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引狼入室
多佛海战,终于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公海舰队在这场大战中尝到了胜利的滋味。
要知道,在此之前,公海舰队就没有在海战中取得过胜利。击沉英军“鹰”号航母的那场战斗,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执行的是破交任务,而且编在破交舰队里,与公海舰队没有关系。
当然,这场海战的意义还不仅于此。
可以说,多佛海战直接决定了英国的命运。
虽然英国当局严密封锁了消息,甚至让本土舰队的官兵留在海军基地里面,不准与外界进行通信联络。为此,英国当局还动用了宪兵部队。但是消息依然不翼而飞,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英国。
对英**民来说,这绝对是比伦敦遭到大轰炸更加惨重的打击。
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是英国的支柱,而本土舰队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支柱。
没有了本土舰队,也就没有了英国皇家海军,也就没有了保卫本土的部队,也就不可能阻止德军登上英伦三岛。
虽然按照英国当局公布的消息,英国皇家海军没有战败,本土舰队依然有四艘快速战列舰可用,而且美国将在近期把两艘已经建成服役的“依阿华”级战列舰派来,皇家海军依然掌握着北海的制海权。此外,英国当局还宣称,在多佛海战中击沉了德军的两艘主力舰。并且重创了另外两艘主力舰。但是英国当局的宣传根本没有产生效果,一时之间,英国国内弥漫着悲观的战败情绪。
事实上。连很多高层都认为英国已经战败了。
随“安森”号返回朴茨茅斯后,坎宁安就对前来接他的海军大臣提到,英国已经在多佛海战中输掉了这场战争。
战后,根据英国当局的资料,连丘吉尔都认为英国战败了。
只是,这些人不会公开自己的想法,更不会向公众承认英国即将战败。
十一月十一日。也就是多佛海战结束后的第二天,丘吉尔就跟罗斯福通了电话,明确提出美军必须把两艘“依阿华”级战列舰派往北海,编入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英国才有望多坚持几个月。
当时,罗斯福也答应了下来。
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十一月十一日夜间,意大利舰队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了大西洋。
此时,就算美军立即让两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出动。也不可能赶在意大利舰队到达威廉港之前到达英国的港口。
当然。美军没有笨到这个地步。
要知道,在十日下午,美军就收到了较为确切的情报。公海舰队里。只有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遭到重创,恐怕得在船坞里躺上几个月。虽然几天之后,美军又收到了确切消息。“腓特烈三世”号也有所损伤,维修工作恐怕得持续一个月,而“威廉一世”号至少得花半个月来修理受损的尾部主炮炮塔。但是不管怎么说,公海舰队依然保持着较为强大的战斗力,而且肯定能在本土舰队之前恢复过来。更重要的是,意大利舰队肯定能够及时到达威廉港。这样一来。即便把“腓特烈三世”号与两艘战列巡洋舰排除在外,到时候公海舰队也有七艘战列舰可用。
显然。英国皇家海军的情况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虽然“安森”号、“豪”号、“马萨诸塞”号与“亚拉巴马”号都逃了出来,但是这四艘战列舰都遭到重创。“安森”号与“豪”号的损伤极为严重,前者在进入朴茨茅斯港的时候都快沉没了,而后者更是被拖船拖进港口的。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估计,这两艘战列舰的维修工期不会短于半年。两艘美舰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但是德军的航空炸弹也不是吃素的,其维修工期没有半年,也有三个月。
也就是说,如果把两艘“依阿华”级战列舰派过去,就得直面七艘战列舰。
即便“依阿华”级的战斗力极为强大,比“腓特烈三世”还要强一些,但是以二对七是不会有半点胜算的。
十一月十二日,美国海军部长就向总统提出,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增援英国皇家海军。
当然,罗斯福也不是笨蛋。
连平民都看得出来,英国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即便美国倾尽全力,也不见得能够让昔日的日不落帝国继续坚持下去。那么,在这个时候继续往英国身上押重注,无疑是在拿美国的未来开玩笑。
结果就是,罗斯福以两艘战列舰还没有完成训练为由,委婉的拒绝了丘吉尔的请求。
显然,美国总统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让丘吉尔十分失望,甚至极端绝望。
没有了来自美国的援助,英国还能坚持下去吗?
