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硕德八剌之死
硕德八剌颁布的《大元通制》中的许多条款,在形式上虽然属于临事制宜的个别指令或纪录公文,但它们作为单行法,对处理类似事务具有普遍的法律效能。因此,《大元通制》是具有法典性质和权威的官方政书,对于统一元朝的政制法程起了积极的作用,也体现了元廷通过颁布法典来加强它作为一个中原王朝的正统形象的用心。
硕德八剌的第四个措施是:清算太后集团遗毒,澄清吏治。
十一月,答己死后甫两月,硕德八剌再次发出“罢世祖以后冗置官”的诏令。
翌日,即罢去徽政院。
按徽政院原是侍奉皇太后的机构,答己死后撤罢徽政院本来理属当然,但在当时情况下,一下子减罢“徽政院断事官、江淮财赋之属六十余署”,未免操之过急、不过,这一行动,说明了硕德八剌对皇太后的人,已经到了一刻都不能容忍的程度了!
与此同时,拜住把原先受铁木迭儿压制而未加追究的“诳取官币”案重新提出来,遂诛杀当时尚在世的铁木迭儿之子八里吉思以及刘夔、囊加台,仆铁木迭儿父祖碑,追夺其官爵及封赠制书,他的另一个儿子锁南也被黜职。
他的这些措施使得元朝国势大有起色,但新政却触及到了蒙古保守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
硕德八剌对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似乎并未因他涉及诳取官币案而抓捕他。
他还以铁失独署御史大夫事。
这个做法,实际上是很明智的,因为,一下子要铲除后党,实在牵连过大,容易酿成兵变。
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六月,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硕德八剌决定铲除所有后党!
拜住等人将铁木迭儿的“过恶”反复陈奏,硕德八剌对这个死去已近一年的权臣的憎恶,竟急剧加深而不能自抑。
他的怒火开始发泄到被视为铁木迭儿“奸党”的那些朝臣,包括先已宣布赦免不究的铁失身上。
此时,恰逢硕德八剌在上都夜寐不宁。
“惧诛者”于是唆使番僧建言作佛事禳灾,希冀作佛事而获得大赦。
但拜住却声色俱厉地责备番僧:“尔等不过图得金帛而已,又欲庇有罪邪?”
铁失等人把拜住的话理解为硕德八剌又要惩治“有罪”的暗示。
史书的记载是:“闻之益惧,乃生异谋”。
硕德八剌又下令清除朝中铁木迭儿的势力,并且,随着清理的扩大化,使得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至治三年八月初四,公元1323年9月4日,准备刺杀硕德八剌!
狗急了会跳墙,人急了,就会杀人!
硕德八剌不知道情况危急,当下从上都出发,准备回到大都去。
上都一向是保守派蒙古贵族势力盘踞的据点,所以,他们要下手皇帝,还是有机会的!
九月四日晚上。
硕德八剌住宿在上都以南三十里的南坡店。
铁失纠集了一批对他心怀怨恨的守旧贵族,其中就有铁木迭儿的儿子锁南,他们发动兵变!
这些人,冲进硕德八剌的住宿地,杀掉宰相拜住!
铁失又亲自闯进硕德八剌的幄殿,杀害了硕德八剌!
