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佛系炮灰 第166节
郑通笑着说道:“你要是有心,我来做这个中间人。”
“他能乐意?”顾明东问道,毕竟这种交易有风险,万一被举报的话,倒霉的肯定是吴巍。
郑通得意的挑了挑眉:“别人他肯定不相信,但老夫出面,他肯定会心动。”
顾明东立刻点头道:“行,你去说吧,作为交换我可以给他一些东西,但不能超过我的能力范围,也不能是危险物品。”
郑通说了一声等着,转身钻进了棚屋。
好一会儿,郑通又出来了,身后跟着吴巍。
作为北方人的吴巍原本也是个高个儿,但一连串的打击和背叛,已经让这个曾经温文儒雅的教授变成了惊弓之鸟,腰背也一直伛偻着。
他抬头看了顾明东一眼,眼底依旧带着防备和警惕,但生活却让他不得不冒着一次险:“那些东西我都记载脑子里,你想要我都可以默写出来,我不要别的,就要粮食。”
粮食?顾明东没想到他这么“实诚”。
再一想倒是也可以理解,臭老九跟知青不同,来之后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儿,拿到的粮食却只够不饿死。
吴家一家三口,其中一个还是年岁还小的小姑娘,想必肯定是不够吃的。
顾明东毫不犹豫的点头:“可以,你要多少?”
吴巍见他一口答应下来,看了眼郑通,心底稍安,他舔了舔干涩的嘴唇:“一百斤粮食。”
顾明东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
吴巍以为他不满意,连忙解释道:“不拘是什么粮食,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成。”
顾明东这才缓和了脸色,如果吴巍要一百斤粮食却都是大米的话,他倒是能拿得出来,但这笔买卖不合适。
如今生产队的情况好转许多,但当地的社员也不敢敞开了吃大米饭,通常还是以红薯饭为主流。
老顾家算条件好的,顾明东又讲究吃的,还有两个工人弟妹往家里头交工资,一天也就吃一顿大米饭,其余肯定是要掺一些粗粮进去的。
就这,顾四妹也会千交代万嘱咐,生怕双胞胎出门乱说,到时候惹人眼红。
顾明东点了点头:“可以。”
吴巍又说道:“如果有大米,其他粮食可以少一些。”
大米饭大米粥都养人,想到面黄肌瘦的女儿,吴巍大着胆子又提了个要求。
顾明东也没为难他:“十斤大米,其余的用粗粮顶上,我分批次运过来,免得你们没地方藏,到时候被人发现了麻烦。”
吴巍见他答应的爽快,心底一喜,虽然还是担心顾明东拿了东西不给粮食,却也说:“我脑子里的种植技术都是最先进的,你什么时候要?”
“今天晚上,不需要太多,现在生产队能用上的就行。”顾明东说道。
吴巍点头答应:“好,我回去就默写。”
说完,他面露难色:“但是我没有纸笔,这得靠你解决。”
幸好顾明东就带着纸笔,直接递给了他。
吴巍摸着小牛皮的本子,一时间露出怀念的眼神来,却又很快回到现实:“你等傍晚没有人的时候来拿。”
顾明东点头应下,转身走了。
郑通看了看吴巍,笑着说道:“放心吧,他是个讲义气的,绝对不会出卖你。”
吴巍笑了笑:“郑老先生看准的人,一定没错。”
郑通嗤笑了一声,心想这可不一定,他这辈子看走眼的次数实在不少。
吴巍的速度极快,等顾明东傍晚时候找了机会过来,那个本子上已经密密麻麻的写上了十几条建议。
顾明东扫了一眼,就知道吴巍确实是用了心思,每一条都挺符合生产队的情况。
顾明东很满意,粮食也给的痛快:“这是第一批,我会分成五批给你,这一批吃完你就说一声,到时候我给你送第二批。”
吴巍急切的打开袋子,里面有个小布袋,装着大约四斤大米,剩下的全是粗粮,但也没有烂和发霉的,看着保存的很好。
袋子的体积不大,省着吃的话足够他们吃个十多天,被发现的可能性也变小了。
他忍不住露出几分喜色:“谢谢。”
“互利互助罢了。”顾明东没多留,转身去了顾三叔家。
吴巍急急忙忙的提着袋子回去,一进门就喊:“子衿,萱萱,快过来看。”
“大米!”周子衿惊讶道。
她早知道丈夫跟顾明东的交易,这一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怕顾明东拿了东西反手举报,到时候他们偷鸡不着蚀把米。
谁知道这才多久,丈夫就提着粮食回来了。
现在好了,既然对方给了粮食,那就不可能再出卖他们,不然的话他们就是同谋,顾明东自己也讨不到好处。
吴萱萱也惊呼了一声,围着粮食袋子高兴的蹦跶。
年夜饭吃了一顿好的,过了年,吴家三口的粮食就见了底,这几天不得不上山不停的找野菜掺进去,野菜吃多了人就受不了,胃里头一直反酸。
吴巍难得露出几分轻松欢笑的神色:“后头还有五次,今天咱吃一点好的,多煮点。”
周子衿也露出笑容来。
吴巍转身还邀请了郑通一块儿吃,郑通也没跟他客气,毕竟他是中间人。
而此时,顾明东将内容誊写了一遍,递到了顾建国面前。
顾建国睁大眼睛看着,越看眉头拧得越紧:“阿东,你这……这能行吗?”
