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淫祠(上)
朝廷上下,对于真腊国,其实并不怎么看重,距离太远,许多都是道听途说,经过商人的嘴知道的,没有啥子真实感。
但,皇帝却很明白,这个真腊,其实就是高棉帝国,这个占据后世泰国、柬埔寨、老挝的东南亚强国,其实也属于地域小强吧!
只是可惜,属于分封王国,难怪一直争占城,却难得手,体制决定了一切。
真腊距离占城、交州太近了,交好远远大于对敌,李嘉目前也没有对战其国的意思,都是原始森林,岭南、交州都没开发好,再占据,也统治不了。
况且,婆罗门教,的确恶心,这东西要是传到中国,要是与士农工商进行融合,那李嘉真的是民族罪人了。
不过,马六甲海峡却可以提前占据,遏守港口,收一收过路费,建个都护府,然后以点扩面,将马来半岛拿下,收一堆南亚的属国撑场面,获得市场,促进出口。
转眼间,李嘉就开始谋划南下了。
国内不宜进行战争,所以,海外倒是可以,当作练兵也不错。
勉强开个朝会,接见了真腊的使臣。
册封其国主真腊郡王,赏赐金银各百两,郡王、王妃、世子,春秋衣裳各一套,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至此,大唐手下的番属国,百万人口以上的,超过了三个,真腊、吴越,大理,其他小国无数,颇有几分大唐盛世的气势。
高丽和倭国则毫无感觉,一点行动的意思都没有。
北宋就比较可怜了,虽然占据中原,但本来经济不咋地,番属国又没几个,名义上被压了一层。
…………
“丁道长,您慢点!!”
朗州,武陵县,丁怀山穿着麻衣,身材修长,宛若富商,烈日之下,他撑着伞,带着几个手下,正不断地走着。
几个崇福司的大汉,大汗淋漓地走动着,瞅着健步如飞的丁道长,连忙喊道:
“这太阳正热,咱们歇歇脚吧!”
“拿着——”丁怀山看着气喘吁吁地几人饥渴难耐的模样,叹了口气,从怀中掏出来几个梨子,说道:“你们吃这个梨,就暂且歇歇吧!”
“听闻那马大姑正在聚合百姓,传其鬼怪之说,咱们须得快些前去,错过就不好了!”
“那咱们就直接去拿下他们吗?”一个黑脸大汉啃了口梨,有些犹豫地说道:
“不是灭我方士气,就咱们这几个人,遇到那上百号村民,而且还是一个个悍勇的山民,实在是没把握……”
“咱们只是打探虚实,我师兄早就去巡检衙门求兵,待咱们看住那马大姑,其来后就立马行动,这可是大功一件!”
丁怀山找个处树荫下,啃食手中的梨,津津有味地说道。
丁怀山是个道士,年方三十岁,供职于崇福司,这是专门管理佛、道、拜火、绿、沃等教派的宗教组织,由皇帝一手建立,名义上归属于礼部,实际上由皇帝和礼部双重领导。
平日里道士、佛徒等,由于出家,所以不需要服徭役,兵役,名额很是稀缺,需要拥有度牒,再进行管束。
崇福司就是发度牒,管理道士和尚,而皇帝还对各州县的佛寺、道观进行数目要求,崇福司也须对地方进行监督,防止有额外的荒山野寺诞生。
其中,还有个最重要的,就是鉴别休神,打击淫祠,这是朝廷与地方严格要求的,也是崇福司首重之任。
何为淫祠?
就是地方百姓,祭祀不被朝廷承认的鬼神,就会被打成淫祠。
有人说,普通百姓信仰个鬼神,安抚一下受伤的心灵,这不是应该的吗?
