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手诏(三)
“……”
曹干口干舌燥的看着手里这封微微发黄、意义复杂到令他神智昏沉的手诏,下意识的咽了几口唾沫,犹豫了良久,问道,
“我过来之前,听到传言说温暮桥及温氏族人在徐州被人劫走,而之前又听传言说韩令公被害前曾接到大楚先帝手诏去见温暮桥时被扣留——这么说来,温暮桥此时是在棠邑喽?”
“曹大人此时想见温公否?”韩谦沉声问道。
“这个倒也不必。”曹干摇了摇头,他心里也清楚,韩谦都将如此机密之事向他公开,他倘若还要坚持见温暮桥,只怕会被瞧轻了。
不过,曹干还是抑制不住内心震惊激荡的心绪,没想到棠邑能轻易从徐州劫走温氏族人的秘密竟然在这里,这也意味着韩谦招降温博及罗山守军,将不再有实质性的障碍。
曹干心旌驰荡良久,回过神来见韩谦、冯缭、郭荣等人都盯着他在看,才轻轻咳嗽两声,化解尴尬,说道:
“……我家国主身体状况堪忧,却一心称帝,无人能劝。而倘若真使赵孟吉、王孝先成功率部伐夺关中,使世子李弘翼拥立国主称帝,川蜀怕再无我家侯爷的立足之地了——赵孟吉、王孝先兵陷关中之时,或许是我家侯爷最后的机会,还请韩侯爷助之,他日韩侯爷有所求,我家侯爷也绝不会忘今日之情。”
听曹干说及他们的计划,冯缭、高绍暗暗思量,心想跟他们之前的预料还真是没有什么区别,王邕再蠢,也必然会等到赵孟吉、王孝先率七万精锐打进关中,最好是等到赵孟吉、王孝先兵围雍州城(长安)时突然发动兵变控制蜀都。
那样的话,赵孟吉、王孝先得到消息后从雍州撤兵退回到梁州,再顺利也是三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这便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叫王邕掌握蜀中的局势,并出兵封锁梁州与蜀中之间的通道。
不过,他们也能判断曹干并没有完全说实话。
冯缭看了韩谦一眼,不知道要不要继续逼问曹干有关兵变更多的详情:
比如说长乡侯王邕在蜀都附近安排多少人手,蜀国朝中有多少官员是支持长乡侯王邕的,又比如说留守蜀都的禁军将领里,有谁已经被他们收买,能确保渝州军第一时间进入蜀都城,而不是被留守的禁军封堵在巍峨的蜀都城外。
当然了,他们此时想劝曹干以及王邕放弃兵变篡位的计划,也已经不可能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即便此时意外走漏消息,也只会叫箭在弦上的王邕仓促行事、放手一搏。
“你们真要谋事,不能等到事态危急之时再从叙州借兵——叙州精锐不是天兵神将,真要是到了不得不借兵的地步,曹大人以为三五千精锐沿黔江而下,经渝州再入蜀中,能抵什么用?”
韩谦知道曹干不可能将他们的全部谋算、底牌都吐露出来,他也无意追问太多,收回手诏之后,便示意侍卫搬来蒲席叫曹干在他案前坐下,说道,
“真要谋事,便要一开始就做好最坏的打算,比如王弘翼有可能提前得到风声,比如说你们此时选择的合作伙伴极可能居心叵测,又比如说赵孟吉、王孝先挥师回援的速度比你们所预料的要快,又比如说你们并没有能成功封住蜀北与梁州的通道……”
“欲谋大事,焉能不担一点风险?”曹干自然知道他们的计划,有很多风险,这主要跟他们掌握的人马及实力有直接关系,要是他们掌握的人马跟实力能将这些风险完全摒除掉,那还要篡什么位,等国主王建驾崩继位不就行了?
“欲谋大计,自当需要承担一些风险,但曹大人为何觉得我一定愿意牵涉进去?”韩谦问道。
“侯爷需要得到什么?”曹干问道。
都谈到这一步了,曹干当然不会以为韩谦还想置身事外,无需是狮子大开口,坐地起价吧?
