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鱼良妾[红楼] 第14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难道是这场偶遇他们发生过争执,小郡主说了什么没过脑的话?
  这点是很有可能的,小郡主的脾性,懂的人都懂。
  王子腾对这一次的弹劾观点还是比较乐观的,那些罪名,就算有证据,犯错的也是下人,郡王爷只是被蒙蔽了,也就是被罚俸的事,他们难道还靠俸禄过日子?
  也就是世子那事棘手一些,不过想必郡王妃已经在着手让下人顶罪了。
  要是不行,郡王爷除了嫡子,还有数量众多的庶子。
  于是在南安郡王回京之前,就进入了一种停滞状态,御史、某些有冤屈的人默默的收集数据,而南安郡王府则是在默默的清除首尾。
  这些也在林如海的意料之中,真正的大招还没放出来,毕竟南安郡王他是在边境驻扎,要是提前定了他的罪,让他狗急跳墙的话,他不是没有反叛的可能。
  自然要等他离开了他的大本营,才好上大招。
  林如海也不担心南安郡王被抓了以后兵营里哗变,皇上对有军权的异姓王要说没有心里隔应是不可能的。
  南安郡王要不是在南方,兵力也不多,林如海怀疑他早就回被收拾了,就算没有,那里难道没有皇上的人手?
  一旦出了什么情况,不用愁没有人出来主持大局。
  而且士兵们会为主将担忧哗变,仅限于一个把士兵放在心里,为他们着想的好主将,南安郡王算吗?
  不算。
  从查到的那些事来看,他出事了,他们不拍手叫好就不错了。
  再有南安郡王他手中的兵力也不算多,他们面临的主要威胁还是北方,所以朝廷和蒙古结成盟友,互相联姻不断。
  另外就是西北了,南边少民会乱一些,却大乱不了,联合不起来,真的惹怒了朝廷大军压阵,他们抵抗不了。
  等到南安郡王一到了京城,正打算要去拜访一些人的时候,弹劾他的奏折几乎能把他整个人淹没。
  而且跟之前的小打小闹不一样,这一回都拿出了证据,包括在大牢里挨了板子的人,他之前拿出来的证据不全,无法定罪,但现在他把证据都拿出来了。
  皇上顺理成章的让人把南安郡王抓起来,然后让刑部审理。
  本以为没事了的老太妃他们简直晴天霹雳,这是怎么了?怎么就进了大牢了?
  这下子他们才彻底慌了,而且随后这些弹劾他的奏折就被林如海整理起来,一一列举了南安郡王的十二大罪状。
  除了杀良冒功,还有擅杀官员、买官卖官,草菅人命、纵奴行凶、骄奢淫逸,与南边小国私卖铁器………
  全都证据确凿,辩无可辩。
  从他被抓进大牢到定罪,时间并不算太长,皇上念及他祖上的功劳,最后判了削官夺爵,赐酒,留他一个体面。
  至于南安郡王府上的各位主子,有罪名的自然也要清算,什么都没做的才能独善其身。
  下人们同样,不过他们还多了一个举报有功,然后那些主子就被告发了一个遍。
  比如老太妃就被老王爷的一个姨娘告发了,告发她曾经害过人命,老王爷曾看中了一个良家女子,接进了府里,怀了胎,老太妃给偷偷下药害了,一尸两命。
  这个姨娘还是她的陪嫁,她本来对老太妃忠心耿耿,也没想着做小妾,但对方需要人帮她,于是把她推上了床,结果又嫉恨她,给她下了药,毁了她的身体。
  之前没有办法,她只能压抑自己的恨意,现在见到了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除了这个良家女子,老太妃手中有卖身契的人命手上也不少。
  南安郡王妃她倒是没有对姨娘通房等人下手,但她收受贿赂,帮人做了不少恶事。
  她所出的世子和小郡主手中都有人命,就更别提在南边南安郡王的庶子了。
  最后一大家子,能留下来的只有还懵懂不知事的孩童,其余的要么死罪,要么流放。
  一家王府就这样消失了。
  四王八公这个圈子,一时都跟着沉寂了下去。
  有类似情况的,面上不敢声张,暗地里已经在扫尾了,大的罪名他们没有,小的谁也不敢说自己屁股干干净净。
  而且这一回明显有幕后推手。
  能够一窝蜂的把这么多东西给放出来,要说没有人引导,他们可以把脑袋摘下来当球踢。
  虽然南安郡王确实有这般罪过,但之前怎么没有揭开呢?
  他肯定是有扫尾的。
  那些苦主要么消失,要么就被压的不敢声张。
  在南安郡王府众人被送走去流放的时候,没有人去送,看上去很凄凉。
  之前有交情又如何?别说他们了,那些郡王府出嫁的姑奶奶们都不敢去,有的还被夫家送到庙里去了,明哲保身最要紧。
  林如海也觉得侥幸,这回不难,顺势而为而已。
  南安郡王志大才疏,对下属凉薄,而且南方瘴气多,许多人去到会水土不服……诸多因素导致他成为了唯一一个还能掌兵权的异姓王,让他当了这么久的地头蛇,要是没有自己,林如海估计按照南安郡王这势头,一旦事发,他这爵位也会保不住。
  林如海不知道,他真相了。
  也就是几年功夫,南安郡王和小国打仗战败,还被俘虏,让朝廷震怒,之后也是一个被除爵的下场。
  看到南安郡王这个下场,老太太高兴的多吃了半碗粥,拉着孙子的手,笑容满面:“这下好了,罪人罪有应得,皇上圣明,给了大家一个朗朗乾坤!”
