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卡后郡王是基建狂魔 第1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成了,这淡黄色的东西就是大蒜素!”宣瑾瑜喜上眉梢。虽然蒸馏环境对比现代过于简陋,可大蒜素制备简单,试验过几次后,到底还是成功制备出了大蒜素。
  一听见有了治疗疟疾的抗生素,裴佑也含笑舒展了眉头。旁边强撑病体来看灵药的古元朗也松了口气。
  大蒜素很快运到了医馆,分作小碗,依次发给了疟疾病人。
  伍本拿着今天的药,觉得稀奇。平日里的草药都是乌漆麻黑,可今天的药却是淡淡的黄色,闻着辛辣刺鼻,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大夫连声催促着他,要他赶紧喝下肚。因为这大蒜素精贵,裴佑要求大夫必须看着所有病人喝下去。
  伍本一饮而尽。除了难喝,没有任何感觉。按照大夫所说,他裹紧身上的棉被,沉沉睡了过去。
  一直到了第二天,他才后知后觉,那黄色的药,也许真的有用!自从得了疟疾,他腹泻严重,整个人拉肚子拉到脱力,可自从喝了那个黄色药水,到现在都没腹泻。少了腹泻的困扰,他这才能正经好好吃饭,身体里总算积蓄起了几分力气。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疟疾病人身上。宣瑾瑜暗忖,也许这些人的腹泻就是由大肠杆菌这类细菌引起,大蒜素作为抗生素杀灭了这些细菌,自然腹泻也就痊愈了?再加上古人从不打疫苗或者吃抗生素,没有抗药性,自然药效更好。
  不管怎么说,这大蒜素有效就是好事!郡廷府的后院厨房加班加点,继续熬制大蒜素,运送去医馆。
  又是几天黄色药水灌下去,疟疾病人已经退去发热,可以下地走路,想必再休养几天,就能彻底痊愈。
  伍本娘抱着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儿子,母子俩抱头痛哭,死亡的阴影这才过去。
  伍本娘抹抹眼泪,偷偷说:“儿子,等你好了,我们就去拜拜后土娘娘。”
  伍本纳闷,问:“后土娘娘?没听说过长都郡还有这个庙呀?”
  伍本娘轻咳一声,说:“哎呀,你最近生病不知道。是从南沧县那边传来的信儿,送粮给长都城、给你发这个神药的诚郡王是后土娘娘座下的仙童转世,才有这么大本事!咱长都城这么多人受了郡王的恩惠,不知道是谁在郡城外修了个后土娘娘庙,最近大家都去拜呢!”
  伍本平常最不信鬼神之说,但对施药的诚郡王却极为感激,闻言立马说:“行,等我好起来,咱们立刻就去!”
  作者有话说:
  第32章 拍卖会(三合一)
  系统抽出【基础抗生素制备】帮了大忙。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 大蒜素可谓良药。疟疾治好后,民众对郡廷府有了空前的信心, 纷纷认为是神灵保佑, 修建水渠的民夫们爆发出了强大的热情。
  是啊,病了有药,饿了有粮, 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赶紧修好水渠和堤坝,等洪水退去, 又是和往年一样的和乐日子。怀着希望, 大家埋头苦干着。每清空一地的淤泥, 便由军士洒上石灰水消毒。每处临时的灾民聚集地,也出了新的律令, 污物统一置放一地,定期烧毁,又修建了临时厕所,不可随处排泄。几项措施下来, 长都郡城才算是干净许多。
  而一旦有了充足的钱粮供应,灾民迅速转变成了民夫队, 即使没有趁手的工具, 纯靠人力也逐渐把修建水渠的进度拉了上去。
  也正因为如此, 郡廷府仓库里的粮食到底还是越吃越少。眼看着坐吃山空,古元朗愁肠满腹:“现在郡城里, 小一点的粮商已经开始卖粮,可到底这些小粮商的库存还是太少, 大多数粮食还在那些大粮商们握着。这些人始终不愿意卖粮。郡廷府里, 库房里的粮食没几天就要耗个精光, 这可如何是好?”
  裴佑却是老神在在, 说道:“如今郡廷府和这粮商,便如同两军对决,胜负只在一念之间,不可轻易泄气。越往后粮商的压力越大,我们这边是水深火热,粮商那边又何尝不是?我看就在这几日,说不定就能听见好消息。”
  古元朗虽然心有疑虑,但皇子殿下都开口如此说,他也不好拂了裴佑的面子,只得勉力附和两句。
  宣瑾瑜却是知道,裴佑不是无的放矢之人。找了古元朗不在的空档,她问裴佑:“你可是有什么安排,怎么对粮商开仓卖粮之事这么有把握?”
