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章 一系列操作
“诸卿可知,建虏在被灭之前,曾在辽东北方种了很多粮食,收成可是不错的。”崇祯皇帝给他们解释道,“辽东土地广阔,耕地面积很大,一年种上一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特别是在河套改良后的作物,包括土豆、玉米、番薯等物,相信产量也很大。这是其一!”
辽东有多条河流,河流两边的土地都是比较肥沃的,灌溉也方便。以前建虏时代,那是把善于耕种的汉人给杀得差不多了,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差点饿死。当然,这也和大明采用破袭战有关。
底下所有臣子都没有说话,粮食这个,他们能理解。但如今已经有河套平原那边提供粮食,还有南洋那边通过海运,一船船地粮食运来京师,大明北方这边,其实粮食也已经能将就了。如果只是粮食的话,还不足以要到修筑铁路的地步吧?
很显然,崇祯皇帝没有把话说完,继续给他们讲解道:“还有,辽东有天量的铁煤等矿,还有石油,我们大明要想更为强大,这些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听到这话,底下的臣子就真得吃惊了,户部尚书毕自严首先出列奏道,“陛下,辽东还有天量铁矿?微臣可是从未听说过。”
“对啊,陛下,此消息可是属实?”兵部尚书申用懋也跟着出列奏道,“以前可没听说过建虏能自产铁甲的!”
其他臣子虽然没有说,可他们实在没听说过这事,一个个看着崇祯皇帝的眼睛中,都有点怀疑皇上这消息地准确性。
崇祯皇帝听了一笑道:“朕的消息来源,自然是千真万确,铁矿就在鞍山驿堡附近。至于油田,倒是要更远一些了。”
在大明西南方,就有油井发现。这个时代,井盐技术已经完善,采集天然气或者油井都是用开采井盐的技术。在正德年间,就有记录的。
听到皇帝说得信誓旦旦,极其自信的样子,大部分臣子都相信了,因为崇祯皇帝从来就没有骗过他们。
不过修筑铁路毕竟是一件非常劳师动众的事情,就算辽东有这些东西,值或者不值,其实也还不好说。
就大明如今的情况来说,京畿之地的铁矿都采不完,而辽东那边就算有天量铁矿,其实吸引力也不是足够。一时之间,底下臣子分成了两派,有觉得可以修铁路去辽东的,也有觉得暂时没有那个必要,可以先修其他的。
崇祯皇帝就听着底下这些臣子争辩了一会,最后对他们说道:“诸卿应该知道,我大明必定是要出兵倭国的,如今军队开往朝鲜,路上所耗过多,如果有火车昼夜不停运兵,运粮,运物资,那大军集结就容易多了。以后大明掌控倭国也会容易!”
文华殿内的这些臣子,都是大明最高级别的官员了。崇祯皇帝自然就没有瞒他们,占领倭国,分封藩王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听到皇帝修铁路去辽东,还有这样的目的,大部分臣子就都赞同了。不过还有极小一部分臣子并没有发言,只是看到其他同僚都赞同,就保持了沉默。
崇祯皇帝看着他们,忽然让内侍挂上世界地图,亲自走下去,而后对这些臣子说道:“诸位爱卿,朕还看上了这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里,朕也要了!”
一听这话,所有臣子都大吃一惊,他们看着那地图,有点回不过神来。
过了好一会,温体仁才奏道:”陛下,这……这里远隔万水千山,离我们大明实在太远了,我们怎么过去?“
“对啊,陛下,就算分封藩王,也没有那么多藩王封过去啊!”次辅孙承宗也跟着奏道。
其他臣子也想跟着奏对,但崇祯皇帝摇手阻止了他们,而后用手一拍南北美洲道:“诸卿知道么?这里比我们整个大明还要大,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但是,在这片土地上,都只生活着野人。那些西夷已经发现了这里,派人屠杀野人,奴役野人,把那里占为己有。不过如今,他们的人数并不多。他们主要集中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这些地方!”
“诸位爱卿可知道,他们的船队,从这里掠夺物资,一船船的金银珠宝往回运!那船队,都是连绵不绝的。”崇祯皇帝开始吹起来了,欺负他这些臣子没有见识,“因为这里有金山、银山,还有各种珍贵物产等等。”
听到这些,温体仁犹豫片刻,便对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我们大明才占了南洋,还有北方蒙古草原、辽东、朝鲜,在未来甚至还有将来的倭国。这么多地方,已经够我们大明忙了,而且这些地方都是熟地。臣以为,不若把这些地方先行经营起来。”
“陛下,臣附议!”辅臣张至发跟着奏道,“陛下有言,那些地方还都是野人遍地,我大明就算占了,也要花十二分的精力去经营,因此臣以为,首辅所言在理!”
