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深入基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朴茨茅斯都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母港。
  之前数十年,英国一直把法国看成最大的威胁,皇家海军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封锁法国、二是拱卫本土。朴茨茅斯面对英吉利海峡,南面就是法国在大西洋方向上最大的海军基地:瑟堡。
  面向法国作战,朴茨茅斯的地理位置极佳。
  可是,面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朴茨茅斯就不是理想的舰队母港了。
  游艇入港后,冯承乾来到了甲板上,正好腓特烈三世与皇后、以及几个公主都在,旁边还有几位英国外交官。
  “陛下!”
  “你终于肯出来来?”腓特烈三世朝冯承乾笑了笑,说道,“运气不错,皇家海军的主要战舰都在这里。”
  冯承乾点了点头,他也看到了那些整齐停放在一起的数十艘战舰。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工业化进程加快,海军的技术变革也即将到来。就冯承乾熟知的历史,十多年后,随着“无畏”号战列舰在英国的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下水,之前所有主力战舰都将遭到淘汰。
  看着那十多艘战舰,冯承乾的心情非常复杂。
  此时的英国,可以说是高枕无忧。虽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成为欧陆头号强国,但是海军实力薄弱,对英国皇家海军几乎没有威胁。传统的海上劲敌法国忙于应付来自陆地上的威胁,也不是英国的敌人。即便俄国野心勃勃,妄图称霸欧亚大陆,腐朽的政治体制使其很难有所作为。至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老牌殖民地大国,早已衰落,根本不可与日不落帝国相提并论。
  大英帝国只需要提防两个国家,一个在北海对面,一个在大西洋对岸。
  只是,在今后十多年内,这两个国家都无法对英国构成实质性威胁,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在二十年内打造出一支强大舰队。
  必须承认,现在的英国是幸福的。
  只是,在不久的将来,英国还能沐浴在全球阳光之下吗?
  即将到来的技术革命,等于重新洗牌。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有很大的可能超越英国。
  游艇靠岸,冯承乾跟随腓特烈三世上了码头。
  前来迎接的是维多利亚皇后的长弟、威尔士亲王爱德华,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英王爱德华七世。
  冯承乾没有靠近,只是远远的看了眼这位浪荡不羁的亲王。
  就冯承乾所知,爱德华年轻的时候很不检点,在爱尔兰服役的时候,曾经与一名女演员厮混,其父阿尔伯特亲王前去劝导,并且在归途中去世。此后,维多利亚女王把丈夫之死怪罪于爱德华,再也不许他过问国事与皇族事务。虽然此事已经过去二十多年,爱德华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但是冯承乾仍然一眼就看了出来,这个神色严酷的亲王,实际上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
  送腓特烈三世一行人登前往伦敦的是英国皇室专列。
  一路上,冯承乾更是大开眼界。
  在去威廉港途中,冯承乾也非常留意铁路沿线的情况。来到英国,他依然非常留意铁路沿线,特别是那些村镇。所见所闻,让冯承乾不得不相信,与英国相比,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工业化还不够彻底。
  从朴茨茅斯到伦敦,专列经过了数座大城市与数十座城镇。
  很明显,英国的城镇化水平高于德意志第二帝国,工业化程度也更高,无愧于全球头号工业强国。
  只是,实现工业化就这么困难吗?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现在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与后来的苏联,都只花了二十年左右就完成了工业化。
  关键在于,如何把工业的力量利用起来。
  快到伦敦的时候,冯承乾瞅准机会,单独找到了腓特烈三世。
  “一路上,你都一个人呆着,也不见你出来。”腓特烈三世让冯承乾坐下,“怎么样,来到英国有何感受?”
  “谈不上感受,毕竟所见不多。”
  “是吗?”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单独出去转转。”
  腓特烈三世皱起了眉头,似乎没有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一路上我都在仔细观察,最大的感受就是,英国的城镇非常密集,反而很少见到像帝国那样的庄园。”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既然来到伦敦,就不应该错过这个机会。如果晚上没什么事的话,我想去市区内看看。”
  “深入调查?”
