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 猜对了
“如此,多谢了!”那书生回了一声,而后转身走了。
他的书童也有样学样,跟着一礼。可能是背着的东西比较多,也可能是走得时间比较久,一躬身的时候,那背着的包突然散落,里面的东西顿时就掉了出来。
已经转身的书生听到动静,转头一看,连忙蹲下来捡。那个书童也慌忙去捡,他们的动作神态,一看就很宝贝掉出来的东西。
崇祯皇帝看得清楚,原来他们掉得是一本本的书籍。让他有点意外的是,他看到了书名,这些书的作者,还是自己-这是一套科学技术知识的丛书。
这一下,崇祯皇帝不由得对这书生很是有了好感,特别是刚刚经过酒楼那边的事情之后,一对比之下,更是觉得眼前这位书生的不同。
于是,他一挥手道:“愣着干什么,还不上去帮忙!”
离得最近的两名锦衣卫校尉一听,立刻跳下马去帮忙。
不过此时,那主仆两人已经捡得差不多了,拍去泥土,很郑重地重新背好。那名书童甚至还再三保证道:“老爷,我不是故意的,下次一定不会把书掉了!”
那书生点点头,似乎想起什么,又紧了紧自己身上的那个包裹,而后才回过神来,面对崇祯皇帝重新一礼道:“多谢这位公子的好意。”
道谢之后,感觉又少点什么?便看着崇祯皇帝又解释一句道:“我平生就好读书,这次出门,又收集了不少好书,可能走得路长了一点,没包好就散了。”
“呵呵,没事!”崇祯皇帝听了,笑着回了一句,而后他又有点好奇,正想问时,感觉居高临下地,似乎有点不礼貌,毕竟自己眼下是微服私访,就跳下马,随手把缰绳丢给了方正化,而后问道:“刚才我好像看到你那书童包里的书,似乎是朝廷在推广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丛书,这也是好书?”
一听这话,原本还笑呵呵相处着的书生,笑容便没了,不过基于礼貌,还是淡淡地回答道:“万事万物,皆有好坏两面。刀枪能杀敌,也能杀人。对于宋某人来说,这套书籍,让宋某人耳目一新。这和宋某人走遍天下所见所闻,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这套书籍,对于宋某人来说,就是一套好书!“
说完之后,便拱手一礼道:“告辞!”
看着老爷转身离去,书童看到崇祯皇帝他们的脸上,神情似乎有点奇怪,顿时就误会了,于是,他连忙解释一道:“我家老爷可没骗人,去过的地方多了去了,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什么都会记下来,你看我老爷背着的,那就是……”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他主人打断了,很显然,不是很喜欢让书童说他的事情。
看着主仆两人的背影,田贵妃抿嘴一笑道:“老爷,这位书生怕是把您当酸儒那样食古不化的人了!”
崇祯皇帝听了也是一笑道:“好像是。其实说起来,也是我说话的方式让他误会了。难得见到这样的一个读书人,我猜猜,这个书生四十来岁左右,好学不倦,能把科学技术知识丛书当宝,姓宋,我大概猜到是什么人了!”
“什么?”海贵妃一听,当即就惊讶了,“老爷认识?”
按理来说,这不可能。皇上认识的人,基本上都是王公大臣,再不济,也是军中将领。但看这个书生,似乎不可能和皇帝有交集啊!
田贵妃也不信,可以说,她是和皇上相处时间最久的了。上一次皇上微服下江南,她都是形影不离地陪同着的。想了一会,根本想不起来,就对崇祯皇帝说道:“老爷要给个提示看看,说不定我也能猜出来!”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笑道:“你要是能猜出来,今晚我加更!“
“什么,真的?”海兰珠和田贵妃一听,不由得都喜出望外。
微服南下之后,没有了宫中的约束,他们两个都喜欢听皇帝给她们讲故事。是一个有关仙侠的长篇故事,她们两人对于那个主人公最终是和自己爱慕的天才师姐在一起,还是和魔教那个圣女在一起很是操心。可偏偏,皇上每天只讲两章,这就吊她们胃口了。她们生怕皇上等回宫还没讲完,那这个故事就很可能会不知道结局的。
“老爷,快点提示,快点提示!”田贵妃立刻拉着皇帝的手催道。
方正化和刘兴祚等人看到皇帝贵妃的心情都不错,虽然他们也好奇皇上是否真知道那书生是什么人,可终归是要给皇帝贵妃留出空间,便散了开去。
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崇祯皇帝的心情也很好,看着前面主仆两人的背影,他便笑着说道:“我猜这个姓宋的书生,应该是个举人,嗯,多次进京赶考,但都落榜了。因此便转移了兴趣,喜欢匠人之活!”
