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小白狗
“松树台到了啊,松树台,下车的赶紧啊。”
刘金荣拿着行李站起来。
火车停稳,刘金荣从高高的铁梯上跳下来,再接过列车员帮着递下来的行李背在背上,抬头看了一下。
山上野草葱笼,地里的庄稼已经泛黄,人家老宅没有一点儿变化,几条土狗支棱着耳朵抬头看着她。
她想去养树圈看看哥哥,但捏了捏背在背上的行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把行李往上掂了掂,迈步向车站北头走过去。找到人家后面的小路,开始爬山。
路上还有人,背着扛着的。好几个村子的人都得从这里走。
刘金荣赶紧快走几步跟在后面,也省得一个人从草棵子里走害怕。这会儿的野草长的比人还高。
“丫头,哪堡的?”
“张家堡。你们往哪儿?”
“能顺一道,我去姚家。过岭你认道吧?我没怎么来过这边。”
“认,就从俺家房间头过去。”
“那挺好,要不得绕,得多走不少道。东西沉不?用不用帮你拎点儿?”
“不用,不重。”
“去哪了这是?进城啦?”
“去部队,看俺对像。”
“哟,军属啊,了不得。你对像也是咱这边的?”
“嗯,”刘金荣有点儿喘,努力的踩着石头往坡上走:“我们堡的。”
这段最陡的山坡上几乎没有什么植被,全是锯齿狼牙的大小石头,下面山沟里往北面看过去,就是一个巨大的乱石场,没有一点儿草,一直到半山腰才有点绿色出现。这里早时候是一条大河,后来枯了。
这条人硬踩出来的小路就是走在大大大小小的石头上面,拐来拐去的尽量选在平整的地方,还是不时的有石头的尖角翘出地面,成为下坡的时候最好的借力点。
爬上这段陡坡,穿过公路,这边就全是荒草树棵了,要是刘金荣自己是肯定不敢走的,只能顺着公路绕好大一个圈上去。
小路只有一人宽,拐来拐去的,草叶子树枝不停的刮在身上,抬头能看见天,往前只能看几米远,只能听见草叶树枝刮在自己身上的声音和自己的喘息声,一般人在这里都会越走越怕。
上了国防路就轻松多了,顺着国防路的大漫坡往上,往北走,隔着乱石涧子能看见对面山上各种形状的大小石头垒出来的各种景观,到是挺壮观的。
巨大的书页一样一层一层的红色巨石站在那里,上大下小,好像随时都会倒下来,但就是这样站了无数个年头。
“以前这边是胡子窝,现在没了,那会儿走这边都是一路小跑,哪敢这么溜达。”一个年纪稍大点的男人拿烟袋锅点着对面的乱石堆说着。
刘金荣往那边看了一眼,模模糊糊记得好像听后爸和大爷说过胡子的事儿,记不清了。
“隔这么宽的涧子呢,他还能飞过来?”
“有枪啊,怕打。再说了,那年头谁不怕,心里就发慌。”
走到西山岭口,另外几个人顺着叉路走了,刘金荣和那个去姚堡的男人从岭窝的小路下来,穿过一段林子,再顺着梯田穿过来。
这会儿梯田已经垒好种上了,几层高梁,几层土豆,好像还有豆子,长的蔫蔫巴巴的,不太像能产多少的样子。
“跑这种地,这不是扯蛋嘛。”那个男人四处打量了一下,弯腰抓了一把土看了看。
刘金荣说:“俺堡弄的,说是啥农业学大寨,就要创造奇迹啥的。”
男人摇了摇头,把手里的土扔掉拍了拍手:“你们是个小队吧?你们这个队长啊,搞政治是好手,搞农业生产就是个二五子啊。”
刘金荣说:“这话俺们可不敢说,队长能耐呢,要管着工分。”
男人点了点头,叹了口气。
两个人顺着田间小路从高梁地里穿出来,再次踏上国防公路,刘金荣有点儿雀跃:“那棵核桃树,最高的那个,那就是俺家,你去姚堡就顺着公路一直走就行了,过了三道河桥拐个弯就到,不远了。”
男人四下看了看:“这边人家不多啊,你家是外来户?”
刘金荣点点头:“这边只有五家人,那边金沟里还有七八家,剩下的都在堡子里了。”
男人问:“这边有学校吗?”
刘金荣说:“有,教三个年级,我就是在这念出去的。四五年级要到大队,初中在公社。现在都不教书了。”
男人点了点头:“是啊,都不教书了。姚堡离大队就不远了吧?”
