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有机更新
胡忠平也才刚毕业没几年,还没混上独立办公室呢,和其它建筑系的年轻老师挤在一间大办公室里,他拿出图纸一看,顿时引起了其它老师的注意,教高年级建筑设计的冯少平过来问道,“老胡,你这是有新项目了?那家单位的啊?”
“不是,是学生作品!”胡忠平说完有些发愣,这真是学生的作品?水平相当高啊。
“学生的?让我猜猜,是大四的孟军?他准备选你当毕业作品的指导老师?不对啊,孟军不是要去西北院实习么?西北院怎么会做四合院的项目?大三的耿岩,他现在就开始琢磨毕业设计有点早吧?大五的那些学生都有指导老师了吧?我记得你没带学生啊?”胡少平想了半天,也没对上号来。
“不是他们,是大一的林楼!”难道是林楼找人帮忙指导设计的?可他上回也说了,家里没当建筑师的长辈啊,胡忠平怎么也不相信,大一的新生就能有这样的水平。
“大一的!老胡,别开玩笑哈!大一的学生要是能有这水平,我把这图纸给吃了!咱们系今年大一也就柳笛一个是业界子弟吧?他的作品你上次也给我看了,基础还算不错,可距离独立设计还差得远了!”
“至于林楼,他的手绘功底倒是不错,可设计和手绘是两回事儿吧?这真是他独立完成的?”毕竟是一开学就免修了两门课的人物,建筑系的老师都知道今年大一出了个基础相当不错的学生,但他这么早就能拿出设计作品来,还是让他们吃了一惊。
“我也才刚拿到呢,是不是他独立设计的,等会他过来问问就知道了!”胡忠平又把目光落回到图纸上,这个设计越看越有意思啊。
“待会儿我也和他聊几句,你不介意吧?”冯少平原本打算去图书馆查点资料,现在也不着急了。
“也算我一个,你说咱们都围在这儿?小林会不会紧张啊?要不我就坐在这儿听着就行?”教园林景观建筑的李庆熙也颇有兴趣。
“应该不会,小林胆子挺大的,平时和我聊天的时候一点儿也不紧张。”正说着呢,林楼就过来了,敲门进来之后,胡忠平招呼他坐下,给他介绍了下冯少平和李庆熙,“等大二的时候,你就该上这两位老师的课了,他们对你的作品也挺有兴趣的,所以想一起聊聊。”
“欢迎两位老师指正。”林楼果然不怎么紧张,实际上他巴不得看到他作品的人越多越好,最好是连吴委员也能知道,吴委员可是一直很关注北京的四合院改造呢。
“这是你独立完成的?哦,不好意思,我说话可能直接了点,毕竟你才大一,听老胡说你家里也不是搞建筑的,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拿出完成度这么高的作品来,确实让人有些惊讶,就算是在别人的指导下做的,那也相当难得!”李庆熙迫不及待的问道。
建筑设计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人体工程学,各种设计规范要求,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日照和雨雪等气候条件,地震烈度、地形等地质条件,地下水的高低、性质等水文条件,地方的整体规划设计、甲方的具体需求等等。
设计师要综合考虑基地环境、总休规划、功能需求、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建筑艺术之后再拿出方案,这就需要丰富的经验,绝非仅凭天分就够了的。
“是我独立完成的,这些日子除了上课我都在宿舍里画图,我的舍友们都能作证!”林楼果断地答道,然后又拿出了惯用的图书馆大法,“我从小就对建筑有兴趣,刚好我母亲在南江大学当老师,帮我办了张借书证,在高中时候,我就开始借阅各种建筑学方面的书籍,也算是有一定基础吧!”
“建筑学可不比其它科目,光靠自学还不够啊!”冯少平摇摇头,这种极其重视实践的学科必须要有老师指点。
“小林,李老师也不是怀疑你,实在是你的做法有点太吓人了,一般来讲,建筑系的学生要到大一下学期才会开始接触设计任务,而且一开始还只是报刊亭之类的小型设计课题,你这一上来就拿出了这么完整的项目,在我印象里,咱们系恢复高考之后大一学生就能拿出成熟作品的你还是第一个!”胡忠平道。
“来,给我们说说你的设计理念吧?你是出于什么原因拿出这样一件作品来的?”冯少平问道,究竟是不是他的作品,听他说理念就够了,一件建筑设计作品的完成都是有脉络可循的,要不是自己的,说起来肯定有漏洞。
“之前有个周末,我们宿舍一起去文轩思家里做客,文轩思是北京人,家就住在南边的大杂院里;去的时候,我带了纸笔,原本只是想记录下老北京四合院的样式,结果进去之后发现,因为住在院子里的人越来越多,老四合院的格局已经被乱搭乱建弄得支离破碎了。”林楼拿出了自己在文轩思家绘制的手绘佐证。
“然后我就开始想,现在北京城的居民越来越多,原有的四合院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基本居住需求,而且四合院还有建筑严重老话,生活设施不足等问题。”老四合院是没有下水道的,只能用马桶来解决卫生问题,王菲当年住四合院里都得自己倒马桶。
“但四合院又是老北京的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也不能全部一推了之,全部盖成高楼大厦,当年我们拆了老城墙已经让北京失去了太多的历史文化,同样的事情不能再来一次了。”
北京城墙和梁陈方案是清华建筑系永远的痛,或许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年想保留城墙难度太大,但失去的东西就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我在想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保留四合院的特色,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同时又能满足居住需求,我将这种思想称为有机更新。”
“不是,是学生作品!”胡忠平说完有些发愣,这真是学生的作品?水平相当高啊。
“学生的?让我猜猜,是大四的孟军?他准备选你当毕业作品的指导老师?不对啊,孟军不是要去西北院实习么?西北院怎么会做四合院的项目?大三的耿岩,他现在就开始琢磨毕业设计有点早吧?大五的那些学生都有指导老师了吧?我记得你没带学生啊?”胡少平想了半天,也没对上号来。
“不是他们,是大一的林楼!”难道是林楼找人帮忙指导设计的?可他上回也说了,家里没当建筑师的长辈啊,胡忠平怎么也不相信,大一的新生就能有这样的水平。
“大一的!老胡,别开玩笑哈!大一的学生要是能有这水平,我把这图纸给吃了!咱们系今年大一也就柳笛一个是业界子弟吧?他的作品你上次也给我看了,基础还算不错,可距离独立设计还差得远了!”
