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86章 最快活
  电视里正在播放古装电视剧, 穿着朴素甚至有些土气的古装人物在田地里劳作, 在农家院子里生活,正在读中学的孙红棉却看的目不转睛。李翠莲有些奇怪, 问道:“你不是不喜欢看古装剧吗?你们爱那什么……玄幻, 高来高去, 打来打去的。”
  李翠莲心里知嘀咕, 她真是不理解年轻小女孩儿的思想,总说古装正剧沉闷, 难道那些飞天遁地很有意思吗?
  “哦, 这个《百合花开》是我们老师推荐看的, 说里面的服化道具都是正宗的明朝服饰, 而且这个故事是真实改变的。明朝的南霄子写在她的杂文集里, 我们刚好学到其中一篇, 老师当成课外作业让我们看的。”孙红棉解释道。
  “是吗?这是古人写的?南霄子是谁?很出名吧?你们还要学他的文章?”难得女儿愿意和自己多说话, 李翠莲挤到沙发上,连连问道。
  刚好插播广告, 孙红棉道:“哦,南霄子啊,就是写《有天知》的那个南霄子, 语文课本上都有她写的文章, 是明朝著名的道士和医学家, 传说还给嘉靖皇帝献过药。咱们现在的老字号庆余堂就是她创办的, 还有你不是喜欢用丰年膏吗?几块钱一盒,又便宜又好用, 那是庆丰堂生产的。”
  “我就说,还是国货老字号管用,你们小年轻就知道什么国外的这好那好,好什么啊!老祖宗都说了,道法自然,是化学元素自然,还是自然界里的那些植物动物自然。中医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瑰宝,你们就是不知道珍惜。”李翠莲对这个深有感触,现在的化妆品、护肤品动则成百上千,哪里是他们老百姓能用的。还是国货好,十块钱一盒的膏就能用一整个冬天,滋润不油腻,比国外的牌子货好。
  “那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好不好?”孙红棉翻白眼,她很惊奇在她眼中的家庭妇女居然很有学问的样子,问道:“不过妈,你居然知道道法自然?”
  “那是!”李翠莲骄傲的挺起胸膛,电视里的故事她不知道,可传统国学,那是印在国人骨子里的记忆。看到灾难说一句“造孽”的,那是佛教徒,看到坏人坏事骂一句“天打五雷轰”的,那是信道教的。或者你什么都不信,但总会脱口而出说出一些看似平常,细究很有渊源的话来,这是血脉基因。
  难得和女儿交流,李翠莲赶紧问道:“你和我说说这讲的什么故事,还是古人写的咧!”
  “不是说了嘛,南霄子是个医学家,出身在杭州,过了三十岁之后就开始在国内游历,嗯,可能还到过当时的国内,现在的国外吧,管她呢,反正就是走过很多地方。她是官宦人家出身,有钱有闲的,又开了药铺,就在全国各地收集药方、改良药材种植技术。为了不像前辈华佗那么倒霉,南霄子在离开杭州之前先写了一部药典记录自己行医十多年的经验,托给家里人。她说怕自己出门在外遇险,一生心血付诸东流。后来她没遇到危险,药典十年一修,一共修改了五次,一直到她八十岁的时候,才最后定稿。就是那个著名的《自在南霄药典》。”
  李翠莲一拍大腿,“你说的是南霄仙姑啊!这我知道,咱们庙会的时候不是有仙姑赠药吗?去年就是楼上小雪选上了仙姑,庙会的时候穿着古装衣服游街发膏药。”
  孙红棉直翻白眼,那叫游街吗?
  “然后呢,这电视剧还是她写的啊!”李翠莲又问道。
  “不是,是根据她些的一个故事改编的。”孙红棉轻声讲起了那个故事。
  “当时庆余堂需要大量百合做药材,南霄子游历了国内很多地方都定不下来,后来游历到兰州,发现这里特别适合种百合,而且很多百姓家里也靠种百合生活。她在游记里都说了,国内宜兴、邵阳、湖州、兰州是国内最好的四大百合产地,南方百合味苦,更适合入药,更挺符合他们庆余堂的要求。兰州百合味道甜,更适合用来吃。可是南霄子在兰州遇到了这个故事,特别感动,就把药材基地选在了这里。”
  “我上次和同学一起去兰州,那里还有南霄子的塑像呢。百合是药食同源的典范,当时还吃过金菊百合、百合糕、百合炖鸡和百合甜羹,真的特别好吃。我不是还带了一些干百合回来吗?妈你没看到吗?”