对丘吉尔来说,此时恐怕是多坚持一天算一天了。
十一月二十三日,在经过了近二十天的漫长航行之后,意大利舰队终于抵达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威廉港。
此时,“威廉一世”号已经修复。
当天,雷德尔亲自登上了“威廉一世”号,到港口外迎接了远道而来的意大利舰队。
有趣的是,到这个时候,意大利舰队的战略价值已经不存在了。
要知道,在美国拒绝向英国增派战舰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已经掌握了北海的制海权。即便“威廉一世”号没有出港,而是在港口内等待“腓特烈三世”号修复归队,德军的战舰也能在北海上自由航行。
此外,攻打英国本土,也未必用得着意大利舰队。
当然,也不能因此否认意大利舰队的价值。正是有了意大利舰队,美国海军才没有继续向英国增派战列舰,也才使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能够夺得北海的制海权,并且动用巡洋舰封锁英国本土。
如果没有意大利舰队,就不会有如此有利的局面。
此外,意大利舰队的到来,直接推动了德军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行动。
当然,麻烦也来了。
要知道,为了争取意大利海军出动舰队,德意志第二帝国做出了很多让步,还开出了很多诱人的条件。这其中,就包括让意大利军队参与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行动,并且在战后为意大利军队划出一块占领区。
问题就在这里。
到这个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已经不想让意大利插手英国,也不需要意大利派遣的作战部队,而是企图单独占领英国。
结果就是,在制订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计划时,双方出现了严重分歧。
同盟关系,并不能掩盖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十一月二十五日,冯承乾接到了意大利海军司令的电报。在无法单独压制住德意志第二帝国,让帝国当局兑现承诺的情况下,意大利当局只能求助于中国,希望中国以盟国身份出面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施压。
当然,这不仅仅是外交行动。
说白了,在战争期间,实力就是一切。
当时,意大利海军司令提出,希望中国海军尽快派遣一支舰队进入大西洋,参与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行动。
显然,这样一来,中国就与英国挂上了关系。
在此情况下,即便德意志第二帝国立场强硬,能够左右欧洲局势,也不可能同时压制住意大利与中国。
原因很简单,中国并不需要依靠德意志第二帝国。
可见,中国的加入,就是为了平衡德意关系,让意大利能够获得进驻英国的机会,也让意大利能够在战后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
显然,冯承乾不会错过如此好的机会。
要知道,没有正当的理由,中国海军就不会出兵大西洋,特别是在英国即将战败,而美国海军的主力又被牵制在太平洋上的时候,中国海军没有任何理由把舰队派过去,而意大利海军发出的请求,正好为中国海军提供了一个充足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军事行动。
此时,中国陆军已经把战线推进到了两河河口地区,一支担任快速突击任务的装甲部队甚至到达了巴格达郊外。相反,德军在中东与海湾地区的进攻行动依然不太顺利,主力部队还在伊朗的山区里与英军鏖战。
可以说,要不了多久,中**队就能占领海湾地区。
即便德军立即从土耳其南下,也不能保证占领整个中东地区,因此也就不可能在中东与中国分庭抗礼。
可以说,在中东这块战场上,中国已经占到了便宜,甚至有机会插足地中海。
在此情况下,趁机向大西洋扩大影响力,自然是中国的下一步战略计划,而基础就是把舰队派往大西洋。
十一月二十六日,冯承乾回到北京,跟几名主要领导人商量出兵大西洋的事情。
显然,刘伯恩、吴铁生与刘亚光不但不会反对,还非常支持冯承乾的主张,即趁此机会进军大西洋。
只是,陆军与空军都帮不上忙。
陆军的作战部队还在海湾地区,而在大西洋上没有中国的军事基地,也就无法往大西洋派遣航空兵。
这个艰巨的任务,只能由海军来完成。
那么,中国海军有足够的能力出兵大西洋吗?
