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52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食器当中,鼎、鬲(【li】)、甗(【yǎn】)这三样属于彝器中较常见的炊器,那么,我想问的是,豆是什么器?它出现在什么年代?什么又是假腹豆?”
  第808章 专门来“为难”向南的
  何老专家一开口,向南就知道,这个问题肯定不会那么简单。
  从一般的提问思路上来看,越是大而化之的开题,到最后问题的出现,绝大部分都是很刁钻的。
  只是,当何老专家的问题提出来后,向南原本一脸淡然的表情,居然有点微微动容。
  “这个问题不是很难啊,向专家怎么感觉好像不知道?”
  “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们这些人从事青铜器修复至少都是十年以上的,当然觉得这问题不难,可听说向专家学习青铜器修复才不过半年时间,不知道什么是豆也很正常吧?”
  “嗯,修复技术容易提高,但专业知识的积累可是急不来的,尤其是青铜器的文物历史,太庞杂了。”
  “……”
  原本待在门外的那些青铜器修复师们,此时已经进了修复室,在墙角处旁观向南参加考核,此刻见到专业知识考核的第一个问题就让向南变了脸色,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不少人心里面隐隐地还有些担忧。
  向南不会通不过考核吧?
  牛局长对向南不太熟悉,此刻也是饶有兴趣地看着他,想看看他怎么处理这个难题。
  另外一边坐着的颜文聪倒是一脸淡定,他可不相信向南会那么容易被难倒,和向南虽然接触得时间不长,但他对向南却是很了解的。
  要知道,向南当初在荆楚协助修复保养古墓群出土文物时,连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壁画临摹都能做到让几位壁画修复专家都震撼的地步,这文物修复界里,还有几人能难得倒他的?
  “就这个问题?”
  向南在听到何老专家的提出来的问题后,脑子里第一时间就冒出了这个念头,他之所以变了脸色,不是因为这个问题太难了,而是因为这个问题,太简单了。
  没错,这个问题太简单了!
  说这个问题简单,倒不是向南托大,因为,“豆”这个玩意儿,可不只是有青铜器“豆”,还有陶瓷“豆”呢。
  远的不说,在向南最为熟悉的金陵博物院里,就有一件清乾隆时期的瓷器,名叫“鱼龙变化纹瓷豆”。
  这件鱼龙变化纹瓷豆,造型犹如高脚盘,上面装饰有“鱼龙变化纹”青花,这是传统的吉祥图案,整件瓷豆的器形和纹饰都十分精美。
  除了瓷豆,实际上在历史更早的西周时期,还有陶豆。
  陶豆在金陵博物院的展馆里也有。
  身为古陶瓷国家级专家,向南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更何况,他要了解瓷豆,就必须追根溯源地了解“豆”这种器具的历史,早就已经对“豆”的前世今生知道得一清二楚了。
  什么是豆?
  豆指的可不是咱们如今吃的各种豆子,它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同名陶器,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说文解字》中说:“豆,古食肉器也”;《礼记·坊记》记载:“觞酒豆肉”;《国语·吴语》中则有:“觞酒、豆肉、箪食,未尝敢不分也”。
  也就是说,豆在先秦时期是一种食器和礼器,开始时用于盛放黍、稷等谷物,用来祭祀,后用于盛放肉酱和肉羹了。
  豆的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是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
  在商周时期,豆大多为浅腹,粗柄,无耳,无盖。春秋战国时,豆的形制就比较多了,有浅盘、深盘、长柄、短柄、附耳、环耳等各种形状,上面有盖可以仰置盛放食物,也有方形的豆。
  除了陶豆、青铜豆、漆器豆外,唐宋时期,随着制瓷业的发展,豆变身为了瓷豆。不过,后来豆形器慢慢变少,其形制也逐渐被其他器形所取代,作为容器的豆似乎悄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当然,到清朝时,出现了一位“好古”的皇帝乾隆爷,因此,瓷豆有一次出现了。
  不过,乾隆时期的瓷豆,可以看作是对古代器物的一种复刻和改良。
  至于“假腹豆”,实际上是豆的一种样式。
  假腹豆的豆盘很浅,盘以下粗胖,内空,底部填实,形成空腹,腹中有十字形镂孔。
  假腹豆主要流行于商代早期,到了商代晚期时,就已经几乎绝迹了。
  “豆是先秦时期的一种礼器和食器……”
  虽然向南不明白几位老专家为什么会提出这么简单的问题,但他也没耽搁时间,很快就将这个问题回答得一清二楚,回答的内容,甚至还超出了问题的本身。
  这让围观的那群青铜器修复师们既高兴又吃惊。
  吃惊的是,向南不是才接触青铜器修复技艺半年多时间吗?怎么可能将这个专业知识了解得这么清楚?
