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战术胜利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提尔皮茨”号被归入“俾斯麦”级,一直被当做“俾斯麦”号的姊妹舰,但是两舰依然有一些差别。比如在排水量上,“提尔皮茨”号比“俾斯麦”号多了一千多吨,只是这些差别并不明显。
  相对而言,因为开工与完工时间都晚于“俾斯麦”号,所以“提尔皮茨”号在建造的时候就设法弥补了“俾斯麦”号上存在的一些缺陷,增加的一千多吨排水量,也主要用在了这些方面。
  显然,“提尔皮茨”号的生存能力更加出色一些。
  这场毫无悬念的战斗持续了近一个小时,直到凌晨五点左右,“提尔皮茨”号才倾覆在了海面上。
  沉没之前,这艘满载排水量接近五万三千吨的巨舰,至少挨了四十枚十六英寸炮弹与二十枚十四英寸炮弹,此外还被上百枚五英寸与一百三十三毫米炮弹击中。战后对其残骸考察证明了这一点,在沉没的时候,“提尔皮茨”号的上层建筑几乎被打成了马蜂窝,舰体右侧被贯穿了数十次。
  只是,在翻覆之后,“提尔皮茨”号并没沉没。
  坎宁安没有继续对付这艘命运已经注定了的德舰,在五点过十分左右,就命令“南达科他”号撤退,并且安排了四艘轻巡洋舰与六艘驱逐舰掩护这艘遭受重创的战舰。后来,“南达科他”号也回到了美国本土,并且进行了长达五个月的维修,到一九四三年下半年才再渡编入美军的战斗序列。
  “南达科他”号沉没之后,“乔治五世”号转为向南航行。
  此时,南面的战斗并没结束。
  在撤退的时候,“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的舰尾被一枚十四英寸穿甲弹击中,舵舱严重损毁。舵机被卡死。为了让“舍尔海军上将”号逃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在四点四十分左右就转向脱离了队列。迎战穷追不舍的两艘英舰。
  只是。“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绝对不是两艘快速战列舰的对手。
  五点十五分左右,这艘满载排水量达到一万五千吨的战舰就在两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围攻下沉没了。
  也就是说,坎宁安率领“乔治五世”号赶到的时候,南面的战斗已经结束。
  所幸的是。利用“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争取到的时间,“舍尔海军上将”号向南航行了十多公里。把距离拉大到了三十公里左右。
  继续追击,显然没有多大的意义。
  五点四十分,坎宁安下达了撤退命令。
  只是。这场海战直到六点半左右才结束。这就是。追击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到六点二十分左右才收到了消息,得知坎宁安已经率领舰队前往斯卡帕湾。
  当然,两艘美舰没有逞能,立即就转向与德舰脱离接触。
  战斗结束后大约一个小时,也就是六日清晨七点半左右,德军的第一批作战飞机到达交战海域上空。
  此时。“提尔皮茨”号依然肚皮朝上的漂浮在海面上,四周全是等待救援的官兵。
  搜救工作持续到当天傍晚。德军出动了数十架水上飞机,并且从卑尔根调来了几艘近海巡逻艇,总共救起了一千三百余名官兵,其中一半是“提尔皮茨”号的舰员,其他的主要是“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上的官兵。
  日落前,在拯救“提尔皮茨”号无望的情况下,德军出动轰炸机,炸沉了这艘战舰。
  这个时候,英国当局已经公布了海战大捷的消息,而德皇也从雷德尔那里得知,公海舰队在设得兰海战中遭受重创。
  当天晚上,帝国情报机构收到了一条更加重要的消息,从美国东海岸出发的三支船队刚刚离开百慕大群岛,正全速驶往英国,而不是像美国总统罗斯福之前公布的那样,船队并没前往红俄!
  显然,就算是笨蛋,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只是,这个时候反悔已经来不及了。
  一月七日清晨,雷德尔在与德皇威廉二世交谈了一个晚上之后,回到帝国海军司令部就给冯承乾发了一封电报。
  雷德尔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希望中国海军尽快出兵大西洋。
  问题是,中国海军有能力出兵大西洋吗?
