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傅展从不宽容,只有对傻逼的怜悯,他知道这不讨喜(尤其对傻子们来说),平时也隐藏得很小心,但李竺不同于乔韵,他在她面前要更放松些,也许是土耳其的星月,也许是他们身后步步紧逼的明天,他比平时说得更多了点。“你知不知道土耳其民众为什么这么讨厌中国?因为大突厥思想,破灭了的帝国梦?他们对奥斯曼帝国从未实际统治过的领土有情怀?”
“你知不知道土耳其主要的经济支柱是什么?他们在国际上主要在卖什么?土耳其的经济支柱,纺织业、旅游业,你猜纺织业的主要竞争者是谁?你猜他们想不想做制造业?你猜,他们为什么做不起来?”
李竺被问得无话可说,其实是很简单的问题,她只是——大多数人都一样——从未这么想过。
傅展点燃一支劣质香烟,放在桌边,取代逐渐熄灭的香料来驱蚊子,“从1882年到现在,世界对华人的看法从没变过,就是黄祸。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挺精准的。”
这群黄祸浩浩荡荡,从每个角落蜂拥而至,他们干最多的活,满足于最少的报酬,让当地人无活可干。充分竞争的市场就是如此,丑化华人的漫画不是从1949年以后开始画,现在文明了,没了排华法案,但歧视仍继续,反感仍在。“现在我们有14亿人,年轻一代中几乎没有文盲,就是这14亿人让哈米德无路可走,关闭了他在这社会的上升通道。除了旅游业,找不到别的经济增长点,土耳其人也做彩电,你听说过吗?中国人瞄准什么行业,就是这行业的灭顶之灾,除了高精尖工业,我们有什么做不出来?什么产品内部消化不掉?山寨,在国内市场上发育成熟,然后冲出去打垮整个稳定的价格体系,这就是全世界的工业体系正在发生的事——你猜这些被冲击的人会不会喜欢中国?”
“农民当然淳朴,他们只关心眼前的事,再说,中国人是棉花和羊毛的买主——安卡拉羊毛的确好,【韵】也在用。他们对中国人当然友好,你猜城市里的人,那些有一点点智慧的人会怎么看我们?这世上注定总要有人没活干的,你更情愿是我们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把希望让给哈米德吗?”
李竺没说话,她侧着伏在椅子上,几度欲言又止,最终露出不服气的样子——还不算太笨,傅展唇边也漾出了一点笑意,他点点烟灰,“聪明人都在鼓吹产业升级,生产转移,可转移也转移不到土耳其。我们会转移去非洲,那里是我们逐鹿的地盘。对我们来说,亚欧大陆容下三个大国已经很挤,没人会真正喜欢土耳其。哈米德已经算幸运,至少赶上了旅游业最后的繁华时段。你信不信,在这当口遇到我们,是他的幸运?”
“?”李竺做了个疑问的表情。
“土耳其旅游业快完了。”傅展说,他发现李竺其实不笨,至少比他想得更聪明一些,他说的她居然都能懂,可以被纳入闲聊的人选。“之后不会太平的。游客最怕的就是动荡的环境,一次政变还行,但恐怖袭击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二者结合的话……”
说到这里,他有点忧虑:他还没打开u盘看过,到目前为止都没找到机会,所以也就不知道它会引来怎样的追兵……如果只身一人的话,会更便利,但他身边还有李竺。需要照顾,处处懵懵懂懂,娇气,而且——最致命的是,对他的事知道得太多。他不能简简单单抛下她,这不仅仅是因为她落单后极易被追上捕获,也因为她落入敌手后会吐露的内容不可控制。他们从政变起就呆在一起,他做了什么,知道什么,倾向于选择什么,这一切都落入她眼中,如果——不,是必然,被她出卖后,他回国的希望会更小——
叩叩叩,门口的敲门声打破了短暂的沉默,哈米德出现在房门口,“所以——我们还没吃晚餐,是吗?老板说,他可以烤一只鸡——”
“啊,永远的kebab。”李竺呻吟起来,有点故意模仿那个北方女孩的口音,傅展不禁露出微笑。他们从伊斯坦布尔一路开来的速度并没有很快,因为现在土耳其执行严格的管制,每经过一个路口都要检查护照(幸运的是,只登记在小本子上,不上电脑),登记车牌号。有时他们还打电话向上一站核查,开得太快的旅行者很容易遭到怀疑,所以他们很投入地扮演游客的角色,中途还因为道路限行绕去棉花堡,哈米德是包车司机兼导游,遇到景点他们都停下来拍照,而中饭当然就是路边小店的kebab。李竺很快也和上一个旅游者一样,发出了‘kebab哀嚎’,这多少已成为一个内部笑话。
哈米德也get到了点,一样被逗乐了,“不不不。”
他有些献宝地说,“我和他说了,你们吃太多kebab了——虽然老板说,一个人永远也不可能吃太多kebab,不过——他还是愿意为我们做一只西式烤鸡。”
“真的?!”