刘金荣扭头看了他一眼:“你是要去大队?去大队的话过了姚堡就不能顺着公路走了,很远的,要顺着姚堡边上那条土路下去过河,那边近,四里多路就到了。从俺家这走到大队合作社正好是八里路。”
男人看了看刘金荣,笑着说:“你到是挺熟的。”
刘金荣说:“上学走了两年,平时家里缺东西也要去那买。这一片只有大队有合作社。”
男人皱了一下眉头:“农民,不容易啊。这边运动搞的大不大?”
刘金荣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男人问的是什么,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你去问别人吧。”
这点警觉她还是有的,这个话可不敢随便说,在这个年代,说错话可能就是随之而来的令人绝望的后果。
大队上谁家的孩子把缝衣针插在了画像脸上,被邻家孩子看到出去说了。
一个孩子能有什么想法和用意?然后这个家就毁了,全家人被绑起来批斗,打的受不了了,女的投河了,男的一下子像老了几十岁一样。
到了大核桃树,刘金荣摆了摆手:“大叔再见。我到家了。”坎下的院子里响起小白狗激烈的叫声,夹着着急的鼻音,不断的抓爬着院门。
男人点点头:“再见。谢谢你了小同志。”
张万智从屋里走出来,手搭凉棚看上来:“金荣啊?”
刘金荣顺着坡路跑下来:“是我爸,我回来了。”
张景义拿着锅铲从屋里跑出来。
打开院门,小白狗一下子扑到刘金荣身上,呜咽呜咽的叫着,尾巴要摇掉了似的。
张万智接过刘金荣扛着的行李:“从你走它就没好好吃饭,天天盯着坎上,这总算见着了。”
刘金荣蹲下搂住小白狗的脖子,皱着鼻子享受小白狗的洗脸和亲昵,能感觉小狗瘦了好些。
张景义说:“进屋歇歇,逗拢它干什么?走山路怕了没?”
刘金荣拍了拍小白狗的头顶站起来:“没怕,有人呢。妈你想我没?”
张景义瞪了刘金荣一眼:“我过好好的想你干什么。”扭身进屋去了:“赶紧洗洗吃饭,吃完饭你躺一会儿。”
刘金荣跟着进屋:“我大爷呢?”
张万智把行李放到炕上:“出去了,兴是去堡里了,没说。这会应该快回来了,晌午了。”
刘金荣拿着行李站起来。
火车停稳,刘金荣从高高的铁梯上跳下来,再接过列车员帮着递下来的行李背在背上,抬头看了一下。
山上野草葱笼,地里的庄稼已经泛黄,人家老宅没有一点儿变化,几条土狗支棱着耳朵抬头看着她。
她想去养树圈看看哥哥,但捏了捏背在背上的行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把行李往上掂了掂,迈步向车站北头走过去。找到人家后面的小路,开始爬山。
路上还有人,背着扛着的。好几个村子的人都得从这里走。
刘金荣赶紧快走几步跟在后面,也省得一个人从草棵子里走害怕。这会儿的野草长的比人还高。
“丫头,哪堡的?”
“张家堡。你们往哪儿?”
“能顺一道,我去姚家。过岭你认道吧?我没怎么来过这边。”
“认,就从俺家房间头过去。”
“那挺好,要不得绕,得多走不少道。东西沉不?用不用帮你拎点儿?”
“不用,不重。”
“去哪了这是?进城啦?”
“去部队,看俺对像。”
“哟,军属啊,了不得。你对像也是咱这边的?”
“嗯,”刘金荣有点儿喘,努力的踩着石头往坡上走:“我们堡的。”
这段最陡的山坡上几乎没有什么植被,全是锯齿狼牙的大小石头,下面山沟里往北面看过去,就是一个巨大的乱石场,没有一点儿草,一直到半山腰才有点绿色出现。这里早时候是一条大河,后来枯了。
这条人硬踩出来的小路就是走在大大大小小的石头上面,拐来拐去的尽量选在平整的地方,还是不时的有石头的尖角翘出地面,成为下坡的时候最好的借力点。
爬上这段陡坡,穿过公路,这边就全是荒草树棵了,要是刘金荣自己是肯定不敢走的,只能顺着公路绕好大一个圈上去。
小路只有一人宽,拐来拐去的,草叶子树枝不停的刮在身上,抬头能看见天,往前只能看几米远,只能听见草叶树枝刮在自己身上的声音和自己的喘息声,一般人在这里都会越走越怕。
上了国防路就轻松多了,顺着国防路的大漫坡往上,往北走,隔着乱石涧子能看见对面山上各种形状的大小石头垒出来的各种景观,到是挺壮观的。
巨大的书页一样一层一层的红色巨石站在那里,上大下小,好像随时都会倒下来,但就是这样站了无数个年头。
“以前这边是胡子窝,现在没了,那会儿走这边都是一路小跑,哪敢这么溜达。”一个年纪稍大点的男人拿烟袋锅点着对面的乱石堆说着。
刘金荣往那边看了一眼,模模糊糊记得好像听后爸和大爷说过胡子的事儿,记不清了。
“隔这么宽的涧子呢,他还能飞过来?”
