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741节
说着,他朝向南和赵炳天点头笑了笑,转身就出去了。
会客室里,除了向南和赵炳天外,还有钱昊良、熊嘉正等几个人,这些人都是想借机观摩一下王羲之《平安帖》宋代摹本,至于访问团的其他成员,则依旧在博物馆解说员的带领下,在楼上参观着。
几人坐下后没多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给众人端来了刚泡好的咖啡,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味直钻鼻孔,让人忍不住精神一振。
坐了没一会儿,尼森先生就回来了,他手里捧着一个古董盒,快步走了进来,然后将古董盒放在了向南前面的茶几上。
“这里面就是王羲之的那幅字帖了。”
尼森先生一脸惋惜地说道,“可惜,这么多年下来,它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养,以至于现在都残破不堪了。”
向南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伸出手来将茶几上的咖啡端到边上的一张小几上,然后把古董盒的盖子打开,从里面把那幅卷轴取了出来,在茶几上小心地摊开。
这幅字帖一打开,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上面盖满了或方或圆、或大或小的密密麻麻的钤印,上面还有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可亚时晴帖”。
在字帖原帖的边上,乾隆皇帝还亲笔将原贴用楷书抄录了一遍。
字帖正文总共不过四十余字:“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岁忽终。感叹情深。念汝不可往。得去十月书。知姜等平安。眷故不平。复悬心。顷异寒。”
而王羲之的原帖上,则是用草书书写的,整幅字帖行云流水,潇洒不羁,笔力柔中带劲,流畅婉转中富有变化。
向南细细观摩了一遍,发现这幅字帖的材质是绢帛,也许是长时间缺乏保养的缘故,整幅字帖已经开始发脆,有不少地方甚至已经开裂起翘,这是绢帛老化的一个明显迹象。
如果再不修复保养,这幅字帖也许再过几年时间,没准就会变成一堆碎末了。
第1210章 元代哥窑胆瓶
向南在观摩这幅字帖,钱昊良等人也凑在边上细细地看着,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欣赏着“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的字帖,每一幅都是珍贵至极,平常想要见到都不容易,就算博物馆里也能看到,但那得隔着厚厚的玻璃,哪有现在这样近距离观摩来得畅快。
钱昊良看了一会儿,忍不住小声赞叹道:“不愧是‘书圣’的作品啊,这一幅字帖过了这么多年,现在看上去,还是带着一股潇洒肆意、狂放不羁的味道。”
熊嘉正也是低笑一声,说道:“边上乾隆皇帝用楷书重新写了一遍的字帖,看起来倒是显得娟秀多了。”
“向先生,怎么样,你有把握修复这幅字帖吗?”
几个人正小声嘀咕着,边上的尼森先生忽然笑了一下,说道,“如果你成功修复了这幅王羲之的《平安帖》,我愿意将博物馆中的一件元代的哥窑胆瓶作为修复酬劳。”
说着,他也不含糊,直接进入休息室内间,顷刻间就端出来一个古董盒,放在了向南的面前,显然他是早有准备了。
“元代哥窑?”
在场的众人,听了尼森先生的话后,全都浑身一震。
当然,向南倒是显得很平静,没什么太大的感觉,他之前连价值2个亿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都修复过了,怎么可能听到哥窑就被镇住了?
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一书中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汝窑可是排名在哥窑之前的。
咱可是瓷器之国,要淡定。
看到众人都眼巴巴地看着面前的这个古董盒,想打开看一看哥窑胆瓶,却又不好意思动手的样子,向南只好暗叹一声,俯下身来,伸手将古董盒的盖子轻轻打开。
一手拿住瓶颈,一手托着瓶底,向南将这件哥窑胆瓶取了出来,轻轻放在了茶几之上。
这件哥窑胆瓶,瓶口呈圆唇口,细颈,向下逐渐增大,与腹部没有明显转折。瓶腹鼓垂,底部承圈足。整器线条流畅,极为柔美。通体伴随有开片,釉面大小纹片相间,错落有致,铁线清晰自然,施釉丰腴匀净,釉色莹润自然,平整光亮。
底足露胎骨的地方,色泽暗沉,是典型的“铁足”。
宋代传世哥窑瓷器,一般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釉面具有如同“酥油”一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二是有“金丝铁线”的开片纹样;三是具有“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瓷器釉层一般都比较厚,釉层内含有气泡,像小水珠一样隐约可见。
最后一个特征,就是“紫口铁足”。哥窑瓷器的坯体,大多数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的,器皿口边缘釉层薄弱的地方,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
四个特征,这件哥窑胆瓶都能够观测得到,显然是哥窑瓷器无疑。
哥窑瓷器自宋代开始烧制以来,由于流传稀少,且格调高雅,因此很受当时一些文人雅士的珍爱。
“这件哥窑瓷器,造型端庄大气,釉色光滑,开片细腻均匀,是一件难得的精品古瓷啊!”
