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紧张
然而,让皇太极做梦都想不到的是,他派往鞍山驿堡前线的信使才出了辽阳城不久,他的敌人,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已经从钱富贵处大概知道了他的策略,并第一时间转达给了鞍山驿堡前线的明军将领们。
于是,在鞍山驿堡这边,就出现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幕。
作为拦截方的建虏,想着法儿,要假装支持不住,不得不遗憾退兵,退往辽阳去。而作为进军方的明军,则要表现出对于辽阳的势在必得,表现出光复辽东,和建虏一决胜负的决心。
既然双方都这么配合,这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不过这其中也有区别,比如说,在建虏这边,岳托费劲了心思,不让明军怀疑有埋伏,只是实力不济才退回辽阳去的而已。看最后的结果,他做到了,明军似乎没有发觉,跟出了鞍山驿堡,成功了!
而明军这边,却知道建虏真正想干什么,只是在演戏,配合着建虏而已。他们知道,在到达辽阳之前,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因此尽量配合,只是因为兵力有限,不能让建虏看出实际兵力,这操作就有点复杂,也是难点所在。
辽阳城内:
“报,陛下,我军已经缓步后退,鞍山驿堡内的明军似有出击迹象。”
“报,陛下,我军已经撤回一半路程,明军尾随而来,大军还在源源不断地出鞍山驿堡。”
“报,陛下……”
“……”
皇太极听着前线的禀告,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不由得很是开心。心中暗想,把这些明军都给消灭,辽东才算是真正安全,朕之前所有的难题,都将得到解决了!
鞍山驿堡城内:
“报,大帅,我军已经追出城外,建虏未有抵抗!”
“报,大帅,我军缴获了建虏丢弃的旗帜兵刃,建虏似乎溃退了!”
“报,大帅,我军快要到极限,曹师将询问是否该出第二批了?”
“……”
还在鞍山驿堡内坐镇的曹文诏听了,就按计划吩咐道:“行,本将也出发。为防万一,让你家师将把夜不收撒远点,可以前探到辽阳。”
这么一来,新军师监冯德华就苦恼了。他负责后方的虚张声势。可这人都得派出城去,留在后方的人越来越少,他虚张声势的难度就越来越高了。不过再困难也要克服,因为他知道,这一仗虽然在明军这边看着像是游戏,但对于建虏来说,却是一场国战。胜负之间,影响不是一般大!最为重要的是,皇上亲自运筹帷幄,发起了这场战事,谁要是搞砸了,前途就不会有多好。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不管是建虏还是明军,大家都不是专业演员,演得很累,晚间都很安份,做好了防御措施后就都早早地睡了。
而在辽阳城内,皇太极却有点睡不着,毕竟他身上的压力太大!这不,普通士卒都已经睡了,但他还没有睡,还在考虑着明军大概能在明天到达,是该当天就发起反击,歼灭明军呢,还是等第二天更合适一点?
正在这时,有信使到达,是从朝鲜送过来的密信。
对于多尔衮和多铎那边,皇太极一直有关注。因此,虽然眼前大战在即,可他还是立刻看起朝鲜的消息。
这一次,传过来的消息就很详细了。信中把多尔衮和倭国勾结在一起的前前后后,几乎所有事情都说了。甚至包括丰臣秀吉后人亲自到达朝鲜,而后多尔衮又是如何欺瞒,由他自己派兵前往倭国的事情。
“啪”地一声,皇太极看完之后,气得满脸通红,小眼睛圆睁,浑然不管一掌拍在案几上的力道似乎有点大,反震地有点疼。他的心中,愤怒之极,多尔衮狼子野心,竟然敢瞒着自己和倭国交往。这种国与国的事情,他竟然敢私自处置,简直是要造反了!
还有,他从倭国确实弄到了粮食,可却对自己一再说粮食如何困难,甚至连出兵回辽东的事儿都不肯做。多尔衮的眼里,还有自己这个皇帝么?
皇太极愤怒地想着,便想召集群臣商讨逆贼多尔衮的事情。不过他还没开口下旨,就猛然反应过来了。眼下不说众多亲信大臣已经被自己派出去,就是如今和明军决战这个时机,也不适合大清内部的斗争。
这么想着,皇太极好不容易把自己的滔天怒火给压抑了下去。拍在案几上的密信也收了起来,他决定暂不公布,一切等歼灭明军主力再说。
第二天,精神亢奋着的皇太极早早便起来,有关前线的消息,他必须第一时间知道。
快到中午时分,岳托终于领军佯装败退,回到了沈阳城内,并向皇太极缴令,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这让皇太极大为高兴,很是夸奖了一番,大声地表示:“此次战事胜利,卿当为首功!”
岳托也没说谎,就在他的军队回城之后不久,辽阳城头上就有守将来报,说城外发现明军夜不收踪迹。
皇太极听了,更是连声吩咐道:“传旨,城头上一切如常,千万不要露出马脚,让明军发现城内有大军驻扎!”
说完之后,又觉得有点不妥,就又吩咐道:“城头上加强戒备,不过旗号不能变。这败退回来了,肯定是如临大敌,这种形势要表现出来!”
传旨的人还没走远,皇太极又觉得有点不妥,就又下旨道:“城头上人数不能太多,有加强戒备的意思即可,但如临大敌的形势,还是要有所体现出来的。交代下去,所有兵卒,都给朕认真点,不得有任何懈怠,特别是不能有轻松之意!”
……
一会一个旨意,让传旨的人有点无语了。明军不是已经来了,皇上至于如此紧张么?