  裴佑意味深长说:“我来这望泗关守军也有快一年日子,这长都郡城就在望泗关腹地,不放几个探子又如何安心?”
  宣瑾瑜闻言,便明白裴佑大抵是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且说洒金街里,王金发的脾气是一日坏过一日。这世间大抵有一种人,不分这银子从何而来,只要有钱没赚到便好似剜心挖骨。
  坏消息依然一个一个地传进王家宅邸。
  长都郡城里,每日郡廷府救济灾民的粮食是顿顿不落,开挖水道的民工队也是餐餐管饱,就连刚出的疟疾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神药,竟给治好了!郡廷府更是吸取了经验,眼下每清理一地,便撒上一种叫生石灰的粉子,说是能隔绝疫病。就拿白末子一样的东西,就能隔绝疫病?王金发不想相信,可自从用了这石灰以后,几乎没人生疟疾。
  王金发本来盘算着,最不济郡廷府也会派个人来,跟他谈谈价钱,好收购他仓库里的粮食。可自家压的粮食就好像被郡廷府遗忘一般,再无人提起。难道郡廷府真有办法弄到粮食,根本不在乎自己家的库存?未必是朝廷派出的运粮队已经在路上了?
  王金发越想越是焦急心慌。他高价买来的粮食里,有一批是水灾前几日收来的青粮,还未彻底晒干,他也不敢大张旗鼓拿出来晒粮,再说城里也没有合适的晒谷场,青粮放在仓库里不见天日,再不卖就要捂烂了!
  可眼下郡城里粮价平稳,若是开仓卖粮,怕也只有平价卖出。没想到自己没赚到钱,反而要亏钱了!
  一想到亏钱,王金发心里似在滴血,府里下人大气不敢出,走路时都把脚步声放轻,就怕触了老爷的霉头。只王金发的美妾还敢跟他说两句话。
  晚间二人躺在榻上,美妾见王金发愁眉不语言,便轻声宽慰:“老爷,不如便开仓把粮卖了吧?那姓古的不是说,明年减免商税吗?虽说现下赚不了几个钱,可越压仓越亏呀。”
  王金发沉默着没有说话,可也没有反驳。
  美妾明白,王金发其实已经意动,只是一时还难以接受亏钱罢了,美妾就接着说:“老爷,你最懂经商,这里外的买卖,就没有老爷不懂的!便是一时不顺,不还有妾身陪你吗?我看,这钱迟早还能赚回来。”
  王金发叹口气,拍拍美妾的手,到底还是她懂他,即使冷血如他也觉得好受些许。“明日就让下面的人卖粮吧。你说得对,总比赔得血本无归好。”
  金发商行开门卖粮了!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长都郡城上下。金发商行是郡城最大的粮油铺子,这一开门,剩下几个大粮商也明白过来抬价无望,全部都开始卖粮,生怕晚了一步,不仅赚不到高价,还白白压了一批粮食在手里。
  王金发终日打雁,却被雁琢了眼睛,这次不仅没赚到钱,还倒赔了收粮的高价,抑郁在心,病倒在床。美妾却趁他不注意,偷偷找了心腹遮掩,自己悄悄溜出后院。
  她今日也不再涂脂抹粉,钗环全都除下,穿着普通,拿头巾掩了脸面,一路避开行人,走进一处不起眼的小院。
  里面坐着一个不起眼的男子,是那种一进入人堆就会被忘记的长相。
  “你要我办的事情,我已经办妥了。”美妾说道。这个男子大约半年前找到她,只让她提供一些王金发的消息,就给大笔银钱,最近为了让她吹枕头风,在关键时刻劝告王金发卖粮,更是给出了十两黄金的高价。
  男子似乎也不意外她来,只递给她一个小木匣,美妾打开,里面是黄澄澄的金条,她点了点数,这才小心离开。
  这个男子,美妾不在乎他是什么人,什么目的,只要能给钱就行。她冷酷地想,王金发赚钱了又如何?还不是抠门鬼,对她只给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她只想自己过点好日子,攒点钱,以后年老色衰,王金发厌弃了,她能带着自己攒下的私房去过点安乐生活。
  -------------------------------------
  “这些粮商,终于是放粮了!”宣瑾瑜兴奋地说。
  此刻她正坐在屋顶上,旁边坐着裴佑。得知粮食危机终于解除,她兴奋了一整天,裴佑见她没有睡意,干脆拉着她上屋顶聊天。
  郡城里水灾的脏污还没有褪去,有不少屋子已是废墟。可不管地上多少悲欢离合,天空的明月和朗星却依旧洁净如新,银河恍若一匹白纱,在幽蓝夜幕里荡漾着铺开。
  裴佑也微笑起来:“是啊,现在可以放心了。”
  “嗯。”宣瑾瑜放松地说:“我一直担心,要是粮食不够该怎么办。”
  “总是有办法的。”裴佑说。他其实早就有心理准备,如果真的没粮,那就直接就地征收,哪怕不惜把粮商抄家,也要过去眼下讹危机。至于后面的风波,后面再想办法。不过像现在这样不流血地解决,自然最好不过。