身为陕省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专家的鲁立军自然在古陶瓷鉴定水平水准不低,他一脸激动地看着向南,低声说道,“向南,答应他,只要把那幅王羲之的《平安帖》修复好,这件哥窑瓷器就是你的了!”
至于那幅王羲之的《平安帖》修复起来难度大不大,那就不关他的事了,反正他也不懂古书画修复。
他只知道这件元代哥窑瓷器是一件精品古瓷,在去年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跟这类似的元代哥窑胆瓶,最终成交价高达3100万。
向南要是将它拿下了,绝对亏不了!
另外一边,钱昊良看了看这件哥窑胆瓶,又看了看那幅王羲之的《平安帖》,忍不住心里暗叹一口气。
说实话,那幅王羲之的《平安帖》虽然残损比较厉害,但他也有一定的把握能够将它修复,可惜,自己的文物修复水平不如向南,在文物修复界的名气也不如他,即便有这能力,他也没这机会去修复这幅字帖。
当然了,他倒不是嫉妒向南,羡慕还是有一些的,名声在外就是好啊,都不用你自己绞尽脑汁去想办法赚钱,别人听到你的名声,就自动送上门来了。
胡思乱想了一阵,他也朝向南点了点头,说道:“向南,可以试试。”
无论如何,向南赚了,他也是开心的,好歹也是自己身边亲近的朋友嘛。
赵炳天倒是看了看向南,没说什么,他跟向南还没熟悉到那种地步,可不会帮向南做什么决定。
尼森先生则是一脸希冀地望着向南,他相信这件元代哥窑胆瓶,肯定可以打动向南的。
向南盯着面前的这件元代哥窑胆瓶,微皱着眉头,过了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对尼森先生说道:
“尼森先生,这件任务我接了。”
“太好了!”
尼森先生大喜过望,脸上的皱纹都在这一刻绽放成了花儿,他激动地连连搓着双手,问道,“向先生,我带你去修复室看一看,如果还缺少什么修复材料和工具的话,我也派人去采购。”
“好,去看一看吧。”
向南点了点头,等尼森先生将那件元代哥窑胆瓶和王羲之《平安帖》宋代摹本都重新收起来以后,这才跟在他后面朝三楼的修复室走去。
至于赵炳天和钱昊良等人,倒是没有再跟着,而是在博物馆的各个展览厅里游览了起来,不过一个个的,都变得有些心不在焉,仿佛这些珍贵的文物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失去了原本的光华,变得索然无味起来。
转过头,看着向南逐渐远去的背影,这些人心里面,多多少少都有些羡慕。
文物修复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就是好啊,看看人家向南,分分钟就接下了一个报酬3000万元的修复任务,换作是一般人,十年都赚不了这么多钱!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第1211章 你可赚大了
在布罗姆艺术博物馆三楼修复室里看了一圈,这里面的修复材料倒是很齐全,只是修补画芯用的宋代绢帛不好找,这里同样也没有。
布罗姆家族成立私家博物馆毕竟也有一百多年了,门路还是很广的,尼森先生只是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就笑着对向南说道:“宋代制造的绢帛,晚饭前就能送过来。”
向南点了点头,也没再说什么,很快就和尼森先生一起下了楼。
赵炳天带着访问团的成员在这博物馆里已经逗留了几乎一个下午的时间,该参观的基本上都参观得差不多了,他看到向南下来了以后,便走上前去,说道:
“向南,我们现在要回宾馆了,你是留在这里修复文物呢,还是跟我们一起走?”
