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武力解决
孙中山的情绪非常激动:“袁世凯两面三刀,阴险狡诈,豺狼之性终不可移,杀害遁初,又要私借外债,以一己之私而不惜冒天下之大不讳,逆诬已彰。我们党一方面应利用当前国人之义愤,外联日本,以孤老贼之势;另一方面,应立即动员南方五省宣布独立,起兵讨袁,先发制人,方可取胜。错过目前之时机,后果将难以预料,我打算近日再次东渡日本,联络日方军政界朋友,以期得到日本的援助。”
黄兴的情绪也有点急躁:“恕我直言,若用武力倒袁,一来难以得到国人谅解,二来袁世凯正可以此为借口,向欧美乞怜求助,其结局更是不堪设想。如今真理在握,罪犯在押,铁证如山,我仍主张法律惩袁,逼袁下台。”
孙中山道:“在今日之中国,对于袁世凯这样一个独揽军、政、财大权,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盗逆贼来说,法律是制裁不了他的,甚至是动不了他的一根汗毛的。历史,我没有看准,可还是有人看准了,去年有人就在报上撰文写道:孙退袁兴,旧势力完全存在,革命实在太不彻底,且卧榻之旁,任人鼾睡,必大冲突。说得好,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啊。”
眼看不能说动对方,黄兴又提出:“干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暗杀手段结果了袁世凯,既省事又免牺牲。”
孙中山一向不赞成暗杀,亦不认为能用法律解决问题。孙、黄二人争持甚烈。与会众人也分成两派,一派支持黄兴,一派赞同孙中山,而他们的立场划分,基本就是原先孙派、黄派的分野,大敌当前,国民党内部却发生了分化。
国会开幕这一关虽然是有惊无险的度过了,但随着有关袁世凯、赵秉钧主谋刺杀宋教仁的材料逐渐透露出来,袁世凯、赵秉钧手忙脚乱,他深怕南方国民党人趁民愤鼎沸之时举兵北伐赶他下台,后得知国民党领袖们关于起兵一事尚在争论之中,他又暗自庆幸,急忙部署对南方异动的措施。此次前来开会的人员,都是北洋集团的核心心腹,包括了赵秉钧、梁士诒、段祺瑞、冯国璋等人。
袁世凯首先拿着刚刚收到的,孙中山劝他下野的电报,杀气腾腾地对手下人说道:“你们听听孙文在说些什么?‘公今日舍辞职外,决无他策,公必欲残民以逞,善言不入,文不忍东南人民久困兵革,必以前次反对君主之决心,反对公之一人,义无反顾。’孙文还想下定决心跟老子干呢,你们可以告诉国民党人,我现在已下决心。孙文右是捣乱,左是捣乱,他除捣乱外再无别的本领了。我袁世凯就不能听人捣乱,他孙文若敢动枪动炮,或另行组织政府,我就发兵征伐,而绝无姑息养奸之余地。”
众人均点头,好久没有听到老袁说这么干脆的话了。
“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就是这件事,你们都是我的心腹,北洋的骨干,我想问问你们,你们是什么看法。”袁世凯用目光扫视了众人一眼,眼神似乎在说,这不光是我袁世凯的事也是你们的事情,我若是倒了,整个北洋集团就会跟着倒霉。
段祺瑞毫不含糊:“为今之计,大总统宜早下决心,是战是和,要有个决断,不然拖延日久,让民党占了先机,对我们很是不利。”
冯国璋为人稍嫌圆滑些,他道:“目前局势变化还不明朗,虽然舆论多有对大总统不利,但那只是猜测,并无实据,而且也不可能有实据。前些日子报界舆论不也围攻秦时竹了嘛,我看他也没什么事。民党闹事是真,夺权也是真,但若是要动刀枪,恐怕他们没有这个胆量。”
袁世凯哼了一声,对冯国璋的和稀泥表示不满:“我不怕国民党兴兵夺天下,就怕他们用软刀子杀人。”
“大总统,现在关键的是国民党一再叫嚣责任内阁,万一给他们得逞,我们也很骑虎难下,还不如……”赵秉钧已经将自己完全捆绑在老袁的战车上了。
眼看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梁士诒知道不表态也是不行了,他慢悠悠地说:“打仗嘛,原本也无不可,只是大借款还没有落实,钱从何处来?另外,这么大的事,涉及各国协调,如果贸然行动得不到各国理解或者列强联合干涉,如何是好?”
