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时机来临(4)
“总参经过为期半年的详尽论证,列举了种种优势和我国的有利条件,这些就不一一列举了,现在,重点谈的是不利条件和因素,概括起来,大概五点,这也是需要诸位今日予以讨论的。”
“其一,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此次作战想定地区,除了极少数例外之外,大多是人迹罕至的荒野、戈壁、沙漠等不毛之地,人烟稀少,除夏季外,其余季节均较为寒冷,冬季极端温度在零下40度以下,极端不利于人的生存——大军出动,最大的考验便是这样的地形和气候,除了要和俄国毛子斗争,关键还在于和老天爷斗,总参这次抽调北中国驻军,特别是用西北、东北军区主力押阵,已经考虑到了上述不利因素,意图用最适应上述条件、最适应上述环境的部队投入作战,当然,国内气候和环境虽然已经较为恶劣,但比起作战地区而言,还要稍胜一筹;
其二,后勤补给、物资筹集。经过中日冲突的预演,总后认为,国内目前的战略物资和兵器生产可以应付大军日常补给需要,也能够通过迅速扩充满足爆发式的需要,经过前后累计一年的努力,全军上下已经基本完成了换装,列入逐鹿行动计划的各梯队更是优先得到了补充,但是,作战是系统工程,不要说枪支损耗,便是日常弹药消耗便是天文数字,更要命的是,在三个集团军主要作战区域,气候和环境都不理想,后勤补给和物资筹集有相当难度。总后建议,从出发地开拔后,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兵站,作为物资中转的基地所在,在国境内,兵站可依托铁路沿线设置,在国境外,依托交通要道和据点设置,但有两个问题,一是兵站的防御兵力如何安置,二是兵站与兵站之间的交通线如何维系——不可能每隔50里就设一个,这需要作战计划中予以详细说明。总后已上报大本营,拟为总体作战征发100万民工,30万牲畜,此数量如何调配,需要先期指定,另外,根据征蒙经验,飞艇用处受限,不宜寄予过高期望;
其三,通讯联络,指挥协调。此去国外作战,人地两生,地势又较为开阔,各集团军内部通讯和彼此联络是当务之急,欧战的教训极为深刻,俄军之所以有坦能堡之败,关键就在于通讯工作做得不好,让德军破译了密电,我军将在逐鹿行动开始后启用全新的密码,根据总参保密局的介绍,可以保证3个月内无人破译,另外,俄军目前的电文我军都可以破译,但开战之后是否会予以更替不得而知,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特别是进攻箭头与大本营之间存在着3000里以上的距离,如何设置前线指挥部,是当务之急,总参经过考虑,认为大本营还是设在北京为宜,但应该在前线提供枢纽连接点,具体指挥协调,既要根据整体战略情报,又要赋予前线指挥官相应的临机处置,如何协调沟通,是一大难题;
其四,战法战术,战役部署。虽然说,俄国在远东的兵力经过欧战的抽调,已经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轻易南下。这次作战,以进攻为主,除了野战,要害就是攻城,特别是东路包括海参崴、伯利在内的几座城市,是俄国多年经营之处,里面还有海军基地和美国运来的大批军火,这是东路的关键点,中路至少要打到赤塔,西路至少要打到浩汗。辽阳战役我军打得很艰苦,反过来也说明,如果换成是国防军进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城市,困难会非常大,具体战术如何布置,进攻如何操演,都是各集团军指挥官需要在最近几个月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其五,战略战机,整体大局。这次欧洲打仗,英法德俱无暇东顾,日本刚刚与我交战,元气大伤,本来是逐鹿行动最好的战略时机。但是,中日冲突结束已近一年,到逐鹿行动具体展开后可能会有一年半以上的时间,这当中,我们在整军备战,日方也在加紧恢复元气。总参情报局得到的确切情报是,中日冲突中损失殆尽的几个师团已经完成了人员补充,正在拼死训练,军械还差一不少,但是半年后很可能齐装满员。经过中日冲突的教训,日本加强了对新战术的演练,加强了技术兵器的装备和创新,整体实力大致恢复到原先水平,敌意有增无减。由于日本与俄国有同盟关系,虽然现在还是名存实亡,倘若在逐鹿行动利用这层关系出兵,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在作战区域上,针对东路南翼俄军的进攻,直接对朝鲜形成两面夹击,日本不可能坐视不理。库页岛从法理而言,全部都是中国领土,但目前日本占领着南部,战事一开之后,如果我们要收复库页岛,就必然与日本旗冲突,如果不收复,则有完全丧失的可能,如何抉择,邀请大本营早下决心。”