“我并不想得到什么,但希望长乡侯、曹大人谋事能将风险降到更低,”韩谦说道,“我会派韩东虎率领一千精锐骑兵乘坐赤山会的商船,直接随曹大人去渝州,但要渝州事先准备好一千匹战马,毕竟商船的舱室里可以多藏些人,但要从棠邑运一千匹战马过去,目标太大了,同时韩东虎到渝州之后,希望长乡侯能直接写下诏文,对蜀称臣不称帝……”
一艘两千石仓船之中,都能勉强塞进去四五百人,却未必能装得下一百匹马,所以韩谦这边派骑兵将卒过去,战马无法跟过去,需要渝州那边额外准备一批战马。
至于要长乡侯直接写下对蜀称臣的诏文,对长乡侯王邕及曹干等人篡位成功后执掌蜀国的军政,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还能更名正言顺的获得楚廷的支持。
而对棠邑及韩谦来说,则能化解擅自借兵配合长乡侯发动兵变篡位会面临的责难。
曹干没有表示反对意见,耐心的听着韩谦继续说下去:
“……渝州最好是第一时间配合赤山会彻底切断蜀楚之间的信道,以免消息过早传到金陵来,使我里外难做人;曹大人也应该知道大楚朝堂诸公,特别是吕轻侠这些前朝遗孽,他们至少在这时候是绝不愿看到有人破坏楚蜀联军讨伐关中之事的。”
曹干眼皮子跳了跳还是没有表示反对。
“曹大人回渝州时,顺道帮我将这封信交给某人,长乡侯谋事能否成功,这是关键,”韩谦将他刚才写好一封信递给曹干,又说道,“我会直接下令着谭育良率三千精锐直接从婺川出兵,大约一个半月后抵达渝州。这个时间应该就是你们谋事的最佳良机了。由于你们发动兵变的最佳时机只有这么短,即便我将上万套兵甲借给你们,你们也怕是来不及扩充兵马,也就没有这个需要了……”
曹干听到韩谦催促他们,最快要赶在一个半月之后就直接发动兵变,才也忍不住震惊的问道:
“侯爷怎么肯定赵孟吉、王孝先一个半月内能攻入关中?”
毫无疑问,他们再仓促,也必然要等赵孟吉、王孝先率七万精锐攻入关中之后再出手,但如何肯定赵孟吉、王孝先能在一个半月之内打开挺进关中腹地的关隘?
“请问曹大人,倘若李知诰、徐明珍、杨元演以金陵四路兵马围攻淮西,我是分四路兵马去迎接,拒敌于淮西之外,还是放他们进淮西再打?”韩谦问道,“要是曹大人、长乡侯连这点都不能大胆确认,这事真就悬了啊!”
曹干明白韩谦说这话的意思,他们也考虑过梁帝朱裕会主动放弃关中外围关卡的防守,放诸路敌军进入关中之后,只是没有韩谦这么肯定。
“不用考虑了。要是梁军分兵固守外围,首先是北线将因为黄河、渭河的冻结,使得河津及潼关两地都再难以拒绝小股敌军长驱直入,这必然将搅得关中腹地处处狼烟、乌烟瘴气、风声鹤唳,而此时任何一路关隘城池的失守,都极可能像雪崩般的诱发梁军一连串的溃败,终致局面彻底不可收拾。比起分兵守外围,朱裕更大的机会,就是放诸路兵马都进关中,他才能依靠雍州等少数坚城,利用诸路敌军之间的戒备与提防,集中精锐战力,在渭河平原上对诸路敌军分而击之。”
韩谦平静的说道,
“当然了,虽然王孝先勇猛有余而缺谋断,但赵孟吉是蜀国难得良将,你们想要等到赵孟吉、王孝先所部被梁帝朱裕重创后再谋事,或许需要等上半年时间才有可能,但你们能有这个耐心等这么久?诸多参与谋事之人,这时候恐怕都如坐针毡吧,曹大人能保证他们在半年时间内,不叫蜀主王建及世子王弘翼始终察觉不到破绽?”
事涉重大,曹干怎么都无法当场就给韩谦答复,说道:“这恐怕要请示我家侯爷,才能做决断?”
“事已至此,已经由不得曹大人你再犹豫了,也没有时间往返渝州传信请示。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便是这个道理。曹大人,你今天就应该给我明确的答复,”韩谦沉声说道,“倘若整件事真像曹大人你们之前计划的那般拖沓、犹豫,必将拖累叙州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相信曹大人绝不会想逼迫韩某做出不利长乡侯的决断吧?”
