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节
但是,自己若是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将曹彬拿下,便很有可能让大宋天下数十万大军生出反弹,甚至出现兵变,这绝对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不过,眼前曹彬的质问,早在他的预料之中,所以此时微微一叹,说道:“曹公有所不知,来人,请太后懿旨和先皇遗诏。”
这两道旨意的内容无非就是将天子之位传位于赵光义,没什么可说的,重点则是两道旨意的真伪。
曹彬和薛居正、吕馀庆等三品以上的官员仔细看过两道旨意,最后结果是那太一懿旨果然是真的,甚至上面还有见证人赵普的印章,对于赵光义来说,即使要作假,也绝对不会选择赵普当见证人的。至于先皇遗诏显然是假的,但没有人会说是假的,即使是薛居正和曹彬此时也不再多说。因为二人都知道事已至此,多说不但无益,而且还要将自家上千人口送于死地。
但曹彬和薛居正毕竟对赵匡胤忠心耿耿,后者咬着牙说道:“还请殿下善待先皇之子。”
赵光义眼见曹彬和薛居正终于妥协,心情大好,说道:“薛相公放心,两位侄子,本王自会善待,本王已经命人好生看护德芳,只是魏王德昭却是已经失踪,本王本来还只是怀疑那白沧海刺杀先皇,便是受魏王的指示,现在魏王畏罪潜逃,已经坐实其便是谋杀先皇的幕后真凶,本王已经让徐铉连夜写了中旨诏书,又让提刑司通传天下,对魏王进行抓捕。嗯,诸卿可有异议?”
大庆殿中顿时一片寂静,紧接着卢多逊、沈义伦、吕馀庆率先跪下大声说道:“谨遵吾皇旨意。”
其他人这才反应过来,除了曹彬和薛居正之外,包括杨延军和罗耀顺、罗公明在内所有官员同时跪下,齐声说道:“谨遵吾皇旨意。”
对于曹彬和薛居正没有跪下,赵光义只是冷冷的看了一眼,并没有当场便追究,毕竟严格说起来,他还没有登基,即使掌控了皇宫中的所有武力,也不能随意动眼前这两位宰相。
第618章 兵围华夏卫府
不过,总的来说,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赵光义很满意。
他目光犀利的扫过全殿,除了曹彬和薛居正,没有人敢与他目光对视,早已低下头,不管他们心中是如何想的,至少此时已经对他表示臣服。
“诸卿都起来吧!一切暂且照旧,诸卿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让宵小之辈乱了我大宋。否则不要怪本王不客气。”赵光义淡淡说道。
百官中从来不缺溜须拍马之人,陶谷向来反应快,此时依然如此,刚一起身,便又跪下,说道:“臣陶谷,恳请陛下早日登基,以定朝廷,并晓谕国中。”
其他人暗骂着陶谷奸猾,赶紧又跪下齐声道:“臣等恳请陛下早日登基,以定朝廷,并晓谕国中。”
赵光义心中乐开了花,但面上却是另外一回事,大声呵斥道:“荒唐,先皇刚刚驾崩,岂可现在便登基,等先皇大丧之日后,本王再登基不迟。不过对于先皇驾崩,魏王、白沧海谋反之事要先下诏书,并晓谕国中,通报天下。”
对于这篇诏书,其中要写明先皇驾崩过程,且表明魏王赵德昭谋反之罪。最主要的是还要将赵光义为何会登上皇位——将太后懿旨和先皇遗旨突写出来,以彰显赵光义登基乃是顺天应人。
这样的诏书并非一定要徐铉的手笔,以卢多逊和陶谷的才能也能做得来。但徐铉有声望,最主要的是在百姓的认知中徐铉是祥符王叶尘的人,如今赵光义需要借用叶尘的名声。
如今大宋天下,叶尘的名声太大,所以即使是赵光义谋反篡位,叶尘将会是最大的威胁和变数,而他可以给白沧海、李君浩,甚至魏王赵德昭谋反的罪名,但却不敢也不能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给叶尘定下谋反的罪明。
所以徐铉被连夜招入宫中写诏书。明明是外制的中书舍人,做的事却是内制的翰林学士。而事实上,等今日事毕,赵光义便会让其进入玉堂,成为真正的翰林学士。
王继恩已经抑扬顿挫的开始念着诏书。
以徐铉的水平,甚至可以媲美扬雄为王莽写的《剧秦美新》,不会在《为袁绍檄豫州文》与《讨武檄》之下。想来以诏书通告天下之后,很快就会坐实魏王赵德昭和白沧海谋反弑君的实事,同时也让赵光义登基为帝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诏书才念到一半,曹彬突然想通了一些事情,提声打断:“陛下之死其中尚有蹊跷,当应该查清之后,再论对错和天子之位。”
卢多逊立刻便说道:“我等亲眼所见,可为证人,如今魏王畏罪潜逃,先帝之死已然查清。”
“篡逆之辈,难道可以做天子?”曹彬没有理会卢多逊,而是声色俱厉,上前两步,与赵光义对峙着。
所有人都清楚曹彬这是困兽之斗,而且已经将曹家上下千余口人的身家性命送到了黄泉口上。实事上,以曹彬在大宋军中威望和地位,只要不和赵光义对着来,即使是如此时薛居正那般默认,赵光义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军队稳定也不会将曹彬怎么样,但如今曹彬撕破了脸皮,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赵光义一声冷哼,好似没有听出曹彬口中篡逆之辈指是的何人,而是故意歪曲意思说道:“没错,如魏王这般篡逆之辈,自是不能做天子。”
曹彬却是垂下头去,然后又抬起来,大声说道:“曹彬虽是武将,但却不敢逆圣人之教,奉篡逆之辈为主!”
