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小太监就跪在德妃跟前三五步远的地方,声音都在颤抖:“说是药材很难集齐,还说您要是能想想办法,啥时候集齐了立刻给配,第二天就能拿到。”
听也没听过,太医院配药还得妃嫔自个儿出药材,德妃恨不得把他们全拖去流放三千里,她忍住了,叫小太监拿药方来,一眼扫过,她好悬没疯,都没看完就将那张纸揉成一团,砸在小太监脸上:“他当本宫是傻子?”
德妃又派人去,太医院还是那番话,德妃没法,就拿方子叫娘家人帮她搜集。
可是,哪怕真有在立夏立冬那些日子采摘上来的药材,你也分辨不出,人家在分装的时候看的是品相,不是采摘日期,拿这种东西去就是为难人。
乌雅家很快就回了话,说没法,哪怕一切顺利,要集齐需等一年。
让她顶着这张脸等一年,绝对不行!
德妃就擅作主张,忽略了采摘上的要求,按照药方凑了几份上来,送去太医院叫人赶紧配。
这药方是很邪门,众太医都没听说挖药还要看日子,等他们按照详解配出一份,同胡老从街面上刮回来的一比对,药膏的颜色没差,粗粗看去是同样的东西,普通人都闻不出差别,这些太医却立刻就发现了,不是一样的东西,这不对。
永和宫人等着拿药,他们的确把药呈上了,顺便提醒说:“你们送来的药材不对,咱们拿它配的药膏也不对,你一定要就拿去,别忘了把这话告诉德妃娘娘,出了事别找太医院。”
德妃自然不会拿自个儿开玩笑,她在永和宫里制造了一出“意外”,叫个二等宫女划伤了手,准备拿她试药,结果让她吓白了脸。
这是什么鬼东西!
富察家竟敢拿假的方子骗人!
德妃拒绝承认是她提供的药材有问题,觉得那些要求跟开玩笑似的,这么想,她就果断去告状了。
康熙使人去太医院请院判过来,问清楚之后就黑了脸,吩咐他们仔细搜集药材,争取早日配出药膏,就叫院判退下了。
又吩咐梁九功:“传旨,降德妃为嫔,撤封号。”
梁九功伺候康熙几十年了,心知皇上早有不满,到底忍不了了。
会划伤脸是她自己作的,之后三番两次的闹,非要富察家献药,人家客客气气送了两回,结果这事还没完。乌雅家的男丁在朝堂上闹,德妃娘娘在后宫里闹,里应外合就跟唱双簧似的……本来,只是这样还不足以叫她跌落尘埃,关键是乌雅家认不清自个儿的身份,手伸得太长了。
梁九功亲自去传了康熙旨意,等他宣读完毕,乌嫔娘娘跌坐在地,恍若遭了雷劈。
“不应该是这样。”
“不会的。”
“不可能的。”
“皇上怎么会这样对我。”
“……”
她像是犯了癔症,嘴里念念有词,梁九功懒得计较,催她接了圣旨,赶紧从永和宫里退出去。
这么大的事,压也压不住,不过个把时辰,就连宝珠都听说了德妃降位的事。
她正在哄儿子睡觉,并没放在心上,乌嫔怎样与她何干?倒是陪嫁嬷嬷有心提醒,说这男人疼你的时候,你要天上的星星他也给摘,等他不耐烦了,多看一眼都嫌烦。
皇上不用说,像皇子这些,白日里就辛苦,兄弟之间勾心斗角不断,回来还要看你折腾,能不烦?
那些整日不消停的,哪怕貌似天仙,看在爷们眼里也形同母猪。
宝珠听得好笑,刚要说点什么,阿寿的小手就拍到她脸上。宝珠捏着他的手,放在唇边亲了亲,笑骂道:“这小混蛋!”
注意力一被儿子引过去,她就忘了什么德妃乌嫔的,倒是胤禟,刚回宫就听说这茬,差点没忍住大笑三声。
真是报应!
笑过之后,胤禟才问说:“皇阿玛怎么就下了决心?”