  饶是宣瑾瑜再迟钝,也看出今天的裴佑有点不对劲儿,总是流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你怎么了?你是不是说有什么事要跟我说?”宣瑾瑜主动问道。
  “嗯,有件事,我想说挺久了……”裴佑突然低沉了嗓子,眼底是深不可测的一片漆黑,月光照在他俊美的脸上,如同玉石一样又坚硬又脆弱。
  被他这样看着,宣瑾瑜突然有点扭捏。
  “明日我就回望泗关,匈奴已经打过来,只是我下令封锁了这消息,你是长都郡第一个知道的人。不过,这消息也瞒不了多久。”裴佑下一句话,却犹如惊雷。
  “什么!匈奴人已经打过来了!你怎么……你怎么到现在才说!”宣瑾瑜脸色煞白。
  “说了也没有意义。长都郡水灾还未退去,我如果立刻就走,我不放心。”裴佑说。
  “匈奴打过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宣瑾瑜急急追问。
  裴佑这才给她讲起:“三天前,望泗关的哨兵就已经发现匈奴先头部队的踪迹,而就在昨日,第一批匈奴兵已经抵达望泗关冲锋,也就三千人马,望泗关已经挡了下来。按以前匈奴进攻的老路子,这只是他们的先头部队,后面紧跟着的才是大军。现在要做的,就是抵御接下来的匈奴主军进犯。”
  原来就在自己还在为长都郡城的粮食担忧时,裴佑还在操心匈奴进犯的事情……宣瑾瑜只觉得忧心起来,裴佑之前生活在平安的现代,在这个冷兵器交战的年代,刀剑无眼,他会不会受伤,能不能守住望泗关……
  “别想这些了,我自有办法,倒是你,等我明日去了望泗关,你要不就回南沧县吧?”裴佑好像猜出了宣瑾瑜的想法,反问道。
  宣瑾瑜摇摇头,冷静说:“水灾还未过去,这几日好不容易上游终于不再下雨,但主渠的水位依旧太高,如果长都城的水灾不能解决,望泗关岂不是既有外患,又有内忧?南沧县又如何能独善其身?我还是留在长都郡城,和古郡守一起救灾。”
  “好吧,那夏三和卫队你一定要带着。”裴佑叹道。他在收到军师许宁传信时,便是因为忧心宣瑾瑜,而没有立刻离开。眼下粮商既已放粮,长都郡城最大的危机解除,又有夏三和卫队随侍,他也能勉强放心,必须速速回去望泗关了。
  啊?夏三和卫队还是留给她?宣瑾瑜立马说:“你都要上战场了!你还是带上你自己的亲卫队吧!”
  裴佑哭笑不得:“我是主将,不到万不得已,那都是在中军帐里,你以为跟影视剧一样吗?何况如果要被匈奴人杀到身边,那亲卫队带不带也没什么意义。”
  宣瑾瑜说不过裴佑,又隐约觉得他说得没道理,只得气闷闭嘴。
  裴佑却低声说:“生什么气?我明天都要走了。你看星星,多漂亮。”
  宣瑾瑜不吭声。
  裴佑无法,只好没话找话:“嗯,说起来,等我从战场回来,我还有话跟你说……”
  “别别别,你可别再叨叨了!”宣瑾瑜大惊失色,裴佑这说话可太不吉利了。
  裴佑见她睁着大大的眼睛,小脸上满是惊恐,只觉得她分外可爱。“走吧,天晚了,送你回屋睡觉。”
  两人一路无言,短短几步路,很快也就走到。宣瑾瑜正要踏进自己屋门,一转身,发现裴佑还在外面站着,似乎是打算她进屋后才走。她恍然觉得这个场景好熟悉:似乎有很多次,不管是在现代,还是来到古代,裴佑好像总是在默默关注着她,用一种欲言又止的眼光看着她。
  难道他真有话跟自己说?宣瑾瑜突然想道。抱着这种念头,她久久不曾入睡。
  -------------------------------------
  “郡王爷,这么做可妥当?”古元朗小心问道。
  “哦,什么事来着?”宣瑾瑜闻听此言,才回过神来。裴佑跟她说过匈奴入侵之后,当晚就连夜离开。宣瑾瑜醒来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不知为何,这几日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郡廷府的银两快花去大半,按现在赈灾的花销看,迟早不够,我想着,不如把治下的田地卖出数千亩地,收回些银两。”古元朗说。
  “等灾后,没了田地的百姓若是想要赁田劳作,又该如何是好?”宣瑾瑜却是有些迟疑,委婉地提点古元朗。
  这次受灾,不少百姓都失了田地,就算灾后取回田地,洪水冲刷的土地今年肯定是也种不了。要想尽快安定人心,郡廷府就需要有田地来让百姓或赁租、或置买。如果郡廷府没地,那百姓就只能卖身给大地主做佃农。现在郡廷府卖地筹银,虽能解决眼前问题,可后患无穷。
  古元朗也明白这样做的害处,无异于饮鸩止渴。他叹气道:“那若是现下银两不够,又该如何是好?”