“你们先走吧,我还要留一会儿。”
“好,那我们走了,你也早点回宾馆,不要在外面逗留太久,要注意安全。”
赵炳天叮嘱了向南一句,就带着访问团的成员们上车准备离开。
钱昊良经过向南的身边的时候,抬手拍了拍向南的肩膀,低声笑道:“早点回来,我还等着看你这十多天的收获呢。”
向南笑着点点头,说道:“好,放心吧,我给字帖做一下准备处理,就回去了。”
“尼森先生,趁着现在时间还早,把王羲之的《平安帖》送到修复室里去吧。”
等赵炳天等人离开之后,向南这才转过身来,笑着对他说道,“我需要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要不然,我担心在回国之前,这幅字帖修复不完了。”
“好的,向先生稍等。”
尼森先生朝向南笑了一下,转身从会客厅里将那幅字帖取了出来,然后跟着向南又上了三楼。
修复室里,向南将《平安帖》摊放在大红长案之上。
这幅《平安帖》绢本画芯有不少地方撕裂和断痕,因此如果直接用清水来冲洗,很可能会将残破的绢片冲得七零八落,因此,首先需要固定。
向南在《平安帖》画芯的背面,用纸和浆糊刷平固定住,然后在大红长案上铺一层细网网绢,用水排笔衬平吸干,再将字帖慢慢放在细网网绢上面,正面朝上,紧接着,再用水排笔淋洗画芯。
画芯清洗完毕之后,向南又用毛巾将字帖上的水分一点一点吸干,再用稀浆水油纸刷平在字帖正面上,并在水油纸上面刷上两层宣纸保护层,最后动作轻慢地将字帖在大红长案上翻一个面。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揭覆背纸和揭命纸了。
“要是这会儿,古画揭展生物酶制剂生产出来了,那就轻松多了。”
看了看自己面前的这幅字帖,向南不由得想起了文物修复研究所现在正在研究的项目,不对,现在应该已经到了试用阶段了,有了这款产品,以后揭覆背纸和揭命纸,比以前要轻松得多了。
当然了,揭覆背纸和揭命纸,对向南而言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只是耗费的时间要久一些罢了。
等到向南揭完了覆背纸和命纸,他转头看了看窗外,天色已经开始暗了下来,今天就到此为止吧,再有明天一天,这幅王羲之的《平安帖》,怎么说也能修复了。
想到这里,他看了一眼一直站在边上的尼森先生,淡笑着说道:“尼森先生,明天上午七点半左右,我就会过来继续修复这幅字帖,希望你到时候能安排一个人在这里开门。”
“没问题,向先生。”
尼森先生点了点头,说道,“博物馆里会有人守夜的,一会儿我会交代下去。”
顿了顿,尼森先生看了看窗外的天色,又转回头来邀请向南,“向先生,已经差不多到晚餐时间了,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荣幸,能和你一起共进晚餐?”
向南笑了笑,说道:“荣幸之至。”
将修复室收拾干净之后,向南和尼森先生一起坐车离开了博物馆,在附近找了一家高档餐厅,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吃过晚饭后,尼森先生又亲自坐车送向南回到了宾馆,这才对向南招了招手,笑道:“向先生,那我们明天再见!”
向南说道:“明天见,尼森先生,再次谢谢你的晚餐。”
等到尼森先生的车子驶离了酒店,向南这才将背包往肩上一背,朝楼上走去。
说实话,今天才刚刚从安德里亚斯的城堡那边回来,才歇了半天时间,又被拉到布罗姆艺术博物馆修复王羲之的《平安帖》,饶是精力旺盛的向南,也有些累了。
上了楼,打开房间的门,电视机里正播放着听不懂的新闻,钱昊良则是躺在床上,双手捧着手机,也不知道是在谁打字聊天。
向南瞄了他一眼,打趣地说道:“钱大哥,你听得懂电视机里的新闻说什么?”
“诶?你回来了?”
钱昊良一使劲,从床上坐了起来,笑着说道,“这里的新闻我哪听得懂,我听个声罢了。”
说着,他朝向南连连招手,催促道,“别说这些有的没的了,赶紧把之前的收获都拿出来给我瞅瞅!”
