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将军 第9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人静立在大殿最前靠近丹陛的地方。
  殿内明光照来,在他脚下,拖出了一道长长的黑色的阴影。
  正是摄政王束慎徽。
  原来他早已到了。
  只是不知为何,今日一个人提早入内,站在了他的位置上。
  待百官各就各位,束慎徽如常那样,望向殿侍,用平缓的声音,开口说道:“请陛下升座。”
  第96章
  寅时六刻左右,高贺未能等到束慎徽现身。皇宫南门一带,看似依旧平静,实则陷入了混乱。正如高贺当时的心情,充满恐慌,甚至是类似于绝望的情绪。
  显然,消息走漏,计划失败了。
  但在短暂的恐慌过后,高贺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他从未敢轻视对方。在等待今日朝会到来的时候,他起意谋划,便不敢笃定一定能够当场将人击杀。
  万一事不成,对方必会反攻,而陈伦,便是其手中的刀。
  高贺早也做好了应对的行动。昨夜起,便派人严密盯着陈伦和他的手下,严防任何调兵之举。
  现在到了这样的地步,刀兵相见,无可避免,就看最后谁手里的刀更硬了。今晨事败之后,他第一时间绷紧,只要陈伦那里有任何的异动,他将毫不犹豫,立刻以阻止图谋作乱的名义加以干涉。
  谁知陈伦那里静悄悄,始终毫无动静。
  不但如此,束慎徽也不见了人。但据昨夜藏在王府附近的暗探报告,今晨,他确实如往常那样出发去往皇宫了。
  那么出了王府后,他去了哪里,暗中到底在谋划着怎样的行动?
  正当高贺心急火燎之时,突然收到消息,那人竟早已入了宫,不但如此,此刻,他人就在宣政殿内,如常那样,主持今日朝会。
  高贺做梦也没想到,会是如此一个结果。
  如同重拳打在了棉花堆上。他措手不及,彻底乱了章法,更是猜不透,他的对手,究竟是想做什么。
  束慎徽会就此作罢,当什么事都未曾发生过?这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情况之下,高贺怎敢贸然前去上朝。
  不止是他,至此时刻,少帝也未露面。
  今早他冲到南门之后,在那里站了许久,最后失魂落魄似的回了寝宫,闭门不出。
  看这样子,他今日是不打算去宣政殿了。
  毕竟是个小儿,出了这样的事,不敢去直面,很是正常。
  高贺并不在意那少年皇帝此刻如何做想,他的当务之急,是应对这如同火烧眉毛的乱局。
  在五更鼓后,百官聚宣政殿内等待升殿的这个时刻,高贺正在李太妃处紧急商议对策。他原本寻兰荣,他却不来,只带了一句话,说什么少帝受惊过度,他需伴驾保护,叫高贺不必顾忌,无论何等对策,他悉数赞同。
  高贺当场破口大骂,知兰荣见事不妙,吃准自己还要一搏,现在躲到少帝身后去避风头了,把事全都推给自己。
  他是可以,自己却真的没了退路。
  他的神色阴沉无比。李太妃则是气急败坏,面带惊惶之色,厉声叱骂他无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回是你的主张!埋伏人在他入宫道上,一举击杀!如今成这模样!你是要害死老身和陛下不成?”
  高贺的眼底掠过一道阴沉的杀气,手握紧拳,捏得骨节发出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事到如今,只有一个办法了。先帝遗旨!”
  朝会之上,当众宣明先帝遗旨,随后当场将人击杀。
  不管束慎徽意欲何为,对于他这一方而言,刀剑既已出鞘,剩下只有白刃相见了。
  事实上,那道遗旨,也是一直以来他们有恃无恐的最大的倚仗。那是一把拥有无上权威的利剑,甚至能够凌驾在当今皇帝之上的至高法宝。有了这法宝,他们便拥有正当的地位,还有可以随时发难的主动权。
  李太妃咬牙:“照准!”
