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6 权相铁木迭儿
这个铁木迭儿,是元朝的五朝元老,牛得不得了!
他最早的时候,跟随元世祖忽必烈,那时的官职,当然没那么大。
到了元成宗的大德年间,他被授同知宣徽院事,兼通政院使,开始掌权。
他这个职务,专掌宫廷饮膳等事,所以,有了亲近内宫之便,得到元武宗母亲答己太后的宠信。
元武宗即位后,铁木迭儿被拜宣徽使,开始飞黄腾达。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夏四月,他被加封为右丞相,同年,又迁云南行省左丞相。
至此,铁木迭儿开始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至大三年十月,铁木迭儿从云南擅离职守逃回大都,遂为尚书省奏劾,奉旨诘问。
他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后宫中有势力。
所以,不久后,从宫中传出皇太后答己的旨意,铁木迭儿得以“贷罪还职”。
至大四年一月,在元武宗海山刚死,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尚未即位之时,答己便急急从兴圣宫下旨召铁木迭儿回朝,拜中书右丞相,使其成为自己控制朝政的最得力助手。
由此,我们就知道,铁木迭儿最大的后台,其实就是太后。
三月十八日,元仁宗即位于大都,欲改革弊政,以儒术治国,任命太子詹事完泽和李孟并为中书平章政事。然而,他的母后答己却从后宫传旨命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元仁宗为不逆母意,遂以铁木迭儿为相,主持中书省事务。
一直到了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铁木迭儿以病去职。元仁宗于次年正月以太府卿秃忽鲁为中书右丞相。
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秃忽鲁以灾变乞罢相。
元仁宗以回回人哈散继相位,哈散不敢当国,自谓“非世勋族姓”,请元仁宗再任铁木迭儿。
元仁宗令哈散“启诸皇太后,与之印,大事必使预闻”。显然,这是太后答己的安排。
夏四月,元仁宗复拜铁木迭儿为开府仪同三司、监修国史、录军国重事。九月,即复以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
元仁宗新政,在经济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增加国家的赋税。
铁木迭儿入主中书省后,除了竭力控制任用僚属的权力,也集中朝中诸老臣共议补救国家赋税欠缺的办法,而且主张以敛财的手段谋之。
他说:“往者富民,往诸蕃商贩,率获厚利,商者益众,中国物轻,蕃货反重。今以江浙右丞曹立领其事,发舟十纲,给牒以往,归则征税如制:私往者,设其货。又经用不给..动钞本,则钞法愈虚;加赋税,则毒流黎庶;增课额,则比国初己倍五十矣。惟预买山东河间运使来岁盐引,及各冶铁货,庶可以足令岁之用。”又说“江南田粮、往年虽尝经理,但多未核实,可始自江浙,以及江东、西,宜先事严限格、信罪赏,今田主手实顷亩状入官,诸王、驸马、学校、寺观亦令如之;仍禁私匿民田,贵戚势家,毋得阻挠..则国用足矣。”
铁木迭儿的奏本符合解决财用不足的需要,元仁宗从之,并于是年冬实行江南经理。
十月,铁木迭儿遣江浙平章张驴等人分道经理江浙、江西、河南三省田粮,“制江南东西道及浙西道民先自实土田”,他们括田增税,敲榨勒索,无所不用其极。
他被派往江西的使臣昵匝马丁,酷暴尤甚。仅信丰一个县,就被他拆毁民房一千九百多间,还到处乱挖坟墓,充作新增田亩,百姓们恨之入骨。
当时各地吏治也十分腐败,“郡县并缘以厉民”,因此“经理考核多失其实”。
江南经理的惨烈,“赣为甚,宁都又甚”,民不堪命,延祐二年四月,赣州人蔡五九遂在宁都举兵反抗,进围州城,烧四关,杀贪官,除污吏,号令四方。
铁木迭儿乃又遣张驴率兵往剿。
蔡五九率众抵抗,终因势穷力蹙,被杀。
由此,我们就可知铁木迭儿,完全是个小人坏人,因为,他巴结起来后,所作所为,不是为民,而是在残害百姓!