冯全压低声音小声道:“听说乌嫔娘娘拿宫女试药,之后就闹开了,说要状告富察家状告太医院。皇上转身降了她的位份,又撤了封号,叫她闭宫门反省来着,可怜永和宫侧殿那几位庶妃,平白遭了牵连。”
其实也不止这茬,康熙在每个宫里都有眼线,翊坤宫来报,说乌雅氏为了查证富察家是不是真没了库存,准备毁了宜妃娘娘的脸,看九福晋怎么说。
后宫妃嫔之间有争斗不稀奇,德妃毒辣致斯,这是康熙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原想将她一撸到底,想到老四和老十四,他又拿不定主意。
老四是可以改玉牒,康熙怕他成了嫡子同胤礽相争。
至于老十四,这都十一二岁,报给谁养都不合适,只得跟着乌雅氏,现在这样,十四的处境已经很尴尬,要是降做贵人或者常在答应……那简直不敢想。
左右康熙也没准备再宠德妃,就让她在嫔位上待着也好,只要她经过这回事能知道安分。
降乌雅氏位份的同时,康熙给宜妃宫里发了赏赐以示安抚,乌嫔设计谋害宜妃之事,看在没成的份上,就此揭过,不多做追究。
康熙觉得,他这样的安排已经为儿子考虑过了,十四还是受了很大的打击,连性子都改了不少,近来看谁都像是在嘲笑他。
至于老四,他人在四川,得知此事已是半个月之后。
每日不断线,胤禛连收了好些天的密信,糟心的同时,觉得皇阿玛还真仁慈,换做是他摊上这么个侧室,若还有用,就学九弟给她禁足到死;若没啥用,也就一碗药的事,留着作甚?
第46章 拉拢
但凡是康熙交代下来的事, 四贝勒胤禛总能一丝不苟的完成, 领户部差遣这些年, 他险些逼死全体官员,户部尚书见着他也只恨不能绕道走。谁能想到呢,这厮都作为钦差大臣去四川了, 还不忘记关心他们。
赈灾工作既琐碎又繁杂, 胤禛却很耐得住, 事无巨细都要亲自经手,生怕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哪怕再忙, 每隔三日他会发回奏本,回禀赈灾进度叫京中放心,同时传达对康熙的挂念, 愿他龙体安康, 又请他多包容永和宫那头。
永和宫啊……
康熙觉得他到今天才看清楚乌嫔其人。
从前这二十多年,他就宠了那么个颅内有疾的泼妇。
降了位份撤了封号非但没让她反省, 永和宫那头怨气比先前更重,听说她如今酷爱摔瓷器听响,每日能换几套新的, 康熙忍无可忍, 叫内务府给德妃送了套铜器去。
这些事, 莫说康熙,妃嫔甚至皇子都有耳闻,十四阿哥近来度日如年,人家说个悄悄话他就感觉是在议论自个儿, 人家笑一声他觉得是被嘲讽了。
因为心有不平,就会多想。
他不懂为什么太子能投胎到元后腹中,老九有个宠冠后宫的额娘,就连老十……他额娘是命短,生前也有贵妃之尊。到自己这儿,母族是包衣世家,做的净是伺候人的活,额娘进宫是作为宫女伺候皇阿玛,靠那张脸和柔顺的性子爬床上位,与惠宜荣同为四妃。
胤祯不想去计较乌雅家的出身,他就想不通一点。
额娘既然能糊弄皇阿玛二十多年,头顶“德”这个封号,为什么不装一辈子?
出了这回事,看笑话的真不少,那些从前被压一头的,瞧他落难就神清气爽。还有些人纯粹是同情,同情他摊上这么个能拖后腿的亲娘,乌嫔如今的处境,还不如让八福晋拖累落了胎的贵人高氏。
要说学问或者骑射,十四阿哥都不差,他近来却频频出错,很难专心。
这事传到康熙耳中,心疼也有,更多的是叹气。
没人生来就十全十美,哪怕他八岁登基,也让辅政大臣辖制很多年,从登基到亲政,到后来彻底掌控朝堂……这条路康熙走得非常艰难。同他当初的处境相比,老十四这点磨难也担不起,岂敢委以重任?
