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皇太极的新政
“额祈葛,您找女儿?”在这一天的黄昏,海兰珠风风火火地进入蒙古大帐内,看到布和坐在那里,就带着点诧异问道。
布和点点头,挥手让跟在海兰珠后面的侍女出去,偌大的蒙古包里面,就只剩下他们父女俩了。
而后他用手一指面前道:“来,这里坐,额祈葛有话要和你说。”
海兰珠带着点疑惑,依言过去坐了后,一言不发地盯着她爹,心中隐隐有猜测:看额祈葛这么郑重的样子,怕不是什么好事!
果然,就听布和有点严肃地对海兰珠说道:“大汗已经登基为帝了……”
“改国号为清,改女真为满族么?”海兰珠一听,心中一动,想起崇祯皇帝所说,不由得问了出来。
布和一听,稍微一愣,随后点头道:“没想你竟然已经知道了?不过不是满族,是满洲,但要说满族也可以说吧……”
一听这话,海兰珠立刻愣住了。明国皇帝竟然提前那么多天就知道大金大汗要改国号的事情,这……这怕是在大金大汗身边,有心腹是锦衣卫密探吧?
这么一想,海兰珠顿时就更不看好建虏了。毕竟皇太极有心腹是锦衣卫,能把消息递给崇祯皇帝,那这边有什么动静,崇祯皇帝就全都知道,就算两国实力相当,也没得玩,更何况现在大金……大清只是占据了区区东北而已!
布和略微皱着眉头说道:“你是从哪里听来的消息?”
海兰珠被他一问,回过神来,神情顿时有点激动,立刻说道:“额祈葛,您绝对想不到,没想到竟然一样,女儿敢打赌,皇太极就算当了皇帝,也肯定不是明国皇帝的对手……”
听到这话,布和当即不高兴了,他立刻打断海兰珠的话道:“你一个女孩子懂什么!大清皇帝登基后,颁布了一系列新政。额祈葛就给你分析分析,也好让你知道大清皇帝的厉害!”
海兰珠感觉她爹压根就不知道她想说什么,就连忙张口说道:“不是,额祈葛,您误会了,就算大清皇帝厉害,他也不可能……”
“嗯?”布和一听女儿竟然还在坚持说明国皇帝肯定比皇太极厉害,不由得有点怒了,重哼一声,脸上明显露出了怒意而训斥道,“军国大事,你懂还是额祈葛懂?你一个女孩子,能不能文静点,先听额祈葛讲完?”
海兰珠一见有点无奈,只好自己先憋着,等她爹讲完再说了。
看到女儿终于乖了一点,布和的脸色也和缓了下来,随即脸上稍微露出佩服之色讲道:“皇太极登基为帝,便立刻颁布了新政!”
“其一,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皇太极下旨凡国内汉官汉民即使从前想逃跑的及令奸细往来的,事属已往,不再追究。之前因东江军而逃跑的大批汉民因此得以赦免其罪,从而稳住了大清国内。而且皇帝还下旨撮合以前就忠心可靠的汉民与满洲族中寡妇结成夫妻。”
布和说到这里,看到海兰珠好像有点心不在焉的表情,便加重语气强调道:“你是不在,额祈葛可是看到,皇太极颁下此份旨意后,那些汉官无不感激涕零,可以想见,大清国内必将比以前更为安稳了!”
解释了之后,他不给海兰珠说话的机会,又自顾自地说道:“其二,皇帝旨意,农时不可失,废农事者罪之!皇太极把保护土地牲畜作为法典规定下来了!地里庄稼不准偷损,母猪不许杀,这是为了繁殖。也不准杀马、牛等作牺牲或出卖。你不知道,这是有长远眼光的皇帝才会有的远见,一般人才不会重视!”
海兰珠听得心中不屑,这种事情,中原王朝早就是这么规定的,有什么好稀奇的!额祈葛献宝一样给自己分析,估摸着也是在沈阳听别人这么说的吧!