作者有话要说: 顾建国:瞳孔睁大
第112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顾建国是个实干家, 性格却趋于保守,要不然的话也不至于在瘪老刘手底下当了那么多年的记分员,任劳任怨一句话都没有。
之前他写的计划书, 虽说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但也逃不脱桎梏。
可是现在, 摆在顾建国面前的这一份改良方案, 却带着跨越时空的眼光和科学专业性。
前者来自于顾明东的经历,后者来自于吴巍的留学经验。
顾建国不知内里, 还以为这都是顾明东写的, 以免沉吟道:“阿东, 你上头写的化肥、农机和良种,三叔能看明白, 但其他的什么间作、套种和复种是什么意思,我看得云里雾里的。”
来之前,顾明东就自己先了解过一遍, 这会儿用最简单的话解释起来。
一番细致的解释下, 顾三叔听了个似懂非懂,拧着眉头问:“阿东, 这靠谱吗?”
顾明东笑道:“三叔, 这些法子是我从国家农业期刊和报纸上找到的, 你也知道小西在垃圾站干活, 那边常有别人扔掉不要的报纸。”
“这些法子您看着觉得新鲜,其实国家早就开始推广了,只是推广的力度不够大, 所以咱们这边才不知道。”
顾三叔一听是国家推广的法子,顿时信心倍增:“国家推广的,那肯定不会有错。”
临了有细致的看了一遍, 叹了口气:“别的都好说,不管是开荒,还是你说的间作、套种和复种,我都可以动员社员们去干。”
“但咱们申请不到化肥的话,地里头的肥力怕是吃不消这么频繁的耕种。”
土地的肥力是有限的,上河村普遍使用的肥田办法还是农家肥,这肥料的数量不够多,使用的效率也不够大,如果没有化肥,不管是套种还是复种效果都不会好,甚至过几年,这农田的肥力就会被吸干,是杀鸡取卵的事情。
顾明东没想到顾三叔一句话,直接说中了要害:“所以咱们得在春耕之前,先把化肥申请下来。”
一提起化肥,顾三叔就打怵:“怕是很难,我去打听过,公社里的化肥是有限的,一般刚到就被附近的生产队瓜分了,哪儿轮得到咱们。”
就算都是生产队,但生产队之间也大不一样。
越是靠近镇上,跟镇上关系好的,越是有便利,有啥好东西都先紧着他们用,就像是拖拉机之类的好物件,上河村瞧都没瞧见过,人家都已经用上一年多了。
说到底还是上河村太偏僻,身为大队长的人也没啥门路,不被镇上看重。
顾明东却说:“三叔,咱不能妄自菲薄,我想镇上的领导或许会有私心,但归根究底还是乐意为人民服务的。”
尤其是几年饥荒刚过,这时候正是农业大复兴的时候,全国各地都缺少物资,他们黛山市一带也算是产量大户,镇上的领导能没点指标压力?
既然有指标压力,为了完成这指标,镇上的领导便会有自己的倾向性。
顾明东继续说道:“前两年到处闹饥荒,咱们生产队却勒紧裤腰带往死里头干活,连着两年都是附近生产队中交公粮最多的。”
“这证明什么,证明咱生产队不但土地养得好,社员也都积极干活,去年还拿到了镇上的荣誉奖励,这一些王书记肯定都看在眼里。”
“三叔,如果你是王书记,手里头有了化肥,你是给年年拖后腿,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低的生产队用,还是给愿意干活的用?”