“协调协调,就知道协调,你都看都让陆征祥弄成什么样子了?”一说起谈判、协调,老袁就怒气冲冲,中、俄谈判硬生生地让唐绍仪唱了主角,袁世凯不仅不能从中捞取一票,反而还得跟着秦时竹的思路走。
“主要是北疆方面派来了唐少川……”赵秉钧迟疑了一下,还是把自己和唐绍仪接触的结果告诉了袁世凯――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灰。其实不要说两人现在的政治立场如何,光冲着唐绍仪担任总理期间赵秉钧的态度和做派,唐绍仪就完全不可能给他好脸色看。
“少川既然铁了心,那就随便他吧。”袁世凯阴沉着脸说,“我看秦时竹也未必能信得过他。他堂堂一个巡抚跑去给巡防营统领当高参,丢人不丢人?”
听得袁世凯寒碜唐绍仪,众人都是一脸默然,唐绍仪这事其实还是袁世凯自己造成的。冯国璋和段祺瑞都是出国留洋过的,对唐绍仪多少敬重,梁士诒是稳健派,对唐也颇为友好。唐绍仪是个人才,却因为一些民主思想而不见容于老袁。有时候梁士诒往往会思考,为什么同样是这个人,在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时候那么开明,那么接受新事务,到了做总统反而不能容忍了呢……这种思考既不能和别人交流,又闷在心里,搅得他满心难受。他有时大着胆子想,眼前这人是不是过气了,已跟不上这个形势还是本性使然?这次暗杀宋教仁,他心里清楚的很,不管袁世凯、赵秉钧怎么造谣生事,总逃不了他们俩的干系。
“大总统,我的意思倒不妨在这件事上卖北疆和秦时竹一个面子。”段祺瑞小眼睛一转,又有了新看法,“倘若日后真的和国民党刀枪相见,北疆便成为举足轻重的势力,现在归秦时竹统属的军队已达到了28万之多,倘若他偏向对方,我们……”
“芝泉所言甚是,从军事布局来看,我们北洋的部队正好夹在南军和北疆军的中央,倘若这两家联手,我们腹背受敌,大为不利。”冯国璋的意见和段祺瑞一致,“现在北疆到底是什么态度?”
“电报我已经发给秦时竹了,这家伙老奸巨猾,没有个准信,只是含含糊糊地说深为痛心、遗憾云云,谁知道他怎么想的?”老袁愤愤地说,“他还跟我说不仅宋案的责任要查,陶成章的案子、章太炎的案子都要仔细查找,分明是落井下石……”
赵秉钧这时的脑子突然一机灵,开口道:“大总统,此事尚且不能过早下定论,人民党和国民党多有过节,秦时竹此举多是敷衍而已。眼下宋案正闹得激烈,他却提出要查这俩人的案子,分明是想冲淡别人的注意力,分散舆论……”
“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人民党和国民党之间矛盾确实不小,看来我得好好把握,实在不行,还得请老相国出面,他的面子,秦时竹还是要给的。”
“大总统,还有一事也可以利用,国会已经召开,国民党在国会里占有优势,但内部并不统一,人民党力量虽逊于国民党,但凝聚力相对要强,我们可以抓住他们急于出头,控制议会这个心态而利用之。”
“此话有理,但搞政党你我都不在行,还得让梁卓如跑一趟……”袁世凯对着手下两员大将,“政治上的事我会关注,军事上你们俩人要多费心,华甫,直隶的政务你可以稍微放一放,反正大选已经落幕,不会牵扯太多。”
袁世凯用拳头一锤桌子,“这次我是下定决心了,一定要彻底粉碎南方这些革命党……”
“是!”