张绍曾洋洋洒洒说了5条,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一望便是集思广益的结果,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个日夜才折腾出来的。
蒋方震接过话头道:“我素来赞同总统的观点,战术上要藐视对手,战略上要重视对手。对于整个大局面临的这些问题,即便不能够加以扭转,也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应对办法,不至于在实际中手忙脚乱。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俄国的情况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摸清楚,那么自己的利弊分析就极为紧要。”
“我先说两句。”参谋次长,同时兼任中、东战区巡视员的陈宦道,“方才张总长谈了5个方面的问题,我心里也有点想法,先说出来,就是抛砖引玉。关于气候和地形,这点是没办法避免的,只能进行针对性适应,好在各路大军的出发地与作战地环境还比较类似,可以提前进行针对性适应,另外,我认为一、二、三其实可以联系起来考虑——如果能解决后勤补给和通讯沟通问题,则地形恶劣、气候多变不是太大的困难,如果2、3两条做不好,则第一条的杀伤力就显现了出来。”
“我赞同二庵兄的意见,地形和气候,俄军和我们面临的是一样的,充其量他们比我们更有经验一些,这是无法改变的,只能多做准备,谁准备充分,谁就握有胜算。关于后勤,总后已经制定了一个详尽的计划,即按照中日冲突的标准进行物资筹集和转运。现在,物资供应和运输都不是太大的问题,难的是如何在这个当中衔接好、配合好,因此,总后提议,各集团军长官在指挥部成立后,需要第一时间确定指挥部的后勤长官和各师、旅的后勤官,悉数到总后报道,研究补给问题,确定各种预案。”
“此案可行,各部最迟于10天后确定联络人员。”秦时竹当场拍板。
陈宦接着说刚才的话题:“关于第四条,在战法上,我觉得与战略目标极其相关。逐鹿行动的底线,是将中俄国境线恢复到《尼布楚条约》时候的情况,但有一点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这些地区,很多都是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利用大量兵力驻守是不可能的,俄军不可能,我们也不可能。作战的目标,在于歼灭敌人的有声力量,使之不能对我国领土形成威慑或觊觎,因此,是大进攻前提中的局部防御。说进攻,是指作战以歼敌为要义,尽可能削弱敌军,使之害怕与我军交手,说防御,则是在大军拿下战略要点之后,派驻的小部队能够顶住敌军的反攻击……我们不能与敌人打拉锯战,那样再过10年也是空耗,我们必须打歼灭战,消灭不了敌人就必须守住据点,只要据点在,大军随时可以重头再来——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是逐鹿行动的重中之重。最恶劣是什么情况呢?大军推进,敌人遁走,等到天气转坏或者因为后勤困难不得不退兵时,敌人又紧追不放……”
这一点深为众人所赞同,只有将敌人打疼、打怕,才能杜绝他的侵略心里,否则,上万里国境,靠层层分兵设防,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关于第五点,一直是我头疼的地方。”陈宦道,“逐鹿行动目前的确是最好的机会,但日本又不能不防,留守的兵力多了,则进攻力量不足,进攻的兵力多了,则留守力量不足。我在想,能不能推动这样一个战略——日俄本身也有矛盾,日本从来没有停止过北进的设想,能不能利用日本的这种设想,以俄国国土为诱饵,吸引它北进——我们用不着和日本结盟,只消告诉日本,我们只要恢复到尼布楚条约时代,其他的俄国领土,如果他愿意,任他去占……”