真的,烤鸡的香味儿已经传了过来,李竺抽抽鼻子,惊喜地看了傅展一眼,就连傅展的胃都在抽动:他们最近的确吃太多烤肉了。哈米德脸上的笑容更扩大,他大胆地抓起李竺的手,把他们拉下去。
烤鸡是货真价实的,热腾腾的刚出炉,刷了黄油,肚子里塞着苹果和土豆。老板用手势告诉他们(配合哈米德的解说),他母亲有一半希腊血统,这是她常吃的家常菜。老板只会说土耳其语,肤色黝黑、皱纹满面,看起来就是道地的当地人,他母亲60年代回希腊去了,但手艺和味觉留了下来。
餐后,他们喝苹果肉桂茶,在一楼的大地毯上斜靠着聊天,政变和这个小村庄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客厅一角放了一台大电视,这和陈旧的家具不怎么搭调,家人们逐渐从旅馆各处聚拢过来,投入地看球赛,旅馆老板的女儿提供茶水,苍蝇绕着灯泡一圈又一圈地飞,院子里,月亮高高地挂在天边,又大又圆,因为纬度的关系,这里的月亮好像的确比中国要圆。哈米德一直在和李竺聊天,李竺打起笑容应付着,他猜她应该已经下定决心要给他一笔钱,即使听了那么多分析,她也还是难以控制感性的泛滥——女人。
傅展看了半小时电视,示意她一起回房休息。他们不是太累,不过晚上要轮岗放哨,为了让每个人都得到足够的睡眠,总的时间要比一般人需求得更多。但旁人不知内情,对过早的休息时间难免想入非非,口哨声和对傅展的鼓励手势伴着他们一路上楼。
“他们对你比划什么?”李竺没懂。
“没什么,睡吧。”傅展说,“到点我叫醒你。”他需要的睡眠时间比李竺少。
李竺不笨,甚至也许可以说是很聪明,她想了一会就自己明白过来,“噢。”
她没继续说话,站在当地,眼神有点飘移,傅展盯着她,楼下传来阵阵欢笑——有人进球了。晚饭时喝的一杯啤酒和满满的烤鸡在胃里温暖的蠕动着,散发着热量,两个人都察觉到一丝什么——可以用很多话去形容和解释,但归根到底,那就是很简单的,什么。
怎么可能?
几乎是相同的想法蹿过脑际,这点什么,被共同的哂笑压了下去:怎么可能会对她/他有点什么?
只是旅途的错。只是局势的错。只是晚饭吃太多的错。
李竺的笑比平时夸张点,“那我去睡了。”
“去吧。”傅展清清喉咙,退到一边,让出的空间也比平时更多。
她擦身而过,带来的风也比平时更有压力。傅展瞪着李竺的背影消失在浴室门后,走到自己那半边床躺好。
为了惩罚自己的愚念,他决定今晚多看几章《圣经》。
第10章 恰纳卡莱(1)
土耳其恰纳卡莱传说之城特洛伊
一阵海风吹来。
“这就是恰纳卡莱,”哈米德容光焕发,麦色的脸颊涨红了,激动地挥着手臂,他们一共花了两个晚上到达这里。“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的大门,亚欧大陆的分界线,传奇与神话之地——无数战争从这里发源,这是土耳其最后一个海峡,也是最重要的海峡,跨过它你就真正到了欧洲。”
他遥望前方成片的蓝海,忽然有了一点羡慕和向往,暂时从导游的角色中退了出来,“海对面就是希腊——这里是整个土耳其最好的城市了。”
去过棉花堡,在路边停下来拍照,在篝火旁共饮酽茶,哈米德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发生在伊斯坦布尔的故事——也许是因为两个会说英文的游客在他的照应下一路前行的情境,让他进入了自己未完的导游梦。他越来越快活,沉醉地向他们讲述着海峡两岸沉睡的历史。
“沉睡的火药桶——一战的时候这里死了五十万人。”他环顾四周郁郁葱葱的林木,轻快地说,“不论是征服希腊,还是从欧洲打过来,战火都从这里燃起,所以,特洛伊的故事就诞生在这里。”
他说了一连串又长又复杂的英文,显著超越能力,停下来以后有点不好意思地承认:“这都是以前在导游培训课程上背的——我本人也是第一次来这里。”
恰纳卡莱是度假城市,不仅土耳其人,希腊人也喜欢到这里消磨暑假,这里的物价几乎和伊斯坦布尔相当,但风景也足够美丽,也许是和希腊靠近的关系,这里比伊斯坦布尔干净很多,半岛弯成温柔的港湾,长长的海滩后边是高高低低的小楼,政变的阴影丝毫没有笼罩到这里,战争也离得很远,这里是土耳其距离叙利亚最远的一个角落,难民一时半会还走不到这里来。游客零星在海边步道漫步,带着机票无法改期的怨气,但依然不掩对这座静谧小城的喜爱。
政变依然是有影响,哈米德带他们去港口问渡船的消息——停开了,机场的国际航班也没恢复,今天才开始陆续有国内航班降落,土耳其在严格管控离境人员,这很合理,也让大批希腊游客只能守在这儿等开船。看来橡皮艇计划势在必行。
“我可以去打听一下,”哈米德说,他有些犹豫,小心地打量着他们的脸色,“我有几个同学,他们提过,很多土耳其人都搭船去希腊——至少几年前是这样的。”
现在,希腊的失业率也许比土耳其还高,偷渡过去实在没什么好的,再说,土耳其人拿申根签证也不是那么难。这一行当然会因此萎缩,傅展沉吟着和李竺交换个眼色,好像在征询她的意见——其实也只是表面功夫,他哪会顾及她的意见?