他音声冷澈,神色愤然。
双手摘下了头上戴着的长脚幞头,放在了地上。
就在殿上,数百道目光注视之下,曹彬解下了腰带,扯开了官袍,露出了内里的一身劲装。曹彬已经四十多岁,此时一身劲装的他,身形笔挺,依然矫矫犹如劲松。
曹彬这一举动,怨望昭著,话中意思更是只指赵光义才是谋反篡逆之辈。
不过反对最甚的曹彬一旦主动辞官,离开朝廷,便是大事抵定,只凭薛居正一人,绝无回天之力。
赵光义也觉得曹彬现在离开也好,至少城外十万禁军没有了曹彬掣肘,更容易被他所掌控。
当然,曹彬辞官并不会就这样放任其不管,就在殿门口,还有血杀领人等着,曹彬一出去,就会被其押送到曹府之中,然后将整个曹府软禁起来,只等赵光义顺利登基,一切尘埃落定。到那个时候,自有处置,若无意外当是一杯鸠毒酒赐死了事。绝不会给他出城调动兵马的机会。
今天好不容易才将朝臣们全部都弄进殿来控制住,怎么可能让他轻易脱离掌控?
结束了。
薛居正闭上了眼,他终究不能拿着全家老小的性命与曹彬一起死拼到底。
……
……
满朝文武,几乎所有人都顾不上悲伤。
所有知道皇帝陛下遇刺驾崩消息的人们都来不及或者说顾不上悲伤,在早上参加过大朝会时刹那震惊之后,便开始平静地以至有些冷漠地开始安排后续的事情,想着在接下来的洗牌变天,或者说新朝天子朝廷之中自己能否更进一步或者说换个好点的位置,当然也有之前与赵光义关系一般,甚至不怎么理会赵光义的官员开始提心吊胆,比如三司使罗公明父子。
不过,就暂时来说,有资格坐那把椅子的人,为了能够在最终真正意义上的坐稳那个位置,还在做着各种准备,扫清一些可能存在的变数。比如已经大势所定的赵光义,以及被赵普不知道藏在何处的赵德昭,至于赵德芳显然已经在赵光义的控制之中,算是失去了资格。
总之,所有的人似乎都忘了,死去的是宋国开国大帝宋太祖,是统治这片国土十余年的至尊,是所有宋国人的精神象征。
满朝文武除了极少数人之外,都全部已经被眼前的红利,鼻端的香味扰地心神不定。只来得及兴奋惶恐,伪装悲伤,心中却来不及真正悲伤,而是想尽办法开始向赵光义表忠心。当然,也有极少部分人因为叶尘这个最大的变数还活着,还在极为小心的谨慎观望,或者向赵光义表忠心的时候尽量低调。
……
……
而黎民们的反应永远和权贵不相同,他们看待事情更加直接,有时候也更加准确,他们只知道宋国皇帝陛下是个难得的好皇帝,至少站在宋国百姓角度或者从百姓的生活来看,赵匡胤是难得一见的好皇帝。
所以百姓们在得知皇帝遇刺驾崩之后,很多百姓都感到悲伤难过,甚至大街小巷中不时有哭泣之音和惘然色,不知道这个国度的将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模样。他们的心中也有疑惑和怀疑,特别是结合前几天大街小巷中流传的那个谣言,他们心中不禁悄悄想着:伟大的皇帝陛下到底是如晋王说的那样被他儿子魏王赵德昭所杀,还是被晋王所杀?