会客室里,除了向南和赵炳天外,还有钱昊良、熊嘉正等几个人,这些人都是想借机观摩一下王羲之《平安帖》宋代摹本,至于访问团的其他成员,则依旧在博物馆解说员的带领下,在楼上参观着。
几人坐下后没多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给众人端来了刚泡好的咖啡,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味直钻鼻孔,让人忍不住精神一振。
坐了没一会儿,尼森先生就回来了,他手里捧着一个古董盒,快步走了进来,然后将古董盒放在了向南前面的茶几上。
“这里面就是王羲之的那幅字帖了。”
尼森先生一脸惋惜地说道,“可惜,这么多年下来,它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养,以至于现在都残破不堪了。”
向南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伸出手来将茶几上的咖啡端到边上的一张小几上,然后把古董盒的盖子打开,从里面把那幅卷轴取了出来,在茶几上小心地摊开。
这幅字帖一打开,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上面盖满了或方或圆、或大或小的密密麻麻的钤印,上面还有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可亚时晴帖”。
在字帖原帖的边上,乾隆皇帝还亲笔将原贴用楷书抄录了一遍。
字帖正文总共不过四十余字:“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岁忽终。感叹情深。念汝不可往。得去十月书。知姜等平安。眷故不平。复悬心。顷异寒。”
而王羲之的原帖上,则是用草书书写的,整幅字帖行云流水,潇洒不羁,笔力柔中带劲,流畅婉转中富有变化。
向南细细观摩了一遍,发现这幅字帖的材质是绢帛,也许是长时间缺乏保养的缘故,整幅字帖已经开始发脆,有不少地方甚至已经开裂起翘,这是绢帛老化的一个明显迹象。
如果再不修复保养,这幅字帖也许再过几年时间,没准就会变成一堆碎末了。
第1210章 元代哥窑胆瓶
向南在观摩这幅字帖,钱昊良等人也凑在边上细细地看着,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欣赏着“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的字帖,每一幅都是珍贵至极,平常想要见到都不容易,就算博物馆里也能看到,但那得隔着厚厚的玻璃,哪有现在这样近距离观摩来得畅快。
钱昊良看了一会儿,忍不住小声赞叹道:“不愧是‘书圣’的作品啊,这一幅字帖过了这么多年,现在看上去,还是带着一股潇洒肆意、狂放不羁的味道。”
熊嘉正也是低笑一声,说道:“边上乾隆皇帝用楷书重新写了一遍的字帖,看起来倒是显得娟秀多了。”
“向先生,怎么样,你有把握修复这幅字帖吗?”
几个人正小声嘀咕着,边上的尼森先生忽然笑了一下,说道,“如果你成功修复了这幅王羲之的《平安帖》,我愿意将博物馆中的一件元代的哥窑胆瓶作为修复酬劳。”
说着,他也不含糊,直接进入休息室内间,顷刻间就端出来一个古董盒,放在了向南的面前,显然他是早有准备了。
“元代哥窑?”
在场的众人,听了尼森先生的话后,全都浑身一震。
当然,向南倒是显得很平静,没什么太大的感觉,他之前连价值2个亿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都修复过了,怎么可能听到哥窑就被镇住了?
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一书中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汝窑可是排名在哥窑之前的。
咱可是瓷器之国,要淡定。
看到众人都眼巴巴地看着面前的这个古董盒,想打开看一看哥窑胆瓶,却又不好意思动手的样子,向南只好暗叹一声,俯下身来,伸手将古董盒的盖子轻轻打开。
一手拿住瓶颈,一手托着瓶底,向南将这件哥窑胆瓶取了出来,轻轻放在了茶几之上。
这件哥窑胆瓶,瓶口呈圆唇口,细颈,向下逐渐增大,与腹部没有明显转折。瓶腹鼓垂,底部承圈足。整器线条流畅,极为柔美。通体伴随有开片,釉面大小纹片相间,错落有致,铁线清晰自然,施釉丰腴匀净,釉色莹润自然,平整光亮。
底足露胎骨的地方,色泽暗沉,是典型的“铁足”。
宋代传世哥窑瓷器,一般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釉面具有如同“酥油”一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二是有“金丝铁线”的开片纹样;三是具有“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瓷器釉层一般都比较厚,釉层内含有气泡,像小水珠一样隐约可见。
最后一个特征,就是“紫口铁足”。哥窑瓷器的坯体,大多数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的,器皿口边缘釉层薄弱的地方,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
四个特征,这件哥窑胆瓶都能够观测得到,显然是哥窑瓷器无疑。
哥窑瓷器自宋代开始烧制以来,由于流传稀少,且格调高雅,因此很受当时一些文人雅士的珍爱。
“这件哥窑瓷器,造型端庄大气,釉色光滑,开片细腻均匀,是一件难得的精品古瓷啊!”
