄神庭中枢,唯一可值得庆幸的,大概是这里再没有魔头留存——那些魔头都已被杨祖在封神台上斩杀殆尽,留下的末法主级别的强者,刚刚也在斩龙台上与杨祖的生机一道破灭,只留下一个参罗利那。
对那位,余慈绝不会忘。
虹光定有缩地成寸的神通,几个念头转过之后,就已经到了尽头。
这里光线陡暗,却有星辰列布,余慈一时以为自己是来到了外域星空。
但很快他就发现,星辰依稀可见三垣四象法度,却又糅合四季变化,其形如球,有些像天垣本命金符,但其形状,更像是一个孕育生命的胚胎。在其外围,还缀着长长的散星河流,以“胚胎”为中心缓缓旋转,在虚空中罗列出虚实不等的线条。
脚下虹桥无声消散,“杨祖”和余慈都悬在半空。
余慈继续观察,发现无数星辰流转的痕迹,大半周行不悖,偶尔交错,其实构成了一处似祭坛又似宫殿的整体结构,其范围之广大,已经超出了视野的极限,只有用感应才能勉强测出边际。
太霄神庭核心区绝没有这么广阔,想也知道,这必然有虚空神通作用。
“杨祖”介绍道:“此处是中天紫微之位。”
然后看似随意地伸手指点:“那是玉皇之位、勾陈之位、后土之位。”
不管是哪个位置,余慈其实都看不到,但随着“杨祖”的指点,自然就在感应中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于是明白,四御之方位并无定数,依天时而动,以道法为规,聚合无常。
恐怕上清宗的前辈也早有被人攻到核心之地的准备,布下这等局面,只要来人不通上清法度,连位置都摸不到,只会在这星空大殿之中迷失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死于四御合击之下。
当年实是紫微帝御遭受魔染,干扰了法度运转,被从内部攻破,方有此劫。
余慈正嗟呀之时,又听“杨祖”道:
“圣人奉道尊符诏而来,有一事不可不知。”
“请讲!”
“杨祖”引着余慈绕过星空大殿中央的“胚胎”,到了另一侧:“当年魔劫起时,上清宗在域外共有四位地仙陆续赶回,然而众魔头在此间围住神庭虚空标识,设下杀局,其中有两位都在魔头围攻下殒落。第三位清净散人,则是破坏了虚空标识,使其他同门幸免于难。
“此时域外上清地仙大约还有两三人,然而标识已毁,等他们寻到路径赶来,不知还有几千、几万年,有等于无。”
余慈本来也没有指望再得到什么后援,对这个消息自然没什么感觉,倒是对那位清净散人的决断,颇是佩服,不过又有些疑惑:“那……您?我是说杨祖?”
“杨祖乃是强行打破虚空而来,毕竟是开派祖师之一,道统存续自有感应。”
“杨祖”说起“自己”的事完全没有任何情绪波动,根本就是说一位不相干的存在。
余慈为之黯然。
“杨祖”神色不动,只引导余慈目光去看:“这位便是清净散人。当年,他舍掉自己的清净法身,困锁参罗利那分身二百年有奇,终于等到杨祖回返。”
余慈定睛去看,星光掩映下,有一具残缺骸骨,只余半边,尽是灰黑颜色,无论如何都看不出“清净”二字。
但余慈愈发敬重,端端正正行礼。
耳畔听得“杨祖”道:“太霄神庭能存续至今,清净散人当居首功。他本是最早提出神庭构想的上清修士之一,熟悉结构,虽不敌参罗利那,却是抵住魔染,将此前身殒的两位道友所遗道体,分别投入勾陈、后土之位,以上清体系法度磋磨,维持住了神庭元气运转,也维持住了神庭自我净化的功效。
“千载以来,虽然封召神明死伤殆尽,魔劫也终未得竟全功。”
余慈明白,此时“杨祖”所述,恐怕已经不是他“本人”的记忆,而是包括他在内,清净散人等上清英灵在此间留下的印痕,非如此,不能这般脉络清晰,有如目见。
只听“杨祖”又道:“圣人当知,此时勾阵、后土帝御之位已有地仙遗蜕镇压,千年以下,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有益之处在于,其自发运转,常规状态下无须费力……尤其是后土帝御在位,才有如今这般浓郁灵气。
“不利之处在于,若圣人日后想要聚合全力,层次境界的要求将再度拔高,不可承其重,焉可用其能?”
