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朔望朝参
正式收下李承乾、李泰以及李丽质三位为弟子后,李忘忧的心态有了些改变。
之前他确实不愿意当什么帝师,即麻烦又会惹出不小的风波。
但李二刚才的一番话,却让他有了些别的想法了。
虽然知道历史进程的他知道,无论是太子李承乾还是李泰,在未来都不可能成为大唐帝位的继承人。
真正的继承人,现在还在身旁长孙皇后的腹中呢。
打动李忘忧的,却是李二对李承乾三人的父爱,以及历史上这一家人的悲剧结局。
李二作为帝王,对于长孙皇后所生的这些嫡亲子女,确实可谓父爱无边。
李承乾生病时,李二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 还将狱中的囚犯减免了罪行,以此为儿子祈福。
甚至后来李承乾与杜荷、侯君集等人谋反,李二都没舍得诛杀自己的嫡长子,只是将他贬为庶人,徙居黔州。
而李承乾死后,李二悲痛不已,为之废朝。
李泰更是李二最宠爱的儿子。
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甚至还一度下诏想让心爱的儿子搬进武德殿居住。
可以说,李泰之所以会与李承乾夺嫡,其实都是李二给宠爱出来的。
正因为李二无尽的溺爱,让李泰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只要把亲哥哥李承乾拉下马,自己就能登上储君之位。
最后李泰也因为谋嫡降封,李二伤心之下废黜李泰,降为东莱郡王。
可以说,李二虽然宠爱自己的嫡亲儿子,但他的对子女的教育,却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堪称反面教材。
李二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太子李承乾试图谋反,废为庶人;三子吴王李恪被诬造反,饮恨被杀;四子魏王李泰幽闭迁居,郁郁而终;五子齐王李祐叛乱赐死,贬为庶人;六子蜀王李愔纨绔被贬,流放而死;七子蒋王李恽被指谋反,惶恐自杀;十子纪王李慎牵连谋反,流放而死;第十四子曹王李明牵连谋反,被逼自杀……
李二这些儿子,可谓教育失败到了极点。
李忘忧对此也只能在心里吐槽,李二这个父亲,做得实在是太失败了。
他既然莫名其妙魂穿大唐,虽然不指望改变历史,但他却想尝试改变一下李承乾与李泰二人。
李忘忧虽然腹黑,却爱憎分明。
李二对他不薄,他自然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李二父子的悲剧发生。
要能让李承乾与李泰今后兄弟和睦,倒也是一桩佳话。
至于李承乾如果真被他改造过来,今后李治还能不能顺利登基为帝,那就不关李忘忧的事情了。
正因为想通了这一点,李忘忧对于收下李承乾与李泰两个小屁孩为弟子,心里倒没有了抵触,反而有些雀雀欲试。
等李承乾他们行完了拜师礼,李二却朝一旁的内侍招了招手,立即有内侍捧着一把金制戒尺上前。
李二拿起那把戒尺,郑重其事的递给李忘忧:“子忧,朕赐你这把御制戒尺,今后承乾三人如果学业荒废,不守规矩,你只管用此戒尺惩戒他们。朕绝对不会怪罪于你!”
李忘忧连忙双手接过金制戒尺:“叔叔放心,小侄必定尽心竭力,教导承乾他们,定不让叔叔与叔母失望。”
“哈哈,有子忧你的保证,朕就放心了。”
一旁的李承乾与李泰二人,看到那柄御赐的戒尺,不由小脸发黑。
刚才一番交手,他们都已经看出李忘忧绝对不好对付。如今他还有父皇赐予的戒尺,他们今后不是要被李忘忧拿捏的死死的?