布和不知道海兰珠心中想什么,还在继续说道:“其三,皇太极还新设置了都察院用以监察百官,设置了理藩院专门用来对接我们蒙古、朝鲜等的事情,分工明确。改文馆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有点类似明国的内阁,但比明国的内阁分工更细,更专业,就是术业有专攻的意思,懂吧?”
“呵呵!”海兰珠在心里呵呵,这些东西都是从明国那学来的,有什么好显摆,也就是额祈葛被皇太极迷了心窍,就觉得他这里的都是好的了。
“还有,皇太极决定从汉民中选拔强壮之士组建汉军八旗,就和满洲八旗一样的。如今还在组建中,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组建好的。到时候,就又多一支战力了!”
布和说到这里,又马上补充道:“据说还要成立蒙古八旗和朝鲜八旗,到时候大清的军力肯定大增,实力又会大大增强了!”
听到这个,海兰珠马上想起自己在京师京营看到的那支新军,那虽然也是新编的,可她却能看出来,那才是真正的精锐!就辽东新编个八旗出来,难道沾个八旗名字,那些汉奴,朝鲜人和蒙古人都变得骁勇了?
“……”
布和说了好久,终于说得差不多后,看到海兰珠似乎听得昏昏欲睡的样子,不由得又有点冒火了,声音也不由得提高了一些问道:“额祈葛说了这么多,你到底有没有听的?”
“听了,听了啊!”海兰珠一听,立刻回过神来点头回应道。
布和却没感觉到她有多认真听,便皱着眉头,苦口婆心地道:“额祈葛说这么说,目的其实就是一个。大清在皇太极的带领下,肯定能越来越强,明国已经腐朽不堪,就算能赢,也只是偷袭一把而已,说句不好听的,也就是回光返照罢了!”
说到这里,他压低了声音,却又严厉了一些道:“听额祈葛的话,以后不要搞七搞八的,要是传到大清皇帝耳朵里,你让额祈葛如何交代?为防万一,那五个人不能留了,你也别管,额祈葛自会去处置!”
海兰珠一听,额祈葛的意思是要杀那五个明军伤卒灭口!
布和点点头,挥手让跟在海兰珠后面的侍女出去,偌大的蒙古包里面,就只剩下他们父女俩了。
而后他用手一指面前道:“来,这里坐,额祈葛有话要和你说。”
海兰珠带着点疑惑,依言过去坐了后,一言不发地盯着她爹,心中隐隐有猜测:看额祈葛这么郑重的样子,怕不是什么好事!
果然,就听布和有点严肃地对海兰珠说道:“大汗已经登基为帝了……”
“改国号为清,改女真为满族么?”海兰珠一听,心中一动,想起崇祯皇帝所说,不由得问了出来。
布和一听,稍微一愣,随后点头道:“没想你竟然已经知道了?不过不是满族,是满洲,但要说满族也可以说吧……”
一听这话,海兰珠立刻愣住了。明国皇帝竟然提前那么多天就知道大金大汗要改国号的事情,这……这怕是在大金大汗身边,有心腹是锦衣卫密探吧?
这么一想,海兰珠顿时就更不看好建虏了。毕竟皇太极有心腹是锦衣卫,能把消息递给崇祯皇帝,那这边有什么动静,崇祯皇帝就全都知道,就算两国实力相当,也没得玩,更何况现在大金……大清只是占据了区区东北而已!
布和略微皱着眉头说道:“你是从哪里听来的消息?”
海兰珠被他一问,回过神来,神情顿时有点激动,立刻说道:“额祈葛,您绝对想不到,没想到竟然一样,女儿敢打赌,皇太极就算当了皇帝,也肯定不是明国皇帝的对手……”
听到这话,布和当即不高兴了,他立刻打断海兰珠的话道:“你一个女孩子懂什么!大清皇帝登基后,颁布了一系列新政。额祈葛就给你分析分析,也好让你知道大清皇帝的厉害!”
