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双职工养娃日常 第170节
作者有话说:
1960年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于宣武医院成立,神经外科划分为四个专业病区:小儿神经外科、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及脊髓肿瘤。自此,新中国第一个小儿神经外科专业病房正式成立,之后陆续有别的市医院开始成立小儿神经外科【引自小儿神经外科发展史】
第122章
颅内出血对于新生儿来说算是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了, 往往能达到15%以上,关键还在于其导致的后遗症,诸如瘫痪、视觉损伤、运动障碍等等, 这才是最致命的。
苏雪桢微叹, 扶着椅子坐下来,“好在发现早,及时干预会好很多。”
唐琛跟雷文才赶到时,就看到他们两个人垂着头坐在椅子上,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看了看彼此的眼色。
雷文才小心走过去问, “什么情况?”
舒常鸣把刚刚跟苏雪桢说过的话跟他复述了一遍, 最后道:“我现在还没跟梅彤说。”
发生这事大家内心都挺不好受的, 不同原因导致的颅内出血出血部位也不同,像一般产伤导致的出血多是硬膜下出血,缺氧窒息导致的出血以脑实质为主,而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一般多是早产儿, 脑发育不成熟,血管纤细, 又缺乏支持组织。
尹书杰明明是足月生的,却是低体重, 梅彤为此本就很自责了,结果现在又得了颅内出血, 她怎么能不崩溃。
雷文才坐到他身旁, “早晚要说的, 而且现在看你们的治疗方式我估计她也猜出一点了。”
新生儿病房一般不让留家属在, 这会儿梅彤跟尹景春下楼吃午饭去了, 四个人在走廊门口又聊了两句,苏雪桢还没吃饭,下午又要上班,没久待,聊了几句先去了食堂吃饭。
普外科作为博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建院时第一个成立的科室,医生数量比起别的科室也要多一点,除了主任车永根以外,另外还有四名主治医生。
苏雪桢跟着医生邱子泰学习,他是小儿外科除了主任车永根以外资历最深的医生,今年四十六岁,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已经参加工作了,女儿前年刚好赶上恢复高考,考去首都上大学了。
小儿外科很忙,哪怕有五个医生,每天的门诊几乎都是排满的,而且还时不时有急诊,事情很多,忙起来的时候根本无暇去想别的事情,苏雪桢到下午六点半才下班,当然下班后第一件事还是去看尹书杰。
她因为加班晚了一点,到的时候唐琛跟雷文才刚走,梅彤情绪稳定了很多,招手让她过来坐下,“雪桢。”
苏雪桢坐过去,抓住了她的手,想尽量给她一点力量,温声问道:“现在书杰的情况怎么样了?”
“目前还算好,生命体征很稳定,明天开始做腰椎穿刺。”
梅彤下午被何立夫叫到办公室说了下尹书杰的情况,她自己也是医生,能看得懂那些报告写的是什么意思,自己想了几个小时也想通了,对她道:“还好发现的早,好好治疗,希望不会留下太明显的后遗症吧。”
“就是以后可能语言和行动方面发育要慢一点,不过这也没有关系,我昨天跟景春说了,就要他一个儿子,以后不生了,好好给他做康复训练,别的不求,以后能健康活着就好了。”
苏雪桢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如果是面对患者她能说一堆安慰的话,可梅彤是医生,她想说的她心里估计也都清楚,所以此时她也只能安慰道:“何主任是国内比较有权威的神经外科医生了,有他在,书杰一定会恢复的。”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直接跟我说。”
梅彤看着她,声音有点哽咽,“谢谢你雪桢。”
苏雪桢坐下又陪她聊了会儿,快七点的时候才坐车回家,到家的时候岑柏已经吃完饭了,正在门口跟平平安安踢球。
看到妈妈回来了,安安放下球,噔噔跑了过来,小辫子一甩一甩的,“妈妈,小弟弟出院了吗?”
苏雪桢摇头,“小弟弟还在治疗。”
自从昨天见了一面,平平安安对尹书杰一直念念不忘,平平也跑过来问,“那他什么时候能出院啊?”