他说完之后,另外也有臣子发言,大部分人,都如同他们所认为的,大明千辛万苦跑去那边,有点不值得。
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离大明太远了,隔了那么大的大洋,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二是那边虽然有金山银山,可也都是未开化之地,如果大明去占了,不知道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实在有点不值得。
崇祯皇帝听了,也不以为意。他就是这样,在做出决断之前,可以任由臣子发言,提出反对意见也没关系。但是,一旦做出决断,这些臣子就必须认真地执行。
听完了底下这些臣子的发言,他发现,哪怕这些臣子已经是大明最为聪明,见识最广的一批人,可受时代局限,还是不能站到全球的高度来看问题。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便对他这些臣子说道:“诸位爱卿,你们想想,这块土地上的好东西,如果一直被西夷得去,他们有了巨大的财富为依仗,西夷会不会变得更为强大?他们的坚船利炮,卿等应该都见识过的。如果这几年来朕不用心改良大明的船炮之类……”
说到这里,他沉吟一下后继续说道:“就拿朕刚登基那会来说,如果我大明一直是那样,就算最后灭掉了建虏,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而西夷一直从海外运送财富、各种物质回国,他们越来越强大,那将来有没有一天,他们的实力,会不会超过大明?”
听到这话,所有臣子都不由得楞了下,崇祯皇帝提出的这个角度,他们从未有想过。
“陛下,臣以为有这个可能!”新任吏部尚书孙传庭就算在文华殿,也是面无表情地奏道,“臣刚去南方就任福建巡抚时,就曾对红夷的舰队头疼不已。他们的火炮,比我们大明的威力要大,他们的战船,比我们大明的战船要快。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远离母国,战船少的原因,还真不知道如何应对才好!如果按照那个时候一直推演下去,微臣以为,西夷很可能会打败我大明水师,从而侵扰我大明沿海,比起当年的倭国,危害更烈!”
孙传庭说这个话,是有权威的。他这么一说,其他人都不由得认真思考了起来:假如没有陛下突然奋发图强,犹如变了一个人一般地神奇表现,那么如今的大明会怎么样?未来的大明又会怎么样?
他们还在想着这个问题,崇祯皇帝却又已经在说了:“如今的欧洲,也就是西夷所在,就犹如古时之战国,各国纷争,都在大力发展军备。卿等要知道,在以前的时候,西夷远不及我中原,蒙古人就曾征服了他们。但是,如今的他们,征战不停,却又能从外国掠夺足够的物资为他们所用。卿等可以想象,他们的军队,将是百战之师,他们的军备,在不断地竞争中壮大。你们说,未来这么发展下去,我大明和西夷之间的差距会不会越来越大?”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忽然用手一拍地图上的南北美洲,严肃了一些说道:“因此,朕想要出兵和西夷争夺这块地盘,一是要断了西夷物资的来源,使这里的财富为我大明所用。一减一增,让我大明的国力依旧保持天下第一;此乃其一!”
“第二,大明周边已无敌人,太平盛世虽好,却能消磨意志,特别是军队,长久不打仗的军队,就算再是虎狼之师,也将会成为一群绵羊!军队,就是用来打仗的。这块地方,就是朕打算用来磨练大明军队的地方!”
文华殿内的这些大明高级官员,顺着崇祯皇帝的思路去想,不由得都是点点头。居安思危,不外如是也!
“陛下之高瞻远瞩,奴婢佩服地五体投地!”曹化淳第一个出列奏道,“我大明有陛下在,乃是大明百姓之福也!”
“陛下所言极是!”次辅孙承宗也跟着奏道,“军队要是没仗可打,不止会消磨战力,甚至还会出现其他各种问题。臣赞成军队必须要不停地通过战事来磨练!”
孙承宗算是文华殿内带兵时间最久的官员之一了,他说这个话,一如孙传庭说西夷一般,是具有权威性的。
兵部尚书申用懋也立刻跟着附和,有仗可打,才附和他的利益。要不然的话,谁还会重视兵部?
