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懂事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郎深深的看了大郎一眼, 正儿八经道:“我是人瑞。”
  “人瑞是啥?”二郎歪着脑袋看着三郎问道。
  哪怕二郎在某些方面很无知, 也比别人家三岁小孩懂事, 史瑶没嘲笑他, 认真解释:“百岁以上的人。”
  “啊?三郎活了一百多岁?!”二郎惊得张大嘴。
  大郎又忍不住说道:“你是不是傻呀。”
  “你才傻。二郎瞪一眼大郎, “是三郎说他是人瑞。”
  史瑶笑道:“三郎跟咱们笑呢。没有活到一百多岁的皇帝。”顿了顿, 补充道, “皇帝也没机会活那么久。”
  “为何啊?”二郎这次学聪明了,问的时候看一眼他兄和他弟,见两人也有点好奇, 才催促道,“母亲,快说说啊。”
  史瑶:“明君勤政爱民, 日夜操劳, 过了四十岁身体每况愈下,活到六七十岁就了不得了。前期贤明, 后期只顾享乐昏庸无道的皇帝不理朝政, 太子不逼其退位, 权臣也会逼宫。”停顿一下, 扫一眼三个儿子, “被逼退位的皇帝有几个能顺其自然死亡的?”
  三郎听史瑶这样说很是意外,仔细想了想, “好像真没有。扶不起的刘阿斗那类除外。”
  史瑶:“所以我说皇帝想活到一百岁很难。除非过了五十岁退位,不理朝政, 整日游山玩水, 每天最大的烦恼是吃什么。”
  “我——”
  三郎忙打断二郎,“你别说,听母亲讲。”
  “我想说,我饿了。”二郎气得眼睛瞪得又大又圆,小脸鼓鼓的,“也不许我说啊?”
  史瑶乐不可支,道:“三郎怕你一秃噜嘴说出别的,我猜到他以前是哪个皇帝。”
  “他都不准我说,我肯定不讲啊。”二郎道。
  史瑶笑了笑,道:“你觉得没关系的事,对我来说都是一个线索。”
  “啊?”二郎没想到,“比如呢?母亲。”
  史瑶:“比如我知道明朝的皇帝朱棣,三郎如果也知道,那范围就小多了。”说着话却看向二郎,“你知道吗?”
  “不,不知道。”二郎道。
  史瑶笑了,捏捏二郎的小脸,“刚刚结巴喽。所以你是明朝或者明朝以后的人,对吧?”
  “母亲,我饿啦。”二郎说着话搂住史瑶的脖子,“我要吃好吃的。”
  大郎下意识看三郎,见他好像一点也不意外,不禁挑了挑眉,拉一下三郎,小声问,“你知道?”
  “不知道。”三郎道。
  三郎之前提到明,又熟读史书,肯定知道明朝有哪些皇帝。大郎见他否认,再次确定三郎是明朝以后的人,他不承认恐怕是怕被母亲猜出来,就故意说,“那你还胸有成竹的样子?”
  “不行吗?”三郎反问。
  大郎瞥他一眼,你给我等着。随即跑到史瑶另一边,“母亲,我也饿了。”
  “你们想吃什么?”史瑶问。
  三郎脱口道:“我想吃河虾。”
  “说起虾,我会做油焖大虾,还会做香酥小河虾。”史瑶颇为可惜道,“但是庖厨里没河虾。”
  三郎:“河虾好寻,母亲使人给太官令说一声。”
  “好吧。谁让我儿子想吃呢。”史瑶喊杜琴进来,吩咐她使人去找太官令,随即就问,“现在吃什么?”
  三郎想了想,说道:“孩儿想吃发糕。不过,一时也不做不好,不如就做汤包、煎豆腐、炒时苓蔬菜和小米粥吧。”
  “儿子,你说的真简单。”史瑶皮笑肉不笑说道。
  大郎疑惑不解,问道:“很麻烦?”
  “汤包的汤得提前做,很耗时。”史瑶道,“羊肉包子,煎鱼肉?”
  三郎皱眉道,“可是羊肉包子,我想吃酸菜馅的。”
  “我还想打你呢。”史瑶瞪一眼他,“这个时节我去哪儿给你弄酸菜?早知道就不问你了。”说完喊闵画进来,按她说的吩咐下去。
  大郎打量一番三郎,赞叹道:“不愧比我晚出生很多年,确实很会吃。”
  “晚出生?”史瑶看向大郎,“你是明清以前的人?大郎,你上辈子是做什么的?是武将还是文臣?”
