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89节
祝嫂子叹气:“你说这不是好事儿吗?偏偏有人搅家精,生怕日子过得太平!”
这人是谁呀?陈嫂子的婆婆。
今年过年后,这一片的宿舍来了不少老家人。
一来是儿子媳妇尽孝,家里条件宽裕了,也敢把老人接过来一起住。二来就是存了让老人帮忙的念头。人的精力都有限,以前军嫂没工作时,当然可以把时间都花在家里。现在军嫂们能挣钱了,自然分配在家务活上的时间就少了。她们的丈夫动不动就执行任务,根本就没办法长期稳定地指望。家里的老人便成了最好的帮手,这也是老百姓过日子难以避免的事。
像祝嫂子,他们家就是上个月她婆婆过来的。有的时候祝嫂子还把活带回家,婆媳俩一块儿干,好多挣几个钱。
要说婆媳之间有没有矛盾?肯定有,舌头跟牙齿还打架呢。
但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世界上大部分不痛快都是因为缺钱闹的。婆媳俩一块儿挣钱,原本不熟的关系都能融洽好多。
所以这段时间,虽然好多家庭都从一家三口变成了三代同堂,但也没见谁闹红脸啊。
可天底下偏偏就有这号人,他见不得别人好,即便这人是他家人。
陈嫂子的孩子还没完全断奶呢,送托儿所也不放心,所以就请她婆婆帮忙带。
你说7个月大的孩子,也没必要光靠母乳喂养啊。早上妈妈喂饱了出门,孩子饿了给他吃奶糕,或者给她加点米糊糊不很正常吗。不,婆婆非要抱着孩子去仓库。
去就去吧,大不了中途陈嫂子就出来喂奶。反正计件工资,领导也理解新手妈妈的不容易。
但陈嫂子的这位婆婆绝到什么地步,不停地喊儿媳妇出来喂奶也就算了,只要孩子一哭,她是绝对不哄的,甚至抱起来走走都不肯,只会直接抱着孩子去找陈嫂子,张口就是我带不了,孩子要妈妈。
周高氏在旁边听得都满头雾水:“不至于啊,她家小娃还挺乖的呀。”
都是一个楼里住的,大家平常也没少带孩子一块玩。陈嫂子家的小东西已经算是一群皮猴中的乖乖仔了。再说哪有小孩不哭不闹的呀,小孩就跟小动物一样,又不会说话,除了笑哭闹,人家还有什么办法表达情绪呀?
周秋萍皱眉毛:“我看也没必要,7个月大的小孩,怎么就不能送托儿所了?我们家星星那时候也上托儿所了。省得搞得自己不痛快。”
祝嫂子却摇头,满脸一言难尽,压低声音道:“你以为是带小孩的矛盾吗?不是,这就是借口。今天我们为什么这么早就下班了?就是她闹的。小陈上个月挣了170块,是咱们的冠军,比她家老朱挣的多。”
周秋萍听到这里就明白过来,呵,这是女的挣钱比男的多,男方家里不自在了吧?所以拍桌子摔板凳的,闹得鸡飞狗跳。
周高氏难以置信:“她婆婆有毛病吧?儿媳妇挣钱多不好吗?家里有人挣钱高兴还来不及呢。”
周秋萍摇头:“那可未必,阿妈,你忘了?咱们刚搬过来的时候,老朱就骂小陈,说你吃老子的喝老子的,就该伺候老子。”
后来祝嫂子拉队伍去修打口带时,就拿这话说过陈嫂子。别以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是天经地义。你手心向人,不管是向着谁,你都要受人家的气。你自己挣的呀,花着才有底气。
别说你伺候一家老小吃喝拉撒就行,屁用都没有,人家当你是不要钱的丫头,还白养了你呢。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件事的刺激,陈嫂子干活特别麻利。她本就是心灵手巧的人,下了心思去做,自然进步的快。
谁知道她挣钱了,而且挣的比丈夫更多,就挣出麻烦来了。
周高氏撇嘴,很是看不上:“还当兵当了干部呢,连我们乡下老农民都不如。”
像他们老家那边,有的山里人家因为种不了水稻小麦,种的是棉麻之类的经济作物,所以一直有织土布的习惯。土布不要票,即便粗糙些也有人买。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织布是当地农家主要经济来源。
