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徐指导正跟着旁边的观众一起鼓掌,表示并不想理这个嘚瑟的人,银牌就不庆祝了吗?真出来结果是银牌老刘一样庆祝得比谁都急好吗?
  又过了两分钟,一直保持静默的大屏幕上终于出现了最终排名:陈焕之的名字排在了第一个。
  凯罗尔懊恼地一击拳,虽然在奥运会前她没想过能参与金牌争夺——此前这一直被认为是卡贝尔和爱德华兹的战争——但在离金牌这么近的地方被人硬生生夺走,这滋味可真不好受。
  而陈焕之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地去拿国旗,然后她将再次缓缓地绕场而行,这是属于她的荣耀,是她的高光时刻。
  之前结果没出来的时候场内的观众就已经足够兴奋,而这时全场已经几乎没有一个还能坐得住的观众,不知是哪个角落最先响起的,慢慢地那声音在看台上连成了一片,接着几乎所有人都跟上了节奏。陈焕之有点茫然地停下脚步,她抬头仔细听了下,啊,是国歌啊。
  此前只是兴奋得难以自已的陈焕之,忽然忍不住落下泪来。
  之前的千分位判定耽误了太多时间,陈焕之的庆祝只持续了几分钟就被裁判打断要求她们退场,因为接下来还有男子10000米的决赛。
  几分钟后陈焕之再次出现在央视直播的赛后采访镜头上,她把国旗斜斜地披在肩膀上,仿佛已经恢复了冷静。但画面的背景音是满场观众从未停止过的“陈焕之、陈焕之”的声音,仿佛她的名字已经成了一个口号。
  七八只各国话筒同时伸到了面前,但只有崔丽娜作为本国记者开口,“恭喜你陈焕之,今天太棒了,真是一个奇迹之夜,你现在有什么想说的吗?”
  “谢谢。”陈焕之冲她点点头,把肩膀上的国旗拽起来裹紧,已经快十一点了,即使是八月,她穿个小背心小短裤也有点冷了。“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就是挺激动的,很兴奋、一直很兴奋。”
  她一脸冷静地说着自己的激动,“感谢我妈,给了我适合跑步的天赋,感谢刘教练,一直跟我东奔西跑地满世界比赛,感谢田径队和我们省田协,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训练条件,感谢我的队友和朋友,一直支持我、鼓励我。”她以目示意回答完了,请问下一个问题。
  崔丽娜感觉自己满腔沸腾的血液都有点降温了,“感觉你现在很冷静啊,不过刚才在场上的时候真的是很激动是吗?”
  “是啊。”陈焕之说,“刚才有点激动过头了,现在赶紧冷静一下。”
  “要保持冷静是因为接下来还有比赛吗?”崔丽娜问,“我们知道你在后天还有200米比赛,21号还有4x100接力,你对这两项比赛的成绩有什么规划或者说目标吗?”
  陈焕之想了想,“接力靠大家共同努力,我们一起全力以赴相信会有一个好结果的。但我觉得大家别对我200米抱太多期望比较好,因为我在此前只参加过一次正式的200米比赛,虽然当时a标合格了,不过发挥的怎么样还很难说。目标我就定的高一点,定到半决赛,当然我200米成绩现在还不太稳定,但是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成了呢是吧。”
  “当然,我想今天就是梦想成真这个词最好的诠释。”一般赛后采访说这么几句就差不多了,但崔丽娜耳机里一直传来导播的声音,“再多问点别的,这会儿没别的比赛了。”
  “那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吗?”
  陈焕之以为她问的是更长远的那种计划,“嗯,首先是等奥运会后好好复习吧,我想明年参加高考。其实我本来该今年高考,但是一直训练比赛的给耽搁了,当然我也没什么时间看书,考不出什么好成绩。所以想好好学习、好好考试,争取一个好成绩。”她看到崔丽娜那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笑了,“我上这么多年学,得给自己个交代嘛。”
  陈焕之的身影短暂地从电视机上消失了,随后她决赛中的11秒,从起跑到冲线那短暂的11秒,被世界各地的转播从各个角度翻来覆去地播放,主持人和解说们不断惊叹着“不可思议”、“奇迹的中国陈”、“对中国人来说这届奥运会太完美了”、“这是世界田径历史上的大事件”等等等。
  但这些就跟陈焕之没什么关系了,根据日程安排,颁奖仪式在明天举行,现在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和其他决赛选手一起去验尿。以确保此次成绩的公平有效。
  赛场内外的记者们都在激动地编排着慷慨激昂的文字和夺人眼球的标题,配上各自抓拍的陈焕之各种角度的清晰大图,有她和凯罗尔并肩冲刺的一瞬间,有她裹着国旗和看台上的观众们一起唱国歌时留下的眼泪,也有她和看台上弯下腰的妈妈拥抱的那一刻。
  不管怎么讲,陈焕之明白,到了明天,她的世界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写这么长时间还这么短,因为我写了好多颁奖仪式发现按照日程颁奖仪式好像是第二天……所以大家晚安!
  跑到旁边其他项目的场地这个梗来自于刘翔,刘翔当时跑到标枪场地被拦住了,大家还记得他当时跑着跑着有个西装的外国人过来跟他击了个掌他才往回走吗?那个是标枪裁判,过来拦他的,他还跟人家击掌……╮(╯_╰)╭
  感谢所有送我地雷营养液的同志们,我一直装死保持沉默因为曾有读者提出有话说里谢雷谢营养液太长了影响阅读体验,不过我觉得我不能再沉默下去了,因为土豪云收雾敛一支烟送了我十个深水鱼雷,当然还有土豪萧妮儿、kakason75的深水鱼雷以及所有小天使的投雷支持……谢谢大家,明天开始连载谢雷,尽量短,(づ ̄ 3 ̄)づ
  第108章 108
  当陈焕之由刘大夫陪着从兴奋剂检查站出来的时候, 刘鑫源早已等在门外,“可算出来了, 顺利吗?”