“其一,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此次作战想定地区,除了极少数例外之外,大多是人迹罕至的荒野、戈壁、沙漠等不毛之地,人烟稀少,除夏季外,其余季节均较为寒冷,冬季极端温度在零下40度以下,极端不利于人的生存——大军出动,最大的考验便是这样的地形和气候,除了要和俄国毛子斗争,关键还在于和老天爷斗,总参这次抽调北中国驻军,特别是用西北、东北军区主力押阵,已经考虑到了上述不利因素,意图用最适应上述条件、最适应上述环境的部队投入作战,当然,国内气候和环境虽然已经较为恶劣,但比起作战地区而言,还要稍胜一筹;
其二,后勤补给、物资筹集。经过中日冲突的预演,总后认为,国内目前的战略物资和兵器生产可以应付大军日常补给需要,也能够通过迅速扩充满足爆发式的需要,经过前后累计一年的努力,全军上下已经基本完成了换装,列入逐鹿行动计划的各梯队更是优先得到了补充,但是,作战是系统工程,不要说枪支损耗,便是日常弹药消耗便是天文数字,更要命的是,在三个集团军主要作战区域,气候和环境都不理想,后勤补给和物资筹集有相当难度。总后建议,从出发地开拔后,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兵站,作为物资中转的基地所在,在国境内,兵站可依托铁路沿线设置,在国境外,依托交通要道和据点设置,但有两个问题,一是兵站的防御兵力如何安置,二是兵站与兵站之间的交通线如何维系——不可能每隔50里就设一个,这需要作战计划中予以详细说明。总后已上报大本营,拟为总体作战征发100万民工,30万牲畜,此数量如何调配,需要先期指定,另外,根据征蒙经验,飞艇用处受限,不宜寄予过高期望;
其三,通讯联络,指挥协调。此去国外作战,人地两生,地势又较为开阔,各集团军内部通讯和彼此联络是当务之急,欧战的教训极为深刻,俄军之所以有坦能堡之败,关键就在于通讯工作做得不好,让德军破译了密电,我军将在逐鹿行动开始后启用全新的密码,根据总参保密局的介绍,可以保证3个月内无人破译,另外,俄军目前的电文我军都可以破译,但开战之后是否会予以更替不得而知,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特别是进攻箭头与大本营之间存在着3000里以上的距离,如何设置前线指挥部,是当务之急,总参经过考虑,认为大本营还是设在北京为宜,但应该在前线提供枢纽连接点,具体指挥协调,既要根据整体战略情报,又要赋予前线指挥官相应的临机处置,如何协调沟通,是一大难题;
其四,战法战术,战役部署。虽然说,俄国在远东的兵力经过欧战的抽调,已经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轻易南下。这次作战,以进攻为主,除了野战,要害就是攻城,特别是东路包括海参崴、伯利在内的几座城市,是俄国多年经营之处,里面还有海军基地和美国运来的大批军火,这是东路的关键点,中路至少要打到赤塔,西路至少要打到浩汗。辽阳战役我军打得很艰苦,反过来也说明,如果换成是国防军进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城市,困难会非常大,具体战术如何布置,进攻如何操演,都是各集团军指挥官需要在最近几个月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其五,战略战机,整体大局。这次欧洲打仗,英法德俱无暇东顾,日本刚刚与我交战,元气大伤,本来是逐鹿行动最好的战略时机。但是,中日冲突结束已近一年,到逐鹿行动具体展开后可能会有一年半以上的时间,这当中,我们在整军备战,日方也在加紧恢复元气。总参情报局得到的确切情报是,中日冲突中损失殆尽的几个师团已经完成了人员补充,正在拼死训练,军械还差一不少,但是半年后很可能齐装满员。经过中日冲突的教训,日本加强了对新战术的演练,加强了技术兵器的装备和创新,整体实力大致恢复到原先水平,敌意有增无减。由于日本与俄国有同盟关系,虽然现在还是名存实亡,倘若在逐鹿行动利用这层关系出兵,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在作战区域上,针对东路南翼俄军的进攻,直接对朝鲜形成两面夹击,日本不可能坐视不理。库页岛从法理而言,全部都是中国领土,但目前日本占领着南部,战事一开之后,如果我们要收复库页岛,就必然与日本旗冲突,如果不收复,则有完全丧失的可能,如何抉择,邀请大本营早下决心。”