倒是老四,听闻后宫震荡乌嫔失宠,他还能坚守本心,倒是个成大事的人。
康熙原就盘算着让他辅佐太子,如今更坚定了这个想法。
老四心眼实手段狠,就说追债这回事,旁人都不敢接,他敢!这性子,做实事可,为君不可。太子生性仁慈,文治武功不在话下,弱点在于心软,日后恐叫母族妻族牵制,合该替他安排一个能下决断的人。
十四阿哥怕是想也没想到,康熙借事测了这些儿子,他听说永和宫还不消停,就去乾清宫相求,说想见额娘。
康熙推崇孝道,遂允。
他从乾清宫出来,立刻就去了永和宫,进去之后噗通跪在亲娘面前。
“就当儿子求您,别闹了。”
乌嫔私心很重,对老十四这个儿子的确是疼入骨血,别人来劝她听不进去,十四去了一趟,她就消停了好些天。虽然是这样,这日子对十四来说还是煎熬。
三十八年还没过,皇帝如今身强体健,太子储君之位坐得极稳,在明处争的只有直郡王,暗地里老八动了心思,可惜连番受挫,老十四也是有想法的,他想大婚都还得再等几年,人还小,没有施展的空间……原本指望额娘加把劲儿,再往上升一升,做个贵妃也好,这样能压死好些兄弟,结果乌雅氏不升反降,这对老十四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他这阵子恍恍惚惚,胤禩抓住机会套了波近乎,两人倒是越走越近,十四在康熙跟前都夸老八好。
不止十四,朝臣也说八阿哥贤,人品上佳。
康熙倒没看出什么好来,只觉得他心思深沉,算计太多。
胤禩在工部都有三年,畏首畏尾,行事温吞,倒是无过,却也没什么功劳……不比老九,才大半年时间,战车的图纸改过好几遍,初步定型。他前些日子还来了一趟,说凭空想象无异于纸上谈兵,纯粹浪费时间,他准备做出来试试,发现问题再改。
同样是在工部,老八做了什么?他坐在部里喝茶,与大臣们亲切往来,遇上事提点两句,等完成之后白蹭功劳。当然他的提点也很重要,康熙冷眼看着却觉得他没干好事,致力于结党营私。
十四又一次提到老八,大概是说乌嫔如今禁足在永和宫内,胤禛人在蜀地,他跟前连个能说得上话的人都没有,唯独八哥,几番关怀。
他只差没说“得此兄长,三生有幸”,这意思康熙听出来了。
不仅是夸老八,还有埋怨老四的意思,康熙听过没说什么,只是关怀了一番,待老十四走后,他就翻了良贵人的绿头牌。
当晚囫囵睡了一觉,第二日圣旨就去到延禧宫,康熙狠狠夸了良贵人卫氏,说她持躬淑善,克娴于礼……拉拉杂杂一大堆好话,然后册封她为良妃,赐居永寿宫主位,赐金印金册,择吉日行封妃大典。
包括惠妃在内,延禧宫上下都在院里跪着,才听了个开头就感觉不妙,得知卫氏封妃,同居侧殿庶妃咬碎了一口银牙,惠妃早先就断了争宠的念头,满心指望老大争回体面,却不代表她能平心静气接受这事。
卫氏和老八就是两条咬人的狗,瞧她闷不吭声的,能耐倒是不小。这就封妃搬去永寿宫了,但愿她真能永寿,别像前朝的孝穆皇后,暴毙在永寿宫里,至今不明死因。
看看直郡王胤褆就能知道惠妃是什么性子,卫氏封妃之前在延禧宫偏殿住了二十年有多,惠妃的确是不怎么待见她,扪心自问没做缺德事,对老八谈不上多好,却比德妃对老四的态度强多了。
胤褆还经常提点胤禩几句,他说话做事都糙,胤禩听着不以为然倒是真的。
说是受教,其实屈辱更多,胤禩觉得他从小就苦,盖因额娘出身太低。
卫氏是辛者库出身,她祖上在天聪年间归顺过来,是正经编入。严格说起来,卫氏和乌雅氏出身相当,都是八旗包衣,娘家人在内务府做管事,她俩在宫里过的日子却是天上地下大不同。
看乌雅氏落难,胤禩心里是有些痛快的,他觉得合该如此,乌嫔母子也该尝尝他吃过的苦,老十四从前多潇洒恣意,如今呢?不也得夹起尾巴做人。
胤禩去关怀胤祯存的是拉拢的心思,他早先讨好老九老十失败,至今没有盟友,做事难免拘束。同十四拉近关系虽然暂时没法获利,再等几年,等他大婚领了差遣就能有个帮衬的人。十四在骑射上很有天分,学问也不差,皇阿玛总不会亏待他,加上乌嫔破了相,说是神仙难救,他笃定没了指望总得找个兄弟支持,搏一搏从龙之功。
这么想,对十四再好都不亏,如今投入的本钱往后总能收回。
胤禩的心思未必没人知晓,他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旁人乐得看笑话,谁想康熙会插一手?