许多官员实际上在最开始的时候也不相信,华夏卫府刺杀司使白沧海和魏王赵德昭都消失无踪。玉皇顶幸存“活口”的证词直指白沧海,无数的所谓证据虽不能绝对的证实什么,但可以说服一些愿意被说服的人。
……
……
胡三光还没来得及带部分华夏金卫和金牌探子去祥符王府,便被两万禁军水泄不通的围在了华夏卫府总衙之中。不过当许方义带着赵光义的旨意到来的时候,胡三光便失踪了。
胡三光,在江湖上人送外号蓝狐,擅长情报分析和推理判断,在江湖上是出了名的狡猾多智,但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易容之术也是天下无双,虽然比不了那出天变万化的上官冰云,但瞒过寻常人也是易如反掌。当然,这其中另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禁军之中有着华夏卫府的暗子的接应。不过,这也仅限于胡三光一人,再多的人想要从两万大军围困中逃出去是不可能的。
以华夏卫府今时今日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为大宋所立汗马功劳,特别是叶尘很可能还活着,赵光义也只能将里面的人困住,然后尽可能的让许方义试着去收服控制,却是舍不得大开杀戒的。
同一时间,祥符王府已经被控制住了。事实上血杀带人来的时候本来是想将叶尘侧妃韩可儿和七八个月大的女儿叶钰强行带进宫中的,但是在这之前寇准已经带着韩可儿、叶钰、寇准和水儿家人等一些叶府主要人员全部送进了半死迷宫之中。再加上叶府中武力可是相当强悍——黑月带领的四百黑骑兵,两百名常驻华夏卫和五十名探子,另外还有三名金牌杀手和二十名银牌杀手。
一番对峙,甚至冲突之后,叶府的人没有听赵光义的旨意缴械束手就擒,奉命调动两千城防军前来的血杀甚至为此丢了几具尸体,因为顾忌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或者什么时候出现的叶尘,血杀最终未敢放肆,只是让人困住了叶府。
第619章 京都换防
此外,曹彬、薛居正的府上。当然,还有一些与叶尘或者曹彬关系亲密的人也免不了被盯死或者被软禁。比如杨无敌和杨延军父子,罗公明和罗耀顺父子,以及在禁军中任职的展熊武。
当然,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赵光义为之所以够调得动城外的十万禁军、城防军,甚至城门司的军队,是因为目前种种形势之下,赵光义是大宋皇帝的最“合法”继任者。
促成这一点的有两个因素。
一、赵光义有着先皇遗诏和太后懿旨指定为天子继任者。这一点被得以公认的主要原因是今天早上大朝会主宰大宋的千名朝官的生死掌握在了赵光义的手中,他们不认也得认。当然这与赵光义这些年在官员中悉心经营的人脉关系也有着直接关系。
二、赵光义的竞争对手——赵德昭和赵德芳与赵光义相比几乎毫无优势。首先赵光义在文武百官和禁军中的威望和能力远在两个侄子之上,对于大部分官员和禁军将士来说,更愿意选择赵光义当皇帝,毕竟五代乱世过去的时间不长,在五代期间,因为担心儿子年幼,能力不足以守住江山,而将皇位传给弟弟的可是不少,所以赵光义接任皇帝对于官员、军队甚至百姓都感觉更加放心和理所当然,毕竟北方契丹还虎视眈眈的盯着大宋,只要大宋露出软弱的一面或者任何破绽,都会数十万铁骑南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自己的皇帝是个无能之辈。
此外,也是最主要的——魏王赵德昭被随着赵匡胤西巡祭天的十多名大臣和数十名太监宫女指定其为杀君谋反的幕后凶手,且如今失踪定义为畏罪潜逃。而小皇子赵德芳还年幼也就算了,如今还处于重伤的状态之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与赵光义有仇,比如赵普、叶尘二人代表的势力之外,也就那些对赵匡胤死忠心腹的少部分人,因为怀疑赵光义才是弑君兄手有所抵触之外,其它绝大部分臣子、武将都对选择赵光义当皇帝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甚至拥护。
所以,赵光义虽然是弑君谋反上位,但因为谋划巧妙,且种种有利因素的机缘巧合,反而使其隐隐有众望所归的架势。
在如此情况下,枢密院使曹彬又辞了官,赵光义调动军队就很容易了。即使有武将心中有所想法,也要掂量掂量事后赵光义的报复,而不得不听话。
不过,虽说如此,但是因为城防军统帅是向来对赵匡胤极为忠诚的党进,且党进与赵光义曾经起过矛盾,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所以,即使在早上大朝会上,党进并没有随曹彬和薛居正那样站出来,但还是被赵光义给软禁起来。且赵光义还将城防军统帅换成年初在他百般拉拢之下已经暗中投靠与他的枢密院签书院事曾尚飞。
但就算这样赵光义还是不放心,因为曾尚飞投靠他时间较短,还不算是真正的心腹,若非他在军中拉拢的人有些少的缘故之外,他也不会用曾尚飞。再加上谁都知道城防军和十三城门司对皇帝陛下最为忠诚。
所以,最终赵光义还是对京都进行了换防。
……
……
马蹄急!
