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开口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史瑶不禁“啊”一声, 意识到太子问什么, 哭笑不得, “不喜欢。妾身喜欢白酒, 也不会等到今天才知道他仨早就酿出白酒。”
  “那你要不要喝点?”太子试探着说。
  史瑶瞥他一眼, 笑着摇了摇头, “殿下喝吧。”
  太子令宦者给他倒一点, 抿一小口咽下去,瞬间变脸,“怎么这么冲?”
  “比较纯啊。”三郎连忙把酒瓶盖上, 令小宫女拿下去,“父亲,别喝了。”
  太子摆摆手, 喝一口汤才说:“难怪舅父会喝醉, 这个酒让我喝,最多喝两樽。”咽口口水, 又说, “不过, 这个东西冬天喝很好, 暖和。”
  “孩儿也是这样认为的。”二郎道。
  太子张嘴想说什么, 对上二郎的视线,“你喝过?”
  大郎白了二郎一眼, 就把他干过的蠢事全说出来。太子忍俊不禁,道:“你们那天说在自己宫里烤肉, 你母亲就猜你们肯定有事瞒着我们, 果然被你母亲猜对了。”
  二郎小脸微红,有些不好意思说:“孩儿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重点是喝酒?”史瑶问道,“重点是喝醉,还瞒着我们。”
  二郎:“孩儿错了。”
  “别训他了。”太子给史瑶夹点菜,“吃面,再不吃就腻了。”
  饭后,兄弟三人也没出去,太子考校他们功课,史瑶坐在躺在小床里呼呼大睡的四郎身边,听着二郎磕磕巴巴回答问题。
  太子露出还算满意的神色,从史瑶他们吃饭没多久就开始睡的小孩醒了。小孩睁开眼望着房顶发一会儿呆,就挣扎着坐起来,瞅见三位兄长,咧嘴笑着伸出小手。
  大郎走过去抱起他,“母亲,可以抱他出去吗?”
  “给他戴上帽子,再围上围脖。”大郎、二郎和三郎不是真小孩,外面风大的时候从不闹着要出去,史瑶便没有给他们做围脖,只做过帽子。
  四郎在屋里呆够了,一定要出去,不让他出去,他会一直哭,哭累了歇一会儿再继续哭。每当这时史瑶就知道四郎在屋里待的烦躁,不是故意闹,史瑶就令奶姆给他做围脖,出去就围上。
  三郎翻出围脖,包着四郎的脸。四郎伸手就抓,大郎吓唬他,“不戴这个不出去。”
  四郎抬头一看大郎脸色不对,松开围脖,老老实实趴在大郎肩膀上。太子坐在一旁看到小儿子的表情,转向史瑶,“你说的没错,这孩子懂事了。”
  “但愿他以后真懂事。”史瑶道,“殿下晌午饭后也没歇息,去卧室里歇一会儿?”
  太子站起来冲史瑶伸出手,史瑶攥着他的手起来,两人去卧室。
  四郎虽然胖,大郎、二郎和三郎轮流抱他倒也不觉得累,在外面转半个时辰兄弟四人才回长秋殿。听当值的闵画说,史瑶和太子在房里歇息,兄弟四人就拐去偏殿。
  四郎还小,奶姆每晚搂着他睡榻上,而三兄弟以前睡的床也没移出去,兄弟四人到偏殿,大郎就命宫人在床上铺条被褥,打算上去睡一会儿。
  抱着四郎玩,有些累得大郎、二郎和三郎还没躺下,四郎反倒呼呼大睡。四郎醒的时候能闹腾,睡着了特别乖,大郎捏捏他的小脸,小孩也没任何反应。
  二郎倒是有点担心,“别把他捏醒了。”
  “我终于明白母亲为何喜欢捏咱们的脸,小脸真嫩啊。”大郎说着话又捏四郎几下。
  二郎盯着四郎,见他一动未动,也伸手捏两下。四郎忍不住哼唧一声,二郎吓得忙缩回手,“醒了?”
  “没有。”三郎道,“你俩还能再幼稚点吗?”
  大郎:“还能。”
  三郎抬腿给他一脚,“四郎长大后,我就告诉他,他小时候你最喜欢欺负他。”
  “母亲说四郎三岁才记事,等他三岁我就不欺负他了。”大郎说完就躺下,“睡觉。”
  两米宽的床躺三大一小有些挤,三郎怕压着四郎,令内侍再拿两条被褥,他睡下层。兄弟四人一觉睡到天黑,如果不是四郎饿醒哭闹,把三位兄长吵醒了,他们还得继续睡。
  虽然睡很久,兄弟三人上午跑半天,下午又照看四郎,也挺累的。在长秋殿用了晚饭,回到他们宫里沐浴后,躺在床上又睡着了。
  翌日是四月初一,三兄弟得跟老师上课,没空再往外跑。有人却找到长秋殿。这一个月来博望苑里的酿酒作坊天天在酿酒,但凡从博望苑附近经过的人都能闻到,也包括齐王刘闳,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
  齐王身体有些弱,不敢喝酒,刘旦此人更爱葡萄酒,也就是史瑶口中的葡萄汁。刘胥不喜欢甜腻腻的甜酒,喜欢黄酒,总觉得黄酒缺点什么,自从在博望苑门口闻到酒香,刘胥就决定找东宫讨酒。
  偏偏刘胥和太子不甚熟,不好意思直接找太子,便打算找他三个小侄儿。东宫三个小郎君最近很忙,没空去广陵王府,刘胥左等右等等不到他们,刘闳和刘旦又不愿陪他去长乐宫,刘胥便错开休沐日来找史瑶。
  史瑶听刘胥提到酒,就知道他想说白酒,静静听刘胥说完,才让刘胥去找三郎。刘胥当然想直接去找三郎,问题是三郎在长信宫,他怕碰到太子。刘胥就求史瑶使人去把三郎叫过来。
  “太子只训过你几次,你就这么怕他?”史瑶问道。
  刘胥摸摸鼻子,道:“弟弟不是怕皇兄,是敬重他,就不想惹皇兄生气。”
  “行吧,我知道了。”史瑶根本不信他的话,指个小宫女让她去找三郎。
  三郎都可以当他老师的老师,别说逃课,不去上课也没事,见到刘胥后就同刘胥去博望苑。今日刘胥能来找他,他日别人也能来找三郎。三郎回宫的路上琢磨一番,在酿出新酒后就命酿酒师带着酿酒的东西回上林苑。
  三郎从新酒里舀五瓶出来,又令执事把剩下的酒封起来。执事得知以后博望苑不再酿酒,三郎也不准备卖白酒,松了一口气。
  大郎注意到执事的表情,好奇道:“又不用你亲自酿酒,听说三郎不酿酒,你怎么比酿酒匠还要高兴?”