听着韩谦语带威胁的话,曹干也愣怔在那里半晌无语:“……”
“我家大人给曹大人看这封手诏,便是我们最大的诚意,也唯有长乡侯谋事得成,我棠邑才有依仗,曹大人,你竟然还要犹豫什么?”冯缭不失时机的在旁边推波助澜问道。
…………
…………
昨天历阳仅有些小雪飘荡而下,没有什么模样,今天清晨雾散之后,天气还颇为晴朗,但冯缭午后拿着韩谦所拟的奏折,乘船沿江而下,赶在天黑之前进入金陵城,阴霾的苍穹便飘下鹅毛大雪来。
冯缭此时乃是棠邑行营制置府长史,除了全面负责淮西民政事务,还兼领巢州刺史,倘若不是特别紧急、重要的事情,这两年来他都不会跑到金陵来。
而递交奏折以及与中枢院司联络等事,在都厅司也有专门的官员负责,更是不会直接劳烦冯缭。
故而得知冯缭渡江过来,被人拉到燕园楼饮宴、为当前时局多少搞得有些心烦意乱的韩端,也是急冲冲第一时间赶回宅邸,就看到明居堂里,除了父亲、大伯父韩道铭外,近年来都很少直接问事的老爷子也是一脸肃穆的坐在案桌之后,听冯缭在说着什么。
“什么紧急的事情,劳烦冯大人亲自渡江过来?”韩端走进来问道。
韩家早就借“突患疾病、久治不愈”的由头,将韩钧及其妻儿送回宣州老宅休养,而不管韩端之前跟韩谦有什么旧怨,在韩家跟棠邑彻底合流之后,这些都烟消云散。
而韩端在韩家年轻一代之中,地位始终是与韩成蒙、乔维阎看齐的。
这么关键的时刻,有一些事也需要他参与进来,冯缭稍作沉吟,说道:“渝州司马曹干昨日秘密抵达历阳,与侯爷见面,长乡侯最快会在一个半月之后,就将从渝州发兵回蜀都篡夺蜀主王位……”
“……”韩端张开嘴,半晌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怎么都没有想到棠邑劫持温氏族人刚在金陵城里传得风声四起,这会儿竟然要直接参与到长乡侯篡夺蜀主王位的密谋之中。
韩端都感觉自己的心脏有些扛不住了。
冯缭也是前脚刚走进韩府在明居堂里坐下,便索性将刚刚才跟韩道铭他们所说的事情,跟受惊的韩端复述一遍:
“长乡侯担心事有不虞,欲从叙州借兵,侯爷已经决定,最快明日便有会一千精锐在韩东虎的率领下,直接随曹干乘赤山会的商船,走长江水路秘密赶往渝州。担心飞鸽传书会出什么意外,前往叙州传令的信使今日午时已经携侯爷的亲笔密函上路,顺利的话,一个半月后将由谭育良率四千精锐沿黔江水道赶往渝州,与长乡侯、曹干他们会合。现在最重要的是最短的时间招降温博及罗山守军,我这次渡江过来,便是要代韩谦送呈奏折、觐见陛下……”
冯缭身兼巢州刺史,自然有资格代表韩谦直接进政事堂上书言事,但令韩端震惊的是韩谦竟然想着要以最短的时间去招降温博及罗山守军,禁不住前倾着身子问道:
“李知诰这根硬骨头,没那么好啃啊,他不让步怎么办?再说温博就一定会选择降棠邑,而不是降李知诰?”
现在满城都在流传韩谦已经派人从徐州将温氏族人劫持到棠邑了。
虽说在消息传出来后,李知诰没有仓促强攻罗山城,但除了往罗山城以东的城寨增援兵马防备韩谦会挑起战衅外,甚至不惜新编左武骧军去进攻武关,也要柴建率左神武军主力往临近光州的东翼转移,摆明了就是不会轻易退让。
但更为重要的,韩端并不觉得温氏族人落到棠邑手里,温博就一定会降棠邑啊!
谁都知道温暮桥是当年残害三叔韩道勋的元凶之一,温博就算痛快的投降棠邑,彼此之间也不可能能有多少信任。
难道说棠邑真敢用温博领兵,又或者说温博真就相信棠邑会毫无防备的用他领兵?
最好的结果就是温博交出兵权,或者直接解散罗山守军,温氏族人归隐山林。
而在外人看来,韩谦最终能允许温氏族人归隐山林,已经可以说是宅心仁厚了。
而在得知劫持温氏族人到棠邑的消息之后,韩端也知道他父亲、大伯父甚至都担心韩谦这么做会弄巧成拙,反而促使温博更加坚定的投降李知诰。
韩道铭、韩道昌也是前倾过身子,冯缭之前也才说到这里,就被韩端走进来打断,他们还不清楚韩谦有什么把握去招降罗山守军。
而事实上在他们看来,韩谦派人劫持温氏族人的目的,仅仅是利用罗山守军搅浑水,牵制住襄北军诸部,令其不能联合蜀军进攻关中。
要仅仅是那样的话,阻止李知诰短时间内收编罗山守军,甚至逼迫李知诰不得不以惨重的代价攻下罗山城,对他们来说便是达成目的了,但棠邑怎么可能轻易使罗山守军归降?
韩谦有什么把握能叫温博放下日后极可能被清算的顾忌?