  大郎笑着说:“文臣。”
  “文臣会张嘴闭嘴要把祖父身边的小人杀了?”三郎瞥他一眼,“母亲,这个时节最美味的不止河虾,我还知道一种很好吃,很补的东西。”
  史瑶问道:“水产?”三郎点头。史瑶不期然想到,“别告诉我是银鱼?”
  “母亲真厉害!”三郎微微吃惊,“母亲既然知道,就和父亲说母亲想吃银鱼。鲜银鱼运过来麻烦,可以制成银鱼干。母亲——”
  史瑶点点他的额头,“你快闭嘴吧。银鱼长在江南,离这边路途遥远,你不怕挨训,我还怕你父亲把我训成傻子呢。”
  “那就和父亲说,把其中一样贡品换成银鱼干好了。”三郎道。
  史瑶想一下:“换一下,可以有。反正那边也多。”
  “听母亲的意思,母亲以前常食?”大郎好奇道。
  史瑶:“我家乡的人富裕,想吃到饭馆里即可吃到。”
  “母亲家乡真好。”大郎不禁感慨。
  史瑶笑道:“有好也有不好。像在我家乡就不能捕杀老虎,老虎太少,都被朝廷保护起来了。因人太会吃,如果不保护起来,不需一年,老虎就被吃光了。哪像这里,老虎随处可见,野猪和鹿漫山遍野。”
  “母亲说到老虎,孩儿突然想到熊瞎子。”三郎眼中一亮,“母亲,孩儿知道如何烹制熊掌。”
  史瑶哼一声,道:“你快去找个铜镜照照你多大吧。”
  “什么都想吃,也不怕吃拉肚子。”二郎说着,看向史瑶,“母亲,别告诉父亲,你想吃银鱼。”
  三郎看向大郎,“你想打他吗?我不拦着你。”
  “先记着行吗?”大郎问。
  三郎想也没想,道:“可以。”
  “你,你们——我要告诉父亲,你俩欺负我。”二郎大声说。
  三郎嗤一声,道:“你去说啊。”
  “我——”二郎往外面看,大门紧闭,又看了看漏刻,“我去看看什么时辰了。”话音一落,史瑶松开他。
  二郎光着脚就往窗户边跑去。
  三郎瞥他一眼,就和史瑶说卫青。大郎一听就知三郎想说什么,随后替三郎说,卫青还有五年好活。
  史瑶浑身一震,顿时觉得身体发现,慌忙问:“你们确定?”
  “孩儿确定。”三郎问道,“母亲不知道?”
  史瑶:“我知道他死的早,没想到这么早。五年后,卫青岂不是才四十出头?”
  “文景二帝死的也早啊。”三郎道,“母亲说过你家乡人寿命长,四十出头在母亲家乡不算大,可这里是汉朝。趁着今日想到这件事,孩儿把养生的方子写出来?还有普通病症药方?”
  史瑶想了想,道:“用纸写吧。”随即命人去拿笔墨纸砚,用身体挡着三郎,让三郎写。
  三郎边写边说,“母亲,依孩儿之见,延年益寿无需整日人参燕窝。像《黄帝内经》所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即可。如何食五果和五菜,孩儿以为应当顺应四时,不时不食,勤加走动,足矣活到耳顺之年。”
  “三郎写的什么啊?”二郎趴在另一边看,“我怎么看不懂啊。”
  三郎握笔的手一顿,试探道,“因为你连字都认不全。”
  “二郎以前没上过学?”没容二郎开口,史瑶就问。
  三郎看一眼二郎,别有深意地说,“没人管没人问吧。”
  “是吗?二郎。”史瑶忙问。
  二郎想说有的,可是一想以前照顾他的人都不如刘据和史瑶疼他,抿抿嘴,扑到史瑶怀里,奶声奶气道:“母亲……”
  “别难过,以后母亲疼你。”史瑶抱紧二郎,就说,“大郎,以后不准再欺负弟弟。”
  大郎一直观察三郎的神色,三郎不像是在说谎,也没必要说谎,因为除了史瑶和二郎本人,只有三郎知道“明”,瞬间确定三郎真知道二郎是何人,“孩儿以后不说他蠢了。”
  “也不准说我笨。”二郎趁机要求。
  大郎哼哼道,“你学聪明点,我就不说你。”
  “三郎,先写一点,剩下的明日再写。”史瑶道,“我感觉你父亲快回来了。”
  三郎肯定道:“母亲,父亲今日不会回来。”
  “你怎么又知道啊?”二郎瞪大郎一眼,转过身面对三郎问道。
  三郎:“今日王侯将相会看到父亲呈上去的纸。母亲做的纸里面加了别的树汁,和咱们后来用的纸相比除了粗糙些,没有任何瑕疵。宣室此时一定热闹的跟东、西市似的,都在聊纸的用法。”
  “还是小心点吧。”史瑶道,“太子有多么疼你们,我不讲你们也能感受到。太子若是知道他的儿子们比他年龄大,比他这个父亲懂得多,你们觉得太子会气晕,还是会气昏死过去?”