长街之上,那开封府的府兵已经拉起了长长的封锁线。而就在这封锁线之外,急促的马蹄声从长街远处传来,随后就看见一队队铠甲鲜明的骑兵长驱直入而来,在封锁线后人头攒动的京都百姓眼皮之前疾驰而过!
开封城外十万禁军那独特的铠甲装束格外醒目,只要是京都百姓或者在京都讨生活的人没有不认识的。但是能够分清十万禁军编制所属的就不是寻常百姓能够做得到的人。
十万禁军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上四军、殿前司三军、步军司三军、司军司两军,共十二个军团。
其中所谓上四军便是捧日、天武、龙卫、神卫这四个大宋最精锐的军团,此四个军团各分为左右厢,每厢各设三军,每军五指挥。
殿前司三军是神勇、宣武、骁骑这三个军团,各分为上军和下军,每军十指挥。
步军司则由宁朔和骁胜、虎翼三个军团组成,其中宁朔和骁胜各有十指挥;而虎翼则分左军和右军,各有五军,每军十指挥。
马军司的云骑军和武骑军,各有十指挥。
各军团的领导机构,均是以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为正副长官。
此时进入城内,代替城防军的是马军司的武骑军和云骑军,各五千人,武骑军都指挥使为刘守忠,云骑军都指挥使为李继隆。两军都是以骑兵为主。其中武骑军是重骑兵,而云骑军为轻骑兵。两军分别是从南北两门进入。
此时从南门进入云骑军,驰骋在队伍最前列的,正是云骑军都指挥使李继隆。
李继隆是大宋开国名将李处耘之子,参与平定后蜀的战争,立下军功,一路升迁至云骑兵副都指挥使的位置上。但就一天前,他的上司云骑军都指挥使容突发急病,回府养病。赵光义一道军令,便直接将李继隆升为云骑军都指挥使。
赵光义之所以如此信任李继隆,是因为李继隆的妹妹是赵光义的妻子,在原本历史上也就是后来的明德皇后。
这位未来的国舅,并非是无能之辈,相反他极善骑射,多智谋,是大宋军中颇为有名的儒将,此时他面容严肃凝重,策马奔驰之时,秋风吹拂他的发梢,双腿紧紧夹着马腹,奋力扬起马鞭!
“无论如何,只要本将在,任何人都改变不了晋王登基为帝的实事,那位年轻的祥符王出现也不行。”李继隆这样想着,飞快的传达下了命令,有条不紊的开始接防,按照赵光义的命令,云骑兵负责是开封城南城防务,其中包括开封城南边一半城墙,南城门和西城门以及七个侧门。
李继隆虽然刚刚由副都指挥使扶正,但云骑军中并不缺少他的心腹将官,事实上他在半天之内便已经重新对云骑军各级将官进行了调整,十个营指挥使都是他的嫡系心腹,只要是他的命令,便会不折不扣的去执行,这正是一名优秀将领所拥有的能力之一,李继隆已经拥有了这个能力。
另外负责开封城北城防务的武骑军都指挥使刘守忠同样因为特殊的原因,拥有着对赵光义的忠诚和所拥有的能力。再加上皇城早在昨晚便已经在赵光义的掌控之中,所以,到目前为止,开封城算是已经牢牢被赵光义所掌控。
……
……
御书房中,赵光义一脸满足的坐在往日赵匡胤所坐的位置,看着许方义经过通报从外面走进来,这种满足感更加强烈。
“臣许方义拜见王爷!”不同于卢多逊、吕馀庆等人如今面对赵光义时已经开始喊陛下,许方义依然称呼赵光义为王爷,对于这一点,赵光义并没有不喜,相反很欣赏许方义的不卑不亢。毕竟自己本来就还没有登基为帝。
赵光义微微颔首,温和地说道:“许卿不用多礼,华夏卫府那边事情进行得如何了?”
