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书香门第【白鹰魅影】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书名: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作者:天下霸唱
编辑推荐:
《摸金校尉》是天下霸唱全新代表作,可与《鬼吹灯》并驾齐驱的探险传奇!
内容推荐:
上世纪80年代,摸金校尉“三人组”决定金盆洗手,做点正当的生意。不料三人一次去西安收古董文物之时,被一个叫马老娃子的主陷害,差点丢了性命。无意之中进了秦王玄宫,死里逃生,从墓里带出一只鎏金铁盒。鎏金铁盒是一部金书,乃西夏镇国之宝,过去几千年也不会损毁。此物一出,各路人马纷纷涌动。摸金三人组发现流传千年的惊天秘密。他们再次出发,准备进入“亡者的世界”,迎接他们的将是一场扑朔迷离的冥界之旅!
作者简介:
天下霸唱是中国极具想象力的作家,其创作的《鬼吹灯》系列风靡华语世界,是继金庸等人的武侠作品以来,在华人中传播极广的小说。天下霸唱的创作将东方神秘文化与世界流行文化元素融为一体,为类型小说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烙印。他的探险小说所关注的,永远是人在充满未知韵环境中的思考与行动。跌宕起伏的故事,古老的传承,神秘的遗迹,兄弟间的情谊,生死无常,加之幽默精练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使他的文字构建出了另外一处“江湖”。鸿篇巨制《摸金符》系列,作者正在创作中,敬请期待。
媒体评论:
在本书写下第一个字之前,我抢先购得影视改编版权,在看完本书最后一个字后,我庆幸当初的判断!我想再加一个字,值!
——“金牌”监制陈国富
天下霸唱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都非常鲜活、非常有生命力。摸金校尉们有情有义有勇有谋,在阴阳两界中出生入死、来去自如。天下霸唱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可以在现实世界与奇幻世界之间穿越的自由空间。
——著名导演乌尔善
天下霸唱一直是我认可的作家,他的想象力,他驾驭故事的能力,他的语言风格,都是我个人喜欢和欣赏的。
——著名演员陈坤
我们的电影靠的是高颜值,而天下霸唱的书靠的是精彩故事,其实也是另一种“高颜值”。
——著名演员黄渤
=================
第一章 崔老道射天狗
1
老早以前,还有皇上的时候,北京城九座城门各有一个镇物。阜成门的镇物,是个刻在瓮城门洞左壁上的梅花。因为阜成门运煤的多,城下住的全是煤黑子,很多拉骆驼的苦力也在那儿住,没几处像样儿的屋子,净是“篱笆灯”。篱笆灯可不是灯,穷人住不起砖瓦房,竖几根木头柱子,搭上大梁,挑起个架子,屋顶铺草席子,秫秸杆儿涂上白灰当墙,人住在里边,这叫“篱笆灯”。
穷苦力住的“篱笆灯”当中,有个摆卦摊儿的。算卦的先生三十出头,本是传了多少代的财主,积祖开下三个当铺,一个当古董字画、一个当金珠宝玉、一个当绫罗绸缎,可是传到他这儿落败了,万贯家财散尽,携儿带女在京城卖卦,凭胸中见识对付口饭吃。
在他对面,是个补靴的皮匠,三十上下的年岁,脸上是虎相,老家在山西,拉了一屁股两肋都是饥荒,迫不得已到北京城搬煤,连带缝鞋补靴,成天起早贪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打算存几个钱,给老婆孩子捎回去。算卦的心眼儿好,见皮匠无依无靠,赶上阴天下雨摆不了摊儿,总让皮匠到他家中吃饭过夜,一来二去,两个人有了交情。
有这么一天,皮匠从他老乡手中得了一件宝物。他那位老乡是个掏坟扒墓的贼,前不久掏出一个翠玉扳指,溜光碧绿。清朝王公贵族骑马射箭,手上都有扳指,一般人可用不起。东西是好东西,又急等用钱,有几个钱好出逃,可是天子脚下,王法当前,谁不怕吃官司?一时找不到买主,只好来问同乡。皮匠以为有机可乘,拿出辛辛苦苦攒了三年的血汗钱,换了这个扳指。他也不摆摊儿了,一路跑来找算卦的。关上大门,他让算卦的点上灯烛,从怀中掏出个布包,里外裹了三层,一层一层揭开,一边揭开布包一边说:“我一个臭皮匠,在北京城举目无亲,多亏老兄你看得起我,一向没少关照,正不知如何报答,天让我撞上大运,从盗墓贼手上得了一个扳指。这个东西了不得,清朝十大珍宝之一,老罕王统率八旗军进关,一马三箭定天下,扣弦用的扳指!”
算卦的吓了一跳:“从墓中盗出当朝王公的陪葬珍宝非同小可,须知皮肉有情,王法无情,北京城中做公的最多,万一让眼明手快的拿住,那可是全家抄斩灭祖坟的罪过!”不过在烛光底下,往打开的布包中看了一看,他倒放心了,对皮匠说:“你啊,赶紧出去买块冰,镇上它!”
皮匠直纳闷儿:“怎么个意思,要冰干什么?”
算卦的说:“买打眼了,冰糖做的,不拿冰镇上,不怕化了?”
北京城到处是“撂跤货”,纵然是活神仙,你也保不齐看走了眼,以为捡个便宜,到头来只是吃亏上当。皮匠挣了三年的钱全没了,他为人心窄,一时想不开,出去跳了护城河。
算卦的追上去,找人借来挠钩,将他拽上河,好说歹说一通劝,又拿了几个钱给他,罢了他寻死的念头。转眼进了腊月,皮匠拜别算卦的,回老家过年。再说算卦的买卖也不好做,听说山西的布又结实又便宜,想去趸一批布,趁年底下多挣几个钱,打定主意,他也带上盘缠去了山西。
岂料赶上打仗,耽搁了十来天,半路又撞见乱军,他慌不择路躲进荒山,走了几天不见道路。说话到年三十儿了,但见铅云密布,朔风一吹,漫天飞雪,山峦重叠,旷无人迹。算卦的又冷又饿,走也走不动了,以为要冻死在这儿,却见风雪中有个破瓦寒窑,可能住了人家,隐约透出灯火。他见了活路,抢步上前叫门。屋门一开,出来个人,万没料到,住在这儿的竟是那个皮匠。
皮匠见是算卦先生,一脸饥寒之色,忙将他让进屋,烧了热汤给他喝下去,算卦的这才还阳。二人说起别来情由,各自唏嘘不已。皮匠叫出老婆孩子给恩公叩头,他老婆是一般的乡下女子,没见过什么世面。孩子大约七八岁,长得虎头虎脑的,小名虎娃,见了生人也不好意思开口。
算卦的一路逃到这里,带的东西全没了,一摸身上还有一小块碎银子,北京人讲究礼数,过年见了小辈儿,总要给几个压岁钱。算卦的没有别的东西,拿出这块银子给虎娃,虎娃摇头不要。
算卦的对皮匠说:“你看你这孩子,多大的规矩,我给他银子还不要。”
皮匠告诉虎娃:“你叔又不是外人,给你银子你拿了也罢。”
虎娃仍是摇头,不肯伸手接银子。
皮匠说:“你娃没见过,解不了这是啥,这叫银子!”