  三郎看向二郎,“听见了没?”
  “我听见了啊。”二郎道。
  大郎叹气,道:“你这样说他听不懂。二郎,不想把父亲气晕过去,在父亲面前就别提三郎以前是皇帝和你以前的事。”
  “我知道的。”二郎被他兄弟教训几次,就没再太子面前说过以前的事了,有时候遇到懂一点的也装作不懂的样子,“你们自己别说漏嘴就好了,还说我呢。”说完不屑地哼一声。
  三郎笑笑没理他,写了六张就放下毛笔,待纸上的墨晾干,三郎就把纸收起,随后才喊人进来收拾。
  午时四刻,太子该回来用饭的时候没回来,史瑶知道被三郎说中了。
  申时左右,三郎又写六张纸收起来,和大郎、二郎回到偏殿歇一会儿,太子才回来。
  史瑶见太子红光满面,很是高兴,明知道因为什么依然开口问,“殿下今日很开心?”
  “是呀。”太子道,“多亏了你。”不等史瑶再问,就跟史瑶讲文武百官看到纸有多么高兴。散朝后,他父皇一人赏一张,连他舅父都如获至宝,贴身放好。
  史瑶:“是因为字写在竹简上十分不便吗?”
  “不,原因有很多。”太子道,“孤今日被他们嚷嚷的脑袋痛,去房里睡一会儿,用饭时喊孤。”
  史瑶无事,便随他一起去卧室。申时四刻,史瑶才起来吩咐厨子晚上做什么吃。
  汉朝许多规章制度不如明清完善,这个时候宫里的厨子都是根据主子的喜好烹制菜肴,还没有后来一顿必须几道菜,必须有鸡鱼肉蛋之类的规定。
  史瑶喜欢这样,天热了就吃点清淡的,天冷了就喝点热的,心情不好就吃点甜的,心情好的时候就吃点烤肉煎鱼之类的,虽然每次都要她交代下去,可一家人吃的舒心。
  戌时左右,一家人用了饭又在殿内玩一会儿,太子和史瑶就送三个孩子回去。
  二郎趴在史瑶怀里,蛮不高兴说道,“母亲和父亲天天送我们,很麻烦的。”
  “从明天开始不送你们了。”史瑶想也没想就说。
  二郎顿时感觉心闷闷的,道:“不要。”
  “那你说怎么办?”史瑶知道他想说什么,故意问。
  二郎坐在史瑶手臂上,望着她笑道,“我们可以住在偏殿啊。”
  “你已三岁了。”史瑶道,“这么大还和父母住,你的三个小叔会嘲笑你的。”
  二郎:“才不会。二叔父说,说很羡慕我。”
  “羡慕你们什么?”太子好奇。
  二郎回想一番,道:“二叔父说,父亲好,母亲好,父亲和我们玩,教我们下棋,母亲给我们做好吃的。对了,对了,我想到了,还说想当父亲和母亲的儿子。”
  “这是刘闳说的?”太子不信,“刘胥还差不多。”
  搂着太子的脖子的三郎“咯咯”笑了,“父亲好厉害啊。是四叔父说的,二郎记错了。”
  “你要喊我阿兄,阿弟。”二郎大声道。
  史瑶朝他屁股上一巴掌,“老实点。你知不知道自己又重了?我都快抱不动你了。再乱动,你自己下来走。”
  “好吧,我不动了。”二郎搂住史瑶的脖子,突然发现有点不对,“大兄睡着了?”