工部尚书也差不多,只有打仗,军工才会有大量需求,也有利于工部。
……
唯独户部尚书毕自严有点犹豫,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可若是打仗,怕是军费所耗甚大,而大明……”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的脸上又恢复了笑容道:“卿不用担忧,军队打下的土地多地是,可以赏赐;另外,从西夷手中夺下的财富,也能支付一些军费。又远离本土作战,战火不会烧到大明,大明不会遭受兵灾。远征美洲,并不会对我大明造成多大的负担,朕会把这个度控制好的。当然,朕还有另外一个事情要宣布!”
听到这话,文华殿内的这些臣子就又安静下来,看着皇帝,不知道又要宣布什么事情。
就听崇祯皇帝对他们说道:“之前卫所制度革新,已经在全国范围推广。但朕考虑了很久,基于刚才所说的这些事情,朕决定,再进一步革新军制!”
军制革新,乃是大事。因此,这些臣子听了,不由得都聚精会神起来。
“以前的九边,有百万边军,但是,如今北方已无战事。虽然之前已经开始革新,但还不够。”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声音提高了一分道,“沙俄杀我大明卫拉特部百姓,这极西之地的战事,等我们大明准备好了,也是一定要打的。因此,九边重镇的百万边军,朕决定挑选出精锐之军,用于征战沙场。老弱淘汰为民,其余军队,则转为工程部队,也就是修筑铁路之军队,分别修筑辽东和归化已经天山的三条铁路。以此减轻修筑铁路对民生的影响。当然,修路之功,按军功之一半来算。这些军队伤残或者老了之后,可转为交通部属下。“
在南方,还有俘虏可以用来修路,但是俘虏并不多。另外大明也可以用劳役的方式,征召大明百姓进行修路。可大明百姓要生产,或经商,为大明创造财富。因此,人力其实也有限。
如果把闲置下来的军队用来修路,就当打仗一样,还可以得到一半军功,不至于闲着,这也是一条出路。文华殿内的这些臣子听了,并无任何异议。
甚至温体仁还更想到了一层,崇祯皇帝之前先封郑芝龙为南洋伯,用来刺激那些武将,恐怕也是为了这后面一系列的布局所考虑。
如此一来,那些军队中的渴望战功的,可以去远方打仗,次一等的,可以去修路,同样算一半的军功。有封爵的诱惑,军功的刺激,不怕那些武人不好好努力!
他正在想着,御座上的崇祯皇帝,却在打量他们,心中决定,把进一步地军制革新,也同时公布出来。
辽东有多条河流,河流两边的土地都是比较肥沃的,灌溉也方便。以前建虏时代,那是把善于耕种的汉人给杀得差不多了,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差点饿死。当然,这也和大明采用破袭战有关。
底下所有臣子都没有说话,粮食这个,他们能理解。但如今已经有河套平原那边提供粮食,还有南洋那边通过海运,一船船地粮食运来京师,大明北方这边,其实粮食也已经能将就了。如果只是粮食的话,还不足以要到修筑铁路的地步吧?
很显然,崇祯皇帝没有把话说完,继续给他们讲解道:“还有,辽东有天量的铁煤等矿,还有石油,我们大明要想更为强大,这些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听到这话,底下的臣子就真得吃惊了,户部尚书毕自严首先出列奏道,“陛下,辽东还有天量铁矿?微臣可是从未听说过。”
“对啊,陛下,此消息可是属实?”兵部尚书申用懋也跟着出列奏道,“以前可没听说过建虏能自产铁甲的!”
其他臣子虽然没有说,可他们实在没听说过这事,一个个看着崇祯皇帝的眼睛中,都有点怀疑皇上这消息地准确性。
崇祯皇帝听了一笑道:“朕的消息来源,自然是千真万确,铁矿就在鞍山驿堡附近。至于油田,倒是要更远一些了。”
在大明西南方,就有油井发现。这个时代,井盐技术已经完善,采集天然气或者油井都是用开采井盐的技术。在正德年间,就有记录的。
听到皇帝说得信誓旦旦,极其自信的样子,大部分臣子都相信了,因为崇祯皇帝从来就没有骗过他们。
不过修筑铁路毕竟是一件非常劳师动众的事情,就算辽东有这些东西,值或者不值,其实也还不好说。
就大明如今的情况来说,京畿之地的铁矿都采不完,而辽东那边就算有天量铁矿,其实吸引力也不是足够。一时之间,底下臣子分成了两派,有觉得可以修铁路去辽东的,也有觉得暂时没有那个必要,可以先修其他的。
崇祯皇帝就听着底下这些臣子争辩了一会,最后对他们说道:“诸卿应该知道,我大明必定是要出兵倭国的,如今军队开往朝鲜,路上所耗过多,如果有火车昼夜不停运兵,运粮,运物资,那大军集结就容易多了。以后大明掌控倭国也会容易!”