越级晋升多大的体面,可这真是好事?
德妃降成乌嫔之后,嫔位上那几个就暗地里较起劲儿来,都想顶上去补缺。她们谋划了很多,甚至准备去投靠三妃,以求支持。
尤其翊坤宫,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本来嘛,嫔位上谁晋升都不稀奇,卫氏越过他们,升做良妃……乐子就大了。
诸嫔能恨死她,这其中又以乌雅氏为甚,卫氏竟敢踩着她往上爬,岂有此理。
乌雅氏听十四说起,说旁的兄弟都在看他笑话,唯独胤禩待他特别真诚,照拂颇多。乌雅氏难得对老八母子心存善念,想着等她翻身之后定要报答一番,现在看来,好什么好,那就是个烂心肠的,竟算计到她身上!良妃最好从今天起好好祈祷,祈祷能风光一辈子,千万别败了势。
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看穿了一切,真相就是老八拿老十四作筏子,得了康熙青眼。
胤禟听过忍不住想冷笑,皇阿玛是什么人?做事能没有用意?
老八是熬出头了,不用再去延禧宫看惠妃脸色,能光明正大去给良妃请安。
代价是同老大断义同十四决裂。
听也没听过,太医院配药还得妃嫔自个儿出药材,德妃恨不得把他们全拖去流放三千里,她忍住了,叫小太监拿药方来,一眼扫过,她好悬没疯,都没看完就将那张纸揉成一团,砸在小太监脸上:“他当本宫是傻子?”
德妃又派人去,太医院还是那番话,德妃没法,就拿方子叫娘家人帮她搜集。
可是,哪怕真有在立夏立冬那些日子采摘上来的药材,你也分辨不出,人家在分装的时候看的是品相,不是采摘日期,拿这种东西去就是为难人。
乌雅家很快就回了话,说没法,哪怕一切顺利,要集齐需等一年。
让她顶着这张脸等一年,绝对不行!
德妃就擅作主张,忽略了采摘上的要求,按照药方凑了几份上来,送去太医院叫人赶紧配。
这药方是很邪门,众太医都没听说挖药还要看日子,等他们按照详解配出一份,同胡老从街面上刮回来的一比对,药膏的颜色没差,粗粗看去是同样的东西,普通人都闻不出差别,这些太医却立刻就发现了,不是一样的东西,这不对。
永和宫人等着拿药,他们的确把药呈上了,顺便提醒说:“你们送来的药材不对,咱们拿它配的药膏也不对,你一定要就拿去,别忘了把这话告诉德妃娘娘,出了事别找太医院。”
德妃自然不会拿自个儿开玩笑,她在永和宫里制造了一出“意外”,叫个二等宫女划伤了手,准备拿她试药,结果让她吓白了脸。
这是什么鬼东西!
富察家竟敢拿假的方子骗人!