虎娃说:“这东西有的是,我要它干啥。”
皮匠说:“憨娃,啥话都说,如若有的是银子,你爹和你叔还受什么穷?”
虎娃说:“真有许多,前几天上山捡柴,见到一个山洞,里边全是这东西。”
皮匠和算卦的半信半疑,当天吃罢晚饭,安歇无话。转过天来,风雪住了,皮匠让虎娃带他们俩去看。打村后上山,逶迤行至一处,见那半山腰上,埋了一块石碑,由于年代久远,石碑当中已经裂开,周围长出了蒿草,遮挡得严严实实。虎娃拨开乱草,下边是个墓穴。皮匠让虎娃等在外边,他和算卦的点起火烛,拎了柴刀,一前一后进去,举火一照,石碑内侧有字——“遇虎而开,有龙则兴”。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是作声不得。又见四个躺箱,箱盖半开,抚去尘土,里边放得满满当当,全是金银元宝,看得二人眼都直了。墓穴中并无棺材,仅有一具枯骨散落在石台之上,不知是何许人也,旁边摆了一个皮匣子,积满了灰尘。
二人望枯骨拜了几拜,上前打开皮匣子,匣中是一卷古书,页册陈黄,残破不堪。
皮匠认不了几个大字,只顾去看躺箱中的金银,他对算卦的说:“天让我父子俩发财,当初不是老兄你救我,可不会有我的今天,四箱金银,应该你我二人均分。”
算卦的一抬头,借烛光看见皮匠的脸,分明是只恶虎,要吃人似的。
算卦的是明白人,常言道“说话听声儿,锣鼓听音儿”,皮匠话里话外的意思,他可全听出来了。算卦的心中一掉个儿,忙说:“老弟你这是什么话,不是你收留,我也在山上冻死了,所以说你不欠我的。既是你儿子找到的古墓,里边的东西,都是你家的,命该如此,岂可由人计较。”
皮匠再三说要平分:“多少你也得拿几个,不拿你是看不起我。”
算卦的只好说:“干脆这么着,四箱金银全是你的,匣中一卷古书给我。”
皮匠问他:“书中有撒豆成兵的道法不成?”
算卦的在烛光下翻了一翻,尽是寻龙之术,看来古墓中枯骨,生前是位“天官”,当地一直有“天官”的传说,等同于有道的真人,明晓八卦,暗通阴阳,有寻龙之术。
皮匠没见识,他是“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烛之光,其亮不远”,一看不是神通道法,他也不打算要了,正好分给算卦的。古墓中出来的东西,怎么说也犯王法,分给算卦的一份,不至于给他说出去,他落得安心。
二人说定了,又对枯骨拜了三拜,扒土掩埋,搬取四箱金银下山。那会儿说的躺箱,乃是乡下放在炕上的大箱子,一头齐炕沿儿,一头顶到后墙,塞得下两个大人,装满了金银,直接搬可搬不动,俩人一包袱一包袱往下背,背了好几天才背完。算卦的不敢久留,别过皮匠,连夜上路。回到阜成门外,他心里还在后怕。他是宅门儿出身,老娘生他之时,梦中有虎来夺,未卜吉凶,因此他单名喆,字是“遇虎”,石碑上刻的前半句“遇虎而开”,指的不是他又是谁?他也看出皮匠是什么人了,穷的时候怎么都行,这样的人你别让他看见钱,见财起意,没有干不出来的事情。
回去之后,他仍在阜成门算卦,没买卖的时候,他翻看古书,一字一句暗记在心,末页仅有四句:“要寻真龙观真形,阴阳卦数胸中藏。六十四卦无从认,只恐寻龙到此穷……”下配卦图,皮匣子中还藏了一枚官印,上有两行古篆“天官赐福,百无禁忌”。
他是有慧根的人,别人看不明白,到他手上一目了然,可也不知寻龙之术的来头。打这儿之后,他不光算卦了,还给别人看风水,说得上阴阳有准,在北京城的名头不小。
怎知有这么一天,皮匠又来找算卦的,说是发财之后,活人该有的他都有了,说不尽有许多快活,又想起了列祖列宗,不仅要造祠堂,还要迁动祖坟中的棺材,来请算卦的给他找块风水宝地。
算卦的听外边人说“皮匠为富不仁,贪得无厌”,不打算再同此人往来了,可又惹不起这位。他沉吟半晌,说道:“一分宝地一分福,福分不够占不住。无福之人,祖坟埋在什么地方也没用。你可想好了,如若当真要动祖坟,将来你还得多行仁义。不必远寻,你们县城东边的山就是条龙脉。迎神避鬼,坟不定穴,你迁出棺材不要妄动,按我说的时辰抬棺出去,只管往山上走,几时抬棺的绳子断了,棺材落地之处,即是龙穴!”