然而,皇太极越是紧张,事情的发展,就越是不按他想得来。
首先,明军在半路停了,并没有继续前进,只是加大了夜不收的查探。另外一个,按理来说,应该已经到达的科尔沁族军队,怎么还不见踪迹呢?
于是,在鞍山驿堡这边,就出现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幕。
作为拦截方的建虏,想着法儿,要假装支持不住,不得不遗憾退兵,退往辽阳去。而作为进军方的明军,则要表现出对于辽阳的势在必得,表现出光复辽东,和建虏一决胜负的决心。
既然双方都这么配合,这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不过这其中也有区别,比如说,在建虏这边,岳托费劲了心思,不让明军怀疑有埋伏,只是实力不济才退回辽阳去的而已。看最后的结果,他做到了,明军似乎没有发觉,跟出了鞍山驿堡,成功了!
而明军这边,却知道建虏真正想干什么,只是在演戏,配合着建虏而已。他们知道,在到达辽阳之前,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因此尽量配合,只是因为兵力有限,不能让建虏看出实际兵力,这操作就有点复杂,也是难点所在。
辽阳城内:
“报,陛下,我军已经缓步后退,鞍山驿堡内的明军似有出击迹象。”
“报,陛下,我军已经撤回一半路程,明军尾随而来,大军还在源源不断地出鞍山驿堡。”
“报,陛下……”
“……”
皇太极听着前线的禀告,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不由得很是开心。心中暗想,把这些明军都给消灭,辽东才算是真正安全,朕之前所有的难题,都将得到解决了!
鞍山驿堡城内:
“报,大帅,我军已经追出城外,建虏未有抵抗!”
“报,大帅,我军缴获了建虏丢弃的旗帜兵刃,建虏似乎溃退了!”
“报,大帅,我军快要到极限,曹师将询问是否该出第二批了?”
“……”
还在鞍山驿堡内坐镇的曹文诏听了,就按计划吩咐道:“行,本将也出发。为防万一,让你家师将把夜不收撒远点,可以前探到辽阳。”
这么一来,新军师监冯德华就苦恼了。他负责后方的虚张声势。可这人都得派出城去,留在后方的人越来越少,他虚张声势的难度就越来越高了。不过再困难也要克服,因为他知道,这一仗虽然在明军这边看着像是游戏,但对于建虏来说,却是一场国战。胜负之间,影响不是一般大!最为重要的是,皇上亲自运筹帷幄,发起了这场战事,谁要是搞砸了,前途就不会有多好。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不管是建虏还是明军,大家都不是专业演员,演得很累,晚间都很安份,做好了防御措施后就都早早地睡了。
而在辽阳城内,皇太极却有点睡不着,毕竟他身上的压力太大!这不,普通士卒都已经睡了,但他还没有睡,还在考虑着明军大概能在明天到达,是该当天就发起反击,歼灭明军呢,还是等第二天更合适一点?
正在这时,有信使到达,是从朝鲜送过来的密信。
对于多尔衮和多铎那边,皇太极一直有关注。因此,虽然眼前大战在即,可他还是立刻看起朝鲜的消息。
这一次,传过来的消息就很详细了。信中把多尔衮和倭国勾结在一起的前前后后,几乎所有事情都说了。甚至包括丰臣秀吉后人亲自到达朝鲜,而后多尔衮又是如何欺瞒,由他自己派兵前往倭国的事情。
“啪”地一声,皇太极看完之后,气得满脸通红,小眼睛圆睁,浑然不管一掌拍在案几上的力道似乎有点大,反震地有点疼。他的心中,愤怒之极,多尔衮狼子野心,竟然敢瞒着自己和倭国交往。这种国与国的事情,他竟然敢私自处置,简直是要造反了!
还有,他从倭国确实弄到了粮食,可却对自己一再说粮食如何困难,甚至连出兵回辽东的事儿都不肯做。多尔衮的眼里,还有自己这个皇帝么?
皇太极愤怒地想着,便想召集群臣商讨逆贼多尔衮的事情。不过他还没开口下旨,就猛然反应过来了。眼下不说众多亲信大臣已经被自己派出去,就是如今和明军决战这个时机,也不适合大清内部的斗争。
这么想着,皇太极好不容易把自己的滔天怒火给压抑了下去。拍在案几上的密信也收了起来,他决定暂不公布,一切等歼灭明军主力再说。
第二天,精神亢奋着的皇太极早早便起来,有关前线的消息,他必须第一时间知道。
快到中午时分,岳托终于领军佯装败退,回到了沈阳城内,并向皇太极缴令,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这让皇太极大为高兴,很是夸奖了一番,大声地表示:“此次战事胜利,卿当为首功!”
岳托也没说谎,就在他的军队回城之后不久,辽阳城头上就有守将来报,说城外发现明军夜不收踪迹。
皇太极听了,更是连声吩咐道:“传旨,城头上一切如常,千万不要露出马脚,让明军发现城内有大军驻扎!”
说完之后,又觉得有点不妥,就又吩咐道:“城头上加强戒备,不过旗号不能变。这败退回来了,肯定是如临大敌,这种形势要表现出来!”
传旨的人还没走远,皇太极又觉得有点不妥,就又下旨道:“城头上人数不能太多,有加强戒备的意思即可,但如临大敌的形势,还是要有所体现出来的。交代下去,所有兵卒,都给朕认真点,不得有任何懈怠,特别是不能有轻松之意!”
……
一会一个旨意,让传旨的人有点无语了。明军不是已经来了,皇上至于如此紧张么?
然而,皇太极越是紧张,事情的发展,就越是不按他想得来。
首先,明军在半路停了,并没有继续前进,只是加大了夜不收的查探。另外一个,按理来说,应该已经到达的科尔沁族军队,怎么还不见踪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