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97 第224节
因此,曹轩还答应了华纳的要求,后续前往魔都、蓉城、浙市、台省、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参加宣传活动。
当然,在此之前他的先把第二张专辑搞定,说好了专辑年底发,现在得加紧制作,然后两张专辑一起跑活动。
为此除了少数几个综艺露面,以及京城的一场签售会,曹轩愣是没怎么参加《中国风》的宣传活动,埋头在录音棚录歌。
不过他虽然低调,但是《中国风》一点不低调。
销量节节升高,《青花瓷》和《东风破》为了争夺榜首在排行榜上打的头破血流,各界人士都来凑热闹,掀起了“中国风”的文化现象。
以二流报纸为首的诸多官媒再度下场,与之前相比,这次官方越发肯定了中国风的流行。
各种论调也相对变得更开放和支持,特别是《赤伶》,因为背后情怀和格局极为符合上面需要,被夸了好几次。
曹轩也得以第二次登陆《新闻联波》,在面对记者询问他创作中国风的初衷。
曹·根正苗红·轩对着几亿观众,再次给出了标准教科书式的答案。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一直认为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创作中国风不仅仅向人民群众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我们的自己的文化自信。
同时,也是在我们国家开放与国际接轨之际,建设一条向海外其他国家宣扬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璀璨辉煌历史的桥梁……”
怎么说呢,曹轩这番话能不能做到且不说,反正重点是掐的很准,甚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电视机前一些有心人听到曹轩的话,都忍不住眼前一亮。
特别是那句【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在时下公知遍地,国外的月亮特别圆的整体环境之下,堪称独树一帜。
不得不说,虽然曹轩的生活作风可能有问题,但是屁股绝对够正。
出道以来的种种件件,都可圈可点,虽然有时候带有一些功利性,但也无可厚非,特别是在鱼龙混杂的演艺娱乐圈,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
而且曹轩有实力,是现阶段内地最能拿得出手的新生代艺人。
如果说之前曹轩只是入了一些大佬的眼,现如今,已经算是重点观察对象了。
其实之前就说过,面对来势汹汹的日韩和欧美文化入侵,中国不能只有一个程龙,也不能光靠那帮背景相对混杂的港台艺人撑着,还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王牌。
曹轩就是打出来的第一张新王牌,早在他的亚洲巡回演唱会之后,官方就一直有意识的照顾。
当然,官方不会什么都管,但像是封神屠榜之战、天坛演唱会,以及这次的中国风盛行。
符合主旋律和对外扩散影响力需求的,背后都有官方一定的推波助澜。
这也不是曹轩独有的待遇,包括程、李、赵、章那几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明星都有类似的特殊照顾。
当然也有一些区别,曹轩由于表现上佳,特别是一颗红心向红旗的表现,深得一些大佬的满意。
这种印象分,有时候最没用,但有时候也是最有用的………
………
《中国风》正如火如荼的时候,曹轩还接到了一个特殊邀请。
国话通过李雪建的关系,联系到了他,希望把《赤伶》mv的故事背景,搬上话剧舞台。
之前一直在说《青花瓷》和《东风破》如何火爆,其实《赤伶》的影响力丝毫不弱于这两首歌。
甚至在普通群众心里,《赤伶》的影响力还要更大一些。
原因很简单,这首歌和mv背后的故事对普通人来说太有共情了,那种舍身取义为家国的情怀,让大家对这首歌的观感有着格外的加成。
《青花瓷》和《东风破》激烈的争夺第一,而《赤伶》稳稳占据第三的位置不动摇。
而且在电视的点播率,远远高出上述两首歌。
据说有家市地方台,连续多个小时循环播放这首歌的mv,收视率竟然居高不下,停播时还有观众打电话抱怨。
位卑不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这首歌的传唱度丝毫不次于“天青色的烟雨,而我在等你”和“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乃至于《青花瓷》《东风破》两首歌,大多数人只会哼哼着一两句,而《赤伶》许多人都能唱上小半首。
固然有那两首歌词难记的原因,但也可见《赤伶》的影响力。
