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人人有责的事
国家总台的采访团队专业素质极高,暴雨也无法阻拦他们的脚步,说是下午到,一定是下午。
这次的主要采访目标有4个,分别是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考古队领队王教授、重要成员魏冬心以及推动这场文物保护战的夏小芹。
王教授的采访稿对完,就轮到夏小芹了。
负责采访的记者叫吴华,年纪约莫30岁,短发齐肩、白衣黑裤,模样十分干练。
“小芹同学你好,这是我们准备的采访稿,你先看一遍,有问题就提出来。”
采访稿只有一页,列有六个提纲,夏小芹很快就看了一遍,里面不仅提及了沈舒的事情,还特意说了夏小芹是高考理科状元的事情。
吴华把夏小芹的诧异看在眼中,她微笑着说:“我们昨天在商都,见证了公布高考成绩。”
夏小芹了然的点头。
吴华又问:“省台说要采访省状元,你们见过了吗?”
“我出发时他们还没到。”
“那可能要错过了。”吴华略惋惜的说。
夏小芹对省台的采访没有任何向往,如果不是要借国家总台的采访寻亲,夏小芹连明天的采访也要推掉。
因为宋广建提前和吴华打过招呼,采访稿的侧重点全部在寻亲上,夏小芹没有任何需要修改的地方。
吴华除了采访,还要拍摄一些古墓葬的镜头,20号虽然不再下雨了,但天空阴沉的厉害。
吴华想趁着不下雨赶紧把外景拍了,就把采访挪到了下午。
给吴华带队拍摄外景的是周市文物研究所的所长,本来王教授要随行,但他昨晚吹了雨夜的冷风,有感冒迹象,就留在招待所休息。
夏小芹带着那半幅绢本画找到了王教授。
“这是真品!”王教授只一眼就认可了绢本画的身份。
王教授立即在桌上铺上一层软布,并取来自己的放大镜,细细地观察这半幅绢本画。
“这是唐代的作品!你看这画上的人物穿戴,还有这牡丹,都是唐时期的风格。可惜啊可惜!一副好好地绢本,怎么糟蹋成了这个样子!”
王教授痛心疾首的模样,令夏小芹再一次感受到了他对文物的爱护之心。
夏小芹把唐晓月的笔记本拿出来,说:“这半幅绢本画,是我在这本笔记里找到的。”
“唐晓月?这个名字……我有点儿耳熟。”
夏小芹赶紧解释:“她是83年京城的理科状元,志愿填报的是京师大学考古系,可是……她已经因为意外去世了。”
“我想起来了。”王教授的神情更加惋惜了,“英才早逝啊!”
王教授惋惜过后,又想起一个重要的问题,他问:“你怎么会有唐晓月的笔记本?”
夏小芹不好意思的笑了:“我在废品收购站里收的。”
王教授的眼睛瞪圆了,如此珍贵的文物,竟然被人当做废品卖了!
夏小芹趁机给王教授讲了一遍普通民众对文物的认识,并说:“在乡下,很多人不知道他们家腌菜的瓷罐是宋代的,屋顶上堵漏洞的陶片是战国时期的,每天用来喝口小酒的酒杯是价值连城的鸡缸杯。”
“现在的文物贩卖大都是盗墓得来的,如今严查盗墓,倒卖文物的贩子就会把目光转移到乡下人手中。”
“乡下人文化程度有限,不明白什么叫文物,如果有人告诉他,家里的这个没太大用处的小物件能换钱,就算只给10块钱,他都可能会卖。”
“我们对国家宝藏的保护不该只放到各个古墓葬中,华国五千年的文明渗透了每一寸土地,对文物的保护,应该从把紧国门开始,杜绝国家宝藏流落到他国!”
“说得好!”
吴华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她鼓着掌进屋,拍着夏小芹的肩膀说:“我特别赞同你的说法,你说的这些,在正式采访的时候一定要再说一遍!”