许方义脸显惭愧之色,说道:“臣无能,除了情报司有三分之二的探子愿意听臣的话之外,其它各司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被臣说服。”
赵光义闻言,神色变得有些阴沉,但转眼一想,叶尘毕竟还活着,而且以叶尘的威望,自己如今即使强行罢免其总司使位置,让许方义上位,恐怕也难以真正控制华夏卫府,除非大开杀戒,进行血洗。但一心想要收服燕云十六州,甚至灭了契丹,以彰显自己能力只比自己哥哥强的赵光义又舍不得给华夏卫府造成如此大的损失。
这两道旨意的内容无非就是将天子之位传位于赵光义,没什么可说的,重点则是两道旨意的真伪。
曹彬和薛居正、吕馀庆等三品以上的官员仔细看过两道旨意,最后结果是那太一懿旨果然是真的,甚至上面还有见证人赵普的印章,对于赵光义来说,即使要作假,也绝对不会选择赵普当见证人的。至于先皇遗诏显然是假的,但没有人会说是假的,即使是薛居正和曹彬此时也不再多说。因为二人都知道事已至此,多说不但无益,而且还要将自家上千人口送于死地。
但曹彬和薛居正毕竟对赵匡胤忠心耿耿,后者咬着牙说道:“还请殿下善待先皇之子。”
赵光义眼见曹彬和薛居正终于妥协,心情大好,说道:“薛相公放心,两位侄子,本王自会善待,本王已经命人好生看护德芳,只是魏王德昭却是已经失踪,本王本来还只是怀疑那白沧海刺杀先皇,便是受魏王的指示,现在魏王畏罪潜逃,已经坐实其便是谋杀先皇的幕后真凶,本王已经让徐铉连夜写了中旨诏书,又让提刑司通传天下,对魏王进行抓捕。嗯,诸卿可有异议?”
大庆殿中顿时一片寂静,紧接着卢多逊、沈义伦、吕馀庆率先跪下大声说道:“谨遵吾皇旨意。”
其他人这才反应过来,除了曹彬和薛居正之外,包括杨延军和罗耀顺、罗公明在内所有官员同时跪下,齐声说道:“谨遵吾皇旨意。”
对于曹彬和薛居正没有跪下,赵光义只是冷冷的看了一眼,并没有当场便追究,毕竟严格说起来,他还没有登基,即使掌控了皇宫中的所有武力,也不能随意动眼前这两位宰相。
第618章 兵围华夏卫府
不过,总的来说,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赵光义很满意。
他目光犀利的扫过全殿,除了曹彬和薛居正,没有人敢与他目光对视,早已低下头,不管他们心中是如何想的,至少此时已经对他表示臣服。
“诸卿都起来吧!一切暂且照旧,诸卿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让宵小之辈乱了我大宋。否则不要怪本王不客气。”赵光义淡淡说道。
百官中从来不缺溜须拍马之人,陶谷向来反应快,此时依然如此,刚一起身,便又跪下,说道:“臣陶谷,恳请陛下早日登基,以定朝廷,并晓谕国中。”
其他人暗骂着陶谷奸猾,赶紧又跪下齐声道:“臣等恳请陛下早日登基,以定朝廷,并晓谕国中。”
赵光义心中乐开了花,但面上却是另外一回事,大声呵斥道:“荒唐,先皇刚刚驾崩,岂可现在便登基,等先皇大丧之日后,本王再登基不迟。不过对于先皇驾崩,魏王、白沧海谋反之事要先下诏书,并晓谕国中,通报天下。”
对于这篇诏书,其中要写明先皇驾崩过程,且表明魏王赵德昭谋反之罪。最主要的是还要将赵光义为何会登上皇位——将太后懿旨和先皇遗旨突写出来,以彰显赵光义登基乃是顺天应人。
这样的诏书并非一定要徐铉的手笔,以卢多逊和陶谷的才能也能做得来。但徐铉有声望,最主要的是在百姓的认知中徐铉是祥符王叶尘的人,如今赵光义需要借用叶尘的名声。
如今大宋天下,叶尘的名声太大,所以即使是赵光义谋反篡位,叶尘将会是最大的威胁和变数,而他可以给白沧海、李君浩,甚至魏王赵德昭谋反的罪名,但却不敢也不能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给叶尘定下谋反的罪明。
所以徐铉被连夜招入宫中写诏书。明明是外制的中书舍人,做的事却是内制的翰林学士。而事实上,等今日事毕,赵光义便会让其进入玉堂,成为真正的翰林学士。
王继恩已经抑扬顿挫的开始念着诏书。
以徐铉的水平,甚至可以媲美扬雄为王莽写的《剧秦美新》,不会在《为袁绍檄豫州文》与《讨武檄》之下。想来以诏书通告天下之后,很快就会坐实魏王赵德昭和白沧海谋反弑君的实事,同时也让赵光义登基为帝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诏书才念到一半,曹彬突然想通了一些事情,提声打断:“陛下之死其中尚有蹊跷,当应该查清之后,再论对错和天子之位。”
卢多逊立刻便说道:“我等亲眼所见,可为证人,如今魏王畏罪潜逃,先帝之死已然查清。”
“篡逆之辈,难道可以做天子?”曹彬没有理会卢多逊,而是声色俱厉,上前两步,与赵光义对峙着。
所有人都清楚曹彬这是困兽之斗,而且已经将曹家上下千余口人的身家性命送到了黄泉口上。实事上,以曹彬在大宋军中威望和地位,只要不和赵光义对着来,即使是如此时薛居正那般默认,赵光义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军队稳定也不会将曹彬怎么样,但如今曹彬撕破了脸皮,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赵光义一声冷哼,好似没有听出曹彬口中篡逆之辈指是的何人,而是故意歪曲意思说道:“没错,如魏王这般篡逆之辈,自是不能做天子。”
曹彬却是垂下头去,然后又抬起来,大声说道:“曹彬虽是武将,但却不敢逆圣人之教,奉篡逆之辈为主!”