更有一些人痴迷这首歌其中的戏腔,日常都有人尖着嗓子学唱几句,如果能唱出几分韵味的话,那么一定是周围人眼中最靓的仔………
第248章 曹轩:我自己就是活着的ip
在国家话剧院旁边的餐馆,曹轩见到了李雪建介绍的导演王小鹰。
王小鹰,中戏毕业,未来的国话四大名导之一、国家一级导演、中国剧作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话副院长。
简而言之,话剧界大佬中的大佬。
现在王小鹰虽然在外界不为人熟知,但在话剧圈也属于知名导演了,甚至算是“年轻一辈”的扛鼎人物之一。
其实,在话剧导演里,王小鹰的作品相对是比较偏西方的,代表作《死亡的少女》《哥本哈根》等作品,都是西方歌剧舞台剧改编排练的。
但是与此同时,王小鹰也一直在尝试中国元素风格的戏剧。
这次,他在电视上看到《赤伶》的mv,觉得里面的故事很适合改编成话剧,所以就联系繁星想要拿下版权。
后来得知曹轩本人就是编剧,所以就想和他聊聊,除了版权,还是想看看他对故事有什么理解。
以及他盯上了曹轩,想请他来演《赤伶》的主角。
曹轩倒是无所谓改编话剧的几万块版权费,但对《赤伶》这个故事能够搬上话剧舞台还是挺感兴趣的。
他喜欢这个故事,也希望这个故事能够更多地展现,所以才会应王小鹰邀请来聊一聊。
但是演就不必了,他实在没那个时间去排练巡演。
繁星及相关合作公司,大大小小几百号人现在就指着曹轩扛旗吃饭,他不能把公司扔了,去过戏瘾。
所以开始他就婉拒了王小鹰的主演邀请,王小鹰则表示理解,但也难掩遗憾。
“我看mv里你那扮相,真有几番当年《霸王别姬》张国容的神韵,可惜你不来,演员就难找了。”
男旦想出彩并不好演,特别是像这种有坚持的男旦,既要有女儿的娇媚,也要有男儿的骨气,外柔内刚,颜值、神韵、气质缺一不可。
曹轩是占了一个先入为主,再加上mv歌曲的光环情绪渲染,以及篇幅剪辑,受到外界的评价极高。
所以,曹轩知道自己是走了捷径,如果把故事铺满,然后加以细节,他的表现可能要弱上三分。
也许依旧优秀,但未必能达到mv那么惊艳的感觉。
当然,只是现在而言,曹轩自信如果再给自己几年磨练,他有把握拿捏准mv那种让人惊艳的感觉。
双方没有过多在演员方面多聊,直接就聊到了这个故事本身,也没什么限制,想到哪说哪。
“这个故事是我自己虚构的,主角裴晏子没有具体原型,是根据那个时代的部分老艺人的风骨演化出来的一个故事。
裴晏之只是一个代指,是无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戏子艺人的代表。”
“晏之,海清河晏,国泰安之,好名字,好寓意。”
一个名字,王小鹰就联想到了其他,连曹轩都有点懵,他倒是没想过裴晏之的名字可能还有这个寓意。
果然,好故事就需要不断的灵感碰撞和延伸,才能一点点丰满立体。
两个人针对《赤伶》的剧本进行了热烈讨论,有缜密分析,也有天马行空的灵感。
《赤伶》话剧剧情,在王小鹰的设想下和mv大概一致,但是加了更多的细节。
比如前期,裴晏之爱戏成痴,来点裴晏之和戏班以及老客之间的互动,塑造一个祥和安静的戏院生活。
中期乱世飘零,感受到家国动荡,往复的热闹景象不复存在,裴晏之愤怒但又无奈,这就是乱世之民的悲哀。
后期,日本人出场,再加几个为非作歹的桥段,体现侵略者的丑恶和老百姓的愤怒,同时也是让观众进行情绪的积累。
之后日本人让裴晏之劳军,裴晏之不肯,宁死不谄媚侵略者,双方发生冲突,日本人向他身边的人下手,在付出一定血的代价之后,裴晏之假意“屈服”,安排好其他人退路,最终和日本人同归于尽。
框架还是那个框架,但对情节做了大量补充和细致调整,剧情节奏安排的也更妥当。
说实话,聊完剧本曹轩自己都心动了,倒不是想演话剧,而是想拍一部《赤伶》电影。
其实他当初拍mv时,导演陈翰竹就说这个故事很适合改电影,剧情结构完整,也不缺高潮,而且具有极强的共情能力。
抛开情怀,《赤伶》从创作角度来说,“戏子报国”这个点找的特别好。
中国人讲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骨子里就崇尚那种家国情怀,这种舍小我而为大义的牺牲精神,为无数国人所信奉而追崇。
与此同时,“戏子”这个身份,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有点贬义性质的,更不用说是男旦。
很多人看来就是娘娘腔,阴柔斯文,娇娇弱弱,无一点男儿气概,在台上以色娱人。
这样的形象,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让人敬佩的家国情怀和舍身取义的魄力,能够制造出极为强烈的反差和冲突,继而让人感到震撼。
曹轩印象里,后世有两个类似的影视形象就颇受好评。
一个是电视剧《打狗棒》里边的二丫头(老二婶),刚出场时就是个娘炮,说话扭扭捏捏,性格也不硬气,是个弱鸡+舔狗+老婆奴?
