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见面
“这么冷的天,去东来顺涮羊肉再好不过了!吃着热乎乎的羊肉,再喝上一口二锅头,哎呦喂,那滋味甭提了!”其它几位评委也有继续交流的想法,于是大家伙儿就上了林楼的车,往东来顺去了。
在路上,他们对林楼的待遇倒是挺羡慕的,“这香江的事务所待遇就是好啊,连车都给配上了,而且还是皇冠,我们院儿的院长现在还只是个吉普呢!”
林楼笑笑没有说话,这还是他刻意低调的结果,要不然弄辆更好的奔驰、宝马,那也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啊,只是这样的话麻烦就多了。
到了地方,大家就着涮羊肉喝着二锅头,聊起了行业内的一些事情,一直喝到东来顺打烊,这才散去,林楼把他们依次送回家,直到最后一位被家人接了进去,他才回到胡同的四合院里休息。
躺在床上,他回忆起曹凯院士的经历来,曹院士虽然比他晚几届,但年龄却反而要大上几岁,响应号召上山下乡了几年时间,等回城时候复习了一段时间便准备考大学了。
原本他想报考海运学院学航海,这一时期的年轻人都想去国外看一看,但出国留学什么的名额太少,他没啥信心,想着考上海运学院之后,毕业了就能当海员,那岂不是就能环游世界,去看看世界各国不同的风土人情。
他没啥生活经验,把海员生活想象地过于浪漫,可家长知道航海挺苦的,在海上一漂就是几个月老上不了岸,家庭也不稳定,对将来生活都有影响,所以不同意。
劝他读个稳定点的专业,找个稳定点的工作,毕业之后进入一家好点的单位,当个干部然后娶妻生子,这辈子就算圆满了!
曹院士最终虽然听从了父母的劝说,去也没有完全放弃报考海运学院的计划,第一志愿报考了清华的物理系,最后一个志愿还是填了海运学院,只可惜高考的时候没发挥好,错了一道数学题,于是等录取的时候第一志愿没录上,但是也没落到最后一个志愿去,而是去了第二志愿的天津大学建筑系。
这一道数学题让中国失去了一个或许不错的物理专家,也失去了一位海贼王……哦不是,是远洋船长,却造就了一位建筑领域的院士,这样或许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要是曹院士没错那道数学题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以他的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物理学教授或许并不困难,但想成为院士,恐怕就不好说了;机缘巧合之间去了天大建筑系,反倒是让他发掘了自己的天赋。
此时的天津大学建筑系,虽然还比不上清华,却也是非常的出色;学校当时把许多在外地的优秀教师都调回天津大学任教,如黄为隽、聂兰生、屈浩然等教师,加上原来徐中、童鹤龄、冯建逵、彭一刚等教师,以上组成强大的教师群,使天津大学的教学实力大增。
进入大学开始系统地学习建筑学相关知识,那时上学能够看到的国外建筑杂志很少,即使有一般也不给学生看。
当时也没有复印机,老师们都自己用钢笔画很多国外建筑的照片及透视图,并编辑成册,印成油印本给学生们看,而学生就用小钢笔及硫酸纸做一些描图的工作,这些经历让曹院士的钢笔手绘功底非常深厚。
就像林楼之前提到的一样,这一时期大家接触到的都是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路易斯-康等人的作品。
曹院士在看到这些现代化的建筑后就觉得很特别,跟平常周围看到的建筑非常不一样,于是产生了好奇心,更多地了解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发展,逐渐了解到现代主义建筑师在建筑史上的作用,对他们的作品也特别崇拜。
其中尤其崇拜密斯-凡德罗,觉得密斯的作品非常轻巧,空间的流动的,他认为把空间解放出来是很有意思的。
如果只会模仿大师的作品,曹院士最多只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距离卓越还有很大的区别,不过大师就是大师,在迷恋过密斯一段时间后,他从学校几位优秀的老师,以及其他国际建筑大师的作品上汲取营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毕业后进入设计单位,开始慢慢把自己的想法添加到作品之中,并不断和国内外的优秀建筑师进行交流,最终让自己的风格日渐成熟,形成了国内建筑界一股独特的风潮。