因为织布这活儿默认是女人干,所以那些农家的家务活都是男人干,不管是带孩子还是洗衣服做饭,全归男人。如此才能让女人省下时间织更多的布,好为家里赚更多的钱。
谁也没觉得这事儿不对呀。
在挣钱这事上,底层劳动人民极为现实,怎样效益最大化,他们就怎样做。无论是农家女不裹脚还是织布绣花的人家男人干家务。
这有啥丢脸的?不都是想把日子过好嘛。男主外,女主内,那也是相对而言。况且,他们家也没让老朱带小孩呀。
周高氏越想越生气,嗤之以鼻:“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当兵当成他这样,也真是够孬的。”
周秋萍一声叹息,招呼阿妈:“别气了,吃饭吧。”
祝嫂子也赶紧打招呼:“对对对,春卷要趁热吃。我婆婆接孩子回来了,我家也该吃饭了。”
周家母女进了屋,带着两个小丫头上桌喝粥。
周秋萍好奇了一声:“阿妈,你没听说陈嫂子家的事啊?”
周高氏莫名其妙:“我上哪听说去?我一早就出门学车了,我有时间管他们家的事儿。”
周秋萍噗嗤笑出了声,一本正经道:“那你加油啊,你学会了车,咱就把车买了,以后咱们开车出去玩。”
周高氏哼了一声:“你先找到买车的门路吧。”
现在车子可不好买。
周秋萍想了想:“不行的话,就去海关弄辆车吧,我加钱买。”
这年头走私轿车可是赚钱的暴利,每年海关都能查到不少,然后内部销售。
星星兴奋起来,激动地大喊:“爸爸开车。”
周秋萍摇头,态度坚定:“不,奶奶和妈妈开。”
外面响起了嘈杂的脚步声,然后是人的抱怨声:“好了好了,吵什么呀?有话慢慢说。”
脚步声渐渐远去,上楼梯了。
周秋萍和阿妈对视一眼,噢,领导又来调停了。
这也算是时代特色,一切靠组织。
无论老人还是小媳妇自觉在家里受了气,都会请组织出面给自己讨回公道。谁也不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因为组织就是大家庭。不指望组织,还指望谁呀?
周高氏摇头:“我看小陈嫁的呀,真是不怎么样。碰上这种婆婆,哪有好日子过?”
周秋萍笑了,调侃阿妈:“哟,你也觉得她嫁的不好呀。农村姑娘嫁了部队干部,跟着到城里吃国家粮,不是挺好的吗?”
周高氏瞪眼睛:“本来就不好。”她压低声音,神神秘秘道,“她家老朱是没办法,城里姑娘看不上他,他才回老家讨的老婆。”
当初老朱提干之后,一门心思要找个城里媳妇,彻底洗干净脚上的泥。
可惜他这人其貌不扬,家里状况也说不上嘴。虽然是个军官,但你挑人家,人家城里姑娘照样挑你。
据说他折腾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有个要确定关系的。女方都带着他回家见父母了。他坐在客厅里,喉咙有痰,就随地吐了痰。
女方父母立刻变了脸,说双方生活习惯差距太大,这事就黄了。
老朱因此深受打击,这才回老家,找了个比他小10岁的大姑娘。
周高氏信誓旦旦:“他找这媳妇,就是想能一辈子压着人家。绝对是这么回事。”
要是放在一年前,她看到有小媳妇随军官丈夫去部队了,肯定得羡慕人家命好的。
现在呀,她在部队家属区住久了,才知道什么叫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家的苦水,各家自己知道。
周秋萍笑了笑:“所以说,打破迷信的最好方式就是深入了解。不管看上去多光鲜的职业,都一样会有问题。”
不过陈嫂子跟他婆婆的矛盾是她们内部矛盾,只要不打起来,自己和阿妈是绝对不好伸头的。这事儿要怎么处理,就看领导要怎么拉架了。
她招呼母亲:“甭管人家的事儿了,来,你帮我看看,到底哪个形象好?”