“当年韩公在兰亭巷接到手诏前往宫中议事,继而被扣押直接受残害,这封手诏并非徐后或温暮桥所伪造,确实是天佑帝亲笔所书,所以温暮桥并非加害韩公的元凶。这事温博也都清楚,所以只需要将李知诰所部从罗山城下逼退,招降温博就不存在什么障碍。”冯缭说道。
“怎么可能,先帝为何要助逆后加害三叔?”韩端反应跟冯翊一模一样,震惊得都快要跳起来。
“天佑帝是最早认识到侯爷能耐的人,而他也应该在沈鹤死后很快就意识到自己中毒已深,所以才会特意安排侯爷出使蜀国迎亲以及召韩公回金陵任京兆尹。天佑帝如此安排,应该是杜绝侯爷被安宁宫拉拢的可能。毕竟以韩公及侯爷当时的想法,还是想着尽量避免大楚陷入内乱,而不会特别在意是谁坐到那个位置上,但天佑帝却不会容忍这点。而事实上侯爷也早就怀疑这点,这次将温暮桥接到棠邑,手诏原件就在温暮桥的手里,也最终证实了这点。”冯缭说道。
韩道铭、韩道昌、韩端都难抑内心的震惊。
韩文焕却是长叹一口气,似乎对这一切早就有所揣测。
冯缭说道:“外界不知道手诏的存在,所以还会认定温家跟侯爷没有彻底和解的可能,还会认定温博对侯爷充满戒心——所以侯爷的意思,希望尚书大人、二大人在金陵放出风声去,便说棠邑最终的目标拆散罗山守军、流放温氏族人,这样的话,很多事情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这倒是的,”韩道铭点点头说道,“不要说其他人了,陛下是不愿看到棠邑的好,但也绝对不希望看到罗山守军被李知诰招降的……”
韩道昌也是点头称是:“只要寿王府、沈漾、杨恩、黄家、郑氏、张潮、张瀚等人都误以为棠邑的根本目的,只是阻止李知诰招降罗山守军,最终会拆散罗山守军,他们都绝对不会反对,甚至会暗中纵容棠邑搞一些出格的动作……”
韩道昌所言,从棠邑借辰州危机,从淮西手里争回石梁县的控制权一事上,便能窥出端倪。
那次还是棠邑得到极大好处,但损的是淮东的利益,其他人都是乐见其成,最终迫使淮东接受现实。
“招降罗山守军之后,接下来是不是迫使襄北军退出光州?”韩端问道。
光州传统上都隶属于淮南西道,更何况招降罗山守军之后,光州六县,罗山、乐安、潢川都在棠邑的治辖之下,期思在寿州军的控制之下,仅有义阳以及西翼的桐柏县在襄北军的控制之下,这时候棠邑军要求从襄北军手里接管义阳、桐柏两县,将光州正式并入棠邑行营制置府的治辖,绝对是有理有据的。
特别是招降罗山守军之后,棠邑行营制置军的总兵力将再次扩张到七万五千余众,实力之强将凌驾到襄北、淮东之上。
“应该是的,但还是要看长乡侯那边的进展,要是能顺利篡位,长乡侯那边兑现对棠邑的承诺,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方便。”冯缭含糊其辞的回答韩端的问题,又说道,“现在需要有人能进宫给王贵妃传个信,要是王贵妃能在宫中帮着多说几句话,也是能管些用处的。”
普通人自然不可能随随便便接触到深居长信宫里的清阳郡主,但各家的女眷都是有品秩在身的命妇,都有机会进宫拜访后宫嫔妃。
更不要说是韩道铭的女儿本身就是四妃之一。
韩周氏进宫看望女儿,再找借口拜望清阳郡主传个信,自然是轻而易举之事。
目前韩谦迫不及待就要领兵西进潢川,威胁李知诰所部的侧翼,逼其退兵,这边的动作就绝不能慢,需要多渠道、多方面、更快速度的制造声势,以缓解罗山兵衅的压力。
就制造声势以及觐见之事秘谈良久,不知不觉间夜色已深,韩道铭这才想起冯缭进城来,都还没有给他安排饮宴。
“冯缭到我院子里吃些宵夜再回客舍休息吧,我一把年纪夜里也睡不踏实了,正好多听冯缭说说棠邑事,”韩文焕拄着拐杖,颇为艰难的站起来,伸手直接让冯缭过去搀他,跟韩道铭、韩道昌说道,“你们多想想整件事要如何办成,不要出什么纰漏,冯缭见过陛下之后还是赶回东湖的,不能在金陵留太长时间,那样太耽误事了。”
“是的,父亲。”韩道铭、韩道昌站起来看着冯缭搀扶着父亲往北面的院子里走去。
在韩府宅子里,前面就一个小厮提着灯笼照路,夜深人静,院墙之间的铺石夹道,积了一层雪,踩上去微微作响。
“谦儿要做的不仅仅是刚才说的那些吧?”韩文焕手拄着拐杖,问道。
冯缭微微一怔,说道:“侯爷说天下大乱在即,胡人所谋甚远,棠邑再没有从容静观时局变化的可能,老太爷一直说要住到东湖去,或者这次可以随冯缭……”
“好了,我老头子一个,知道这些就够了,没有力气再做什么,守在金陵看风云变幻即可,你们好好辅佐谦儿吧。”韩文焕挥了挥手,打断冯缭的话,着他搀扶自己回住处……
曹干口干舌燥的看着手里这封微微发黄、意义复杂到令他神智昏沉的手诏,下意识的咽了几口唾沫,犹豫了良久,问道,
“我过来之前,听到传言说温暮桥及温氏族人在徐州被人劫走,而之前又听传言说韩令公被害前曾接到大楚先帝手诏去见温暮桥时被扣留——这么说来,温暮桥此时是在棠邑喽?”