海兰珠感觉她爹压根就不知道她想说什么,就连忙张口说道:“不是,额祈葛,您误会了,就算大清皇帝厉害,他也不可能……”
“嗯?”布和一听女儿竟然还在坚持说明国皇帝肯定比皇太极厉害,不由得有点怒了,重哼一声,脸上明显露出了怒意而训斥道,“军国大事,你懂还是额祈葛懂?你一个女孩子,能不能文静点,先听额祈葛讲完?”
海兰珠一见有点无奈,只好自己先憋着,等她爹讲完再说了。
看到女儿终于乖了一点,布和的脸色也和缓了下来,随即脸上稍微露出佩服之色讲道:“皇太极登基为帝,便立刻颁布了新政!”
“其一,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皇太极下旨凡国内汉官汉民即使从前想逃跑的及令奸细往来的,事属已往,不再追究。之前因东江军而逃跑的大批汉民因此得以赦免其罪,从而稳住了大清国内。而且皇帝还下旨撮合以前就忠心可靠的汉民与满洲族中寡妇结成夫妻。”
布和说到这里,看到海兰珠好像有点心不在焉的表情,便加重语气强调道:“你是不在,额祈葛可是看到,皇太极颁下此份旨意后,那些汉官无不感激涕零,可以想见,大清国内必将比以前更为安稳了!”
解释了之后,他不给海兰珠说话的机会,又自顾自地说道:“其二,皇帝旨意,农时不可失,废农事者罪之!皇太极把保护土地牲畜作为法典规定下来了!地里庄稼不准偷损,母猪不许杀,这是为了繁殖。也不准杀马、牛等作牺牲或出卖。你不知道,这是有长远眼光的皇帝才会有的远见,一般人才不会重视!”
海兰珠听得心中不屑,这种事情,中原王朝早就是这么规定的,有什么好稀奇的!额祈葛献宝一样给自己分析,估摸着也是在沈阳听别人这么说的吧!
布和不知道海兰珠心中想什么,还在继续说道:“其三,皇太极还新设置了都察院用以监察百官,设置了理藩院专门用来对接我们蒙古、朝鲜等的事情,分工明确。改文馆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有点类似明国的内阁,但比明国的内阁分工更细,更专业,就是术业有专攻的意思,懂吧?”
“呵呵!”海兰珠在心里呵呵,这些东西都是从明国那学来的,有什么好显摆,也就是额祈葛被皇太极迷了心窍,就觉得他这里的都是好的了。
“还有,皇太极决定从汉民中选拔强壮之士组建汉军八旗,就和满洲八旗一样的。如今还在组建中,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组建好的。到时候,就又多一支战力了!”
布和说到这里,又马上补充道:“据说还要成立蒙古八旗和朝鲜八旗,到时候大清的军力肯定大增,实力又会大大增强了!”
听到这个,海兰珠马上想起自己在京师京营看到的那支新军,那虽然也是新编的,可她却能看出来,那才是真正的精锐!就辽东新编个八旗出来,难道沾个八旗名字,那些汉奴,朝鲜人和蒙古人都变得骁勇了?
“……”
布和说了好久,终于说得差不多后,看到海兰珠似乎听得昏昏欲睡的样子,不由得又有点冒火了,声音也不由得提高了一些问道:“额祈葛说了这么多,你到底有没有听的?”
“听了,听了啊!”海兰珠一听,立刻回过神来点头回应道。
布和却没感觉到她有多认真听,便皱着眉头,苦口婆心地道:“额祈葛说这么说,目的其实就是一个。大清在皇太极的带领下,肯定能越来越强,明国已经腐朽不堪,就算能赢,也只是偷袭一把而已,说句不好听的,也就是回光返照罢了!”
说到这里,他压低了声音,却又严厉了一些道:“听额祈葛的话,以后不要搞七搞八的,要是传到大清皇帝耳朵里,你让额祈葛如何交代?为防万一,那五个人不能留了,你也别管,额祈葛自会去处置!”
海兰珠一听,额祈葛的意思是要杀那五个明军伤卒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