虽说如此,还要配合着演,李竺看他想答应,也跟着点点头。傅展笑着说,“那我们可以去古城看看,正好在那里等你。”
特洛伊正在达达尼尔海峡旁边,距离码头不远,现在禁止出航,码头周围泊满小船,很多希腊人会租一艘海钓——其实这些船也完全具备把他们送回希腊的能力,哈米德了解地点头,渴望地踮起脚尖看了远处一眼。
“那有个很有名的木马,我还没看过那个木马。”
他和李竺更谈得来,相应更怕傅展,乘傅展去买票时留恋地再三叮嘱李竺,环顾四周,“这里是我从小就听说的地方,但我一直没有钱来。”
农民的儿子不忌讳谈论自己的贫穷,哈米德也很为自己现在的经济状况满足,看得出来,终于能来到这里,令他有美梦成真的自豪,他把手指插在裤带里,喜爱地环顾四周,“我想过到这里工作——但他们更需要希腊语导游。也许等你们出海以后我可以自己来这里,好好的看那个木马——你知道吗,它有四个人那么高呢!”
李竺啼笑皆非,有那么一小会,她想叫哈米德干脆和他们一起去算了,或者反一反,他去看木马,他们去找船——反正他们去景点唯一的理由,也只是在路边傻等太惹人注意,也容易被摄像头拍到。
“去吧,”最终她只是说,“等这事儿完了以后,你想在这里住一年都可以。”
#
“你觉得他能搞到船吗?”
事实上,特洛伊城对一般游客而言,可说是索然寡味。这里更像是旅行团骗人用的景点——名声响亮,处处绿树如茵,但非专业人士可看之处相当少,没有成形的建筑,没有铭牌和城志,甚至连残垣断壁都没有,有的仅仅只是一个个考古方以及想象中的复原图,一些挖掘出的生活用具在陈列馆中亮相,却毫无特洛伊应有的传奇气息。游客半小时就足以逛完,然后杀向附近的购物点,让导游和特别适合旅行团游的那些团员笑逐颜开。
至于特洛伊木马,这个人造景点对有过些许阅历的游客而言,实在过分无聊,只能让人对特洛伊人的智商充满怀疑,李竺和傅展在它附近徜徉,“应该可以吧,实在搞不到船的话,他也完全可以租一条摩托艇。听说过那个笑话吗,打开google地图,选择美国作为目的地——”
“它会叫你乘车走到东海滨,然后开摩托艇过去。”傅展会心一笑,“的确,这不失为一个保底选择。但还是能搞到一条小船最理想——如果船东不放心的话,他可以和我们一起过去,再独自把船开回来。”
这些细节他和哈米德仔细交代过,李竺知道反复确认细节是傅展商业上的习惯,没想到这份习惯在逃亡路上也能给她带来安全感。“我们留多少钱给他?——或者说,我们留多少钱给自己。”
在伊斯坦布尔倒卖护照一定比想象更赚,他们搜刮了一笔不大不小的钱财,各国货币都有。当然,这数字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只要一回到国内,李竺和傅展都能轻易动用哈米德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不过,现在的情况当然是另一回事,李竺在这问题上游移不定:给哈米德留太多,他们就得在希腊想法子搞钱,但首付给他留太少,恐怕双方的分手不会太愉快。——而她一点也不想去猜傅展会怎么收拾哈米德。
傅展像是把她的小心思尽收眼底,他面露揶揄的微笑,开口说,“我听说你一直以来都喜欢——”
李竺交过几个男朋友,都是成熟稳重的商务人士,以傅展消息灵通的程度,当然对此了然于胸,她刚听个开头就知道他要打趣什么,反驳之词已在酝酿,但就在这时,傅展脸上忽然露出惊骇之色,李竺还没反应过来,手肘处传来巨力,她被拉着一起侧跌下去。
敏感时期,特洛伊城游客不多,但有人忽然跌倒,依然引起众人注意,还好一名棕发男人及时拉住这名亚洲男子,友善地问候。“你们没事吧?”
他体贴地握住亚裔男士的肩膀,把他抓扶起来,“低血糖了吗?要不要到一旁去休息?”
有人处理,游客们的注意力逐渐散去,只有亚裔男子的女友跟着他们走入木马边的小径,视网膜里的这一幕被自动打上‘好人好事’标签,不会有人注意到扶持的姿势是否有些不自然,当然,更没人闲得没事,去偷听他们的对话了。
#
“杀了我,你永远也不会知道u盘藏在哪。”
棕发男人一定顶了一下他的后腰,傅展被顶得向前迈了一小步,他的姿势不自然——是被枪顶着后腰的不自然,以后她就会识别了。
“u盘在哪里。”有人在和她说话,风吹过树梢,哈米德现在找到船没有?
“u盘在哪里?”那个人的膝盖顶了傅展一下,后者痛呼出声。“不要装傻,我知道你会说英文。”
“她不是装傻,她是吓蒙了。”
连续的对话传进耳内,却像是被间断性屏蔽,李竺猛地摇晃一下,忽然从极度恐慌中暂时回神:她可以勉强镇定地在巷道中绝命逃亡,和傅展一起开车奔逃出上千公里,但却还没学会处理近在咫尺的死亡威胁。有把枪指着傅展,就在她身边,比上一次更近。只要他扣下扳机,傅展就会——和那个人一样,半边身子被炸得粉碎,只剩下红红白白的肉块——
也许因为这一次面对死亡威胁的人是她的同伴,甚至可以说就是她自己,带来的恐惧感比上次要更大。自政变以来,第一次她完全慌了,这一刻她脚软着只想反身逃走,人在面对近在咫尺的巨大威胁时,怂真是第一也是唯一的反应,她的思维限于停顿,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不知道——”
“她没撒谎,”傅展的声音居然还很镇定,“她真的不知道。”
棕发男子一定有辨别真伪的窍门,他相信了她,但这不是什么好事——她不知道,知道的就是傅展,所以枪被挪开了,他一手仍反扣傅展的双手,枪口指向李竺,发问的对象也换了人。“u盘在哪里?”