苏雪桢进屋把包放下,“这个妈妈也不知道,可能要一周也可能两周。”
下班后跟孩子们玩了也有半个多小时了,今天的运动量已经够了,岑柏把球收了回来,问道:“很严重吗?”
“治倒是好治,主要是后遗症。”
在小儿外科工作了一天也挺累了,今天又得知这件事,苏雪桢是身心俱疲,拉开椅子坐了下来,“毕竟出血部位在大脑,很容易引起运动和认知障碍。”
平平安安虽然听不懂妈妈在说什么,但看她严肃的神色就知道这件事很严重,兄妹俩今天也不捣蛋了,平平爬上桌子,给她递筷子,安安给她拿碗,“妈妈吃饭。”
苏雪桢接过碗筷,冲孩子们笑了下,一天的疲惫稍稍疏解了点,“谢谢平平安安。”
平平安安坐下看妈妈吃饭,岑柏看着眼前健健康康的平平安安,想到他们当时也是早产儿,一时也是心绪难平,主动去抽屉里给他们拿零食吃,“吃点零食?”
怕孩子们平时在家里吃太多零食不吃饭,家里的零食供给都是有限的,爸爸很少有这么大方的时候,平平安安激动地爬下椅子,“要吃要吃。”
岑柏拿出一袋饼干,正打算拆开分给他们,安安直摇头,指着柜子里说:“我要吃糖。”
“行,给你吃糖。”
要是过去,岑柏可不会这么好说话,不过今天他打算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又问了下平平,“平平你呢?”
平平不太喜欢吃甜食,“我想吃虾皮。”
岑柏给安安分了糖,又给平平分虾皮,安安看到哥哥吃虾皮,忍不住也想要点,“我也要虾皮。”
按照之前的规矩来说,零食一次只能吃一种,安安说出来本来以为爸爸会拒绝,谁知道岑柏今天格外好脾气,居然真的给她拿了虾皮。
两个孩子要一视同仁,岑柏又问了遍平平,“糖你真不要?”
这种虾皮个头很小,可以一口闷,口感有点咸,很酥,还能补钙,平平吃得很开心,对爸爸摇了摇头。
现在天气回暖,洗澡也比之前要勤快,睡前给平平安安洗完澡以后,苏雪桢没有立刻离开,坐在屋子里看孩子们,拿出一本书,声音放慢了些:“今天我们讲这个故事好不好?”
安安举着小手,“好!”
现在距离分房已经好几个月过去了,平平安安逐渐习惯了自己睡一个床,白天在幼儿园跟朋友玩,回到家还要陪岑柏踢球,一天的运动量很多,睡前一般爸妈读几分钟书他们就自己睡着了。
可这天,苏雪桢读了十多分钟,两个孩子还是精神着,眨巴着眼睛看她,她感到有点奇怪,问道:“怎么了?今天的故事不好听吗?还是你们不困?”
平平安安还在想尹书杰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昨天发生的一切都很陌生又深刻,不仅是尹书杰身体的异常,还有那天梅彤绝望大喊的样子也历历在目,光苏雪桢跟他们说没用,只有亲眼看到尹书杰没事他们才放心。
平平盘腿坐了起来,想到昨天的医生爷爷,第一次对妈妈的职业感兴趣,“妈妈,医生是什么?”