  执事脸色大变,惶恐不安地说没有。
  大郎嗤一声,盯着执事,脸上写满了不信。执事见了,期期艾艾地说:“最近高粱不好收。”
  “不好收?”三郎看着执事思索道,“你的意思买不到高粱?”
  执事见三郎没生气,这才大着胆子说:“从三月中到现在,一个多月了,三天两头阴天却不见雨,乡里人说今年可能会干旱,怕收成不好,家里的高粱不敢卖,又买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干旱?”三郎这些天挺忙,好些日子没下雨也没在意,执事这么一说,三郎仔细想想,“是有些日子了。”说着看向大郎。
  大郎没懂,就说:“天色不早,我们回去吧。”
  三郎“嗯”一声,就吩咐内侍备车。坐上车,大郎想问三郎刚才那一眼是什么意思,碍于驭手就坐在他前面,忍到宫里。
  到长秋殿内,大郎屏退左右,才问出疑惑。三郎:“咱们小时候有次干旱,然后引发蝗灾,你们还记得吗?”
  “我忘了。”二郎道。
  大郎就不是个关心民生的主儿,摇摇头道,“忘了。”
  “我记得。”史瑶也在殿内,“有四五年了。三郎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三郎:“久旱必蝗,孩儿担心今年也会发生蝗灾。母亲家乡可有消灭蝗虫的法子?”
  “我家乡直接用药。”史瑶道,“可惜那种药我听都没听说过。”
  二郎提醒三郎:“母亲家中不种田。”
  “你以前是用什么消灭蝗虫?”史瑶问三郎。
  三郎:“硫磺。不过普通老百姓买不起硫磺,一旦发生蝗灾,现有的硫磺也不够用。”
  “就没别的法子?”史瑶问。
  三郎:“有些鸟倒是吃蝗虫,可是抓一只鸟用的稻谷往往比蝗虫吃下去的还要多。”
  “鸟?”史瑶认真想想,“鸟不行,鸡呢?鸡爱吃虫,对了还有鸭。不过,鸡鸭会不会嘬稻谷和麦穗啊?”
  三郎猛地拍一下额头,“我怎么把鸡鸭给忘了。鸡鸭会啄粮食,不过,蝗虫来临时把鸡鸭赶到地里,鸡鸭就没空吃粮食了。”
  “这个法子可行。”大郎仔细想想,“父亲回来就告诉父亲。”
  “告诉我什么?”
  母子四人齐刷刷往外看,太子踏上台阶,走到门口。史瑶迎上去,“让他们告诉你。”
  三郎先说执事告诉他的事,然后说他的猜测,最后说鸡鸭,“父亲,这个法子如何?”
  汉朝百姓最恐惧的便是蝗灾,因为蝗虫过境颗粒无收。每次发生蝗灾,刘彻都睡不安稳,有时甚至忍不住祭天祈福。
  太子直直地看着妻儿,过了好一会儿,正当三郎以为太子说不行时,他笑了,“你们啊。孤这辈子能和你们成为一家人,是孤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殿下也觉得此法可行?”史瑶问道。
  太子:“孤不知道鸡鸭能吃掉多少蝗虫,但有鸡鸭吃蝗虫,蝗灾过后总会给百姓留下一些。”
  “殿下明日就向父皇禀告此事吧。”史瑶道,“快五月了,妾身记得上次蝗灾好像是发生在秋收前。离秋收还剩五个月,政令传下去,百姓还得去买蛋孵鸡和鸭,时日不多了。”
  太子颔首:“孤知道。不过,也不急在一时。”看到案几上的酒瓶,“三郎,你上次拿来的酒,我还没喝完。”
  “孙儿打算给祖父两瓶,给舅公一瓶,剩下两瓶留着父亲冬天喝。”三郎道,“只是舅公这一瓶,孩儿觉得最好由祖父给舅公。”
  太子:“我知道了。对了,再过半个月霍光就去大宛了,二郎,你让木匠做的东西打算何时卖给前往西域的商人?”
  “啊?这么快!”二郎惊呼,“可是孩儿还没想好该卖给谁啊。”
  三郎:“不如让父亲的门客把东西拉到西市试一试?父亲养他们好多年,几乎没让他们做过什么,也该让他们出点力了。”说着话看向太子。
  “我没说不行。”太子笑道,“瞧你紧张的。”
  三郎:“那就让他们出面。”
  “博望苑又添人了?”有了四郎,史瑶有一年多没出去过了。
  三郎:“添了几——我的天,你怎么站起来了?”不经意看到小床上的小孩,三郎慌忙跑过去,“你何时醒的?”
  小孩眨一下眼,三郎到他面前,小孩乐得咧嘴嘎嘎笑,“啊啊,阿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