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耗不起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嫂子你认字吗?”赵亮远远地看着王小芸,惊讶的问道。
  王小芸一惊,立马摇摇头,说道:“不认字。我就随便看看。”
  *
  张庭丰在李叔那里领了笔墨纸砚,去铺子最里侧的隔断里抄书去了。李叔还好心的将隔断门关了起来,以防有人打扰他,让他分心。
  王小芸这才问出心中的疑问:“李叔,这书本不都是刻印出来的吗?怎么还需要手写呢?”
  李叔为她解惑道:“刻印版的书极少,且价格昂贵。本来读书人花费就多,再买书本更加不易。而这手抄本就不一样了,卖价最多是刻印版的七成,还能让抄书的读书人有的赚。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王小芸点点头,赞叹道:“李叔真是仁义啊,给买书的学子带来了实惠,也直接帮助了抄书的穷学生。”
  李叔则笑道:“我这也不是白忙活的,自然是有得赚我才做的。我虽然卖的是书和笔墨纸砚,可也是商人,不会做那赔本赚吆喝的买卖的。”
  李青竹点头称是。
  赵亮买了两刀纸和一支毛笔,说要回去送给远房亲戚家的孩子,然后也离开了书铺。
  现在铺子里,除了在里间抄书的张庭丰,就是在前厅里站着的李叔和柳文升夫妻俩了。
  柳文升这才问道:“李叔,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一个叫王勃的文人?就是写诗写的特别好的那个王勃。”
  原来,柳文升还记着这个人呢,不打听清楚,他就心有不甘。
  其他人不知道,做书本生意的人应该了解的多才是。
  可李叔却是相当疑惑道:“王勃?我做书本生意这么多年,经史子集可谓是应有尽有,可是却从未听说过王勃这个名字。”
  这下,柳文升也蒙了,狐疑的看着王小芸,说道:“你当时有没有听错,那个诗人的名字是王勃吗?”
  王小芸当然确定是这个名字了,只不过这个人还没有出生而已。
  李叔也接着问道:“那诗句你可还记得?如果记得,不妨说来听听,也许我有印象呢。”
  王小芸脑子里顿时乱作一团,那么长的古文,她就只记得这两句了。而且她觉得那篇文章,也就这两句出彩,其他的实在拗口,根本就记不住。
  于是,她摇摇头道:“当时那书生也只是随口背了两句,我也就记得这两句了,其他的都记不起来了。”
  “哪两句?”李叔问道。
  柳文升从怀里掏出他早前写好的纸张,交给李叔。
  “就是这两句。”
  李叔轻轻吟道: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好诗,好诗啊。可惜这么好的诗,这个文人却还是岌岌无名之辈。
  别说你想结识此人了,就连李叔我都迫不及待地想找到这个人了。
  文升你放心,我一定会尽我所能打听这个人的。”
  王小芸心想,又是一个书痴啊。
  李叔又问柳文升,说道:“你今日是在里面抄写还是拿回家抄写呢?”
  柳文升看了看王小芸,才对李叔说道:“今日怕是不能在这里写了,晚辈还要陪内子去买些东西。下午回来,我便把书和纸张带回去抄写吧。”
  李叔点头道:“也好,那你们早去早回,我把需要抄写的书和纸张都给你备好,你等会回来取便是。”
  柳文升应声是,又去隔间跟张庭丰打了给招呼,这才带着王小芸出了书铺。
  “李叔真是个大好人啊。”王小芸感叹道。
  柳文升回道:“李叔不光是个好人,还是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货真价实的进士呢。”
  “进士?”
  王小芸惊讶道:
  “秀才上面是举人,举人再考才是进士。
  天下读书人何其多,能考中进士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
  为何李叔不求个官来做做,而是在这鸟不拉屎的偏远县城里偏安一隅呢?”
  柳文升神色复杂的看了眼王小芸,诧异道:“听说李叔以前也是个京官,只是后来辞官了。不过,你怎么懂得了这么多?”
  他心里奇怪,王小芸可是个目不识丁的乡下女子,怎么对科举知道这么多?而且听王小芸的话中,时不时的还蹦出来一些平时不太容易用到的成语呢。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啊?少见多怪!”
  王小芸又说多了,她决定尽量控制一下自己的嘴。
  不过,她还是充满期待的对柳文升说道:“真希望你有朝一日考个进士及第,得见天颜。若是有机会捞个京官当当,让我也跟着享享福就好了。
  柳文升叹口气,说道:
  ”天下读书人哪个不做这样的梦?
  不过三年一科的科举,也只录取一两百的进士。这进士及第,更是难上加难。
  我哪里敢奢望这么多?就算是考举人,也是需要气运的。“
  王小芸不赞同的摇摇头,说道:
  ”有的人考一辈子也只是个童生,连秀才都考不上。
  而你十三岁就能夺得府试头名,这已经不是运气的原因了。更是你的实力所在。
  希望相公不要气馁,再接再厉,连中三元。“
  王小芸给柳文升加油打气,那骄傲的表情,如同中了状元的人是她一样。
  柳文升看着眼前这个对他抱有极大信心的女子,莫名有些感动。那是被人毫无理由的信任的感动。
  王小芸又想起了刚才在书铺见到的两人,便问柳文升:”刚才见到的张庭丰和赵亮,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们在这里读书吗?“
  柳文升点点头,说道:
  ”是,我们三个也算是几年的同窗了。
  庭丰比我大三岁,是去年考中的秀才,会跟我一起参加明年的乡试。
  赵亮比我小一岁,现在还没有考中功名,只是个儒生。明年要下场岁试,再试着考个秀才功名。不过有些困难。“
  王小芸便有些担忧的说道:”相公你算是年少成名,学问自不必说。不过在家守孝三年,连书院都不能去。等这孝期一过,又立马参加科举,会不会有不妥?“
  同样参加科举的张庭丰,可是一直在书院学习呢。柳文升两年多没有在书院待过了,肯定会影响他学问的进升的。
  可是若错过这次的乡试,再等下一次科举的话,又要等三年了。
  人生能有多少个三年呢?尤其是短命的古代人,时间更是耗不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