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点用都没有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苏氏闻言,点了点头。
  严氏多半会报复沈采萱——对此,苏氏并不怀疑,也一直因此而担忧着、提防着。
  但,严氏的报复会要了沈采萱的性命——对此,苏氏心里还是不太相信的。
  苏氏相不相信的,沈采萱并不太在意,继续说出心中所想:“刚才我有说过,奶要对付我,一定会找个光明正大的由头。那么,什么样的由头才够光明正大呢?我思来想去,认为最有可能的就是婚姻大事——她极有可能在我的亲事上做文章。毕竟,她作为祖母,给孙女张罗亲事,再合情合理不过了,谁也不能说她做的不对。”
  苏氏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过了良久良久,她缓缓的点了点头,艰涩的开口道:“我这就去找你奶,把你二姐那门亲事彻底推掉。除此之外,我还要告诉你奶,无论是你二姐的亲事,还是你的亲事,都不用劳烦她,我和你爹会看着办的。”
  尽管女儿所说只是猜测而已,没有什么实据,婆婆未必会在女儿的亲事上做文章。
  但事关女儿的终生幸福——婆婆一力促成的亲事,真是好亲事自然皆大欢喜,可万一呢?万一暗藏猫腻呢?虽不至于令女儿丧命,却有可能让女儿所嫁非人,遭遇不幸——苏氏不敢心存侥幸,她认为,稳妥起见,还是不要让婆婆插手女儿的亲事为妙。
  便宜娘亲虽然有些单蠢,不懂得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心怀叵测之人,不过还好,她总算没有糊涂到家。
  沈采萱面露欣慰地点了点头。
  不过,她并不完全赞同苏氏所说:“娘,二姐的那门亲事得推掉——这没错,往后咱们二房儿女的嫁娶也得自行做主——这也没错。但,这些事情不能由你去说,得等爹回来,让爹去说才行!”
  苏氏当即醒悟:“确实,我一个妇道人家,说出的话没什么份量,家里八成不会听我的。这些事情,还得你爹出面才行!”
  沈采薇凉凉的说道:“可是,爹说出的话就有份量了吗?家里会听他的吗?”
  不是沈采薇瞧不起她爹啊……呃,好吧,沈采薇确实有那么一点点瞧不起她爹,觉得她爹太傻,太老实,太好欺负,一点用都没有。
  正是因为深知她爹的为人,沈采薇严重怀疑,就算她爹出面,也无法摆平那些事情。
  听到女儿质疑自己的相公,苏氏神色尴尬,努力为自己的相公挽尊:“你爹……你爹……那个,家里还是很看重他的,他说出的话,家里应该会听的……”吧?
  这话说的,苏氏自己都不太相信。
  “二姐的担忧不无道理。”沈采萱道:“爹人微言轻,又好糊弄,他贸贸然的去说,家里多半理都不理,拿一句‘这是为你们二房好,你们乖乖听话,别不识好歹’,就把他给打发了。”
  “那怎么办?!”沈采薇不由得焦虑了起来,与此同时,她忍不住再次在心底里吐槽她爹没用。
  沈采萱道:“贸贸然的去说,多半不管用;有备而去的话……多半就管用了呢。”
  “有备而去?”沈采薇略一琢磨,问道,“你是说,咱们得事先做好准备?”
  沈采萱点了点头:“咱们现在只是怀疑奶在亲事上做文章而已,手里并没有证据。咱们最好在爹回来之前,调查清楚这里面到底有没有猫腻。如果查出,其中确有猫腻,咱们就可以以此为把柄,让爹攥着这把柄去跟家里好好商量商量。我相信,到那时,家里一定会认真听取爹的意见,答应他提出的要求。”
  这其实不是商量,而是……要挟吧?
  苏氏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妥,但她想不出更好的解决之道,便没有出言反对。
  苏氏没吱声,沈采萱就当她默认了自己的方案,愉快的给她布置起了“作业”:“娘,我要是没记错的话,村东头杨家的媳妇织得一手好布。家里不是让你学纺纱织布嘛,你就去杨家,向他们家媳妇请教如何织布呗!”
  “纺纱织布肯定要学,可是杨家,可是杨家……”苏氏面露难色,沉吟一番,“咱家和杨家没什么交情,依我看,还是算了吧,别找杨家的媳妇了,换别家吧。我听说,隔壁李家的媳妇,她织出来的布也很不错的,我还是去向她求教吧。”
  其实,这些年来,苏氏每天都要承担沉重的家务负担,几乎没有什么闲暇的时间,自然而然的,就很少有机会去跟外面的人打交道。
  因此,无论是村东杨家,还是隔壁李家,苏氏都不熟。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不熟,苏氏为何不愿选择杨家,想要选择李家呢?