要知道,在此之前,公海舰队就没有在海战中取得过胜利。击沉英军“鹰”号航母的那场战斗,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执行的是破交任务,而且编在破交舰队里,与公海舰队没有关系。
当然,这场海战的意义还不仅于此。
可以说,多佛海战直接决定了英国的命运。
虽然英国当局严密封锁了消息,甚至让本土舰队的官兵留在海军基地里面,不准与外界进行通信联络。为此,英国当局还动用了宪兵部队。但是消息依然不翼而飞,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英国。
对英**民来说,这绝对是比伦敦遭到大轰炸更加惨重的打击。
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是英国的支柱,而本土舰队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支柱。
没有了本土舰队,也就没有了英国皇家海军,也就没有了保卫本土的部队,也就不可能阻止德军登上英伦三岛。
虽然按照英国当局公布的消息,英国皇家海军没有战败,本土舰队依然有四艘快速战列舰可用,而且美国将在近期把两艘已经建成服役的“依阿华”级战列舰派来,皇家海军依然掌握着北海的制海权。此外,英国当局还宣称,在多佛海战中击沉了德军的两艘主力舰。并且重创了另外两艘主力舰。但是英国当局的宣传根本没有产生效果,一时之间,英国国内弥漫着悲观的战败情绪。
事实上。连很多高层都认为英国已经战败了。
随“安森”号返回朴茨茅斯后,坎宁安就对前来接他的海军大臣提到,英国已经在多佛海战中输掉了这场战争。
战后,根据英国当局的资料,连丘吉尔都认为英国战败了。
只是,这些人不会公开自己的想法,更不会向公众承认英国即将战败。
十一月十一日。也就是多佛海战结束后的第二天,丘吉尔就跟罗斯福通了电话,明确提出美军必须把两艘“依阿华”级战列舰派往北海,编入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英国才有望多坚持几个月。
当时,罗斯福也答应了下来。
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十一月十一日夜间,意大利舰队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了大西洋。
此时,就算美军立即让两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出动。也不可能赶在意大利舰队到达威廉港之前到达英国的港口。
当然。美军没有笨到这个地步。
要知道,在十日下午,美军就收到了较为确切的情报。公海舰队里。只有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遭到重创,恐怕得在船坞里躺上几个月。虽然几天之后,美军又收到了确切消息。“腓特烈三世”号也有所损伤,维修工作恐怕得持续一个月,而“威廉一世”号至少得花半个月来修理受损的尾部主炮炮塔。但是不管怎么说,公海舰队依然保持着较为强大的战斗力,而且肯定能在本土舰队之前恢复过来。更重要的是,意大利舰队肯定能够及时到达威廉港。这样一来。即便把“腓特烈三世”号与两艘战列巡洋舰排除在外,到时候公海舰队也有七艘战列舰可用。
显然。英国皇家海军的情况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虽然“安森”号、“豪”号、“马萨诸塞”号与“亚拉巴马”号都逃了出来,但是这四艘战列舰都遭到重创。“安森”号与“豪”号的损伤极为严重,前者在进入朴茨茅斯港的时候都快沉没了,而后者更是被拖船拖进港口的。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估计,这两艘战列舰的维修工期不会短于半年。两艘美舰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但是德军的航空炸弹也不是吃素的,其维修工期没有半年,也有三个月。
也就是说,如果把两艘“依阿华”级战列舰派过去,就得直面七艘战列舰。
即便“依阿华”级的战斗力极为强大,比“腓特烈三世”还要强一些,但是以二对七是不会有半点胜算的。
十一月十二日,美国海军部长就向总统提出,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增援英国皇家海军。
当然,罗斯福也不是笨蛋。
连平民都看得出来,英国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即便美国倾尽全力,也不见得能够让昔日的日不落帝国继续坚持下去。那么,在这个时候继续往英国身上押重注,无疑是在拿美国的未来开玩笑。
结果就是,罗斯福以两艘战列舰还没有完成训练为由,委婉的拒绝了丘吉尔的请求。
显然,美国总统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让丘吉尔十分失望,甚至极端绝望。
没有了来自美国的援助,英国还能坚持下去吗?