顾建国听着,心思也是一动,但皱眉道:“万一镇上就觉得,咱们没有化肥也饿不死,所以就把化肥给别的生产队去提高产量了呢?”
顾明东淡淡笑道:“所以才需要三叔你去立下军令状,让上头知道咱们提高粮食产量的决心。”
顾建国蓦的怔住,抬头就瞧见大侄子极具煽动性的鼓舞眼神,顿时心动。
他又指了指笔记本:“咱要是立下军令状要来了化肥,到时候粮食产量没达到预期的话,可就得跟**时一样,就算社员们饿肚子也得交上去。”
**的时候虚报谎报,为了能交公粮可没少饿死人。
“真要是那么干,我这个大队长肯定就到头了。”当时是因为人人都这么干,社员们心底有怨言也无可奈何,可现在不同了。
顾明东坚定的看着他:“三叔,我们不会失败的。”
顾建国忍不住说了句:“你倒是比我还有信心。”
顾明东笑道:“有三叔这样一心为社员着想的大队长,还有先进的种植办法,足够的化肥使用,咱的粮食产量要还上不去,确实得好好反省。”
如此这般,顾建国咬了咬牙:“好,我明天就去找王书记申请,就算立军令状也得把化肥争取回来。”
送大侄子回去的时候,顾建国感慨道:“这事儿要能干成了,等秋收咱也去申请一辆拖拉机。”
“丰收会有,拖拉机也会有的。”顾明东笑盈盈的说道。
顾建国笑了一声,拍着他的肩头说了句:“可惜啊,良种不好找,要是有产量高还耐操的良种,咱的打算才算完美。”
顾明东笑了笑没有说话。
踩着月光回家的路上,顾明东心底琢磨着良种的事情。
稍微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的人都会知道,一个良种的产生,从配育、选育、繁育到最后的推广,没个十几年下不来,这还是顺利的情况下。
中国这时候应当已经建立了农业科研体系,但时间尚早,顾明东翻了翻自己的记忆,即使时空相同,也得等到七十年代的后期第一代良种才会大面积铺开。
而一直等到八十年代中期,良种的推广才大体完成,这前前后后将近有二十年的时间。
二十年,那可真的等到黄花菜都凉了。
“他能乐意?”顾明东问道,毕竟这种交易有风险,万一被举报的话,倒霉的肯定是吴巍。
郑通得意的挑了挑眉:“别人他肯定不相信,但老夫出面,他肯定会心动。”
顾明东立刻点头道:“行,你去说吧,作为交换我可以给他一些东西,但不能超过我的能力范围,也不能是危险物品。”
郑通说了一声等着,转身钻进了棚屋。
好一会儿,郑通又出来了,身后跟着吴巍。
作为北方人的吴巍原本也是个高个儿,但一连串的打击和背叛,已经让这个曾经温文儒雅的教授变成了惊弓之鸟,腰背也一直伛偻着。
他抬头看了顾明东一眼,眼底依旧带着防备和警惕,但生活却让他不得不冒着一次险:“那些东西我都记载脑子里,你想要我都可以默写出来,我不要别的,就要粮食。”
粮食?顾明东没想到他这么“实诚”。
再一想倒是也可以理解,臭老九跟知青不同,来之后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儿,拿到的粮食却只够不饿死。
吴家一家三口,其中一个还是年岁还小的小姑娘,想必肯定是不够吃的。
顾明东毫不犹豫的点头:“可以,你要多少?”
吴巍见他一口答应下来,看了眼郑通,心底稍安,他舔了舔干涩的嘴唇:“一百斤粮食。”
顾明东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
吴巍以为他不满意,连忙解释道:“不拘是什么粮食,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成。”
顾明东这才缓和了脸色,如果吴巍要一百斤粮食却都是大米的话,他倒是能拿得出来,但这笔买卖不合适。
如今生产队的情况好转许多,但当地的社员也不敢敞开了吃大米饭,通常还是以红薯饭为主流。
老顾家算条件好的,顾明东又讲究吃的,还有两个工人弟妹往家里头交工资,一天也就吃一顿大米饭,其余肯定是要掺一些粗粮进去的。
就这,顾四妹也会千交代万嘱咐,生怕双胞胎出门乱说,到时候惹人眼红。
顾明东点了点头:“可以。”
吴巍又说道:“如果有大米,其他粮食可以少一些。”
大米饭大米粥都养人,想到面黄肌瘦的女儿,吴巍大着胆子又提了个要求。
顾明东也没为难他:“十斤大米,其余的用粗粮顶上,我分批次运过来,免得你们没地方藏,到时候被人发现了麻烦。”
吴巍见他答应的爽快,心底一喜,虽然还是担心顾明东拿了东西不给粮食,却也说:“我脑子里的种植技术都是最先进的,你什么时候要?”
