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来过去就是沾人家的光了——大房里顶用的男丁多。末了还这样那样麻烦人家,人家当然是要有意见的。
  第70章
  “大叔, 半扇猪肉!”
  肉铺的老板坐在前头已经半晌了,一直半个客人都没有, 天气又是这样炎热, 便打起瞌睡来。正在脑袋一点一点的时候,有个清脆的小男孩儿声音响起,他正准备挥挥手让小孩子别闹。眼睛睁开, 看到有一位妇人才闭了嘴。
  来的是赵莺莺一家的赵蒙、赵吉、赵莺莺、赵蓉蓉和王氏,先前叫人的就是赵蒙, 后来肉铺老板见到的就是王氏。这不是赵家一家常去的肉铺,甚至和太平巷子距离有些远。
  这是赵家一家人特意的。
  肉铺老板面对好不容易上门的生意搓了搓手, 笑着道:“您说您要半扇猪肉是吧?好!您等着!”
  王氏看了看肉铺现在摆在外面的存货, 又叫道:“再拿一块板油来!”
  老板应了一声, 擦擦手, 笑着道:“您要稍等一会儿, 外面只有几斤肉了, 要杀一头猪出来才行。”
  赵蒙从旁边冒头道:“大叔怎么不早上杀好?这时候等着多麻烦。”
  肉铺老板也很无奈,解释道:“现在天气这么热, 早上杀猪多了,白日卖不完, 那就只能等到明日了。可是肉新不新鲜一眼就能看出来,到时候肯定是要杀价的。而且一日存一日的,最后坏了可不糟糕。”
  其实老板没有说的是,现在天气炎热,干旱严重。扬州城里粮价涨了, 蔬果涨了,肉却是跌了——粮食都吃不起,又怎么吃肉?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喂猪是要喂粮食的,在这个时候人都吃不上粮食,喂猪的农户可不是趁着猪还没有饿瘦,赶紧卖掉。这样大量的猪肉就蜂拥到了市场上,造成了肉价进一步下跌。
  不过相对而言牛肉羊肉等降价就没那么明显了,因为这些牲口吃草比较多,就算要上细料,也就是一点儿麦麸之类。这些往往是在养牲口之前,早早就准备好了的。更何况羊不去提,牛却不是庄户人家轻易肯卖的,非得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不可。
  老板吩咐徒弟到后面杀猪,自己则是留在了前面和赵吉王氏闲谈,甚至满足了赵蒙想要到后面看杀猪的愿望。
  知会了徒弟一声,才转头与王氏赵吉道:“最近生意不好做哇!过去我这肉铺每日至少要做两三头猪的生意,遇到过节多的时候能杀五六头猪。最近呢,两日能有一头猪就烧高香了,大哥和大嫂算是这几日我做的最大的一笔生意了。”
  王氏对此也没有多说,只不过微微一笑而已。
  老板的本意却不只是闲聊,于是接着道:“您买半扇猪肉,家里吃肯定吃不完,这有不是过年的,难道是家里要办酒席?”
  王氏这一回倒是没有隐藏,便道:“最近肉便宜,干脆多买一些,腌成咸肉可以吃半年。”
  赵家如今的伙食和以往并没有区别,或者说对比去年这个时候家里的伙食其实是变得更好了。赵莺莺常常和赵蓉蓉出门买菜,对此算是深有感触,隔一日就能出去买一回肉。没有肉的那一日就吃鱼、蛋之类,在普通人家这已经算最顶尖的好生活了。
  也正是因为他们隔一日买一回肉,所以察觉到了最近在粮价缓缓上涨的同时,肉价也在缓缓下跌。等到所有人注意到的时候,猪肉价格已经相当低廉了。
  王氏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但是很快脑子一转,道:“走,我们出门买半扇肉!”
  因为她很快意识到为什么猪肉会下跌,而知道为什么会下跌之后,一些推断也可以做出来了。首先,猪肉下跌就和粮价上涨一样,不可能是永恒的,必然会恢复到正常的价格。甚至猪肉的价格和粮价不同,它恢复的肯定比粮价快,而且很快会高出正常价格。
  这是因为猪肉跌价其实是一锤子买卖,这次是因为养猪农户都没办法喂猪了,便一气把猪卖了,再加上大家吃不起肉,这才有了价格大跌。但是猪卖完了呢?到时候再吃猪肉要从哪里来?
