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奇葩
任氏的愤怒不能抵达长安,贺湛的愤怒这时也不能表达出来。
他只能借着袖子的遮挡狠狠握紧拳头,眉头却无论如何也无法舒展的,显然不悦的神色一下子便让对面的高玉祥住了嘴,满腹疑惑地问道:“贺舍人?”
贺湛甚至需要稳一稳神,方能让语气里不带愤慨:“高总管刚才说,太后要与突厥和谈?”
“是,但如今圣上亲政,只怕处处与太后作对,而此事务必促成,贺舍人若能想到对策,那是最好不过。”高玉祥的眼睛仍然紧盯着贺湛的脸,这宦官本就擅长察颜观色,再兼负责内察卫这么多年,没少为刑讯之事,贺湛刚才的神色变化,已然触动了高玉祥本能的警觉。
“高总管恕我直言,我并不赞成和谈之议。”既被看出来了,贺湛干脆也不再隐藏忧虑,但怒气还是不能暴发的,他深深吸一口气,沉声而道:“阿史那奇桑,言而无信之徒,否则怎会再度兵犯甘州?而今,姚将军、安宁伯等骁勇之师,连连损挫突厥五部联军,安北一战我方占尽上风,正该趁胜追击,争取再度将突厥灭国方除后患之忧,为何要接受和谈?高总管甚至声称求和信乃谢六娘手书,突厥甚至未遣求和使节,足见并无诚意,我疑心阿史那奇桑必定另怀阴谋,故我认为,此时不应给予突厥喘息机会。”
高玉祥心里虽不待见谢莹,对太后的决意却是无条件认同,顿时沉下脸来:“贺舍人,太后可不是与你商议应否和谈。”
说完这话稍默数息,见贺湛仍然眉心紧蹙,高玉祥冷笑道:“晋王妃曾救高某一条性命,高某亦知贺舍人与王妃情同手足,故太后虽令我分别与贺舍人、徐世子二人商议,我因感念王妃救命之恩,到底会对贺舍人更加照恤几分,先来商量贺舍人,贺舍人若不肯为太后分忧,高某也只好再与徐世子商量去了。”
说罢便要离开,贺湛只好挽留:“是臣误解了太后旨意,高总管暂且留步。”
连忙替高玉祥斟酒,陪着小心:“太后这决意太过突然,故贺某难免震惊。”
高玉祥这些年来,也得了贺湛不少好处,更让他满意则是,贺湛是光予好处从来没有诉求,他相当于白白获益,些微不需付出,虽说徐修能也是个大方人,不过正如早前所言,高玉祥到底还对晋王妃心怀感激,是以对待贺湛总比其余人更加客气,此时见贺湛明白过来,领会他的好意,他也不再给对方脸色看,长叹一声诉苦。
“战事看着虽说占了上风,彻底剿灭突厥谈何容易?阿史那奇桑只要往草原大漠一躲,难道我方军队还能深入莽原追击?就算取了奇桑人头,再灭突厥,总不能将蛮夷尽数杀光,总归也是力求让他们臣服于大周。再有,都多少年了,太后陵寝尚且停停建建,还不都是战乱闹得捉襟见肘,这两载,越发连太后千秋寿辰都办得草率了,今年巴蜀洪涝,洪州等地又干旱,户部甚至请求要从内库支出财粮赈灾,安北一战继续下去,明年太后千秋宴怕是都筹办不开了,息战和谈,方解财政之忧,又能使蛮夷臣服,哪里不好?”
贺湛只好道宽限两日,好生筹谋。
高玉祥笑道:“自然也不是逼着贺舍人立即想出办法,贺舍人既肯废心,便不用担心徐世子争功,高某只有办法拖延两日……另有一件事……”
却欲言又止。
贺湛会意,起身与心腹交待两句,须臾将仆从越更打发得远了,那心腹却又取了一个四方匣子过来,贺湛接过,往高玉祥面前推了一推,高玉祥稍稍揭盖,只见里头金光灿烂,两眼越发笑得眯起,这下再不犹豫了:“莫说他人迂腐,就说谢相,必定也不会赞同此时议和,韦相呢,太后也从不指望他能想出计策,商量韦相还不如说直接商量贺舍人与徐世子,故而关于议和之事,并无旁杂知情,贺舍人记得守口如瓶。”
贺湛心思一动:“连元相也不知?”