李忘忧手拿戒尺,在自己手心轻拍几下,冲着李承乾二人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但那笑容,却让李承乾与李泰两人,都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眼见时日不早,李忘忧便与李二和长孙皇后辞行,返回定周村去了。
时日一晃而过,两日后,天还不亮,李忘忧便被老管家李衡冲床上叫了起来。
今日是朔望朝参,也是太极宫中举行罗天大醮的日子。
朔望朝参,是每月初一、十五的早朝,参加者为王公诸亲、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员、地方上奏的朝集使以及蕃国客使等。
因为早朝的时间是七点到八点左右,所以李忘忧打着哈欠,领着牛武从定周村家中出发的时候,天都还没有亮。
他如今身为开国县男,也是需要参加朔望朝参的,更何况今天罗天大醮,他还有重要任务,自然必须参加。
李忘忧抵达长安城时,暮鼓才刚刚敲响,明德门刚刚开启。
等他抵达太极宫外时,黎明曙光渐渐降临,太极宫中的苍苍春色依稀可见。顶盔贯甲、全副武装的士兵,黄色大旗、各种仪仗遍布整个皇宫。
上朝的官员们排在宫门外,等待宫门开启。
乱哄哄好几百人,李忘忧却是有些傻眼,自己应该站到哪里去?
他这是头一回上朝,根本不清楚他这开国县男如何站班。
正一头雾水时,却听见身后传来笑声:“哇哈哈哈,子忧你也来上朝了?”
李忘忧一头黑线,连忙转身向程咬金问好:“小侄见过程叔叔。”
程咬金与秦琼两人联袂而来,倒是让李忘忧松了口气。好歹有熟人了,自己能咨询一下,他到底应该站在哪里。
参加朝会的官员,分为文官、武官、宗室成员、各国使节几部分,李忘忧却是茫然无措,自己如何站位。
他如今尚未恢复宗室身份,自然不能站到宗室那里去,但他这开国县男到底属于文官还是武将,却让他搞不清楚了。
李忘忧将自己的疑惑向程咬金和秦琼提出,却听程咬金哈哈大笑:“哇哈哈哈,你小子就站到我们武将这边好了!有老子罩着你,没人敢欺负你。”
李忘忧一头黑线,这老流氓,怎么上朝被他说得自己像是进了黑社会堂口了?
不等他说话,却听身后有人开口:“程知节,你莫要满口胡言!子忧他自然是站到文臣这边!”
之前他确实不愿意当什么帝师,即麻烦又会惹出不小的风波。
但李二刚才的一番话,却让他有了些别的想法了。
虽然知道历史进程的他知道,无论是太子李承乾还是李泰,在未来都不可能成为大唐帝位的继承人。
真正的继承人,现在还在身旁长孙皇后的腹中呢。
打动李忘忧的,却是李二对李承乾三人的父爱,以及历史上这一家人的悲剧结局。
李二作为帝王,对于长孙皇后所生的这些嫡亲子女,确实可谓父爱无边。
李承乾生病时,李二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 还将狱中的囚犯减免了罪行,以此为儿子祈福。
甚至后来李承乾与杜荷、侯君集等人谋反,李二都没舍得诛杀自己的嫡长子,只是将他贬为庶人,徙居黔州。
而李承乾死后,李二悲痛不已,为之废朝。
李泰更是李二最宠爱的儿子。
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甚至还一度下诏想让心爱的儿子搬进武德殿居住。
可以说,李泰之所以会与李承乾夺嫡,其实都是李二给宠爱出来的。
正因为李二无尽的溺爱,让李泰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只要把亲哥哥李承乾拉下马,自己就能登上储君之位。
最后李泰也因为谋嫡降封,李二伤心之下废黜李泰,降为东莱郡王。
可以说,李二虽然宠爱自己的嫡亲儿子,但他的对子女的教育,却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堪称反面教材。
李二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太子李承乾试图谋反,废为庶人;三子吴王李恪被诬造反,饮恨被杀;四子魏王李泰幽闭迁居,郁郁而终;五子齐王李祐叛乱赐死,贬为庶人;六子蜀王李愔纨绔被贬,流放而死;七子蒋王李恽被指谋反,惶恐自杀;十子纪王李慎牵连谋反,流放而死;第十四子曹王李明牵连谋反,被逼自杀……
李二这些儿子,可谓教育失败到了极点。
李忘忧对此也只能在心里吐槽,李二这个父亲,做得实在是太失败了。
他既然莫名其妙魂穿大唐,虽然不指望改变历史,但他却想尝试改变一下李承乾与李泰二人。
李忘忧虽然腹黑,却爱憎分明。
李二对他不薄,他自然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李二父子的悲剧发生。
要能让李承乾与李泰今后兄弟和睦,倒也是一桩佳话。
至于李承乾如果真被他改造过来,今后李治还能不能顺利登基为帝,那就不关李忘忧的事情了。
正因为想通了这一点,李忘忧对于收下李承乾与李泰两个小屁孩为弟子,心里倒没有了抵触,反而有些雀雀欲试。
等李承乾他们行完了拜师礼,李二却朝一旁的内侍招了招手,立即有内侍捧着一把金制戒尺上前。
李二拿起那把戒尺,郑重其事的递给李忘忧:“子忧,朕赐你这把御制戒尺,今后承乾三人如果学业荒废,不守规矩,你只管用此戒尺惩戒他们。朕绝对不会怪罪于你!”