宋教仁被刺后,全国舆论集矢袁世凯,梁启超也备受责难,日子很不好过。原本打算合并的三党又变得迟疑起来,部分党员为避免国民党之忌,急于摆脱和袁世凯的关系。三党内部对合并后的组织形式与干部配置仍纷争不已,共和党主张总理制,由黎元洪任总理,梁启超任协理,汤化龙和孙武分任政务部长和党务部长,而民主党为提高汤化龙地位起见,仍主理事制,由黎任理事长,梁、汤、孙并列为理事。为了本党的私利,各方争吵不休,使刚有“定议”的三党合并计划重又搁浅。
袁世凯为减轻国民党对三党合并的压力,一面宣布他暂不入党,一面通知梁启超暂缓入京。梁启超很不满民主党诸人所为,愤愤不平地对女儿说:“民主鬼吾恨之刺骨”,并欲公开宣布“不复与闻党事”,以要挟民主党人。但面对国人的反袁情绪,也不得不改采“半消极半积极”的态度,准备辞去“协理”之职,别设进退自如的“参议长”以自任。
这一天,他又收到了袁世凯的电报,内容居然是希望他跑一趟沈阳,去和秦时竹当面面谈一次,询问国会开始后究竟如何正常运作,政府框架究竟如何组建?梁启超是明白人,一看就知道了袁世凯的用意,希望三党和人民党合作,在将来的国会中把握大局。至于为什么要去沈阳,理由很明显,虽然人民党在议会中成立了议团,而且由现任议长吴景濂任团长,张謇任副团长,但真正的幕后大佬却是远在沈阳的秦时竹。从运作上看,人民党议员明显和别处的议员不一样,特别是东北来的议员,非常抱团,而且流露出一种骄傲,为有一个好的领袖而骄傲。
这种骄傲情绪,毫无疑问是来自秦时竹的能力和威信,东北三省是秦时竹一手光复的,人民党是他一手打造的,现在北疆尤其是东北的新局面是他一手缔造的,就连最近刚刚和俄国人打的仗也是秦时竹指挥的。秦时竹是将实力和民主政治结合得最好的人,虽然只是一个地区性强人,但所流露出来的气势和做派,绝不是甘愿屈居人下的模样。秦时竹不仅有地盘,有充裕的财政,还有厉害的枪杆子、卓有成效的舆论队伍和党派,他做成了袁世凯和孙中山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梁启超隐隐约约感到,袁世凯、孙中山甚至包括自己在内,是不是都老了?该让出舞台让年轻新锐上来施展拳脚了?看看张謇、汤寿潜、程德全甚至唐绍仪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如此推崇秦时竹,梁启超有时也动了心思,加入人民党如何?
当时在沈阳曾经和秦时竹有过一番交谈,虽然有逢场作戏的成分,但秦时竹提出的建议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倘不如意,便来相投……”梁启超深信,在三党合并后,自己最好也是个协理,位居黎元洪之下,但黎元洪是个什么东西?一个已经过气、差点被打倒的老官僚罢了,只是庙中泥菩萨,供人烧香倒还可以,若是真的显灵,恐怕是太阳要从西边出来。若是投奔秦时竹,按照秦时竹不愿意直接出面的秉性,应该大有可为,况且秦时竹本人比袁世凯要开明,做事也不跋扈,有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只是眼下三党合并未成,拿什么给秦时竹做见面礼呢?