  大郎悠悠道:“我不想理你。”太幼稚了。
  “那我也不要理你。”二郎哼一声说道。
  史瑶头痛,道:“你哪来这么多话啊。我记得你小时候乖得很呢。”
  “他的话少,大郎不可能天天要揍他。”太子道,“二郎,在我和母亲面前想说什么都行,到了外面不能这样。言多必失,还会被人抓住错处。”
  二郎很喜欢很喜欢他的父亲,就说:“我听父亲的。”
  到了永寿殿,三个小孩去沐浴,史瑶和太子也没回去。他仨躺在被褥里,史瑶和太子才起身离开。
  大郎上辈子的父母对他还算尽心,大郎觉得他的父母亲尽管在某些方面一言难尽,在为人父母这方面可圈可点。如今每天看到他今生的小父母天天把他送到永寿殿,大郎不得不对承认,他前世的父母没法跟史瑶和太子比。
  “大郎,看什么啊?”二郎和三郎聊天,聊一会儿发现身边的人好安静,转过身就看到大郎直勾勾往出去的方向看,“你想出去玩啊?”
  大郎收回视线,道:“我又想打你了,怎么办呢?”
  “那你就睡觉吧。”二郎说完戳一下三郎,咱俩换换吧。
  三个小孩盖的被褥是特意缝制的,有一丈宽一丈长,三个小孩怎么睡都不会冻着,三郎就掀开被褥,“你过来吧。”
  二郎爬到三郎另一边,三郎也没往大郎那边移。他们每天亥时左右才能睡着,现在离亥时还有半个时辰,还得再玩一会儿。三郎觉得二郎待会儿还得回去。
  大郎也知道二郎的德性,瞥二郎一眼,就闭上眼,“我睡了啊。”
  “你现在就睡啊?”二郎问。
  三郎真想提醒他,刚刚是谁让大郎睡的,“你睡不着吗?那咱们猜猜大郎上辈子是谁?”
  “那么多皇帝,我猜不出来。”二郎对此不感兴趣,他也确实毫无头绪。随后又忍不住问,“三郎为何总想知道,我和大郎以前是谁啊。”
  三郎:“你不想知道我以前是谁?”
  “你说了,我也不知道啊。”二郎道,“你比我晚出生,我以前也不认识你。”顿了顿,又问道,“你知道我和大郎,我俩不知道你,你会不会生气啊?”
  三郎没想过这点,经二郎这么一说,三郎突然感到孤独,想说他不会,竟莫名说不出口,“你不帮我猜,我也能猜出来。”
  大郎瞥一眼三郎,吐出两个字,“人瑞。”
  “人瑞?”二郎看向三郎,“他说你?”
  三郎特喜欢二郎一脸什么都不懂,却又很想知道的样子,笑道,“他说我人老成精。”
  “你也不生气啊?”二郎问。
  三郎眼珠一转,看一下大郎,道:“我感觉我上辈子比你俩都大,不跟他计较。”
  “那你几岁死的?”二郎问。
  三郎想说,一想他经常说话不过脑子,怕他嚷嚷出来,“不告诉你。”
  “我不和你睡在一块了。”从三郎身上翻过去,和大郎挤在一块。
  几乎每天晚上都有这么一出,大郎想骂他也懒得说他,“从明天开始,我教你读书识字。”
  “啊?为何说起这个?”二郎一惊。
  大郎:“你太傻,别人用激将法你都看不出来。就你这样,长大了会给父亲惹祸的。”
  听到“父亲”二字,很不喜学文习武的二郎抿抿嘴没吭声,算是默认了。
  翌日,史瑶知道上辈子当过皇帝的小儿子要教二儿子,就命人把书搬过来,和二儿子一起学。二郎本来还想和三郎商议商议,可不可以晚一点学,见史瑶陪他,不找三郎商议,还和史瑶比谁学得快。
  太子不知道的三个儿子来历不凡,得知每天上午和下午,史瑶和三个孩子在偏殿念书,误以为史瑶教他们,也很高兴。
  在这种误会下,东宫制纸的匠人全搬到了上林苑。发往各地的文书也陆续从竹简换成纸,太子今年种下的芝麻也成熟了。
  九月二十四日,长高许多,史瑶抱一会儿最小的三郎就累得胳膊痛的时候,上林苑送来两瓮芝麻油。
  今日是休沐日,太子没出去,看着三个孩子用竹纸练字,乍一听门房来报,上林苑送来两瓮芝麻油,愣了愣神,以为听错了。
  史瑶见太子这样,好奇道:“殿下不知道?”