“太后谨慎,尽量不想走漏风声,若贺舍人能想到计策,届时再知会三大国相即可。”议和一事到这里才算真正说完了,高玉祥却越发神秘起来:“蜀王蛊惑圣上悖逆不孝,是何居心,可谓司马昭也,只其行事谨慎,一时难察罪证,蜀王毕竟为天子生父,察无实据难以将其治罪,太后忧虑这隐患愈大,委实难安……有一事,高某不妨告知贺舍人,蜀王已经意图谋害晋王殿下,怕是还想污篾太后及晋王妃!”
贺湛佯作吃惊,连忙追问。
高玉祥将任氏一桩事故详详细细说完,继续点拨贺湛:“蜀王意图篡位,必然不会放过晋王系,王妃只能与太后齐心协力,铲除蜀王,方能保得平安,这一件事,也需要先平外患……再有王妃虽然不至于中蜀王离间之计,心中却未必没有顾虑,我也不瞒贺舍人,太后因义烈皇后之故,对晋王殿下的确尚有顾忌,然而殿下既怀孝敬之心,太后又怎会不顾母子情份?就更不说对晋王世子,那可是王妃嫡出,不看殿下,单看与王妃自九岁入宫,侍奉辅佐整整六载,婚后远走太原,为君国分忧解难之功,太后视晋王世子,俨然有如亲孙儿,只怕就连圣上有了子嗣,将来在太后心目中,也亲不过小世子去。”
“高总管,朝廷并未册封迟儿世子之位……”
“太后已经拟旨交宗正寺审准,嫡长子册封世子位,理所应当之事,高某也只不过是预先改了称谓而已。”
说到这里,高玉祥认为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他相信凭贺湛的智计,当然明白他言下之意——晋王世子,可是极有可能将天子取而代之,晋王妃虽说不愿让亲生儿子年纪小小便承担危机,可对贺湛而言,“国舅”的地位岂能没有诱惑?必然会竭尽全力游说晋王妃铲除蜀王。
这宦官哪里想到他一离开,贺湛立即连食案都一脚踹翻,将他用过的碗箸杯盘砸了个粉碎,甚至忍不住唤人提水洗地,就仿佛高玉祥身上有恶臭,玷污了这处厅堂。
当然,贺湛真正气愤的并不是宦官,而是太后韦海池——
“财政艰难?自专政以来,大建行宫豪备陵葬,据闻各地收罗陪葬珍宝远胜三代帝陵!一连两载千秋寿辰过得草率?光是今岁寿辰礼服,竟有百套之多价值十万贯!铺张浪费耗钱无数,足够征灭突厥十回军需!可韦氏贪图享乐,视江山社稷有如儿戏!说什么国库告急难以支撑战事,分明是这女人急于罢战,图谋政变霸权不放!”
可贺湛发泄一番后,却知道自己无能阻止议和,因为韦海池有的是党徒为她出谋划策,就算是谬劣之计,会给国家臣民带来莫大灾患,也无法让韦海池打消和谈的念头。
她急于铲除蜀王党,但数十万禁军在外,太后也不敢轻举妄动!