王教授也说:“你的思维很对,对文物的保护确实要从长计议。”
吴华道:“保护国家宝藏、人人有责,什么时候人人都有这样的觉悟,我们就不再担心国宝流落到他国了。”
“这很难。”夏小芹毫不留情的说道,“盗墓和贩卖文物屡禁不止,除了和惩罚力度有关,还和利益有关。”
“所以,我们还需要努力!我一定要把这次采访做成宣传保护文物的范本,现在,我们开始采访吧!”
周市文物研究所的所长是一个采访对象,他会对淮县的古墓葬情况做一个概述,再讲一遍政府对古墓葬的保护,以及打击盗墓的决心。
夏小芹的采访安排在最后一个,采访稿中的她受妈妈沈舒的教导下,成绩优秀、热爱文物还有一颗炙热的爱国心,是全国人民都要学习的对象。
夏小芹在最后一段采访中拿出了那枚白玉佩:“这是我姥姥传给我妈妈的玉佩,它是传家宝,也是文物,更是精神寄托、是家族对后辈的期望!如果你家里也有三代以上用过的东西,请一定收好它,不要让千金不换的传家宝断送在你的手里!”
夏小芹这段话不止暗示沈家人通过玉佩认亲,一样在暗示家里有老物件的人,让他们不要轻易把家里的“宝物”卖出去。
同样,夏小芹也知道白玉佩的出现,会让廖家人知道沈舒的存在,还可能会因此招惹到麻烦。
但夏小芹别无他法。
沈舒把沈家的破败全记在了她头上,知道沈家人流落出京城,丢了音讯之后,沈舒就没有再睡过好觉。
沈舒天天说夏小芹瘦了,而她自己呢。
夏小芹每次和她分开几天,回来就发现她又瘦了几斤,人很疲惫,眼圈也乌黑的。
夏小芹必须尽快找到沈家人,帮沈舒解开心结!
一场采访结束,夏小芹就想赶紧回安县,和沈舒分享这个好消息。
她正和王教授道别呢,招待所忽然来了一拨人,带头的是夏修学。
“小芹,他们是省台的记者,要采访你。”
夏小芹愣了,省台的记者怎么追到淮县了?
带着黑框眼镜的男记者一看到夏小芹,就抛出了一个问题:“有人说你以前是精神病,这是真的吗?”
这次的主要采访目标有4个,分别是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考古队领队王教授、重要成员魏冬心以及推动这场文物保护战的夏小芹。
王教授的采访稿对完,就轮到夏小芹了。
负责采访的记者叫吴华,年纪约莫30岁,短发齐肩、白衣黑裤,模样十分干练。
“小芹同学你好,这是我们准备的采访稿,你先看一遍,有问题就提出来。”
采访稿只有一页,列有六个提纲,夏小芹很快就看了一遍,里面不仅提及了沈舒的事情,还特意说了夏小芹是高考理科状元的事情。
吴华把夏小芹的诧异看在眼中,她微笑着说:“我们昨天在商都,见证了公布高考成绩。”
夏小芹了然的点头。
吴华又问:“省台说要采访省状元,你们见过了吗?”
“我出发时他们还没到。”
“那可能要错过了。”吴华略惋惜的说。
夏小芹对省台的采访没有任何向往,如果不是要借国家总台的采访寻亲,夏小芹连明天的采访也要推掉。
因为宋广建提前和吴华打过招呼,采访稿的侧重点全部在寻亲上,夏小芹没有任何需要修改的地方。
吴华除了采访,还要拍摄一些古墓葬的镜头,20号虽然不再下雨了,但天空阴沉的厉害。
吴华想趁着不下雨赶紧把外景拍了,就把采访挪到了下午。
给吴华带队拍摄外景的是周市文物研究所的所长,本来王教授要随行,但他昨晚吹了雨夜的冷风,有感冒迹象,就留在招待所休息。
夏小芹带着那半幅绢本画找到了王教授。
“这是真品!”王教授只一眼就认可了绢本画的身份。
王教授立即在桌上铺上一层软布,并取来自己的放大镜,细细地观察这半幅绢本画。
“这是唐代的作品!你看这画上的人物穿戴,还有这牡丹,都是唐时期的风格。可惜啊可惜!一副好好地绢本,怎么糟蹋成了这个样子!”
