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远东起火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圣诞节后,冯承乾正式向德皇提出组建帝国远东舰队。
  德皇没有反对,这在冯承乾的预料之中,而俾斯麦也表示赞成,认为应该加强帝国在远东地区的存在,却让冯承乾有点意外。
  后来,冯承乾才知道,影响了俾斯麦的不是德皇,而是帝国的企业家。
  之前,冯承乾一直认为俾斯麦是保守的容克贵族集团的代言人,现在他不得不改变这个看法。
  不可否认,俾斯麦出身于容克贵族,与容克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做为帝国宰相,俾斯麦看清了发展趋势,知道容克贵族的农场庄园经济模式不可持续,新兴的工业经济,即由企业家、金融家、商人等组成的工业利益集团迟早会取代容克贵族集团,成为帝国的支柱。
  做为政治家,俾斯麦肯定懂得顺应潮流。
  在组建远东舰队这件事上,俾斯麦就顺应了潮流。
  虽然帝国还没获取青岛,但是经冯承乾努力,以及帝国企业家的努力开拓,帝国在大清的利益已经极为突出。当时,帝国在大清开设了数家大型工厂,仅克虏伯公司就在大清开办了三家军工厂,伏尔铿造船厂也在大清开设了舰船修理厂,帝国企业在大清的投资高达数千万帝国马克。
  除了投资,还有大清的市场。
  因为免去了长途运输,加上大量聘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所以帝国企业在大清生产与销售的商品比他国企业的便宜得多。拿七点九二毫米机枪弹来说,克虏伯公司销售给大清的价格是一千发八两白银,而从英国、或者法国采购的话,高达一千发二十两白银,相当于克虏伯公司卖价的三倍。
  经过数年苦心经营,帝国企业已经与大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占据了大片市场。
  这些,都是帝国企业家梦寐以求、与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帝国的资本家获取利益的基础条件。
  如此重大的利益,没有理由不派兵加以保护。
  更重要的是,李鸿章对帝国建造的四艘战舰、帝国企业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军火感到十分满意,因此外交上的问题也不是很大。按照冯承乾的估计,只要帝国提出正当的理由,李鸿章就会为帝国远东舰队提供驻泊地。要是上下打点得当,李鸿章甚至有可能把青岛租借给帝国海军。
  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剩下的只是帝国决策层的问题了。
  冯承乾原本认为俾斯麦会反对组建远东舰队,既然俾斯麦没有反对,还积极支持向远东地区派遣舰队,那么决策曾的问题也不存在了。
  问题是,俾斯麦并不赞成向远东派遣新式主力舰,认为应该把新式主力舰留下来,对付日益强大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
  对此,德皇也持赞同意见。
  法俄签署军事同盟条约之后,沙皇俄国的野心大大增强。随着亚历山大三世病重,由皇储、也就是后来是沙皇尼古拉二世摄政,沙俄也开始大力建造新式战舰,在波罗的海对帝国构成了严重威胁。
  沙皇尼古拉二世是个什么人,冯承乾心里非常有数。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尼古拉二世是沙俄的末代皇帝,也是一个野心与能力极不相称的皇帝。尼古拉二世有着宏伟的理想,把彼得大帝当成楷模,梦想着把沙俄打造成世界性强国,极为重视海军建设。可惜的是,尼古拉二世没有彼得大帝那样长远的目光,更没有伟人的魄力。沙俄葬送在他的手里,绝非偶然,与他有着很大的关系。冯承乾并没把尼古拉二世当成对手,可是腓特烈三世与俾斯麦却不这么看,认为这个极端亲法的皇储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冯承乾不可能把尼古拉二世的事情告诉德皇与宰相,也就不得不做出让步,采纳宰相提出的建议,只派一艘主力舰、两艘巡洋舰与几艘小型舰船前往远东地区,以青岛为母港组建远东舰队。
  一**四年二月一日,冯承乾履行承诺,任命提尔皮茨为远东舰队司令。
  按照冯承乾的安排,提尔皮茨将在三月一日率领舰队出发,在四月中旬抵达青岛,帝国将同时在青岛设立总领事馆。
  准备工作由冯承乾亲自安排,提尔皮茨则负责具体事务。
  当时,没有人知道,冯承乾安排舰队三月一日出发,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二月二十一日,收到消息后,冯承乾就去了波茨坦皇宫。
  “朝鲜的事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陛下,你不觉得这会引发一场战争吗?”
