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郭队长性格直爽 郑局长终于开口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希望郭有才的账目不要有什么问题,否则,可苦了单纯无邪的郭筱竹了。”
  因为心里面有事,晚饭吃得很快,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和郭福生进行正面的接触。走在去渡口的路上,心事细密的李云帆提出,在和郭福生进行接触之前,最好先和郭队长谈一谈,如果能从郭队长的嘴里抠出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再找郭福生谈话,铺垫就更充分了。
  李云帆的建议得到了郑峰的认可,大家也觉得非常有这个必要。
  不过,大家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六个人回到祠堂的时候,郭筱竹在桌子上留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这样一段话:“王公安,热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晚上,生产队要分山芋,今天晚上就要分到各家各户去,我迟一点过来。”
  既然是连夜分山芋,那么,各家能使得上力气的应该都在地里,郭队长一定负责分山芋,郭福生肯定也在山芋地里。
  郑峰当即决定,先到地里去看看,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行人穿上棉大衣,走出祠堂。
  在去后村的路上,很热闹,有推独轮车的,有挑担子的,有背着篓子或者筐的,有挎着篮子或者粪箕的,男女老少,独轮车和扁担上挂着马灯,有的人拿着手电筒。
  “郑局长,你们这是到哪里去啊?”
  郑峰让到路边,朝身后看了看,和他打招呼的原来是徐长水的母亲。徐长水推着一辆独轮车,大娘的手上提溜着一盏马灯。
  “大娘你们这是去分山芋啊!”
  “是啊!这几天会比较忙一些。”
  在郑峰和大家看来,徐长水母子的情绪比先前好多了。
  “我们跟你们到地头去看看,这山芋大概要分到什么时候啊?”
  “顶多七八点钟吧!”
  郑峰捋起大衣的袖子,手表上的时间是六点二十分。
  走过石桥,穿过树林,便看到一处亮光,亮光是有若干个灯光组成的,田埂上停着很多辆独轮车。
  郭筱竹眼睛很尖,她一眼就看见了郑峰一行,她从人群里钻了出来:“王大姐,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来看看。”王萍道。
  “你们要找谁说话?”
  “大家都在忙,我们看能不能搭把手。”
  “是郑局长啊!有事吗?”郭队长从人群里面挤出来。
  “现在头等大事是分山芋,山芋分完之后,再谈我们的事。”
  郭队长正在指挥十几个妇女用藤条框将几大摊子山芋分成如干小堆。每堆山芋倒几筐,郭队长说,今天是第一次分山芋,不按人头按家数,后面再分的时候,按人头算。
  郭有才也在人群里面忙着,他没有打理同志们,也许是没有看见吧。
  郭队长把郭筱竹叫到跟前:“筱竹,你写阄子吧!”
  一个操南方口音的女孩子手里拿着一盏马灯,郭筱竹从口袋里面掏出几张纸和一支笔。这个操南方口音的女孩子应该是插队知青,她旁边还站着两个女知青。
  郭筱竹将几张纸递给另外一个知青:“小华,你把纸撕成一百四十六张。”
  卞一鸣很好奇,为什么要把纸撕成一百四十六张呢?这种分配的方式太过原始,卞一鸣站在一旁,看四个女孩子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被叫做小华的女知青,将撕好的纸,一张一张地递给郭筱竹,郭筱竹在纸上按序写上“1”,“2”,“3”,“4”——,一直写到“73”。
  一个知青将郭筱竹写好的纸条按顺序压在一堆堆山芋上。
  郭筱竹又写了七十三张纸条,同样,也是从“1”写到“73”。她将写好的纸窝成团放到一个藤条框里面。。
  卞一鸣终于看明白了,筐里面的纸团是让乡亲们抓的,抓到多少号,相应的山芋堆就是谁家的了。
  山芋堆放在山芋垄之间的深沟里面,一共放了八行,每一行之间相隔四个田垄,前七行每行有十堆山芋,第八行只有三堆,这样摆放,各家找起来非常方便,乡亲们恐怕对这种分配的方式已经非常熟悉了,而同志们则觉得非常新奇。