“有枪啊,怕打。再说了,那年头谁不怕,心里就发慌。”
走到西山岭口,另外几个人顺着叉路走了,刘金荣和那个去姚堡的男人从岭窝的小路下来,穿过一段林子,再顺着梯田穿过来。
这会儿梯田已经垒好种上了,几层高梁,几层土豆,好像还有豆子,长的蔫蔫巴巴的,不太像能产多少的样子。
“跑这种地,这不是扯蛋嘛。”那个男人四处打量了一下,弯腰抓了一把土看了看。
刘金荣说:“俺堡弄的,说是啥农业学大寨,就要创造奇迹啥的。”
男人摇了摇头,把手里的土扔掉拍了拍手:“你们是个小队吧?你们这个队长啊,搞政治是好手,搞农业生产就是个二五子啊。”
刘金荣说:“这话俺们可不敢说,队长能耐呢,要管着工分。”
男人点了点头,叹了口气。
两个人顺着田间小路从高梁地里穿出来,再次踏上国防公路,刘金荣有点儿雀跃:“那棵核桃树,最高的那个,那就是俺家,你去姚堡就顺着公路一直走就行了,过了三道河桥拐个弯就到,不远了。”
男人四下看了看:“这边人家不多啊,你家是外来户?”
刘金荣点点头:“这边只有五家人,那边金沟里还有七八家,剩下的都在堡子里了。”
男人问:“这边有学校吗?”
刘金荣说:“有,教三个年级,我就是在这念出去的。四五年级要到大队,初中在公社。现在都不教书了。”
男人点了点头:“是啊,都不教书了。姚堡离大队就不远了吧?”
刘金荣扭头看了他一眼:“你是要去大队?去大队的话过了姚堡就不能顺着公路走了,很远的,要顺着姚堡边上那条土路下去过河,那边近,四里多路就到了。从俺家这走到大队合作社正好是八里路。”
男人看了看刘金荣,笑着说:“你到是挺熟的。”
刘金荣说:“上学走了两年,平时家里缺东西也要去那买。这一片只有大队有合作社。”
男人皱了一下眉头:“农民,不容易啊。这边运动搞的大不大?”
刘金荣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男人问的是什么,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你去问别人吧。”
这点警觉她还是有的,这个话可不敢随便说,在这个年代,说错话可能就是随之而来的令人绝望的后果。
大队上谁家的孩子把缝衣针插在了画像脸上,被邻家孩子看到出去说了。
一个孩子能有什么想法和用意?然后这个家就毁了,全家人被绑起来批斗,打的受不了了,女的投河了,男的一下子像老了几十岁一样。
到了大核桃树,刘金荣摆了摆手:“大叔再见。我到家了。”坎下的院子里响起小白狗激烈的叫声,夹着着急的鼻音,不断的抓爬着院门。
男人点点头:“再见。谢谢你了小同志。”
张万智从屋里走出来,手搭凉棚看上来:“金荣啊?”
刘金荣顺着坡路跑下来:“是我爸,我回来了。”
张景义拿着锅铲从屋里跑出来。
打开院门,小白狗一下子扑到刘金荣身上,呜咽呜咽的叫着,尾巴要摇掉了似的。
张万智接过刘金荣扛着的行李:“从你走它就没好好吃饭,天天盯着坎上,这总算见着了。”
刘金荣蹲下搂住小白狗的脖子,皱着鼻子享受小白狗的洗脸和亲昵,能感觉小狗瘦了好些。
张景义说:“进屋歇歇,逗拢它干什么?走山路怕了没?”
刘金荣拍了拍小白狗的头顶站起来:“没怕,有人呢。妈你想我没?”
张景义瞪了刘金荣一眼:“我过好好的想你干什么。”扭身进屋去了:“赶紧洗洗吃饭,吃完饭你躺一会儿。”
刘金荣跟着进屋:“我大爷呢?”
张万智把行李放到炕上:“出去了,兴是去堡里了,没说。这会应该快回来了,晌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