成就值消耗多了,改善记忆的效果也有点明显,后世的不少东西都能清晰地回想起来。
听到皇上的提议,田贵妃还是一头雾水,还想再要提示,崇祯皇帝不由得笑着摇头道:“看来爱妃虽然聪明伶俐,可终归是不如网友,这都猜不出来,那就算了,我知道的,也就这么多消息而已。”
忘忧?玩友?到底是什么?这一次,不止田贵妃,其他人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皇上说得是什么。
不过这些都没关系,田贵妃还是最终施展撒娇大法,最终结果变成,如果崇祯皇帝猜对了,那今晚还是有加更。
得到这个结论,他们的脚步便快了不少,慢慢地赶上前面走着的主仆两人。
这个时候,离得那处庄园也有点近了。边上的田地里,有人在干活。看到他们过去,就向他们走了过来。
“前面那书生,站住!”海兰珠忙着大叫心急一些,还没走到,便开口喊了。
那主仆两人听到声音,便站住脚步,稍微带着一点诧异地转头看过来:“不知有何事指教?”
海兰珠崇拜看了崇祯皇帝一眼,只见他带着微笑,便转头神气道:“我家老爷想猜下你是谁个,看是猜对了还是错了!”
“……”那主仆两人一听,不由得相对无语,他们没想到,竟然是这事把他们叫住了。
不过,那书生也有点好奇,不由得看向崇祯皇帝,稍微带着一点诧异问道:“公子认识宋某?”
崇祯皇帝走到他的面前,再次上下看了他一眼,微笑着说道:“要是我没猜错的话,你应该是江西人,姓宋,名应星,字长庚,是个举人,对么?”
听到这问话,海兰珠眼珠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书生,心中暗暗念道:“猜对了,猜对了……”
甚至连耳朵尖的方正化和刘兴祚几人,也都看着那书生,想要知道皇上是否猜对了。
那主仆两人听到崇祯皇帝的这话,顿时都大吃一惊。两人互相看看,而后那书生重新抱拳一礼道:“不知公子如何称呼,缘何认识宋某?”
“啊,哈哈哈哈……猜对了,猜对了!”海兰珠一听,顿时大喜,当即跳起来说道。
田贵妃也是开心,笑着对崇祯皇帝道:“老爷可不许耍赖,记着加更!”
她们两人的这个举动,又把宋应星主仆两人给唬住了,这是什么情况?
崇祯皇帝见自己果然猜对了,心情也是不错,先笑着答应自己妃子之后,便对宋应星道:“看来是真没猜错,久仰大名!“
他也没说谎,宋应星这个名字,比起这个时代的那些政治人物,在后世远不如他来得有名,确实是大名鼎鼎的。其原因,就因为宋应星所写的一本书《天工开物》。
说起这本书,其实也算是中国时代的悲哀。《天工开物》刚面世时,就在明末的社会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方以智就曾在他写的《物理小识》中引用过这本书上的内容。
可满清入关之后,觉得这本书有碍于他们的统治,最终被满清销毁。而后世中国人在偶然的机会,才在倭国发现了这本书。更让人意外的是,其实这本书一直风靡世界,在英国,俄国,德国,日本,法国等等都有翻译过去的版本,唯独中国国内,因为满清三百年的统治而被禁绝了。
当然了,这算是另外一个位面的事情了,至少在这个位面,是不可能发生了。
那书童听到崇祯皇帝的话,不由得很是自豪,背着那么多书而微微有点弯了的腰,也一下直了起来,略微带着一点得意抢先说道:“那是,我家老爷还是举人功名,走出去,谁不知道,都抢着招待我家老爷的……”
听到他自夸,宋应星微微有点脸红。对于普通人来说,他这个举人的身份,确实有用处。但是,眼前这人,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家,举人身份,在他们眼里,怕是稀松平常。
因此,他当即打断自家书童的话道:“休得啰嗦!”
而后,他转回头,看着崇祯皇帝,态度认真了不少,抱拳诚恳地问道:“敢问公子尊姓大名?”
之前的时候,他确实如同田贵妃所言,误认为崇祯皇帝是很排斥科学技术知识的那些人,因此并不想多说什么。但人家追了上来,态度很好,不但说出了自己的来历,还久仰大名。这种情况下,礼尚往来,他也是态度诚恳了。
问话的同时,他也观察到了,确实如他所想,这位公子的随从和女人似乎对于举人并不感冒,没有一点异样。
“我姓朱名由检。”崇祯皇帝听了,便如实相告道。
宋应星听了,稍微一愣,随后确认道:“可是祝福之祝?”