这一次事变,史称“南坡之变”。
从表面上看来,这一次南坡之变完全是一次难以事先预料的突发性事件。但它的发生,又与硕德八剌的个人性格以及当时的蒙古—回回贵族与汉法派之间的斗争形势,具有某种程度的必然联系。
虽然汉族文人经常喜欢按照儒家观念将硕德八剌的形象理想化,但硕德八剌在清楚太后党的时候,却手段很辣,没有给他们留有余地,这就导致了自己最后被杀。
硕德八剌去世之时,年仅二十岁,葬诸帝陵。
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二月,上尊谥曰睿圣文孝皇帝,庙号英宗。
硕德八剌,在太后掌权的时候,他能够忍耐,任由太后势力的壮大,如果是他从意识里认识到太后的势大,那么,他是个智慧的人物,因为,他掌握了形势,知道太后势大的时候,能够采取隐忍;可惜的是,他不是意识到形势,而是他还太年幼,不敢和太后争权。之后,太后逐渐年老,硕德八剌铲除了权相铁木迭儿,一举夺得了大权,可惜,他还是不能够掌握形势,在太后余党尚强的时候,想着彻底铲除余党,终于导致了兵变,自己也被弑杀。
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不够智慧。但是,他以二十岁的年纪,就铲除奸党,实行新政,可谓是有为皇帝!所以,他虽死于兵变,仍不失为英明之主。
宋濂在《元史》中评价硕德八剌:“英宗性刚明,尝以地震减膳、彻乐、避正殿,有近臣称觞以贺,问:‘何为贺?朕方修德不暇,汝为大臣,不能匡辅,反为谄耶?’斥出之。拜住进曰:‘地震乃臣等失职,宜求贤以代。’曰:‘毋多逊,此朕之过也。’尝戒群臣曰:‘卿等居高位,食厚禄,当勉力图报。苟或贫乏,朕不惜赐汝;若为不法,则必刑无赦。’八思吉思下狱,谓左右曰:‘法者,祖宗所制,非朕所得私。八思吉思虽事朕日久,今其有罪,当论如法。’尝御鹿顶殿,谓拜住曰:‘朕以幼冲,嗣承大业,锦衣玉食,何求不得。惟我祖宗栉风沐雨,戡定万方,曾有此乐邪?卿元勋之裔,当体朕至怀,毋忝尔祖。台除者,中书亦然。今山林之下,遗逸良多,卿等不能尽心求访,惟以亲戚故旧更相引用邪?’其明断如此。然以果于刑戮,奸党畏诛,遂构大变云。”
前面叙述了硕德八剌几件英明果断的事迹,肯定了他是个英明之主,最后惋惜他锄奸急切,导致被弑杀。
邵远平在《元史类编》评论硕德八剌说:“三载承干,庶务锐始;大飨躬亲,致哀尽礼;刚过鲜终,肘腋祸起;不察几先,励精徒尔。”
惋惜之情,流于文字。
硕德八剌的第四个措施是:清算太后集团遗毒,澄清吏治。
十一月,答己死后甫两月,硕德八剌再次发出“罢世祖以后冗置官”的诏令。
翌日,即罢去徽政院。
按徽政院原是侍奉皇太后的机构,答己死后撤罢徽政院本来理属当然,但在当时情况下,一下子减罢“徽政院断事官、江淮财赋之属六十余署”,未免操之过急、不过,这一行动,说明了硕德八剌对皇太后的人,已经到了一刻都不能容忍的程度了!
与此同时,拜住把原先受铁木迭儿压制而未加追究的“诳取官币”案重新提出来,遂诛杀当时尚在世的铁木迭儿之子八里吉思以及刘夔、囊加台,仆铁木迭儿父祖碑,追夺其官爵及封赠制书,他的另一个儿子锁南也被黜职。
他的这些措施使得元朝国势大有起色,但新政却触及到了蒙古保守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
硕德八剌对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似乎并未因他涉及诳取官币案而抓捕他。
他还以铁失独署御史大夫事。
这个做法,实际上是很明智的,因为,一下子要铲除后党,实在牵连过大,容易酿成兵变。
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六月,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硕德八剌决定铲除所有后党!
拜住等人将铁木迭儿的“过恶”反复陈奏,硕德八剌对这个死去已近一年的权臣的憎恶,竟急剧加深而不能自抑。
他的怒火开始发泄到被视为铁木迭儿“奸党”的那些朝臣,包括先已宣布赦免不究的铁失身上。
此时,恰逢硕德八剌在上都夜寐不宁。
“惧诛者”于是唆使番僧建言作佛事禳灾,希冀作佛事而获得大赦。
但拜住却声色俱厉地责备番僧:“尔等不过图得金帛而已,又欲庇有罪邪?”