文华殿内的这些臣子,都是大明最高级别的官员了。崇祯皇帝自然就没有瞒他们,占领倭国,分封藩王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听到皇帝修铁路去辽东,还有这样的目的,大部分臣子就都赞同了。不过还有极小一部分臣子并没有发言,只是看到其他同僚都赞同,就保持了沉默。
崇祯皇帝看着他们,忽然让内侍挂上世界地图,亲自走下去,而后对这些臣子说道:“诸位爱卿,朕还看上了这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里,朕也要了!”
一听这话,所有臣子都大吃一惊,他们看着那地图,有点回不过神来。
过了好一会,温体仁才奏道:”陛下,这……这里远隔万水千山,离我们大明实在太远了,我们怎么过去?“
“对啊,陛下,就算分封藩王,也没有那么多藩王封过去啊!”次辅孙承宗也跟着奏道。
其他臣子也想跟着奏对,但崇祯皇帝摇手阻止了他们,而后用手一拍南北美洲道:“诸卿知道么?这里比我们整个大明还要大,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但是,在这片土地上,都只生活着野人。那些西夷已经发现了这里,派人屠杀野人,奴役野人,把那里占为己有。不过如今,他们的人数并不多。他们主要集中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这些地方!”
“诸位爱卿可知道,他们的船队,从这里掠夺物资,一船船的金银珠宝往回运!那船队,都是连绵不绝的。”崇祯皇帝开始吹起来了,欺负他这些臣子没有见识,“因为这里有金山、银山,还有各种珍贵物产等等。”
听到这些,温体仁犹豫片刻,便对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我们大明才占了南洋,还有北方蒙古草原、辽东、朝鲜,在未来甚至还有将来的倭国。这么多地方,已经够我们大明忙了,而且这些地方都是熟地。臣以为,不若把这些地方先行经营起来。”
“陛下,臣附议!”辅臣张至发跟着奏道,“陛下有言,那些地方还都是野人遍地,我大明就算占了,也要花十二分的精力去经营,因此臣以为,首辅所言在理!”
他说完之后,另外也有臣子发言,大部分人,都如同他们所认为的,大明千辛万苦跑去那边,有点不值得。
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离大明太远了,隔了那么大的大洋,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二是那边虽然有金山银山,可也都是未开化之地,如果大明去占了,不知道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实在有点不值得。
崇祯皇帝听了,也不以为意。他就是这样,在做出决断之前,可以任由臣子发言,提出反对意见也没关系。但是,一旦做出决断,这些臣子就必须认真地执行。
听完了底下这些臣子的发言,他发现,哪怕这些臣子已经是大明最为聪明,见识最广的一批人,可受时代局限,还是不能站到全球的高度来看问题。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便对他这些臣子说道:“诸位爱卿,你们想想,这块土地上的好东西,如果一直被西夷得去,他们有了巨大的财富为依仗,西夷会不会变得更为强大?他们的坚船利炮,卿等应该都见识过的。如果这几年来朕不用心改良大明的船炮之类……”
说到这里,他沉吟一下后继续说道:“就拿朕刚登基那会来说,如果我大明一直是那样,就算最后灭掉了建虏,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而西夷一直从海外运送财富、各种物质回国,他们越来越强大,那将来有没有一天,他们的实力,会不会超过大明?”
听到这话,所有臣子都不由得楞了下,崇祯皇帝提出的这个角度,他们从未有想过。
“陛下,臣以为有这个可能!”新任吏部尚书孙传庭就算在文华殿,也是面无表情地奏道,“臣刚去南方就任福建巡抚时,就曾对红夷的舰队头疼不已。他们的火炮,比我们大明的威力要大,他们的战船,比我们大明的战船要快。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远离母国,战船少的原因,还真不知道如何应对才好!如果按照那个时候一直推演下去,微臣以为,西夷很可能会打败我大明水师,从而侵扰我大明沿海,比起当年的倭国,危害更烈!”
孙传庭说这个话,是有权威的。他这么一说,其他人都不由得认真思考了起来:假如没有陛下突然奋发图强,犹如变了一个人一般地神奇表现,那么如今的大明会怎么样?未来的大明又会怎么样?