  若是让裴佑补贴,倒也算是办法,裴佑曾经跟她说过他如今身家,着实丰厚,不过他眼下毕竟还是皇子,地方治理总是依赖他出钱,对他未必是一件好事。听说现在的皇帝,疑心病极重……宣瑾瑜陷入沉思,冥思苦想,若是救灾时没了银钱,该如何是好呢?突然间灵光一闪,她脱口而出:“不如……我们来办一场慈善拍卖会!”
  “慈善拍卖会?”古元朗重复道,只觉得疑惑重重。这一刻他倒是跟南沧县廷府不少人有了共鸣:怎么郡王说的东西,从来都没有听过?
  “这慈善拍卖会,便是先向贵族和富商募集物品,再举办一场宴请,当场拍卖物品,宴会中人皆可出价,价高者得,整场拍卖会所得银钱全部用于救灾。”宣瑾瑜解释说。
  那这慈善拍卖会,听上去好像对捐物、买物之人没有任何利益啊?古元朗犹豫着开口:“若照郡王爷所言,此事怕是要由人自愿参加,可大家伙为何愿意来做此事?”
  宣瑾瑜明白,古元朗是在担心无人参加,到时候成了冷场。她便说道:“倒也有法子。世人所求无非名利二字,这慈善拍卖会既然无法给人财帛,便只能在‘名’上做文章。我看,咱们不如请一位有名的文章大家,为这慈善拍卖会专写一篇记文,写明此事始末。再立一碑石,正面刻这记文,背面刻捐物、买物之人姓名。长都郡城受灾之民众多,自然有人感恩传诵。想必有了这名气做引子,就不愁没人来了。”
  宣瑾瑜却是成竹在胸,毕竟在后世,她也亲眼见过好几次慈善拍卖会不是?多少也能筹点银钱。
  古元朗一听却是心动,按照郡王爷这个法子办,确是可行!他问道:“郡王爷这法子甚妙!我看,择日不如撞日,不如便立刻操办?”
  “成。那现下要紧的,就是先找出这写文的大家,再找几个领头人物,先做表率捐出一批物品来!”宣瑾瑜说。
  “写文……”古元朗琢磨起来:“丰永郡的叶离文章写得好,字也漂亮,也颇有声名,倒是不错的人选。不过要说起来,举贤不避亲,我老师宁青乃是为陛下起草诏书的文官,文采风流,可惜他老人家在都城,现在修书一封,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宣瑾瑜哑然失笑,说道:“举贤不避亲,我倒认为,古郡守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郡王爷,你是说我?”古元朗惊讶地说。
  “正是。古郡守书画双绝,在都城时多少人千金求画,我在南沧县都时常听人说起。对这水灾始末,古郡守最为清楚,亲眼目睹,不比旁人。其他人远在天边,书信往来不知费多少时间,古郡守近在眼前,随时可以泼墨成文,如何就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呢?”宣瑾瑜笑着说,言辞恳切又句句在理。
  古元朗听得此言,也不好推托,且他也颇为心动,赫颜道:“古某不才,便事急从权,且领了这个差事吧!”
  现在写文的人已经找到,接下来便是找几个领头人先为这慈善拍卖会捐物表率。
  古元朗是长都郡守,当仁不让,自言捐赠一件,宣瑾瑜也是如此,裴佑眼下不在,宣瑾瑜也不欲为这事修书去前线打扰他,便说裴佑那儿她去告知,实际打算自己再出一件,补上裴佑的空。古元朗对郡王和皇子的相处看在眼里,以为他二人是知交好友,自是一口答应。
  剩下的还有霍将军府,长都郡内几支豪族,都由古元朗写信告知,想来也不会拂了面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