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好好修炼内功
“皇上,天启四年的会试已经结束,考官们正在紧张的阅卷,因为今年的会试采用了新的评卷标准,所以考官们还不太适应。本次的主考官张以诚申请延长阅卷时间。”
“需要延长多久?”
“呃,君一的意思是,半个月。”
“哎,朕的张先生,对人才总是充满了关爱。当年在方山,以状元之尊,对待久考不中的老童生,也是悉心指导……不过,虽然他想要慎重以至不遗漏人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五天,朕最多只能多给他五天。需知,这次科举微调已经引起很多举子不满,若是阅卷时间太长,流言蜚语只怕会越来越多。”
“是,臣明白了。稍后就亲自去考场内通知考官们加班加点尽快完成阅卷。”
现任礼部尚书,软软的吴道南说完这事刚刚坐下,又腾的一下站了起来:“皇上,臣还有一事需要上会。”
“讲。”
“关于吕宋岛、棉兰老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分封,目前礼部已经接到了二十三家亲王的转封申请……”
“啊?”
吴道南这话一出口,参会众臣们全都微微的惊了一下。
大明建国至今两百多年了,排除今上登基时封的五位亲王外,还有28位亲王。其中,周、唐、福、桂四王已经分封到了海外。这么一来,也就是说,剩下的二十四家亲王,除了一位以外,其他的都愿意去吕宋作王?那种海外蛮荒之地真的有这么好?
仔细一想,倒也觉得可以理解:反正都是要分封出去的,早点分封出去,还能拿到人口稠密的封国,若是出去得晚了,那真的要去做野蛮人之王的。
再说了,没看现在周、唐、福、桂四王过得很滋润嘛?实权国王啊!除了外交权和国防权,其他该有的权力一点不少。虽说权力大了,责任也大,事情也多了不少。但总比被当成猪给圈养起来混吃等死的好吧?
所以说,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傻子。有的人或许反应慢了点,但现在大家都已经看明白了,那还不得拼命去争?
除了已经被内定分封缅甸的蜀王一系外,其他的23家亲王,这次都盯上了吕宋:地理位置太好了,只要开发得当,商贸必然繁盛。而且现有人口也还不算少,关键是,常住民中,汉人占比高!
如果拿不到吕宋,那就只能去棉兰老,这就明显的差了很多。至于大明最近拿下来的什么爪哇、帝汶啥的,各路亲王是真的兴趣不大。
这就导致最近这段时间,内阁以及各部大佬们被亲王们骚扰得很厉害,便是朱由栋的后院,他的皇后和贵妃那里,也有不少人前来说项。
可惜,现在的皇帝一言九鼎,他不发话,其他人根本不知道皇上到底属意的是哪一家亲王,也就没人敢收受亲王们送来的巨额贿赂:这钱收了,要是事情没办成,风声传出后,皇上可不会轻饶了自个儿啊!
能够坐在国务会议上的大臣们,大多都是从万历时代走过来的,有的甚至经历过隆庆时代。他们非常清楚,最近的十余年,是大明帝国自张居正去世后,发展得最好的十余年。不,是比张太岳在位的时候发展得还要好!本届内阁在皇上的领导下,对外,收纳朝鲜,切割日本,生撕暹罗,建立中南总督府,威震东亚,其声势甚至超过了当年成祖时期。对内,各项民生极大改善,国内的许多沉珂痼疾都在逐渐的好转乃至痊愈。
如此好的局面,大家安安稳稳的保持到致仕,然后青史留名不好么?为什么要为了一个亲王把自己乃至全家的前程搭进去?
所以,这段时间亲王们的代表在京师四处奔走,但各路大佬却没办法应招。
“咚,咚,咚。”敲了一会桌子后,朱由栋笑了笑:“大家雀跃着想去海外就藩,这是好事嘛。但这么多家亲王都想去吕宋,别说你们为难,朕也难啊。都是亲戚,封了一个,其他22家都会问为什么不是他。所以,朕觉得吧,不如召集这二十三家亲王入京,也搞一个策论考试。让他们自己写,他们如果去了吕宋作王准备怎么干。然后由六部尚书和内阁阁老进行闭卷评分。分数最高者,就去吕宋作王好了。”
“诶,皇上这个办法好。哎,可惜那时候臣已经致仕了,看不到诸多亲王参加考试的壮观场面了。”
“哈哈哈,大宗伯,你还想怎么样?十一年的礼部尚书啊,我大明自太祖开国以来,哪个大宗伯像你这样做了这么久?”
“哼,大司马不也一样,十一年的兵部尚书,前所未有啊!”