  “看到了,咱们这儿又没有吃百合的习惯,既然你说这么好,明天早上煮粥的时候我就多放点。”李翠莲催促道:“说了半天还没说南霄仙姑写的电视剧是什么呢!”
  孙红棉又要忍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的,人家一个明朝道士怎么会写电视剧,都说了是根据她的故事改编的,改编的!
  “兰州有一户人家姓张,以种植百合为生。他们原本是普通农户家庭,没什么特别的,南霄子游历到哪里住在他们家。张家已经是四世同堂了,祖父祖母这一辈相濡以沫,扶持到老,七十多岁的人也闲不住,老两口经常结伴出门摘百合花。回来之后祖母就把花瓣摘下来凉拌,祖父就去蒸百合,最适合他们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家里有儿媳、孙媳照顾,两个老人却更愿意彼此照顾。南霄子说‘相濡以沫,百年好合’。他们家一大家子人都是一夫一妻,相互扶持。张家有妻子不能生孩子的,也不会休妻、不会纳妾,只从兄弟那里过继。一家子和和睦睦,要知道那个时候可是明朝,一夫一妻多妾制,很多男人都纳妾的。”
  “南霄子十分感动,说百合的含义在这里才最能体现,坚持把药材基地选在兰州。后来因为兰州百合不适合入药,还专门开了一家庆吉堂的食铺推广百合之类药食同源的东西。”
  “兰州张家也成了家庭和睦的代表,张家老字号也很有名气。当时去兰州旅游的时候还特意去看过张家大院,在黄土高坡上修那么好的院子可不容易,据说他们家就是通过种百合发家的,可能还有南霄子名人效应加持吧。反正现在被挖掘出来,大家都特别感动,网上不是还流行说‘嫁人就嫁姓张的’吗?”
  孙红棉流利的给母亲科普的一大段,她刚好学到南霄子的文章,对这个在古代做出一番事业,可称“大家”的女人很感兴趣,特意查过。
  “这卖药的庆余堂、卖化妆品的庆丰堂和卖吃的庆吉堂是同一家人开的吗?”李翠莲的重点却有些歪。
  “不是的。庆余堂是传承最好的,真正的老字号,由南霄子传给她的侄孙也是她的徒弟,每一代都有谱系,到现在都六百多年了。庆丰堂也是南霄子创立的,不过后来就没落了,过了些年又开起来,用的是庆丰堂的名号,不过当家人已经不姓齐了。庆吉堂就南霄子再世的时候是真宗她开的,后来就就不见踪影了,现在这个是最近几十年才开的,完全就是沾光了。国内‘庆’字号的,和医药相关的基本上都是碰瓷庆余堂,谁叫当时也没专利法,大家都那么叫。叫的时间久了,碰瓷的也能说自己是百年老店了。”
  母女两个说闲话的功夫,广告很快就完了,电视剧又开始了。
  孙红棉看着屏幕里两位老人相濡以沫,浮肿的眼带挡不住眼中脉脉温情,“真的有情,不必太多言语”。这样的感情没有时空限制,她这个几百年后的小女孩儿也羡慕这样相携一生的深情厚谊。
  看完了电视剧,孙红棉对电视剧里的故事更感兴趣了,在网上搜索原文。南霄子的原文收录在《南北集》里,《南北集》是南霄子的旅行笔记,她说自己怕医药理论太过复杂艰深,不能引人注意,就写了这些小品文,希望在博人一笑的同时,能让人学到一些基础的医药知识,那就是她的无量功德了。
  孙红棉翻开《南北集》,里面有描写山河大川之壮丽,也有纪录旅行趣事的小笑话,她从不知道原来古人也可以这么有趣。5
  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南霄子到过沙漠,在哪里亲手种植过梁外甘草,为庆余堂引进最优质的佐药甘草。她在沙漠里挖到过肉苁蓉,这是配制龟苓集的一味主药,而龟苓集就是她先给嘉靖皇帝的“仙药”,从皇宫流传到民间,一直是“滋补国宝”。她还在塞上江南的宁夏生活过十年,改良了枸杞的种植,挑选良种,广泛培植,让枸杞从名贵中药,变成日常食用的调味品。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南霄子游历过绝大多数的名山大川,她从山顶悬掉在空中采摘石斛,制作成传说中的神奇仙药。曾有过绳索断裂,落在山崖旁生树上捡回一条命的惊险。她曾亲身试药,被准备入药的蛇咬过,险些丧命。她也曾在深山里寻找人参的时候迷路,若不是老马识途驮着昏迷的她出山,她就死在山里了。
  孙红棉这才明白,南霄子为什么十年一次大修她的药典,而不是等到晚年统一撰写。这样艰险的寻药、制药、学医之路,她也怕自己半途夭折吧!