  猪可是要从小喂起的,又不能一个晚上催发出来。
  吃肉的人总是存在的,你吃不起不代表人人都吃不起,到时候猪肉价格必然走高。若是再碰上干旱停止,想都想得到猪肉会涨价到什么地步。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氏打算买一些肉存起来——这甚至比买粮食还积极。因为买粮食还可能亏,突然粮价降下来什么的。但是现在在最低价的时候买肉,那是绝对不会亏的,因为肉价几乎没有下跌的余地了。
  肉铺老板听了王氏的话,赞道:“嫂子有眼光,会过日子!现如今啊,一般的人家都没有这种眼光,只知道拣价高的去抢,粮价都高成什么样了,却每天天不亮去粮店排队。可怜我这肉铺,亏本做生意,关键是他们还不来。”
  肉铺老板当然是站在自己这边说话的,关于为什么大家回去蜂拥买粮食,而肉铺前头门可罗雀只字不提。
  “嫂子,我和你还有大哥说,现在正是猪肉最贱的时候,要是真想买,半扇猪肉打不住,干脆买一整头猪回去。”
  王氏想也不想拒绝:“半头猪就够了,一整头猪半年也吃不完!到了年底还不是要买猪肉做腊肉,那也不能省啊!”
  现在买下的猪肉需要立刻处理做成咸肉,这些肉当然没办法保存到过年的时候转成腊肉。因此到时候买年猪做腊肉的事依旧省不了,因此王氏因该是按照家里消耗肉的情况来购买猪肉。
  实际只需要半扇,那就绝不会多买——即使它再便宜。这同时也是一位主妇应该学会的心态,不然在买东西的时候总会不知不觉多买很多。
  肉铺老板依旧不肯放弃,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劝说。只不过他遇上王氏算是白瞎了,她可不是那种听到优惠、便宜就昏了头的女人,所以对肉铺老板提出的进一步便宜、抹零头,送各种各样的猪骨汤、猪杂完全无动于衷。
  最终老板也只好放弃,等到猪杀完了,半扇猪肉和一些猪骨头猪杂放在了赵吉拉着的板车上。猪骨头和猪杂当然是送的了,就算赵家并没有意思买一整头猪,可是半头猪加上一块板油也是大生意了,怎么可能不拿下一些优惠。
  本来半扇猪肉足够店家派人送上门了,不过王氏与老板道:“不用你们送,我们家出门带了板车的。”
  板车是一种可以靠人力拉动的车,不大不小很适应普通人家生活。这在农村很多见,在城里却不多。这是因为城里生活方便,平常普通的沉重货物店家自然会送货上门。而更多需要车的人家,大多会买骡马,置上一辆配套的车,这也用不上板车。
  赵莺莺家是以前就有的,这一回也是翻了杂物间才找出来。
  不为了别的,就为了不被人知道地把东西买回去——不然为什么要跑到不熟的肉铺买猪肉?
  王氏是被前些日子来借钱借粮的人家给烦到了,想到如果大张旗鼓地把肉买回去一定会被人知道。虽然现在肉价低,那也只是相对猪肉本身而已,相对粮食而言它依旧是贵的。
  在大家吃粮都吃不起的时候,你家却买了半扇猪肉,就算不往深了想,这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吧,到时候说不定麻烦更多。只要想到这个,王氏就起了防备之心。
  买完了肉赵家一家人却不是马上回去,这可是一辆板车,平白无故推出去算什么?这时候兵分两路,赵吉和赵蒙去一家小布庄拿要染制的布料。赵莺莺赵蓉蓉和王氏则是去平常去的店铺,卖绣活儿的卖绣活儿,卖绸的卖绸。
  天上不下一滴雨,这样干旱那都是穷人家的事情,真正的有钱人家生活是不会改变的。王氏的绸布依旧在卖,甚至因为丝的价格上涨,卖家也贵了。至于赵莺莺的结子也不是普通人家会买的,绣庄老板也没有停止要货。
  到了绣庄,赵蓉蓉的绣活也一并卖掉,拿上这一笔收入,赵家母女三人才慢慢的回家了。
  到家时候赵吉和赵蒙已经到家,赵吉也不要王氏回来才做事。这腌咸肉的活计简单,过年时候他也曾帮忙,便干脆把准备好用来腌肉的大缸打开给猪肉抹上适当的盐巴,这就放好。
  王氏回来也就是检查了一下,发现没什么可挑剔的,便没有管了。
  “幸亏之前怕盐价也上涨,多多囤了一些盐,不然今天还要买盐。”现在的盐价可不是那时候的盐价了。