他是千想万想,也不可能想到,这个朱由检确实就是朱由检,也幸亏是中文字同音的太多了,加上有口音区别,倒也能让他联想很多。
边上的书童其实也看到了对方那些随从的反应,不由得有点忿忿不平。自家老爷以前走访各地的时候,只要报出举人的身份,那家不是热烈相迎。可这些人倒好,竟然无动于衷。
这么想着,他心中就有点气,听到崇祯皇帝的介绍,便插嘴问道:“敢问公子是何功名?”
他这话问出去,倒是让崇祯皇帝楞了下,自己是什么功名?这好像好难回答,也不知道皇帝这个,算不算是功名?
其他人也被这个书童问得一愣,随后一个个都看着皇上,很明显,能看出来,脸上憋着笑容。
“不要多嘴!”宋应星一见,有点误会了,以为是个世家子弟,自己并无功名,被自家书童问得有点难堪,便训斥了一句,而后带着歉意对崇祯皇帝说道,“这书童陪伴我多年,也一直陪着走遍大明,多出入微末,礼节方面教少了点,还请公子海涵!”
崇祯皇帝又不是真没功名,或者确实真没功名,但他并不介意这些,因此便笑着摇头道:“无妨无妨!”
正在这个时候,从农田上过来的几名农夫已经走近他们,就站在田间道路的中间,为首那人对他们说道:“这边过去是私人地方,诸位请回吧!”
很显然,这些农夫是把他们当作游玩踏青的人了。
听到这话,一名锦衣卫校尉便想上前去说明。但书童刚被训斥了一番,心中有点郁闷。此时见到,便想挽回脸面,就抢先一步过去道:“我家老爷乃是举人,听说这边住着徐正明徐师傅,特意过来拜访一二,还请这位大哥前去通报一二。”
以前的时候,只要报出这名,不管什么作坊,都会欢迎的。
可没想到,这一次,这几名农夫却还是一脸淡然,为首那人说道:“管你是不是举人,徐师傅不见外人,请回吧!”
听到这话,连宋应星都急了。他慕名而来,又怎么可能甘心就这样回去了。
他正待上前再说时,就见崇祯皇帝笑着拦了下他,而后亲自对他农夫说道:“去告诉徐正明,就说他师傅来了!”
一听到这话,除了崇祯皇帝带来的人之外,其他人都听得楞住了。
他的书童也有样学样,跟着一礼。可能是背着的东西比较多,也可能是走得时间比较久,一躬身的时候,那背着的包突然散落,里面的东西顿时就掉了出来。
已经转身的书生听到动静,转头一看,连忙蹲下来捡。那个书童也慌忙去捡,他们的动作神态,一看就很宝贝掉出来的东西。
崇祯皇帝看得清楚,原来他们掉得是一本本的书籍。让他有点意外的是,他看到了书名,这些书的作者,还是自己-这是一套科学技术知识的丛书。
这一下,崇祯皇帝不由得对这书生很是有了好感,特别是刚刚经过酒楼那边的事情之后,一对比之下,更是觉得眼前这位书生的不同。
于是,他一挥手道:“愣着干什么,还不上去帮忙!”
离得最近的两名锦衣卫校尉一听,立刻跳下马去帮忙。
不过此时,那主仆两人已经捡得差不多了,拍去泥土,很郑重地重新背好。那名书童甚至还再三保证道:“老爷,我不是故意的,下次一定不会把书掉了!”
那书生点点头,似乎想起什么,又紧了紧自己身上的那个包裹,而后才回过神来,面对崇祯皇帝重新一礼道:“多谢这位公子的好意。”
道谢之后,感觉又少点什么?便看着崇祯皇帝又解释一句道:“我平生就好读书,这次出门,又收集了不少好书,可能走得路长了一点,没包好就散了。”
“呵呵,没事!”崇祯皇帝听了,笑着回了一句,而后他又有点好奇,正想问时,感觉居高临下地,似乎有点不礼貌,毕竟自己眼下是微服私访,就跳下马,随手把缰绳丢给了方正化,而后问道:“刚才我好像看到你那书童包里的书,似乎是朝廷在推广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丛书,这也是好书?”
一听这话,原本还笑呵呵相处着的书生,笑容便没了,不过基于礼貌,还是淡淡地回答道:“万事万物,皆有好坏两面。刀枪能杀敌,也能杀人。对于宋某人来说,这套书籍,让宋某人耳目一新。这和宋某人走遍天下所见所闻,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这套书籍,对于宋某人来说,就是一套好书!“
说完之后,便拱手一礼道:“告辞!”