既然如此,贺湛认为还不如由他来策划。
太后已经对蜀王忍无可忍了,否则现在不会急着对晋王下手,蜀王当然不可能臣服于晋王,他也是大业的拦路石,既然太后不容晋王系袖手旁观,那么干脆参战也罢。
又说高玉祥,既许了贺湛两日时间,自然没再急着与徐修能商量,不过这样的小机巧,他当然不会向太后隐瞒,回宫后就老老实实上报了——隐瞒的只有那盒金光灿灿的好处费。
“贺舍人虽说乍一听议和难免惊疑,然听闻太后决意已定,兼着明白了那么多为难之处,答应竭尽全力为太后分忧,奴婢自作主张,便没有急着再问徐世子计策,奴婢是想,他们两人,一贯政见便有不合之处,所以常常各自憋着口气争功,然议和之事务必促成,倘若两人因为逞强而冒进,反而不利于议和,再者,铲除蜀王,又还需要贺舍人与晋王妃尽力,莫如多予贺舍人信任,倘若其计划并不妥当,再问策徐世人不迟。”
太后冷笑道:“你就不是因为十一娘救命之恩,有意关照贺澄台?”
“奴婢这点小心思,自然瞒不住太后,但纵然有这想法,也是排在大局之后。”高玉祥嬉笑道。
太后颔首,却追问一句:“关于莹儿提出那个条件,你没有向贺澄台泄露吧?!”
“当然没有,太后一再叮嘱此事不能泄密,老奴可是只字未提。”
“我也知道你懂得分寸。”太后这才露出惬意的笑容,收敛了冷意,她稍稍后靠,视线离开让她渐渐觉得乏味,疲倦的奏章,那些永不停歇的公务,层出不穷的问题,她多想在这时便移居华清宫,多年之前她便下令将那处离宫翻修装饰,新建了不少殿堂与游苑,可是却硬生生被国政拖累得不敢离开长安一步。
待到清除蜀王党,清除那些胆敢挑衅她权威的人,当天下所有才俊真正能为她所用,或许就不用再如此勤政,垂拱而治才是执政者最好的状态,她只需要将意念表达,这个宠大的国家便能随着她的意愿运行,这样最好,这样她才能够尽情享受权位带来的美妙,才不枉了这一生艰劳,苦心经营。
当战事平息,那个男人也将回来了。
太后唇角不由扬起,目光慢慢转向玲珑台里那株牡丹。
九月含苞,或许腊月盛放,普天之下,寒冬能赏牡丹之地,似乎唯有玲珑台,这才算是天下唯一奇葩。
而这朵奇葩,是那个男人亲手种植。
他只能借着袖子的遮挡狠狠握紧拳头,眉头却无论如何也无法舒展的,显然不悦的神色一下子便让对面的高玉祥住了嘴,满腹疑惑地问道:“贺舍人?”
贺湛甚至需要稳一稳神,方能让语气里不带愤慨:“高总管刚才说,太后要与突厥和谈?”
“是,但如今圣上亲政,只怕处处与太后作对,而此事务必促成,贺舍人若能想到对策,那是最好不过。”高玉祥的眼睛仍然紧盯着贺湛的脸,这宦官本就擅长察颜观色,再兼负责内察卫这么多年,没少为刑讯之事,贺湛刚才的神色变化,已然触动了高玉祥本能的警觉。
“高总管恕我直言,我并不赞成和谈之议。”既被看出来了,贺湛干脆也不再隐藏忧虑,但怒气还是不能暴发的,他深深吸一口气,沉声而道:“阿史那奇桑,言而无信之徒,否则怎会再度兵犯甘州?而今,姚将军、安宁伯等骁勇之师,连连损挫突厥五部联军,安北一战我方占尽上风,正该趁胜追击,争取再度将突厥灭国方除后患之忧,为何要接受和谈?高总管甚至声称求和信乃谢六娘手书,突厥甚至未遣求和使节,足见并无诚意,我疑心阿史那奇桑必定另怀阴谋,故我认为,此时不应给予突厥喘息机会。”
高玉祥心里虽不待见谢莹,对太后的决意却是无条件认同,顿时沉下脸来:“贺舍人,太后可不是与你商议应否和谈。”
说完这话稍默数息,见贺湛仍然眉心紧蹙,高玉祥冷笑道:“晋王妃曾救高某一条性命,高某亦知贺舍人与王妃情同手足,故太后虽令我分别与贺舍人、徐世子二人商议,我因感念王妃救命之恩,到底会对贺舍人更加照恤几分,先来商量贺舍人,贺舍人若不肯为太后分忧,高某也只好再与徐世子商量去了。”
说罢便要离开,贺湛只好挽留:“是臣误解了太后旨意,高总管暂且留步。”
连忙替高玉祥斟酒,陪着小心:“太后这决意太过突然,故贺某难免震惊。”