  特别是南霄子还是一个女人,在封建社会作为一个女人,做到了大多数男人都没有的成就,孙红棉如何不为她鼓掌!
  孙红棉羡慕南霄子有那样开明的父母,她在《南北集》中说,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决心不嫁人,追求医道,居然得到了父母的支持。这样开明智慧的父母即便在现在,也值得人竖起大拇指。孙红棉羡慕南霄子的坚持,她以女子之身,上至皇帝下至乞丐,都为他们治病,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追求,终于写出了那样的传世之作,将中医发扬光大。孙红棉更羡慕南霄子的长寿,她活到了一百二十岁,这可不是什么彭祖寿八百的传说,南霄子的出生年月都有明确记录,再做不得假。这样一个长寿、有才的特立独行的女人,怎么不让人钦佩!
  “话说明朝真的是医药发展的巅峰呢,出了李时珍、南霄子这样的集大成者,中药真是博大精深啊!”孙红棉喃呢,手指抚摸着《南北集》封二上第一句话“一草一木皆有灵,一花一叶总关情”。
  第87章 生孩子
  柳娘一辈子尊奉正统, 崇嫡抑庶, 哪知自己会落得如此境地呢?
  柳娘回过神来的时候, 宣旨的官员正在高声唱和:“……沈氏为安嫔……”
  “谢陛下隆恩。”柳娘在侍女的搀扶下拜谢, 尔后被扶到房间中。这里是皇宫大内, 沈柳儿千里迢迢从江宁(南京)来参选, 并无房舍可住。当然就算有,也不会让她们这些待选的秀女居住。秀女统一住在宫中,马上就要迎来册封大礼, 教导礼仪的女官马上就到, 一点马虎不得。
  柳娘挥退侍女, 坐在梳妆台前检视此生身份容貌。只见镜中一位清秀美人颦眉看着镜子, 五官端正, 于万千娇美宫娥中只能称呼为寡淡了, 绝没有雍容如牡丹,隐逸若菊仙的容貌。柳娘仔细回想,她之所以入选,还是因为蒋太后称赞她“沉稳”。
  此时乃是嘉靖十年, 皇帝登基十年未有子嗣, 因此仿照古礼,为九嫔之选。此次与沈氏一同册封为嫔的还有郑氏、方氏、王氏、阎氏、韦氏、卢氏、沈氏、杜氏,同册为贤嫔、德嫔、庄嫔、丽嫔、惠嫔、和嫔、僖嫔、康嫔。
  现在九嫔之首乃是贤嫔郑氏, 不过柳娘知道,很快德嫔方氏就会被册封为皇后。而现在的皇后张氏将在三年后被废,废死冷宫, 无谥。
  嘉靖皇帝从兴献王过继为皇帝,已经过去十年了。在这十年中他通过大礼议集中皇权,在朝政上翻云覆雨,而在后宫也经过了大变迁。
  原本对嘉靖皇帝有拥护之恩的张太后已经退居隐逸,在慈庆宫了此残生;在后宫中享受太后荣耀的是嘉靖生母蒋太后,蒋太后高居慈宁宫,安享晚年。皇帝原配孝烈皇后流产血崩而亡,而今的继后张氏便是在那场宫廷斗争中胜出的人。
  后宫格局如此明显,柳娘也在思考自己出路。
  从本心而言,她不愿为人妃妾,可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不要矫情了。天子选纳九嫔,还特意翻出了一遭古礼,不是皇帝折腾礼仪上瘾了,而是有着更大的述求——生孩子。
  是的,生孩子,就是这么简单而可笑。可是别忘了,此时皇帝已经登基十年了,依旧没有孩子,不是说只有公主没有皇子,也不是有人怀孕流产或者孩子没有养大,而是除了已死的孝烈皇后怀孕之外,后宫这么多人,居然无一人有孕兆。
  不仅皇帝着急、太后着急、后宫着急,就是大臣们也急。皇帝的子嗣不仅仅是儿子,而是国本,是国祚!别忘了嘉靖皇帝的皇位是怎么来的,武宗无子才过继了他,若是嘉靖皇帝再无子,大臣们都不知道要怎么办了?还过继吗?大宗小宗反复变化,再来一次大礼议怎么办?皇室衰微本来就是不祥之兆,谁也不想做亡国罪人。因此此次纳九嫔最重要的就是生儿子,生儿子!