  腓特烈三世皱起了眉头,只是仍然有点不上心。朝鲜在地球的另外一边,离帝国十万八千里。
  “如果我的判断没错,这次农民起义将成为大清与日本战争的导火索。”
  “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这场战争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如果陛下觉得这场战争无关紧要,那就大错特错了。”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这场战争将告诉我们很多东西,也将让我们知道下一场战争会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必须出面干预。”
  “你的意思是……”
  “日本新起,如果打胜了,肯定会提出极为苛刻的停战条件,甚至会谋求瓜分大清的领土。虽然帝国不是大清的盟国,但是帝国与大清有非常重大的厉害关系。日本迅猛扩张,必然会对帝国利益构成威胁,甚至会损害帝国利益,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必须出面,让日本知难而退。”
  “你说得没错,可是仅凭我们,恐怕……”
  “陛下多虑了,日本迅速扩张,不仅仅威胁到了我们。”
  “你是说……”
  “大清是块肥肉,大家都盯着,不管是我们、还是英国、乃至法俄,都不会容许日本大肆扩张。”
  “也就是说,到时候英法俄也会出面干预?”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不需要太多的国家出面,只要有两三个强国出面,就能让日本有所收敛。”
  腓特烈三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陛下,我们必须重视这件事,所以我想跟随舰队前往大清。”
  “这……”
  “帝国海军的事情,我早已安排妥当,明后两年的规划早就制订好了,有威廉皇储盯着不会有大问题。”
  “你决意要去?”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下一场战争是个什么样子,我们都不知道,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前往观摩。”
  “你坚持的话,我也不会反对,只是谁也不知道这场战争会在什么时候爆发……”
  “陛下的意思是……”
  “不在其位,不谋其职。你也知道,宰相一直有异议,如果只是去几个月,问题还不是很大。要是你在远东呆上几年,恐怕就算我坚持,也无法保住你的位置。所以你要是坚持前往远东,我认为应该给你一个新的职位。”
  冯承乾微微迟疑了一下,说道:“这样也好,毕竟陛下不能偏袒。”
  腓特烈三世勉强笑了笑,说道:“我与宰相商量之后就会做出安排,你也不用多心,等你回来之后,我会……”
  “陛下多虑了,只要为帝国效力,在什么位置上并不重要。”
  “你能这么想,我也可以放心了。”
  冯承乾没再多说,因为他知道德皇在担心什么。腓特烈三世非常器重冯承乾,自然担心他一去不复返。
  两日后,德皇正式任命冯承乾为帝国远东事务大臣。
  名义上,冯承乾向宰相俾斯麦负责。因为知道冯承乾与俾斯麦的关系,所以德皇特意要求远东事务直接向他汇报。
  这样一来,冯承乾就是直接向德皇负责。
  德皇没有立即让冯承乾辞去海军战争大臣,而是决定等他去了远东之后,再安排一位合适的人员顶替。
  冯承乾并没想到,德皇没有让他“下课”。
  在冯承乾去远东之后,德皇没有采纳俾斯麦的建议,只是任命了一名海军战争副臣,海军战争大臣的位置依然给冯承乾留着。
  三月一日,冯承乾登上了远东舰队旗舰“腓特烈大帝”号。
  日落时分,在“腓特烈大帝”号率领下,德意志第二帝国远东舰队离开威廉港,踏上了前往青岛的漫长旅途。
  这次,冯承乾没有呆在舱室里,而是跟随提尔皮茨站在甲板上。
  虽然冯承乾的目光在前来送行的威廉皇储身上,但是思绪早就飞到了万里之外,飞到了那个遥远的国度。
  这一去,连冯承乾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冯承乾不会留在大清,更不会为这个腐朽的皇朝卖命,他仍然会回到德意志第二帝国,实现宏伟的理想。
  冯承乾心里有一个疑问,即他的出现,会不会改变甲午战争的结局?
  这几年发生的事情,已经让冯承乾意识到,他所做的事情已经对历史发展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由此,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如果甲午战争的结局与冯承乾所熟知的不一样,那么历史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后来的日俄战争、美西战争、布尔战争、摩洛哥危机、乃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会象冯承乾熟知的那样爆发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