现在自己的立场还是在老袁这边,一时间难以转向,再说宋案到底如何了结,让人关注,梁启超打定主意,沈阳这一趟必须是要去的,摸清了对方的底牌,自己就从容的多。无论袁派、秦派,多少还是要给自己一点面子。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云南都督蔡锷也一再来书信,劝自己多和别的党派,尤其是人民党保持接触,不要一味陷在袁世凯的泥坑里拔不出来,将来后悔都来不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黄兴的情绪也有点急躁:“恕我直言,若用武力倒袁,一来难以得到国人谅解,二来袁世凯正可以此为借口,向欧美乞怜求助,其结局更是不堪设想。如今真理在握,罪犯在押,铁证如山,我仍主张法律惩袁,逼袁下台。”
孙中山道:“在今日之中国,对于袁世凯这样一个独揽军、政、财大权,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盗逆贼来说,法律是制裁不了他的,甚至是动不了他的一根汗毛的。历史,我没有看准,可还是有人看准了,去年有人就在报上撰文写道:孙退袁兴,旧势力完全存在,革命实在太不彻底,且卧榻之旁,任人鼾睡,必大冲突。说得好,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啊。”
眼看不能说动对方,黄兴又提出:“干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暗杀手段结果了袁世凯,既省事又免牺牲。”
孙中山一向不赞成暗杀,亦不认为能用法律解决问题。孙、黄二人争持甚烈。与会众人也分成两派,一派支持黄兴,一派赞同孙中山,而他们的立场划分,基本就是原先孙派、黄派的分野,大敌当前,国民党内部却发生了分化。
国会开幕这一关虽然是有惊无险的度过了,但随着有关袁世凯、赵秉钧主谋刺杀宋教仁的材料逐渐透露出来,袁世凯、赵秉钧手忙脚乱,他深怕南方国民党人趁民愤鼎沸之时举兵北伐赶他下台,后得知国民党领袖们关于起兵一事尚在争论之中,他又暗自庆幸,急忙部署对南方异动的措施。此次前来开会的人员,都是北洋集团的核心心腹,包括了赵秉钧、梁士诒、段祺瑞、冯国璋等人。
袁世凯首先拿着刚刚收到的,孙中山劝他下野的电报,杀气腾腾地对手下人说道:“你们听听孙文在说些什么?‘公今日舍辞职外,决无他策,公必欲残民以逞,善言不入,文不忍东南人民久困兵革,必以前次反对君主之决心,反对公之一人,义无反顾。’孙文还想下定决心跟老子干呢,你们可以告诉国民党人,我现在已下决心。孙文右是捣乱,左是捣乱,他除捣乱外再无别的本领了。我袁世凯就不能听人捣乱,他孙文若敢动枪动炮,或另行组织政府,我就发兵征伐,而绝无姑息养奸之余地。”
众人均点头,好久没有听到老袁说这么干脆的话了。
“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就是这件事,你们都是我的心腹,北洋的骨干,我想问问你们,你们是什么看法。”袁世凯用目光扫视了众人一眼,眼神似乎在说,这不光是我袁世凯的事也是你们的事情,我若是倒了,整个北洋集团就会跟着倒霉。
段祺瑞毫不含糊:“为今之计,大总统宜早下决心,是战是和,要有个决断,不然拖延日久,让民党占了先机,对我们很是不利。”
冯国璋为人稍嫌圆滑些,他道:“目前局势变化还不明朗,虽然舆论多有对大总统不利,但那只是猜测,并无实据,而且也不可能有实据。前些日子报界舆论不也围攻秦时竹了嘛,我看他也没什么事。民党闹事是真,夺权也是真,但若是要动刀枪,恐怕他们没有这个胆量。”
袁世凯哼了一声,对冯国璋的和稀泥表示不满:“我不怕国民党兴兵夺天下,就怕他们用软刀子杀人。”
“大总统,现在关键的是国民党一再叫嚣责任内阁,万一给他们得逞,我们也很骑虎难下,还不如……”赵秉钧已经将自己完全捆绑在老袁的战车上了。
眼看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梁士诒知道不表态也是不行了,他慢悠悠地说:“打仗嘛,原本也无不可,只是大借款还没有落实,钱从何处来?另外,这么大的事,涉及各国协调,如果贸然行动得不到各国理解或者列强联合干涉,如何是好?”
