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与吴国太子联姻
联吴、联魏。
说说轻松,执行起来难度很大。
就拿吴国来说,魏吴、晋吴之间大小战事打的已经数不清了,彼此之间仇怨结得太深,联合之议即便是大势,也总有人反对。
而要想说服这些反对的人,晋国这边必须拿出真真实实的诚意来,而且这诚意还不能是空口白话,因为晋吴之间根本没有什么信任感。
前番司马炎为了集中力量对付赵广,曾经将寿春让给了孙皓,但后来晋国又复夺了寿春,这件事让主张北伐的老将丁奉很是不满。
幸运的是,八月份的时候,丁奉终于死了。
司马炎及晋国朝堂听到丁奉死去后,群情振奋,高兴不已。
迁都开封之后,晋吴之间的距离拉近,晋国这边对吴国的情况也更加的了解。吴国看似强大,实际却是弱的一逼。
吴国真正的支柱只有两个人:丁奉和陆抗。
吴国大司马丁奉,活了足足八十有余,前期只是小将,不显山露水,而到了后期,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甚称老当益壮的典范,
如果真拿一个人和其相比的话,蜀汉这边廖化勉强算一个,但就取得成就来说,丁奉要比廖化超越太多。
丁奉一死,支撑吴国的支柱就倾倒了一半,只剩下荆州的陆抗在苦苦支撑,而且陆抗的身体也极是不好,说不准什么时候也病逝了。
“陛下,孙皓那残暴屠夫还整天喊着北伐北伐,这一回丁承渊一死,臣看他连带兵的将领都派不出来?”
荀勖等人一脸的幸灾乐祸,这几年来晋国被汉国欺负的够呛,连吴国也时不时的派兵打打江淮,虽然没有什么战果,但也牵制了晋军一半的力量。
在多线作战的情况下,晋军只能疲于应付,发动不了对汉国的反攻。
“好了,丁奉是吴国的主战派,他这一死,我国在江淮方面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不过,陆抗还在,我们又共同面临汉国这个强大的敌人,能避免争端最好。”
司马炎在稍一沉吟之后,便理智的做出了选择,于他来说,赵广才是真正的对手,而孙皓根本就上不了台面。
“何邵,你和大法师辛苦一下,出使建业一趟,将我大晋有意联合吴国,共同抗汉的诚意告知孙皓及吴国朝堂。”
“只要吴国同意出兵,与伪汉接战,不管是荆州方向,还是交州方向,都可以作数。至于我大晋的诚意,朕听闻孙皓恨宗室孙秀入骨,要食其肉而后快,你告诉他,答应联合攻打伪汉,孙秀可以交还给吴国。”
“另外,听说吴国太子瑾知书达礼,为人恭谨,年龄与平阳相仿,两人又都是嫡长子、嫡长女,身份上也合适,若是两国能结秦晋之好,也是一桩美谈。”
吴国太子孙瑾,在宝鼎四年(公元269年)被孙皓立为太子。
平阳公主司马徽,司马炎和杨艳的嫡长女。
现年只有十四岁,长得花容月貌,又兼善书女工,是洛阳和开封两地世家子弟的倾慕对象,司马炎生性风流,对女子很是偏爱,对这个长女也是视若珍宝。
但这一次,为了联吴,司马炎也是豁出去了,女儿的幸福可以不要,但江山一定不能丢。
为了进一步促成联姻之事,司马炎还说动了高僧竺法护与何邵一起出使,佛教在吴国的传播范围很广,特别是在孙权、孙亮当权时,江南一带的佛寺建设比晋国这边还要更多。
宗教这个东西。
看起来不起眼,但影响力却非同小可。
这些年来,竺法护与支谦、康僧会等江南僧人之间,来往频繁,特别是在孙皓毁佛事件中,竺法护给康僧会传授了许多如何和汉人朝廷打交道的法子。
毁佛事件,是发生在孙皓登基为帝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269年。
起因是孙皓在登基之后,大兴土木却没有财帛,在从大臣处抄不到什么东西后,孙皓忽然发现佛寺太富有了,而自己却太穷了,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比和尚还穷?
孙皓于是下令拆毁寺庙、没收佛像、勒令僧尼还俗,收回寺产,这些措施其实都不错,孙皓也是照着汉国赵广那边的办法做的,但有一点孙皓没有学到,那就是没收来的金银、财帛没有充入国库,而是被他自己挥霍了。
得了好处一个人享用。
这怎么可以?