  西南太平洋上,陆军正在为登陆澳洲大陆做准备,中国海军的绝大部分战舰都集中在这个战场上。按照海军制订的作战计划,在陆军夺取主要港口之前,第五舰队都得保持现在的规模。中太平洋上,顾祝同指挥的第三舰队虽然在南鸟岛海战中取胜,但是没有能力进军夏威夷群岛,而且第三舰队的规模也不是很大,主力仅为四艘小型航母。印度洋上,李向龙坐镇指挥的第二舰队还在寻找干掉斯科特舰队的机会,而且也只有两艘舰队航母,接下来还要支援陆军攻打斯里兰卡与印度本土,显然也无法抽调兵力去大西洋。可以说,当时中国海军别说出兵大西洋,即便是为出兵大西洋做准备都办不到。别的不说,至少中国海军暂时还没有能力夺取南非,也没有能力控制红海。
  在给雷德尔的回电中,冯承乾就明确提到,在一九四四年底之前,不要指望中国海军出兵大西洋。
  雷德尔是个聪明人,当然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中国海军的第一战场是太平洋,因此在打赢了太平洋战争之前,中国海军绝对不会分兵他处,即便在印度洋上投入兵力,也是在为太平洋方向上的战斗服务,或者说是为中国的总体战略服务。
  关键就是,在大西洋上,中国没有至关重要的利益基础。
  说得直接一点,中国海军出兵大西洋,主要就是协助德意志第二帝国,所能获得的好处极为有限。
  事实上,雷德尔也早就料到了这一点。
  在给冯承乾发了电报之后,雷德尔还给另外一个盟友,即意大利海军司令发了一封内容相似的电报。
  相对而言,向意大利求援更加现实。
  虽然意大利海军的规模并不大,但是有六艘战列舰,而且其中四艘是在大战爆发前后建成的快速战列舰。更重要的是,德意联军已经控制住了地中海的两个出口,土耳其则牢牢掌握着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咽喉,因此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已经没有敌人了,也就没有必要继续留在家门口。
  如果意大利海军肯出兵北大西洋,那么英德间的海军实力对比就会发生逆转。
  要知道,在一九四三年,帝国海军至少能够获得两艘“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加上意大利海军的四艘“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以及两艘在一九四零年前完成了改造,最高航速达到二十七节的“安德列亚-多里亚”级战列舰,就能凑出八艘快速战列舰,此外还有两艘战列巡洋舰。
  美英这边,英国皇家海军在保有三艘“乔治五世”级的基础上,最多还能获得“前卫”号战列舰,而美国海军要到一九四三年下半年才有望获得两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其战列舰总量为八艘。
  看上去,美英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其战列舰总量高达十二艘。
  问题是,美国海军不可能把全部兵力都放在大西洋上。只要中国陆军在一九四三年上半年登上澳洲大陆,中国海军就肯定会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攻打夏威夷群岛,因此美国海军肯定会在太平洋上保留几艘主力舰。
  如此一来,美英能用在大西洋上的主力舰,恐怕总共还不到八艘。
  也就是说,到一九四三年下半年,只要得到意大利海军的支持,帝国海军就有望在海战中击败英国皇家海军。
  一切顺利的话,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在一九四三年底、或者一九四四年初攻打英国本土。
  关键就是,意大利海军肯不肯把其视若珍宝的舰队派往北大西洋,以及意大利舰队能否顺利到达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港口。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意大利海军司令并没有拒绝雷德尔的请求,只是表示需要获得政府的同意。
  接下来,就与雷德尔没有多大关系了。
  可以说,意大利人很懂得如何为自己争取利益。在德意志第二帝国通过外交途径,正是提出让意大利海军出兵北大西洋之后,意大利当局就明确提出,在攻占英国之后,意大利得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享有同样的地位,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国得承认意大利在北非,包括摩洛哥与埃及的地位。
  显然,意大利的开价太高了。
  德意双方谈判一直持续到一九四三年下半年,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意大利当局才意识到过高的要价,不但不可能获得更高的利益,反而会导致意德关系倒退,从而损害其关键利益。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从战略角度来看,设得兰海战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特别是在海战之后,美国并没有为红俄提供实质性的援助,使得这场海战的意义大打折扣,对德意志第二帝国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更重要的是,在这场海战之后,英国首相并没有兑现承诺,也使得这场海战的价值大不如前。
  显然,坎宁安取得的仅仅是战术上的胜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