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搅屎棍带来的希望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的欲望是没止境的,李世民也不例外。大海能带来的好处,皇帝是最早品尝到的。一个盐场,就让李世民丰年过节可以大把的烧钱,让嫔妃和皇子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一个档次。
  单单一个盐场,第一年的收入就是五万贯,第二年直接翻倍,今年上半年又翻一倍。守着大海和盐场,登州水师卖咸鱼都能解决自己的开销,不用朝廷贴补。
  李世民不得不服气,李诚确实有经天纬地之才。来自大海的晒盐,直接把解州池盐冲的稀里哗啦。现在解州的池盐,最大的用处就是用来腌咸菜。有钱人是不吃解州盐的,吐谷浑的青盐,登州的精盐,才是当下长安的顶级盐货。
  就在李世民以为,盐场就是李诚的极限后,这货又玩出花样来了,直接开船跑海贸,一趟下来几十车金银拉回来,整个长安城的眼珠子都红了。这哪是在挣钱啊,这是在抢钱。
  宗室、士族、权贵,全都疯掉了,态度极为一致,李诚不能回登州了。这才是李世民把李诚留在长安,接着又踢去高昌的原因啊。本以为,这货在高昌走一趟,怎么也得两三年才能回来的,没曾想战局的进展就是刀切豆腐。一年不到,人家回来的。
  怎么办?只好继续扣在长安,不让他回登州。一旦李诚回到登州,流血死人那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这条航线是李诚开拓的,那些是去跟李诚抢钱的。
  李世民知道自己不厚道,但是那有如何呢?面对整个统治阶级的班底集体发出的声音,李世民也只能妥协。而且还要伸手进去,跟着一起捞。
  李世民揉脑门,看了一眼大太监:“内府的船下海了么?”
  大太监自然是不敢偷看奏折的,上前低声道:“陛下,前日来的消息,内府的船下海了。同行的还有郑氏洛阳房、白氏洛阳房的两艘船。”
  李世民看看奏折,又问一句:“宗室的船呢?”大太监犹豫了一下,李世民眼睛一瞪,赶紧低声道:“回陛下,宗室有五个王弄了船,一起出的海。还有二崔、卢氏、王氏、几个大房,也弄了几条船下了海。这海船可不好弄,手慢的只能等着船厂那边造了。”
  李世民闭上眼睛,靠着椅子:“一群蠢货!真是被被银子蒙了心。”大太监当时心跳加速,这话里有话啊,难不成是李诚的奏折里说了啥厉害的话?
  “陛下,不会出什么事情吧?”大太监斗胆问一句,李世民坐直了身子,摇摇头:“内府的船大概是不会出事的,余者就不好说了。”
  李世民感受到了来自李诚处满满的恶意,这是一个坑啊,偏偏有人心甘情愿的往里跳。
  “派人去登州说一声,关于海贸的任何消息,及时回报。”丢下一句话,继续看奏折。这竖子,要是再写一些糟心的事情,打断他的腿。还好,关于改土归流的事情,算是好消息了。不过李诚也在奏折里再三强调,一定要保密。
  这东西要不保密,传到羁縻地的土司王爷的耳朵里,造反几乎是必然的。看着李诚奏折里写的内容,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竖子,是要斩草除根耶?”
  良久之后,李世民才恢复常态,改土归流需要时间,也需要和几位重臣仔细商议一番。再往下翻,还有一份奏折,打开一看是一张纸条,看完之后李世民忍不住乐了。
  “陛下,微臣请求去城外的李庄面壁,留在长安城里面壁,耽误挣钱啊。望陛下伏允为荷。”连个落款都没写啊,李世民真想打断他的腿。
  最终还是抬手找来大太监:“派人给他传话,就说朕允了,让他滚去李庄好好闭门思过。”
  这家伙,还是这么不着调啊,李世民觉得头疼。李诚这家伙太诡异了,你说他没文化,那是在骗整个大唐,你说他文采斐然吧,他有总是弄这种不着调的大白话。
  不过李庄那边的事情,确实提醒李世民了。少府监那边的事情,阎立本干的还算不错,今年的产铁量,上半年就是六百万斤,一年下来一千万斤不是问题了。伴随着少府监的钢铁产量上升,民间产铁量也跟着上升。
  那些门阀真是混蛋,但是却又无可奈何。人家产点铁打农具,你不能说不行吧?到底私下里有没有生产武器,这谁能肯定呢?毕竟大唐的现状就是这样,当初府兵都是自己准备武器装备来着。民间生产武器,从来都不是怪事。
  门阀就更不用说了,门阀弟子自备铁甲上阵,那也不是啥新鲜事了。要不是因为门阀太强,隋朝也不会开科举,唐朝也不会跟着开。