  “本宫不求她们马上诞下龙嗣,就算产下公主本宫也百般怜爱。”这是蒋太后的愿望,只要有个女人能证明她的儿子没有那方面的障碍,她就谢天谢地了。
  “苍天有眼!张氏这贱人觊觎后位,害死了陈氏和她腹中的孩子。皇帝无子,这就是陈氏的报复呢!皇帝忘恩负义,老天爷也看不下去了。”这是张太后的咒骂,她好心推选兴献王做皇帝,他却过河拆桥,追尊自己的父母为皇帝皇后。若说这些都是为了皇权集中,“心有苦衷”,那么现在呢,她在后宫过着隐逸孤苦的日子,就是皇帝对她的报答吗?
  “本宫要生儿子!”这是所有后宫妃嫔的愿望!
  看来还要过一次宫斗生活啊!柳娘颇有些兴致勃勃,以往她不会把自己陷入这样的悲哀境地,但如今走到这一步,也想见识见识千百年来无数女人趟过的这条河。
  下圣旨册封之后,九嫔还要陪祭太庙才算正式成礼,毕竟这次可是仿古礼啊!
  “冠九翟冠,大采鞠衣,圭用次玉文,册黄金涂,视皇后减五分之一。帝衮冕告太庙。还服皮弁,御华盖殿传制,遣大臣行册礼。既册,从皇后朝奉先殿。礼成,帝服皮弁,受百官贺,盖创礼也。”
  忙完了礼节,柳娘回到自己的宫殿中,她们这批人都有资格独居一宫。柳娘所居宫殿名为春安殿,乃是长春宫东侧殿。她还不是妃位,不能住进主殿。
  此次九嫔中还有另一人姓沈,封为禧嫔,居住在储秀宫西侧殿。为了区分她们两位,宫人內侍称呼安嫔、禧嫔。
  每日早起向皇后问安,由皇后带领向太后问安,当然只有蒋太后。这些都是惯例,无需赘言。柳娘的心也不在女人之间的几句口角上,她在等着皇帝。
  皇帝对新纳的妃嫔并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不过在殿选之时见过一面而已,但他也毫不客气的享用了这些人的温柔殷勤。按照顺序排下来,贤嫔、德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柳娘排在第六位。
  柳娘一直安分的等着皇帝到来,在此之前比任何妃嫔都沉默寡言,仿若被宫中威严吓到的小姑娘。
  这日,嘉靖皇帝终于走进了春安殿。
  “安嫔沈氏拜见陛下,陛下万安。”柳娘款款而拜,衣着素雅,气质缥缈,初见寡淡,细品有馨香,如一支安神香那样,不近不远,却萦绕周身,这是柳娘的初次亮相。
  “起吧。”皇帝摆手,柳娘顺势站起。
  做了一辈子道姑,一辈子大夫,柳娘下意识的观察皇帝的脸色。眼下青黑,面带疲色,说话有气无力,虽尽力遮掩,在大夫眼中却是明晃晃的敷衍和不耐烦。
  因为没有儿子受到的压力,皇帝是最坤们的,纳妃嫔进宫也不是满足私欲,做梦都在求子,累啊!