“你拿她威胁我也没用。”傅展脸色不变,语气淡淡的,但谁都能听出这话的真实。
“那她就没有用了。”原本只是虚指的枪口稳定下来,瞄准了她的身体,具体是哪个部位从她的视角不可能分辨,李竺双腿开始发软,她非常想上厕所,思维一片慌乱,甚至来不及怨恨傅展,她就要死了?就这样简单地、荒谬地无知地死在一个陌生国家的陌生角落里?
如果她够镇定,就该想到特洛伊城是个公众景点,枪声终究会引来太多注意,这也许是恫吓逼供的手段。但生死关头,不是人人都能保持冷静,局势的变化也快得让她根本无从反应——傅展根本没回答棕发人的话,枪口才一稳定,他就扭身跺脚,猛踩棕发人的脚尖,双肘一别,仰过上身滑、扭、头槌,转身游臂握上他持枪的那只手一拗——
棕发人也是技击高手,他没这样简单的就范,而是迅捷地和傅展缠斗在一起,这打斗不像是电影里那么好看,肢体纠缠,竞技空间太小,不够发力出拳,就都想要掌握关节技的主动,靠自重来让对方失去战力,一时间混乱不堪,但傅展刚开始取得短暂的优势——他卸掉了棕发人的枪。
这块沉重的金属掉在石路上,不知被谁踢飞出去,李竺站在当地,眼神在枪和两个男人间来回游移,彻底傻得不知如何是好——她应该上前帮忙,她也会点武术,她可以帮傅展一起制服他,傅展没占优势,对方太强壮了。
但是——但是——
她依然很想上厕所,腿像是没了骨头,软绵绵的甚至连站立都勉强,傅展在缠斗中没看她,不过他像是也没指望什么,喊声中一点着急都没有,“跑!去找u盘!”
u盘在哪?
他会死吗?
他们是怎么追上来的?
这些问题像是由另一个人再思考,李竺自己,听到那个跑字像是忽然间接收到了命令,肢体根本不听她使唤,歪歪扭扭地向某个方向奔去,跑着跑着滑了一跤,她伸手扶住地面,恰好摸到一个重重的东西,顺手就把枪拿在手里继续往前跑。
跑,跑到停车场,哈米德就把车停在那里,去找哈米德,带上他一起跑,u盘在哪里,傅展为什么要那么说,他会死吗?他会被抓吗?他会被酷刑拷打吗?她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她好想回家,她没了钱,哈米德会带着她吗?她能相信他吗?
她尽力在跑,不知怎么就辨别出了往停车场的方向,傅展和身后的那个人在她思维中所占的篇幅渐渐越来越小,纯粹的、对死亡的恐惧,反应迟钝地到现在才泉涌而上。李竺完全失常了,她什么也来不及考虑,甚至很难意识到身后的动静——是回头看了一眼,发现棕发人正在追她,跑几步傅展就过来纠缠,傅展被打得很惨,鼻子歪了——
但这画面里蕴含的信息她无法解读,李竺现在想到的唯有跑,她拐过一个弯角,这是一条小路,停车场应该近在咫尺——
着眼前方,没顾上脚下,有什么东西绊了她一下,她被绊得往前滑跌出去,但没感觉痛,本能地扭身卸力,一落地就弹起来,连滚带爬地抓住飞出去的枪——就像是一条狗,但现在谁还在乎姿态怂不怂?抓住枪她才回头去看是什么绊了她。
阳光透过树叶,一阵海风吹来。
在细碎摇曳的光影里,时间像是一瞬间被拉得很长,追兵迟迟没有转过弯角,而在这无垠的一秒里,她维持着怂而惊慌的姿态,怔怔地盯着树边的尸体,像是根本无法处理这么复杂的信息。
太多细节了,哈米德脸上未褪的血色,他伸长的脚,就是它绊了她,脖子不自然弯折的角度,他那品味奇差的黄色衬衫和紧身西裤,老化的pu皮带,沾了黄土的皮鞋面,甚至连他身上的廉价香精味都还对她的嗅觉系统悍然发动袭击,哈米德们用不起除臭剂,只能用大量的本地香水来调节体味,这种又香又臭极具个人特色的味道,闻过一次就永远忘不了。
她暗自担心过傅展也许会想处理掉他,担心过哈米德因为拿不到全款和傅展发生冲突,其实也多少想过如果他们没法成功回国的话,答应过他的尾款该怎么办。这男人——这男孩在这笔小钱上寄托了这么多的梦想和期待,他的恶纯真到让人只能无奈微笑,但现在,这一切全都不成问题了。
他死了。
有人用他自己的领带勒死了他,就在特洛伊城的小树林里,凶手是不是用枪顶着他的背让他带路?让他辨认出他的两个主顾?然后,不像上一次,巧舌没能挽救他的生命,凶手就这样,随随便便地把他勒死在小树林里,距离特洛伊木马最近的地方。
他看到了那个向往已久的,无聊的人造景点了吗?
他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死吗?
像是有人在她的脑海中弹了一根弦,伴随着‘嗡’地一声长响,她的呼吸忽然间平稳下来,所有无关的想法被摒除出脑海,李竺站起身,手指拂过枪身,确认弹夹保险,双手托住枪托,高举枪口与双眼平齐,深吸一口气,徐徐吐气、稳步向前,手指持续压下扳机——
棕发男和傅展先后出现在拐角,对这一幕均感惊骇,傅展反应很快,立刻回身扑向地面,棕发男也做出最理智的避让反应,但李竺没观察这些,这一瞬间她的视野里只有急剧扩大的目标,就像是有人在她的脑子里安了一个自动放大的瞄准器。她上前两步,压低枪口为后坐力留出余地,手指果断一扣,扬手就是一枪——
“你知不知道土耳其主要的经济支柱是什么?他们在国际上主要在卖什么?土耳其的经济支柱,纺织业、旅游业,你猜纺织业的主要竞争者是谁?你猜他们想不想做制造业?你猜,他们为什么做不起来?”