  人手安排不是问题。现在最大的一个变数,反而在于少帝。
  她再想到今早少帝的反应,懊悔不已:“怪我当初大意,高看了他,竟将先帝遗旨给了他,如今在他那里!你这就随老身过去!”
  高贺暗怨这老货糊涂,心里转瞬便做了决定。倘若少帝不予配合,那便休怪他强索。他见李太妃说完便喘着气,在宫人的搀扶下匆匆起了身,往帝宫赶去,自己忙也紧随在后,不料,刚到殿口,脚步一顿。
  原来少帝不知何时自己已是来了,人正立在阶前,身后站着贾貅。他腰间佩剑,神色森严。
  其时前方宣政殿的方向刚又响起了一道催朝的鼓声。少帝身后的天光已是微亮,映得他的面色带了几分苍白,眉目却透着冷煞之气。他的目光看了过来,高贺竟感觉到了几分天子的威势,由不得他微凛,只得跪地拜见。
  李太妃道:“陛下来得正好!事已到此地步,再无退路。须立刻拿出先帝遗旨治办了!”
  高贺觉察少帝的目光从李太妃那里移向自己,再次一凛,抬身解释:“陛下!如今已是鱼死网破之局,他不可能当成没事。即便先前他对陛下还有几分假意顺服,往后他也必会发难。陛下实是已经到了危关,再不可犹豫!”
  他说完,见那少年盯着自己,只得低下头,再次俯伏在地。片刻后,正当他忐忑不安之时,听到一道声音自头顶幽幽而起:“都给朕去上朝吧!今日朝会之上,管好你的人,不管摄政王说什么,一概照他意思去办,休要再争。”
  高贺下意识直起身:“陛下!他要推举的姜家之女——”
  “朕叫你上朝去,管好你的人,你没听见吗?“
  少帝蓦然提声,厉声打断了他的话。
  高贺一惊。
  “不推她,难道推你?”他又冷哼一声,“她是不是最合适的领战之人,朕比你更清楚!不曾发兵也就罢了,战事已进行到此地步,耗举国之力,钱花了,全部铺排开了,就这么收住?你们这些到了此刻还在叫着退兵议和的人,朕不得不怀疑,不是真的蠢到一叶障目的地步,就是有心要亡我大魏!”
  高贺从未见过这少年露出如此的咄咄逼人之态,心下不禁发虚,慌忙叩首:“陛下明鉴!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只是从前受过先帝遗命,担心他以战揽功,要对陛下不利,是两害相衡,取其轻而已!”
  他说完,再次俯首下去,不敢抬头。片刻后,耳边除了李太妃那焦急的劝声,不再闻听少帝发声。他再抬目,见面前的少年自顾微微仰头,目光落在头顶的方向,仿佛在凝神看着什么,便悄悄扭头循着望去,发现那是耸立在殿顶上的一尊高大的琉璃鸱吻。
  从这角度看去,那鸱吻之首,仿若直插云霄,俾睨凡尘。
  他一时不明所以,也不敢再贸然出声,只得再次低头,心里吃不准这少年到底意欲何为,又见贾貅盯着自己,心里焦躁,不敢乱动,正无计可施,突然,耳边又听到一道声音传来。
  “叫你的人配合兰荣控制天门司,把陈伦阻在宫外。”
  “今早朝会过后,朕自会留摄政王。”
  少年淡淡说完,转身离去,贾貅紧紧跟随。
  高贺回过了神,胸下心口狂跳,又一阵狂喜。
  他明白了!这位少年皇帝,终于是下了决心了!
  如今北方战事还没看到成果,以束慎徽的心计,今早朝会之上,当着群臣的面,他不可能和少帝翻脸作乱。除非他不顾天下悠悠之口,公然造反——倘若这样的话,他也不必费劲心力去筹划这场北方大战了。何况,殿内还有贾貅带着殿卫盯着。今早的朝会,他是翻不出大浪的,即便他要反击,也须等到朝会结束之后。
  他应是急着要将姜家之女推上统帅之位,这才坚持照着原计划上朝。
  对于他们而言,牢牢控制住陈伦,是整件事的关键所在。
  他不会想到,少帝比他更快一步。今日朝会过后,待百官散去,少帝难道是要将他当场诛杀?