  “你现在也是做官的人了,这也是前车之鉴,我们好好为圣上办事,不贪别人的东西,也不仗势欺人,世上没有什么可以一直掩盖下去。”
  琛玉自然应了,南安郡王一事耗费的时间长,他已经参加了康熙四十六年的春闱,并且高中一甲探花,一时林家成为美谈。
  他们家现在是一门双进士,父子皆探花,让老太太极为高兴,唯一可惜的就是孙媳妇千好万好,就是还没有好消息传来。
  林如海也叮嘱:“你多学多看,有什么不懂,回来问我。”儿子现在是翰林院编修,他还年轻,在那里多沉淀沉淀,积蓄力量,没坏处,之后儿子就要外放了。
  等他在外闯荡出来了,也到了自己该致仕的时候。
  父子同朝为官,还是要避忌的。
  林家为此高兴,贾母却是从之前老太妃的动作想到了什么,莫不是自己的好女婿就是那个幕后黑手?
  八成是了,他本就是御史。
  这一回,御史们弹劾有功,他肯定也在皇上那里露脸了吧。
  他如此记仇,如果他也这样对贾家……贾母脸色凝重,不得不让王熙凤去准备一份厚礼,看了后不满意,还特意开了自己的私库,从里面挑了几样好东西,再让她送去。
  她一个长辈,居然不得不对一个小辈服软了。
  贾母挥退下人,老泪纵横。
  被委以重任的王熙凤:“?”
  发生了什么,这不年不节的,怎么就要给林家送这样的重礼了?
  第110章 有没有个说法
  王熙凤哪怕不解,还是乖乖的去了林家。
  老太太和林如海稍加思索就明白了,这是贾母担心他们会用这样的手段报复贾家了。
  可笑的是她明明有这样的担心,想的却不是如何的弥补过去犯下的错,而是想着给他送礼物,希望他能忽略贾家。
  林如海觉得很可悲,四王八公都是当初一起跟着打天下,才会被封了爵位的,都是功臣,如果说全都没有传承下来,难免会在史书上留下一个皇上刻薄寡恩的评价,为此皇上很多时候都是网开一面的。
  在皇上这一朝,也不是没有倚仗他们的时候,只要他们没有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做的事也不过线,皇上就不会对他们怎么样,好比老国公,他在世的时候,贾家有多煊赫?
  对勋贵和异姓王,皇上是分开的。
  现在贾家还挂着荣国府的名头,可以说是因为国公夫人还在,但隔壁的宁国府早就更新换代了,贾珍的爵位是个三品的将军,现在还挂着宁国府的牌子,早就应该把牌匾换下来了,但他一直没有,皇上也不追究,就让他们一直挂着,偶尔有弹劾的,奏折只有被放到箱子底下吃灰的份,从这就能看出皇上的态度了。
  而且相比起南安郡王府这种主子死的死,流放的流放的结局,贾家犯下的错还不到那般地步,而且就算他恨贾家,也不会诬陷,要是他们持身端正,就算得罪了自己,也不用担心,或者说有御史弹劾,都不用担心。
  老太太看着那些礼物,就是一顿笑,这里面有好些东西都是可以做传家宝的好宝贝,肯定是打天下的时候趁乱收集到的好东西。
  贾家的银子要是出了什么问题不趁手,拿出一件来卖可以顶好一阵的花销。
  但他们会卖吗?
  这八成是贾母的私库里拿出来的。
  想要卖都没法卖。
  老太太收下了,转手加进了黛玉的嫁妆里去。
  她收的毫不亏心,之前的恩怨想要一笔勾销是不可能的,荣国府欠林家的没还清,她还提醒了贾敬,保住了贾家的祭田,贾家欠她的更多了。
  而且有威慑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他们不敢太放肆了,日后被清算,罪名也会少一些。
  王熙凤是一头雾水的来,然后又一头雾水的离开。
  至于这老太太还有林大人那不咸不淡的态度,她也不是头一回见了,反正他们贾家应该是理亏的一方,不然不会这样。
  这就足够她谨慎的陪着笑脸了。
  回去之后,她心事重重的坐下,贾琏也心事重重的过来了。
  他最近都在家里呆着,南安郡王府倒下了,这对他的冲击力不小,出去走走气氛都不对,索性就在家里避一避。
  看到自己媳妇回来了,问道:“怎么样?林家收下礼物了吗?”
  王熙凤苦笑,“礼物收是收下了,但老祖宗的目的应该是没有达到的。”
  她轻轻叹了一口气,捂着胸口:“你不知道我这心里有多疼。”送出去的,是一份相当大的重礼啊!
  贾琏苦笑:“有没有个说法?”
  王熙凤:“没有,对了,老祖宗说让咱们最近都注意点,少惹事。”
  贾琏叹了一口气:“我这门都不出了,还能惹什么事?我本想着出去散散心。”
  王熙凤呵呵冷笑:“是勾栏院里的哪个小妖精让你这么不舍了?”
  贾琏讪讪:“你这醋味可真够重的,我在外面就是逢场作戏,哪个爷们不是这样的?在我心里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我的二奶奶啊。”
  王熙凤斜着眼角横了他一眼,心里半个字都不信。
  贾琏陪着笑脸过来给她捏肩,然后亲了一口:“我这说的当然是真的,二奶奶最近实在是辛苦了,我在家里多陪陪你。”
  王熙凤哼了一声,也不动弹,就让他给自己捏肩,她也觉得自己最近是忙,之前宁国府贾蓉还有秦可卿一起回了金陵,然后她才知道,他们贾家的祭田居然被姑母偷偷的卖了一部分!
  他们这边远,那边的人打点好了,消息就传不到他们这来。
  要不是前任族长让贾蓉夫妻两个回去巡视祭田和祖坟,也是发现不了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