张绍曾洋洋洒洒说了5条,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一望便是集思广益的结果,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个日夜才折腾出来的。
蒋方震接过话头道:“我素来赞同总统的观点,战术上要藐视对手,战略上要重视对手。对于整个大局面临的这些问题,即便不能够加以扭转,也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应对办法,不至于在实际中手忙脚乱。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俄国的情况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摸清楚,那么自己的利弊分析就极为紧要。”
“我先说两句。”参谋次长,同时兼任中、东战区巡视员的陈宦道,“方才张总长谈了5个方面的问题,我心里也有点想法,先说出来,就是抛砖引玉。关于气候和地形,这点是没办法避免的,只能进行针对性适应,好在各路大军的出发地与作战地环境还比较类似,可以提前进行针对性适应,另外,我认为一、二、三其实可以联系起来考虑——如果能解决后勤补给和通讯沟通问题,则地形恶劣、气候多变不是太大的困难,如果2、3两条做不好,则第一条的杀伤力就显现了出来。”
“我赞同二庵兄的意见,地形和气候,俄军和我们面临的是一样的,充其量他们比我们更有经验一些,这是无法改变的,只能多做准备,谁准备充分,谁就握有胜算。关于后勤,总后已经制定了一个详尽的计划,即按照中日冲突的标准进行物资筹集和转运。现在,物资供应和运输都不是太大的问题,难的是如何在这个当中衔接好、配合好,因此,总后提议,各集团军长官在指挥部成立后,需要第一时间确定指挥部的后勤长官和各师、旅的后勤官,悉数到总后报道,研究补给问题,确定各种预案。”
“此案可行,各部最迟于10天后确定联络人员。”秦时竹当场拍板。
陈宦接着说刚才的话题:“关于第四条,在战法上,我觉得与战略目标极其相关。逐鹿行动的底线,是将中俄国境线恢复到《尼布楚条约》时候的情况,但有一点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这些地区,很多都是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利用大量兵力驻守是不可能的,俄军不可能,我们也不可能。作战的目标,在于歼灭敌人的有声力量,使之不能对我国领土形成威慑或觊觎,因此,是大进攻前提中的局部防御。说进攻,是指作战以歼敌为要义,尽可能削弱敌军,使之害怕与我军交手,说防御,则是在大军拿下战略要点之后,派驻的小部队能够顶住敌军的反攻击……我们不能与敌人打拉锯战,那样再过10年也是空耗,我们必须打歼灭战,消灭不了敌人就必须守住据点,只要据点在,大军随时可以重头再来——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是逐鹿行动的重中之重。最恶劣是什么情况呢?大军推进,敌人遁走,等到天气转坏或者因为后勤困难不得不退兵时,敌人又紧追不放……”
这一点深为众人所赞同,只有将敌人打疼、打怕,才能杜绝他的侵略心里,否则,上万里国境,靠层层分兵设防,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关于第五点,一直是我头疼的地方。”陈宦道,“逐鹿行动目前的确是最好的机会,但日本又不能不防,留守的兵力多了,则进攻力量不足,进攻的兵力多了,则留守力量不足。我在想,能不能推动这样一个战略——日俄本身也有矛盾,日本从来没有停止过北进的设想,能不能利用日本的这种设想,以俄国国土为诱饵,吸引它北进——我们用不着和日本结盟,只消告诉日本,我们只要恢复到尼布楚条约时代,其他的俄国领土,如果他愿意,任他去占……”