李忘忧连忙双手接过金制戒尺:“叔叔放心,小侄必定尽心竭力,教导承乾他们,定不让叔叔与叔母失望。”
“哈哈,有子忧你的保证,朕就放心了。”
一旁的李承乾与李泰二人,看到那柄御赐的戒尺,不由小脸发黑。
刚才一番交手,他们都已经看出李忘忧绝对不好对付。如今他还有父皇赐予的戒尺,他们今后不是要被李忘忧拿捏的死死的?
李忘忧手拿戒尺,在自己手心轻拍几下,冲着李承乾二人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但那笑容,却让李承乾与李泰两人,都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眼见时日不早,李忘忧便与李二和长孙皇后辞行,返回定周村去了。
时日一晃而过,两日后,天还不亮,李忘忧便被老管家李衡冲床上叫了起来。
今日是朔望朝参,也是太极宫中举行罗天大醮的日子。
朔望朝参,是每月初一、十五的早朝,参加者为王公诸亲、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员、地方上奏的朝集使以及蕃国客使等。
因为早朝的时间是七点到八点左右,所以李忘忧打着哈欠,领着牛武从定周村家中出发的时候,天都还没有亮。
他如今身为开国县男,也是需要参加朔望朝参的,更何况今天罗天大醮,他还有重要任务,自然必须参加。
李忘忧抵达长安城时,暮鼓才刚刚敲响,明德门刚刚开启。
等他抵达太极宫外时,黎明曙光渐渐降临,太极宫中的苍苍春色依稀可见。顶盔贯甲、全副武装的士兵,黄色大旗、各种仪仗遍布整个皇宫。
上朝的官员们排在宫门外,等待宫门开启。
乱哄哄好几百人,李忘忧却是有些傻眼,自己应该站到哪里去?
他这是头一回上朝,根本不清楚他这开国县男如何站班。
正一头雾水时,却听见身后传来笑声:“哇哈哈哈,子忧你也来上朝了?”
李忘忧一头黑线,连忙转身向程咬金问好:“小侄见过程叔叔。”
程咬金与秦琼两人联袂而来,倒是让李忘忧松了口气。好歹有熟人了,自己能咨询一下,他到底应该站在哪里。
参加朝会的官员,分为文官、武官、宗室成员、各国使节几部分,李忘忧却是茫然无措,自己如何站位。
他如今尚未恢复宗室身份,自然不能站到宗室那里去,但他这开国县男到底属于文官还是武将,却让他搞不清楚了。
李忘忧将自己的疑惑向程咬金和秦琼提出,却听程咬金哈哈大笑:“哇哈哈哈,你小子就站到我们武将这边好了!有老子罩着你,没人敢欺负你。”
李忘忧一头黑线,这老流氓,怎么上朝被他说得自己像是进了黑社会堂口了?
不等他说话,却听身后有人开口:“程知节,你莫要满口胡言!子忧他自然是站到文臣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