  柳娘看出了这一点,并不上前谄媚,只为皇帝奉茶,安静站在一旁。
  皇帝巡视宫内装饰,发现十分清雅,并无大红大紫之类的“正统”眼色,看多了新进妃嫔宫中的喜庆颜色,皇帝心里也轻松。
  “平日在家做什么?”皇帝百无聊赖的问道,现在时间还早,总不能直接上/床吧,皇帝只能扯闲篇。
  “看书、习字、弹琴。”柳娘的回答也尽量简洁。
  “哦?倒是个才女。”皇帝不置可否,宫内的女人基本都有一技之长,这样的回答在大框架内。
  “陛下可愿听嫔妾抚琴一曲?”
  “大善。去取琴来。”皇帝笑了,只要不和他没话找话,听琴也是个好办法。
  “请陛下移步软榻,妾的琴音要躺着听才能听出妙处来呢!”柳娘笑着请皇帝躺在软榻上,走到一旁净手焚香,如淙淙流水般的琴音便在春安殿响了起来。
  皇帝开始时候还努力听着,准备听完了“恰当”的点评几句,可是越听着眼皮子越沉。皇帝是不会委屈自己的,不一会儿就睡过去了。
  柳娘的琴音却没有停。察觉皇帝睡过去之后,柳娘弹琴就更随心所欲了。琴音渺渺,其中有名山大川,有大漠黄沙,有云层雾霭,有海浪渔舟。
  等皇帝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掌灯时分了。
  柳娘亲自拧干帕子给皇帝净脸,皇帝笑道:“爱妃好琴艺,朕在梦中有仙鹤起舞,可见是被爱妃的琴声引来的。”
  “陛下谬赞。”柳娘微笑,松手放帕子,刚好避开了皇帝拉她的手。
  照例用过晚饭之后,就该就寝了。皇帝洗漱好躺在床上,柳娘却道:“妾见陛下面带疲色,可是身子不舒爽?且在家中经常为祖母推拿,陛下可愿试试。”
  皇帝诧异的看了她一眼,这几天在各宫流转,妃嫔无一不着急拉他上床,她们比皇帝更明白自己的使命是什么。皇帝还是头一回遇到不愿意承/欢的妃嫔,怎么能不诧异。
  皇帝也想看看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笑道:“有劳爱妃了。”
  柳娘按摩的功夫也是久经考验,开始时候皇帝还坐着,慢慢就躺下了,很快就睡熟了。
  柳娘看着皇帝放松的笑脸,心中满意。停下按摩的动作,躺在外侧,放心安眠。
  等到第二天早上皇帝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安嫔已经起床梳妆好,等着伺候他梳洗呢。此时皇帝还不是那个多年不上朝的“昏君”,正准备这上朝呢。
  今早餐桌上的东西格外合胃口,皇帝发现自己居然比平时多吃了一碗,而安嫔却还是那个清淡自持的模样。
  “昨晚委屈爱妃了。”第一次妃嫔侍寝,不动人家,简直就是侮辱。
  “陛下宽心,能让陛下睡个好觉,保重龙体,妾便不委屈。”柳娘笑着奉承。
  “爱妃胃口倒好。”皇帝不置可否,妃嫔在他面前都恨不得装作餐风饮露的仙女,没见哪个和他吃的一样多。
  “嫔妾年将十五,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家中父母教导,早餐务必食好食饱,不敢敷衍,此为养身之道。”
  “哦。”皇帝听到一个道字有些不太开心,他尊奉道教,素来不被太后喜欢,大臣们也多有非议,同时也有许多想讨他欢心的人总喜欢与他论道。皇帝不耐烦的等着安嫔说出她的见解,一个小女子能有什么高明说辞,也不知在私底下联系过多少遍,又抄了哪位前人的心得。
  皇帝的心思就这样跳跃,人们称之为圣心难测。
  没想到柳娘说完这一句就停了,又专心用起早餐来。最后皇帝不甘心的放下筷子,柳娘也跟着停箸,服侍皇帝出门。
  皇帝踏出春安殿大门的时候不死心的回头看柳娘,柳娘回他一个疑惑的眼神,“陛下还有事吗?”
  皇帝气极,难道朕还不受欢迎了不成?气得甩袖而走。
  不理会周围宫人大气不敢出,胡乱飞眼色,柳娘回内室取出自己为太后抄写的经文,例行向皇后请安而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