铁失等人把拜住的话理解为硕德八剌又要惩治“有罪”的暗示。
史书的记载是:“闻之益惧,乃生异谋”。
硕德八剌又下令清除朝中铁木迭儿的势力,并且,随着清理的扩大化,使得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至治三年八月初四,公元1323年9月4日,准备刺杀硕德八剌!
狗急了会跳墙,人急了,就会杀人!
硕德八剌不知道情况危急,当下从上都出发,准备回到大都去。
上都一向是保守派蒙古贵族势力盘踞的据点,所以,他们要下手皇帝,还是有机会的!
九月四日晚上。
硕德八剌住宿在上都以南三十里的南坡店。
铁失纠集了一批对他心怀怨恨的守旧贵族,其中就有铁木迭儿的儿子锁南,他们发动兵变!
这些人,冲进硕德八剌的住宿地,杀掉宰相拜住!
铁失又亲自闯进硕德八剌的幄殿,杀害了硕德八剌!
这一次事变,史称“南坡之变”。
从表面上看来,这一次南坡之变完全是一次难以事先预料的突发性事件。但它的发生,又与硕德八剌的个人性格以及当时的蒙古—回回贵族与汉法派之间的斗争形势,具有某种程度的必然联系。
虽然汉族文人经常喜欢按照儒家观念将硕德八剌的形象理想化,但硕德八剌在清楚太后党的时候,却手段很辣,没有给他们留有余地,这就导致了自己最后被杀。
硕德八剌去世之时,年仅二十岁,葬诸帝陵。
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二月,上尊谥曰睿圣文孝皇帝,庙号英宗。
硕德八剌,在太后掌权的时候,他能够忍耐,任由太后势力的壮大,如果是他从意识里认识到太后的势大,那么,他是个智慧的人物,因为,他掌握了形势,知道太后势大的时候,能够采取隐忍;可惜的是,他不是意识到形势,而是他还太年幼,不敢和太后争权。之后,太后逐渐年老,硕德八剌铲除了权相铁木迭儿,一举夺得了大权,可惜,他还是不能够掌握形势,在太后余党尚强的时候,想着彻底铲除余党,终于导致了兵变,自己也被弑杀。
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不够智慧。但是,他以二十岁的年纪,就铲除奸党,实行新政,可谓是有为皇帝!所以,他虽死于兵变,仍不失为英明之主。
宋濂在《元史》中评价硕德八剌:“英宗性刚明,尝以地震减膳、彻乐、避正殿,有近臣称觞以贺,问:‘何为贺?朕方修德不暇,汝为大臣,不能匡辅,反为谄耶?’斥出之。拜住进曰:‘地震乃臣等失职,宜求贤以代。’曰:‘毋多逊,此朕之过也。’尝戒群臣曰:‘卿等居高位,食厚禄,当勉力图报。苟或贫乏,朕不惜赐汝;若为不法,则必刑无赦。’八思吉思下狱,谓左右曰:‘法者,祖宗所制,非朕所得私。八思吉思虽事朕日久,今其有罪,当论如法。’尝御鹿顶殿,谓拜住曰:‘朕以幼冲,嗣承大业,锦衣玉食,何求不得。惟我祖宗栉风沐雨,戡定万方,曾有此乐邪?卿元勋之裔,当体朕至怀,毋忝尔祖。台除者,中书亦然。今山林之下,遗逸良多,卿等不能尽心求访,惟以亲戚故旧更相引用邪?’其明断如此。然以果于刑戮,奸党畏诛,遂构大变云。”
前面叙述了硕德八剌几件英明果断的事迹,肯定了他是个英明之主,最后惋惜他锄奸急切,导致被弑杀。
邵远平在《元史类编》评论硕德八剌说:“三载承干,庶务锐始;大飨躬亲,致哀尽礼;刚过鲜终,肘腋祸起;不察几先,励精徒尔。”
惋惜之情,流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