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谁不想在市中心归隐田园呢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作家梁实秋描述过上海亭子间的生活:
  “厨房里杀鸡,无论躲在哪一个角落,都听得见鸡叫,厨房里烹鱼,可以嗅到鱼腥,厨房里生火,可以看到一缕缕的青烟从地板缝里冉冉上升……”。
  上海的房子给人两个印象,一是贵,二是小,可能是住房的原因,上海人的性格给国人的感觉是小气、计较,天天住在这种逼仄的环境,换谁都会很容易会生气吧。
  70年代以后,上海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开始建造工人新村给专政的工人阶级住。
  这个时候是以福利分房为主。
  但是资金掣肘,大部分人是分不到住房,78年上海人均居住面积只有4.5平米,在全国来说是垫底的。
  福利分房轮不到,怎么办?聪明的上海人在这个时候想到一个流传到2000年还在用的办法:‘调房子。’
  怎么调,类似于后世人民公园相亲角一样摆摊,人们把自己房子的条件张贴起来,再附上自己心仪的房子的要求,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张卫东来的就是这样调房子的地方。
  怎么来这里?没办法那时候可没有房产中介可以委托。
  上海人的梦想就是逃离亭子间,著名诗人、画家木心先生在《上海赋》中写道:
  “也许住过亭子间,才不愧是科班出身的上海人。而一辈子脱不出亭子间的,也就枉为上海人。”
  去这样的地方是不用着急的,着急就着相了,一大早起来,张卫东就带着两人走到老字号绿杨邨去吃早点,很多本地的老人会来这里,见他优哉游哉带着自己进了饭店,张良川说:“不是要去看房子吗?”
  “急什么,你跟着就好了。”
  沈奇宁被张卫东的做派震惊了,他明明没来过上海,可是怎么觉得比自己还要熟悉的多,到地方熟练地叫了蟹粉狮子头、枣泥锅饼、虾仁菜肉馄饨、荠菜肉丝炒年糕、萝卜丝酥饼,金牌素菜包。
  满满当当上了一桌子。
  张良川骂他说:“家里就是有金山银山被你这样吃也吃穷了。”
  可惜他毫无做父亲的威风,儿子根本理也不理,边上几个中年人见他们霸占了一个桌子,不屑地说:“乡无宁,洗了滚。”
  张卫东偏偏听懂了,对沈奇宁说:“打。”
  沈奇宁现在完全没有城里知青的样子,就是个强壮的农民,他站起来身高一米八,走到中年人面前说:“你他娘的再说一遍?”
  三个中年人立刻认怂:“阿拉不是港侬。”
  张卫东笑了说:“姑父回来了吧,别把人家吓尿了。”
  张良川说:“你就给我惹祸吧。”
  这顿早饭花了三十块,比昨天的住宿还贵,他就是个没出过门的农民,哪见过这么花钱的架势,钱像流水似得往外出,在家的时候还没觉得这孩子怎么浪费,怎么在外面就变了个人?
  张卫东才不管他的想法,他吃的其实是记忆,前世京城和上海都生活多年,再吃这些记忆中的食物,味道居然相差不大。
  身边几个上海人聊天,说到家里的房子想换,其中一人说:“你家的房子又大又好,不像我家,小的像鸽子笼,换了个干什么?”
  那人叹气说:“大又怎么样,房子到处漏雨,修都修不起。”他的打扮很时髦,外表看起来不是缺钱的人。
  不过上海自古就是只重衣裳不重人的地方,很多人为了一身行头,砸两个月工资都不皱眉,从外表是看不出谁是穷人的。
  “那太可惜了,那是你爷爷留下来的。”
  “留下来有什么用,我倒情愿有个带马桶灶台的小房子,一家三口两间房就够住了,要那么大做什么?”
  有一瞬间,张伟东真想过去搭讪,花钱拿下,但他知道,房子没看过一切都是空谈,不动声色地继续吃东西。
  张良川听不懂他们说话,嘀嘀咕咕自己吃东西,沈奇宁问他:“咚咚,咱们接下来去哪里?”
  “跟着他们就行。”
  那几个人却很悠然,每人叫了一碗馄饨,却在店里足足聊了两个小时才出门,他们一走,张卫东就站起来也跟着走了出去。
  张良川虽然吃的很饱了,还是看着桌子上的食物恋恋不舍说:“还有这么多没吃呢。”
  走出饭店,沈奇宁问要不要跟上他们?
  “不用,慢慢走过去就行。”
  来之前张卫东是做了功课的,他以前听说过市中心的调房子的地方,果然那几个人是去那的。
  三个中年大叔见他们也走来,诧异不已,不过张卫东并不管他们怪异的眼光,而是逐个看房子的信息。
  大部分都是亭子间,有人想把一间大的,换成两间小的,也有人想把没有厕所的屋子换成带厕所但稍小一点的。
  据说,当时,有抽水马桶的卫生间,可以多换到4平米的面积,有煤气灶台则可多换2平米。
  仔细看了许久,张卫东看到三个中年人站的地方,赫然看到他的房屋资料是一套占地八百平的二层洋房,大哥还细心地附上房子的照片,就在最繁华的湖南路后面。
  所谓老洋房,主要就是上海租界时期的别墅类型房子,历史的原因,主要分布在当时的法租界,特别是法租界西区。上海有“上只角”、“下只角”的说法。
  上只角其实对应的大致就是法租界西区。像武康路,绍兴路,东平路,湖南路等,都在这一区域。为什么贵?简单说就是,极度稀缺。
  张卫东原本上班的地方,窗户外面看过去就是独栋洋房,植物环绕。环境清幽,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住进这样的“普通房子”,过平静的田园生活。
  后来他在网上一查,一栋3亿以上。
  洋房本身数量不多,这当中80%以上在郭嘉手里。
  这些有的机关单位在用,有的租出去,更多是原来一户人家的豪宅成了72家房客,早没了老洋房昔日光芒。
  剩下私人产权,可流入市场交易的总量就不多,很多业主也不会拿出来卖。
  今天能见到这栋产权明晰的洋房算是意外之喜。
  不过中年人的要求很高,他要置换一套不低于七十平米的房子,还要拿到5000块。
  钱不是问题,房子要怎么弄就要好好斟酌一番。
  张卫东则四下看了起来,看到一个最活跃的年轻人,不停跟人打招呼,但是理他的人不多,想来这个人就是拿佣金的最早的房产经纪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