“哎,宦海沉浮数十年,就这十年干得最痛快,十年,做成了多少事啊!军黄册清理干净了,军镇兵和卫所兵的生计问题解决了……老夫已经完全无憾了。”
关于内阁换届的问题,其实朱由栋早就和重臣们做了充分的沟通。虽说官位这个东西,一般人还真的舍不得一下子舍弃。但是这届重臣们心里都清楚:虽然在今上的领导下做事很愉快,但大家的任职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若是不想君臣猜疑甚至相残的事情发生,那大家到了这个时候,还是不要恋栈的好。
总之,这是自朱由栋出任监国搭建起班子开始,本届内阁举行的最后一次国务会议了。
“众卿,十余年共事,朕与大家携手,做成了很多事情。大家心里不舍,朕也不舍。但正所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朝廷嘛,是一个有进有出的地方,所以,调整是必须的。当然,为了对本届内阁的卓越工作成效表示感谢,同时也考虑到本届内阁十一年来做了太多事,也得罪了很多人。所以,朕决定,本次内阁调整后,但凡完全致仕的,一律每人每年给予一万银元作为养老之资,同时从御马监调派一个总旗对其做贴身保护。”
“臣等多谢皇上厚恩。”
……
1622年2月底,大明完成了新一届阁臣的调整。经过重组后,新的重臣们分别是:
内阁:首辅,温体仁。次辅,袁可立。三辅,李戴。
吏部尚书:孙承宗。
户部尚书:王绍徵(朱由栋出镇南京时的应天巡抚,朱由栋回到北京后被任命为顺天巡抚,历史本位面的大阉党)。
礼部尚书:张以诚。
兵部尚书:杨镐(兵部职能已被极大削弱)。
刑部尚书:熊廷弼。
工部尚书:徐光启。
都察院左都御史:赵彦。
顺天巡抚:顾秉谦。
应天巡抚:李标。
广东布政使:成基命。
福建布政使:孙传庭。
云南布政使:洪承畴。
中南总督:陈时济……
随着这份阁臣及部分地方官员调整名单一同公布的,还有新的科举制度改革决定。
朝廷决定,本次微调后的科举制度,在未来两届会试中不做任何改变。九年后,也就是天启十三年起,会试将做重大改变:诗词歌赋与经义合而为一,在科举中占比分数为10%。策论占比50%。另外新增一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占比40%。由于会试将在九年后改变,所以自天启十二年起的各地府试、乡试,全部都要先于会试改变。
也就是说,大明的读书人们,如果在未来七八年内还未成功出仕,那么,要想继续做官。要么就适应新的考试制度。要么就只有去海外的藩王那里去看看运气了。
当然,朱由栋深知,读书人虽然造反不行,但作为一个整体,最好还是不要过分招惹。所以,随着这份通知下发的,还有行测考试的大致范围,以及给各地官学就读的学子,免费赠送提高行测能力考试成绩的相关书籍。
随同这份科举改革方案下发的,还有诸如全国铁路修建纲要、新一轮黄册清查要求等各种重磅文件。毫无疑问,在彻底的安定了整个大东亚后,朱由栋对内改革的步子已经开始提速: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内,他要好好修炼内功了!
“需要延长多久?”
“呃,君一的意思是,半个月。”
“哎,朕的张先生,对人才总是充满了关爱。当年在方山,以状元之尊,对待久考不中的老童生,也是悉心指导……不过,虽然他想要慎重以至不遗漏人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五天,朕最多只能多给他五天。需知,这次科举微调已经引起很多举子不满,若是阅卷时间太长,流言蜚语只怕会越来越多。”
“是,臣明白了。稍后就亲自去考场内通知考官们加班加点尽快完成阅卷。”
现任礼部尚书,软软的吴道南说完这事刚刚坐下,又腾的一下站了起来:“皇上,臣还有一事需要上会。”
“讲。”
“关于吕宋岛、棉兰老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分封,目前礼部已经接到了二十三家亲王的转封申请……”
“啊?”
吴道南这话一出口,参会众臣们全都微微的惊了一下。
大明建国至今两百多年了,排除今上登基时封的五位亲王外,还有28位亲王。其中,周、唐、福、桂四王已经分封到了海外。这么一来,也就是说,剩下的二十四家亲王,除了一位以外,其他的都愿意去吕宋作王?那种海外蛮荒之地真的有这么好?
仔细一想,倒也觉得可以理解:反正都是要分封出去的,早点分封出去,还能拿到人口稠密的封国,若是出去得晚了,那真的要去做野蛮人之王的。
再说了,没看现在周、唐、福、桂四王过得很滋润嘛?实权国王啊!除了外交权和国防权,其他该有的权力一点不少。虽说权力大了,责任也大,事情也多了不少。但总比被当成猪给圈养起来混吃等死的好吧?
所以说,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傻子。有的人或许反应慢了点,但现在大家都已经看明白了,那还不得拼命去争?
除了已经被内定分封缅甸的蜀王一系外,其他的23家亲王,这次都盯上了吕宋:地理位置太好了,只要开发得当,商贸必然繁盛。而且现有人口也还不算少,关键是,常住民中,汉人占比高!
如果拿不到吕宋,那就只能去棉兰老,这就明显的差了很多。至于大明最近拿下来的什么爪哇、帝汶啥的,各路亲王是真的兴趣不大。
这就导致最近这段时间,内阁以及各部大佬们被亲王们骚扰得很厉害,便是朱由栋的后院,他的皇后和贵妃那里,也有不少人前来说项。
可惜,现在的皇帝一言九鼎,他不发话,其他人根本不知道皇上到底属意的是哪一家亲王,也就没人敢收受亲王们送来的巨额贿赂:这钱收了,要是事情没办成,风声传出后,皇上可不会轻饶了自个儿啊!