  高兴的是,这一次真的是没有白来,不说别的,光是听向南回答了一个问题,自己就感觉真像是上了一堂历史课一样,对“豆”这种食器的了解,已经远远不至于青铜器了,甚至连陶器豆、漆器豆和瓷器豆都了解了不少。
  身为一名文物修复师,不管是哪一个类别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只会有好处,而不会有坏处。
  有时候,哪怕是野史趣闻,也可能在关键时刻给自己打开一条全新的思路,更别提是向南这种身兼两大类别文物修复专家称号的人的讲课了。
  这简单是花多少钱也不一定能够听得到的课啊!
  另一边的颜文聪看到向南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地回答了这第一个问题,也忍不住扯了扯嘴角,他虽然知道这个问题不应该会难得倒向南,但也想到向南能回答得这么详实,实在是太让人惊讶了。
  “这小子,脑子里是不是有一台刻录机?过目不忘的吗?”
  接下来,三位老专家又各自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一些问题甚至让围观的一些老修复师都皱了眉,不过向南还是很轻松地全都回答了出来。
  一个多小时之后,第一部 分的专业知识考核,总算是结束了。
  其他人,包括颜文聪在内,都舒了一口气,看这三位老专家提问的样子,个个问题都刁钻得要命,感觉像是专门来“为难”向南的啊。
  难道他们跟向南有仇?
  第809章 实践考核
  其他人都觉得三位老专家是在“为难”向南,可向南却觉得这些问题实在是太简单了,都没感觉到有什么难度,反正这些问题他都看到过,至少还没有超出他的知识范围。
  “这三位老专家以前都不主持修复师等级考核的,现在专门跑来做我的考核专家,不会就是为了给我‘放水’吧?”
  向南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道道来,只好将原因归结在了这上面,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劲,
  “真要‘放水’,也应该有人提前跟我打个招呼啊!”
  摇了摇头,不想了,简单就简单吧,没准资深修复师等级考核,就是这么简单的呢。
  这想法幸好也只是在向南脑子里转一转,要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站在一旁围观的那十多二十位青铜器资深修复师估计一个个都得气得吐出老血来:
  “这问题叫简单?很刁钻了,大哥!连青铜器出土的水坑、脏坑、发坑这些都问出来了,要是换一个见识不多的修复师,估计连听都没听过这些词!”
  “这简直就不是青铜器资深修复师等级考核,估计国家级考核的难题也就这个程度了吧?”
  “……”
  第一部 分专业知识考核结束,向南可以说是完美通过。
  三位负责提问的老专家们面面相觑,没错,他们是故意“为难”向南的,倒也不是对向南有什么恶意,纯粹是好奇心发作了,想要看看这位文物修复界里名声大噪的“奇才”,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实?
  他能够在刚刚接触青铜器修复技艺才半年多的时间,就来参加资深修复师的等级考核,这就说明他对于自身的实力是很有自信的,这要是不多问几个难一点的问题,怎么体现我们老专家的知识渊博?
  只是,三位老专家也没想到,事先琢磨了好久的“难题”,在向南的面前根本就没起到作用,实在是——
  太欺负老头了!