  “算是吧,毕竟要了解一个国家,就得从这个国家的基层着手。”
  腓特烈三世点了点头,说道:“这不是问题,只是女王安排了晚宴,你又是帝国战争大臣,如果不去……”
  “女王款待的是陛下,像我这等人,去不去都没影响。”
  “既然你坚持,那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吧。”
  “女王那里,还请陛下……”
  “放心吧,我会跟女王提起。”
  冯承乾感谢了腓特烈三世,才起身告辞。
  等他回去换上一身便装,专列已经进入伦敦滑铁卢车站。在此,腓特烈三世等人将乘坐英国皇室的马车前往白金汉宫。
  趁此机会,冯承乾带着施密特,悄悄溜下了皇室专列。
  做为专业侍从,施密特会三种语言,除了母语之外,还会说英语与法语。冯承乾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已经通过未来的学习技术,掌握了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与拉丁语等十多种主要语言。在冯承乾那个时代,基本知识不在学校里学习,而是通过学习设备直接灌入大脑。
  进入市区后,冯承乾就后悔了。
  历史书上说得没错,这个时候的伦敦,不但是名副其实的“雾都”,还是一座几乎被马粪淹没了的城市。
  虽然内燃机与汽车均已问世,但是没有普及,伦敦街上仍然以马车为主。
  很难想像,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会是个什么滋味。也难怪,在这个时代还会爆发瘟疫。再过二十多年,一场流感就将袭击欧洲,夺走数千万人的性命,造成的损失甚至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冯承乾化装成平民,跟施密特在伦敦闲逛的时候,腓特烈三世已经到达白金汉宫。
  腓特烈三世既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也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婿,而且是女王的长女婿。
  维多利亚女王有九个子女,长女维多利亚嫁给了腓特烈三世,次女爱丽丝公主是黑森达姥斯塔特大公的妻子,海伦公主嫁给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公决克里斯缔安,路易丝共组嫁给了阿盖尔九世公决坎贝尔,小女儿比亚特里丝公主则嫁给了巴登王子,四个王子迎娶的也是王公贵胄。
  此外,维多利亚女王还与丹麦、挪威、西班牙与瑞典王室与血缘关系。
  皇室间相互联姻,根本不是什么怪事。
  事实上,血友病就是欧洲皇室联姻、即近亲结婚的产物。
  从政治上讲,皇室联姻是欧洲列强维持和平稳定局面的基础。只是,皇室间的血缘关系没能战胜国家间的利益冲突。比如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德皇威廉二世与沙皇尼古拉二世是表兄弟,与英王爱德华七世是舅甥。
  招待长女婿,维多利亚女王自然是格外大方。
  只是,在和睦的外表之下潜藏着汹涌的急流,英德之间的利益冲突,绝非两位帝王就能化解。
  皇室晚宴既奢华、又热闹。
  因为腓特烈三世曾多年旅居英国,所以结识了很多英国贵族,还与一些英国政治家有过往来。
  既然是款待腓特烈三世的晚宴,德皇往昔的朋友知交自然受到了邀请。
  在众多陪宾之中,有一个不大起眼的勋爵,即马尔巴罗公爵的第三个儿子,担任帝国财政大臣的伦道夫-丘吉尔勋爵。勋爵身边,还有一个约莫十五岁的小胖子,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温斯顿-丘吉尔。
  此时的丘吉尔,还是哈罗公学里一个不求上进,让父母操心不已的学生。
  伦道夫带儿子来到白金汉宫,一是想让儿子见识一下学校外面的世界,二是为儿子的前程做安排。
  虽然小丘吉尔的学习成绩不佳,但是在其他方面却很有天赋。
  伦道夫已经认识到,儿子不是读书的料,所以不如让其参军,在部队里磨练几年,也许还能成材。
  在到处都是皇亲贵胄的宴会上,别说小丘吉尔,连伦道夫勋爵都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腓特烈三世没有关注这个身材矮胖的少年,也没有人注意到他,只是小丘吉尔一直盯着德皇,似乎看到了一些不同的东西。
  晚宴进行到深夜,在女王与德皇尽显疲态时才宣告结束。
  此时,冯承乾已经在一家酒馆里跟一群下班后无所事事的产业工人混在了一起。因为非常慷慨大方,而且酒量胜人一等,所以冯承乾很快就消除了肤色上的隔阂,赢得了其他人的好感。
  对冯承乾来说,喝酒根本不是问题。
  不是他的酒量大,秘密在他的血液之中。能够让行将就木的德皇痊愈,也是冯承乾血液中的特殊成分的功劳。
  跟思想简单的产业工人打交道,肯定要比城府深厚的贵族打交道容易得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