但是等到他最后和日本鬼子血战,宁死不退牺牲的时候,绝对是全剧最高潮的情节之一。
演了一辈子虞姬,临终做了一回霸王!
这个角色戏份不多,却抢光了那些主演的风头,是《打狗棒》全剧最高光的角色之一。
还有一个是《断喉弩》的老太监,出场时阴阳怪气,鬼气森森,看着就是个变态老东西。
但是后来日本鬼子打来的时候,老头大喊着“倭人寻衅,至极,即刻严诛,以泄人神之愤”,拿着喷子给鬼子硬刚,英勇赴死。
那个电视剧血扑街根本没人看,但是这段视频却广为流传。
哪怕众多不喜欢满清和太监的网友,也表示没有爷们的东西,却干了比爷们还爷们的事,有资格被尊称一句“公公”。
所以这种反差感强的角色,如果演得好,特别出彩,也更能体现什么叫做【位卑未敢忘忧国】。
从商业角度来说,《赤伶》有歌曲的人气在,具有广泛的人气基础和支持,故事剧情和节奏也有保证。
就算因为主旋律,票房可能达不到很高的预期,有题材和角色优势,有一定几率可以冲奖。
曹轩觉得可以把《赤伶》列为繁星备选项目,然后看一下话剧的反馈,再考虑是否筹拍电影。
而与此同时,《赤伶》的事也提醒了曹轩,他好像忽略了自己手上的重要ip。
那就是他的歌曲mv可以改编成影视。
这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有切切实实的例子在。
后世。刘奶茶的一首《后来》,改编成电影拿下了13.6亿的票房。
当然,在此之前他的先把第二张专辑搞定,说好了专辑年底发,现在得加紧制作,然后两张专辑一起跑活动。
为此除了少数几个综艺露面,以及京城的一场签售会,曹轩愣是没怎么参加《中国风》的宣传活动,埋头在录音棚录歌。
不过他虽然低调,但是《中国风》一点不低调。
销量节节升高,《青花瓷》和《东风破》为了争夺榜首在排行榜上打的头破血流,各界人士都来凑热闹,掀起了“中国风”的文化现象。
以二流报纸为首的诸多官媒再度下场,与之前相比,这次官方越发肯定了中国风的流行。
各种论调也相对变得更开放和支持,特别是《赤伶》,因为背后情怀和格局极为符合上面需要,被夸了好几次。
曹轩也得以第二次登陆《新闻联波》,在面对记者询问他创作中国风的初衷。
曹·根正苗红·轩对着几亿观众,再次给出了标准教科书式的答案。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一直认为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创作中国风不仅仅向人民群众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我们的自己的文化自信。
同时,也是在我们国家开放与国际接轨之际,建设一条向海外其他国家宣扬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璀璨辉煌历史的桥梁……”
怎么说呢,曹轩这番话能不能做到且不说,反正重点是掐的很准,甚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电视机前一些有心人听到曹轩的话,都忍不住眼前一亮。
特别是那句【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在时下公知遍地,国外的月亮特别圆的整体环境之下,堪称独树一帜。
不得不说,虽然曹轩的生活作风可能有问题,但是屁股绝对够正。
出道以来的种种件件,都可圈可点,虽然有时候带有一些功利性,但也无可厚非,特别是在鱼龙混杂的演艺娱乐圈,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
而且曹轩有实力,是现阶段内地最能拿得出手的新生代艺人。
如果说之前曹轩只是入了一些大佬的眼,现如今,已经算是重点观察对象了。
其实之前就说过,面对来势汹汹的日韩和欧美文化入侵,中国不能只有一个程龙,也不能光靠那帮背景相对混杂的港台艺人撑着,还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王牌。