周高氏奇怪:“这是啥?”
“快餐店的卡通人物设计图稿。何谓找他们文工团宣传干事帮忙画的,花了两包烟和一顿宵夜呢。”
她拿回家准备让阿妈和两个丫头都看看。这种卡通形象,老人孩子还有家里的女主人认可的话,那就真成了。
周高氏本能地发怵:“这我可说不上好还是坏。”
她哪懂这些呀?
周秋萍霸气十足:“顾客是上帝,上帝永远没错。你就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个就行了,不需要你说出到底为什么。”
周高氏犹犹豫豫,手在几张图上点来点去,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这只鸡好。”
周秋萍下意识地想问为什么,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喜欢不需要理由,只要喜欢就可以了。
她又询问两个女儿的意见:“你们喜欢哪个呀?”
这回小星星两眼冒光,盯着纸上的鸡激动地喊:“吃肉肉,吃鸡肉。”
周秋萍被女儿逗死了,开口询问:“只能杀一只鸡,你要吃哪只鸡的肉肉啊?”
小丫头两只圆眼睛转来转去,犹豫极了,半晌才下定决心:“杀鸡!”
周秋平看着她小胖手指的鸡,哭笑不得:“为什么要杀这一只?”
青青迫不及待地替妹妹回答:“肥!”
哎呦,是这个理儿。
杀鸡当然杀肥鸡,不然哪有肉肉吃。
难怪阿妈和两个女儿挑中的都是这只肥的跟唐老鸭似的鸡,原来要多吃肉啊。
周秋萍笑着点头:“好,就听你们的。”
周高氏反而心虚了:“我们知道啥呀?你得多问问人,别白糟蹋了钱。”
周秋萍点头:“行,我在咱们楼都问问吧。”
她一开屋门,听到外面的动静又关上门:“算了吧,我看大家今天都没心思。等明天吧,明天我再问人。”
结果第二天傍晚,她处理完手上的是回家,进院子收衣服时,看到祝嫂子黑着脸跟婆婆抱怨,不由得奇怪:“哟,今天回来又早啊?这是没货了吗?”
她正准备提如果没事,帮自己看看卡通画挑选出合适的广告人物。可惜对方没给她开口的机会。
“甭提了!”祝嫂子一肚子火,完全放开了嗓门,“有些人缺德冒烟,自己不想好还不让别人好。真倒了八辈子血霉,跟这种人住在一起,怎么不上楼梯摔死呀?”
“你骂谁呢?”楼上阳台上的人伸出脑袋,往下喷口水,“你以为你哪个呀?你还敢骂人?没家教的东西!”
祝嫂子不甘示弱:“骂的就是你,老不死的缺德鬼,你们一家子活该陷在烂泥里,一辈子爬不起来!”
周秋萍满头雾水,想劝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口,只能问祝嫂子的婆婆:“婶婶,这咋回事啊?”