余慈不由叹了口气。
其实只要余慈是一位地仙大能,以万古云霄统驭,这些都不是问题。
可是他毕竟只是一位长生真人,想要带动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而且是加了份量的,无论如何都不够看。
此事不解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就注定不可能发挥全力。
且不说与罗刹鬼王等大能相斗这种“遥远”的事,就是近前,也有一个难关在等着他。
目前余慈在“三方虚空”的控制上固然是以“整体”为主,但最终目标肯定还是要将太霄神庭重新打入整体之中,不说立刻替代真界法则体系,至少也要找到一处位置。
可如今,太霄神庭核心区域只能自行运转,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封闭。
现在三方虚空结构的“妥协”工作,其实都是由余慈的心内虚空代替,也是有万古云霄加持,“高层”法则上还说得过去。
但体系的碰撞、融合,终究不可能永远都是高来高去,早晚都有轮到更实际层面的时候。
“顽固”地依循旧例的太霄神庭中枢之地,显然是达不成这个目标的。
况且,此时中枢之地对外围四方八天都控制不起来,同样也是个麻烦。
四方八天的外围结构,是当年上清宗与洗玉盟乃至于天下各宗各派共议,形成的各方都勉可接受的方案,较之八景三十六天仿于佛门的垂直结构,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其“开放”。
无论是人、灵、鬼、妖之修士;玄、儒、巫、杂之诸门,都有一份利益在里面,严谨性虽是逊色,包容性却是极强。
但也因此,在缺少了核心之地的统驭后,被幽灿轻易剥离、摊开。
四方八天不是核心,却是一个缓冲的区域。没有四方八天,太霄神庭核心区域将直接暴露在体系冲击的正锋之前,由于余慈无法全盘控制调度,最后结果必将是硬碰硬,什么体系融合、整体把握更无从谈起。
所以,四方八天也是必须要重新控制起来的,它会大幅减少余慈面临的体系融合、整体控制的压力,不至于让他去和两位地仙大能去掰手腕。
控制中枢,控制四方八天——两个“控制”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彼此影响、增益的关联环节。
任何一面的进步,都会给另一面带来好处;反之,任何一面的滞碍,都会给另一面的进度带来沉重的压力。
整体来讲,这是好事,余慈不至于用“死力”去强行推动,可以来回借力,形成一整个有章可循的过程。
可这种往来牵系的环节却需要用极长的时间去适应、梳理。
关键的问题是:时间在哪儿?
“杨祖”似乎也能体会到他的为难,这正是余慈心中意念的真实反映,不过,此时的他,是绝不会有什么建议的,仅仅是拱手行礼:“请圣人决断。”
“圣人,请立下决断!”
缈不可测的云外清虚之天深处,允星站在一处八角亭前,沉声说话。
由于罗刹鬼王在太霄神庭超出常理的布局,他之前利用上清三十六天的总体设计,霎那间崩塌重要一角,但允星不是轻易就受打击的人,他不顽固,但也有自己的坚持。
“圣人,弟子明白,是某些人用东华真君,给我们做了警告。真界经不起八位以上的地仙大能全力开战……是的,那边的意思或许是说,这样的真界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但这种变革的方式,此界生灵如何承受?”
亭中,萧森的视线从书卷上移开,目注爱徒,微微笑道:“所以,我们就要阻止那边,以强破强,把局面弄得更糟?”
允星垂首道:“弟子在时机的把握上,与圣人有些差异。”
第171章 口发天宪 紫极争鸣
不论计划成败,允星对当前局势,都有他自己的理解,同时也能大致猜到自家掌教圣人的想法。
两人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一致的,都是“法不可恃、守不可久”,都认同真界的法则体系必然会发生极大变化,原有的以八景宫为主导的玄门法理,必然要相应做出改变。
可是在“时机”上的理解,使得他们希望得到的效果,出现了不小的分歧。
允星是将八景宫既有范围视为基础,以之为中心,扩及四方,也就是先掌握核心地盘,保住本钱,再求改变。
所以,他选择了“上清三十六天”这么一个基本体系。
只要能将这个体系建构起来,八景宫的“云外清虚之天”可以代替三清、大罗的核心区域,四方八天,有如天柱,分列四方,收扩自如,延展性、机动性都是可圈可点。
就算是一时失守了哪个方位,以八景宫的强横实力,都可以一击翻盘。
如此这般,就算罗刹鬼王引来血狱鬼府、九天外域等各处虚空世界,只要基础还在,真界就是“新世界”的核心,不断吸收来自其他虚空世界的“养份”,当八景宫获得了最后的胜利,顺势就能将玄门法理外扩,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允星认为,他的想法已经非常有突破性,只不过,和自家掌教圣人的比对,似乎还有不如。
萧森对待自己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也没有绕圈子:“维持真界的基本结构,我们确实有实力做到这一点……如果罗刹鬼王的目标,是在巫神那一级,着眼同样在真界。可是,她不在乎。”
允星并不惧和掌教圣人争辩:“她确实不在乎,可我们也不能按照她的思路走。罗刹鬼王是天下第一流的乱战高手,人心乱局正是她所希望的!”
“她最希望的是什么呢?”
萧森不紧不慢地说话:“我也与她打过几劫的交道,因而知道,她也算是难得的表里如一之辈——喜怒无常,喜新厌旧,并不是没有长性,而是她追求的就是差异和变化,在这一点的坚持上,没有人能比过她。
“基业于她如浮云,因为她早就不再是被信众束缚的所谓神主;权势对她更无意义,只要她愿意随时都能再拿回来;至于七情六欲、人生百态,这些年来她也经得多了,不是哪位神主都有心思排出几百上千具分身,到红尘俗世沉浮的。”
允星沉默。
他也听说过,罗刹鬼王在离幻天中,专门建了一座殿堂,排列曾经用过的分身,说是成百上千,绝无问题。
这种形势下,说是早玩得腻了,也没什么错误。
“罗刹鬼王绝不在乎真界,相反,巫神所建的这一处真界,才是唯一能束缚她的。当年她为了摆脱血狱鬼府的先天局限,进入真界,其实也只是将真界作为一个跳板,若能跳出,自然越早越好,如今时机成熟,岂会再有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