2
皮匠问算卦的要了时辰,回去准备,抬出祖坟中的棺材,供入祠堂。迁坟动土,相当于二次出殡。他财大气粗,为了摆这个排场,提前将吃白饭的都找齐了。祠堂前搭棚、念经、做道场,请来名馆“聚合顺”置办丧席,一摆几十桌,流水的席面儿,换人不换席,哪怕不相干的人,只要进棚磕两个头,上了桌可以随意吃喝。又找来一百多和尚、老道,还有尼姑、喇嘛,念五捧大经,开水陆全堂的法会。
二次出殡,前后折腾了一百多天,按说好的时辰抬棺出城。老例儿讲究“换坟不换棺”,棺材不能打开,以免惊动先祖,只做了一个大棺罩,佩以云纹海饰,掐金边走金线,再坠上金穗,要多气派有多气派。当时抬棺罩,六十四个杠夫抬已经很可观了,他让用双杠,一百五十个杠子手轮换抬棺。道队前边开路的有旗锣伞盖、金瓜斧钺朝天镫,又有两列吹鼓手,不多不少一百单八个童男童女,个个手捧香炉,香烟缭绕。再后边是打丧谱的,以前常说“摆谱”,那位问了:“谱是什么玩意儿?”近似官员出巡队伍中打的木牌,上写“肃静、回避”,还有官衔之类,俗称“官谱”,也叫官架子。丧谱是彩谱,木头牌子涂了金粉,两旁挂有灯笼穗子,上写名姓、道号、生辰,以及诰命归天的时日。在以前来说,有道号可以升天,他祖上一个比一个穷,仅他祖父有口棺材,其余的全扔在荒山喂了野狗,大名都没有,哪有什么道号,这也是后来使了钱请人封的。千八百人的道队前呼后拥,抬上大棺罩,出了县城往东走,大张旗鼓,威风抖了一地。
县城东门外是座山,没有多高,山势平稳。道队将棺材抬到山坡上,忽见抬棺的绳子断了,当即挖个坟穴,埋下棺材。应了阴阳风水中那句话“有地非人不下,有人非时不下”。这句话怎么说?有了风水宝地,没合适的人埋不得。有了合适的人,没有合适的时辰也埋不得。合该皮匠有这个时运,他祖坟的形势真是厉害,不是明眼人看不出来。会看的人过来一看,准得吓一跳。县城东边的山,形同一个座椅,正对县城东门。县城犹如一张摆开的供桌,老百姓在家生火做饭,等于是给他祖上这个坟头上供。一年到头,没有一天没供奉。在风水上来说,正好凑成了一个形势,这叫“日享千桌供,夜受万盏灯”。
书要简言,打从皮匠迁了祖坟,他算走了大运,干什么都发财,不单走财运,他还官运亨通,真得说是平步青云。到后来,他儿子也当了官,大请大受,飞黄腾达。可是俗话说得好——“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他这份贪心也往下传,他儿子比他还贪,钱越多越贪,心也越黑,转目忘恩,欺上瞒下,残害良善。爷儿俩担心祖坟风水让人破了,定下一计,要斩草除根。命手下人请来算卦的,去老家祠堂看风水,半路打了一闷棍,绑在一块大石头上,扔进了黄河。
算卦的出去之前一再叮嘱妻儿:“皮匠这次找我,只怕凶多吉少。不是我给别人指点龙脉,不至于有这杀身之祸,我自作自受,并无怨言。你们赶紧躲到乡下去,埋了官印及古书,我的后人不准再吃看风水这碗饭,也不必给我报仇,不出三五年,仇家必有天报。”
不出他所言,三年过后,县城东边的城墙,年久塌毁,乱石堵上了城门。那个地方很穷,官面儿上拿不出银子再造城门,好在东边全是山,没什么人往来,其余三座城门够用了,东门堵死了也不理会。怎知城门这一堵死,挡住了供奉,皮匠家势一落千丈,人坐在屋里觉得喘不过气,他和他儿子的官运也到头了,问了个欺君犯上的罪名,满门抄斩,祖坟都给平了。
至于算卦的后人,一直住在乡下,家里边再穷,也没给人找过龙脉——白家老祖先有这么个传说。传到白半拉那辈儿,官印和古书仍埋在老家,始终不敢用。白半拉有个结拜兄弟,人称“瞎老义”,师从打神鞭,他师爷金算盘,师祖张三太爷,全是赫赫有名的摸金校尉,论起倒斗的勾当,没有他不会的。不过瞎老义眼神儿不行,大白天出门,他也能撞上墙,吃不了这碗饭。
瞎老义听白半拉提及祖上的遭遇,他说:“你先祖传下的这叫《陵谱》,又叫寻龙诀,可不是江湖上给人看阴阳风水的手本,此乃发丘摸金之秘诀,我师祖张三太爷传下的也不如你这个全,那才十六字应十六卦,这可是六十四卦应六十四字。印叫发丘印,乃先天至宝,岂可使之埋没俗尘?阴间取宝的勾当一个人不成,非有三五个好汉方才做得,多也无用。你上我这儿入伙,凭你我二人的胆识和本领,出入阴阳,如履平地!”
白半拉那会儿穷得快揭不开锅了,任凭瞎老义死说活劝,他也没动心。不是不想发财,也不是没有那个胆子,为什么呢?那要往前说了,当初他十来岁,还是个小半拉子,无亲无故,逃荒到辽河边上,替东家放牛为生。当地管半大小子叫小半拉子,意思是干半拉活、吃半拉饭。他这个东家,虽说不是大地主,但也有几垧地、两头牛和几匹骡马,找个小半拉子,让他白天放牛,夜里给牲口喂草料,管他一天两顿饭,上半晌吃干,下半晌喝稀。东家住一个场院,土坯屋子土坯墙。西首紧挨一座镇河殿,殿中供的是龙王爷,久无香火,挂满了尘土蛛网,外边檐脊塌了一半。殿宇虽然破败,可是传说这里头有仙家。
东家是外来户,不信那套,又要占便宜,扩大场院之时,他借镇河殿后墙接出两间土坯房。殿墙是砖墙,土坯房是土墙,三面土墙接一面砖墙。反正不住人,当成个柴房,他也不怕塌了。柴房前做了个鸡窝,养一窝鸡,天天下蛋。东家一天光捡鸡蛋,也有二十来个。柴房角落有口大瓮,鸡蛋放在里边。怕有野狸来吃,瓮上放了盖子,又拿石头压上。可煞作怪,转天去看,瓮中的鸡蛋全不见了,只留下几片空蛋壳。
自打有了柴房,东家放在瓮中的鸡蛋,没一个留得住。那瓮又大又深,狸猫掉进去,它也爬不出来,又用一块大石头压上,什么东西能把鸡蛋拿出来?
