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吐青苗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文彦博在厚脸皮的大道上,要比韩琦的造诣深一点。
  比如现在。
  “稚圭,此事算了了。”
  “宽夫,莫这般宽慰。陈昌之事了,并不是我韩琦事了。”
  “何处此言?”
  “我应该自请外出了……”
  韩琦有种说不出的落寞。真的要外出吗?自己也不知道。
  “稚圭,此言差矣!朝堂可有弹劾?”
  “那倒没有。可我……”
  “臣工不弹劾,官家无意追究,且诚意相劝。若稚圭真的自请外出,是心有不安,还是背后有猫腻?让人揣度。如此,反倒是受人把柄了。”
  还有些话不好出口。
  你韩琦跟官家争论举荐之责,官家不耻外出的行为。这时候再自请外出,跟煽自己嘴巴有何异?
  赵曦真无意让韩琦出外,不是说韩琦没得贴职可增加了,是对这种做法真的觉得扯淡。
  再说了,他最终势必要改了这陈例。韩琦多少还算是有能力的,丢出去再扔石头,有点不地道。
  另外,他总感觉王安石要有动作了。
  看这一次王安石举荐的那些人,再结合皇城司这边的信息,他感觉王安石是在朝堂组建势力。
  或许真的是庭辩的形势,让他感觉势单力薄了,举荐几个打手,在朝议时能替他扛一些雷。
  就是不知道王安石是否知道,自己就等着他来扛雷呢。
  利索点吧!之所以这样严厉的处置陈昌之,就是等你王安石出手呢。
  你觉得在文臣对我赵曦有点小意见时,是抛出你那些新法的最好时机。
  一样,我就靠你抛出那些新法来,好转移一下臣工的心思。别老担心自己那一天也被革职了。
  果然来了。
  赵曦照常批阅奏折,就是那些被政事堂过滤过的奏折。
  经过这几年的对比,感觉政事堂还是挺靠谱的,并没有架空帝王的迹象。
  最起码皇城司那边汇报的事,跟政事堂这边并没有多大区别。些许小事,政事堂直接处理了,权限也很清晰。
  而这时候,赵曦看到了王安石的奏折:青苗法。
  终于要来了。
  有一点赵曦想不明白。
  在后世,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信息很多,赵曦知道的有限。但也知道当时有很多的朝臣是反对的。
  他以为王安石是在朝议时放出来,才会招惹朝臣议论并反对的。
  或者说是政事堂商议没结果,不得已将未能在政事堂达成一致的新举措,教给君王定夺。
  没想到王安石会直接这样以奏折的形式,递交到自己跟前,而没有跟政事堂任何人商量。
  这是要征得自己同意吗?问题是一个大参,一个君王,真的就能定下国朝的一项新政策?
  是该说你王安石高看了我赵曦,还是说你根本就是目中无人?
  从某种意义上,政事堂算是一体的,这般操作,即便从心里倾向于你的青苗法,也可能会站在对立面。
  你要怎样?我的大参呀!
  “中正,唤政事堂……算了。”
  赵曦一激动,就想直接把政事堂的叫来一起议议。
  就在那一瞬间,他想明白了,明白了王安石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么大的事,若真的在政事堂商量妥了再通知他赵曦,很明显是有逼宫的意思。
  在现在处置了陈昌之事后,在朝臣和君王若有若无的对立情绪下,一旦王安石拉拢着政事堂一并这样做了,绝对会激化君王和臣工的矛盾,最终导致这青苗法胎死腹中。
  王安石可不知道赵曦等他的变法等很久了。
  再说了,推行任何变革,倘若没有君王的支持,一切都白瞎。
  还好,自己没冒失的去召集政事堂集议,否则王安石那颗熊熊之心,恐怕会被自己直接浇灭了。
  那怎么行?事还很多,都需要老王冲锋陷阵呢。
  明日就是朔望朝议了……
  早朝很诡异,或者说平静安稳到了极致。
  纯粹的程序式早朝,没一丝意外。说事的没有,弹劾的没有,朝议杂事的也没有。
  就跟强压下安排好的一样,各人表演着自己的角色,不多不少。
  这是在用一种无声,来表达自己对陈昌之处置的怨气吧。
  扯淡!爱咋咋,随便!
  别说接下来有王安石推出的新法,就是没有,赵曦也不在意这法子。
  冷处理他见多了,哪有这样半拉子冷处理方法的?
  文臣,关不上他们诉求的心。
  只要再有关乎大家的事,或者各有不同诉求的时候,一样会嚷嚷。
  不是说文臣团体不一致,是陈昌之的处置结果,并没有真正动着文臣团体的底线。
  “陛下,臣有奏……”
  赵曦见韩绛出列,就知道他是要缓解这气氛。
  “讲!”
  人的好心不能浪费,赵曦一直遵守这点。
  “夏粮将收,如今河北道丰收、河东路丰收、秦凤路丰收,荆南、广南皆为丰收之年。”
  “谷丰粮贱伤农,常平仓往年以储备安南交易之稻米为主。今年常平仓又到了三载轮换。臣恳请陛下,恩准常平仓今年放开国朝本地夏粮的收储,以避免谷丰粮贱之忧。”
  这种事搁以前,政事堂直接就决定了。韩绛很明显是想缓解一下早朝的诡异气氛。
  “准了。着司农司遣人操办。”
  没了?没了。韩绛本来就准备引开一个话题……因为常平仓储备粮出库,是涉及到酿酒行平价趸旧粮的。
  没想到根本没人接茬。政事堂几位也只是瞅他一眼。
  吕公弼、吕公著正准备出列,再说些闲事。看向官家,却看到官家在摇头。
  赵曦不但制止了吕公弼、吕公著的请奏,环顾一圈,所有担忧早朝情形,并看向他的亲近臣工,他都制止了。
  自己需要这样哄场子吗?不需要!
  “散朝吧。王介甫留对。”
  也好,这样的早朝气氛,自己再把王安石留对了,似乎能给王安石一个明确……自己支持他。
  至于会不会导致朝堂臣工更加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这个,走一步算一步吧,反正赵曦也没准备真去推行什么青苗法。
  还有政事堂的其他人,包括宰相韩琦怎样想……不好意思,随便想吧。
  等一等就清楚了,绝对会惊着你们。
  不用说后世对于青苗法的评价,就是现在,赵曦看了一遍王安石的奏折,也能看明白其中的漏洞和弊端。
  这些大概也是朝臣们攻伐的理由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