李竺被问得无话可说,其实是很简单的问题,她只是——大多数人都一样——从未这么想过。
傅展点燃一支劣质香烟,放在桌边,取代逐渐熄灭的香料来驱蚊子,“从1882年到现在,世界对华人的看法从没变过,就是黄祸。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挺精准的。”
这群黄祸浩浩荡荡,从每个角落蜂拥而至,他们干最多的活,满足于最少的报酬,让当地人无活可干。充分竞争的市场就是如此,丑化华人的漫画不是从1949年以后开始画,现在文明了,没了排华法案,但歧视仍继续,反感仍在。“现在我们有14亿人,年轻一代中几乎没有文盲,就是这14亿人让哈米德无路可走,关闭了他在这社会的上升通道。除了旅游业,找不到别的经济增长点,土耳其人也做彩电,你听说过吗?中国人瞄准什么行业,就是这行业的灭顶之灾,除了高精尖工业,我们有什么做不出来?什么产品内部消化不掉?山寨,在国内市场上发育成熟,然后冲出去打垮整个稳定的价格体系,这就是全世界的工业体系正在发生的事——你猜这些被冲击的人会不会喜欢中国?”
“农民当然淳朴,他们只关心眼前的事,再说,中国人是棉花和羊毛的买主——安卡拉羊毛的确好,【韵】也在用。他们对中国人当然友好,你猜城市里的人,那些有一点点智慧的人会怎么看我们?这世上注定总要有人没活干的,你更情愿是我们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把希望让给哈米德吗?”
李竺没说话,她侧着伏在椅子上,几度欲言又止,最终露出不服气的样子——还不算太笨,傅展唇边也漾出了一点笑意,他点点烟灰,“聪明人都在鼓吹产业升级,生产转移,可转移也转移不到土耳其。我们会转移去非洲,那里是我们逐鹿的地盘。对我们来说,亚欧大陆容下三个大国已经很挤,没人会真正喜欢土耳其。哈米德已经算幸运,至少赶上了旅游业最后的繁华时段。你信不信,在这当口遇到我们,是他的幸运?”
“?”李竺做了个疑问的表情。
“土耳其旅游业快完了。”傅展说,他发现李竺其实不笨,至少比他想得更聪明一些,他说的她居然都能懂,可以被纳入闲聊的人选。“之后不会太平的。游客最怕的就是动荡的环境,一次政变还行,但恐怖袭击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二者结合的话……”
说到这里,他有点忧虑:他还没打开u盘看过,到目前为止都没找到机会,所以也就不知道它会引来怎样的追兵……如果只身一人的话,会更便利,但他身边还有李竺。需要照顾,处处懵懵懂懂,娇气,而且——最致命的是,对他的事知道得太多。他不能简简单单抛下她,这不仅仅是因为她落单后极易被追上捕获,也因为她落入敌手后会吐露的内容不可控制。他们从政变起就呆在一起,他做了什么,知道什么,倾向于选择什么,这一切都落入她眼中,如果——不,是必然,被她出卖后,他回国的希望会更小——
叩叩叩,门口的敲门声打破了短暂的沉默,哈米德出现在房门口,“所以——我们还没吃晚餐,是吗?老板说,他可以烤一只鸡——”
“啊,永远的kebab。”李竺呻吟起来,有点故意模仿那个北方女孩的口音,傅展不禁露出微笑。他们从伊斯坦布尔一路开来的速度并没有很快,因为现在土耳其执行严格的管制,每经过一个路口都要检查护照(幸运的是,只登记在小本子上,不上电脑),登记车牌号。有时他们还打电话向上一站核查,开得太快的旅行者很容易遭到怀疑,所以他们很投入地扮演游客的角色,中途还因为道路限行绕去棉花堡,哈米德是包车司机兼导游,遇到景点他们都停下来拍照,而中饭当然就是路边小店的kebab。李竺很快也和上一个旅游者一样,发出了‘kebab哀嚎’,这多少已成为一个内部笑话。
哈米德也get到了点,一样被逗乐了,“不不不。”
他有些献宝地说,“我和他说了,你们吃太多kebab了——虽然老板说,一个人永远也不可能吃太多kebab,不过——他还是愿意为我们做一只西式烤鸡。”
“真的?!”