看着老爷转身离去,书童看到崇祯皇帝他们的脸上,神情似乎有点奇怪,顿时就误会了,于是,他连忙解释一道:“我家老爷可没骗人,去过的地方多了去了,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什么都会记下来,你看我老爷背着的,那就是……”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他主人打断了,很显然,不是很喜欢让书童说他的事情。
看着主仆两人的背影,田贵妃抿嘴一笑道:“老爷,这位书生怕是把您当酸儒那样食古不化的人了!”
崇祯皇帝听了也是一笑道:“好像是。其实说起来,也是我说话的方式让他误会了。难得见到这样的一个读书人,我猜猜,这个书生四十来岁左右,好学不倦,能把科学技术知识丛书当宝,姓宋,我大概猜到是什么人了!”
“什么?”海贵妃一听,当即就惊讶了,“老爷认识?”
按理来说,这不可能。皇上认识的人,基本上都是王公大臣,再不济,也是军中将领。但看这个书生,似乎不可能和皇帝有交集啊!
田贵妃也不信,可以说,她是和皇上相处时间最久的了。上一次皇上微服下江南,她都是形影不离地陪同着的。想了一会,根本想不起来,就对崇祯皇帝说道:“老爷要给个提示看看,说不定我也能猜出来!”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笑道:“你要是能猜出来,今晚我加更!“
“什么,真的?”海兰珠和田贵妃一听,不由得都喜出望外。
微服南下之后,没有了宫中的约束,他们两个都喜欢听皇帝给她们讲故事。是一个有关仙侠的长篇故事,她们两人对于那个主人公最终是和自己爱慕的天才师姐在一起,还是和魔教那个圣女在一起很是操心。可偏偏,皇上每天只讲两章,这就吊她们胃口了。她们生怕皇上等回宫还没讲完,那这个故事就很可能会不知道结局的。
“老爷,快点提示,快点提示!”田贵妃立刻拉着皇帝的手催道。
方正化和刘兴祚等人看到皇帝贵妃的心情都不错,虽然他们也好奇皇上是否真知道那书生是什么人,可终归是要给皇帝贵妃留出空间,便散了开去。
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崇祯皇帝的心情也很好,看着前面主仆两人的背影,他便笑着说道:“我猜这个姓宋的书生,应该是个举人,嗯,多次进京赶考,但都落榜了。因此便转移了兴趣,喜欢匠人之活!”
成就值消耗多了,改善记忆的效果也有点明显,后世的不少东西都能清晰地回想起来。
听到皇上的提议,田贵妃还是一头雾水,还想再要提示,崇祯皇帝不由得笑着摇头道:“看来爱妃虽然聪明伶俐,可终归是不如网友,这都猜不出来,那就算了,我知道的,也就这么多消息而已。”
忘忧?玩友?到底是什么?这一次,不止田贵妃,其他人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皇上说得是什么。
不过这些都没关系,田贵妃还是最终施展撒娇大法,最终结果变成,如果崇祯皇帝猜对了,那今晚还是有加更。
得到这个结论,他们的脚步便快了不少,慢慢地赶上前面走着的主仆两人。
这个时候,离得那处庄园也有点近了。边上的田地里,有人在干活。看到他们过去,就向他们走了过来。
“前面那书生,站住!”海兰珠忙着大叫心急一些,还没走到,便开口喊了。
那主仆两人听到声音,便站住脚步,稍微带着一点诧异地转头看过来:“不知有何事指教?”
海兰珠崇拜看了崇祯皇帝一眼,只见他带着微笑,便转头神气道:“我家老爷想猜下你是谁个,看是猜对了还是错了!”
“……”那主仆两人一听,不由得相对无语,他们没想到,竟然是这事把他们叫住了。
不过,那书生也有点好奇,不由得看向崇祯皇帝,稍微带着一点诧异问道:“公子认识宋某?”
崇祯皇帝走到他的面前,再次上下看了他一眼,微笑着说道:“要是我没猜错的话,你应该是江西人,姓宋,名应星,字长庚,是个举人,对么?”
听到这问话,海兰珠眼珠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书生,心中暗暗念道:“猜对了,猜对了……”
甚至连耳朵尖的方正化和刘兴祚几人,也都看着那书生,想要知道皇上是否猜对了。
那主仆两人听到崇祯皇帝的这话,顿时都大吃一惊。两人互相看看,而后那书生重新抱拳一礼道:“不知公子如何称呼,缘何认识宋某?”
“啊,哈哈哈哈……猜对了,猜对了!”海兰珠一听,顿时大喜,当即跳起来说道。
田贵妃也是开心,笑着对崇祯皇帝道:“老爷可不许耍赖,记着加更!”