  虽说扬州有八大盐商以及一众小盐商,是绝对不会在盐价上太夸张的,但是涨涨跌跌是市面上的事儿,这也是不能避免的。
  不过这些都不关赵莺莺一家的事情了,晚上的时候王氏把送的猪血,依旧一部分猪杂做了出来——这些东西可不好存放,还是尽快吃掉比较好。
  于是今天饭桌上就全是一些猪内脏,爆炒猪腰子、心肺汤之类的菜色摆在桌上。有一段时间没吃这些了,一家人也吃的津津有味。
  “那里还剩下一些,明天也不用另外买菜了。还有骨头,吊在井里能多放一段时间,但也放的有限。等到猪杂吃完了,赶紧把骨头炖汤吃掉——不然就明日拿来熬猪骨粥,这也是不错的。”
  王氏一边吃饭,一边十分精明地做计划。对于她们这种主妇来说,最无法容忍的事情之一就是有浪费。
  等到吃完饭之后王氏又进了厨房,不一会儿传来的猪油香喷喷的气味。赵莺莺知道这是王氏把那一块猪板油炸了出来——家里的猪油没有了,急等着用呢。
  这时候赵蒙就在厨房门口张望了,赵莺莺知道他是想吃油梭子——油梭子就是猪板油在炸完油之后剩下的东西,吃起来又香又脆,是很多人家炸完油之后小孩子梦寐以求的美食。
  刚刚家里人吃完饭是吃饱了的,但是这会儿赵蒙,还有他身后跟着的小尾巴赵芹芹依旧会觉得嘴馋。
  相较于哥哥和妹妹的喜欢,赵莺莺的反应就很平淡了,因为她好像不大喜欢吃油梭子。上辈子怎么样她不知道,在皇宫里也没有油梭子这种吃食,但是这辈子她只吃过一口油梭子,然后就再也不肯吃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吃的东西这么多,有一两样不吃的东西一点儿也不奇怪。譬如说刚才的饭桌上方婆子根本不朝那盘猪肝伸筷子,因为她不吃猪肝。
  她不吃,就在一旁看赵蒙他们吃——其实刚刚吃完晚饭,肚子饱饱地,也吃不了多少。更多的是一种欢快雀跃的气氛,才让赵莺莺一直站在屋檐下看着。
  “莺姐儿吃不吃?你吃的话给你放白糖。”赵蒙咯吱咯吱吃的津津有味,见赵莺莺站着看,便问她。
  油梭子的吃法有很多,就这样放着,之后的吃法可以和肉一样,炒菜什么的。不过刚刚起锅的油梭子正是最香脆的时候,还是和肉有区别的。一般来说要么什么都不放或者放点椒盐直接吃,要么拌上白糖来吃。
  赵蒙是直接吃的,赵芹芹拌了白糖。大概在赵蒙眼里,拌上白糖是小姑娘家家的吃法吧。
  王氏这时候也从厨房出来了,手上端着一盘油梭子道:“剩下一些明日炒韭菜也就是了——莺姐儿你吃不吃?”
  赵莺莺笑着道:“不吃,娘,我不爱吃油梭子。”
  正说话间外面有人敲门,王氏和赵蒙他们手头都忙,赵莺莺干脆就去开门了。一看竟是麦瑞娘她娘,便问了一声好。
  麦瑞娘她娘一进门就看到赵蒙和赵芹芹正在吃油梭子,外头闻到的香味更加明显了,不由得咽了一口口水。这些日子她家算是好的了,一直能吃个半饱,这都是她之前有远见,看到赵家存粮也跟着存粮。
  单吃吃荤油这种事就不敢想了,实际上这些日子家里饭桌上什么菜都吃不起,是拿以前做的酱菜、咸菜之类的应付。也幸亏她之前勤快,家里的腌菜坛子总是慢慢的,这时候才不至于陷入无菜可吃的境地。
  这些日子啊,涨价比粮食还夸张的也只有各种青菜了。
  王氏见是麦瑞娘她娘,便笑着道:“原来是麦家嫂子,你稍坐,刚刚熬了猪油,还要存起来。”
  赵莺莺知道,熬出来的猪油和豆油、菜籽油一样,但是冷却之后就会成为洁白的油脂。而这种膏状的油脂能存放不少时间,但还是比不过豆油这些,想要在大夏天长久存放是要经过处理的。
  这也是主妇们都会的小诀窍,赵莺莺这些日子在厨房里跟进跟出,在年前的时候倒也见过一次。也就是往还没有凝固的猪油里放一些特定的香料,譬如小茴香这些,然后猪油就能长久储存了,办法还是比较简单的。
  麦瑞娘她娘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没有催促王氏,立刻道:“赵三嫂子你接着忙,我先和婶子说会儿话。”
  这时候方婆子正和往院子里泼水,直起身来笑道:“和我这个老婆子有什么好说的?”