儒家讲究敬鬼神而远之,所以对于宗教的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在封建时代,祭祀祖先英烈、天地神明,被等同于用兵打仗一样的国家大事。
每个朝代都有一部《祀典》,其中明文规定了可以享受世人祭拜的祖先英烈、天地神袛、历代名人名臣。《祀典》之外,民间自行滥建的、供奉名不见经传的各路“毛神”,或者奸雄、奸臣的祠庙,统称“淫祠”。
比如,你在当时建庙供奉石敬瑭,那就是淫祠,还有咱们课本上学的西门豹治邺,惩治给河神献女的巫婆,这就是淫祠。
首先,淫祠会对百姓进行敛财,试百姓困苦,久病无医,民受其害,如人殉等。
其次,淫祠会破坏风气,危害世道人心,控制舆论导向。
如唐初,河北军阀窦建德死后,河北百姓给他兴建夏王庙。在朝廷眼中,明目张胆给这些国家公敌立庙,简直就是为他们翻案,等同于把这些国贼视为英雄,起到了误导舆论导向的坏作用。
这不是说咱们大唐皇帝是反派了?
最后,这些宣扬鬼神的人,会对百姓进行人身控制,把控地方乡里,危害朝廷统治。
比如历史上汉中的张鲁,北宋末年的江南方腊,洞庭湖的钟相、杨幺,再加上鼎鼎有名专业户白莲教,可以说,都是淫祠,家族传承。
像淫祠,尤其是南方,更加严重。
吴楚多好鬼神,巴峡、岭南、荆湖地区便多有以人祀鬼的淫祀风俗。
《宋会要辑稿》中有:“湖南北两路风俗,每遇闰月之年,前期盗杀小儿,以祭淫祠,谓之‘采生’。”
朝廷这几年一直在打仗,所以地方去参与不多,只要能收得赋税就行,如今,开始进行内政时期了,淫祠自然就不能放任自流。
丁怀山来自于岱宗派,得益于皇帝的扶持,如今其已经超越了上清茅山,楼观派,天师派等,位居第一,掌控崇福司大权。
因此,岱宗派大盛,天齐王之名,也名传各府,百姓畏惧死亡,又羡慕灵界之福,纷纷慨慷解囊,岱宗道观已有数十座,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走吧,时辰不多了!”
畅想了一下岱宗派的未来,丁怀山立马就精神百倍,他自己的未来,也需要去抓去了,可不能懈怠。
“我倒是要看看这马大姑,究竟是何许人也!”
但,皇帝却很明白,这个真腊,其实就是高棉帝国,这个占据后世泰国、柬埔寨、老挝的东南亚强国,其实也属于地域小强吧!
只是可惜,属于分封王国,难怪一直争占城,却难得手,体制决定了一切。
真腊距离占城、交州太近了,交好远远大于对敌,李嘉目前也没有对战其国的意思,都是原始森林,岭南、交州都没开发好,再占据,也统治不了。
况且,婆罗门教,的确恶心,这东西要是传到中国,要是与士农工商进行融合,那李嘉真的是民族罪人了。
不过,马六甲海峡却可以提前占据,遏守港口,收一收过路费,建个都护府,然后以点扩面,将马来半岛拿下,收一堆南亚的属国撑场面,获得市场,促进出口。
转眼间,李嘉就开始谋划南下了。
国内不宜进行战争,所以,海外倒是可以,当作练兵也不错。
勉强开个朝会,接见了真腊的使臣。
册封其国主真腊郡王,赏赐金银各百两,郡王、王妃、世子,春秋衣裳各一套,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至此,大唐手下的番属国,百万人口以上的,超过了三个,真腊、吴越,大理,其他小国无数,颇有几分大唐盛世的气势。
高丽和倭国则毫无感觉,一点行动的意思都没有。
北宋就比较可怜了,虽然占据中原,但本来经济不咋地,番属国又没几个,名义上被压了一层。
…………
“丁道长,您慢点!!”
朗州,武陵县,丁怀山穿着麻衣,身材修长,宛若富商,烈日之下,他撑着伞,带着几个手下,正不断地走着。
几个崇福司的大汉,大汗淋漓地走动着,瞅着健步如飞的丁道长,连忙喊道:
“这太阳正热,咱们歇歇脚吧!”
“拿着——”丁怀山看着气喘吁吁地几人饥渴难耐的模样,叹了口气,从怀中掏出来几个梨子,说道:“你们吃这个梨,就暂且歇歇吧!”