“至于林楼,他的手绘功底倒是不错,可设计和手绘是两回事儿吧?这真是他独立完成的?”毕竟是一开学就免修了两门课的人物,建筑系的老师都知道今年大一出了个基础相当不错的学生,但他这么早就能拿出设计作品来,还是让他们吃了一惊。
“我也才刚拿到呢,是不是他独立设计的,等会他过来问问就知道了!”胡忠平又把目光落回到图纸上,这个设计越看越有意思啊。
“待会儿我也和他聊几句,你不介意吧?”冯少平原本打算去图书馆查点资料,现在也不着急了。
“也算我一个,你说咱们都围在这儿?小林会不会紧张啊?要不我就坐在这儿听着就行?”教园林景观建筑的李庆熙也颇有兴趣。
“应该不会,小林胆子挺大的,平时和我聊天的时候一点儿也不紧张。”正说着呢,林楼就过来了,敲门进来之后,胡忠平招呼他坐下,给他介绍了下冯少平和李庆熙,“等大二的时候,你就该上这两位老师的课了,他们对你的作品也挺有兴趣的,所以想一起聊聊。”
“欢迎两位老师指正。”林楼果然不怎么紧张,实际上他巴不得看到他作品的人越多越好,最好是连吴委员也能知道,吴委员可是一直很关注北京的四合院改造呢。
“这是你独立完成的?哦,不好意思,我说话可能直接了点,毕竟你才大一,听老胡说你家里也不是搞建筑的,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拿出完成度这么高的作品来,确实让人有些惊讶,就算是在别人的指导下做的,那也相当难得!”李庆熙迫不及待的问道。
建筑设计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人体工程学,各种设计规范要求,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日照和雨雪等气候条件,地震烈度、地形等地质条件,地下水的高低、性质等水文条件,地方的整体规划设计、甲方的具体需求等等。
设计师要综合考虑基地环境、总休规划、功能需求、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建筑艺术之后再拿出方案,这就需要丰富的经验,绝非仅凭天分就够了的。
“是我独立完成的,这些日子除了上课我都在宿舍里画图,我的舍友们都能作证!”林楼果断地答道,然后又拿出了惯用的图书馆大法,“我从小就对建筑有兴趣,刚好我母亲在南江大学当老师,帮我办了张借书证,在高中时候,我就开始借阅各种建筑学方面的书籍,也算是有一定基础吧!”
“建筑学可不比其它科目,光靠自学还不够啊!”冯少平摇摇头,这种极其重视实践的学科必须要有老师指点。
“小林,李老师也不是怀疑你,实在是你的做法有点太吓人了,一般来讲,建筑系的学生要到大一下学期才会开始接触设计任务,而且一开始还只是报刊亭之类的小型设计课题,你这一上来就拿出了这么完整的项目,在我印象里,咱们系恢复高考之后大一学生就能拿出成熟作品的你还是第一个!”胡忠平道。
“来,给我们说说你的设计理念吧?你是出于什么原因拿出这样一件作品来的?”冯少平问道,究竟是不是他的作品,听他说理念就够了,一件建筑设计作品的完成都是有脉络可循的,要不是自己的,说起来肯定有漏洞。
“之前有个周末,我们宿舍一起去文轩思家里做客,文轩思是北京人,家就住在南边的大杂院里;去的时候,我带了纸笔,原本只是想记录下老北京四合院的样式,结果进去之后发现,因为住在院子里的人越来越多,老四合院的格局已经被乱搭乱建弄得支离破碎了。”林楼拿出了自己在文轩思家绘制的手绘佐证。
“然后我就开始想,现在北京城的居民越来越多,原有的四合院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基本居住需求,而且四合院还有建筑严重老话,生活设施不足等问题。”老四合院是没有下水道的,只能用马桶来解决卫生问题,王菲当年住四合院里都得自己倒马桶。
“但四合院又是老北京的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也不能全部一推了之,全部盖成高楼大厦,当年我们拆了老城墙已经让北京失去了太多的历史文化,同样的事情不能再来一次了。”
北京城墙和梁陈方案是清华建筑系永远的痛,或许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年想保留城墙难度太大,但失去的东西就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我在想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保留四合院的特色,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同时又能满足居住需求,我将这种思想称为有机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