能够坐在国务会议上的大臣们,大多都是从万历时代走过来的,有的甚至经历过隆庆时代。他们非常清楚,最近的十余年,是大明帝国自张居正去世后,发展得最好的十余年。不,是比张太岳在位的时候发展得还要好!本届内阁在皇上的领导下,对外,收纳朝鲜,切割日本,生撕暹罗,建立中南总督府,威震东亚,其声势甚至超过了当年成祖时期。对内,各项民生极大改善,国内的许多沉珂痼疾都在逐渐的好转乃至痊愈。
如此好的局面,大家安安稳稳的保持到致仕,然后青史留名不好么?为什么要为了一个亲王把自己乃至全家的前程搭进去?
所以,这段时间亲王们的代表在京师四处奔走,但各路大佬却没办法应招。
“咚,咚,咚。”敲了一会桌子后,朱由栋笑了笑:“大家雀跃着想去海外就藩,这是好事嘛。但这么多家亲王都想去吕宋,别说你们为难,朕也难啊。都是亲戚,封了一个,其他22家都会问为什么不是他。所以,朕觉得吧,不如召集这二十三家亲王入京,也搞一个策论考试。让他们自己写,他们如果去了吕宋作王准备怎么干。然后由六部尚书和内阁阁老进行闭卷评分。分数最高者,就去吕宋作王好了。”
“诶,皇上这个办法好。哎,可惜那时候臣已经致仕了,看不到诸多亲王参加考试的壮观场面了。”
“哈哈哈,大宗伯,你还想怎么样?十一年的礼部尚书啊,我大明自太祖开国以来,哪个大宗伯像你这样做了这么久?”
“哼,大司马不也一样,十一年的兵部尚书,前所未有啊!”
“哎,宦海沉浮数十年,就这十年干得最痛快,十年,做成了多少事啊!军黄册清理干净了,军镇兵和卫所兵的生计问题解决了……老夫已经完全无憾了。”
关于内阁换届的问题,其实朱由栋早就和重臣们做了充分的沟通。虽说官位这个东西,一般人还真的舍不得一下子舍弃。但是这届重臣们心里都清楚:虽然在今上的领导下做事很愉快,但大家的任职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若是不想君臣猜疑甚至相残的事情发生,那大家到了这个时候,还是不要恋栈的好。
总之,这是自朱由栋出任监国搭建起班子开始,本届内阁举行的最后一次国务会议了。
“众卿,十余年共事,朕与大家携手,做成了很多事情。大家心里不舍,朕也不舍。但正所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朝廷嘛,是一个有进有出的地方,所以,调整是必须的。当然,为了对本届内阁的卓越工作成效表示感谢,同时也考虑到本届内阁十一年来做了太多事,也得罪了很多人。所以,朕决定,本次内阁调整后,但凡完全致仕的,一律每人每年给予一万银元作为养老之资,同时从御马监调派一个总旗对其做贴身保护。”
“臣等多谢皇上厚恩。”
……
1622年2月底,大明完成了新一届阁臣的调整。经过重组后,新的重臣们分别是:
内阁:首辅,温体仁。次辅,袁可立。三辅,李戴。
吏部尚书:孙承宗。
户部尚书:王绍徵(朱由栋出镇南京时的应天巡抚,朱由栋回到北京后被任命为顺天巡抚,历史本位面的大阉党)。
礼部尚书:张以诚。
兵部尚书:杨镐(兵部职能已被极大削弱)。
刑部尚书:熊廷弼。
工部尚书:徐光启。
都察院左都御史:赵彦。
顺天巡抚:顾秉谦。
应天巡抚:李标。
广东布政使:成基命。
福建布政使:孙传庭。
云南布政使:洪承畴。
中南总督:陈时济……
随着这份阁臣及部分地方官员调整名单一同公布的,还有新的科举制度改革决定。
朝廷决定,本次微调后的科举制度,在未来两届会试中不做任何改变。九年后,也就是天启十三年起,会试将做重大改变:诗词歌赋与经义合而为一,在科举中占比分数为10%。策论占比50%。另外新增一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占比40%。由于会试将在九年后改变,所以自天启十二年起的各地府试、乡试,全部都要先于会试改变。
也就是说,大明的读书人们,如果在未来七八年内还未成功出仕,那么,要想继续做官。要么就适应新的考试制度。要么就只有去海外的藩王那里去看看运气了。
当然,朱由栋深知,读书人虽然造反不行,但作为一个整体,最好还是不要过分招惹。所以,随着这份通知下发的,还有行测考试的大致范围,以及给各地官学就读的学子,免费赠送提高行测能力考试成绩的相关书籍。
随同这份科举改革方案下发的,还有诸如全国铁路修建纲要、新一轮黄册清查要求等各种重磅文件。毫无疑问,在彻底的安定了整个大东亚后,朱由栋对内改革的步子已经开始提速: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内,他要好好修炼内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