祝嫂子的婆婆也火冒三丈:“还咋回事儿?王八蛋,生个儿子没屁.眼。闹闹闹,他家不想挣钱,直接滚就是了,害得我们现在挣不到钱。”
原来领导的处理方式简单又粗暴。
不是老人嫌弃儿媳妇把时间都花在工作上,没有好好兼顾家庭吗?那就从根源上解决一心一意向钱看的状况。
如何解决?把计件工资改成固定工资。多少年国营厂都是级别工资,谁也没搞过计件啊,就从来没出过这种事儿。毕竟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那固定工资是多少呢?50块。
周秋萍想扶额,不愧是一脉相承啊,跟米瑞克的工资都一模一样。
第181章 被踢出去的人(捉虫)
别说祝嫂子他们要火冒三丈了, 就是周秋萍也憋了一口气。
这人是谁呀?陈嫂子的婆婆。
今年过年后,这一片的宿舍来了不少老家人。
一来是儿子媳妇尽孝,家里条件宽裕了,也敢把老人接过来一起住。二来就是存了让老人帮忙的念头。人的精力都有限,以前军嫂没工作时,当然可以把时间都花在家里。现在军嫂们能挣钱了,自然分配在家务活上的时间就少了。她们的丈夫动不动就执行任务,根本就没办法长期稳定地指望。家里的老人便成了最好的帮手,这也是老百姓过日子难以避免的事。
像祝嫂子,他们家就是上个月她婆婆过来的。有的时候祝嫂子还把活带回家,婆媳俩一块儿干,好多挣几个钱。
要说婆媳之间有没有矛盾?肯定有,舌头跟牙齿还打架呢。
但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世界上大部分不痛快都是因为缺钱闹的。婆媳俩一块儿挣钱,原本不熟的关系都能融洽好多。
所以这段时间,虽然好多家庭都从一家三口变成了三代同堂,但也没见谁闹红脸啊。
可天底下偏偏就有这号人,他见不得别人好,即便这人是他家人。
陈嫂子的孩子还没完全断奶呢,送托儿所也不放心,所以就请她婆婆帮忙带。
你说7个月大的孩子,也没必要光靠母乳喂养啊。早上妈妈喂饱了出门,孩子饿了给他吃奶糕,或者给她加点米糊糊不很正常吗。不,婆婆非要抱着孩子去仓库。
去就去吧,大不了中途陈嫂子就出来喂奶。反正计件工资,领导也理解新手妈妈的不容易。
但陈嫂子的这位婆婆绝到什么地步,不停地喊儿媳妇出来喂奶也就算了,只要孩子一哭,她是绝对不哄的,甚至抱起来走走都不肯,只会直接抱着孩子去找陈嫂子,张口就是我带不了,孩子要妈妈。
周高氏在旁边听得都满头雾水:“不至于啊,她家小娃还挺乖的呀。”
都是一个楼里住的,大家平常也没少带孩子一块玩。陈嫂子家的小东西已经算是一群皮猴中的乖乖仔了。再说哪有小孩不哭不闹的呀,小孩就跟小动物一样,又不会说话,除了笑哭闹,人家还有什么办法表达情绪呀?
周秋萍皱眉毛:“我看也没必要,7个月大的小孩,怎么就不能送托儿所了?我们家星星那时候也上托儿所了。省得搞得自己不痛快。”
祝嫂子却摇头,满脸一言难尽,压低声音道:“你以为是带小孩的矛盾吗?不是,这就是借口。今天我们为什么这么早就下班了?就是她闹的。小陈上个月挣了170块,是咱们的冠军,比她家老朱挣的多。”
周秋萍听到这里就明白过来,呵,这是女的挣钱比男的多,男方家里不自在了吧?所以拍桌子摔板凳的,闹得鸡飞狗跳。
周高氏难以置信:“她婆婆有毛病吧?儿媳妇挣钱多不好吗?家里有人挣钱高兴还来不及呢。”
周秋萍摇头:“那可未必,阿妈,你忘了?咱们刚搬过来的时候,老朱就骂小陈,说你吃老子的喝老子的,就该伺候老子。”
后来祝嫂子拉队伍去修打口带时,就拿这话说过陈嫂子。别以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是天经地义。你手心向人,不管是向着谁,你都要受人家的气。你自己挣的呀,花着才有底气。
别说你伺候一家老小吃喝拉撒就行,屁用都没有,人家当你是不要钱的丫头,还白养了你呢。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件事的刺激,陈嫂子干活特别麻利。她本就是心灵手巧的人,下了心思去做,自然进步的快。
谁知道她挣钱了,而且挣的比丈夫更多,就挣出麻烦来了。