等林楼在后世进入天大学习的时候,曹院士早就已经功成名就,成为天大建筑系历史上的传奇,同时也成了他们这些后辈心中的偶像。
而现在,却轮到自己评判昔日偶像的作品了,这让林楼产生了一种极为复杂的感觉,有惶恐,有骄傲,也有一丝窃喜,要不是穿越到了这个年代,自己那有这样的机会啊。
昔日在天津大学建筑系读书的时候,同学们都在用曹院士的事迹激励自己,督促学习进步,虽然曹院士没有教过自己,但他的事迹以及他写就的著作,对林楼还是有很大帮助的,认真说起来,林楼是欠了人家恩情的。
如今回到了八十年代,又和曹院士扯上了关系,是不是找个机会回报下这位日后的院士呢?林楼在心里琢磨着。
接下来一段时间,林楼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太大波折,拉脱维尼亚首都体育场项目和新拿下的德国博物馆项目,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香江山顶俱乐部项目和乌鲁迪圣鼓体育场项目已经接近完工,到时候林楼肯定是要出席典礼的。
香江山顶俱乐部项目虽然规模上比圣鼓体育场项目小很多,但由于地形特殊、设计天马行空不同于传统建筑,所以建造难度要大一些,最后两个项目的完工时间倒是差不多。
至于亚运场馆的建设工作,现在还在走流程呢,这么大的工程,可不是仓促之间就能做出决定的,而且如今国家经济条件尚不宽裕,一口气要新建翻修这么多场馆,此外还要修建亚运村、电视转播大楼等配套工程,钱从那里来也是问题。
好在林楼、徐家平、冯少平等人提交的方案经过领导开会讨论,虽然提出了一些问题,但经他们解释或修改之后,还是顺利通过了,只要日后资金方面不出现什么问题,这几座场馆肯定会按照他们的方案进行建设。
全民为亚运会捐款似乎是明年的事情了,林楼也不想去抢别人的荣誉,于是只和林桥一起先做好资金方面的准备,打算等捐款正式开始的时候再行动。
在参加亚组委其它会议的时候,林楼也提了一些自己的意见,比如钱学森钱老就曾经针对亚运会的组织工作,提出了复杂巨系统的概念,建议把当年两弹一星工程中的一些管理方法移植到亚运会的工作上来。
比如要学会计算机,把文件的编辑工作先搞好,进―步要联起网来,搞些数据库、专家咨询系统,把它用得更好一些,提高工作水平。
再比如要学会计划网络图的方法,这是美国1958年研制北极星导弹,即核潜艇装载水下发射导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使美国北极星导弹的研制周期缩短了两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
现如今国内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我国军事科研和一些大的工程,包括核电站的建设,都采用了这一方法。
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把所有的工作都排起队来,有的画成圈,叫做“事件”,有的画个箭头,叫做“工作”,它们之间的联系用若干条线连接起来,形成网络,画在一张纸上。
计划网络图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直观性和动态性,而且可以输入计算机,随时调出查阅;这样,各级领导对全盘工作就心中有数了,坚决按照统一步调开展工作,不管你怎样糊里糊涂,也跳不出这只“如来佛的掌心”。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亚运会组织系统对电脑系统不熟悉,对网络图技术的掌握也没有其它工程人员那么熟练,所以在亚运会举办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林楼就提出要提前组织精干人员,来集中培训,教他们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和计划网络图系统。
现如今国家缺计算机,但这么大的赛事,还是有不少设备的,只是使用计算机的人员技术不过关,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至于计划网络图系统,各个重大工程领域,就有不少熟练掌握该技术的专家,请他们过来对亚运会的技术人员做培训,想必能起到很好地效果。