王教授痛心疾首的模样,令夏小芹再一次感受到了他对文物的爱护之心。
夏小芹把唐晓月的笔记本拿出来,说:“这半幅绢本画,是我在这本笔记里找到的。”
“唐晓月?这个名字……我有点儿耳熟。”
夏小芹赶紧解释:“她是83年京城的理科状元,志愿填报的是京师大学考古系,可是……她已经因为意外去世了。”
“我想起来了。”王教授的神情更加惋惜了,“英才早逝啊!”
王教授惋惜过后,又想起一个重要的问题,他问:“你怎么会有唐晓月的笔记本?”
夏小芹不好意思的笑了:“我在废品收购站里收的。”
王教授的眼睛瞪圆了,如此珍贵的文物,竟然被人当做废品卖了!
夏小芹趁机给王教授讲了一遍普通民众对文物的认识,并说:“在乡下,很多人不知道他们家腌菜的瓷罐是宋代的,屋顶上堵漏洞的陶片是战国时期的,每天用来喝口小酒的酒杯是价值连城的鸡缸杯。”
“现在的文物贩卖大都是盗墓得来的,如今严查盗墓,倒卖文物的贩子就会把目光转移到乡下人手中。”
“乡下人文化程度有限,不明白什么叫文物,如果有人告诉他,家里的这个没太大用处的小物件能换钱,就算只给10块钱,他都可能会卖。”
“我们对国家宝藏的保护不该只放到各个古墓葬中,华国五千年的文明渗透了每一寸土地,对文物的保护,应该从把紧国门开始,杜绝国家宝藏流落到他国!”
“说得好!”
吴华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她鼓着掌进屋,拍着夏小芹的肩膀说:“我特别赞同你的说法,你说的这些,在正式采访的时候一定要再说一遍!”
王教授也说:“你的思维很对,对文物的保护确实要从长计议。”
吴华道:“保护国家宝藏、人人有责,什么时候人人都有这样的觉悟,我们就不再担心国宝流落到他国了。”
“这很难。”夏小芹毫不留情的说道,“盗墓和贩卖文物屡禁不止,除了和惩罚力度有关,还和利益有关。”
“所以,我们还需要努力!我一定要把这次采访做成宣传保护文物的范本,现在,我们开始采访吧!”
周市文物研究所的所长是一个采访对象,他会对淮县的古墓葬情况做一个概述,再讲一遍政府对古墓葬的保护,以及打击盗墓的决心。
夏小芹的采访安排在最后一个,采访稿中的她受妈妈沈舒的教导下,成绩优秀、热爱文物还有一颗炙热的爱国心,是全国人民都要学习的对象。
夏小芹在最后一段采访中拿出了那枚白玉佩:“这是我姥姥传给我妈妈的玉佩,它是传家宝,也是文物,更是精神寄托、是家族对后辈的期望!如果你家里也有三代以上用过的东西,请一定收好它,不要让千金不换的传家宝断送在你的手里!”
夏小芹这段话不止暗示沈家人通过玉佩认亲,一样在暗示家里有老物件的人,让他们不要轻易把家里的“宝物”卖出去。
同样,夏小芹也知道白玉佩的出现,会让廖家人知道沈舒的存在,还可能会因此招惹到麻烦。
但夏小芹别无他法。
沈舒把沈家的破败全记在了她头上,知道沈家人流落出京城,丢了音讯之后,沈舒就没有再睡过好觉。
沈舒天天说夏小芹瘦了,而她自己呢。
夏小芹每次和她分开几天,回来就发现她又瘦了几斤,人很疲惫,眼圈也乌黑的。
夏小芹必须尽快找到沈家人,帮沈舒解开心结!
一场采访结束,夏小芹就想赶紧回安县,和沈舒分享这个好消息。
她正和王教授道别呢,招待所忽然来了一拨人,带头的是夏修学。
“小芹,他们是省台的记者,要采访你。”
夏小芹愣了,省台的记者怎么追到淮县了?
带着黑框眼镜的男记者一看到夏小芹,就抛出了一个问题:“有人说你以前是精神病,这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