周高氏撇嘴,很是看不上:“还当兵当了干部呢,连我们乡下老农民都不如。”
像他们老家那边,有的山里人家因为种不了水稻小麦,种的是棉麻之类的经济作物,所以一直有织土布的习惯。土布不要票,即便粗糙些也有人买。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织布是当地农家主要经济来源。
因为织布这活儿默认是女人干,所以那些农家的家务活都是男人干,不管是带孩子还是洗衣服做饭,全归男人。如此才能让女人省下时间织更多的布,好为家里赚更多的钱。
谁也没觉得这事儿不对呀。
在挣钱这事上,底层劳动人民极为现实,怎样效益最大化,他们就怎样做。无论是农家女不裹脚还是织布绣花的人家男人干家务。
这有啥丢脸的?不都是想把日子过好嘛。男主外,女主内,那也是相对而言。况且,他们家也没让老朱带小孩呀。
周高氏越想越生气,嗤之以鼻:“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当兵当成他这样,也真是够孬的。”
周秋萍一声叹息,招呼阿妈:“别气了,吃饭吧。”
祝嫂子也赶紧打招呼:“对对对,春卷要趁热吃。我婆婆接孩子回来了,我家也该吃饭了。”
周家母女进了屋,带着两个小丫头上桌喝粥。
周秋萍好奇了一声:“阿妈,你没听说陈嫂子家的事啊?”
周高氏莫名其妙:“我上哪听说去?我一早就出门学车了,我有时间管他们家的事儿。”
周秋萍噗嗤笑出了声,一本正经道:“那你加油啊,你学会了车,咱就把车买了,以后咱们开车出去玩。”
周高氏哼了一声:“你先找到买车的门路吧。”
现在车子可不好买。
周秋萍想了想:“不行的话,就去海关弄辆车吧,我加钱买。”
这年头走私轿车可是赚钱的暴利,每年海关都能查到不少,然后内部销售。
星星兴奋起来,激动地大喊:“爸爸开车。”
周秋萍摇头,态度坚定:“不,奶奶和妈妈开。”
外面响起了嘈杂的脚步声,然后是人的抱怨声:“好了好了,吵什么呀?有话慢慢说。”
脚步声渐渐远去,上楼梯了。
周秋萍和阿妈对视一眼,噢,领导又来调停了。
这也算是时代特色,一切靠组织。
无论老人还是小媳妇自觉在家里受了气,都会请组织出面给自己讨回公道。谁也不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因为组织就是大家庭。不指望组织,还指望谁呀?
周高氏摇头:“我看小陈嫁的呀,真是不怎么样。碰上这种婆婆,哪有好日子过?”
周秋萍笑了,调侃阿妈:“哟,你也觉得她嫁的不好呀。农村姑娘嫁了部队干部,跟着到城里吃国家粮,不是挺好的吗?”
周高氏瞪眼睛:“本来就不好。”她压低声音,神神秘秘道,“她家老朱是没办法,城里姑娘看不上他,他才回老家讨的老婆。”
当初老朱提干之后,一门心思要找个城里媳妇,彻底洗干净脚上的泥。
可惜他这人其貌不扬,家里状况也说不上嘴。虽然是个军官,但你挑人家,人家城里姑娘照样挑你。
据说他折腾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有个要确定关系的。女方都带着他回家见父母了。他坐在客厅里,喉咙有痰,就随地吐了痰。
女方父母立刻变了脸,说双方生活习惯差距太大,这事就黄了。
老朱因此深受打击,这才回老家,找了个比他小10岁的大姑娘。
周高氏信誓旦旦:“他找这媳妇,就是想能一辈子压着人家。绝对是这么回事。”
要是放在一年前,她看到有小媳妇随军官丈夫去部队了,肯定得羡慕人家命好的。
现在呀,她在部队家属区住久了,才知道什么叫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家的苦水,各家自己知道。
周秋萍笑了笑:“所以说,打破迷信的最好方式就是深入了解。不管看上去多光鲜的职业,都一样会有问题。”
不过陈嫂子跟他婆婆的矛盾是她们内部矛盾,只要不打起来,自己和阿妈是绝对不好伸头的。这事儿要怎么处理,就看领导要怎么拉架了。
她招呼母亲:“甭管人家的事儿了,来,你帮我看看,到底哪个形象好?”