  这是因为苏氏有些怵杨家,说得再直白些,她有些怵杨家的老太太孙氏。
  孙氏就是那个喜欢东家长西家短,四处搬弄是非的孙婆子,就是那个远近闻名的长舌妇啊!
  苏氏敦厚老实,少言寡语,对孙婆子这种人,有一种天然的抵触,素来是敬而远之。
  如果可以,苏氏一辈子都不想与孙婆子打交道。
  沈采萱语气郑重:“李家不行,必须是杨家!”
  “为什么啊?”苏氏满脸都写着抗拒和不情愿。
  苏氏平日里碰见孙婆子恨不得绕道走,现如今却要主动送上门去,光是想想,心里就怵得慌。
  沈采萱解释道:“现如今,学不学织布倒在其次,当务之急是设法把奶给二姐张罗的那门亲事调查清楚。
  “怎么调查?自然是找人打听。杨家奶奶素来喜欢与人打交道,方圆百里之内,恐怕找不到比她消息更灵通的人了,她无疑是打听消息的最佳人选。
  “织布可以去杨家学,可以去李家学,随便哪家都行,这无所谓。但是,要想打着学织布的幌子,打听消息,就只能去杨家!”
  苏氏沉默良久,委委屈屈的点了点头。
  安排好苏氏,沈采萱心念一动,又开始给沈正榕安排工作,要求他设法打听沈世贵和沈正樟的近况。
  沈世贵——严氏的幺儿,沈正樟——沈家大郎,都是沈家的金凤凰。
  多年以来,沈家二房为沈家做牛做马,累死累活赚来的血汗钱都被沈家搜刮走了,而那些钱绝大部分都花在了沈世贵和沈正樟身上——沈家倾尽家资,供沈世贵和沈正樟读书,指望他们叔侄他日读书有成,光耀门楣。
  可以这么说,沈家二房是在用血泪供养沈世贵和沈正樟。
  那么问题来了,付出这么多,真的值得吗?
  诚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世道,书读得好,就可以出人头地。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沈世贵和沈正樟出人头地了,顺理成章的,沈家就可以改换门楣。
  沈家二房并没有从沈家分出去,如果沈世贵和沈正樟读书有成,那么理论上,沈家二房是能够沾光的,换言之,沈家二房的付出是能够收到回报的。
  但,这只是理论而已。
  谁能够保证沈世贵和沈正樟发达之后,不会把沈家二房一脚踢开?
  更重要的是,读书有成……呃,沈世贵和沈正樟,他们叔侄真能够读书有成吗?
  沈世贵和沈正樟五岁开蒙,先是在镇上开蒙,然后去了县城深造,今年还参加了县试和府试。
  看着这样的履历,沈采萱想当然的认为,他们叔侄读书应该读的不错。
  然而,沈家二郎、三郎和五郎——这三个沈家一直引以为傲的“读书人”——别说锦绣文章了,就连字都不会写!
  亲眼目睹了这些“读书人”的真实水准之后,沈采萱不禁开始对沈世贵和沈正樟的真实水准产生了怀疑。
  要是他们叔侄确有真才实学,沈家二房的付出或许会有回报;可要是他们叔侄根本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沈家二房的付出绝对不会有回报。
  如果没有回报,那么凭什么让沈家二房付出?
  凭什么让沈家二房多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血泪白白供养沈世贵和沈正樟?
  凭什么?凭什么!
  “家里总是夸小叔和大郎会读书,说他们有朝一日,一定能够考中举人,当上大官。家里这么说,咱们也就信了。可这么多年来,别说举人了,他俩连秀才都没考中。这就不禁让人怀疑,他俩真如家里所说的那样会读书吗?”沈采萱看着沈正榕,目光认真,“我记得,咱们村好几户人家都有读书人,在县城读书的,除了小叔和大郎之外,还有其他人。四郎,你去打听打听,小叔和大郎的书究竟读得怎么样?我很想知道,咱们二房供养了这么多年的读书人,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这么多年的供养,到底值不值得?”
  “行,”沈正榕干脆利落的答应下来,“铁蛋他哥和小叔他们是同窗,肯定知道小叔他们的底细。我这就去找铁蛋,向他打听。”
  沈正榕顿了顿,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道:“其实,我隐约听谁说过,小叔和大郎哥……读书不是很用功……”
  沈采萱闻言,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脸上的表情并不是很意外,带着几分“果然如此”的意味:“那就更要打听清楚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