高玉祥这些年来,也得了贺湛不少好处,更让他满意则是,贺湛是光予好处从来没有诉求,他相当于白白获益,些微不需付出,虽说徐修能也是个大方人,不过正如早前所言,高玉祥到底还对晋王妃心怀感激,是以对待贺湛总比其余人更加客气,此时见贺湛明白过来,领会他的好意,他也不再给对方脸色看,长叹一声诉苦。
“战事看着虽说占了上风,彻底剿灭突厥谈何容易?阿史那奇桑只要往草原大漠一躲,难道我方军队还能深入莽原追击?就算取了奇桑人头,再灭突厥,总不能将蛮夷尽数杀光,总归也是力求让他们臣服于大周。再有,都多少年了,太后陵寝尚且停停建建,还不都是战乱闹得捉襟见肘,这两载,越发连太后千秋寿辰都办得草率了,今年巴蜀洪涝,洪州等地又干旱,户部甚至请求要从内库支出财粮赈灾,安北一战继续下去,明年太后千秋宴怕是都筹办不开了,息战和谈,方解财政之忧,又能使蛮夷臣服,哪里不好?”
贺湛只好道宽限两日,好生筹谋。
高玉祥笑道:“自然也不是逼着贺舍人立即想出办法,贺舍人既肯废心,便不用担心徐世子争功,高某只有办法拖延两日……另有一件事……”
却欲言又止。
贺湛会意,起身与心腹交待两句,须臾将仆从越更打发得远了,那心腹却又取了一个四方匣子过来,贺湛接过,往高玉祥面前推了一推,高玉祥稍稍揭盖,只见里头金光灿烂,两眼越发笑得眯起,这下再不犹豫了:“莫说他人迂腐,就说谢相,必定也不会赞同此时议和,韦相呢,太后也从不指望他能想出计策,商量韦相还不如说直接商量贺舍人与徐世子,故而关于议和之事,并无旁杂知情,贺舍人记得守口如瓶。”
贺湛心思一动:“连元相也不知?”
“太后谨慎,尽量不想走漏风声,若贺舍人能想到计策,届时再知会三大国相即可。”议和一事到这里才算真正说完了,高玉祥却越发神秘起来:“蜀王蛊惑圣上悖逆不孝,是何居心,可谓司马昭也,只其行事谨慎,一时难察罪证,蜀王毕竟为天子生父,察无实据难以将其治罪,太后忧虑这隐患愈大,委实难安……有一事,高某不妨告知贺舍人,蜀王已经意图谋害晋王殿下,怕是还想污篾太后及晋王妃!”
贺湛佯作吃惊,连忙追问。
高玉祥将任氏一桩事故详详细细说完,继续点拨贺湛:“蜀王意图篡位,必然不会放过晋王系,王妃只能与太后齐心协力,铲除蜀王,方能保得平安,这一件事,也需要先平外患……再有王妃虽然不至于中蜀王离间之计,心中却未必没有顾虑,我也不瞒贺舍人,太后因义烈皇后之故,对晋王殿下的确尚有顾忌,然而殿下既怀孝敬之心,太后又怎会不顾母子情份?就更不说对晋王世子,那可是王妃嫡出,不看殿下,单看与王妃自九岁入宫,侍奉辅佐整整六载,婚后远走太原,为君国分忧解难之功,太后视晋王世子,俨然有如亲孙儿,只怕就连圣上有了子嗣,将来在太后心目中,也亲不过小世子去。”
“高总管,朝廷并未册封迟儿世子之位……”
“太后已经拟旨交宗正寺审准,嫡长子册封世子位,理所应当之事,高某也只不过是预先改了称谓而已。”
说到这里,高玉祥认为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他相信凭贺湛的智计,当然明白他言下之意——晋王世子,可是极有可能将天子取而代之,晋王妃虽说不愿让亲生儿子年纪小小便承担危机,可对贺湛而言,“国舅”的地位岂能没有诱惑?必然会竭尽全力游说晋王妃铲除蜀王。
这宦官哪里想到他一离开,贺湛立即连食案都一脚踹翻,将他用过的碗箸杯盘砸了个粉碎,甚至忍不住唤人提水洗地,就仿佛高玉祥身上有恶臭,玷污了这处厅堂。
当然,贺湛真正气愤的并不是宦官,而是太后韦海池——
“财政艰难?自专政以来,大建行宫豪备陵葬,据闻各地收罗陪葬珍宝远胜三代帝陵!一连两载千秋寿辰过得草率?光是今岁寿辰礼服,竟有百套之多价值十万贯!铺张浪费耗钱无数,足够征灭突厥十回军需!可韦氏贪图享乐,视江山社稷有如儿戏!说什么国库告急难以支撑战事,分明是这女人急于罢战,图谋政变霸权不放!”