  每一筐山芋的多少由郭队长负责掌控,只要他把手一挥,两个女人抬起筐就走,然后倒在指定的山芋堆上。每一筐山芋有一百多斤,每一堆山芋抬了八筐。尽管如此,如果将每一堆山芋称一下,肯定有一些出入,郑因为会有出入,所以采用抓阄的方式,各安天命,谁也没有什么话说。在这个世界上绝对的平均是没有的。
  抓阄的时间很短,一眨眼的功夫,七十三个纸团就被拿完了。
  各家来了不少人,车装,肩挑,篓背,一时间,人声鼎沸,一眨眼的功夫,山芋里面里面已经没有多少人了。把自己大半年的辛苦——大半年的收成往家搬,大伙儿憋了一身的劲。
  郑峰一行六人帮四个知青和徐长云运山芋,徐长水夫妻俩是热心人,他们将山芋运回家以后,又来了帮徐长云运了。帮知青搬运山芋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赵小兵的哥哥赵大兵,一个非常热心憨厚的后生。他做起事来,一句话不说,只顾埋头干活。
  山芋装好之后,卞一鸣试了试车把,车子摇摇晃晃,仅向前走了几步,就停下了,这种独轮车可不是好推的,这么多的山芋压在上面,车轱辘下又是刚刨过的鲜土,车轮陷得很深。
  徐长水推起车来,情形就不一样了,几个人连拉带拽,车子一溜烟地往前窜。看的卞一鸣目瞪口呆。
  走到石桥上,同志们回望山芋地的时候,地里面已经只剩下几户人家了。本来,郑峰他们是想留下来帮忙的,但郭筱竹和一个男知青留了下来。
  花家村的夜是寒冷的,但大家的心里面却是暖暖的。
  同志们这才随郭队长和徐长水往祠堂和前村走去。
  郭队长已经感觉到同志们找他有事。
  郭福生推着一车山芋走在徐长水的前面。郭队长则和同志们走在后面。
  郭队长家住在前村南边第一排东头倒数第五家,倒数第一家是郭福生家。郭福生结婚以后,从老宅搬了出去,郭队长在村子东头为了老二盖了三间瓦房和两间草房。
  走进郭队长家院门的时候,郭福生正推着独轮车朝外走,他是帮哥哥运山芋的。
  郭福生和同志们对视片刻之后,推着车子朝东走了,临走的时候,还和郭队长打了一个招呼:“大哥,我回去了。”
  “就在大哥家吃过晚饭再走不迟。”
  “不啦,我回去吃。”
  郭队长将大家领进厨房,他没法将同志们领进堂屋,因为堂屋里面堆满了山芋,郭队长的老伴正领着几个孩子围坐在山芋堆的周围加工山芋干。就是用刀将山芋的两头破几刀,两头下刀的方向成十字,保证不掉下来一块,然后将山芋挂在一排排的绳子上让风吹,这样容易干,顶多三天就全干了。
  在进院门的时候,郑峰看到,在郭队长家院门前的自留地上竖了几根木棍,木棍上平行地拉着十几排绳子,这些绳子就是用来挂山芋的。
  昏暗的煤油灯下,几个人正在埋头干活,今天晚上必须全部加工出来,明天一早就要全部挂到绳子上去。
  王萍看得心惊肉跳,因为每个人的手上都没有戴手套,而刀又锋利无比,他们的动作又是那样迅速,王萍非常担心他们会划到自己的手。
  “老太婆,停一停,给公安同志倒几杯茶。”
  老太婆站起身,用两只手撑着自己的腰,大概是坐的时间太久了。
  “郭队长,不用倒茶,我们来的时候已经喝过茶了,真不好意思,你们这么忙,我们还来打扰您。”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走,我们到厨房坐下谈,老太婆,弄点水,再炒一点花生,让同志们香香嘴。”
  “郭队长,不用了,真的不用了。”
  “到咱家来,那就要听咱的。不误事,一袋旱烟的功夫。”
  老太婆根本就没有理会郑队长和老伴说什么,她已经进了厨房。
  同志们走进厨房的时候,老人家已经泡好了茶,正坐在灶膛里面点火,锅盖上放着一个簸箕,簸箕里面放着几斤花生。
  老人家将柴禾放进灶膛以后,站起身端起簸箕走到厨房外面,将簸箕里面的花生簸了几下,然后将花生倒进了滚烫的锅中。不一会,同志们就闻到花生的香味了。
  郭家人太客气,太热情,这倒让同志们有点不自在了。
  “咱们这里的土质适合种花生,没啥好招待的,就只有花生。说吧!你们想问点什么?”
  面对这么纯朴热情的郭队长夫妇,有些问题还真不好开口。关键是郑峰只想跟郭队长一个人谈。
  郭队长似乎从郑峰的眼神中看出了一点端倪:“你们在公社食堂吃饭,这多不方便啊!”郭队长想先用一些不相干的话对付一下,等老伴炒好了花生,再谈正事。他好像已经看出来了,郑峰一行今天晚上来找他,一定有比较重要的事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