对丘吉尔来说,此时恐怕是多坚持一天算一天了。
十一月二十三日,在经过了近二十天的漫长航行之后,意大利舰队终于抵达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威廉港。
此时,“威廉一世”号已经修复。
当天,雷德尔亲自登上了“威廉一世”号,到港口外迎接了远道而来的意大利舰队。
有趣的是,到这个时候,意大利舰队的战略价值已经不存在了。
要知道,在美国拒绝向英国增派战舰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已经掌握了北海的制海权。即便“威廉一世”号没有出港,而是在港口内等待“腓特烈三世”号修复归队,德军的战舰也能在北海上自由航行。
此外,攻打英国本土,也未必用得着意大利舰队。
当然,也不能因此否认意大利舰队的价值。正是有了意大利舰队,美国海军才没有继续向英国增派战列舰,也才使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能够夺得北海的制海权,并且动用巡洋舰封锁英国本土。
如果没有意大利舰队,就不会有如此有利的局面。
此外,意大利舰队的到来,直接推动了德军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行动。
当然,麻烦也来了。
要知道,为了争取意大利海军出动舰队,德意志第二帝国做出了很多让步,还开出了很多诱人的条件。这其中,就包括让意大利军队参与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行动,并且在战后为意大利军队划出一块占领区。
问题就在这里。
到这个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已经不想让意大利插手英国,也不需要意大利派遣的作战部队,而是企图单独占领英国。
结果就是,在制订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计划时,双方出现了严重分歧。
同盟关系,并不能掩盖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十一月二十五日,冯承乾接到了意大利海军司令的电报。在无法单独压制住德意志第二帝国,让帝国当局兑现承诺的情况下,意大利当局只能求助于中国,希望中国以盟国身份出面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施压。
当然,这不仅仅是外交行动。
说白了,在战争期间,实力就是一切。
当时,意大利海军司令提出,希望中国海军尽快派遣一支舰队进入大西洋,参与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行动。
显然,这样一来,中国就与英国挂上了关系。
在此情况下,即便德意志第二帝国立场强硬,能够左右欧洲局势,也不可能同时压制住意大利与中国。
原因很简单,中国并不需要依靠德意志第二帝国。
可见,中国的加入,就是为了平衡德意关系,让意大利能够获得进驻英国的机会,也让意大利能够在战后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
显然,冯承乾不会错过如此好的机会。
要知道,没有正当的理由,中国海军就不会出兵大西洋,特别是在英国即将战败,而美国海军的主力又被牵制在太平洋上的时候,中国海军没有任何理由把舰队派过去,而意大利海军发出的请求,正好为中国海军提供了一个充足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军事行动。
此时,中国陆军已经把战线推进到了两河河口地区,一支担任快速突击任务的装甲部队甚至到达了巴格达郊外。相反,德军在中东与海湾地区的进攻行动依然不太顺利,主力部队还在伊朗的山区里与英军鏖战。
可以说,要不了多久,中**队就能占领海湾地区。
即便德军立即从土耳其南下,也不能保证占领整个中东地区,因此也就不可能在中东与中国分庭抗礼。
可以说,在中东这块战场上,中国已经占到了便宜,甚至有机会插足地中海。
在此情况下,趁机向大西洋扩大影响力,自然是中国的下一步战略计划,而基础就是把舰队派往大西洋。
十一月二十六日,冯承乾回到北京,跟几名主要领导人商量出兵大西洋的事情。
显然,刘伯恩、吴铁生与刘亚光不但不会反对,还非常支持冯承乾的主张,即趁此机会进军大西洋。
只是,陆军与空军都帮不上忙。
陆军的作战部队还在海湾地区,而在大西洋上没有中国的军事基地,也就无法往大西洋派遣航空兵。
这个艰巨的任务,只能由海军来完成。
那么,中国海军有足够的能力出兵大西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