真的,烤鸡的香味儿已经传了过来,李竺抽抽鼻子,惊喜地看了傅展一眼,就连傅展的胃都在抽动:他们最近的确吃太多烤肉了。哈米德脸上的笑容更扩大,他大胆地抓起李竺的手,把他们拉下去。
烤鸡是货真价实的,热腾腾的刚出炉,刷了黄油,肚子里塞着苹果和土豆。老板用手势告诉他们(配合哈米德的解说),他母亲有一半希腊血统,这是她常吃的家常菜。老板只会说土耳其语,肤色黝黑、皱纹满面,看起来就是道地的当地人,他母亲60年代回希腊去了,但手艺和味觉留了下来。
餐后,他们喝苹果肉桂茶,在一楼的大地毯上斜靠着聊天,政变和这个小村庄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客厅一角放了一台大电视,这和陈旧的家具不怎么搭调,家人们逐渐从旅馆各处聚拢过来,投入地看球赛,旅馆老板的女儿提供茶水,苍蝇绕着灯泡一圈又一圈地飞,院子里,月亮高高地挂在天边,又大又圆,因为纬度的关系,这里的月亮好像的确比中国要圆。哈米德一直在和李竺聊天,李竺打起笑容应付着,他猜她应该已经下定决心要给他一笔钱,即使听了那么多分析,她也还是难以控制感性的泛滥——女人。
傅展看了半小时电视,示意她一起回房休息。他们不是太累,不过晚上要轮岗放哨,为了让每个人都得到足够的睡眠,总的时间要比一般人需求得更多。但旁人不知内情,对过早的休息时间难免想入非非,口哨声和对傅展的鼓励手势伴着他们一路上楼。
“他们对你比划什么?”李竺没懂。
“没什么,睡吧。”傅展说,“到点我叫醒你。”他需要的睡眠时间比李竺少。
李竺不笨,甚至也许可以说是很聪明,她想了一会就自己明白过来,“噢。”
她没继续说话,站在当地,眼神有点飘移,傅展盯着她,楼下传来阵阵欢笑——有人进球了。晚饭时喝的一杯啤酒和满满的烤鸡在胃里温暖的蠕动着,散发着热量,两个人都察觉到一丝什么——可以用很多话去形容和解释,但归根到底,那就是很简单的,什么。
怎么可能?
几乎是相同的想法蹿过脑际,这点什么,被共同的哂笑压了下去:怎么可能会对她/他有点什么?
只是旅途的错。只是局势的错。只是晚饭吃太多的错。
李竺的笑比平时夸张点,“那我去睡了。”
“去吧。”傅展清清喉咙,退到一边,让出的空间也比平时更多。
她擦身而过,带来的风也比平时更有压力。傅展瞪着李竺的背影消失在浴室门后,走到自己那半边床躺好。
为了惩罚自己的愚念,他决定今晚多看几章《圣经》。
第10章 恰纳卡莱(1)
土耳其恰纳卡莱传说之城特洛伊
一阵海风吹来。
“这就是恰纳卡莱,”哈米德容光焕发,麦色的脸颊涨红了,激动地挥着手臂,他们一共花了两个晚上到达这里。“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的大门,亚欧大陆的分界线,传奇与神话之地——无数战争从这里发源,这是土耳其最后一个海峡,也是最重要的海峡,跨过它你就真正到了欧洲。”
他遥望前方成片的蓝海,忽然有了一点羡慕和向往,暂时从导游的角色中退了出来,“海对面就是希腊——这里是整个土耳其最好的城市了。”
去过棉花堡,在路边停下来拍照,在篝火旁共饮酽茶,哈米德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发生在伊斯坦布尔的故事——也许是因为两个会说英文的游客在他的照应下一路前行的情境,让他进入了自己未完的导游梦。他越来越快活,沉醉地向他们讲述着海峡两岸沉睡的历史。
“沉睡的火药桶——一战的时候这里死了五十万人。”他环顾四周郁郁葱葱的林木,轻快地说,“不论是征服希腊,还是从欧洲打过来,战火都从这里燃起,所以,特洛伊的故事就诞生在这里。”
他说了一连串又长又复杂的英文,显著超越能力,停下来以后有点不好意思地承认:“这都是以前在导游培训课程上背的——我本人也是第一次来这里。”
恰纳卡莱是度假城市,不仅土耳其人,希腊人也喜欢到这里消磨暑假,这里的物价几乎和伊斯坦布尔相当,但风景也足够美丽,也许是和希腊靠近的关系,这里比伊斯坦布尔干净很多,半岛弯成温柔的港湾,长长的海滩后边是高高低低的小楼,政变的阴影丝毫没有笼罩到这里,战争也离得很远,这里是土耳其距离叙利亚最远的一个角落,难民一时半会还走不到这里来。游客零星在海边步道漫步,带着机票无法改期的怨气,但依然不掩对这座静谧小城的喜爱。
政变依然是有影响,哈米德带他们去港口问渡船的消息——停开了,机场的国际航班也没恢复,今天才开始陆续有国内航班降落,土耳其在严格管控离境人员,这很合理,也让大批希腊游客只能守在这儿等开船。看来橡皮艇计划势在必行。
“我可以去打听一下,”哈米德说,他有些犹豫,小心地打量着他们的脸色,“我有几个同学,他们提过,很多土耳其人都搭船去希腊——至少几年前是这样的。”
现在,希腊的失业率也许比土耳其还高,偷渡过去实在没什么好的,再说,土耳其人拿申根签证也不是那么难。这一行当然会因此萎缩,傅展沉吟着和李竺交换个眼色,好像在征询她的意见——其实也只是表面功夫,他哪会顾及她的意见?
虽说如此,还要配合着演,李竺看他想答应,也跟着点点头。傅展笑着说,“那我们可以去古城看看,正好在那里等你。”
特洛伊正在达达尼尔海峡旁边,距离码头不远,现在禁止出航,码头周围泊满小船,很多希腊人会租一艘海钓——其实这些船也完全具备把他们送回希腊的能力,哈米德了解地点头,渴望地踮起脚尖看了远处一眼。
“那有个很有名的木马,我还没看过那个木马。”
他和李竺更谈得来,相应更怕傅展,乘傅展去买票时留恋地再三叮嘱李竺,环顾四周,“这里是我从小就听说的地方,但我一直没有钱来。”
农民的儿子不忌讳谈论自己的贫穷,哈米德也很为自己现在的经济状况满足,看得出来,终于能来到这里,令他有美梦成真的自豪,他把手指插在裤带里,喜爱地环顾四周,“我想过到这里工作——但他们更需要希腊语导游。也许等你们出海以后我可以自己来这里,好好的看那个木马——你知道吗,它有四个人那么高呢!”