孙皓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乎,很快他就遭到了朝野上下、包括普通信佛民众的一致声讨,在无奈之下,孙皓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就是和胡僧康僧会来了一场辩论。
这场辩论的具体内容就不用多说了,反正结果就是孙皓低头认输,从不信佛转为一个忠诚的佛徒。
康僧会最后还为杀人无数的孙皓授了五戒,孙皓也在吴国下令,不再禁止修建寺庙。
有竺法护、康僧会代为说项,再迂回下路线,从孙皓的母亲何太后那里找到突破口,讲一讲司马徽的秀外惠中,美貌可人,这一桩婚事成功的可能性就又多了三成。
——
定下联合吴国的方略后,晋国又着手部署与魏国曹昙这边的交涉。
晋魏之间的战事经过半年的开打之后,从最初的激烈争夺,渐渐变成对峙状态,两军的战线也基本稳定在了许昌、宛城一线。
这种情况其实很好理解。
就是晋、魏两边都打不动了,晋国虽然实力要更强,但多线作战又要防备最强大的汉国、北方的胡虏,开封的晋国官员们觉得,和曾经同出一脉的魏国打,有同室操戈的意味,根本不值得。
魏国那边,曹昙虽然还想着开拓疆土,但奈何他手底下的将领、官员不这么想,其中,最为重要的实力派官员徐胤、徐霸兄弟,直接和曹昙挑明,他们不会再和晋国开战了。
都是自己人,打个屁?
魏军一上战场,看了看对面的晋军,嘿,哥哥兄弟,原来是你呀!
晋军也是一样,瞧瞧魏军将卒,好像认识,再一问询,原来是一个地方的乡党,再细排排祖上,竟然还有一层亲戚关系。
干脆,不打了。
兄弟咱找个地方喝酒去?当然,这是说笑之言,但事实就是如此。
许昌战场上,晋魏两军对峙了半年多,双方死伤的将卒不足五百人,其中还包括了许多的愣头青、倒霉鬼。
晋国有意停战联合,司马炎也是很诚意的派出了侍中荀勖出马,荀勖前番被桓楷所欺骗,以致于羊祜、杜预被疑襄阳丢失,为此,荀勖还被冷落了好长一段时间。
但现在,晋魏要联合了,荀勖和桓楷的这一层友好关系又成了好事情。
桓楷是曹昙手底下的贾诩,他要是同意联合,这事情就成了八成,荀勖接到联魏的任务,自信心一下子高涨起来。
此一时彼一时。
若是没有当初高看桓楷一眼的眼力,怎么有今日朝堂上舍我其谁的风光。至于桓楷当时送的巨额财帛,荀勖表示那并不重要。
在临行告别司马炎时,荀勖意气风发,脸上的层层皱纹也跟着洋溢着由衷的笑意。
说说轻松,执行起来难度很大。
就拿吴国来说,魏吴、晋吴之间大小战事打的已经数不清了,彼此之间仇怨结得太深,联合之议即便是大势,也总有人反对。
而要想说服这些反对的人,晋国这边必须拿出真真实实的诚意来,而且这诚意还不能是空口白话,因为晋吴之间根本没有什么信任感。
前番司马炎为了集中力量对付赵广,曾经将寿春让给了孙皓,但后来晋国又复夺了寿春,这件事让主张北伐的老将丁奉很是不满。
幸运的是,八月份的时候,丁奉终于死了。
司马炎及晋国朝堂听到丁奉死去后,群情振奋,高兴不已。
迁都开封之后,晋吴之间的距离拉近,晋国这边对吴国的情况也更加的了解。吴国看似强大,实际却是弱的一逼。
吴国真正的支柱只有两个人:丁奉和陆抗。
吴国大司马丁奉,活了足足八十有余,前期只是小将,不显山露水,而到了后期,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甚称老当益壮的典范,
如果真拿一个人和其相比的话,蜀汉这边廖化勉强算一个,但就取得成就来说,丁奉要比廖化超越太多。
丁奉一死,支撑吴国的支柱就倾倒了一半,只剩下荆州的陆抗在苦苦支撑,而且陆抗的身体也极是不好,说不准什么时候也病逝了。
“陛下,孙皓那残暴屠夫还整天喊着北伐北伐,这一回丁承渊一死,臣看他连带兵的将领都派不出来?”