  “上林苑的匠人如今归少府,孤没问,少府也没说。”太子道,“可能想给孤一个惊喜,故意没向孤禀报。”
  长秋殿的芝麻油早已吃完。二郎扔下毛笔就说,“母亲,孩儿想吃银鱼蒸蛋,再淋上芝麻油。”
  “你真会吃。”史瑶虚点点他。
  三郎要食银鱼,太子一听银鱼生长于江南,根本没理三郎。三郎随太子去看望刘彻的时候就对刘彻说,他想吃银鱼。刘彻疼三个孩子,都没用一个月,三郎就吃到了银鱼。
  收到银鱼那日,太子训三郎,三郎说银鱼是他祖父给的。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太子又不舍得揍,板着脸也没用,只能和他说没下次。后来史瑶用纸包一包银鱼干,叫太子给卫青送去,又把银鱼的做法写出来,太子接了银鱼,有点拿人手短的感觉,气才算消。
  这么一说就远了。二郎仗着父母疼他,嗲嗲说道:“母亲,我好想吃呀。”
  “想吃就让厨子给你做。”太子随即吩咐厨子做三碗。
  大郎开口说:“做五碗,我们一起吃。”
  史瑶猛地转向大郎,很意外他如此贴心,笑道,“我们还不饿。”
  “那就当点心吃呗。”三郎道,“母亲,我下午想吃发糕。”
  太子想揍人,“上午还没过完呢。”
  “发糕费事,他知道。”史瑶指一下三郎,“这孩子得我真传,很会吃。”
  三郎上辈子只会烤肉,让他掌勺做饭,他连大锅乱炖也做不好。但他会吃,很多史瑶只听说过没见过也没吃过,极其复杂的菜,三郎都知道如何烹制。
  只是汉朝香料不如后世丰富,有些菜做得出来,味道不如三郎以前吃过的,也就没把食单写下来。他写的都是在汉朝能原模原样做出来的。
  太子好气又好笑,道:“会吃很光彩吗?”
  “妾身觉得是的。”史瑶道,“妾身家乡有句话,某一项做到极致,那个人就是个高人。三郎现在还小,妾身多教教他,三郎也后也会成为高人。”
  太子:“孤还以为你会说三郎成为灶神呢。”
  “这可说不准。”史瑶道,“妾身记得以前说过,有功的龙子凤孙,死后有机会上天。兴许三郎以后能被封为灶神。”
  二郎勾头看了看三郎,就问史瑶,“我呢?母亲。”
  “你该过来写字了。”大郎突然开口。
  二郎忙从史瑶身上下来。并不是二郎玩够了,而是怕大郎揍他。
  平时大郎揍他,三郎会帮二郎。如果二郎不好好练字,不好好背书。大郎揍他,三郎冷眼旁观,有时候还帮大郎训他。
  双拳难敌四手,二郎只能乖乖听话。
  这几个月来太子不止一次看到二郎这么听话,每次看到都觉得好玩。明明大郎只比二郎早出生一刻,兄弟俩还长得一模一样,性格却南辕北辙,“再写两刻,下午领你们出去玩儿。”
  “殿下,芝麻油搬到庖厨里了。”杜琴在门口禀报。
  太子颔首,示意她退下,随后对史瑶说,“顺便去东市和西市看看有没有花生。”
  “殿下不怕再遇到某个公主?”史瑶问。
  自从长定殿的孺人和家人子归家,东宫就没添人。偏偏史瑶生了三个孩子后,肚子一直没动静,最近几个月,单单史瑶知道的就有四个公主提醒皇后,太子子嗣单薄。
  三个嫡子还少?史瑶每次听到皇后催她调养身体,再给太子生几个孩子,就想把那些去找皇后的公主骂一顿。
  皇位只有一个,怕上辈子当过皇帝的三郎和大郎争,又怕三郎觉得她偏心,史瑶一直想和三郎说,别和大郎争,都没敢开口。以致于史瑶最近一想到“公主”就烦躁。
  太子也知道她烦什么。三个儿子都聪明,前后差一刻,哪怕按照周制立大郎,也觉得委屈了二郎和三郎。
  听到史瑶说“公主”,太子也没生气,“孤看到她们绕道走。”
  “她们若是追殿下呢?”史瑶问。
  三郎突然开口,“母亲,有我们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