曹轩就是打出来的第一张新王牌,早在他的亚洲巡回演唱会之后,官方就一直有意识的照顾。
当然,官方不会什么都管,但像是封神屠榜之战、天坛演唱会,以及这次的中国风盛行。
符合主旋律和对外扩散影响力需求的,背后都有官方一定的推波助澜。
这也不是曹轩独有的待遇,包括程、李、赵、章那几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明星都有类似的特殊照顾。
当然也有一些区别,曹轩由于表现上佳,特别是一颗红心向红旗的表现,深得一些大佬的满意。
这种印象分,有时候最没用,但有时候也是最有用的………
………
《中国风》正如火如荼的时候,曹轩还接到了一个特殊邀请。
国话通过李雪建的关系,联系到了他,希望把《赤伶》mv的故事背景,搬上话剧舞台。
之前一直在说《青花瓷》和《东风破》如何火爆,其实《赤伶》的影响力丝毫不弱于这两首歌。
甚至在普通群众心里,《赤伶》的影响力还要更大一些。
原因很简单,这首歌和mv背后的故事对普通人来说太有共情了,那种舍身取义为家国的情怀,让大家对这首歌的观感有着格外的加成。
《青花瓷》和《东风破》激烈的争夺第一,而《赤伶》稳稳占据第三的位置不动摇。
而且在电视的点播率,远远高出上述两首歌。
据说有家市地方台,连续多个小时循环播放这首歌的mv,收视率竟然居高不下,停播时还有观众打电话抱怨。
位卑不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这首歌的传唱度丝毫不次于“天青色的烟雨,而我在等你”和“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乃至于《青花瓷》《东风破》两首歌,大多数人只会哼哼着一两句,而《赤伶》许多人都能唱上小半首。
固然有那两首歌词难记的原因,但也可见《赤伶》的影响力。
更有一些人痴迷这首歌其中的戏腔,日常都有人尖着嗓子学唱几句,如果能唱出几分韵味的话,那么一定是周围人眼中最靓的仔………
第248章 曹轩:我自己就是活着的ip
在国家话剧院旁边的餐馆,曹轩见到了李雪建介绍的导演王小鹰。
王小鹰,中戏毕业,未来的国话四大名导之一、国家一级导演、中国剧作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话副院长。
简而言之,话剧界大佬中的大佬。
现在王小鹰虽然在外界不为人熟知,但在话剧圈也属于知名导演了,甚至算是“年轻一辈”的扛鼎人物之一。
其实,在话剧导演里,王小鹰的作品相对是比较偏西方的,代表作《死亡的少女》《哥本哈根》等作品,都是西方歌剧舞台剧改编排练的。
但是与此同时,王小鹰也一直在尝试中国元素风格的戏剧。
这次,他在电视上看到《赤伶》的mv,觉得里面的故事很适合改编成话剧,所以就联系繁星想要拿下版权。
后来得知曹轩本人就是编剧,所以就想和他聊聊,除了版权,还是想看看他对故事有什么理解。
以及他盯上了曹轩,想请他来演《赤伶》的主角。
曹轩倒是无所谓改编话剧的几万块版权费,但对《赤伶》这个故事能够搬上话剧舞台还是挺感兴趣的。
他喜欢这个故事,也希望这个故事能够更多地展现,所以才会应王小鹰邀请来聊一聊。
但是演就不必了,他实在没那个时间去排练巡演。
繁星及相关合作公司,大大小小几百号人现在就指着曹轩扛旗吃饭,他不能把公司扔了,去过戏瘾。
所以开始他就婉拒了王小鹰的主演邀请,王小鹰则表示理解,但也难掩遗憾。
“我看mv里你那扮相,真有几番当年《霸王别姬》张国容的神韵,可惜你不来,演员就难找了。”
男旦想出彩并不好演,特别是像这种有坚持的男旦,既要有女儿的娇媚,也要有男儿的骨气,外柔内刚,颜值、神韵、气质缺一不可。
曹轩是占了一个先入为主,再加上mv歌曲的光环情绪渲染,以及篇幅剪辑,受到外界的评价极高。
所以,曹轩知道自己是走了捷径,如果把故事铺满,然后加以细节,他的表现可能要弱上三分。
也许依旧优秀,但未必能达到mv那么惊艳的感觉。
当然,只是现在而言,曹轩自信如果再给自己几年磨练,他有把握拿捏准mv那种让人惊艳的感觉。
双方没有过多在演员方面多聊,直接就聊到了这个故事本身,也没什么限制,想到哪说哪。