  高贺很快就否定了这个猜测。倘若他是少帝,他只需夺权,然后将人囚禁,留着性命,以他继续稳住雁门大军。待战事结束之后,收回军权,到了那时,是生是死,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了。
  “臣遵旨!”
  高贺朝着那道离去的背影叩首,心中终于大定。
  束戬走在去往的大殿的宫道之上,脚步如同踩在云堆之中,虚浮无比。
  这个清早,他从南门回到帝宫,整个人是浑浑噩噩的。当听到宣政殿的方向隐隐传来上朝的鼓声,他只想将殿门关得紧紧,从此再也不用出去了,不用和他的三皇叔去面对面。
  然而,那令他恐惧的催朝的鼓声,却始终不肯停。
  在他第三次接到宫人的传话,说摄政王领着百官在那里等待皇帝陛下升殿,慢慢地,他彻底地清醒了过来。
  事已至此地步,他是不可能再逃避了。
  这是他必须要去直面的一个死局。
  倘若在从前,有人告诉他,今日会发生如此的事,他定会嗤之以鼻。他会用坚定的语气直接说,倘若他的三皇叔想要皇位,他巴不得让给他。
  然而现在,他做不到了。
  他没法做到。
  他更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自己就走到了这一步。
  他亲口下令,去对付那个他原本最为信任的人。
  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荒唐,不真实,如同一个噩梦。
  他想起来就恨,恨他那个死了还不放过他的父皇,恨活着的李太妃,恨高贺和兰荣,恨所有将他推向这万劫不复深渊的人。
  倘若没有他们,一切都还是从前的模样。
  是他们联合起来,令他陷入了如此的绝地,再也没法回头了。
  待到将来,他是绝不会放过这些人的。
  停在宫道之上,束戬抬起他泛红的眼,透过垂在他额面之前的道道珠旒,望着前方那座在晨曦掩映之下跃入眼帘的巍峨的大殿之顶,在心里冷冷地想道。
  时刻不停地朝前流逝。宣政殿内渐渐映入曙光,照出了一张张神色各异的脸。
  众臣疑虑不已,但见摄政王始终稳稳立在前方,背影平静,也只能按捺下情绪,随他一道等待。
  终于,在天大亮的时候,先是兰荣匆匆入殿。他微微低头,在众人的注目之下,快步走到自己的位置上,随即垂目,一动不动。接着是高贺。他却和兰荣不同,昂首阔步,面带隐隐笑意,和闻声纷纷望向自己的人点头致意,经过兰荣身旁,眼角余光带了几分鄙视,扫他一眼,最后停在自己的位上。
  殿内起了一阵短暂的骚动。立在最前方的那道身影却仿佛未曾觉察,始终凝定。
  再片刻,忽然殿深之处,传出一道拖长的响亮传报之声:“陛下驾到——”
  众人纷纷举目,看见少帝在仪仗的引领之下入了殿。
  束慎徽带着身后的文武百官跪迎。少年登上高台,入座,开口平身,用低沉的嗓音称今早体感不适,休息过后,方始到来。
  群臣纷纷上言慰君。
  这时已是卯时四刻。
  今日的这场朝会,整整推迟了半个时辰,开始议事之后,起初,和众人料想的一样,摄政王提请少帝,复议三日前曾引发过轩然大波的那道来自姜祖望的奏请。
  他说:“先帝因功而封其长宁之号,岂因她是谁人之女?她深谙北境之势,屡立大功,又得部将推崇,以她之能,足以担当。臣以为除她之外,此重要之位,也无人可以胜任。”
  贤王紧随在后,出言赞同。方清等人陆陆续续也表了态。
  接着,那些不敢出声的人便发现,三天前原本带头反对的高贺此刻竟默不作声。
  他不发声,跟着他的那拨人自然也不敢擅自发话,只不住地暗暗望他。但他今日竟好似哑了似的,始终不见反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