他音声冷澈,神色愤然。
双手摘下了头上戴着的长脚幞头,放在了地上。
就在殿上,数百道目光注视之下,曹彬解下了腰带,扯开了官袍,露出了内里的一身劲装。曹彬已经四十多岁,此时一身劲装的他,身形笔挺,依然矫矫犹如劲松。
曹彬这一举动,怨望昭著,话中意思更是只指赵光义才是谋反篡逆之辈。
不过反对最甚的曹彬一旦主动辞官,离开朝廷,便是大事抵定,只凭薛居正一人,绝无回天之力。
赵光义也觉得曹彬现在离开也好,至少城外十万禁军没有了曹彬掣肘,更容易被他所掌控。
当然,曹彬辞官并不会就这样放任其不管,就在殿门口,还有血杀领人等着,曹彬一出去,就会被其押送到曹府之中,然后将整个曹府软禁起来,只等赵光义顺利登基,一切尘埃落定。到那个时候,自有处置,若无意外当是一杯鸠毒酒赐死了事。绝不会给他出城调动兵马的机会。
今天好不容易才将朝臣们全部都弄进殿来控制住,怎么可能让他轻易脱离掌控?
结束了。
薛居正闭上了眼,他终究不能拿着全家老小的性命与曹彬一起死拼到底。
……
……
满朝文武,几乎所有人都顾不上悲伤。
所有知道皇帝陛下遇刺驾崩消息的人们都来不及或者说顾不上悲伤,在早上参加过大朝会时刹那震惊之后,便开始平静地以至有些冷漠地开始安排后续的事情,想着在接下来的洗牌变天,或者说新朝天子朝廷之中自己能否更进一步或者说换个好点的位置,当然也有之前与赵光义关系一般,甚至不怎么理会赵光义的官员开始提心吊胆,比如三司使罗公明父子。
不过,就暂时来说,有资格坐那把椅子的人,为了能够在最终真正意义上的坐稳那个位置,还在做着各种准备,扫清一些可能存在的变数。比如已经大势所定的赵光义,以及被赵普不知道藏在何处的赵德昭,至于赵德芳显然已经在赵光义的控制之中,算是失去了资格。
总之,所有的人似乎都忘了,死去的是宋国开国大帝宋太祖,是统治这片国土十余年的至尊,是所有宋国人的精神象征。
满朝文武除了极少数人之外,都全部已经被眼前的红利,鼻端的香味扰地心神不定。只来得及兴奋惶恐,伪装悲伤,心中却来不及真正悲伤,而是想尽办法开始向赵光义表忠心。当然,也有极少部分人因为叶尘这个最大的变数还活着,还在极为小心的谨慎观望,或者向赵光义表忠心的时候尽量低调。
……
……
而黎民们的反应永远和权贵不相同,他们看待事情更加直接,有时候也更加准确,他们只知道宋国皇帝陛下是个难得的好皇帝,至少站在宋国百姓角度或者从百姓的生活来看,赵匡胤是难得一见的好皇帝。
所以百姓们在得知皇帝遇刺驾崩之后,很多百姓都感到悲伤难过,甚至大街小巷中不时有哭泣之音和惘然色,不知道这个国度的将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模样。他们的心中也有疑惑和怀疑,特别是结合前几天大街小巷中流传的那个谣言,他们心中不禁悄悄想着:伟大的皇帝陛下到底是如晋王说的那样被他儿子魏王赵德昭所杀,还是被晋王所杀?