开荒种地的人家,不干活儿不吃干,不过节不开荤,接二连三丢鸡蛋,那可不叫小事儿。东家坐不住了,天黑之后,他一个人蹲在柴房外头,等到三更半夜,听到里边有响动。堆柴草的土坯房,顶上搭的茅草棚,盖得没那么严实。东家扒在门上看,但见月色漫天,霜华遍地,一条大蛇正打屋顶上下来,见首不见尾,用头顶开瓮上的石头,一个接一个将鸡蛋吞下,绕在梁上摔打几下,吐出蛋壳,又从屋顶出去,转眼不见了踪迹。
东家全看明白了,吓得他身上根根寒毛倒竖,头上直冒虚汗。转过天来,他带人去镇河殿捉蛇,别人都劝他,那么大的蛇打不得。他根本不听,担心以后住不安稳,带上几个胆大的,拿了土铳进去,怎知从里到外找遍了,也没看见有蛇,仅在殿顶正脊下,找到个大洞。听附近的老乡所言,此殿辽代已有,规模宏大,当年香火极盛。很多上岁数的人都在这儿见过“蛇仙”,有时盘在柱子上,有时蜷在殿顶,碗口般粗,黑鳞金背,给龙王爷护殿有功,不曾为害。还有一个卖油炸丸子的老头说,他当年挑担子过路,看见一条长蛇在殿顶盘了三圈,将头探到东边的水坑中喝水。檐脊下的洞,兴许是个蛇洞,供护殿的长蛇往来。
过去的人,很少有不迷信的。东家是外来开荒的住户,听当地人说得有鼻子有眼儿,跟真的似的,免不了发怵,再让手下干活儿的去打蛇,可没人敢去了。他灵机一动,想了个法子,上外边找来个旋活儿的,拿木头旋了二十来个鸡蛋,皆与真的一般大小,涂上白粉,放在柴房的瓮中,上边仍用石头压好。
当天半夜,东家又趴在门外往里边看,长蛇从屋顶下来,吞下瓮中的木头鸡蛋,绕在梁上使了半天的劲。可是吃下一肚子摔不破打不碎的鸡蛋,能耐再大也吐不出蛋壳,急得到处乱撞。东家看得心惊肉跳,躲进里屋,不敢再看了。天亮之后再去柴房,并未见到死蛇,不知死在什么地方了。
转天一早,小半拉子去到河边放牛,见到长蛇死在了树下,绕树绕了好几道,肚子在树皮上蹭破了,二十几个木头鸡蛋掉了一地,到处有血迹。他于心不忍,挖开土将蛇埋了。却说这一天,闷热闷热的,到了晌午,牛都不吃草了,趴在河边凉快。他倚在牛背上坐地,不知从哪儿走来一个老头,看岁数可不小了。他见这老头不是生人,可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老头走到他跟前,也不说话,拿出条鱼给他吃。
小半拉子说:“我又不认得你,为何平白无故请我吃鱼?”
老头说:“你不用问,赶紧吃了!你吃下这条鱼,往后你可不是一般人了!”
3
小半拉子听得一头雾水:“不是一般人?我是二般人?”
老头说:“你吃了这条鱼,身上才有气力,等天黑了,你到镇河殿檐脊上去,三天饿不死你,三天过了你再下来。下来这条路,走到头是个金銮殿,金銮殿中上是君、下是臣,左是文、右是武,那里边该有你一个。可是有座塔,挡住了金銮殿,吃下这条鱼,你才过得去……”
小半拉子听不明白老头的话,正好肚子饿了,接过鱼来吃了几口。他这鱼吃了一半还没吃完,东家过来踹了他一脚,骂他不好好放牛,在河边打上盹儿了。他一惊而起,手中没鱼,面前也没有那个老头,原来做了个梦,可也不觉得饿了。赶上牛往回走,路过镇河殿,突然想起来,那个老头怎么长得跟供奉在殿中的龙王爷一样?他纳了一个闷儿,半夜起来,给牲口喂了料,登上大殿檐脊,往四下一望,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只是那天闷得出奇。
正要下去,但听远处一阵巨响,犹如十万军声,辽河发了大水。一转眼,洪峰已经到了,东家的屋舍、牲口,连同一家大小,全被洪水吞没,仅有镇河殿没让大水冲倒,迷信的老百姓以为龙王爷报仇来了。小半拉子躲在殿顶上,躲过了一劫。洪水三天才退,他这三天没吃没喝,也不知怎么挺过去的。
等到大水退了,他下来找吃的,走了很多天,可没见到什么金銮殿。后来听人们说起:“江湖上有个崔老道,算命算得很准。”他一个念头转上来,跑去找崔老道算了一命。
提起崔老道,先揭他一个底,天津卫城厢东头,有座很大的庙宇,俗称娘娘宫,供奉天后圣母老娘娘。庙大,供的神仙也多。正殿供天后圣母,前殿供韦陀,偏殿供四大金刚,还有子孙娘娘和眼光娘娘。一年到头,香火不断。
善男信女烧香还愿,那是各求各的。求子嗣的找子孙娘娘,犯眼疾的求眼光娘娘。烧完香撂几个钱,有的多,有的少,不在乎多少,可没有空手来的,这叫香火钱,又叫灯油钱。在过去,庙中有住持老道,专收这个香火钱。烧香的人越多,他挣的钱越多。他还把没烧完的半截残香收起来,卖给做香的,搓成整香,再摆到庙门前卖,净是没本儿的买卖。自古说“烧香不落神”,进庙之人有求而来,要显得心诚,必须挨个磕头,转圈上香,老娘娘驾前的童子也得敬到了。
那时候在娘娘宫当个庙祝,到处有进项,真得说是吃香的喝辣的,给个县太爷都不换。娘娘宫前殿、正殿,外带两边的配殿,香火一个比一个旺,后殿却没人去。两个原因,一来位置偏僻,二来后殿供的是位“王三奶奶”。你要说胡三奶奶、胡三太爷,不用问都知道是狐仙,城中还有胡三太爷庙,胡三奶奶是三太爷庙里的,与王三奶奶无关。至于后殿的王三奶奶是干什么的,还真没人说得上来。单看王三奶奶的泥胎塑像,既没有凤冠霞帔蟒袍玉带,也没有老娘娘雍容华贵的相貌,怎么看怎么是个乡下老妈子,太寒碜了。赶上初一十五开庙会,前边人山人海,挤倒了半边庙门,后殿也进不来几个烧香的。
不知打何时起,官府立了一个规矩,安排火居道去后殿轮值。火居道是不住庙的道人,有家有口,平时不用穿道袍。一个火居道当值一年,轮到谁谁去。在这一年之中,后殿有什么大事小情,有多少进项,全是这个当值老道的,那也没人愿意去,只不过上有王法,不去要挨板子。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书名: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
作者:天下霸唱
编辑推荐:
《摸金校尉》是天下霸唱全新代表作,可与《鬼吹灯》并驾齐驱的探险传奇!