身为陕省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专家的鲁立军自然在古陶瓷鉴定水平水准不低,他一脸激动地看着向南,低声说道,“向南,答应他,只要把那幅王羲之的《平安帖》修复好,这件哥窑瓷器就是你的了!”
至于那幅王羲之的《平安帖》修复起来难度大不大,那就不关他的事了,反正他也不懂古书画修复。
他只知道这件元代哥窑瓷器是一件精品古瓷,在去年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跟这类似的元代哥窑胆瓶,最终成交价高达3100万。
向南要是将它拿下了,绝对亏不了!
另外一边,钱昊良看了看这件哥窑胆瓶,又看了看那幅王羲之的《平安帖》,忍不住心里暗叹一口气。
说实话,那幅王羲之的《平安帖》虽然残损比较厉害,但他也有一定的把握能够将它修复,可惜,自己的文物修复水平不如向南,在文物修复界的名气也不如他,即便有这能力,他也没这机会去修复这幅字帖。
当然了,他倒不是嫉妒向南,羡慕还是有一些的,名声在外就是好啊,都不用你自己绞尽脑汁去想办法赚钱,别人听到你的名声,就自动送上门来了。
胡思乱想了一阵,他也朝向南点了点头,说道:“向南,可以试试。”
无论如何,向南赚了,他也是开心的,好歹也是自己身边亲近的朋友嘛。
赵炳天倒是看了看向南,没说什么,他跟向南还没熟悉到那种地步,可不会帮向南做什么决定。
尼森先生则是一脸希冀地望着向南,他相信这件元代哥窑胆瓶,肯定可以打动向南的。
向南盯着面前的这件元代哥窑胆瓶,微皱着眉头,过了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对尼森先生说道:
“尼森先生,这件任务我接了。”
“太好了!”
尼森先生大喜过望,脸上的皱纹都在这一刻绽放成了花儿,他激动地连连搓着双手,问道,“向先生,我带你去修复室看一看,如果还缺少什么修复材料和工具的话,我也派人去采购。”
“好,去看一看吧。”
向南点了点头,等尼森先生将那件元代哥窑胆瓶和王羲之《平安帖》宋代摹本都重新收起来以后,这才跟在他后面朝三楼的修复室走去。
至于赵炳天和钱昊良等人,倒是没有再跟着,而是在博物馆的各个展览厅里游览了起来,不过一个个的,都变得有些心不在焉,仿佛这些珍贵的文物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失去了原本的光华,变得索然无味起来。
转过头,看着向南逐渐远去的背影,这些人心里面,多多少少都有些羡慕。
文物修复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就是好啊,看看人家向南,分分钟就接下了一个报酬3000万元的修复任务,换作是一般人,十年都赚不了这么多钱!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第1211章 你可赚大了
在布罗姆艺术博物馆三楼修复室里看了一圈,这里面的修复材料倒是很齐全,只是修补画芯用的宋代绢帛不好找,这里同样也没有。
布罗姆家族成立私家博物馆毕竟也有一百多年了,门路还是很广的,尼森先生只是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就笑着对向南说道:“宋代制造的绢帛,晚饭前就能送过来。”
向南点了点头,也没再说什么,很快就和尼森先生一起下了楼。
赵炳天带着访问团的成员在这博物馆里已经逗留了几乎一个下午的时间,该参观的基本上都参观得差不多了,他看到向南下来了以后,便走上前去,说道:
“向南,我们现在要回宾馆了,你是留在这里修复文物呢,还是跟我们一起走?”