“曹大人此时想见温公否?”韩谦沉声问道。
“这个倒也不必。”曹干摇了摇头,他心里也清楚,韩谦都将如此机密之事向他公开,他倘若还要坚持见温暮桥,只怕会被瞧轻了。
不过,曹干还是抑制不住内心震惊激荡的心绪,没想到棠邑能轻易从徐州劫走温氏族人的秘密竟然在这里,这也意味着韩谦招降温博及罗山守军,将不再有实质性的障碍。
曹干心旌驰荡良久,回过神来见韩谦、冯缭、郭荣等人都盯着他在看,才轻轻咳嗽两声,化解尴尬,说道:
“……我家国主身体状况堪忧,却一心称帝,无人能劝。而倘若真使赵孟吉、王孝先成功率部伐夺关中,使世子李弘翼拥立国主称帝,川蜀怕再无我家侯爷的立足之地了——赵孟吉、王孝先兵陷关中之时,或许是我家侯爷最后的机会,还请韩侯爷助之,他日韩侯爷有所求,我家侯爷也绝不会忘今日之情。”
听曹干说及他们的计划,冯缭、高绍暗暗思量,心想跟他们之前的预料还真是没有什么区别,王邕再蠢,也必然会等到赵孟吉、王孝先率七万精锐打进关中,最好是等到赵孟吉、王孝先兵围雍州城(长安)时突然发动兵变控制蜀都。
那样的话,赵孟吉、王孝先得到消息后从雍州撤兵退回到梁州,再顺利也是三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这便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叫王邕掌握蜀中的局势,并出兵封锁梁州与蜀中之间的通道。
不过,他们也能判断曹干并没有完全说实话。
冯缭看了韩谦一眼,不知道要不要继续逼问曹干有关兵变更多的详情:
比如说长乡侯王邕在蜀都附近安排多少人手,蜀国朝中有多少官员是支持长乡侯王邕的,又比如说留守蜀都的禁军将领里,有谁已经被他们收买,能确保渝州军第一时间进入蜀都城,而不是被留守的禁军封堵在巍峨的蜀都城外。
当然了,他们此时想劝曹干以及王邕放弃兵变篡位的计划,也已经不可能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即便此时意外走漏消息,也只会叫箭在弦上的王邕仓促行事、放手一搏。
“你们真要谋事,不能等到事态危急之时再从叙州借兵——叙州精锐不是天兵神将,真要是到了不得不借兵的地步,曹大人以为三五千精锐沿黔江而下,经渝州再入蜀中,能抵什么用?”
韩谦知道曹干不可能将他们的全部谋算、底牌都吐露出来,他也无意追问太多,收回手诏之后,便示意侍卫搬来蒲席叫曹干在他案前坐下,说道,
“真要谋事,便要一开始就做好最坏的打算,比如王弘翼有可能提前得到风声,比如说你们此时选择的合作伙伴极可能居心叵测,又比如说赵孟吉、王孝先挥师回援的速度比你们所预料的要快,又比如说你们并没有能成功封住蜀北与梁州的通道……”
“欲谋大事,焉能不担一点风险?”曹干自然知道他们的计划,有很多风险,这主要跟他们掌握的人马及实力有直接关系,要是他们掌握的人马跟实力能将这些风险完全摒除掉,那还要篡什么位,等国主王建驾崩继位不就行了?
“欲谋大计,自当需要承担一些风险,但曹大人为何觉得我一定愿意牵涉进去?”韩谦问道。
“侯爷需要得到什么?”曹干问道。
都谈到这一步了,曹干当然不会以为韩谦还想置身事外,无需是狮子大开口,坐地起价吧?