“听闻那马大姑正在聚合百姓,传其鬼怪之说,咱们须得快些前去,错过就不好了!”
“那咱们就直接去拿下他们吗?”一个黑脸大汉啃了口梨,有些犹豫地说道:
“不是灭我方士气,就咱们这几个人,遇到那上百号村民,而且还是一个个悍勇的山民,实在是没把握……”
“咱们只是打探虚实,我师兄早就去巡检衙门求兵,待咱们看住那马大姑,其来后就立马行动,这可是大功一件!”
丁怀山找个处树荫下,啃食手中的梨,津津有味地说道。
丁怀山是个道士,年方三十岁,供职于崇福司,这是专门管理佛、道、拜火、绿、沃等教派的宗教组织,由皇帝一手建立,名义上归属于礼部,实际上由皇帝和礼部双重领导。
平日里道士、佛徒等,由于出家,所以不需要服徭役,兵役,名额很是稀缺,需要拥有度牒,再进行管束。
崇福司就是发度牒,管理道士和尚,而皇帝还对各州县的佛寺、道观进行数目要求,崇福司也须对地方进行监督,防止有额外的荒山野寺诞生。
其中,还有个最重要的,就是鉴别休神,打击淫祠,这是朝廷与地方严格要求的,也是崇福司首重之任。
何为淫祠?
就是地方百姓,祭祀不被朝廷承认的鬼神,就会被打成淫祠。
有人说,普通百姓信仰个鬼神,安抚一下受伤的心灵,这不是应该的吗?
儒家讲究敬鬼神而远之,所以对于宗教的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在封建时代,祭祀祖先英烈、天地神明,被等同于用兵打仗一样的国家大事。
每个朝代都有一部《祀典》,其中明文规定了可以享受世人祭拜的祖先英烈、天地神袛、历代名人名臣。《祀典》之外,民间自行滥建的、供奉名不见经传的各路“毛神”,或者奸雄、奸臣的祠庙,统称“淫祠”。
比如,你在当时建庙供奉石敬瑭,那就是淫祠,还有咱们课本上学的西门豹治邺,惩治给河神献女的巫婆,这就是淫祠。
首先,淫祠会对百姓进行敛财,试百姓困苦,久病无医,民受其害,如人殉等。
其次,淫祠会破坏风气,危害世道人心,控制舆论导向。
如唐初,河北军阀窦建德死后,河北百姓给他兴建夏王庙。在朝廷眼中,明目张胆给这些国家公敌立庙,简直就是为他们翻案,等同于把这些国贼视为英雄,起到了误导舆论导向的坏作用。
这不是说咱们大唐皇帝是反派了?
最后,这些宣扬鬼神的人,会对百姓进行人身控制,把控地方乡里,危害朝廷统治。
比如历史上汉中的张鲁,北宋末年的江南方腊,洞庭湖的钟相、杨幺,再加上鼎鼎有名专业户白莲教,可以说,都是淫祠,家族传承。
像淫祠,尤其是南方,更加严重。
吴楚多好鬼神,巴峡、岭南、荆湖地区便多有以人祀鬼的淫祀风俗。
《宋会要辑稿》中有:“湖南北两路风俗,每遇闰月之年,前期盗杀小儿,以祭淫祠,谓之‘采生’。”
朝廷这几年一直在打仗,所以地方去参与不多,只要能收得赋税就行,如今,开始进行内政时期了,淫祠自然就不能放任自流。
丁怀山来自于岱宗派,得益于皇帝的扶持,如今其已经超越了上清茅山,楼观派,天师派等,位居第一,掌控崇福司大权。
因此,岱宗派大盛,天齐王之名,也名传各府,百姓畏惧死亡,又羡慕灵界之福,纷纷慨慷解囊,岱宗道观已有数十座,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走吧,时辰不多了!”
畅想了一下岱宗派的未来,丁怀山立马就精神百倍,他自己的未来,也需要去抓去了,可不能懈怠。
“我倒是要看看这马大姑,究竟是何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