她们两人的这个举动,又把宋应星主仆两人给唬住了,这是什么情况?
崇祯皇帝见自己果然猜对了,心情也是不错,先笑着答应自己妃子之后,便对宋应星道:“看来是真没猜错,久仰大名!“
他也没说谎,宋应星这个名字,比起这个时代的那些政治人物,在后世远不如他来得有名,确实是大名鼎鼎的。其原因,就因为宋应星所写的一本书《天工开物》。
说起这本书,其实也算是中国时代的悲哀。《天工开物》刚面世时,就在明末的社会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方以智就曾在他写的《物理小识》中引用过这本书上的内容。
可满清入关之后,觉得这本书有碍于他们的统治,最终被满清销毁。而后世中国人在偶然的机会,才在倭国发现了这本书。更让人意外的是,其实这本书一直风靡世界,在英国,俄国,德国,日本,法国等等都有翻译过去的版本,唯独中国国内,因为满清三百年的统治而被禁绝了。
当然了,这算是另外一个位面的事情了,至少在这个位面,是不可能发生了。
那书童听到崇祯皇帝的话,不由得很是自豪,背着那么多书而微微有点弯了的腰,也一下直了起来,略微带着一点得意抢先说道:“那是,我家老爷还是举人功名,走出去,谁不知道,都抢着招待我家老爷的……”
听到他自夸,宋应星微微有点脸红。对于普通人来说,他这个举人的身份,确实有用处。但是,眼前这人,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家,举人身份,在他们眼里,怕是稀松平常。
因此,他当即打断自家书童的话道:“休得啰嗦!”
而后,他转回头,看着崇祯皇帝,态度认真了不少,抱拳诚恳地问道:“敢问公子尊姓大名?”
之前的时候,他确实如同田贵妃所言,误认为崇祯皇帝是很排斥科学技术知识的那些人,因此并不想多说什么。但人家追了上来,态度很好,不但说出了自己的来历,还久仰大名。这种情况下,礼尚往来,他也是态度诚恳了。
问话的同时,他也观察到了,确实如他所想,这位公子的随从和女人似乎对于举人并不感冒,没有一点异样。
“我姓朱名由检。”崇祯皇帝听了,便如实相告道。
宋应星听了,稍微一愣,随后确认道:“可是祝福之祝?”
他是千想万想,也不可能想到,这个朱由检确实就是朱由检,也幸亏是中文字同音的太多了,加上有口音区别,倒也能让他联想很多。
边上的书童其实也看到了对方那些随从的反应,不由得有点忿忿不平。自家老爷以前走访各地的时候,只要报出举人的身份,那家不是热烈相迎。可这些人倒好,竟然无动于衷。
这么想着,他心中就有点气,听到崇祯皇帝的介绍,便插嘴问道:“敢问公子是何功名?”
他这话问出去,倒是让崇祯皇帝楞了下,自己是什么功名?这好像好难回答,也不知道皇帝这个,算不算是功名?
其他人也被这个书童问得一愣,随后一个个都看着皇上,很明显,能看出来,脸上憋着笑容。
“不要多嘴!”宋应星一见,有点误会了,以为是个世家子弟,自己并无功名,被自家书童问得有点难堪,便训斥了一句,而后带着歉意对崇祯皇帝说道,“这书童陪伴我多年,也一直陪着走遍大明,多出入微末,礼节方面教少了点,还请公子海涵!”
崇祯皇帝又不是真没功名,或者确实真没功名,但他并不介意这些,因此便笑着摇头道:“无妨无妨!”
正在这个时候,从农田上过来的几名农夫已经走近他们,就站在田间道路的中间,为首那人对他们说道:“这边过去是私人地方,诸位请回吧!”
很显然,这些农夫是把他们当作游玩踏青的人了。
听到这话,一名锦衣卫校尉便想上前去说明。但书童刚被训斥了一番,心中有点郁闷。此时见到,便想挽回脸面,就抢先一步过去道:“我家老爷乃是举人,听说这边住着徐正明徐师傅,特意过来拜访一二,还请这位大哥前去通报一二。”
以前的时候,只要报出这名,不管什么作坊,都会欢迎的。
可没想到,这一次,这几名农夫却还是一脸淡然,为首那人说道:“管你是不是举人,徐师傅不见外人,请回吧!”
听到这话,连宋应星都急了。他慕名而来,又怎么可能甘心就这样回去了。
他正待上前再说时,就见崇祯皇帝笑着拦了下他,而后亲自对他农夫说道:“去告诉徐正明,就说他师傅来了!”
一听到这话,除了崇祯皇帝带来的人之外,其他人都听得楞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