林楼继续借用洛杉矶奥运会和法国欧洲足球锦标赛的案例,来说明这些技术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重要作用,最终说服了诸位领导,提前开始了这项安排,如此以来,估计原历史中该领域出现的错误就能少一些了。
开完会,林楼又去欧洲跑了一趟,先和阿尔方斯一起去德国向甲方提交了博物馆项目的初步方案,该方案顺利通过,他们的第二笔设计费也如期打到了账上。
接着又去了拉脱维尼亚首都杜姆市,就首都机场项目此前的工作做了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说明,双方谈得也非常融洽。
忙完正事儿,林楼顺道去看了看正在阿尔卑斯山度假酒店工地现场忙活的李兰舟和陈仲虎,给他们带了一些国内的香烟和酒水,他们俩倒是好领导,并没有把这些东西留给自己享用,而是分发给工人们,大家一起过了把瘾。
李兰舟还告诉了林楼一个好消息,因为他们在这项工程中表现非常好,已经完工的部分不仅质量过硬,而且工期也比预计的缩短了不少,这让拉脱维尼亚方面很是满意,现在已经有好几个项目在接触他们了,或许不久之后就能拿下新项目。
“林工,到了外面才知道,人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比我们严格多了,那真是一点儿细节都不能出错啊!要不是当年在香山饭店项目上锻炼出来了,我们肯定做不好这个项目!”李兰舟和陈仲虎对林楼要是感激不已。
“万事开头难,你们现在已经有一定影响力了,只要继续保持下去,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以后的项目就会越来越多;不过在海外做工程,也不是只埋头干活儿就行了的,其他方面你也要注意一些。”
“这个项目还好,情况比较简单一些,以后要是遇到复杂的项目,遇到的问题就多了!我帮你们收集了上次和咱们竞标过的德国豪郝蒂夫公司,还有法国万喜集团在海外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一些资料,你们可以看一看,虽然不能完全照搬他们的做法,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借鉴作用的。”说完林楼把一个文件袋递了过去。
“呦,那可真是太感谢了!我们去其它施工现场参观学习的时候,也听他们说过,只是一直摸不到头脑,有了这些资料,可是帮我们大忙了!”李兰舟也不是只顾着工地上的事情,他也在用自己的办法为以后的工程做准备。
只是他的渠道比林楼狭窄了不少,想要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就非常困难了,而林楼有欧特克公司和阿尔方斯的渠道,搜集一些常规资料还是比较容易的。
回国之后,马上就开始了第二批参赛稿件的审核,然后就轮到了最终的评选,在林楼的极力推荐下,曹院士的作品不仅获得了一等奖,还和他当年一样,拿到了第一名。
评选结果出来后不久,举行了简单的颁奖典礼,距离比较远的参赛选手没办法过来领奖,只能等着收包裹了,不过天津距离北京很近,天大的老师带着曹院士和其他获奖选手一起到了现场。
而林楼也终于可以和未来的曹院士,现在的曹同学见面了。
在路上,他们对林楼的待遇倒是挺羡慕的,“这香江的事务所待遇就是好啊,连车都给配上了,而且还是皇冠,我们院儿的院长现在还只是个吉普呢!”
林楼笑笑没有说话,这还是他刻意低调的结果,要不然弄辆更好的奔驰、宝马,那也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啊,只是这样的话麻烦就多了。
到了地方,大家就着涮羊肉喝着二锅头,聊起了行业内的一些事情,一直喝到东来顺打烊,这才散去,林楼把他们依次送回家,直到最后一位被家人接了进去,他才回到胡同的四合院里休息。
躺在床上,他回忆起曹凯院士的经历来,曹院士虽然比他晚几届,但年龄却反而要大上几岁,响应号召上山下乡了几年时间,等回城时候复习了一段时间便准备考大学了。
原本他想报考海运学院学航海,这一时期的年轻人都想去国外看一看,但出国留学什么的名额太少,他没啥信心,想着考上海运学院之后,毕业了就能当海员,那岂不是就能环游世界,去看看世界各国不同的风土人情。
他没啥生活经验,把海员生活想象地过于浪漫,可家长知道航海挺苦的,在海上一漂就是几个月老上不了岸,家庭也不稳定,对将来生活都有影响,所以不同意。
劝他读个稳定点的专业,找个稳定点的工作,毕业之后进入一家好点的单位,当个干部然后娶妻生子,这辈子就算圆满了!