德妃拒绝承认是她提供的药材有问题,觉得那些要求跟开玩笑似的,这么想,她就果断去告状了。
康熙使人去太医院请院判过来,问清楚之后就黑了脸,吩咐他们仔细搜集药材,争取早日配出药膏,就叫院判退下了。
又吩咐梁九功:“传旨,降德妃为嫔,撤封号。”
梁九功伺候康熙几十年了,心知皇上早有不满,到底忍不了了。
会划伤脸是她自己作的,之后三番两次的闹,非要富察家献药,人家客客气气送了两回,结果这事还没完。乌雅家的男丁在朝堂上闹,德妃娘娘在后宫里闹,里应外合就跟唱双簧似的……本来,只是这样还不足以叫她跌落尘埃,关键是乌雅家认不清自个儿的身份,手伸得太长了。
梁九功亲自去传了康熙旨意,等他宣读完毕,乌嫔娘娘跌坐在地,恍若遭了雷劈。
“不应该是这样。”
“不会的。”
“不可能的。”
“皇上怎么会这样对我。”
“……”
她像是犯了癔症,嘴里念念有词,梁九功懒得计较,催她接了圣旨,赶紧从永和宫里退出去。
这么大的事,压也压不住,不过个把时辰,就连宝珠都听说了德妃降位的事。
她正在哄儿子睡觉,并没放在心上,乌嫔怎样与她何干?倒是陪嫁嬷嬷有心提醒,说这男人疼你的时候,你要天上的星星他也给摘,等他不耐烦了,多看一眼都嫌烦。
皇上不用说,像皇子这些,白日里就辛苦,兄弟之间勾心斗角不断,回来还要看你折腾,能不烦?
那些整日不消停的,哪怕貌似天仙,看在爷们眼里也形同母猪。
宝珠听得好笑,刚要说点什么,阿寿的小手就拍到她脸上。宝珠捏着他的手,放在唇边亲了亲,笑骂道:“这小混蛋!”
注意力一被儿子引过去,她就忘了什么德妃乌嫔的,倒是胤禟,刚回宫就听说这茬,差点没忍住大笑三声。
真是报应!
笑过之后,胤禟才问说:“皇阿玛怎么就下了决心?”
冯全压低声音小声道:“听说乌嫔娘娘拿宫女试药,之后就闹开了,说要状告富察家状告太医院。皇上转身降了她的位份,又撤了封号,叫她闭宫门反省来着,可怜永和宫侧殿那几位庶妃,平白遭了牵连。”
其实也不止这茬,康熙在每个宫里都有眼线,翊坤宫来报,说乌雅氏为了查证富察家是不是真没了库存,准备毁了宜妃娘娘的脸,看九福晋怎么说。
后宫妃嫔之间有争斗不稀奇,德妃毒辣致斯,这是康熙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原想将她一撸到底,想到老四和老十四,他又拿不定主意。
老四是可以改玉牒,康熙怕他成了嫡子同胤礽相争。
至于老十四,这都十一二岁,报给谁养都不合适,只得跟着乌雅氏,现在这样,十四的处境已经很尴尬,要是降做贵人或者常在答应……那简直不敢想。
左右康熙也没准备再宠德妃,就让她在嫔位上待着也好,只要她经过这回事能知道安分。
降乌雅氏位份的同时,康熙给宜妃宫里发了赏赐以示安抚,乌嫔设计谋害宜妃之事,看在没成的份上,就此揭过,不多做追究。
康熙觉得,他这样的安排已经为儿子考虑过了,十四还是受了很大的打击,连性子都改了不少,近来看谁都像是在嘲笑他。
至于老四,他人在四川,得知此事已是半个月之后。
每日不断线,胤禛连收了好些天的密信,糟心的同时,觉得皇阿玛还真仁慈,换做是他摊上这么个侧室,若还有用,就学九弟给她禁足到死;若没啥用,也就一碗药的事,留着作甚?
