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京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水莫居的生意红红火火。
  其实就在开业第二天,水墨恒便在孟冲的建议下,又招了四个小师傅,主要任务是配合孟冲,切菜、调料啥的。同时,叮嘱不要忘了学习。
  孟冲毕竟年纪摆在那儿,总有一天会感觉颠勺很吃力。
  在与张居正约定的第八天,水墨恒便将三十万两兑好的白花花的银子送到他府上,连同开业那天的贺礼清单。
  张居正的感激自是不必言说,惊讶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贺礼才收了五万,没想到水莫居每天能挣这么多呀!”
  他还以为这些钱……
  水墨恒摇头笑了笑,总不能坦诚冯保送了二十万吧?不过,在长乐坊豪赌一事,倒是可以拿出来吹吹牛逼。
  “先生,改造后的水莫居你也进去过,最多能接纳多少客人?”
  “一千。”
  “对呀,撑死能容一千五百人,按照北京现阶段的消费水平,即便他们全都是来吃饭的,先生算一算我一天能挣多少?”
  张居正稍一思虑:“也是啊,那你这些钱……”
  “京城著名的促织王孙飞,先生听过吗?前些天从他那儿赢了一部分,然后我借了一部分。”水墨恒当然隐瞒了一部分事实,夸大了一部分事实。
  “我真是没看错你呀!”张居正感慨地说,沉吟片刻后问:“有件差事,不知你愿不愿意做?”
  “若有好处,自然是愿意做的。”水墨恒笑道。
  “两年前,昔日的太子殿下,也就是今日的皇上,出阁讲学,每年春秋两次经筵。今年春天,因先帝病重,经筵暂停。陈皇后和李贵妃曾请求先帝为小皇上物色讲臣,一直拖到现在。”
  “给太子都讲些啥?”水墨恒眼光一闪,很感兴趣的样。
  “无非是四书五经、本朝历代典章、历代圣主治国韬略等。”
  “都是这些玩意儿啊?”水墨恒抓着头皮,“生平最不爱看的就是这些玩意儿。”
  “是吗?”张居正带着不无讥诮的口吻,“看你平时行事,出人意表,我还以为你胸中有经天纬地之才呢!”
  “过誉,过誉!皇上还是个小孩儿,需不需要给他讲些鬼怪故事啥的?”水墨恒嬉皮笑脸地问。
  “那怎么成?”张居正脸色一板。
  “学武也行。”
  “强身健体,这个,倒是可以问问李贵妃的意见。”张居正点了点头,“皇上整天读书,的确需要适当放松一下。”
  “怎么还是李贵妃李贵妃的叫?”这已是水墨恒第二次提及。
  “内阁已经请旨,要为陈皇后上尊号,称仁圣皇太后,为李贵妃上尊号,称慈圣皇太后。皇上的旨意马上就要下达。”
  “那给皇上当老师,这个事情就拜托先生了。”
  “尽力而为。”
  “要全力而为。”水墨恒笑着纠正,很是期待。
  “高老这一走,留下一大摊子破事儿,很多时候,我感觉力不从心啊!”张居正幽然而叹。
  “六部人选都落实了?”
  “皇上已经下诏。”
  “那先生还等什么?京察,将不听从先生、或暗中与先生作对的两京官员全部撤职、贬用,或调任闲职。”
  “京察的确是个方法,我也想过,但两京官员通常六年一察,前年刚察过;况且,我这上任还不到一个月便大动干戈,是否引起朝廷上下官员的不满和恐慌。”张居正担忧。
  “要改革,不得痛?刷新吏治,就得从两京官员开刀。京察虽六年一次,但非常时期非常对待,不采取雷霆手段怎么行?成化四年(1468年)也并非京察之年,却因天象异动而施行。京察其实并无定制。”
  张居正听完水墨恒的话,颇有感触,思绪一下子回到隆庆二年。
  那时,他刚入阁不到半年,位居末辅,便雄心万丈地向隆庆皇帝上了一道《陈六事疏》,不过与高拱的《陈五事疏》目的大为不同。
  那篇慷慨激昂的奏折中,开篇就写道:“近来风俗人情,积习生弊,有颓靡不振之渐,有积重难返之几,若不稍加改易,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
  接下来对吏治腐败、法令不行、国库枯竭、武备废弛、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破产民不聊生,这六个方面逐一进行阐述,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和改革的紧迫性。
  无奈隆庆皇帝胸中素无大志,沉迷于酒色,加上当时内阁有徐阶和高拱两位重臣掩盖了张居正的光芒,《陈六事疏》如投石入海,没能掀起什么浪花,国家政治局面依然是水行旧路,根本没啥改变。
  待到隆庆皇帝一驾崩,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吏治腐败,几近瘫痪;法令非但不行,暗中还有人捣鬼;国库不仅枯竭,竟到了要私人救济,说出去让人笑话;
  ……
  见张居正沉默,水墨恒道:“先生,好机会不容错过啊!”
  张居正眼神里逐渐射出两道光芒,愈来愈厉,当年的激情在心中再次燃烧起来。
  准确地说,那份激情压根儿就没减退过,只是因为太过压抑,一直隐忍着、深藏着。
  此刻被水墨恒点燃,张居正一锤定音:“好,改革,就从京察开始。”
  京察是明朝一项特有的制度。主要定期考察南、北两京的官员。
  这一制度的建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明太祖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对京察的尝试,但其施行却根据皇帝的个人意志时兴时废。
  直到英宗正统初年,才初步形成制度,最终在武宗年间确定“六年一察”。
  京察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部门是吏部和都察院。
  京察的施行包括堂审和自陈两方面。堂审针对的是五品及五品以下的官员,自陈针对的是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官员。
  以此来决定官员的去留。
  这一制度,对于两京的官员,是很吓人的。一不小心,便会丢掉乌纱帽。
  ……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
  好在李贵妃和小皇上十分信任张居正。
  很快,给陈皇后和李贵妃上尊号的旨意批复下来;部院大臣也几乎换了个遍,名单自然与水墨恒写的一样。
  昔日内阁辅臣高仪自吐血后,一直卧床不起,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便与世长辞。
  都察院最高长官,即左都御史,依然由七十一岁的老臣葛守礼担任。葛守礼为人正派,年高德劭,此前的首辅高拱很怕他,现在的首辅张居正同样怕他。
  而吏部尚书杨博,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
  由葛守礼和杨博坐镇、监督,加上年轻有魄力的水墨恒开路、护驾,京察中出现的不公、诬告、包庇等不良现象,必定大减。
  张居正信心十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