苏雪桢放下书,对于儿子问起这个也感到很意外,“让妈妈想想要怎么回答你。”
“如果通俗一点来讲的话,医生就是掌握医药知识,以治病救人为业的人。”
平平若有所思,躺了回去。
苏雪桢看到孩子们都睡着以后,在他们额头亲了一口,关上门走了出去。
尹书杰在医院住了两周,病情终于得到了缓和,腰部穿刺从一开始的一天一次到隔天一次,最后到五天一次,脑室最终恢复到了正常的大小,但是出血还是给他留下了一定的后遗症。
何立夫判断可能会影响到语言和运动功能,不过眼下尹书杰的年龄还小,本身就说不了什么话,也不会走路,具体影响到什么程度他们也没法明确判断,只能说让梅彤日后定期过来检查,给孩子做相应的康复训练。
比如说话和走路可以提前开始训练,还可以试试中医,针灸推拿之类的,缓解神经损伤。
颅内出血的死亡率远比数据要高,也幸亏遇上了何立夫,经验丰富,孩子命能保住梅彤已经很感谢了,何况她自己就是儿科医生,以后关于孩子发育方面肯定会更加关注,日常照顾会更尽心。
出院这天,苏雪桢耐不住平平安安一个劲追问,给尹书杰买了套衣服,带着平平安安过来看望。
梅彤跟孩子在卧室休息,刚出院需要静养,苏雪桢怕孩子们太激动,带他们看了一眼就出来了。
梅彤哄睡孩子后也走了出来,邀请他们坐下,起身去倒水,“辛苦你过来一趟。”
“今天一定要尝尝我的手艺。”
尹景春穿上围裙,进厨房忙活去了,说是厨房,其实就是简易的灶台加煤炉。
苏雪桢抱着平平安安坐上椅子,“乖一点啊,弟弟在睡觉,不要吵闹。”
平平安安哦了声,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间没门的房,对他们来说,这种厨房,卧室和客厅一体的房子有点陌生。
梅彤笑了下,“几天不见,感觉又长大了点啊。”
苏雪桢看了看平平安安,似乎在想变化在哪,她每天都看感觉不出来变化,笑道:“小孩子就是一天一个样。”
平平安安乖巧坐在妈妈旁边,手里握着杯子,低头一口口抿着水喝,梅彤家之前没有小孩子,一时也没准备矮点的椅子,他们俩坐上去脚根本挨不到地面,桌面下的小脚在椅子上一晃一晃的,兄妹俩晃动节奏也很一致。
梅彤看着活泼可爱的兄妹俩,忍不住幻想儿子未来也能有这么一天。
作者有话说:
第123章
尹景春的厨艺还不错, 为了照顾平平安安的口味,菜做的也比较清淡,保留了食材的原味, 平平安安吃得很是开心。
梅彤住的是医院分的宿舍, 总共就一间房,他们一家三口住,东西放的多了,空余面积就显得很少, 平平安安这个年纪最喜欢在屋里跑来跑去,在他们家没跑几步就到头了, 玩也玩不尽兴, 很快就无聊地坐到椅子上, 缠着苏雪桢要走,拉着长音喊回家。
他们一家三口在这,梅彤和尹景春还要想着怎么招待,也挺费心神的,眼下礼物也送到了, 饭也吃了,不如早点回去。
苏雪桢牵着平平安安起了身, “孩子可能刚吃完饭闹觉,那我们今天就先回去了。”
梅彤也看出孩子的无聊了, 无奈他们家现在是真的没什么可以给孩子玩的,儿子住院几乎花光了他们所有的积蓄, 眼下只能图个温饱。
她象征性地挽留了几句, 苏雪桢笑笑, 想到刚刚梅彤把衣服放进衣柜里时她所看到的情景, 一个衣柜一家三口却没多少衣服, 孩子的衣服更是尤其少。
她犹豫了一下,主动提了出来,“小孩子长得快,衣服穿不了几次就小了,我看书杰现在还小,家里平平一岁前的衣服他穿了没几次就不穿了,之前我们都给他洗好整理到一起了,亲戚朋友也没有适龄的小孩子,如果你们觉得可以的话,过两天我把平平的衣服重新整理一下,给你们送来。”
梅彤来洪江市不过一年多,还没站稳脚跟呢,又有了孩子,这需要钱那也需要钱,眼下儿子还需要康复训练,日子过得很是捉襟见肘,确实没多少闲钱给孩子买衣服穿。
这年头,穿亲戚剩下的衣服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梅彤本来就有意向想问她要点平平的旧衣服,但又怕已经没怎么剩了,就没提,听到苏雪桢主动这么说,自然是喜不自胜,尹景春连连道谢:“可以可以,真是太谢谢你了。”
苏雪桢道:“那我这两天收拾一下,过两天下了班给你送来。”
梅彤觉得不好意思,“我去拿就行,不然多麻烦你。”
“不碍事,你这宿舍离医院很近,我来一趟几分钟的事。”
夫妻俩很是感动,又是一通谢谢。
平平安安是第一胎,没出生的时候两家父母就给准备了不少衣服,娄桂兰又是手巧的,很喜欢自己做衣服,逢年过节经常送衣服给他们,是以俩孩子根本不缺衣服穿。
苏雪桢带着孩子回到家以后,去了他们卧室,打开柜子之前,她看向平平,询问他的意见,“平平,我们送点你现在穿不上的衣服给书杰小弟弟好不好?”