这样的人,是典型的小人!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是不是个会巴结的人,而在于是不是个为大家带来福利的人!
铁木迭儿,显然不会为大伙带来福利。
因延祐经理失败,铁木迭儿“得罪斥罢”,但他“更自结徽政近臣。复再入相,恃势贪虐,凶秽愈甚,使得中外切齿”。
也就是说,铁木迭儿在延祐经理失败后,仍然能保持相位,非常的神奇。
当然,他的神奇在于太后对他的信任!
延祐二年七月,太后降旨,铁木迭儿又被任命为总宣政院事。十月,又晋封为太师。
中书平章政事张珪提出反对,认为太师论道经邦,须有才德兼备之相,方足以担当此重任,而“铁木迭儿非其人”。
太后听了大怒,趁元仁宗巡幸上都之隙,令徽政院使失列门召张珪入见,以杖击致重伤。
张珪即缴还印信,挈家眷离开大都。
元仁宗对答己母后处处袒护铁木迭儿,在朝中肆行威福,心中早已不满,然而他却不断向太后曲意妥协,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有了改变叔侄相继的先约,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的私心。
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且不使武宗之后将来起而争夺帝位,与太后、铁木迭儿势力相结盟达成暂时利益的一致是十分必要的。
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春,朝中议建东宫,铁木迭儿上奏议立元仁宗之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
实际上,这也正是元仁宗、皇后弘吉剌氏和太后答己的意思。
是以,这年冬十二月,年仅十三岁的硕德八剌被立为皇太子,“兼中书令、枢密使,授以金宝”。
有太后的庇护、元仁宗的放纵,铁木迭儿在朝中更加肆无忌惮。他与失列门及嬖幸也里失班之徒相结纳,凡宗戚、大臣忤己者,“巧饰危间,阴中以法,忠直被诛窜者甚众”。
他最早的时候,跟随元世祖忽必烈,那时的官职,当然没那么大。
到了元成宗的大德年间,他被授同知宣徽院事,兼通政院使,开始掌权。
他这个职务,专掌宫廷饮膳等事,所以,有了亲近内宫之便,得到元武宗母亲答己太后的宠信。
元武宗即位后,铁木迭儿被拜宣徽使,开始飞黄腾达。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夏四月,他被加封为右丞相,同年,又迁云南行省左丞相。
至此,铁木迭儿开始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至大三年十月,铁木迭儿从云南擅离职守逃回大都,遂为尚书省奏劾,奉旨诘问。
他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后宫中有势力。
所以,不久后,从宫中传出皇太后答己的旨意,铁木迭儿得以“贷罪还职”。
至大四年一月,在元武宗海山刚死,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尚未即位之时,答己便急急从兴圣宫下旨召铁木迭儿回朝,拜中书右丞相,使其成为自己控制朝政的最得力助手。
由此,我们就知道,铁木迭儿最大的后台,其实就是太后。
三月十八日,元仁宗即位于大都,欲改革弊政,以儒术治国,任命太子詹事完泽和李孟并为中书平章政事。然而,他的母后答己却从后宫传旨命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元仁宗为不逆母意,遂以铁木迭儿为相,主持中书省事务。
一直到了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铁木迭儿以病去职。元仁宗于次年正月以太府卿秃忽鲁为中书右丞相。
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秃忽鲁以灾变乞罢相。
元仁宗以回回人哈散继相位,哈散不敢当国,自谓“非世勋族姓”,请元仁宗再任铁木迭儿。