李竺啼笑皆非,有那么一小会,她想叫哈米德干脆和他们一起去算了,或者反一反,他去看木马,他们去找船——反正他们去景点唯一的理由,也只是在路边傻等太惹人注意,也容易被摄像头拍到。
“去吧,”最终她只是说,“等这事儿完了以后,你想在这里住一年都可以。”
#
“你觉得他能搞到船吗?”
事实上,特洛伊城对一般游客而言,可说是索然寡味。这里更像是旅行团骗人用的景点——名声响亮,处处绿树如茵,但非专业人士可看之处相当少,没有成形的建筑,没有铭牌和城志,甚至连残垣断壁都没有,有的仅仅只是一个个考古方以及想象中的复原图,一些挖掘出的生活用具在陈列馆中亮相,却毫无特洛伊应有的传奇气息。游客半小时就足以逛完,然后杀向附近的购物点,让导游和特别适合旅行团游的那些团员笑逐颜开。
至于特洛伊木马,这个人造景点对有过些许阅历的游客而言,实在过分无聊,只能让人对特洛伊人的智商充满怀疑,李竺和傅展在它附近徜徉,“应该可以吧,实在搞不到船的话,他也完全可以租一条摩托艇。听说过那个笑话吗,打开google地图,选择美国作为目的地——”
“它会叫你乘车走到东海滨,然后开摩托艇过去。”傅展会心一笑,“的确,这不失为一个保底选择。但还是能搞到一条小船最理想——如果船东不放心的话,他可以和我们一起过去,再独自把船开回来。”
这些细节他和哈米德仔细交代过,李竺知道反复确认细节是傅展商业上的习惯,没想到这份习惯在逃亡路上也能给她带来安全感。“我们留多少钱给他?——或者说,我们留多少钱给自己。”
在伊斯坦布尔倒卖护照一定比想象更赚,他们搜刮了一笔不大不小的钱财,各国货币都有。当然,这数字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只要一回到国内,李竺和傅展都能轻易动用哈米德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不过,现在的情况当然是另一回事,李竺在这问题上游移不定:给哈米德留太多,他们就得在希腊想法子搞钱,但首付给他留太少,恐怕双方的分手不会太愉快。——而她一点也不想去猜傅展会怎么收拾哈米德。
傅展像是把她的小心思尽收眼底,他面露揶揄的微笑,开口说,“我听说你一直以来都喜欢——”
李竺交过几个男朋友,都是成熟稳重的商务人士,以傅展消息灵通的程度,当然对此了然于胸,她刚听个开头就知道他要打趣什么,反驳之词已在酝酿,但就在这时,傅展脸上忽然露出惊骇之色,李竺还没反应过来,手肘处传来巨力,她被拉着一起侧跌下去。
敏感时期,特洛伊城游客不多,但有人忽然跌倒,依然引起众人注意,还好一名棕发男人及时拉住这名亚洲男子,友善地问候。“你们没事吧?”
他体贴地握住亚裔男士的肩膀,把他抓扶起来,“低血糖了吗?要不要到一旁去休息?”
有人处理,游客们的注意力逐渐散去,只有亚裔男子的女友跟着他们走入木马边的小径,视网膜里的这一幕被自动打上‘好人好事’标签,不会有人注意到扶持的姿势是否有些不自然,当然,更没人闲得没事,去偷听他们的对话了。
#
“杀了我,你永远也不会知道u盘藏在哪。”
棕发男人一定顶了一下他的后腰,傅展被顶得向前迈了一小步,他的姿势不自然——是被枪顶着后腰的不自然,以后她就会识别了。
“u盘在哪里。”有人在和她说话,风吹过树梢,哈米德现在找到船没有?
“u盘在哪里?”那个人的膝盖顶了傅展一下,后者痛呼出声。“不要装傻,我知道你会说英文。”
“她不是装傻,她是吓蒙了。”
连续的对话传进耳内,却像是被间断性屏蔽,李竺猛地摇晃一下,忽然从极度恐慌中暂时回神:她可以勉强镇定地在巷道中绝命逃亡,和傅展一起开车奔逃出上千公里,但却还没学会处理近在咫尺的死亡威胁。有把枪指着傅展,就在她身边,比上一次更近。只要他扣下扳机,傅展就会——和那个人一样,半边身子被炸得粉碎,只剩下红红白白的肉块——
也许因为这一次面对死亡威胁的人是她的同伴,甚至可以说就是她自己,带来的恐惧感比上次要更大。自政变以来,第一次她完全慌了,这一刻她脚软着只想反身逃走,人在面对近在咫尺的巨大威胁时,怂真是第一也是唯一的反应,她的思维限于停顿,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不知道——”
“她没撒谎,”傅展的声音居然还很镇定,“她真的不知道。”
棕发男子一定有辨别真伪的窍门,他相信了她,但这不是什么好事——她不知道,知道的就是傅展,所以枪被挪开了,他一手仍反扣傅展的双手,枪口指向李竺,发问的对象也换了人。“u盘在哪里?”