“这个故事是我自己虚构的,主角裴晏子没有具体原型,是根据那个时代的部分老艺人的风骨演化出来的一个故事。
裴晏之只是一个代指,是无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戏子艺人的代表。”
“晏之,海清河晏,国泰安之,好名字,好寓意。”
一个名字,王小鹰就联想到了其他,连曹轩都有点懵,他倒是没想过裴晏之的名字可能还有这个寓意。
果然,好故事就需要不断的灵感碰撞和延伸,才能一点点丰满立体。
两个人针对《赤伶》的剧本进行了热烈讨论,有缜密分析,也有天马行空的灵感。
《赤伶》话剧剧情,在王小鹰的设想下和mv大概一致,但是加了更多的细节。
比如前期,裴晏之爱戏成痴,来点裴晏之和戏班以及老客之间的互动,塑造一个祥和安静的戏院生活。
中期乱世飘零,感受到家国动荡,往复的热闹景象不复存在,裴晏之愤怒但又无奈,这就是乱世之民的悲哀。
后期,日本人出场,再加几个为非作歹的桥段,体现侵略者的丑恶和老百姓的愤怒,同时也是让观众进行情绪的积累。
之后日本人让裴晏之劳军,裴晏之不肯,宁死不谄媚侵略者,双方发生冲突,日本人向他身边的人下手,在付出一定血的代价之后,裴晏之假意“屈服”,安排好其他人退路,最终和日本人同归于尽。
框架还是那个框架,但对情节做了大量补充和细致调整,剧情节奏安排的也更妥当。
说实话,聊完剧本曹轩自己都心动了,倒不是想演话剧,而是想拍一部《赤伶》电影。
其实他当初拍mv时,导演陈翰竹就说这个故事很适合改电影,剧情结构完整,也不缺高潮,而且具有极强的共情能力。
抛开情怀,《赤伶》从创作角度来说,“戏子报国”这个点找的特别好。
中国人讲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骨子里就崇尚那种家国情怀,这种舍小我而为大义的牺牲精神,为无数国人所信奉而追崇。
与此同时,“戏子”这个身份,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有点贬义性质的,更不用说是男旦。
很多人看来就是娘娘腔,阴柔斯文,娇娇弱弱,无一点男儿气概,在台上以色娱人。
这样的形象,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让人敬佩的家国情怀和舍身取义的魄力,能够制造出极为强烈的反差和冲突,继而让人感到震撼。
曹轩印象里,后世有两个类似的影视形象就颇受好评。
一个是电视剧《打狗棒》里边的二丫头(老二婶),刚出场时就是个娘炮,说话扭扭捏捏,性格也不硬气,是个弱鸡+舔狗+老婆奴?
但是等到他最后和日本鬼子血战,宁死不退牺牲的时候,绝对是全剧最高潮的情节之一。
演了一辈子虞姬,临终做了一回霸王!
这个角色戏份不多,却抢光了那些主演的风头,是《打狗棒》全剧最高光的角色之一。
还有一个是《断喉弩》的老太监,出场时阴阳怪气,鬼气森森,看着就是个变态老东西。
但是后来日本鬼子打来的时候,老头大喊着“倭人寻衅,至极,即刻严诛,以泄人神之愤”,拿着喷子给鬼子硬刚,英勇赴死。
那个电视剧血扑街根本没人看,但是这段视频却广为流传。
哪怕众多不喜欢满清和太监的网友,也表示没有爷们的东西,却干了比爷们还爷们的事,有资格被尊称一句“公公”。
所以这种反差感强的角色,如果演得好,特别出彩,也更能体现什么叫做【位卑未敢忘忧国】。
从商业角度来说,《赤伶》有歌曲的人气在,具有广泛的人气基础和支持,故事剧情和节奏也有保证。
就算因为主旋律,票房可能达不到很高的预期,有题材和角色优势,有一定几率可以冲奖。
曹轩觉得可以把《赤伶》列为繁星备选项目,然后看一下话剧的反馈,再考虑是否筹拍电影。
而与此同时,《赤伶》的事也提醒了曹轩,他好像忽略了自己手上的重要ip。
那就是他的歌曲mv可以改编成影视。
这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有切切实实的例子在。
后世。刘奶茶的一首《后来》,改编成电影拿下了13.6亿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