元仁宗令哈散“启诸皇太后,与之印,大事必使预闻”。显然,这是太后答己的安排。
夏四月,元仁宗复拜铁木迭儿为开府仪同三司、监修国史、录军国重事。九月,即复以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
元仁宗新政,在经济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增加国家的赋税。
铁木迭儿入主中书省后,除了竭力控制任用僚属的权力,也集中朝中诸老臣共议补救国家赋税欠缺的办法,而且主张以敛财的手段谋之。
他说:“往者富民,往诸蕃商贩,率获厚利,商者益众,中国物轻,蕃货反重。今以江浙右丞曹立领其事,发舟十纲,给牒以往,归则征税如制:私往者,设其货。又经用不给..动钞本,则钞法愈虚;加赋税,则毒流黎庶;增课额,则比国初己倍五十矣。惟预买山东河间运使来岁盐引,及各冶铁货,庶可以足令岁之用。”又说“江南田粮、往年虽尝经理,但多未核实,可始自江浙,以及江东、西,宜先事严限格、信罪赏,今田主手实顷亩状入官,诸王、驸马、学校、寺观亦令如之;仍禁私匿民田,贵戚势家,毋得阻挠..则国用足矣。”
铁木迭儿的奏本符合解决财用不足的需要,元仁宗从之,并于是年冬实行江南经理。
十月,铁木迭儿遣江浙平章张驴等人分道经理江浙、江西、河南三省田粮,“制江南东西道及浙西道民先自实土田”,他们括田增税,敲榨勒索,无所不用其极。
他被派往江西的使臣昵匝马丁,酷暴尤甚。仅信丰一个县,就被他拆毁民房一千九百多间,还到处乱挖坟墓,充作新增田亩,百姓们恨之入骨。
当时各地吏治也十分腐败,“郡县并缘以厉民”,因此“经理考核多失其实”。
江南经理的惨烈,“赣为甚,宁都又甚”,民不堪命,延祐二年四月,赣州人蔡五九遂在宁都举兵反抗,进围州城,烧四关,杀贪官,除污吏,号令四方。
铁木迭儿乃又遣张驴率兵往剿。
蔡五九率众抵抗,终因势穷力蹙,被杀。
由此,我们就可知铁木迭儿,完全是个小人坏人,因为,他巴结起来后,所作所为,不是为民,而是在残害百姓!
这样的人,是典型的小人!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是不是个会巴结的人,而在于是不是个为大家带来福利的人!
铁木迭儿,显然不会为大伙带来福利。
因延祐经理失败,铁木迭儿“得罪斥罢”,但他“更自结徽政近臣。复再入相,恃势贪虐,凶秽愈甚,使得中外切齿”。
也就是说,铁木迭儿在延祐经理失败后,仍然能保持相位,非常的神奇。
当然,他的神奇在于太后对他的信任!
延祐二年七月,太后降旨,铁木迭儿又被任命为总宣政院事。十月,又晋封为太师。
中书平章政事张珪提出反对,认为太师论道经邦,须有才德兼备之相,方足以担当此重任,而“铁木迭儿非其人”。
太后听了大怒,趁元仁宗巡幸上都之隙,令徽政院使失列门召张珪入见,以杖击致重伤。
张珪即缴还印信,挈家眷离开大都。
元仁宗对答己母后处处袒护铁木迭儿,在朝中肆行威福,心中早已不满,然而他却不断向太后曲意妥协,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有了改变叔侄相继的先约,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的私心。
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且不使武宗之后将来起而争夺帝位,与太后、铁木迭儿势力相结盟达成暂时利益的一致是十分必要的。
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春,朝中议建东宫,铁木迭儿上奏议立元仁宗之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
实际上,这也正是元仁宗、皇后弘吉剌氏和太后答己的意思。
是以,这年冬十二月,年仅十三岁的硕德八剌被立为皇太子,“兼中书令、枢密使,授以金宝”。
有太后的庇护、元仁宗的放纵,铁木迭儿在朝中更加肆无忌惮。他与失列门及嬖幸也里失班之徒相结纳,凡宗戚、大臣忤己者,“巧饰危间,阴中以法,忠直被诛窜者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