  关陇集团、山东士族集团、江南文人集团,这是李唐立国的基础啊。李世民为了这打破这个局面,可谓是煞费苦心。从科举到《氏族志》,都是李世民的苦心孤诣的举措。
  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李世民希望出现一个撬动根本的力量出现。但是现在看来,自己有生之年是很难看见了,李世民只能玩平衡,想彻底改变是不可能了。
  当然李世民也看到了希望,这个希望是什么呢?大概只有李世民自己心里最清楚,自己看见的希望居然是李诚这家伙,为啥会这么想呢?因为李诚是根合格的搅屎棍。他的出现,搅动了太多的利益纠纷。
  现在看来,李诚的出现,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皇帝。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皇室财政支出拮据的局面。想到这些,李世民都有点后悔了。好吧,就算是一种磨砺吧,留给下一任君王的辅国重臣。可以想到李承乾,李世民又头疼了。
  关于太子的勾当,李世民发现这孩子有点长歪了,作为父亲,有必要给他扶正。
  其实李世民一直希望让李诚去给李承乾作帮手,但是李诚每次反应都很激烈,死活不肯接受。具体原因李诚不说,但是李世民总是会怀疑,李诚是不是有什么忌惮的地方。可惜的是,李世民没法开口问李诚。
  李诚一直没觉得自己有多重要,他只能在唐朝这个盛世,好好的回一辈子。嗯,给我几个女人,我能创造一个家族。
  身边的武顺就没那么多想法了,浑身过电数次后,再也没有半点力气。事后都是小娅进来伺候的,把个贴身丫鬟累的一头的汗。
  身为家主的李诚,爽过之后在堂前抽烟斗,享受丫鬟的扇子服务。看看一头是汗的丫鬟,李诚无比怀念轴承。有轴承的话,就可以弄个风扇出来了,不用电,用人力驱动也是好的。
  轴承是个好东西,但是以现在的工艺水平,却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了,差点忘记正事了,温柔乡果然误事。李诚起身,进了里屋,坐在武顺身边笑道:“陛下要是准了,明日便全家去庄子里呆着吧。长安城呆着不爽利。”
  武顺爬起来,抱着李诚,低声道:“郎君去便去,妾身自然是跟着的。便是死了,也要让郎君烧成骨灰,带在身边的。”一句话说的李诚心头一颤,回头在额头上亲一下:“年底天冷了,登州上任,你要跟着就跟着吧。”
  武顺满意的笑了笑,身子往怀里挤了挤:“崔氏姐妹愿意看顾李家的产业就看着,妾身只要在郎君身边就满足了。”谁说这女人没心机,李诚一棍子敲死他。
  “莺儿也是要跟去的,不然家无宁日啊。”李诚赶紧打预防针,后院就是麻烦啊。
  朴正勇等了一刻,才见到一个丫鬟出来带话:“娘子说了,过几日去鸿胪寺见你。娘子还说了,居然不缺银钱,何不在长安设一个新罗会馆?大唐也不限制这个,有个会馆,新罗子弟在长安学习,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朴正勇不敢怠慢,这是当今女王最信任的妹妹,据说还是智囊来的。当即躬身道:“朴某记下了,金娘子有何需求,只管派人来寻朴某,这一趟怕是要在长安呆半年的。”
  次日近午,李家车队出了长安城时,打头的李诚总算有种活过来的感觉了。出门的时候,车马准备,后宅各种麻烦,耽搁了不少时间。怕是要错过午饭的时间了。
  李诚催促一声,加快速度。其实李诚很清楚,实在是带着武顺一起走,崔芊芊有点不舒服,非要拖延时间,彰显大妇的威严。要不是崔媛媛道明厉害,崔芊芊还能再晚一会。
  李诚也确实有点惭愧,在武顺那边连着呆了两天,显得有点偏心了。
  车队靠近李庄的路口时,李诚不得不停了下来,因为道路边上停着一辆马车一个宫装女。
  “你等护着车队先进庄子安顿。”李诚挥挥手,示意后面的车马继续。独自策马上前。
  “见过李郎君,殿下在那边的林子里等着郎君呢。”车前一个侍女,笑吟吟的道福见礼。
  李诚在马背上举目一望,五百步之外的林间,隐约可见遮阳扇。这又不是秋季,秋老虎肆虐的当口,城里的贵人怎么会有心思出来郊游呢?也就是高阳这家伙,不按牌理出牌啊。
  “这么热的天,殿下不怕中暑么?”李诚低声吐槽。边上的侍女笑嘻嘻的回答:“林子后面的庄子,是殿下的私产,这不是天气热么?来这避暑呢?”
  立秋都过了,神特么的来避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