“我并不想得到什么,但希望长乡侯、曹大人谋事能将风险降到更低,”韩谦说道,“我会派韩东虎率领一千精锐骑兵乘坐赤山会的商船,直接随曹大人去渝州,但要渝州事先准备好一千匹战马,毕竟商船的舱室里可以多藏些人,但要从棠邑运一千匹战马过去,目标太大了,同时韩东虎到渝州之后,希望长乡侯能直接写下诏文,对蜀称臣不称帝……”
一艘两千石仓船之中,都能勉强塞进去四五百人,却未必能装得下一百匹马,所以韩谦这边派骑兵将卒过去,战马无法跟过去,需要渝州那边额外准备一批战马。
至于要长乡侯直接写下对蜀称臣的诏文,对长乡侯王邕及曹干等人篡位成功后执掌蜀国的军政,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还能更名正言顺的获得楚廷的支持。
而对棠邑及韩谦来说,则能化解擅自借兵配合长乡侯发动兵变篡位会面临的责难。
曹干没有表示反对意见,耐心的听着韩谦继续说下去:
“……渝州最好是第一时间配合赤山会彻底切断蜀楚之间的信道,以免消息过早传到金陵来,使我里外难做人;曹大人也应该知道大楚朝堂诸公,特别是吕轻侠这些前朝遗孽,他们至少在这时候是绝不愿看到有人破坏楚蜀联军讨伐关中之事的。”
曹干眼皮子跳了跳还是没有表示反对。
“曹大人回渝州时,顺道帮我将这封信交给某人,长乡侯谋事能否成功,这是关键,”韩谦将他刚才写好一封信递给曹干,又说道,“我会直接下令着谭育良率三千精锐直接从婺川出兵,大约一个半月后抵达渝州。这个时间应该就是你们谋事的最佳良机了。由于你们发动兵变的最佳时机只有这么短,即便我将上万套兵甲借给你们,你们也怕是来不及扩充兵马,也就没有这个需要了……”
曹干听到韩谦催促他们,最快要赶在一个半月之后就直接发动兵变,才也忍不住震惊的问道:
“侯爷怎么肯定赵孟吉、王孝先一个半月内能攻入关中?”
毫无疑问,他们再仓促,也必然要等赵孟吉、王孝先率七万精锐攻入关中之后再出手,但如何肯定赵孟吉、王孝先能在一个半月之内打开挺进关中腹地的关隘?
“请问曹大人,倘若李知诰、徐明珍、杨元演以金陵四路兵马围攻淮西,我是分四路兵马去迎接,拒敌于淮西之外,还是放他们进淮西再打?”韩谦问道,“要是曹大人、长乡侯连这点都不能大胆确认,这事真就悬了啊!”
曹干明白韩谦说这话的意思,他们也考虑过梁帝朱裕会主动放弃关中外围关卡的防守,放诸路敌军进入关中之后,只是没有韩谦这么肯定。
“不用考虑了。要是梁军分兵固守外围,首先是北线将因为黄河、渭河的冻结,使得河津及潼关两地都再难以拒绝小股敌军长驱直入,这必然将搅得关中腹地处处狼烟、乌烟瘴气、风声鹤唳,而此时任何一路关隘城池的失守,都极可能像雪崩般的诱发梁军一连串的溃败,终致局面彻底不可收拾。比起分兵守外围,朱裕更大的机会,就是放诸路兵马都进关中,他才能依靠雍州等少数坚城,利用诸路敌军之间的戒备与提防,集中精锐战力,在渭河平原上对诸路敌军分而击之。”
韩谦平静的说道,
“当然了,虽然王孝先勇猛有余而缺谋断,但赵孟吉是蜀国难得良将,你们想要等到赵孟吉、王孝先所部被梁帝朱裕重创后再谋事,或许需要等上半年时间才有可能,但你们能有这个耐心等这么久?诸多参与谋事之人,这时候恐怕都如坐针毡吧,曹大人能保证他们在半年时间内,不叫蜀主王建及世子王弘翼始终察觉不到破绽?”
事涉重大,曹干怎么都无法当场就给韩谦答复,说道:“这恐怕要请示我家侯爷,才能做决断?”
“事已至此,已经由不得曹大人你再犹豫了,也没有时间往返渝州传信请示。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便是这个道理。曹大人,你今天就应该给我明确的答复,”韩谦沉声说道,“倘若整件事真像曹大人你们之前计划的那般拖沓、犹豫,必将拖累叙州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相信曹大人绝不会想逼迫韩某做出不利长乡侯的决断吧?”