第46章 拉拢
但凡是康熙交代下来的事, 四贝勒胤禛总能一丝不苟的完成, 领户部差遣这些年, 他险些逼死全体官员,户部尚书见着他也只恨不能绕道走。谁能想到呢,这厮都作为钦差大臣去四川了, 还不忘记关心他们。
赈灾工作既琐碎又繁杂, 胤禛却很耐得住, 事无巨细都要亲自经手,生怕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哪怕再忙, 每隔三日他会发回奏本,回禀赈灾进度叫京中放心,同时传达对康熙的挂念, 愿他龙体安康, 又请他多包容永和宫那头。
永和宫啊……
康熙觉得他到今天才看清楚乌嫔其人。
从前这二十多年,他就宠了那么个颅内有疾的泼妇。
降了位份撤了封号非但没让她反省, 永和宫那头怨气比先前更重,听说她如今酷爱摔瓷器听响,每日能换几套新的, 康熙忍无可忍, 叫内务府给德妃送了套铜器去。
这些事, 莫说康熙,妃嫔甚至皇子都有耳闻,十四阿哥近来度日如年,人家说个悄悄话他就感觉是在议论自个儿, 人家笑一声他觉得是被嘲讽了。
因为心有不平,就会多想。
他不懂为什么太子能投胎到元后腹中,老九有个宠冠后宫的额娘,就连老十……他额娘是命短,生前也有贵妃之尊。到自己这儿,母族是包衣世家,做的净是伺候人的活,额娘进宫是作为宫女伺候皇阿玛,靠那张脸和柔顺的性子爬床上位,与惠宜荣同为四妃。
胤祯不想去计较乌雅家的出身,他就想不通一点。
额娘既然能糊弄皇阿玛二十多年,头顶“德”这个封号,为什么不装一辈子?
出了这回事,看笑话的真不少,那些从前被压一头的,瞧他落难就神清气爽。还有些人纯粹是同情,同情他摊上这么个能拖后腿的亲娘,乌嫔如今的处境,还不如让八福晋拖累落了胎的贵人高氏。
要说学问或者骑射,十四阿哥都不差,他近来却频频出错,很难专心。
这事传到康熙耳中,心疼也有,更多的是叹气。
没人生来就十全十美,哪怕他八岁登基,也让辅政大臣辖制很多年,从登基到亲政,到后来彻底掌控朝堂……这条路康熙走得非常艰难。同他当初的处境相比,老十四这点磨难也担不起,岂敢委以重任?
倒是老四,听闻后宫震荡乌嫔失宠,他还能坚守本心,倒是个成大事的人。
康熙原就盘算着让他辅佐太子,如今更坚定了这个想法。
老四心眼实手段狠,就说追债这回事,旁人都不敢接,他敢!这性子,做实事可,为君不可。太子生性仁慈,文治武功不在话下,弱点在于心软,日后恐叫母族妻族牵制,合该替他安排一个能下决断的人。
十四阿哥怕是想也没想到,康熙借事测了这些儿子,他听说永和宫还不消停,就去乾清宫相求,说想见额娘。
康熙推崇孝道,遂允。
他从乾清宫出来,立刻就去了永和宫,进去之后噗通跪在亲娘面前。
“就当儿子求您,别闹了。”
乌嫔私心很重,对老十四这个儿子的确是疼入骨血,别人来劝她听不进去,十四去了一趟,她就消停了好些天。虽然是这样,这日子对十四来说还是煎熬。
三十八年还没过,皇帝如今身强体健,太子储君之位坐得极稳,在明处争的只有直郡王,暗地里老八动了心思,可惜连番受挫,老十四也是有想法的,他想大婚都还得再等几年,人还小,没有施展的空间……原本指望额娘加把劲儿,再往上升一升,做个贵妃也好,这样能压死好些兄弟,结果乌雅氏不升反降,这对老十四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他这阵子恍恍惚惚,胤禩抓住机会套了波近乎,两人倒是越走越近,十四在康熙跟前都夸老八好。
不止十四,朝臣也说八阿哥贤,人品上佳。
康熙倒没看出什么好来,只觉得他心思深沉,算计太多。
胤禩在工部都有三年,畏首畏尾,行事温吞,倒是无过,却也没什么功劳……不比老九,才大半年时间,战车的图纸改过好几遍,初步定型。他前些日子还来了一趟,说凭空想象无异于纸上谈兵,纯粹浪费时间,他准备做出来试试,发现问题再改。