“今天晚上,不需要太多,现在生产队能用上的就行。”顾明东说道。
吴巍点头答应:“好,我回去就默写。”
说完,他面露难色:“但是我没有纸笔,这得靠你解决。”
幸好顾明东就带着纸笔,直接递给了他。
吴巍摸着小牛皮的本子,一时间露出怀念的眼神来,却又很快回到现实:“你等傍晚没有人的时候来拿。”
顾明东点头应下,转身走了。
郑通看了看吴巍,笑着说道:“放心吧,他是个讲义气的,绝对不会出卖你。”
吴巍笑了笑:“郑老先生看准的人,一定没错。”
郑通嗤笑了一声,心想这可不一定,他这辈子看走眼的次数实在不少。
吴巍的速度极快,等顾明东傍晚时候找了机会过来,那个本子上已经密密麻麻的写上了十几条建议。
顾明东扫了一眼,就知道吴巍确实是用了心思,每一条都挺符合生产队的情况。
顾明东很满意,粮食也给的痛快:“这是第一批,我会分成五批给你,这一批吃完你就说一声,到时候我给你送第二批。”
吴巍急切的打开袋子,里面有个小布袋,装着大约四斤大米,剩下的全是粗粮,但也没有烂和发霉的,看着保存的很好。
袋子的体积不大,省着吃的话足够他们吃个十多天,被发现的可能性也变小了。
他忍不住露出几分喜色:“谢谢。”
“互利互助罢了。”顾明东没多留,转身去了顾三叔家。
吴巍急急忙忙的提着袋子回去,一进门就喊:“子衿,萱萱,快过来看。”
“大米!”周子衿惊讶道。
她早知道丈夫跟顾明东的交易,这一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怕顾明东拿了东西反手举报,到时候他们偷鸡不着蚀把米。
谁知道这才多久,丈夫就提着粮食回来了。
现在好了,既然对方给了粮食,那就不可能再出卖他们,不然的话他们就是同谋,顾明东自己也讨不到好处。
吴萱萱也惊呼了一声,围着粮食袋子高兴的蹦跶。
年夜饭吃了一顿好的,过了年,吴家三口的粮食就见了底,这几天不得不上山不停的找野菜掺进去,野菜吃多了人就受不了,胃里头一直反酸。
吴巍难得露出几分轻松欢笑的神色:“后头还有五次,今天咱吃一点好的,多煮点。”
周子衿也露出笑容来。
吴巍转身还邀请了郑通一块儿吃,郑通也没跟他客气,毕竟他是中间人。
而此时,顾明东将内容誊写了一遍,递到了顾建国面前。
顾建国睁大眼睛看着,越看眉头拧得越紧:“阿东,你这……这能行吗?”
作者有话要说: 顾建国:瞳孔睁大
第112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顾建国是个实干家, 性格却趋于保守,要不然的话也不至于在瘪老刘手底下当了那么多年的记分员,任劳任怨一句话都没有。
之前他写的计划书, 虽说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但也逃不脱桎梏。
可是现在, 摆在顾建国面前的这一份改良方案, 却带着跨越时空的眼光和科学专业性。
前者来自于顾明东的经历,后者来自于吴巍的留学经验。
顾建国不知内里, 还以为这都是顾明东写的, 以免沉吟道:“阿东, 你上头写的化肥、农机和良种,三叔能看明白, 但其他的什么间作、套种和复种是什么意思,我看得云里雾里的。”
来之前,顾明东就自己先了解过一遍, 这会儿用最简单的话解释起来。
一番细致的解释下, 顾三叔听了个似懂非懂,拧着眉头问:“阿东, 这靠谱吗?”