平平想了下,点了点头,“妈妈你拿吧。”
安安衣柜里也有一堆她不穿的衣服,“妈妈,我的也可以给小弟弟穿。”
一岁以前的孩子穿衣服性别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舒适,苏雪桢心想也是,“好,先看哥哥的。”
他们俩年龄虽然小,但因为是双胞胎,从小一起长大,什么东西都是双份,平平安安对于彼此的东西是有非常明确的占有欲的,送衣服给别人,就意味着这件东西再也不会属于自己,想到这里,平平安安守在衣柜前,看着妈妈整理,生怕妈妈搞错把自己喜欢的衣服也送出去。
而且有的东西,在的时候没感觉,一到送出去的时候突然就感觉舍不得了。
一到换季,苏雪桢都会把孩子们的衣服重新整理,要穿的会放到衣柜最上面容易拿到的地方,不穿的放到最下面,尺寸小了没法穿的衣服直接塞到放被子的衣柜最下面。
那些衣服都摞在被子下面,只有把被子抱出来才能把袋子拿出来,苏雪桢先把厚被子抱出来放到了平平安安床上,然后费力把装着旧衣服的袋子拿了出来,不看不知道,一看有三大袋。
收拾的过程其实也是回忆孩子成长瞬间的过程,苏雪桢看着那些衣服就能想起平平安安穿这个衣服的时候,举起一个连体衣:“安安,你还记得这个衣服吗?当时你拉屎,不知道怎么搞的,整个后背都是,打开一看,把我给你爸吓一跳。”
后来还是洗洗继续穿了。
安安抓着衣服看了看,“不记得了。”
1960年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于宣武医院成立,神经外科划分为四个专业病区:小儿神经外科、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及脊髓肿瘤。自此,新中国第一个小儿神经外科专业病房正式成立,之后陆续有别的市医院开始成立小儿神经外科【引自小儿神经外科发展史】
第122章
颅内出血对于新生儿来说算是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了, 往往能达到15%以上,关键还在于其导致的后遗症,诸如瘫痪、视觉损伤、运动障碍等等, 这才是最致命的。
苏雪桢微叹, 扶着椅子坐下来,“好在发现早,及时干预会好很多。”
唐琛跟雷文才赶到时,就看到他们两个人垂着头坐在椅子上,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看了看彼此的眼色。
雷文才小心走过去问, “什么情况?”
舒常鸣把刚刚跟苏雪桢说过的话跟他复述了一遍, 最后道:“我现在还没跟梅彤说。”
发生这事大家内心都挺不好受的, 不同原因导致的颅内出血出血部位也不同,像一般产伤导致的出血多是硬膜下出血,缺氧窒息导致的出血以脑实质为主,而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一般多是早产儿, 脑发育不成熟,血管纤细, 又缺乏支持组织。
尹书杰明明是足月生的,却是低体重, 梅彤为此本就很自责了,结果现在又得了颅内出血, 她怎么能不崩溃。
雷文才坐到他身旁, “早晚要说的, 而且现在看你们的治疗方式我估计她也猜出一点了。”
新生儿病房一般不让留家属在, 这会儿梅彤跟尹景春下楼吃午饭去了, 四个人在走廊门口又聊了两句,苏雪桢还没吃饭,下午又要上班,没久待,聊了几句先去了食堂吃饭。
普外科作为博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建院时第一个成立的科室,医生数量比起别的科室也要多一点,除了主任车永根以外,另外还有四名主治医生。
苏雪桢跟着医生邱子泰学习,他是小儿外科除了主任车永根以外资历最深的医生,今年四十六岁,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已经参加工作了,女儿前年刚好赶上恢复高考,考去首都上大学了。
小儿外科很忙,哪怕有五个医生,每天的门诊几乎都是排满的,而且还时不时有急诊,事情很多,忙起来的时候根本无暇去想别的事情,苏雪桢到下午六点半才下班,当然下班后第一件事还是去看尹书杰。
她因为加班晚了一点,到的时候唐琛跟雷文才刚走,梅彤情绪稳定了很多,招手让她过来坐下,“雪桢。”
苏雪桢坐过去,抓住了她的手,想尽量给她一点力量,温声问道:“现在书杰的情况怎么样了?”