同样是在工部,老八做了什么?他坐在部里喝茶,与大臣们亲切往来,遇上事提点两句,等完成之后白蹭功劳。当然他的提点也很重要,康熙冷眼看着却觉得他没干好事,致力于结党营私。
十四又一次提到老八,大概是说乌嫔如今禁足在永和宫内,胤禛人在蜀地,他跟前连个能说得上话的人都没有,唯独八哥,几番关怀。
他只差没说“得此兄长,三生有幸”,这意思康熙听出来了。
不仅是夸老八,还有埋怨老四的意思,康熙听过没说什么,只是关怀了一番,待老十四走后,他就翻了良贵人的绿头牌。
当晚囫囵睡了一觉,第二日圣旨就去到延禧宫,康熙狠狠夸了良贵人卫氏,说她持躬淑善,克娴于礼……拉拉杂杂一大堆好话,然后册封她为良妃,赐居永寿宫主位,赐金印金册,择吉日行封妃大典。
包括惠妃在内,延禧宫上下都在院里跪着,才听了个开头就感觉不妙,得知卫氏封妃,同居侧殿庶妃咬碎了一口银牙,惠妃早先就断了争宠的念头,满心指望老大争回体面,却不代表她能平心静气接受这事。
卫氏和老八就是两条咬人的狗,瞧她闷不吭声的,能耐倒是不小。这就封妃搬去永寿宫了,但愿她真能永寿,别像前朝的孝穆皇后,暴毙在永寿宫里,至今不明死因。
看看直郡王胤褆就能知道惠妃是什么性子,卫氏封妃之前在延禧宫偏殿住了二十年有多,惠妃的确是不怎么待见她,扪心自问没做缺德事,对老八谈不上多好,却比德妃对老四的态度强多了。
胤褆还经常提点胤禩几句,他说话做事都糙,胤禩听着不以为然倒是真的。
说是受教,其实屈辱更多,胤禩觉得他从小就苦,盖因额娘出身太低。
卫氏是辛者库出身,她祖上在天聪年间归顺过来,是正经编入。严格说起来,卫氏和乌雅氏出身相当,都是八旗包衣,娘家人在内务府做管事,她俩在宫里过的日子却是天上地下大不同。
看乌雅氏落难,胤禩心里是有些痛快的,他觉得合该如此,乌嫔母子也该尝尝他吃过的苦,老十四从前多潇洒恣意,如今呢?不也得夹起尾巴做人。
胤禩去关怀胤祯存的是拉拢的心思,他早先讨好老九老十失败,至今没有盟友,做事难免拘束。同十四拉近关系虽然暂时没法获利,再等几年,等他大婚领了差遣就能有个帮衬的人。十四在骑射上很有天分,学问也不差,皇阿玛总不会亏待他,加上乌嫔破了相,说是神仙难救,他笃定没了指望总得找个兄弟支持,搏一搏从龙之功。
这么想,对十四再好都不亏,如今投入的本钱往后总能收回。
胤禩的心思未必没人知晓,他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旁人乐得看笑话,谁想康熙会插一手?
越级晋升多大的体面,可这真是好事?
德妃降成乌嫔之后,嫔位上那几个就暗地里较起劲儿来,都想顶上去补缺。她们谋划了很多,甚至准备去投靠三妃,以求支持。
尤其翊坤宫,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本来嘛,嫔位上谁晋升都不稀奇,卫氏越过他们,升做良妃……乐子就大了。
诸嫔能恨死她,这其中又以乌雅氏为甚,卫氏竟敢踩着她往上爬,岂有此理。
乌雅氏听十四说起,说旁的兄弟都在看他笑话,唯独胤禩待他特别真诚,照拂颇多。乌雅氏难得对老八母子心存善念,想着等她翻身之后定要报答一番,现在看来,好什么好,那就是个烂心肠的,竟算计到她身上!良妃最好从今天起好好祈祷,祈祷能风光一辈子,千万别败了势。
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看穿了一切,真相就是老八拿老十四作筏子,得了康熙青眼。
胤禟听过忍不住想冷笑,皇阿玛是什么人?做事能没有用意?
老八是熬出头了,不用再去延禧宫看惠妃脸色,能光明正大去给良妃请安。
代价是同老大断义同十四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