“协调协调,就知道协调,你都看都让陆征祥弄成什么样子了?”一说起谈判、协调,老袁就怒气冲冲,中、俄谈判硬生生地让唐绍仪唱了主角,袁世凯不仅不能从中捞取一票,反而还得跟着秦时竹的思路走。
“主要是北疆方面派来了唐少川……”赵秉钧迟疑了一下,还是把自己和唐绍仪接触的结果告诉了袁世凯――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灰。其实不要说两人现在的政治立场如何,光冲着唐绍仪担任总理期间赵秉钧的态度和做派,唐绍仪就完全不可能给他好脸色看。
“少川既然铁了心,那就随便他吧。”袁世凯阴沉着脸说,“我看秦时竹也未必能信得过他。他堂堂一个巡抚跑去给巡防营统领当高参,丢人不丢人?”
听得袁世凯寒碜唐绍仪,众人都是一脸默然,唐绍仪这事其实还是袁世凯自己造成的。冯国璋和段祺瑞都是出国留洋过的,对唐绍仪多少敬重,梁士诒是稳健派,对唐也颇为友好。唐绍仪是个人才,却因为一些民主思想而不见容于老袁。有时候梁士诒往往会思考,为什么同样是这个人,在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时候那么开明,那么接受新事务,到了做总统反而不能容忍了呢……这种思考既不能和别人交流,又闷在心里,搅得他满心难受。他有时大着胆子想,眼前这人是不是过气了,已跟不上这个形势还是本性使然?这次暗杀宋教仁,他心里清楚的很,不管袁世凯、赵秉钧怎么造谣生事,总逃不了他们俩的干系。
“大总统,我的意思倒不妨在这件事上卖北疆和秦时竹一个面子。”段祺瑞小眼睛一转,又有了新看法,“倘若日后真的和国民党刀枪相见,北疆便成为举足轻重的势力,现在归秦时竹统属的军队已达到了28万之多,倘若他偏向对方,我们……”
“芝泉所言甚是,从军事布局来看,我们北洋的部队正好夹在南军和北疆军的中央,倘若这两家联手,我们腹背受敌,大为不利。”冯国璋的意见和段祺瑞一致,“现在北疆到底是什么态度?”
“电报我已经发给秦时竹了,这家伙老奸巨猾,没有个准信,只是含含糊糊地说深为痛心、遗憾云云,谁知道他怎么想的?”老袁愤愤地说,“他还跟我说不仅宋案的责任要查,陶成章的案子、章太炎的案子都要仔细查找,分明是落井下石……”
赵秉钧这时的脑子突然一机灵,开口道:“大总统,此事尚且不能过早下定论,人民党和国民党多有过节,秦时竹此举多是敷衍而已。眼下宋案正闹得激烈,他却提出要查这俩人的案子,分明是想冲淡别人的注意力,分散舆论……”
“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人民党和国民党之间矛盾确实不小,看来我得好好把握,实在不行,还得请老相国出面,他的面子,秦时竹还是要给的。”
“大总统,还有一事也可以利用,国会已经召开,国民党在国会里占有优势,但内部并不统一,人民党力量虽逊于国民党,但凝聚力相对要强,我们可以抓住他们急于出头,控制议会这个心态而利用之。”
“此话有理,但搞政党你我都不在行,还得让梁卓如跑一趟……”袁世凯对着手下两员大将,“政治上的事我会关注,军事上你们俩人要多费心,华甫,直隶的政务你可以稍微放一放,反正大选已经落幕,不会牵扯太多。”
袁世凯用拳头一锤桌子,“这次我是下定决心了,一定要彻底粉碎南方这些革命党……”
“是!”