曹院士最终虽然听从了父母的劝说,去也没有完全放弃报考海运学院的计划,第一志愿报考了清华的物理系,最后一个志愿还是填了海运学院,只可惜高考的时候没发挥好,错了一道数学题,于是等录取的时候第一志愿没录上,但是也没落到最后一个志愿去,而是去了第二志愿的天津大学建筑系。
这一道数学题让中国失去了一个或许不错的物理专家,也失去了一位海贼王……哦不是,是远洋船长,却造就了一位建筑领域的院士,这样或许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要是曹院士没错那道数学题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以他的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物理学教授或许并不困难,但想成为院士,恐怕就不好说了;机缘巧合之间去了天大建筑系,反倒是让他发掘了自己的天赋。
此时的天津大学建筑系,虽然还比不上清华,却也是非常的出色;学校当时把许多在外地的优秀教师都调回天津大学任教,如黄为隽、聂兰生、屈浩然等教师,加上原来徐中、童鹤龄、冯建逵、彭一刚等教师,以上组成强大的教师群,使天津大学的教学实力大增。
进入大学开始系统地学习建筑学相关知识,那时上学能够看到的国外建筑杂志很少,即使有一般也不给学生看。
当时也没有复印机,老师们都自己用钢笔画很多国外建筑的照片及透视图,并编辑成册,印成油印本给学生们看,而学生就用小钢笔及硫酸纸做一些描图的工作,这些经历让曹院士的钢笔手绘功底非常深厚。
就像林楼之前提到的一样,这一时期大家接触到的都是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路易斯-康等人的作品。
曹院士在看到这些现代化的建筑后就觉得很特别,跟平常周围看到的建筑非常不一样,于是产生了好奇心,更多地了解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发展,逐渐了解到现代主义建筑师在建筑史上的作用,对他们的作品也特别崇拜。
其中尤其崇拜密斯-凡德罗,觉得密斯的作品非常轻巧,空间的流动的,他认为把空间解放出来是很有意思的。
如果只会模仿大师的作品,曹院士最多只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距离卓越还有很大的区别,不过大师就是大师,在迷恋过密斯一段时间后,他从学校几位优秀的老师,以及其他国际建筑大师的作品上汲取营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毕业后进入设计单位,开始慢慢把自己的想法添加到作品之中,并不断和国内外的优秀建筑师进行交流,最终让自己的风格日渐成熟,形成了国内建筑界一股独特的风潮。
等林楼在后世进入天大学习的时候,曹院士早就已经功成名就,成为天大建筑系历史上的传奇,同时也成了他们这些后辈心中的偶像。
而现在,却轮到自己评判昔日偶像的作品了,这让林楼产生了一种极为复杂的感觉,有惶恐,有骄傲,也有一丝窃喜,要不是穿越到了这个年代,自己那有这样的机会啊。
昔日在天津大学建筑系读书的时候,同学们都在用曹院士的事迹激励自己,督促学习进步,虽然曹院士没有教过自己,但他的事迹以及他写就的著作,对林楼还是有很大帮助的,认真说起来,林楼是欠了人家恩情的。
如今回到了八十年代,又和曹院士扯上了关系,是不是找个机会回报下这位日后的院士呢?林楼在心里琢磨着。
接下来一段时间,林楼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太大波折,拉脱维尼亚首都体育场项目和新拿下的德国博物馆项目,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香江山顶俱乐部项目和乌鲁迪圣鼓体育场项目已经接近完工,到时候林楼肯定是要出席典礼的。
香江山顶俱乐部项目虽然规模上比圣鼓体育场项目小很多,但由于地形特殊、设计天马行空不同于传统建筑,所以建造难度要大一些,最后两个项目的完工时间倒是差不多。
至于亚运场馆的建设工作,现在还在走流程呢,这么大的工程,可不是仓促之间就能做出决定的,而且如今国家经济条件尚不宽裕,一口气要新建翻修这么多场馆,此外还要修建亚运村、电视转播大楼等配套工程,钱从那里来也是问题。
好在林楼、徐家平、冯少平等人提交的方案经过领导开会讨论,虽然提出了一些问题,但经他们解释或修改之后,还是顺利通过了,只要日后资金方面不出现什么问题,这几座场馆肯定会按照他们的方案进行建设。
全民为亚运会捐款似乎是明年的事情了,林楼也不想去抢别人的荣誉,于是只和林桥一起先做好资金方面的准备,打算等捐款正式开始的时候再行动。
在参加亚组委其它会议的时候,林楼也提了一些自己的意见,比如钱学森钱老就曾经针对亚运会的组织工作,提出了复杂巨系统的概念,建议把当年两弹一星工程中的一些管理方法移植到亚运会的工作上来。
比如要学会计算机,把文件的编辑工作先搞好,进―步要联起网来,搞些数据库、专家咨询系统,把它用得更好一些,提高工作水平。
再比如要学会计划网络图的方法,这是美国1958年研制北极星导弹,即核潜艇装载水下发射导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使美国北极星导弹的研制周期缩短了两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