可贺湛发泄一番后,却知道自己无能阻止议和,因为韦海池有的是党徒为她出谋划策,就算是谬劣之计,会给国家臣民带来莫大灾患,也无法让韦海池打消和谈的念头。
她急于铲除蜀王党,但数十万禁军在外,太后也不敢轻举妄动!
既然如此,贺湛认为还不如由他来策划。
太后已经对蜀王忍无可忍了,否则现在不会急着对晋王下手,蜀王当然不可能臣服于晋王,他也是大业的拦路石,既然太后不容晋王系袖手旁观,那么干脆参战也罢。
又说高玉祥,既许了贺湛两日时间,自然没再急着与徐修能商量,不过这样的小机巧,他当然不会向太后隐瞒,回宫后就老老实实上报了——隐瞒的只有那盒金光灿灿的好处费。
“贺舍人虽说乍一听议和难免惊疑,然听闻太后决意已定,兼着明白了那么多为难之处,答应竭尽全力为太后分忧,奴婢自作主张,便没有急着再问徐世子计策,奴婢是想,他们两人,一贯政见便有不合之处,所以常常各自憋着口气争功,然议和之事务必促成,倘若两人因为逞强而冒进,反而不利于议和,再者,铲除蜀王,又还需要贺舍人与晋王妃尽力,莫如多予贺舍人信任,倘若其计划并不妥当,再问策徐世人不迟。”
太后冷笑道:“你就不是因为十一娘救命之恩,有意关照贺澄台?”
“奴婢这点小心思,自然瞒不住太后,但纵然有这想法,也是排在大局之后。”高玉祥嬉笑道。
太后颔首,却追问一句:“关于莹儿提出那个条件,你没有向贺澄台泄露吧?!”
“当然没有,太后一再叮嘱此事不能泄密,老奴可是只字未提。”
“我也知道你懂得分寸。”太后这才露出惬意的笑容,收敛了冷意,她稍稍后靠,视线离开让她渐渐觉得乏味,疲倦的奏章,那些永不停歇的公务,层出不穷的问题,她多想在这时便移居华清宫,多年之前她便下令将那处离宫翻修装饰,新建了不少殿堂与游苑,可是却硬生生被国政拖累得不敢离开长安一步。
待到清除蜀王党,清除那些胆敢挑衅她权威的人,当天下所有才俊真正能为她所用,或许就不用再如此勤政,垂拱而治才是执政者最好的状态,她只需要将意念表达,这个宠大的国家便能随着她的意愿运行,这样最好,这样她才能够尽情享受权位带来的美妙,才不枉了这一生艰劳,苦心经营。
当战事平息,那个男人也将回来了。
太后唇角不由扬起,目光慢慢转向玲珑台里那株牡丹。
九月含苞,或许腊月盛放,普天之下,寒冬能赏牡丹之地,似乎唯有玲珑台,这才算是天下唯一奇葩。
而这朵奇葩,是那个男人亲手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