  正说着,对赵莺莺道:“莺姐儿,帮你娘去收拾。”
  赵家人正吃着油梭子,却没有人提出来要拿这个待客。这不是赵家人不懂礼节,而是现在外面生活艰难,除了关系很亲的亲朋能够互相请吃东西,一般的人家是没有这个举动了。
  赵家虽然请的起,但是和光同尘的道理都懂。既然大家都不这样做了,他们当然也不会出这个头。
  赵莺莺一边帮着王氏收拾厨房,一边竖起耳朵听麦瑞娘她娘闲聊。虽说现在无事可做,但上人家门来聊天怎么可能是一点事儿也没有,必然是有事相求,或者发生了什么大新闻,过来分享一番。
  果然,听到麦瑞娘她娘刻意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道:“婶子,你知不知道今日甘泉街姚家米铺出了什么事儿?”
  甘泉街是离太平巷子最近的街道,也是扬州城一条中等偏上繁华的街道。一般来说太平巷子的人家要买什么都是在甘泉街上买,所以对整个甘泉街都十分熟悉。
  听麦瑞娘这样说,方婆子一下就记起来姚家米铺是什么情况了。姚家米铺是甘泉街数一数二的大米铺,后面的主家是浙江的大粮商,所以财大气粗。只不过赵家并不常常光顾姚家米铺,因为他们家有一贯买东西的米铺。只要不是熟悉的米铺东西次,或者卖价比别人铺子高,他们肯定会一直光顾下去的。
  “要说外地人开的米铺就是靠不住,你们家常去的是祝掌柜当掌柜的那一家吧?”麦瑞娘撇撇嘴道:“这就很好了,到底是咱们本地人做的东家,一般来说还记得照顾乡里——真要是做的过火了,大家是知道他们家住在哪里的,戳脊梁骨也有地方不是。”
  “但是姚家米铺是什么人的本钱?人家老板住在湖州呢!就是上门找麻烦也不能够...这几年但凡有粮价波动的时候就看到他们家先上蹿下跳,别人没涨价他们就涨了,别人涨三分,他就敢涨五分......”
  赵莺莺给这家自己并不熟悉的米铺做了一个总结,简而言之,这是一家奸商米铺。大概就是灾荒年间最不会顾忌老百姓死活,只管赚钱的那一种。
  麦瑞娘她娘絮絮叨叨抱怨了姚家米铺一通,颇有一些穷苦人大骂地主的气魄。不过其实她心里没有多恨,反正她平常又不到姚家米铺买粮食,也没受过姚家米铺的厉害。
  等到好不容易絮叨完了,赵莺莺的耐心快用完,懒得往下听的时候,她总算说到了正题。
  “您不知道!姚家米铺做事情实在太绝了,别的米铺限制了每日卖出去粮食的数量,他们家就不限。但是不同的是,他们家的粮价说生生比人家高出去两成。而且这就是个开始,以后粮价只会越来越高。”
  说到这里麦瑞娘她娘也是心有戚戚。
  “有的人家有些家底的还能支撑,可是咱们城南穷人多,有些人家就不能支撑了。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吧。都到了要饿死的地步,其他的也管不了了。有几个更南边巷子的人家就联合起来,晚上摸到了姚家米铺粮仓那边。”
  这时候一般的粮铺也没有多少粮食了,都是每日从大仓那边运过来。如果粮食充足,扬州城也不会是这样的情势了。但是姚家米铺不同,他们家背后是浙江的大粮商,湖州米运过来填满了粮仓,这也是他们没有限制买卖的底气所在。
  “他们看的准,姚家米铺那边准有粮食。只不过他们也不想想,这个年月敢开米铺怎么可能没有一些依仗。人家墙高院深的,粮仓更是有大锁。外头还有看家护院的汉子和恶狗,不是江洋大盗谁敢打这个主意。”
  赵莺莺这才知道了事情到底怎么回事——简单一点说,这就是话本里的故事一样。‘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粮铺不给这些穷人家留活路,这些穷人家就只能自己给自己找活路了。
  都是正当壮年的汉子,总不会挺着饿等死。
  不过姚家米铺显然早有准备,这些普通人出身,从来没干过盗窃事情的平头百姓一下就被抓住了——如果按照话本故事的走向,接下来就该有一个绿林好汉冒出来劫富济贫惩治坏人一番。
  不过很可惜,过日子并不是话本一样,这件事的走向完全不同。
  第71章
  姚家米铺的事情影响很大, 到了第二天,差不多整个太平巷子都知道了, 毕竟这里离着甘泉街足够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