内容推荐:
上世纪80年代,摸金校尉“三人组”决定金盆洗手,做点正当的生意。不料三人一次去西安收古董文物之时,被一个叫马老娃子的主陷害,差点丢了性命。无意之中进了秦王玄宫,死里逃生,从墓里带出一只鎏金铁盒。鎏金铁盒是一部金书,乃西夏镇国之宝,过去几千年也不会损毁。此物一出,各路人马纷纷涌动。摸金三人组发现流传千年的惊天秘密。他们再次出发,准备进入“亡者的世界”,迎接他们的将是一场扑朔迷离的冥界之旅!
作者简介:
天下霸唱是中国极具想象力的作家,其创作的《鬼吹灯》系列风靡华语世界,是继金庸等人的武侠作品以来,在华人中传播极广的小说。天下霸唱的创作将东方神秘文化与世界流行文化元素融为一体,为类型小说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烙印。他的探险小说所关注的,永远是人在充满未知韵环境中的思考与行动。跌宕起伏的故事,古老的传承,神秘的遗迹,兄弟间的情谊,生死无常,加之幽默精练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使他的文字构建出了另外一处“江湖”。鸿篇巨制《摸金符》系列,作者正在创作中,敬请期待。
媒体评论:
在本书写下第一个字之前,我抢先购得影视改编版权,在看完本书最后一个字后,我庆幸当初的判断!我想再加一个字,值!
——“金牌”监制陈国富
天下霸唱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都非常鲜活、非常有生命力。摸金校尉们有情有义有勇有谋,在阴阳两界中出生入死、来去自如。天下霸唱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可以在现实世界与奇幻世界之间穿越的自由空间。
——著名导演乌尔善
天下霸唱一直是我认可的作家,他的想象力,他驾驭故事的能力,他的语言风格,都是我个人喜欢和欣赏的。
——著名演员陈坤
我们的电影靠的是高颜值,而天下霸唱的书靠的是精彩故事,其实也是另一种“高颜值”。
——著名演员黄渤
=================
第一章 崔老道射天狗
1
老早以前,还有皇上的时候,北京城九座城门各有一个镇物。阜成门的镇物,是个刻在瓮城门洞左壁上的梅花。因为阜成门运煤的多,城下住的全是煤黑子,很多拉骆驼的苦力也在那儿住,没几处像样儿的屋子,净是“篱笆灯”。篱笆灯可不是灯,穷人住不起砖瓦房,竖几根木头柱子,搭上大梁,挑起个架子,屋顶铺草席子,秫秸杆儿涂上白灰当墙,人住在里边,这叫“篱笆灯”。
穷苦力住的“篱笆灯”当中,有个摆卦摊儿的。算卦的先生三十出头,本是传了多少代的财主,积祖开下三个当铺,一个当古董字画、一个当金珠宝玉、一个当绫罗绸缎,可是传到他这儿落败了,万贯家财散尽,携儿带女在京城卖卦,凭胸中见识对付口饭吃。
在他对面,是个补靴的皮匠,三十上下的年岁,脸上是虎相,老家在山西,拉了一屁股两肋都是饥荒,迫不得已到北京城搬煤,连带缝鞋补靴,成天起早贪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打算存几个钱,给老婆孩子捎回去。算卦的心眼儿好,见皮匠无依无靠,赶上阴天下雨摆不了摊儿,总让皮匠到他家中吃饭过夜,一来二去,两个人有了交情。
有这么一天,皮匠从他老乡手中得了一件宝物。他那位老乡是个掏坟扒墓的贼,前不久掏出一个翠玉扳指,溜光碧绿。清朝王公贵族骑马射箭,手上都有扳指,一般人可用不起。东西是好东西,又急等用钱,有几个钱好出逃,可是天子脚下,王法当前,谁不怕吃官司?一时找不到买主,只好来问同乡。皮匠以为有机可乘,拿出辛辛苦苦攒了三年的血汗钱,换了这个扳指。他也不摆摊儿了,一路跑来找算卦的。关上大门,他让算卦的点上灯烛,从怀中掏出个布包,里外裹了三层,一层一层揭开,一边揭开布包一边说:“我一个臭皮匠,在北京城举目无亲,多亏老兄你看得起我,一向没少关照,正不知如何报答,天让我撞上大运,从盗墓贼手上得了一个扳指。这个东西了不得,清朝十大珍宝之一,老罕王统率八旗军进关,一马三箭定天下,扣弦用的扳指!”
算卦的吓了一跳:“从墓中盗出当朝王公的陪葬珍宝非同小可,须知皮肉有情,王法无情,北京城中做公的最多,万一让眼明手快的拿住,那可是全家抄斩灭祖坟的罪过!”不过在烛光底下,往打开的布包中看了一看,他倒放心了,对皮匠说:“你啊,赶紧出去买块冰,镇上它!”
皮匠直纳闷儿:“怎么个意思,要冰干什么?”
算卦的说:“买打眼了,冰糖做的,不拿冰镇上,不怕化了?”
北京城到处是“撂跤货”,纵然是活神仙,你也保不齐看走了眼,以为捡个便宜,到头来只是吃亏上当。皮匠挣了三年的钱全没了,他为人心窄,一时想不开,出去跳了护城河。
算卦的追上去,找人借来挠钩,将他拽上河,好说歹说一通劝,又拿了几个钱给他,罢了他寻死的念头。转眼进了腊月,皮匠拜别算卦的,回老家过年。再说算卦的买卖也不好做,听说山西的布又结实又便宜,想去趸一批布,趁年底下多挣几个钱,打定主意,他也带上盘缠去了山西。
岂料赶上打仗,耽搁了十来天,半路又撞见乱军,他慌不择路躲进荒山,走了几天不见道路。说话到年三十儿了,但见铅云密布,朔风一吹,漫天飞雪,山峦重叠,旷无人迹。算卦的又冷又饿,走也走不动了,以为要冻死在这儿,却见风雪中有个破瓦寒窑,可能住了人家,隐约透出灯火。他见了活路,抢步上前叫门。屋门一开,出来个人,万没料到,住在这儿的竟是那个皮匠。
皮匠见是算卦先生,一脸饥寒之色,忙将他让进屋,烧了热汤给他喝下去,算卦的这才还阳。二人说起别来情由,各自唏嘘不已。皮匠叫出老婆孩子给恩公叩头,他老婆是一般的乡下女子,没见过什么世面。孩子大约七八岁,长得虎头虎脑的,小名虎娃,见了生人也不好意思开口。
算卦的一路逃到这里,带的东西全没了,一摸身上还有一小块碎银子,北京人讲究礼数,过年见了小辈儿,总要给几个压岁钱。算卦的没有别的东西,拿出这块银子给虎娃,虎娃摇头不要。
算卦的对皮匠说:“你看你这孩子,多大的规矩,我给他银子还不要。”
皮匠告诉虎娃:“你叔又不是外人,给你银子你拿了也罢。”
虎娃仍是摇头,不肯伸手接银子。
皮匠说:“你娃没见过,解不了这是啥,这叫银子!”