荀勖等人一脸的幸灾乐祸,这几年来晋国被汉国欺负的够呛,连吴国也时不时的派兵打打江淮,虽然没有什么战果,但也牵制了晋军一半的力量。
在多线作战的情况下,晋军只能疲于应付,发动不了对汉国的反攻。
“好了,丁奉是吴国的主战派,他这一死,我国在江淮方面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不过,陆抗还在,我们又共同面临汉国这个强大的敌人,能避免争端最好。”
司马炎在稍一沉吟之后,便理智的做出了选择,于他来说,赵广才是真正的对手,而孙皓根本就上不了台面。
“何邵,你和大法师辛苦一下,出使建业一趟,将我大晋有意联合吴国,共同抗汉的诚意告知孙皓及吴国朝堂。”
“只要吴国同意出兵,与伪汉接战,不管是荆州方向,还是交州方向,都可以作数。至于我大晋的诚意,朕听闻孙皓恨宗室孙秀入骨,要食其肉而后快,你告诉他,答应联合攻打伪汉,孙秀可以交还给吴国。”
“另外,听说吴国太子瑾知书达礼,为人恭谨,年龄与平阳相仿,两人又都是嫡长子、嫡长女,身份上也合适,若是两国能结秦晋之好,也是一桩美谈。”
吴国太子孙瑾,在宝鼎四年(公元269年)被孙皓立为太子。
平阳公主司马徽,司马炎和杨艳的嫡长女。
现年只有十四岁,长得花容月貌,又兼善书女工,是洛阳和开封两地世家子弟的倾慕对象,司马炎生性风流,对女子很是偏爱,对这个长女也是视若珍宝。
但这一次,为了联吴,司马炎也是豁出去了,女儿的幸福可以不要,但江山一定不能丢。
为了进一步促成联姻之事,司马炎还说动了高僧竺法护与何邵一起出使,佛教在吴国的传播范围很广,特别是在孙权、孙亮当权时,江南一带的佛寺建设比晋国这边还要更多。
宗教这个东西。
看起来不起眼,但影响力却非同小可。
这些年来,竺法护与支谦、康僧会等江南僧人之间,来往频繁,特别是在孙皓毁佛事件中,竺法护给康僧会传授了许多如何和汉人朝廷打交道的法子。
毁佛事件,是发生在孙皓登基为帝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269年。
起因是孙皓在登基之后,大兴土木却没有财帛,在从大臣处抄不到什么东西后,孙皓忽然发现佛寺太富有了,而自己却太穷了,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比和尚还穷?
孙皓于是下令拆毁寺庙、没收佛像、勒令僧尼还俗,收回寺产,这些措施其实都不错,孙皓也是照着汉国赵广那边的办法做的,但有一点孙皓没有学到,那就是没收来的金银、财帛没有充入国库,而是被他自己挥霍了。
得了好处一个人享用。
这怎么可以?
孙皓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乎,很快他就遭到了朝野上下、包括普通信佛民众的一致声讨,在无奈之下,孙皓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就是和胡僧康僧会来了一场辩论。
这场辩论的具体内容就不用多说了,反正结果就是孙皓低头认输,从不信佛转为一个忠诚的佛徒。
康僧会最后还为杀人无数的孙皓授了五戒,孙皓也在吴国下令,不再禁止修建寺庙。
有竺法护、康僧会代为说项,再迂回下路线,从孙皓的母亲何太后那里找到突破口,讲一讲司马徽的秀外惠中,美貌可人,这一桩婚事成功的可能性就又多了三成。
——
定下联合吴国的方略后,晋国又着手部署与魏国曹昙这边的交涉。
晋魏之间的战事经过半年的开打之后,从最初的激烈争夺,渐渐变成对峙状态,两军的战线也基本稳定在了许昌、宛城一线。
这种情况其实很好理解。
就是晋、魏两边都打不动了,晋国虽然实力要更强,但多线作战又要防备最强大的汉国、北方的胡虏,开封的晋国官员们觉得,和曾经同出一脉的魏国打,有同室操戈的意味,根本不值得。
魏国那边,曹昙虽然还想着开拓疆土,但奈何他手底下的将领、官员不这么想,其中,最为重要的实力派官员徐胤、徐霸兄弟,直接和曹昙挑明,他们不会再和晋国开战了。
都是自己人,打个屁?
魏军一上战场,看了看对面的晋军,嘿,哥哥兄弟,原来是你呀!
晋军也是一样,瞧瞧魏军将卒,好像认识,再一问询,原来是一个地方的乡党,再细排排祖上,竟然还有一层亲戚关系。
干脆,不打了。
兄弟咱找个地方喝酒去?当然,这是说笑之言,但事实就是如此。
许昌战场上,晋魏两军对峙了半年多,双方死伤的将卒不足五百人,其中还包括了许多的愣头青、倒霉鬼。
晋国有意停战联合,司马炎也是很诚意的派出了侍中荀勖出马,荀勖前番被桓楷所欺骗,以致于羊祜、杜预被疑襄阳丢失,为此,荀勖还被冷落了好长一段时间。
但现在,晋魏要联合了,荀勖和桓楷的这一层友好关系又成了好事情。
桓楷是曹昙手底下的贾诩,他要是同意联合,这事情就成了八成,荀勖接到联魏的任务,自信心一下子高涨起来。
此一时彼一时。
若是没有当初高看桓楷一眼的眼力,怎么有今日朝堂上舍我其谁的风光。至于桓楷当时送的巨额财帛,荀勖表示那并不重要。
在临行告别司马炎时,荀勖意气风发,脸上的层层皱纹也跟着洋溢着由衷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