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决定以后给苏青玉他们办的这个培训班多一点帮助。
  为了有足够的时间作准备工作,培训班定的是十月份开班。
  现在场地之类的都准备好了,学生也招的差不多了,就等着老师选好了开班了。
  组织部也根据报名情况,找了各科的试题,对他们进行考核。
  考试对于这些学霸们来说,那都不算事儿。
  一个个摩拳擦掌的,兴奋的不得了。
  这事儿苏青玉是操心不上的,得去给元归上课。
  元归也是刚回首都不久,想着自己掉了课程了,就赶紧请苏青玉过来补上。
  还准备邀请苏青玉下午再多上半天,把之前的课程补上。
  苏青玉一听立马拒绝了,“抱歉元先生,下午有工作安排,没法上课了。”
  元归道,“你们学生都这么忙吗,”
  苏青玉道,“我们最近搞了个培训班。”
  她将培训班的性质和元归解释了一遍。
  元归顿时眼睛亮了,因为他敏锐的觉得,这个市场大有可为。未来肯定会有很多的需要这种培训机构。
  如果能开个这种全国连锁培训学校,倒是很不错。垄断是不可能了,但是如果做成老牌学校,生源必定不会差。
  不过可惜,暂时不能办。而且他自己暂时手里也差人。
  又听苏青玉说,这些来当老师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有些困难,想靠自己赚生活费。
  他遗憾道,“他们如果需要兼职工作,完全可以联系我的。我们元华在首都也有办公地点。为了支持贫困学生,我们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不会影响他们学习。”
  “这可真是遗憾。”
  苏青玉听他这么说,还挺意外,转念一想,到底不如培训班。
  接受元先生的帮助,那也是欠人人情了,对于还没走出校园的年轻人来说,还是不要欠人情了。不好还。
  自己办培训班,也是让大学生们自力更生。
  而且培训班离学校近,他们自己内部也好管理,要是到元华上班就不一定了。
  苏青玉考虑挺多,元归则有些遗憾,早知如此,上周就应该留在首都,也许就能早点得到消息了。那么多的大学生。这些人在华国算是比较顶尖的人才了。
  他现在想招聘几个人才,还要从国外高薪聘请。就这样都难以吸纳进来。
  在华国建设中,他也越发了解到,这个国度不止穷,还缺乏人才。
  而这些人才还是包分配的,轮不到他们这些企业。现在连这位苏老师办的培训班,也都是顶尖大学大学生,反而比自己用人还要宽裕。
  不过到时候倒是可以看看其他大学有没有需求。先安排进元华工作,随后还可以资助他们留学。慢慢的,这些人才就和元华绑在一起了。
  他微微一笑,又想起一个事儿,问苏青玉,“听说,国内要安排留学生赴美了,苏老师知道吗?”
  苏青玉还真不知道。
  “元先生,这消息确定吗?”
  元归点头,“这消息确定,我们元华也从中做了点工作。而且元华还会为留学生出资,给他们提供生活费,让他们在国外生活无忧无虑。”
  “元先生高义。”
  元归笑了笑。
  钱当然不是白出的。这钱他也和国家商量好了,这些资助属于自愿原则,自愿接受资助的这批学生出国之后,如果回国,可以选择在元华工作。也可以直接为国家工作,这属于好处。但是坏处就是,如果他们选择留在外面,元华可以向这些留在外地的学生追求赔偿。
  毕竟人总不能只得到好处。
  他问道,“苏老师会出国留学吗,虽然你之前写过文章,但是我相信,出国留学应该是你能接受的。”
  “国外确实技术和知识更加先进,我本人也很支持出去留学,学习先进知识,不过我不准备出去,我在国内还有工作。”
  她学经济学,也不准备做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实在不必将时间花在这些上面。国内的知识够用了。她还具备大几十年的发展知识。
  元归也早就猜到这个结果,也没觉得失望。
  他就是好奇,钱和留学机会都打动不了这位苏老师。
  这个国家到底有什么吸引力,将她紧紧的吸引住了。
  ……
  从元归这边得到可以留学的机会之后,苏青玉倒是也没怎么担心了。
  她也想开了,愿意回来的人,必定会回来,谁也拦不住。
  实在一心不想回来的人,拉也拉不住,倒不如好好的培养国内的人才,好好搞好国内发展,等国家发展壮大了,人才自然会留在国内了。
  不过这倒是给她提了个醒,等了留学热一起来,以后对外语需求就更多了,甚至马上改革开放,有些有条件的人也准备往外去的。
  到时候白天还可以开一些外语班,针对一些有需要人。
  当然,这些都得等正式开班之后,一切稳定了才能安排。
  苏青玉回到学校的时候,针对培训班老师的招聘考核已经结束了。
  一群学生会的成员连试卷都批改出来了,还在反复核查,怕出错。
  苏青玉一回来,他们就把这分数和名单给苏青玉看。
  苏青玉道,“成绩是很优秀,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讲好课。所以还得考核他们课堂情况。到时候通知他们的时候,也得说清楚我们的考核机制,每个月都要考核他们的授课情况的。如果做的不好,就不能做了。咱们虽然是为了勤工俭学,但是也不能不尊重付了学费的学生。也不能砸了我们京大的名字。”
  她这要求得到学生会所有成员的认同。
  他们京大还真有这样的人,比如数学系的学霸,人家觉得普通人智商不行,交流都懒得交流。听说班上有人问他怎么答题的,这学霸只写了个答案,至于结果,懒得写,“这么简单还要写?”