许多官员实际上在最开始的时候也不相信,华夏卫府刺杀司使白沧海和魏王赵德昭都消失无踪。玉皇顶幸存“活口”的证词直指白沧海,无数的所谓证据虽不能绝对的证实什么,但可以说服一些愿意被说服的人。
……
……
胡三光还没来得及带部分华夏金卫和金牌探子去祥符王府,便被两万禁军水泄不通的围在了华夏卫府总衙之中。不过当许方义带着赵光义的旨意到来的时候,胡三光便失踪了。
胡三光,在江湖上人送外号蓝狐,擅长情报分析和推理判断,在江湖上是出了名的狡猾多智,但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易容之术也是天下无双,虽然比不了那出天变万化的上官冰云,但瞒过寻常人也是易如反掌。当然,这其中另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禁军之中有着华夏卫府的暗子的接应。不过,这也仅限于胡三光一人,再多的人想要从两万大军围困中逃出去是不可能的。
以华夏卫府今时今日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为大宋所立汗马功劳,特别是叶尘很可能还活着,赵光义也只能将里面的人困住,然后尽可能的让许方义试着去收服控制,却是舍不得大开杀戒的。
同一时间,祥符王府已经被控制住了。事实上血杀带人来的时候本来是想将叶尘侧妃韩可儿和七八个月大的女儿叶钰强行带进宫中的,但是在这之前寇准已经带着韩可儿、叶钰、寇准和水儿家人等一些叶府主要人员全部送进了半死迷宫之中。再加上叶府中武力可是相当强悍——黑月带领的四百黑骑兵,两百名常驻华夏卫和五十名探子,另外还有三名金牌杀手和二十名银牌杀手。
一番对峙,甚至冲突之后,叶府的人没有听赵光义的旨意缴械束手就擒,奉命调动两千城防军前来的血杀甚至为此丢了几具尸体,因为顾忌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或者什么时候出现的叶尘,血杀最终未敢放肆,只是让人困住了叶府。
第619章 京都换防
此外,曹彬、薛居正的府上。当然,还有一些与叶尘或者曹彬关系亲密的人也免不了被盯死或者被软禁。比如杨无敌和杨延军父子,罗公明和罗耀顺父子,以及在禁军中任职的展熊武。
当然,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赵光义为之所以够调得动城外的十万禁军、城防军,甚至城门司的军队,是因为目前种种形势之下,赵光义是大宋皇帝的最“合法”继任者。
促成这一点的有两个因素。
一、赵光义有着先皇遗诏和太后懿旨指定为天子继任者。这一点被得以公认的主要原因是今天早上大朝会主宰大宋的千名朝官的生死掌握在了赵光义的手中,他们不认也得认。当然这与赵光义这些年在官员中悉心经营的人脉关系也有着直接关系。
二、赵光义的竞争对手——赵德昭和赵德芳与赵光义相比几乎毫无优势。首先赵光义在文武百官和禁军中的威望和能力远在两个侄子之上,对于大部分官员和禁军将士来说,更愿意选择赵光义当皇帝,毕竟五代乱世过去的时间不长,在五代期间,因为担心儿子年幼,能力不足以守住江山,而将皇位传给弟弟的可是不少,所以赵光义接任皇帝对于官员、军队甚至百姓都感觉更加放心和理所当然,毕竟北方契丹还虎视眈眈的盯着大宋,只要大宋露出软弱的一面或者任何破绽,都会数十万铁骑南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自己的皇帝是个无能之辈。
此外,也是最主要的——魏王赵德昭被随着赵匡胤西巡祭天的十多名大臣和数十名太监宫女指定其为杀君谋反的幕后凶手,且如今失踪定义为畏罪潜逃。而小皇子赵德芳还年幼也就算了,如今还处于重伤的状态之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与赵光义有仇,比如赵普、叶尘二人代表的势力之外,也就那些对赵匡胤死忠心腹的少部分人,因为怀疑赵光义才是弑君兄手有所抵触之外,其它绝大部分臣子、武将都对选择赵光义当皇帝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甚至拥护。
所以,赵光义虽然是弑君谋反上位,但因为谋划巧妙,且种种有利因素的机缘巧合,反而使其隐隐有众望所归的架势。
在如此情况下,枢密院使曹彬又辞了官,赵光义调动军队就很容易了。即使有武将心中有所想法,也要掂量掂量事后赵光义的报复,而不得不听话。
不过,虽说如此,但是因为城防军统帅是向来对赵匡胤极为忠诚的党进,且党进与赵光义曾经起过矛盾,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所以,即使在早上大朝会上,党进并没有随曹彬和薛居正那样站出来,但还是被赵光义给软禁起来。且赵光义还将城防军统帅换成年初在他百般拉拢之下已经暗中投靠与他的枢密院签书院事曾尚飞。
但就算这样赵光义还是不放心,因为曾尚飞投靠他时间较短,还不算是真正的心腹,若非他在军中拉拢的人有些少的缘故之外,他也不会用曾尚飞。再加上谁都知道城防军和十三城门司对皇帝陛下最为忠诚。
所以,最终赵光义还是对京都进行了换防。
……
……
马蹄急!