“目前还算好,生命体征很稳定,明天开始做腰椎穿刺。”
梅彤下午被何立夫叫到办公室说了下尹书杰的情况,她自己也是医生,能看得懂那些报告写的是什么意思,自己想了几个小时也想通了,对她道:“还好发现的早,好好治疗,希望不会留下太明显的后遗症吧。”
“就是以后可能语言和行动方面发育要慢一点,不过这也没有关系,我昨天跟景春说了,就要他一个儿子,以后不生了,好好给他做康复训练,别的不求,以后能健康活着就好了。”
苏雪桢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如果是面对患者她能说一堆安慰的话,可梅彤是医生,她想说的她心里估计也都清楚,所以此时她也只能安慰道:“何主任是国内比较有权威的神经外科医生了,有他在,书杰一定会恢复的。”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直接跟我说。”
梅彤看着她,声音有点哽咽,“谢谢你雪桢。”
苏雪桢坐下又陪她聊了会儿,快七点的时候才坐车回家,到家的时候岑柏已经吃完饭了,正在门口跟平平安安踢球。
看到妈妈回来了,安安放下球,噔噔跑了过来,小辫子一甩一甩的,“妈妈,小弟弟出院了吗?”
苏雪桢摇头,“小弟弟还在治疗。”
自从昨天见了一面,平平安安对尹书杰一直念念不忘,平平也跑过来问,“那他什么时候能出院啊?”
苏雪桢进屋把包放下,“这个妈妈也不知道,可能要一周也可能两周。”
下班后跟孩子们玩了也有半个多小时了,今天的运动量已经够了,岑柏把球收了回来,问道:“很严重吗?”
“治倒是好治,主要是后遗症。”
在小儿外科工作了一天也挺累了,今天又得知这件事,苏雪桢是身心俱疲,拉开椅子坐了下来,“毕竟出血部位在大脑,很容易引起运动和认知障碍。”
平平安安虽然听不懂妈妈在说什么,但看她严肃的神色就知道这件事很严重,兄妹俩今天也不捣蛋了,平平爬上桌子,给她递筷子,安安给她拿碗,“妈妈吃饭。”
苏雪桢接过碗筷,冲孩子们笑了下,一天的疲惫稍稍疏解了点,“谢谢平平安安。”
平平安安坐下看妈妈吃饭,岑柏看着眼前健健康康的平平安安,想到他们当时也是早产儿,一时也是心绪难平,主动去抽屉里给他们拿零食吃,“吃点零食?”
怕孩子们平时在家里吃太多零食不吃饭,家里的零食供给都是有限的,爸爸很少有这么大方的时候,平平安安激动地爬下椅子,“要吃要吃。”
岑柏拿出一袋饼干,正打算拆开分给他们,安安直摇头,指着柜子里说:“我要吃糖。”
“行,给你吃糖。”
要是过去,岑柏可不会这么好说话,不过今天他打算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又问了下平平,“平平你呢?”
平平不太喜欢吃甜食,“我想吃虾皮。”
岑柏给安安分了糖,又给平平分虾皮,安安看到哥哥吃虾皮,忍不住也想要点,“我也要虾皮。”
按照之前的规矩来说,零食一次只能吃一种,安安说出来本来以为爸爸会拒绝,谁知道岑柏今天格外好脾气,居然真的给她拿了虾皮。
两个孩子要一视同仁,岑柏又问了遍平平,“糖你真不要?”