现如今国内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我国军事科研和一些大的工程,包括核电站的建设,都采用了这一方法。
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把所有的工作都排起队来,有的画成圈,叫做“事件”,有的画个箭头,叫做“工作”,它们之间的联系用若干条线连接起来,形成网络,画在一张纸上。
计划网络图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直观性和动态性,而且可以输入计算机,随时调出查阅;这样,各级领导对全盘工作就心中有数了,坚决按照统一步调开展工作,不管你怎样糊里糊涂,也跳不出这只“如来佛的掌心”。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亚运会组织系统对电脑系统不熟悉,对网络图技术的掌握也没有其它工程人员那么熟练,所以在亚运会举办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林楼就提出要提前组织精干人员,来集中培训,教他们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和计划网络图系统。
现如今国家缺计算机,但这么大的赛事,还是有不少设备的,只是使用计算机的人员技术不过关,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至于计划网络图系统,各个重大工程领域,就有不少熟练掌握该技术的专家,请他们过来对亚运会的技术人员做培训,想必能起到很好地效果。
林楼继续借用洛杉矶奥运会和法国欧洲足球锦标赛的案例,来说明这些技术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重要作用,最终说服了诸位领导,提前开始了这项安排,如此以来,估计原历史中该领域出现的错误就能少一些了。
开完会,林楼又去欧洲跑了一趟,先和阿尔方斯一起去德国向甲方提交了博物馆项目的初步方案,该方案顺利通过,他们的第二笔设计费也如期打到了账上。
接着又去了拉脱维尼亚首都杜姆市,就首都机场项目此前的工作做了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说明,双方谈得也非常融洽。
忙完正事儿,林楼顺道去看了看正在阿尔卑斯山度假酒店工地现场忙活的李兰舟和陈仲虎,给他们带了一些国内的香烟和酒水,他们俩倒是好领导,并没有把这些东西留给自己享用,而是分发给工人们,大家一起过了把瘾。
李兰舟还告诉了林楼一个好消息,因为他们在这项工程中表现非常好,已经完工的部分不仅质量过硬,而且工期也比预计的缩短了不少,这让拉脱维尼亚方面很是满意,现在已经有好几个项目在接触他们了,或许不久之后就能拿下新项目。
“林工,到了外面才知道,人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比我们严格多了,那真是一点儿细节都不能出错啊!要不是当年在香山饭店项目上锻炼出来了,我们肯定做不好这个项目!”李兰舟和陈仲虎对林楼要是感激不已。
“万事开头难,你们现在已经有一定影响力了,只要继续保持下去,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以后的项目就会越来越多;不过在海外做工程,也不是只埋头干活儿就行了的,其他方面你也要注意一些。”
“这个项目还好,情况比较简单一些,以后要是遇到复杂的项目,遇到的问题就多了!我帮你们收集了上次和咱们竞标过的德国豪郝蒂夫公司,还有法国万喜集团在海外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一些资料,你们可以看一看,虽然不能完全照搬他们的做法,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借鉴作用的。”说完林楼把一个文件袋递了过去。
“呦,那可真是太感谢了!我们去其它施工现场参观学习的时候,也听他们说过,只是一直摸不到头脑,有了这些资料,可是帮我们大忙了!”李兰舟也不是只顾着工地上的事情,他也在用自己的办法为以后的工程做准备。
只是他的渠道比林楼狭窄了不少,想要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就非常困难了,而林楼有欧特克公司和阿尔方斯的渠道,搜集一些常规资料还是比较容易的。
回国之后,马上就开始了第二批参赛稿件的审核,然后就轮到了最终的评选,在林楼的极力推荐下,曹院士的作品不仅获得了一等奖,还和他当年一样,拿到了第一名。
评选结果出来后不久,举行了简单的颁奖典礼,距离比较远的参赛选手没办法过来领奖,只能等着收包裹了,不过天津距离北京很近,天大的老师带着曹院士和其他获奖选手一起到了现场。
而林楼也终于可以和未来的曹院士,现在的曹同学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