顾明东笑道:“三叔, 这些法子是我从国家农业期刊和报纸上找到的, 你也知道小西在垃圾站干活, 那边常有别人扔掉不要的报纸。”
“这些法子您看着觉得新鲜,其实国家早就开始推广了,只是推广的力度不够大, 所以咱们这边才不知道。”
顾三叔一听是国家推广的法子,顿时信心倍增:“国家推广的,那肯定不会有错。”
临了有细致的看了一遍, 叹了口气:“别的都好说,不管是开荒,还是你说的间作、套种和复种,我都可以动员社员们去干。”
“但咱们申请不到化肥的话,地里头的肥力怕是吃不消这么频繁的耕种。”
土地的肥力是有限的,上河村普遍使用的肥田办法还是农家肥,这肥料的数量不够多,使用的效率也不够大,如果没有化肥,不管是套种还是复种效果都不会好,甚至过几年,这农田的肥力就会被吸干,是杀鸡取卵的事情。
顾明东没想到顾三叔一句话,直接说中了要害:“所以咱们得在春耕之前,先把化肥申请下来。”
一提起化肥,顾三叔就打怵:“怕是很难,我去打听过,公社里的化肥是有限的,一般刚到就被附近的生产队瓜分了,哪儿轮得到咱们。”
就算都是生产队,但生产队之间也大不一样。
越是靠近镇上,跟镇上关系好的,越是有便利,有啥好东西都先紧着他们用,就像是拖拉机之类的好物件,上河村瞧都没瞧见过,人家都已经用上一年多了。
说到底还是上河村太偏僻,身为大队长的人也没啥门路,不被镇上看重。
顾明东却说:“三叔,咱不能妄自菲薄,我想镇上的领导或许会有私心,但归根究底还是乐意为人民服务的。”
尤其是几年饥荒刚过,这时候正是农业大复兴的时候,全国各地都缺少物资,他们黛山市一带也算是产量大户,镇上的领导能没点指标压力?
既然有指标压力,为了完成这指标,镇上的领导便会有自己的倾向性。
顾明东继续说道:“前两年到处闹饥荒,咱们生产队却勒紧裤腰带往死里头干活,连着两年都是附近生产队中交公粮最多的。”
“这证明什么,证明咱生产队不但土地养得好,社员也都积极干活,去年还拿到了镇上的荣誉奖励,这一些王书记肯定都看在眼里。”
“三叔,如果你是王书记,手里头有了化肥,你是给年年拖后腿,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低的生产队用,还是给愿意干活的用?”
顾建国听着,心思也是一动,但皱眉道:“万一镇上就觉得,咱们没有化肥也饿不死,所以就把化肥给别的生产队去提高产量了呢?”
顾明东淡淡笑道:“所以才需要三叔你去立下军令状,让上头知道咱们提高粮食产量的决心。”
顾建国蓦的怔住,抬头就瞧见大侄子极具煽动性的鼓舞眼神,顿时心动。
他又指了指笔记本:“咱要是立下军令状要来了化肥,到时候粮食产量没达到预期的话,可就得跟**时一样,就算社员们饿肚子也得交上去。”
**的时候虚报谎报,为了能交公粮可没少饿死人。
“真要是那么干,我这个大队长肯定就到头了。”当时是因为人人都这么干,社员们心底有怨言也无可奈何,可现在不同了。
顾明东坚定的看着他:“三叔,我们不会失败的。”
顾建国忍不住说了句:“你倒是比我还有信心。”
顾明东笑道:“有三叔这样一心为社员着想的大队长,还有先进的种植办法,足够的化肥使用,咱的粮食产量要还上不去,确实得好好反省。”
如此这般,顾建国咬了咬牙:“好,我明天就去找王书记申请,就算立军令状也得把化肥争取回来。”
送大侄子回去的时候,顾建国感慨道:“这事儿要能干成了,等秋收咱也去申请一辆拖拉机。”
“丰收会有,拖拉机也会有的。”顾明东笑盈盈的说道。
顾建国笑了一声,拍着他的肩头说了句:“可惜啊,良种不好找,要是有产量高还耐操的良种,咱的打算才算完美。”
顾明东笑了笑没有说话。
踩着月光回家的路上,顾明东心底琢磨着良种的事情。
稍微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的人都会知道,一个良种的产生,从配育、选育、繁育到最后的推广,没个十几年下不来,这还是顺利的情况下。
中国这时候应当已经建立了农业科研体系,但时间尚早,顾明东翻了翻自己的记忆,即使时空相同,也得等到七十年代的后期第一代良种才会大面积铺开。
而一直等到八十年代中期,良种的推广才大体完成,这前前后后将近有二十年的时间。
二十年,那可真的等到黄花菜都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