他们还在想着这个问题,崇祯皇帝却又已经在说了:“如今的欧洲,也就是西夷所在,就犹如古时之战国,各国纷争,都在大力发展军备。卿等要知道,在以前的时候,西夷远不及我中原,蒙古人就曾征服了他们。但是,如今的他们,征战不停,却又能从外国掠夺足够的物资为他们所用。卿等可以想象,他们的军队,将是百战之师,他们的军备,在不断地竞争中壮大。你们说,未来这么发展下去,我大明和西夷之间的差距会不会越来越大?”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忽然用手一拍地图上的南北美洲,严肃了一些说道:“因此,朕想要出兵和西夷争夺这块地盘,一是要断了西夷物资的来源,使这里的财富为我大明所用。一减一增,让我大明的国力依旧保持天下第一;此乃其一!”
“第二,大明周边已无敌人,太平盛世虽好,却能消磨意志,特别是军队,长久不打仗的军队,就算再是虎狼之师,也将会成为一群绵羊!军队,就是用来打仗的。这块地方,就是朕打算用来磨练大明军队的地方!”
文华殿内的这些大明高级官员,顺着崇祯皇帝的思路去想,不由得都是点点头。居安思危,不外如是也!
“陛下之高瞻远瞩,奴婢佩服地五体投地!”曹化淳第一个出列奏道,“我大明有陛下在,乃是大明百姓之福也!”
“陛下所言极是!”次辅孙承宗也跟着奏道,“军队要是没仗可打,不止会消磨战力,甚至还会出现其他各种问题。臣赞成军队必须要不停地通过战事来磨练!”
孙承宗算是文华殿内带兵时间最久的官员之一了,他说这个话,一如孙传庭说西夷一般,是具有权威性的。
兵部尚书申用懋也立刻跟着附和,有仗可打,才附和他的利益。要不然的话,谁还会重视兵部?
工部尚书也差不多,只有打仗,军工才会有大量需求,也有利于工部。
……
唯独户部尚书毕自严有点犹豫,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可若是打仗,怕是军费所耗甚大,而大明……”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的脸上又恢复了笑容道:“卿不用担忧,军队打下的土地多地是,可以赏赐;另外,从西夷手中夺下的财富,也能支付一些军费。又远离本土作战,战火不会烧到大明,大明不会遭受兵灾。远征美洲,并不会对我大明造成多大的负担,朕会把这个度控制好的。当然,朕还有另外一个事情要宣布!”
听到这话,文华殿内的这些臣子就又安静下来,看着皇帝,不知道又要宣布什么事情。
就听崇祯皇帝对他们说道:“之前卫所制度革新,已经在全国范围推广。但朕考虑了很久,基于刚才所说的这些事情,朕决定,再进一步革新军制!”
军制革新,乃是大事。因此,这些臣子听了,不由得都聚精会神起来。
“以前的九边,有百万边军,但是,如今北方已无战事。虽然之前已经开始革新,但还不够。”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声音提高了一分道,“沙俄杀我大明卫拉特部百姓,这极西之地的战事,等我们大明准备好了,也是一定要打的。因此,九边重镇的百万边军,朕决定挑选出精锐之军,用于征战沙场。老弱淘汰为民,其余军队,则转为工程部队,也就是修筑铁路之军队,分别修筑辽东和归化已经天山的三条铁路。以此减轻修筑铁路对民生的影响。当然,修路之功,按军功之一半来算。这些军队伤残或者老了之后,可转为交通部属下。“
在南方,还有俘虏可以用来修路,但是俘虏并不多。另外大明也可以用劳役的方式,征召大明百姓进行修路。可大明百姓要生产,或经商,为大明创造财富。因此,人力其实也有限。
如果把闲置下来的军队用来修路,就当打仗一样,还可以得到一半军功,不至于闲着,这也是一条出路。文华殿内的这些臣子听了,并无任何异议。
甚至温体仁还更想到了一层,崇祯皇帝之前先封郑芝龙为南洋伯,用来刺激那些武将,恐怕也是为了这后面一系列的布局所考虑。
如此一来,那些军队中的渴望战功的,可以去远方打仗,次一等的,可以去修路,同样算一半的军功。有封爵的诱惑,军功的刺激,不怕那些武人不好好努力!
他正在想着,御座上的崇祯皇帝,却在打量他们,心中决定,把进一步地军制革新,也同时公布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