听着韩谦语带威胁的话,曹干也愣怔在那里半晌无语:“……”
“我家大人给曹大人看这封手诏,便是我们最大的诚意,也唯有长乡侯谋事得成,我棠邑才有依仗,曹大人,你竟然还要犹豫什么?”冯缭不失时机的在旁边推波助澜问道。
…………
…………
昨天历阳仅有些小雪飘荡而下,没有什么模样,今天清晨雾散之后,天气还颇为晴朗,但冯缭午后拿着韩谦所拟的奏折,乘船沿江而下,赶在天黑之前进入金陵城,阴霾的苍穹便飘下鹅毛大雪来。
冯缭此时乃是棠邑行营制置府长史,除了全面负责淮西民政事务,还兼领巢州刺史,倘若不是特别紧急、重要的事情,这两年来他都不会跑到金陵来。
而递交奏折以及与中枢院司联络等事,在都厅司也有专门的官员负责,更是不会直接劳烦冯缭。
故而得知冯缭渡江过来,被人拉到燕园楼饮宴、为当前时局多少搞得有些心烦意乱的韩端,也是急冲冲第一时间赶回宅邸,就看到明居堂里,除了父亲、大伯父韩道铭外,近年来都很少直接问事的老爷子也是一脸肃穆的坐在案桌之后,听冯缭在说着什么。
“什么紧急的事情,劳烦冯大人亲自渡江过来?”韩端走进来问道。
韩家早就借“突患疾病、久治不愈”的由头,将韩钧及其妻儿送回宣州老宅休养,而不管韩端之前跟韩谦有什么旧怨,在韩家跟棠邑彻底合流之后,这些都烟消云散。
而韩端在韩家年轻一代之中,地位始终是与韩成蒙、乔维阎看齐的。
这么关键的时刻,有一些事也需要他参与进来,冯缭稍作沉吟,说道:“渝州司马曹干昨日秘密抵达历阳,与侯爷见面,长乡侯最快会在一个半月之后,就将从渝州发兵回蜀都篡夺蜀主王位……”
“……”韩端张开嘴,半晌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怎么都没有想到棠邑劫持温氏族人刚在金陵城里传得风声四起,这会儿竟然要直接参与到长乡侯篡夺蜀主王位的密谋之中。
韩端都感觉自己的心脏有些扛不住了。
冯缭也是前脚刚走进韩府在明居堂里坐下,便索性将刚刚才跟韩道铭他们所说的事情,跟受惊的韩端复述一遍:
“长乡侯担心事有不虞,欲从叙州借兵,侯爷已经决定,最快明日便有会一千精锐在韩东虎的率领下,直接随曹干乘赤山会的商船,走长江水路秘密赶往渝州。担心飞鸽传书会出什么意外,前往叙州传令的信使今日午时已经携侯爷的亲笔密函上路,顺利的话,一个半月后将由谭育良率四千精锐沿黔江水道赶往渝州,与长乡侯、曹干他们会合。现在最重要的是最短的时间招降温博及罗山守军,我这次渡江过来,便是要代韩谦送呈奏折、觐见陛下……”
冯缭身兼巢州刺史,自然有资格代表韩谦直接进政事堂上书言事,但令韩端震惊的是韩谦竟然想着要以最短的时间去招降温博及罗山守军,禁不住前倾着身子问道:
“李知诰这根硬骨头,没那么好啃啊,他不让步怎么办?再说温博就一定会选择降棠邑,而不是降李知诰?”
现在满城都在流传韩谦已经派人从徐州将温氏族人劫持到棠邑了。
虽说在消息传出来后,李知诰没有仓促强攻罗山城,但除了往罗山城以东的城寨增援兵马防备韩谦会挑起战衅外,甚至不惜新编左武骧军去进攻武关,也要柴建率左神武军主力往临近光州的东翼转移,摆明了就是不会轻易退让。
但更为重要的,韩端并不觉得温氏族人落到棠邑手里,温博就一定会降棠邑啊!
谁都知道温暮桥是当年残害三叔韩道勋的元凶之一,温博就算痛快的投降棠邑,彼此之间也不可能能有多少信任。
难道说棠邑真敢用温博领兵,又或者说温博真就相信棠邑会毫无防备的用他领兵?
最好的结果就是温博交出兵权,或者直接解散罗山守军,温氏族人归隐山林。
而在外人看来,韩谦最终能允许温氏族人归隐山林,已经可以说是宅心仁厚了。
而在得知劫持温氏族人到棠邑的消息之后,韩端也知道他父亲、大伯父甚至都担心韩谦这么做会弄巧成拙,反而促使温博更加坚定的投降李知诰。
韩道铭、韩道昌也是前倾过身子,冯缭之前也才说到这里,就被韩端走进来打断,他们还不清楚韩谦有什么把握去招降罗山守军。
而事实上在他们看来,韩谦派人劫持温氏族人的目的,仅仅是利用罗山守军搅浑水,牵制住襄北军诸部,令其不能联合蜀军进攻关中。
要仅仅是那样的话,阻止李知诰短时间内收编罗山守军,甚至逼迫李知诰不得不以惨重的代价攻下罗山城,对他们来说便是达成目的了,但棠邑怎么可能轻易使罗山守军归降?
韩谦有什么把握能叫温博放下日后极可能被清算的顾忌?