“你拿她威胁我也没用。”傅展脸色不变,语气淡淡的,但谁都能听出这话的真实。
“那她就没有用了。”原本只是虚指的枪口稳定下来,瞄准了她的身体,具体是哪个部位从她的视角不可能分辨,李竺双腿开始发软,她非常想上厕所,思维一片慌乱,甚至来不及怨恨傅展,她就要死了?就这样简单地、荒谬地无知地死在一个陌生国家的陌生角落里?
如果她够镇定,就该想到特洛伊城是个公众景点,枪声终究会引来太多注意,这也许是恫吓逼供的手段。但生死关头,不是人人都能保持冷静,局势的变化也快得让她根本无从反应——傅展根本没回答棕发人的话,枪口才一稳定,他就扭身跺脚,猛踩棕发人的脚尖,双肘一别,仰过上身滑、扭、头槌,转身游臂握上他持枪的那只手一拗——
棕发人也是技击高手,他没这样简单的就范,而是迅捷地和傅展缠斗在一起,这打斗不像是电影里那么好看,肢体纠缠,竞技空间太小,不够发力出拳,就都想要掌握关节技的主动,靠自重来让对方失去战力,一时间混乱不堪,但傅展刚开始取得短暂的优势——他卸掉了棕发人的枪。
这块沉重的金属掉在石路上,不知被谁踢飞出去,李竺站在当地,眼神在枪和两个男人间来回游移,彻底傻得不知如何是好——她应该上前帮忙,她也会点武术,她可以帮傅展一起制服他,傅展没占优势,对方太强壮了。
但是——但是——
她依然很想上厕所,腿像是没了骨头,软绵绵的甚至连站立都勉强,傅展在缠斗中没看她,不过他像是也没指望什么,喊声中一点着急都没有,“跑!去找u盘!”
u盘在哪?
他会死吗?
他们是怎么追上来的?
这些问题像是由另一个人再思考,李竺自己,听到那个跑字像是忽然间接收到了命令,肢体根本不听她使唤,歪歪扭扭地向某个方向奔去,跑着跑着滑了一跤,她伸手扶住地面,恰好摸到一个重重的东西,顺手就把枪拿在手里继续往前跑。
跑,跑到停车场,哈米德就把车停在那里,去找哈米德,带上他一起跑,u盘在哪里,傅展为什么要那么说,他会死吗?他会被抓吗?他会被酷刑拷打吗?她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她好想回家,她没了钱,哈米德会带着她吗?她能相信他吗?
她尽力在跑,不知怎么就辨别出了往停车场的方向,傅展和身后的那个人在她思维中所占的篇幅渐渐越来越小,纯粹的、对死亡的恐惧,反应迟钝地到现在才泉涌而上。李竺完全失常了,她什么也来不及考虑,甚至很难意识到身后的动静——是回头看了一眼,发现棕发人正在追她,跑几步傅展就过来纠缠,傅展被打得很惨,鼻子歪了——
但这画面里蕴含的信息她无法解读,李竺现在想到的唯有跑,她拐过一个弯角,这是一条小路,停车场应该近在咫尺——
着眼前方,没顾上脚下,有什么东西绊了她一下,她被绊得往前滑跌出去,但没感觉痛,本能地扭身卸力,一落地就弹起来,连滚带爬地抓住飞出去的枪——就像是一条狗,但现在谁还在乎姿态怂不怂?抓住枪她才回头去看是什么绊了她。
阳光透过树叶,一阵海风吹来。
在细碎摇曳的光影里,时间像是一瞬间被拉得很长,追兵迟迟没有转过弯角,而在这无垠的一秒里,她维持着怂而惊慌的姿态,怔怔地盯着树边的尸体,像是根本无法处理这么复杂的信息。
太多细节了,哈米德脸上未褪的血色,他伸长的脚,就是它绊了她,脖子不自然弯折的角度,他那品味奇差的黄色衬衫和紧身西裤,老化的pu皮带,沾了黄土的皮鞋面,甚至连他身上的廉价香精味都还对她的嗅觉系统悍然发动袭击,哈米德们用不起除臭剂,只能用大量的本地香水来调节体味,这种又香又臭极具个人特色的味道,闻过一次就永远忘不了。
她暗自担心过傅展也许会想处理掉他,担心过哈米德因为拿不到全款和傅展发生冲突,其实也多少想过如果他们没法成功回国的话,答应过他的尾款该怎么办。这男人——这男孩在这笔小钱上寄托了这么多的梦想和期待,他的恶纯真到让人只能无奈微笑,但现在,这一切全都不成问题了。
他死了。
有人用他自己的领带勒死了他,就在特洛伊城的小树林里,凶手是不是用枪顶着他的背让他带路?让他辨认出他的两个主顾?然后,不像上一次,巧舌没能挽救他的生命,凶手就这样,随随便便地把他勒死在小树林里,距离特洛伊木马最近的地方。
他看到了那个向往已久的,无聊的人造景点了吗?
他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死吗?
像是有人在她的脑海中弹了一根弦,伴随着‘嗡’地一声长响,她的呼吸忽然间平稳下来,所有无关的想法被摒除出脑海,李竺站起身,手指拂过枪身,确认弹夹保险,双手托住枪托,高举枪口与双眼平齐,深吸一口气,徐徐吐气、稳步向前,手指持续压下扳机——
棕发男和傅展先后出现在拐角,对这一幕均感惊骇,傅展反应很快,立刻回身扑向地面,棕发男也做出最理智的避让反应,但李竺没观察这些,这一瞬间她的视野里只有急剧扩大的目标,就像是有人在她的脑子里安了一个自动放大的瞄准器。她上前两步,压低枪口为后坐力留出余地,手指果断一扣,扬手就是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