这种虾皮个头很小,可以一口闷,口感有点咸,很酥,还能补钙,平平吃得很开心,对爸爸摇了摇头。
现在天气回暖,洗澡也比之前要勤快,睡前给平平安安洗完澡以后,苏雪桢没有立刻离开,坐在屋子里看孩子们,拿出一本书,声音放慢了些:“今天我们讲这个故事好不好?”
安安举着小手,“好!”
现在距离分房已经好几个月过去了,平平安安逐渐习惯了自己睡一个床,白天在幼儿园跟朋友玩,回到家还要陪岑柏踢球,一天的运动量很多,睡前一般爸妈读几分钟书他们就自己睡着了。
可这天,苏雪桢读了十多分钟,两个孩子还是精神着,眨巴着眼睛看她,她感到有点奇怪,问道:“怎么了?今天的故事不好听吗?还是你们不困?”
平平安安还在想尹书杰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昨天发生的一切都很陌生又深刻,不仅是尹书杰身体的异常,还有那天梅彤绝望大喊的样子也历历在目,光苏雪桢跟他们说没用,只有亲眼看到尹书杰没事他们才放心。
平平盘腿坐了起来,想到昨天的医生爷爷,第一次对妈妈的职业感兴趣,“妈妈,医生是什么?”
苏雪桢放下书,对于儿子问起这个也感到很意外,“让妈妈想想要怎么回答你。”
“如果通俗一点来讲的话,医生就是掌握医药知识,以治病救人为业的人。”
平平若有所思,躺了回去。
苏雪桢看到孩子们都睡着以后,在他们额头亲了一口,关上门走了出去。
尹书杰在医院住了两周,病情终于得到了缓和,腰部穿刺从一开始的一天一次到隔天一次,最后到五天一次,脑室最终恢复到了正常的大小,但是出血还是给他留下了一定的后遗症。
何立夫判断可能会影响到语言和运动功能,不过眼下尹书杰的年龄还小,本身就说不了什么话,也不会走路,具体影响到什么程度他们也没法明确判断,只能说让梅彤日后定期过来检查,给孩子做相应的康复训练。
比如说话和走路可以提前开始训练,还可以试试中医,针灸推拿之类的,缓解神经损伤。
颅内出血的死亡率远比数据要高,也幸亏遇上了何立夫,经验丰富,孩子命能保住梅彤已经很感谢了,何况她自己就是儿科医生,以后关于孩子发育方面肯定会更加关注,日常照顾会更尽心。
出院这天,苏雪桢耐不住平平安安一个劲追问,给尹书杰买了套衣服,带着平平安安过来看望。
梅彤跟孩子在卧室休息,刚出院需要静养,苏雪桢怕孩子们太激动,带他们看了一眼就出来了。
梅彤哄睡孩子后也走了出来,邀请他们坐下,起身去倒水,“辛苦你过来一趟。”
“今天一定要尝尝我的手艺。”
尹景春穿上围裙,进厨房忙活去了,说是厨房,其实就是简易的灶台加煤炉。
苏雪桢抱着平平安安坐上椅子,“乖一点啊,弟弟在睡觉,不要吵闹。”
平平安安哦了声,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间没门的房,对他们来说,这种厨房,卧室和客厅一体的房子有点陌生。
梅彤笑了下,“几天不见,感觉又长大了点啊。”
苏雪桢看了看平平安安,似乎在想变化在哪,她每天都看感觉不出来变化,笑道:“小孩子就是一天一个样。”
平平安安乖巧坐在妈妈旁边,手里握着杯子,低头一口口抿着水喝,梅彤家之前没有小孩子,一时也没准备矮点的椅子,他们俩坐上去脚根本挨不到地面,桌面下的小脚在椅子上一晃一晃的,兄妹俩晃动节奏也很一致。
梅彤看着活泼可爱的兄妹俩,忍不住幻想儿子未来也能有这么一天。
作者有话说:
第123章
尹景春的厨艺还不错, 为了照顾平平安安的口味,菜做的也比较清淡,保留了食材的原味, 平平安安吃得很是开心。