“当年韩公在兰亭巷接到手诏前往宫中议事,继而被扣押直接受残害,这封手诏并非徐后或温暮桥所伪造,确实是天佑帝亲笔所书,所以温暮桥并非加害韩公的元凶。这事温博也都清楚,所以只需要将李知诰所部从罗山城下逼退,招降温博就不存在什么障碍。”冯缭说道。
“怎么可能,先帝为何要助逆后加害三叔?”韩端反应跟冯翊一模一样,震惊得都快要跳起来。
“天佑帝是最早认识到侯爷能耐的人,而他也应该在沈鹤死后很快就意识到自己中毒已深,所以才会特意安排侯爷出使蜀国迎亲以及召韩公回金陵任京兆尹。天佑帝如此安排,应该是杜绝侯爷被安宁宫拉拢的可能。毕竟以韩公及侯爷当时的想法,还是想着尽量避免大楚陷入内乱,而不会特别在意是谁坐到那个位置上,但天佑帝却不会容忍这点。而事实上侯爷也早就怀疑这点,这次将温暮桥接到棠邑,手诏原件就在温暮桥的手里,也最终证实了这点。”冯缭说道。
韩道铭、韩道昌、韩端都难抑内心的震惊。
韩文焕却是长叹一口气,似乎对这一切早就有所揣测。
冯缭说道:“外界不知道手诏的存在,所以还会认定温家跟侯爷没有彻底和解的可能,还会认定温博对侯爷充满戒心——所以侯爷的意思,希望尚书大人、二大人在金陵放出风声去,便说棠邑最终的目标拆散罗山守军、流放温氏族人,这样的话,很多事情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这倒是的,”韩道铭点点头说道,“不要说其他人了,陛下是不愿看到棠邑的好,但也绝对不希望看到罗山守军被李知诰招降的……”
韩道昌也是点头称是:“只要寿王府、沈漾、杨恩、黄家、郑氏、张潮、张瀚等人都误以为棠邑的根本目的,只是阻止李知诰招降罗山守军,最终会拆散罗山守军,他们都绝对不会反对,甚至会暗中纵容棠邑搞一些出格的动作……”
韩道昌所言,从棠邑借辰州危机,从淮西手里争回石梁县的控制权一事上,便能窥出端倪。
那次还是棠邑得到极大好处,但损的是淮东的利益,其他人都是乐见其成,最终迫使淮东接受现实。
“招降罗山守军之后,接下来是不是迫使襄北军退出光州?”韩端问道。
光州传统上都隶属于淮南西道,更何况招降罗山守军之后,光州六县,罗山、乐安、潢川都在棠邑的治辖之下,期思在寿州军的控制之下,仅有义阳以及西翼的桐柏县在襄北军的控制之下,这时候棠邑军要求从襄北军手里接管义阳、桐柏两县,将光州正式并入棠邑行营制置府的治辖,绝对是有理有据的。
特别是招降罗山守军之后,棠邑行营制置军的总兵力将再次扩张到七万五千余众,实力之强将凌驾到襄北、淮东之上。
“应该是的,但还是要看长乡侯那边的进展,要是能顺利篡位,长乡侯那边兑现对棠邑的承诺,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方便。”冯缭含糊其辞的回答韩端的问题,又说道,“现在需要有人能进宫给王贵妃传个信,要是王贵妃能在宫中帮着多说几句话,也是能管些用处的。”
普通人自然不可能随随便便接触到深居长信宫里的清阳郡主,但各家的女眷都是有品秩在身的命妇,都有机会进宫拜访后宫嫔妃。
更不要说是韩道铭的女儿本身就是四妃之一。
韩周氏进宫看望女儿,再找借口拜望清阳郡主传个信,自然是轻而易举之事。
目前韩谦迫不及待就要领兵西进潢川,威胁李知诰所部的侧翼,逼其退兵,这边的动作就绝不能慢,需要多渠道、多方面、更快速度的制造声势,以缓解罗山兵衅的压力。
就制造声势以及觐见之事秘谈良久,不知不觉间夜色已深,韩道铭这才想起冯缭进城来,都还没有给他安排饮宴。
“冯缭到我院子里吃些宵夜再回客舍休息吧,我一把年纪夜里也睡不踏实了,正好多听冯缭说说棠邑事,”韩文焕拄着拐杖,颇为艰难的站起来,伸手直接让冯缭过去搀他,跟韩道铭、韩道昌说道,“你们多想想整件事要如何办成,不要出什么纰漏,冯缭见过陛下之后还是赶回东湖的,不能在金陵留太长时间,那样太耽误事了。”
“是的,父亲。”韩道铭、韩道昌站起来看着冯缭搀扶着父亲往北面的院子里走去。
在韩府宅子里,前面就一个小厮提着灯笼照路,夜深人静,院墙之间的铺石夹道,积了一层雪,踩上去微微作响。
“谦儿要做的不仅仅是刚才说的那些吧?”韩文焕手拄着拐杖,问道。
冯缭微微一怔,说道:“侯爷说天下大乱在即,胡人所谋甚远,棠邑再没有从容静观时局变化的可能,老太爷一直说要住到东湖去,或者这次可以随冯缭……”
“好了,我老头子一个,知道这些就够了,没有力气再做什么,守在金陵看风云变幻即可,你们好好辅佐谦儿吧。”韩文焕挥了挥手,打断冯缭的话,着他搀扶自己回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