虎娃说:“这东西有的是,我要它干啥。”
皮匠说:“憨娃,啥话都说,如若有的是银子,你爹和你叔还受什么穷?”
虎娃说:“真有许多,前几天上山捡柴,见到一个山洞,里边全是这东西。”
皮匠和算卦的半信半疑,当天吃罢晚饭,安歇无话。转过天来,风雪住了,皮匠让虎娃带他们俩去看。打村后上山,逶迤行至一处,见那半山腰上,埋了一块石碑,由于年代久远,石碑当中已经裂开,周围长出了蒿草,遮挡得严严实实。虎娃拨开乱草,下边是个墓穴。皮匠让虎娃等在外边,他和算卦的点起火烛,拎了柴刀,一前一后进去,举火一照,石碑内侧有字——“遇虎而开,有龙则兴”。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是作声不得。又见四个躺箱,箱盖半开,抚去尘土,里边放得满满当当,全是金银元宝,看得二人眼都直了。墓穴中并无棺材,仅有一具枯骨散落在石台之上,不知是何许人也,旁边摆了一个皮匣子,积满了灰尘。
二人望枯骨拜了几拜,上前打开皮匣子,匣中是一卷古书,页册陈黄,残破不堪。
皮匠认不了几个大字,只顾去看躺箱中的金银,他对算卦的说:“天让我父子俩发财,当初不是老兄你救我,可不会有我的今天,四箱金银,应该你我二人均分。”
算卦的一抬头,借烛光看见皮匠的脸,分明是只恶虎,要吃人似的。
算卦的是明白人,常言道“说话听声儿,锣鼓听音儿”,皮匠话里话外的意思,他可全听出来了。算卦的心中一掉个儿,忙说:“老弟你这是什么话,不是你收留,我也在山上冻死了,所以说你不欠我的。既是你儿子找到的古墓,里边的东西,都是你家的,命该如此,岂可由人计较。”
皮匠再三说要平分:“多少你也得拿几个,不拿你是看不起我。”
算卦的只好说:“干脆这么着,四箱金银全是你的,匣中一卷古书给我。”
皮匠问他:“书中有撒豆成兵的道法不成?”
算卦的在烛光下翻了一翻,尽是寻龙之术,看来古墓中枯骨,生前是位“天官”,当地一直有“天官”的传说,等同于有道的真人,明晓八卦,暗通阴阳,有寻龙之术。
皮匠没见识,他是“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烛之光,其亮不远”,一看不是神通道法,他也不打算要了,正好分给算卦的。古墓中出来的东西,怎么说也犯王法,分给算卦的一份,不至于给他说出去,他落得安心。
二人说定了,又对枯骨拜了三拜,扒土掩埋,搬取四箱金银下山。那会儿说的躺箱,乃是乡下放在炕上的大箱子,一头齐炕沿儿,一头顶到后墙,塞得下两个大人,装满了金银,直接搬可搬不动,俩人一包袱一包袱往下背,背了好几天才背完。算卦的不敢久留,别过皮匠,连夜上路。回到阜成门外,他心里还在后怕。他是宅门儿出身,老娘生他之时,梦中有虎来夺,未卜吉凶,因此他单名喆,字是“遇虎”,石碑上刻的前半句“遇虎而开”,指的不是他又是谁?他也看出皮匠是什么人了,穷的时候怎么都行,这样的人你别让他看见钱,见财起意,没有干不出来的事情。
回去之后,他仍在阜成门算卦,没买卖的时候,他翻看古书,一字一句暗记在心,末页仅有四句:“要寻真龙观真形,阴阳卦数胸中藏。六十四卦无从认,只恐寻龙到此穷……”下配卦图,皮匣子中还藏了一枚官印,上有两行古篆“天官赐福,百无禁忌”。
他是有慧根的人,别人看不明白,到他手上一目了然,可也不知寻龙之术的来头。打这儿之后,他不光算卦了,还给别人看风水,说得上阴阳有准,在北京城的名头不小。
怎知有这么一天,皮匠又来找算卦的,说是发财之后,活人该有的他都有了,说不尽有许多快活,又想起了列祖列宗,不仅要造祠堂,还要迁动祖坟中的棺材,来请算卦的给他找块风水宝地。
算卦的听外边人说“皮匠为富不仁,贪得无厌”,不打算再同此人往来了,可又惹不起这位。他沉吟半晌,说道:“一分宝地一分福,福分不够占不住。无福之人,祖坟埋在什么地方也没用。你可想好了,如若当真要动祖坟,将来你还得多行仁义。不必远寻,你们县城东边的山就是条龙脉。迎神避鬼,坟不定穴,你迁出棺材不要妄动,按我说的时辰抬棺出去,只管往山上走,几时抬棺的绳子断了,棺材落地之处,即是龙穴!”