梅彤住的是医院分的宿舍, 总共就一间房,他们一家三口住,东西放的多了,空余面积就显得很少, 平平安安这个年纪最喜欢在屋里跑来跑去,在他们家没跑几步就到头了, 玩也玩不尽兴, 很快就无聊地坐到椅子上, 缠着苏雪桢要走,拉着长音喊回家。
他们一家三口在这,梅彤和尹景春还要想着怎么招待,也挺费心神的,眼下礼物也送到了, 饭也吃了,不如早点回去。
苏雪桢牵着平平安安起了身, “孩子可能刚吃完饭闹觉,那我们今天就先回去了。”
梅彤也看出孩子的无聊了, 无奈他们家现在是真的没什么可以给孩子玩的,儿子住院几乎花光了他们所有的积蓄, 眼下只能图个温饱。
她象征性地挽留了几句, 苏雪桢笑笑, 想到刚刚梅彤把衣服放进衣柜里时她所看到的情景, 一个衣柜一家三口却没多少衣服, 孩子的衣服更是尤其少。
她犹豫了一下,主动提了出来,“小孩子长得快,衣服穿不了几次就小了,我看书杰现在还小,家里平平一岁前的衣服他穿了没几次就不穿了,之前我们都给他洗好整理到一起了,亲戚朋友也没有适龄的小孩子,如果你们觉得可以的话,过两天我把平平的衣服重新整理一下,给你们送来。”
梅彤来洪江市不过一年多,还没站稳脚跟呢,又有了孩子,这需要钱那也需要钱,眼下儿子还需要康复训练,日子过得很是捉襟见肘,确实没多少闲钱给孩子买衣服穿。
这年头,穿亲戚剩下的衣服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梅彤本来就有意向想问她要点平平的旧衣服,但又怕已经没怎么剩了,就没提,听到苏雪桢主动这么说,自然是喜不自胜,尹景春连连道谢:“可以可以,真是太谢谢你了。”
苏雪桢道:“那我这两天收拾一下,过两天下了班给你送来。”
梅彤觉得不好意思,“我去拿就行,不然多麻烦你。”
“不碍事,你这宿舍离医院很近,我来一趟几分钟的事。”
夫妻俩很是感动,又是一通谢谢。
平平安安是第一胎,没出生的时候两家父母就给准备了不少衣服,娄桂兰又是手巧的,很喜欢自己做衣服,逢年过节经常送衣服给他们,是以俩孩子根本不缺衣服穿。
苏雪桢带着孩子回到家以后,去了他们卧室,打开柜子之前,她看向平平,询问他的意见,“平平,我们送点你现在穿不上的衣服给书杰小弟弟好不好?”
平平想了下,点了点头,“妈妈你拿吧。”
安安衣柜里也有一堆她不穿的衣服,“妈妈,我的也可以给小弟弟穿。”
一岁以前的孩子穿衣服性别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舒适,苏雪桢心想也是,“好,先看哥哥的。”
他们俩年龄虽然小,但因为是双胞胎,从小一起长大,什么东西都是双份,平平安安对于彼此的东西是有非常明确的占有欲的,送衣服给别人,就意味着这件东西再也不会属于自己,想到这里,平平安安守在衣柜前,看着妈妈整理,生怕妈妈搞错把自己喜欢的衣服也送出去。
而且有的东西,在的时候没感觉,一到送出去的时候突然就感觉舍不得了。
一到换季,苏雪桢都会把孩子们的衣服重新整理,要穿的会放到衣柜最上面容易拿到的地方,不穿的放到最下面,尺寸小了没法穿的衣服直接塞到放被子的衣柜最下面。
那些衣服都摞在被子下面,只有把被子抱出来才能把袋子拿出来,苏雪桢先把厚被子抱出来放到了平平安安床上,然后费力把装着旧衣服的袋子拿了出来,不看不知道,一看有三大袋。
收拾的过程其实也是回忆孩子成长瞬间的过程,苏雪桢看着那些衣服就能想起平平安安穿这个衣服的时候,举起一个连体衣:“安安,你还记得这个衣服吗?当时你拉屎,不知道怎么搞的,整个后背都是,打开一看,把我给你爸吓一跳。”
后来还是洗洗继续穿了。
安安抓着衣服看了看,“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