  “不行,第二轮考核实际操作,一定要难一点!”
  三位老专家统一了共识,决定给向南再加点难度,不然自己就太没面子了。
  三个人眼神交流了一下,马老专家轻轻“咳”了两声,微笑着对向南说道:
  “向南,你的专业知识储备还是很丰富的,这说明你看过很多资料,这很好。不过,文物修复师,最重要还是实践操作能力,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文物修复实践中来。”
  说着,他看了看何、钱两位老专家,又回头接着说道,“我听说,你在修复古书画和古陶瓷时,速度极快,这样吧,我们也不进行单独的工艺考核了,这边有一件残缺的商朝时期的青铜鸮(【xiāo】)面纹方尊,你将它粘接配补完就成了。”
  他抬眼一看,发现围观的一众修复师们一个个眼珠子瞪得老大,满脸惊愕的模样,似乎感觉自己这么做好像的确过分了点,于是干咳了两声,解释了一句,
  “向南,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也是出土于海昏侯墓中的,你把它修复了,其他人也就少修复了一件,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场地,没什么问题吧?”
  “没问题。”
  向南扭头看了一眼旁边工作台上的那件青铜鸮面纹方尊,笑着点了点头。
  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呈不规则的方形,口沿外撇,鼓腹,底座呈正方形,器身上有八条直棱,分别分布于四角和器身正中,器身上则装饰有浮雕鸮面纹,整个器物器形、纹饰十分精美,应该是海昏侯从前朝留存下来的古物。
  鸮,通枭,在青铜器纹样中指的是俗名猫头鹰的猛禽,是商代人崇拜的图腾之一。
  实际上,鸮和枭并非同一种鸟类,但在青铜器纹样中已经很难加以区分。
  鸮形纹这种纹样,仅见于殷墟时期的青铜器。不但有铸出的鸮形纹样,也有仿鸮的器形。
  在周朝时的青铜器上,至今尚未发现鸮形纹样。
  在晋省博物院里,就收藏了一件“网红文物”,它就是商代晚期的鸮卣(【you】,酒器),它的造型就是两只猫头鹰背靠背站立,以盖为首,以器为身,有四足,盖上有一捉手,工艺精湛细腻,纹饰精美。
  这件鸮卣,有着圆圆的大眼睛、尖尖的小鼻子,胖乎乎的短翅膀,像极了前些年风靡一时的网络小游戏“愤怒的小鸟”,一时间被网友们戏称为“最萌”文物。
  言归正传。
  向南看到的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实际上破损得并不严重,它浑身长满了绿锈,口沿处有一块小孩巴掌大小的缺口,其他地方倒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也就是说,向南只需要将残缺的部位配补完,再焊接上就可以了。
  这个对于向南来说,并不算难。
  事实上,实践考核的内容,比他之前修复的残碎的青铜剑,以及丁春城让他修复的战国青铜镂空龙纹戈都要简单的多了。
  向南认为这件考核任务很简单,围观的那些青铜器修复师们,却是一个个目瞪口呆!
  这,这三位老专家,真的是跟向南有仇啊,而且,这仇大了去了!
  否则的话,只是一次资深修复师等级考核而已,怎么会出这么难的考核任务?
  这件青铜鸮面纹方尊看似残缺得不严重,只是缺了一小块而已,但是要将它配补完成,要完成的工艺可是一点也不容易!
  配补不难,但錾刻花纹就没那么容易了,这可是青铜器修复工艺中最难的环节,不要说别的,单说錾刻纹饰所需要的时间。
  在一边围观的这些青铜器资深修复师们,没有一个人能有十足的把握,在一两天之内就将小孩巴掌大的残缺纹饰全部錾刻完毕。
  錾刻完毕之后,事情还没有完呢,你得再将錾刻好纹饰铜片,再焊接到原器物身上去,这又是一道工艺了。
  如果换作其他前来考核的修复师,就这两三项工艺,就得花上至少一个星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