2
皮匠问算卦的要了时辰,回去准备,抬出祖坟中的棺材,供入祠堂。迁坟动土,相当于二次出殡。他财大气粗,为了摆这个排场,提前将吃白饭的都找齐了。祠堂前搭棚、念经、做道场,请来名馆“聚合顺”置办丧席,一摆几十桌,流水的席面儿,换人不换席,哪怕不相干的人,只要进棚磕两个头,上了桌可以随意吃喝。又找来一百多和尚、老道,还有尼姑、喇嘛,念五捧大经,开水陆全堂的法会。
二次出殡,前后折腾了一百多天,按说好的时辰抬棺出城。老例儿讲究“换坟不换棺”,棺材不能打开,以免惊动先祖,只做了一个大棺罩,佩以云纹海饰,掐金边走金线,再坠上金穗,要多气派有多气派。当时抬棺罩,六十四个杠夫抬已经很可观了,他让用双杠,一百五十个杠子手轮换抬棺。道队前边开路的有旗锣伞盖、金瓜斧钺朝天镫,又有两列吹鼓手,不多不少一百单八个童男童女,个个手捧香炉,香烟缭绕。再后边是打丧谱的,以前常说“摆谱”,那位问了:“谱是什么玩意儿?”近似官员出巡队伍中打的木牌,上写“肃静、回避”,还有官衔之类,俗称“官谱”,也叫官架子。丧谱是彩谱,木头牌子涂了金粉,两旁挂有灯笼穗子,上写名姓、道号、生辰,以及诰命归天的时日。在以前来说,有道号可以升天,他祖上一个比一个穷,仅他祖父有口棺材,其余的全扔在荒山喂了野狗,大名都没有,哪有什么道号,这也是后来使了钱请人封的。千八百人的道队前呼后拥,抬上大棺罩,出了县城往东走,大张旗鼓,威风抖了一地。
县城东门外是座山,没有多高,山势平稳。道队将棺材抬到山坡上,忽见抬棺的绳子断了,当即挖个坟穴,埋下棺材。应了阴阳风水中那句话“有地非人不下,有人非时不下”。这句话怎么说?有了风水宝地,没合适的人埋不得。有了合适的人,没有合适的时辰也埋不得。合该皮匠有这个时运,他祖坟的形势真是厉害,不是明眼人看不出来。会看的人过来一看,准得吓一跳。县城东边的山,形同一个座椅,正对县城东门。县城犹如一张摆开的供桌,老百姓在家生火做饭,等于是给他祖上这个坟头上供。一年到头,没有一天没供奉。在风水上来说,正好凑成了一个形势,这叫“日享千桌供,夜受万盏灯”。
书要简言,打从皮匠迁了祖坟,他算走了大运,干什么都发财,不单走财运,他还官运亨通,真得说是平步青云。到后来,他儿子也当了官,大请大受,飞黄腾达。可是俗话说得好——“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他这份贪心也往下传,他儿子比他还贪,钱越多越贪,心也越黑,转目忘恩,欺上瞒下,残害良善。爷儿俩担心祖坟风水让人破了,定下一计,要斩草除根。命手下人请来算卦的,去老家祠堂看风水,半路打了一闷棍,绑在一块大石头上,扔进了黄河。
算卦的出去之前一再叮嘱妻儿:“皮匠这次找我,只怕凶多吉少。不是我给别人指点龙脉,不至于有这杀身之祸,我自作自受,并无怨言。你们赶紧躲到乡下去,埋了官印及古书,我的后人不准再吃看风水这碗饭,也不必给我报仇,不出三五年,仇家必有天报。”
不出他所言,三年过后,县城东边的城墙,年久塌毁,乱石堵上了城门。那个地方很穷,官面儿上拿不出银子再造城门,好在东边全是山,没什么人往来,其余三座城门够用了,东门堵死了也不理会。怎知城门这一堵死,挡住了供奉,皮匠家势一落千丈,人坐在屋里觉得喘不过气,他和他儿子的官运也到头了,问了个欺君犯上的罪名,满门抄斩,祖坟都给平了。
至于算卦的后人,一直住在乡下,家里边再穷,也没给人找过龙脉——白家老祖先有这么个传说。传到白半拉那辈儿,官印和古书仍埋在老家,始终不敢用。白半拉有个结拜兄弟,人称“瞎老义”,师从打神鞭,他师爷金算盘,师祖张三太爷,全是赫赫有名的摸金校尉,论起倒斗的勾当,没有他不会的。不过瞎老义眼神儿不行,大白天出门,他也能撞上墙,吃不了这碗饭。
瞎老义听白半拉提及祖上的遭遇,他说:“你先祖传下的这叫《陵谱》,又叫寻龙诀,可不是江湖上给人看阴阳风水的手本,此乃发丘摸金之秘诀,我师祖张三太爷传下的也不如你这个全,那才十六字应十六卦,这可是六十四卦应六十四字。印叫发丘印,乃先天至宝,岂可使之埋没俗尘?阴间取宝的勾当一个人不成,非有三五个好汉方才做得,多也无用。你上我这儿入伙,凭你我二人的胆识和本领,出入阴阳,如履平地!”
白半拉那会儿穷得快揭不开锅了,任凭瞎老义死说活劝,他也没动心。不是不想发财,也不是没有那个胆子,为什么呢?那要往前说了,当初他十来岁,还是个小半拉子,无亲无故,逃荒到辽河边上,替东家放牛为生。当地管半大小子叫小半拉子,意思是干半拉活、吃半拉饭。他这个东家,虽说不是大地主,但也有几垧地、两头牛和几匹骡马,找个小半拉子,让他白天放牛,夜里给牲口喂草料,管他一天两顿饭,上半晌吃干,下半晌喝稀。东家住一个场院,土坯屋子土坯墙。西首紧挨一座镇河殿,殿中供的是龙王爷,久无香火,挂满了尘土蛛网,外边檐脊塌了一半。殿宇虽然破败,可是传说这里头有仙家。
东家是外来户,不信那套,又要占便宜,扩大场院之时,他借镇河殿后墙接出两间土坯房。殿墙是砖墙,土坯房是土墙,三面土墙接一面砖墙。反正不住人,当成个柴房,他也不怕塌了。柴房前做了个鸡窝,养一窝鸡,天天下蛋。东家一天光捡鸡蛋,也有二十来个。柴房角落有口大瓮,鸡蛋放在里边。怕有野狸来吃,瓮上放了盖子,又拿石头压上。可煞作怪,转天去看,瓮中的鸡蛋全不见了,只留下几片空蛋壳。
自打有了柴房,东家放在瓮中的鸡蛋,没一个留得住。那瓮又大又深,狸猫掉进去,它也爬不出来,又用一块大石头压上,什么东西能把鸡蛋拿出来?