  这样人要是去当老师,学生们都得哭。
  于是通知这些被录取的学生的时候,都多叮嘱了一句,得考核的,自己做好授课准备,不要自己是聪明学生,就把所有学生当聪明学生了。说句直白的,人家聪明学生没准都不用上辅导班,真上辅导班的,就是因为成绩不理想。别到时候讲的学生听不懂,那就坏事儿了。
  学生们也朴实,觉得学生会这要求没毛病。自己拿了钱教书,总不能混日子。他们可是教要高考的学生的。自己混日子,耽误别人上大学,这可是大事儿。
  这些被录取的学生立马给家里写信,让将自己之前复习的课本,以及学习笔记记过来。
  准备利用自己之前的高考复习情况,重新准备一份教案,要将自己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们。
  自己的学生……自己这都要当老师了啊。一时间心里还有些小激动。也有了责任感。
  辅导班老师,学生,培训地点都准备妥当后,国庆节也到了。
  这次学校国庆庆典,学生会也是出了大力气的。
  准备节目,准备场地,让大学恢复上课之后,第一个国庆庆典,办的热热闹闹。
  这次文学系还出了个好节目,《高考》
  使用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的,以一群乡下知青为主角,表演出当时恢复高考之前以及恢复高考之后的情景。
  当台上一个女知青高兴的高举着手摇晃着,大声的告诉远方还在劳作的年轻人们,“恢复高考了,能上大学了!”
  下面很多学生都流起了眼泪。
  都感觉看到了那时候的自己。
  一样激动的心情,一样热切的渴望。
  这场话剧,让学校里差不多忘了那段艰苦岁月的年轻人们又想起来了,想起自己这读书的机会是多么来之不易。是自己曾经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埋头苦学才考出来的。
  让一小部分差点放松学习心情的人,又开始重视起来。
  金校长夸赞道,“这节目编的好。演的也好。”
  高校长道,“听说是学生会苏青玉写的大纲,让文学系的学生编的故事。说是为了忆苦思甜。”
  金校长点头,“这想法很好,人在安逸的环境时间长了,就会慢慢改变,变得不像曾经的自己了。这样很好,偶尔的提醒一下,也不能松懈了。”
  高校长深以为然。
  别的不说,文学系之前还掀起过一股文艺风,这些学生们学人家写什么诗歌情书之类的。搞文学创作倒是没问题,可是一心沉迷其中,还以为来证明自己的才华,反而误了专业知识,那就不好了。
  因为学校领导都满意,国庆庆典结束之后,学生会就收到了学校的奖状了。
  “优秀学生组织。”
  这可光荣了。
  学生会还是第一次得这样的奖状呢。纵观以前,那都是没有的。
  高校长还特地找苏青玉谈话了,说这个奖状不止是为了这次庆典,还因为学生会组成以来,对学校工作做出的好成绩,以及培训班的建立。
  “金校长时候,你们很不错,能够在段时间之内完成这么多的工作,还能不耽误学业,很难得。也叮嘱你们除了完成工作的同时,学业也是万万不能耽误的。”
  苏青玉高兴不已,趁机道,“高校长,我们学生会的宗旨就是,自己学的好,然后帮助别人也学得好。当然,我觉得光靠我们这些人肯定也是不够的,所以想加人,特别是院系学生会的,他们做出了很多努力。”
  高校长点头,“这样,你们先自己完善这个组织,过一段时间学校再另做安排。如果真有院系学生会存在的必要,我们也会和各院系要求,承认他们的学生会组织地位。”
  “我们一定努力做好工作,也学好知识。”苏青玉高兴道。
  她自己也很有信心。
  现在这些京大的学生们,热情上进,勤奋刻苦,可以说是他们状态最好的时候了。
  要才华有才华,要精神有精神。
  有这样一群同学一起做好这些工作,她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
  苏青玉回来也把这事儿和学生会的干部们说了。
  其他人听到也很激动,想想他们学生会如今的规模,还有做的事情,太有成就感了。
  苏青玉笑道,“虽然这都是好事,可责任也大了。学校信任我们,给我们一个机会,那我们也要做出成绩来,各项工作都要做好。特别是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一定要有默契。配合的好,大家都轻松。事半功倍。特别是辅导班马上要开班了,这算是我们的一个尝试,如果成功了,意义是很重大的。咱首都可不差大学呢,我估计都有大学盯着咱们了,所以更要做好,做出成绩来。”
  高前进道,“感觉有些热血沸腾,这就是做领头羊的感觉。让其他大学,咱们京大学生会可不是闹着玩的。”
  其他人都满脸斗志的笑了。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九点见。
  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了,耽误了。
  这件事儿也有些感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被杀熟无数次得出的经验,(?_?)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