  陈焕之摸摸鼻子,那有什么不顺利的, 反正喝了很多水, 成功的……了,不过这两年来这个程序走过太多回了,陈焕之已经一点都不觉得尴尬了,“然后我们开个小新闻发布会就可以回去睡觉?”
  刘鑫源诧异地看着她,今天晚上还睡得着?
  陈焕之毫不掩饰地打个哈欠,“刚才兴奋过度, 现在这个劲儿过去了好困。我妈她们是不是已经回去了?不会被记者堵住了吧?”
  “应该不会, 记者都在等着新闻发布会呢, 而且观众这会儿都在退场, 到处乱哄哄的,想堵也堵不着, 等你回奥运村了给她们打电话吧。”刘鑫源在前头领路, “ 奥运会的发布会一般也就十几二十分钟,你后天还有比赛, 今天先不庆祝了,早点回去睡也好。”
  刘鑫源走着又想起一事儿来, “诶,对了,一会儿发布会上问感想记得说感谢国家培养啊, 你刚才赛后采访就没说。”
  陈焕之回忆了一下,发现自己跟失忆了似的,短短半个多小时就已经完全忘了刚才说了什么了,“我好像说了……唉,真麻烦,记得了。”
  “记得说,”刘鑫源又强调一遍,“你虽然不想当什么乖宝宝,但也别平白无故地额外找事儿,有那叛逆的机会你用到刀刃上。”
  陈焕之又打了个哈欠,比了个ok的手势。
  在新闻发布厅后台,陈焕之跟个珍稀古董似的一通换手,先由刘鑫源亲手交给冯主任,又由冯主任亲手交给奥组委新闻宣传部的一位干事,再由这位干事领到了发布厅里。
  陈焕之参加过这么多比赛,也参加过许多赛后新闻发布会,但从没在哪次发布会上见过这么多人,发布厅里的百十个座位早就占满了,然而并没有人乖乖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所有人都伸着脖子垫着脚站着,两边的过道里甚至发布厅的门外都站满了记者和摄像,她一进来就引起了这些记者的注意,各种闪光灯一阵狂拍,差点晃瞎她的眼。
  主持人连忙示意大家冷静一下,先让陈焕之和亚军凯罗尔、季军卡贝尔坐下,然后才宣布新闻发布会开始。
  整体而言发布会还是非常狂热又有爱的,牙买加女将包揽二到四名本来该是个爆炸性新闻,这标志着她们的短跑实力全面超越了前任霸主美国,然而横空出世的陈焕之改变了这一切,她作为第一个跑到奥运会百米半决赛、决赛以及得到金牌的中国人、亚洲人、黄种人,吸引了全世界所有关注百米赛事的观众的目光,在国内当然就更不用说了。根据央视统计,在女子100米决赛开始的时候,央视收视率是5.7%、在陈焕之夺冠后庆祝期间就上升到了10.2%,最后的赛后采访定格在了14.9%,这个数字相当恐怖了,要知道半夜11点可不是什么黄金档期,而100米在此之前对国人来说也从来不是什么热门。
  不光是国内、亚洲尤其是日韩新马泰媒体对她也是非同一般地推崇,欧美记者也迫不及待的想要从她身上得到更有新闻性的内容。整个发布厅里接近80%的发问都是冲着陈焕之来,而剩下的问题中还有10%是询问两位牙买加女将对她的看法。她们能说什么呢,只好表示陈焕之发挥很出色、她很棒棒、两人输得心服口服。不然呢?难道要表现出一副输不起的样子吗?
  一开始对她的提问都是一些很正常的粉丝向问题,比如从小有没有表现出来特别的天赋、怎么开始练短跑的、赛前如何备战、平时如何训练、有没有什么诀窍、对田坛上的各位女飞人都有什么看法、今天白天是如何度过的、今天晚上打算如何度过等等等,这种问题陈焕之回答起来轻松愉快,有问必答。
  直到一个美国nbc记者问,“你知道美国队对比赛结果提出抗议吗?”
  陈焕之楞了一下,扭头看两个牙买加姑娘,卡贝尔皱着眉头而凯罗尔一脸茫然。
  “没有,”陈焕之说,“抗议什么?”
  “爱德华兹起跑的时候抢跑了,”nbc记者说,“她和她的队友们本以为自己该被召回重跑,所以在起跑阶段未能全力以赴,受此影响,爱德华兹才会跑出11秒2整,毕竟我们都知道她不只是这样的实力。”
  她只跑了11秒2是因为她受伤还硬跑好吗?陈焕之沉着脸,“爱德华兹这样说吗?”
  “呃……事实上我们正在试着联系她,但她的队友是这样认为的。”nbc记者说。
  “也就是说,”陈焕之本来想再次跳过翻译用英语回答,后来想想这场合不一样还是收敛点让翻译润色一下吧,“在爱德华兹本人没有表态的情况下,在第二或者第三道的她的队友——罗斯莱斯还是芭布尔?——在起跑的一瞬间、隔着斯图尔特、卡贝尔、我、凯罗尔四个人,肉眼观察到她的起跑时间不应该是电子感应报时的0.12几秒,而应该小于0.1秒?”
  陈焕之双手抱胸往后靠在椅背上,微笑,“眼力这么好,来练什么短跑呢?”
  旁边的新闻干事从桌子底下轻轻踢了她一脚,陈焕之轻咳一声,重新坐正,“总之,这件事我没听说过,不过我相信裁判组的判断。”都比赛完一个小时了裁判组还没反应,这抗议百分百被驳回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