长街之上,那开封府的府兵已经拉起了长长的封锁线。而就在这封锁线之外,急促的马蹄声从长街远处传来,随后就看见一队队铠甲鲜明的骑兵长驱直入而来,在封锁线后人头攒动的京都百姓眼皮之前疾驰而过!
开封城外十万禁军那独特的铠甲装束格外醒目,只要是京都百姓或者在京都讨生活的人没有不认识的。但是能够分清十万禁军编制所属的就不是寻常百姓能够做得到的人。
十万禁军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上四军、殿前司三军、步军司三军、司军司两军,共十二个军团。
其中所谓上四军便是捧日、天武、龙卫、神卫这四个大宋最精锐的军团,此四个军团各分为左右厢,每厢各设三军,每军五指挥。
殿前司三军是神勇、宣武、骁骑这三个军团,各分为上军和下军,每军十指挥。
步军司则由宁朔和骁胜、虎翼三个军团组成,其中宁朔和骁胜各有十指挥;而虎翼则分左军和右军,各有五军,每军十指挥。
马军司的云骑军和武骑军,各有十指挥。
各军团的领导机构,均是以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为正副长官。
此时进入城内,代替城防军的是马军司的武骑军和云骑军,各五千人,武骑军都指挥使为刘守忠,云骑军都指挥使为李继隆。两军都是以骑兵为主。其中武骑军是重骑兵,而云骑军为轻骑兵。两军分别是从南北两门进入。
此时从南门进入云骑军,驰骋在队伍最前列的,正是云骑军都指挥使李继隆。
李继隆是大宋开国名将李处耘之子,参与平定后蜀的战争,立下军功,一路升迁至云骑兵副都指挥使的位置上。但就一天前,他的上司云骑军都指挥使容突发急病,回府养病。赵光义一道军令,便直接将李继隆升为云骑军都指挥使。
赵光义之所以如此信任李继隆,是因为李继隆的妹妹是赵光义的妻子,在原本历史上也就是后来的明德皇后。
这位未来的国舅,并非是无能之辈,相反他极善骑射,多智谋,是大宋军中颇为有名的儒将,此时他面容严肃凝重,策马奔驰之时,秋风吹拂他的发梢,双腿紧紧夹着马腹,奋力扬起马鞭!
“无论如何,只要本将在,任何人都改变不了晋王登基为帝的实事,那位年轻的祥符王出现也不行。”李继隆这样想着,飞快的传达下了命令,有条不紊的开始接防,按照赵光义的命令,云骑兵负责是开封城南城防务,其中包括开封城南边一半城墙,南城门和西城门以及七个侧门。
李继隆虽然刚刚由副都指挥使扶正,但云骑军中并不缺少他的心腹将官,事实上他在半天之内便已经重新对云骑军各级将官进行了调整,十个营指挥使都是他的嫡系心腹,只要是他的命令,便会不折不扣的去执行,这正是一名优秀将领所拥有的能力之一,李继隆已经拥有了这个能力。
另外负责开封城北城防务的武骑军都指挥使刘守忠同样因为特殊的原因,拥有着对赵光义的忠诚和所拥有的能力。再加上皇城早在昨晚便已经在赵光义的掌控之中,所以,到目前为止,开封城算是已经牢牢被赵光义所掌控。
……
……
御书房中,赵光义一脸满足的坐在往日赵匡胤所坐的位置,看着许方义经过通报从外面走进来,这种满足感更加强烈。
“臣许方义拜见王爷!”不同于卢多逊、吕馀庆等人如今面对赵光义时已经开始喊陛下,许方义依然称呼赵光义为王爷,对于这一点,赵光义并没有不喜,相反很欣赏许方义的不卑不亢。毕竟自己本来就还没有登基为帝。
赵光义微微颔首,温和地说道:“许卿不用多礼,华夏卫府那边事情进行得如何了?”
许方义脸显惭愧之色,说道:“臣无能,除了情报司有三分之二的探子愿意听臣的话之外,其它各司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被臣说服。”
赵光义闻言,神色变得有些阴沉,但转眼一想,叶尘毕竟还活着,而且以叶尘的威望,自己如今即使强行罢免其总司使位置,让许方义上位,恐怕也难以真正控制华夏卫府,除非大开杀戒,进行血洗。但一心想要收服燕云十六州,甚至灭了契丹,以彰显自己能力只比自己哥哥强的赵光义又舍不得给华夏卫府造成如此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