宋教仁被刺后,全国舆论集矢袁世凯,梁启超也备受责难,日子很不好过。原本打算合并的三党又变得迟疑起来,部分党员为避免国民党之忌,急于摆脱和袁世凯的关系。三党内部对合并后的组织形式与干部配置仍纷争不已,共和党主张总理制,由黎元洪任总理,梁启超任协理,汤化龙和孙武分任政务部长和党务部长,而民主党为提高汤化龙地位起见,仍主理事制,由黎任理事长,梁、汤、孙并列为理事。为了本党的私利,各方争吵不休,使刚有“定议”的三党合并计划重又搁浅。
袁世凯为减轻国民党对三党合并的压力,一面宣布他暂不入党,一面通知梁启超暂缓入京。梁启超很不满民主党诸人所为,愤愤不平地对女儿说:“民主鬼吾恨之刺骨”,并欲公开宣布“不复与闻党事”,以要挟民主党人。但面对国人的反袁情绪,也不得不改采“半消极半积极”的态度,准备辞去“协理”之职,别设进退自如的“参议长”以自任。
这一天,他又收到了袁世凯的电报,内容居然是希望他跑一趟沈阳,去和秦时竹当面面谈一次,询问国会开始后究竟如何正常运作,政府框架究竟如何组建?梁启超是明白人,一看就知道了袁世凯的用意,希望三党和人民党合作,在将来的国会中把握大局。至于为什么要去沈阳,理由很明显,虽然人民党在议会中成立了议团,而且由现任议长吴景濂任团长,张謇任副团长,但真正的幕后大佬却是远在沈阳的秦时竹。从运作上看,人民党议员明显和别处的议员不一样,特别是东北来的议员,非常抱团,而且流露出一种骄傲,为有一个好的领袖而骄傲。
这种骄傲情绪,毫无疑问是来自秦时竹的能力和威信,东北三省是秦时竹一手光复的,人民党是他一手打造的,现在北疆尤其是东北的新局面是他一手缔造的,就连最近刚刚和俄国人打的仗也是秦时竹指挥的。秦时竹是将实力和民主政治结合得最好的人,虽然只是一个地区性强人,但所流露出来的气势和做派,绝不是甘愿屈居人下的模样。秦时竹不仅有地盘,有充裕的财政,还有厉害的枪杆子、卓有成效的舆论队伍和党派,他做成了袁世凯和孙中山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梁启超隐隐约约感到,袁世凯、孙中山甚至包括自己在内,是不是都老了?该让出舞台让年轻新锐上来施展拳脚了?看看张謇、汤寿潜、程德全甚至唐绍仪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如此推崇秦时竹,梁启超有时也动了心思,加入人民党如何?
当时在沈阳曾经和秦时竹有过一番交谈,虽然有逢场作戏的成分,但秦时竹提出的建议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倘不如意,便来相投……”梁启超深信,在三党合并后,自己最好也是个协理,位居黎元洪之下,但黎元洪是个什么东西?一个已经过气、差点被打倒的老官僚罢了,只是庙中泥菩萨,供人烧香倒还可以,若是真的显灵,恐怕是太阳要从西边出来。若是投奔秦时竹,按照秦时竹不愿意直接出面的秉性,应该大有可为,况且秦时竹本人比袁世凯要开明,做事也不跋扈,有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只是眼下三党合并未成,拿什么给秦时竹做见面礼呢?
现在自己的立场还是在老袁这边,一时间难以转向,再说宋案到底如何了结,让人关注,梁启超打定主意,沈阳这一趟必须是要去的,摸清了对方的底牌,自己就从容的多。无论袁派、秦派,多少还是要给自己一点面子。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云南都督蔡锷也一再来书信,劝自己多和别的党派,尤其是人民党保持接触,不要一味陷在袁世凯的泥坑里拔不出来,将来后悔都来不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