“你们先走吧,我还要留一会儿。”
“好,那我们走了,你也早点回宾馆,不要在外面逗留太久,要注意安全。”
赵炳天叮嘱了向南一句,就带着访问团的成员们上车准备离开。
钱昊良经过向南的身边的时候,抬手拍了拍向南的肩膀,低声笑道:“早点回来,我还等着看你这十多天的收获呢。”
向南笑着点点头,说道:“好,放心吧,我给字帖做一下准备处理,就回去了。”
“尼森先生,趁着现在时间还早,把王羲之的《平安帖》送到修复室里去吧。”
等赵炳天等人离开之后,向南这才转过身来,笑着对他说道,“我需要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要不然,我担心在回国之前,这幅字帖修复不完了。”
“好的,向先生稍等。”
尼森先生朝向南笑了一下,转身从会客厅里将那幅字帖取了出来,然后跟着向南又上了三楼。
修复室里,向南将《平安帖》摊放在大红长案之上。
这幅《平安帖》绢本画芯有不少地方撕裂和断痕,因此如果直接用清水来冲洗,很可能会将残破的绢片冲得七零八落,因此,首先需要固定。
向南在《平安帖》画芯的背面,用纸和浆糊刷平固定住,然后在大红长案上铺一层细网网绢,用水排笔衬平吸干,再将字帖慢慢放在细网网绢上面,正面朝上,紧接着,再用水排笔淋洗画芯。
画芯清洗完毕之后,向南又用毛巾将字帖上的水分一点一点吸干,再用稀浆水油纸刷平在字帖正面上,并在水油纸上面刷上两层宣纸保护层,最后动作轻慢地将字帖在大红长案上翻一个面。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揭覆背纸和揭命纸了。
“要是这会儿,古画揭展生物酶制剂生产出来了,那就轻松多了。”
看了看自己面前的这幅字帖,向南不由得想起了文物修复研究所现在正在研究的项目,不对,现在应该已经到了试用阶段了,有了这款产品,以后揭覆背纸和揭命纸,比以前要轻松得多了。
当然了,揭覆背纸和揭命纸,对向南而言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只是耗费的时间要久一些罢了。
等到向南揭完了覆背纸和命纸,他转头看了看窗外,天色已经开始暗了下来,今天就到此为止吧,再有明天一天,这幅王羲之的《平安帖》,怎么说也能修复了。
想到这里,他看了一眼一直站在边上的尼森先生,淡笑着说道:“尼森先生,明天上午七点半左右,我就会过来继续修复这幅字帖,希望你到时候能安排一个人在这里开门。”
“没问题,向先生。”
尼森先生点了点头,说道,“博物馆里会有人守夜的,一会儿我会交代下去。”
顿了顿,尼森先生看了看窗外的天色,又转回头来邀请向南,“向先生,已经差不多到晚餐时间了,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荣幸,能和你一起共进晚餐?”
向南笑了笑,说道:“荣幸之至。”
将修复室收拾干净之后,向南和尼森先生一起坐车离开了博物馆,在附近找了一家高档餐厅,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吃过晚饭后,尼森先生又亲自坐车送向南回到了宾馆,这才对向南招了招手,笑道:“向先生,那我们明天再见!”
向南说道:“明天见,尼森先生,再次谢谢你的晚餐。”
等到尼森先生的车子驶离了酒店,向南这才将背包往肩上一背,朝楼上走去。
说实话,今天才刚刚从安德里亚斯的城堡那边回来,才歇了半天时间,又被拉到布罗姆艺术博物馆修复王羲之的《平安帖》,饶是精力旺盛的向南,也有些累了。
上了楼,打开房间的门,电视机里正播放着听不懂的新闻,钱昊良则是躺在床上,双手捧着手机,也不知道是在谁打字聊天。
向南瞄了他一眼,打趣地说道:“钱大哥,你听得懂电视机里的新闻说什么?”
“诶?你回来了?”
钱昊良一使劲,从床上坐了起来,笑着说道,“这里的新闻我哪听得懂,我听个声罢了。”
说着,他朝向南连连招手,催促道,“别说这些有的没的了,赶紧把之前的收获都拿出来给我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