周高氏奇怪:“这是啥?”
“快餐店的卡通人物设计图稿。何谓找他们文工团宣传干事帮忙画的,花了两包烟和一顿宵夜呢。”
她拿回家准备让阿妈和两个丫头都看看。这种卡通形象,老人孩子还有家里的女主人认可的话,那就真成了。
周高氏本能地发怵:“这我可说不上好还是坏。”
她哪懂这些呀?
周秋萍霸气十足:“顾客是上帝,上帝永远没错。你就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个就行了,不需要你说出到底为什么。”
周高氏犹犹豫豫,手在几张图上点来点去,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这只鸡好。”
周秋萍下意识地想问为什么,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喜欢不需要理由,只要喜欢就可以了。
她又询问两个女儿的意见:“你们喜欢哪个呀?”
这回小星星两眼冒光,盯着纸上的鸡激动地喊:“吃肉肉,吃鸡肉。”
周秋萍被女儿逗死了,开口询问:“只能杀一只鸡,你要吃哪只鸡的肉肉啊?”
小丫头两只圆眼睛转来转去,犹豫极了,半晌才下定决心:“杀鸡!”
周秋平看着她小胖手指的鸡,哭笑不得:“为什么要杀这一只?”
青青迫不及待地替妹妹回答:“肥!”
哎呦,是这个理儿。
杀鸡当然杀肥鸡,不然哪有肉肉吃。
难怪阿妈和两个女儿挑中的都是这只肥的跟唐老鸭似的鸡,原来要多吃肉啊。
周秋萍笑着点头:“好,就听你们的。”
周高氏反而心虚了:“我们知道啥呀?你得多问问人,别白糟蹋了钱。”
周秋萍点头:“行,我在咱们楼都问问吧。”
她一开屋门,听到外面的动静又关上门:“算了吧,我看大家今天都没心思。等明天吧,明天我再问人。”
结果第二天傍晚,她处理完手上的是回家,进院子收衣服时,看到祝嫂子黑着脸跟婆婆抱怨,不由得奇怪:“哟,今天回来又早啊?这是没货了吗?”
她正准备提如果没事,帮自己看看卡通画挑选出合适的广告人物。可惜对方没给她开口的机会。
“甭提了!”祝嫂子一肚子火,完全放开了嗓门,“有些人缺德冒烟,自己不想好还不让别人好。真倒了八辈子血霉,跟这种人住在一起,怎么不上楼梯摔死呀?”
“你骂谁呢?”楼上阳台上的人伸出脑袋,往下喷口水,“你以为你哪个呀?你还敢骂人?没家教的东西!”
祝嫂子不甘示弱:“骂的就是你,老不死的缺德鬼,你们一家子活该陷在烂泥里,一辈子爬不起来!”
周秋萍满头雾水,想劝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口,只能问祝嫂子的婆婆:“婶婶,这咋回事啊?”
祝嫂子的婆婆也火冒三丈:“还咋回事儿?王八蛋,生个儿子没屁.眼。闹闹闹,他家不想挣钱,直接滚就是了,害得我们现在挣不到钱。”
原来领导的处理方式简单又粗暴。
不是老人嫌弃儿媳妇把时间都花在工作上,没有好好兼顾家庭吗?那就从根源上解决一心一意向钱看的状况。
如何解决?把计件工资改成固定工资。多少年国营厂都是级别工资,谁也没搞过计件啊,就从来没出过这种事儿。毕竟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那固定工资是多少呢?50块。
周秋萍想扶额,不愧是一脉相承啊,跟米瑞克的工资都一模一样。
第181章 被踢出去的人(捉虫)
别说祝嫂子他们要火冒三丈了, 就是周秋萍也憋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