开荒种地的人家,不干活儿不吃干,不过节不开荤,接二连三丢鸡蛋,那可不叫小事儿。东家坐不住了,天黑之后,他一个人蹲在柴房外头,等到三更半夜,听到里边有响动。堆柴草的土坯房,顶上搭的茅草棚,盖得没那么严实。东家扒在门上看,但见月色漫天,霜华遍地,一条大蛇正打屋顶上下来,见首不见尾,用头顶开瓮上的石头,一个接一个将鸡蛋吞下,绕在梁上摔打几下,吐出蛋壳,又从屋顶出去,转眼不见了踪迹。
东家全看明白了,吓得他身上根根寒毛倒竖,头上直冒虚汗。转过天来,他带人去镇河殿捉蛇,别人都劝他,那么大的蛇打不得。他根本不听,担心以后住不安稳,带上几个胆大的,拿了土铳进去,怎知从里到外找遍了,也没看见有蛇,仅在殿顶正脊下,找到个大洞。听附近的老乡所言,此殿辽代已有,规模宏大,当年香火极盛。很多上岁数的人都在这儿见过“蛇仙”,有时盘在柱子上,有时蜷在殿顶,碗口般粗,黑鳞金背,给龙王爷护殿有功,不曾为害。还有一个卖油炸丸子的老头说,他当年挑担子过路,看见一条长蛇在殿顶盘了三圈,将头探到东边的水坑中喝水。檐脊下的洞,兴许是个蛇洞,供护殿的长蛇往来。
过去的人,很少有不迷信的。东家是外来开荒的住户,听当地人说得有鼻子有眼儿,跟真的似的,免不了发怵,再让手下干活儿的去打蛇,可没人敢去了。他灵机一动,想了个法子,上外边找来个旋活儿的,拿木头旋了二十来个鸡蛋,皆与真的一般大小,涂上白粉,放在柴房的瓮中,上边仍用石头压好。
当天半夜,东家又趴在门外往里边看,长蛇从屋顶下来,吞下瓮中的木头鸡蛋,绕在梁上使了半天的劲。可是吃下一肚子摔不破打不碎的鸡蛋,能耐再大也吐不出蛋壳,急得到处乱撞。东家看得心惊肉跳,躲进里屋,不敢再看了。天亮之后再去柴房,并未见到死蛇,不知死在什么地方了。
转天一早,小半拉子去到河边放牛,见到长蛇死在了树下,绕树绕了好几道,肚子在树皮上蹭破了,二十几个木头鸡蛋掉了一地,到处有血迹。他于心不忍,挖开土将蛇埋了。却说这一天,闷热闷热的,到了晌午,牛都不吃草了,趴在河边凉快。他倚在牛背上坐地,不知从哪儿走来一个老头,看岁数可不小了。他见这老头不是生人,可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老头走到他跟前,也不说话,拿出条鱼给他吃。
小半拉子说:“我又不认得你,为何平白无故请我吃鱼?”
老头说:“你不用问,赶紧吃了!你吃下这条鱼,往后你可不是一般人了!”
3
小半拉子听得一头雾水:“不是一般人?我是二般人?”
老头说:“你吃了这条鱼,身上才有气力,等天黑了,你到镇河殿檐脊上去,三天饿不死你,三天过了你再下来。下来这条路,走到头是个金銮殿,金銮殿中上是君、下是臣,左是文、右是武,那里边该有你一个。可是有座塔,挡住了金銮殿,吃下这条鱼,你才过得去……”
小半拉子听不明白老头的话,正好肚子饿了,接过鱼来吃了几口。他这鱼吃了一半还没吃完,东家过来踹了他一脚,骂他不好好放牛,在河边打上盹儿了。他一惊而起,手中没鱼,面前也没有那个老头,原来做了个梦,可也不觉得饿了。赶上牛往回走,路过镇河殿,突然想起来,那个老头怎么长得跟供奉在殿中的龙王爷一样?他纳了一个闷儿,半夜起来,给牲口喂了料,登上大殿檐脊,往四下一望,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只是那天闷得出奇。
正要下去,但听远处一阵巨响,犹如十万军声,辽河发了大水。一转眼,洪峰已经到了,东家的屋舍、牲口,连同一家大小,全被洪水吞没,仅有镇河殿没让大水冲倒,迷信的老百姓以为龙王爷报仇来了。小半拉子躲在殿顶上,躲过了一劫。洪水三天才退,他这三天没吃没喝,也不知怎么挺过去的。
等到大水退了,他下来找吃的,走了很多天,可没见到什么金銮殿。后来听人们说起:“江湖上有个崔老道,算命算得很准。”他一个念头转上来,跑去找崔老道算了一命。
提起崔老道,先揭他一个底,天津卫城厢东头,有座很大的庙宇,俗称娘娘宫,供奉天后圣母老娘娘。庙大,供的神仙也多。正殿供天后圣母,前殿供韦陀,偏殿供四大金刚,还有子孙娘娘和眼光娘娘。一年到头,香火不断。
善男信女烧香还愿,那是各求各的。求子嗣的找子孙娘娘,犯眼疾的求眼光娘娘。烧完香撂几个钱,有的多,有的少,不在乎多少,可没有空手来的,这叫香火钱,又叫灯油钱。在过去,庙中有住持老道,专收这个香火钱。烧香的人越多,他挣的钱越多。他还把没烧完的半截残香收起来,卖给做香的,搓成整香,再摆到庙门前卖,净是没本儿的买卖。自古说“烧香不落神”,进庙之人有求而来,要显得心诚,必须挨个磕头,转圈上香,老娘娘驾前的童子也得敬到了。
那时候在娘娘宫当个庙祝,到处有进项,真得说是吃香的喝辣的,给个县太爷都不换。娘娘宫前殿、正殿,外带两边的配殿,香火一个比一个旺,后殿却没人去。两个原因,一来位置偏僻,二来后殿供的是位“王三奶奶”。你要说胡三奶奶、胡三太爷,不用问都知道是狐仙,城中还有胡三太爷庙,胡三奶奶是三太爷庙里的,与王三奶奶无关。至于后殿的王三奶奶是干什么的,还真没人说得上来。单看王三奶奶的泥胎塑像,既没有凤冠霞帔蟒袍玉带,也没有老娘娘雍容华贵的相貌,怎么看怎么是个乡下老妈子,太寒碜了。赶上初一十五开庙会,前边人山人海,挤倒了半边庙门,后殿也进不来几个烧香的。
不知打何时起,官府立了一个规矩,安排火居道去后殿轮值。火居道是不住庙的道人,有家有口,平时不用穿道袍。一个火居道当值一年,轮到谁谁去。在这一年之中,后殿有什么大事小情,有多少进项,全是这个当值老道的,那也没人愿意去,只不过上有王法,不去要挨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